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天皇為什麼會坐飛機

日本天皇為什麼會坐飛機

發布時間: 2022-09-11 21:48:54

1. 日本天皇的來歷和歷史

日本天皇的來歷:日本天皇(日語:にほんてんのう是日本君主的稱號。相傳為日本神話中的創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後裔,也是神道教最高領袖,日本國家象徵。從神話傳說的神武天皇到今上天皇共126代。

日本天皇的歷史:日本天皇名稱最早文字記載是689年日本頒布的《飛鳥凈御原令》。而中國開始稱日本元首為天皇約是在清末的同治年間。

日本天皇制是世界歷史上最長的君主制度,近代明治維新後宣稱「萬世一系」並寫入憲法,即日本從古代起沒有改換朝代,始終都是皇室一系。由於年代久遠加上大量神話色彩,難以斷定古代天皇真實性。從崇神天皇開始考古學才能確認其實際存在,自應神天皇開始的歷史之可信度才大為提高。

(1)日本天皇為什麼會坐飛機擴展閱讀:

關於日本天皇的古代史:

日本最早的神話書籍古事記稱,日本天皇乃是日本神話中的創世之神天照大神之後裔,成為日本君權神授的依據。舊時的日本史書一直宣稱天皇是萬世一系的,即所有天皇都來自同一家族,日本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王朝更迭。

關於日本天皇的古近代史:

日本戰敗後,在美國的主持下建立議會民主制。但為了順應日本民意,允許天皇作為象徵性的國家元首保留下來。1946年,美國迫使昭和天皇裕仁發表了「人間宣言(にんげんせんげん)」,承認天皇也與平民無異,只是受國民擁戴的國家象徵。

現代日本天皇的主要職責是任命內閣總理大臣(日語:そうりだいじん)(首相),批准法律、政令及條約,召集國會,批准國務大臣的任免,出席禮儀性的外事活動和國家典禮等。

2. 當年日本天皇為什麼投降

日本兵在太平洋和中國戰場上在後期都處於嚴重劣勢與被動,無法再像以前一樣猖狂地入侵其他的民族的領土。在其中美國對日本的打擊最為沉重(美國人才輩出,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個人認為可能是美國接收了大量在歐洲的猶太人),日本的電報被不斷破譯,屢次損兵折將,裝備也無法和美蘇抗衡。中國人民的奮起反抗以及美國空軍在湘西會戰中使日本在中國戰場上也不再占據任何優勢。1945年8月9日,蘇聯軍隊大舉進攻我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殲敵無數。在此前後一周內,美國兩顆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爆炸。8月15日,日本天皇終於投降,主要是迫於戰場失利,損傷巨大,且軍事上無法與同盟國對抗。

3. 日本的天皇是干什麼的

"打工人"變成一個新梗,大家每天起床第一句,先說一聲"早安,打工人!"上班族們玩梗自嘲一句,尚且能為生活增加幾分樂趣。但是誰能知道日本天皇才是"最慘打工人"——每天的行程安排均已排滿,幾乎沒有完整的休息日。這樣繁重的工作量,是因為天皇作為日本的象徵,並不僅是做個"吉祥物"這么簡單。

4. 日本天皇形成的原因

淺談日本天皇制

前言

日本天皇制已有二千多年歷史,在日本和世界上都曾產生過重大影響。特別是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日本軍國主義者利用「效忠天皇」、進行「聖戰」的名義,連續發動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參加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和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而製造、挑起「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給中國和亞洲以及歐美國家的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也使日本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二次大戰後,日本天皇制一度面臨滅頂之災,但卻又被奇跡般保留下來。雖時遷位變,大異其趣,但天皇制仍在日本國內外有一定影響。明仁天皇1989年1月登極,又接到幾乎所有大國的訪問邀請。日本當局正醞釀開展更為活躍的皇室外交,利用日本皇室的東風更快謀取政治大國地位。
日本皇室為什麼在當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年代,作為封建社會的殘余似乎仍有很大生命力?為什麼有那麼多日本人信奉天皇教?為什麼日本統治階級仍極其重視在政治上利用天皇制?日本天皇身上為什麼有那麼多神秘莫測的迷霧?
對這些問題,我將做一些簡單的回答,願我的回答對大家有益。

一、 天皇制的歷史演變

天皇雖是日本國皇帝的稱號,但日本天皇並不是日本國一開始就有的,其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復雜的歷史演變。
對天皇制的歷史演變,日本有許多神話傳說,其後又經歷了古代、近代、戰後天皇制三個階段。

(一) 關於天皇制的神話傳說

關於天皇制的種種傳說,集中體現在日本最早的歷史文獻《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之中。《日本書記》是日本現存最早的又一部史書,由舍人親王、太安萬侶等用漢文採取紀體撰寫,共三十卷,於公元720年成書,記敘日本開天闢地至持統天皇(約690—697年)在位期間的神話傳說與史事。
1、關於日本是神國的神話
《古事記》開宗明明義即講「天地始分」,說在宇宙混沌、天地初開的高天原,首先出現了三大天神:天之御中主神為宇宙中央之主,代表宇宙的根本;高御產巢日神即產靈神,代表宇宙之生成力。這兩個神為陰陽之儀,和神產巢日神都是獨神,且系隱身之神。
其後出現傳說中的創世神,即伊耶那歧神和伊耶那美神兄妹,再由這兩個創世神生出日本諸島。創世神生日本諸島的神話傳說確實有日本神話天真爛漫的一面,但其後的日本統治者卻竭力宣傳,日本國土既然是天皇的祖先生出的,就應該世世代代由天皇的子孫所統治,就應該皇運長久,萬世一系,甚至變本加厲地宣傳日本是神國,自恃高人一等,企圖凌駕於外國之上,稱霸世界,侵略他國,就走上了邪路。

2、關於天皇是神和天照大神的神話
兩個創世神「生國土既畢,更生諸神」。其中最著名的是天照大神、月讀命、速須佐男命三神。天照大神統治天國,月讀命統治大海,二神均為日月之神,速須佐男命為暴風雨神,統治天下(人世),為人文神話中的英雄。
三神中,天照大神是美麗的太陽女神,也是最高的統帥神,她統治天國,給世界帶來光明,並以傑出的本領治理著高天原,使美麗肥沃的高天原生產發展,人口增加,豐衣足食。
宣傳大和民族是由神選定的民族,都是天照大神的子孫,而天皇則是創造日本國土的神的後代,應成為統治日本的現人神,是國家一切的中心,其權利是神給的,從而傳真高了「君權神授」的理論。

3、關於三種神器的神話
八尺勾玉、神鏡和草剃劍三件神器,這三件神器,成為歷代天皇標榜正統的三件寶物。

(二 ) 天皇制的歷史演變

天皇原為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三皇之一。公元三世紀時,仁德天皇改稱大王為天皇,日本開始正式沿用天皇的稱呼。公元607年,推古天皇派小野妹子為使節來華,遞交給我國隋朝的國書開頭稱「東天皇敬白西皇帝」,為日本歷史上第一次正式對外使用天皇的名稱。
公元593至1192年,是日本古代天皇制的確立和發展時期。
公元645年,以中大兄皇子為首的革新派發動政變,奪取後大張旗鼓地進行大化革新,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標志著日本古代天皇制的確立。
公元668年天智天皇即位,遷都近江並發布《近江令》。其後天武天皇即位,遷都飛鳥凈御原宮,發布《飛鳥凈御原另令》,制定八色之姓,從而使天智、天武朝時代比較穩定,天皇的專制權威進一步樹立,古代天皇制臻於穩固。
公元707年,元明天皇即位,遷都平城京,公布《大寶令》和《養老令》,日本進入奈良時代,古代天皇制步入鼎盛時期。
1192年以後,古代天皇制日益衰落,國家大權逐步落到幕府將軍手中。在鐮倉幕府和室町幕府時代,日本出現二元政治,天皇的政治、經濟、軍事地位日益虛弱,但在形式上仍是日本的最高統治者,國家政令最後都需通過天皇發布敕令實施。但到江戶幕府時代,一切權利歸德川幕府,德川將軍成為日本的最高統治者,天皇只能按照先規決定年號。實行以幕府將軍為核心的君主專制政治,幕府將軍挾天皇而令天下。
1868年1月3日,倒幕派發動政變,公布天皇詔書<王政復古大號令>,使一切權力重歸天皇.其後發布<大日本帝國憲法>,將都城遷至東京,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君主統治,開始了近代天皇制時期.
隨著日本資本主義迅速發展,逐步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日本天皇制變成法西斯軍國主義天皇制,先後發動一系列侵略戰爭,直到最後無條件投降.二次大戰後,變專制主義天皇制為象徵天皇制,<日本國憲法>規定實行議會君主立憲法制正體.

二、皇室政治

日本皇室政治具有鮮明的日本色彩,外表又籠罩著神秘莫測的外衣。皇室政治權力幾經消長,在日本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變化很大。
在日本歷史上,天皇制按時間和政治體制,可劃分為古代天皇制、近代天皇制、象徵天皇制,即奴隸社會的天皇制和封建社會的天皇制、資產階級天皇制、戰後象徵天皇制。在各個時期,政治體制和天皇的權力有很大不同。

( 一) 古代天皇制
日本古代天皇制包括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天皇制兩個時期,從593年推古天皇制即位到1868年明治維新,共1200多年。因為日本奴隸社會時間很短,便進入中近世天皇制,即日本封建專制主義天皇制。此時期始自大化革新,止於明治維新。其中,天皇專權時間只有200餘年,長時間由貴族和幕府將軍執政,天皇處於從屬地位。
大化革新是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大化是孝德天皇的年號,此革新發生在公元645年,大化革新,宣布「天無二日,地無二主」,使天皇高居法律之上,成為日本的最高統治者。他們根據「改去舊職,新設百官,及著位階,以官位敘」的官制改革原則,先後制定出《大寶律令》和《養老律令》,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皇室官僚體制,包括位階制兩部分。這樣,就使天皇成為以律令為基礎的封建君主。

5. 日本天皇為什麼能一直存在

長編累敘的歷史就不多說了,簡單說說主因吧。日皇即日本的天皇在古代稱為太陽神之子,日本子民自封建社會開始由於一直受統治階級的洗腦式教育,骨子裡都有一種抹不去的跟隨或願受統治的基因,因為相信天皇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能力帶領他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久而久之,在普通日本民眾心裡逐漸潛移默化地存在著對天皇有一種愛戴、敬畏之情。你不得不佩服當時統治階級這種洗腦式的教育。(以前最高統治階級叫「幕府」,直至明治維新後由軍人階級代表上台)。
雖說這種教育方式在當時君權神授的社會對管治有著巨大的幫助作用,可以談得上是儒民思想,但明顯有先天缺陷,與其說是「優質」的教育,不如說是「儒民忽悠」政策,兩次世界大戰尤其是二戰的災難性後果便是明證。雖然日本學習西方並由自明治維新後綜合國力尤其是經濟和軍力迅速得以提升,奈何這種提升在某程度上只能算是本國資本家等控制國家命運的壟斷階級所佔有,普通民眾的思想還是很落後,任何政策只是盲目服從,與英國君主立憲原意的精神大相徑庭。別忘記了,英國進入工業革命前是經過幾百年的思想啟蒙,且是建立在全民參與共同探討的民主基礎上的,所以日本當時實行的制度也只能算作是「畸形」的君主立憲制度——有其名無其實,更像是一種權力象徵,僅是象徵。雖然現在日本天皇與英國皇後均深受子民愛戴,但某程度上始終有著不同的本質之分。
話說回來,中國自古代以來一直不缺先進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等等,遺憾的是,這些人才由於階級的局限性只能服務於當權者,而沒有系統地將之法律化恆常化甚至普及化,簡單說就是人治而不是法治。隨著朝代的更迭,普通老百姓始終沒有真正經過西方所謂的思想啟蒙時期,當封建主義的缺陷暴露後只能通過革命方式推翻一個朝代而後建立一個新朝代,兩千多年來周而復始,人民流離失所,食不果腹,終究難以對皇權有真正的歸屬感,借用著名學者邱震海先生的話,中國人只會革命,不會改良。再者是地理的因素,中國疆土遼闊,毗鄰許多其他國家民族甚至部落,難免時常發生戰爭兼並或霸佔,外族侵略中原並建國的不在少數,例如蒙古,女真等等(古代不算中國人)。朝代更迭頻繁,而且民族眾多,很難形成一種一直貫穿歷史的法治意識形態。第三,中國人自古以來有一種安於現狀的精神,只追求物質的富庶,權利的高尚,這種精神你可以說是褒義也可理解為貶義。無論那個朝代當權者,人民最大的心願是安居樂業,崇尚物質的豐足,所以對文明法治精神觀念很薄弱甚至可以說缺乏得可憐。另外最主要的是,普通民眾不容易相信統治者,更願意相信利益。你看現代的國人在現實社會上出現的信任危機不無歷史因由,這不得不歸咎於儒家思想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這里並沒有詆毀儒家思想的意思)
英國日本等實行君主立憲的國家雖說是一個國度,但更像一個大家庭,子民願意接受上層的改良, 天皇女皇對於他們來說更像是一種可以依靠的信仰。從某方面說,日本從中國哲學里把儒家法家思想融合西方的科學創新,振興了本國的經濟實力,多少都會實際惠及百姓,提高其生活水平,這也映射出民眾對天皇的另外一種尊重愛慕。
以上評論純粹為意興闌珊,並沒有嚴謹的文章結構,還請諒解。另外,建議你買本書加以研究,名字叫「大國崛起」,其中有不少關於你的問題的論述。感謝閱讀!

6. 日本天皇長期存在的原因是什麼

象徵天皇制能夠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日本皇室有一千多年的傳統,深深植根於不少日本人的心中,與他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對這些為數不少的日本人來說是個信仰問題,他們將其稱為「天皇教」而頂禮膜拜,極為信賴。
這可以從深入研究日本社會發展史中找到根源。這因為日本在古代是一個農耕社會,有生產、生活、宗教儀式三位一體的特點,其生產、宗教領袖便是天皇。
對此,日本廣島大學教授小林文男在《再論天皇制和日本人的認識》一書有精闢論述:「在這一種形式中有一種階段,它與自然最近,通過自然接受天命,反過來統治和領導人們的生產與生活,而這一主持祭祀者便是天皇。我認為如此產生的天皇毫無變化地一直持續至今。天皇時而以人民的保護者出現,時而又以人民的統治者出現,具有各種各樣的面目。然而有一點始終不變,即其以受命於天的身份居於人民與天之間,比人民高出一層。既然他能與自然對話,因而日本人自古以來把他看作是一種近乎神的存在。也可以說,今天日本社會存在的天皇制,是古代農耕社會傳統的殘余。人民與天皇之間的關系,一方是專制統治,一方是崇拜順從,一直延續不變。」
」日本人對天皇是一種信仰,同時有時祖傳的精神支柱。在日本人的內心世界裡,談不上什麼反不反對天皇制這種高深觀念,而是在無意識中認為天皇是自己生產、生活乃至生存的中心。因此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即使在今後,信仰天皇這樣一種心情在日本人當中也不可能消失。」

7. 日本天皇到底是幹嘛的

天皇是日本君主的稱號,也是神道教的最高領袖,乃現今世界中唯一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日本戰敗後,在美國的主持下建立議會民主制。但為了順應日本民意,允許天皇作為象徵性的國家元首保留下來。1946年,美國迫使昭和天皇裕仁發表了「人間宣言」,承認天皇也與平民無異,只是受國民擁戴的國家象徵。現代日本天皇的主要職責是任命首相(內閣總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條約,召集國會,批准國務大臣的任免,出席禮儀性的外事活動和國家典禮等。

8. 日本天皇為什麼投降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必須立即無條件投降。8月6日,美國在廣島投下了原子彈。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9日零時剛過,蘇聯百萬紅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凌厲攻勢,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70萬關東軍發起了全線總進攻。面對多重打擊,日本終於頂不住了。

中午12時整,日本著名播音員和田信賢廣播道:「這次廣播極為重要,請所有聽眾起立。天皇陛下現在向日本人民宣讀詔書,我們以尊敬的心情播送玉音。」各同盟國也同時收聽到了天皇的投降令——《終戰詔書》。當天晚7時,中國政府收到日本政府宣布投降的電文。

可見,日本天皇二戰時期的投降也是順勢而為,為戰敗承擔必要的代價。

9. 日本天皇繼承人僅剩2位,出行選擇分開乘坐飛機,這是為了什麼

中國古代出現過不少的王朝,但往往皇室之間的爭斗都是因為兒子太多了引起的,比如說玄武門之變還有李世民選繼承人、九子奪嫡都是的。優秀的兒子太多了,皇帝也愁啊,就算是晚清同治太年輕沒有留下孩子,但是他親叔叔多,兒子也多啊。不過立儲這事放在日本就不一樣了,他們是愁沒有兒子,到這一代的時候。除了天皇本人,男性繼承人也就只剩兩個了,對待這兩個人,他們謹慎到出行都要分開乘坐兩架飛機。

漸漸長大的悠仁也參加了不少活動,參拜神宮和長崎原子彈爆炸資料館等等。的父親文仁一直都有訪問東南亞的各個國家,包括悠仁出生的那一年他也有外交訪問。如今長大的悠仁作為皇室又是年輕一代唯一的男性繼承人自然是要參加活動的,而他參加活動就讓那些議員愁了。這可只有一個,在國內偶爾都會遭遇車禍之類的小意外,在國外豈不是更不安全了?

而且出行肯定是文仁跟悠仁一起去,這一去相當於把兩個繼承人都帶去了。所以為了防止意外發生,保護措施肯定是要做的,但另一方面也得有個意外的准備。於是他們就安排了兩架飛機,這樣出事也只有一個人出事,另一個人還是平安的。

10. 日本天皇在日本起什麼作用為什麼東條英機在二戰的時候被成稱為戰爭機器

日本天皇的作用目前被限定為:日本國家的象徵。
為防止日本軍國主義復活,在美國壓力下,1947年憲法第9款規定「日本永遠放棄戰爭權力」,此前一直是國家元首和權力中心的天皇成為一種象徵,被剝奪了一切國家權力。但是,在過去的近60年中,許多事情發生了變化。天皇在日本社會生活中仍然擁有獨一無二的地位,盡管憲法對其進行了嚴格的限制,但他實際上還在起著可與英國女王相提並論的作用,是國家穩定的保障。

日本正在運作制定新的憲法,日本新憲法草案的一個主要內容就是恢復天皇的國家元首地位,使其不再只是國家的象徵。

東條英機稱為戰爭機器也好,戰爭販子也好,總之他是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罪魁禍首。

附:
東條英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希特勒、墨索里尼齊名的三大法西斯頭目之一,是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亞洲、侵略中國的頭號戰爭罪犯。在其出任日本陸軍大臣和內閣總理期間,日本軍隊瘋狂侵略、踐踏亞洲10多個國家和地區,造成數以千萬計的生靈塗炭。
自幼受軍國主義思想和武士道精神薰染,宣誓:「在滿洲的土地上粉身碎骨心甘情願」
東條英機,1884年12月30日生於日本東京一個軍閥家庭。其父東條英教是一個從下級軍官逐步晉升為陸軍中將的軍閥,甲午戰爭時期任日軍大本營參謀,後任《日清戰史》編纂部部長;日俄戰爭以來歷任日軍第八旅團旅團長、留守近衛第一旅團旅團長、朝鮮京城守備旅團旅團長;晚年從事兵學書編寫,著有《戰術麓之塵》等。
東條英機自幼受到軍國主義思想和武士道精神的薰染,1899年9月至1904年5月,先後在東京陸軍地方幼年學校、陸軍中央幼年學校期間,經歷了嚴格的軍事化學習。東條學習成績不算太好,打架卻很厲害,從不服輸,被別人稱為「打架王東條」。同時,軍事教官的「在戰爭中要勇沖猛殺,視死如歸,為日本徵戰建立功勛」的「訓示」對他影響很大。1904年6月,東條升入陸軍士官學校,1905年4月畢業時被授予陸軍步兵少尉軍銜,畢業前夕他帶領第17期300名學員在皇宮振天府前宣誓:「要為天皇而死……在滿洲的土地上粉身碎骨心甘情願。」之後來到中國東北,趕上日俄戰爭的尾聲。
1911年至1915年,東條英機就讀於日本陸軍大學,畢業後,歷任陸軍省副官、駐德國大使館武官、陸軍大學教官、陸軍省軍務局課員、整備局動員課長等職,並堅決支持日本軍部的右翼法西斯分子謀劃、策動武裝侵略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
1937年6月,蘆溝橋事變前夕,上奏大本營鼓吹首先對南京政權一擊
「九·一八」事變後,東條英機兼任陸軍通訊學校研究部部員等職。1933年3月,東條英機被任命為陸軍少將,任職於參謀本部;同年11月任軍事調查部部長。1935年9月,東條出任關東軍憲兵司令官來到中國東北,加強對偽滿洲國的「治安肅正」活動,鎮壓中國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
1936年12月,東條英機晉升為陸軍中將。翌年3月,東條出任關東軍參謀長。6月,東條上奏日軍大本營,鼓吹「從准備對蘇作戰的觀點來觀察目前中國的形勢,我們相信:如為我武力所許,首先對南京政權加以一擊,除去我背後的威脅,此最為上策」。「七·七」事變後,東條英機率日軍直撲察綏和晉北,侵佔張家口、大同、集寧、綏遠、包頭等地,並炮製偽「察南自治政府」。東條指揮的察哈爾作戰,被稱作「關東軍的閃擊戰」,日本陸軍部認為:「關東軍的功勛,得力於東條參謀長。」東條也因此而獲得日本政府的第一張「戰功獎狀」。
1938年5月,東條英機回國出任陸軍次官,負責陸軍省常務工作,兼任陸軍航空部部長、航空總監。至1940年2月,東條就任臨時軍事參議官;7月就任陸軍大臣兼對滿事務局總裁。他擔任陸軍大臣後,即派遣日軍進入印度支那南部,並參與提出建立日本領導下的「大東亞共榮圈」的口號。
譴責英美阻礙日本擴張,叫囂「一億國民齊上陣」
1941年10月,東條英機任日本內閣首相兼內務大臣、陸軍大臣和對滿事務局總裁,授陸軍大將銜。此前,他發表宣揚法西斯精神的「戰陣訓」,強調日軍士兵「命令一下,欣然赴死」、「不自由應思為常事」。同年11月初,以東條為首的日本政府,在御前會議上通過了對美國、英國和荷蘭開戰的決定。11月中旬,東條在臨時議會發表戰爭演說,譴責英、美阻礙日本進行侵略擴張,號召國民節衣縮食,叫囂「一億國民齊上陣」。臨時議會根據東條的要求,通過了38億日元的臨時軍費追加預算案。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同日,日軍根據東條英機的命令,陸續開始對泰國、馬來亞、菲律賓、關島、威克島、吉爾伯特群島及香港等地發動進攻。12月8日,美國、英國宣布同日本處於戰爭狀態。
1942年5月,以東條英機為首的日本政府,命令日軍聯合艦隊佔領中途島和阿留申群島;6月5日,日軍在中途島戰役中受到重創,損失大型航空母艦4艘、重巡洋艦1艘、飛機400多架、兵員3500人。
1944年4月中旬,為加強中國大陸日軍與南洋日軍的聯系,東條英機命令在華日軍執「一號作戰」手令,盡快打通橫貫中國的平漢、粵漢和湘桂鐵路。這是東條在中國大陸發動的最後一次較大的攻勢。同年7月18日,由於日本在與美國的海戰中屢遭重創,在侵華戰爭中連遭失敗,東條內閣被迫辭職,東條英機辭去日本首相、陸軍大臣及參謀總長職務,退出軍政舞台。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12日,日本頭號戰犯東條英機自殺未遂,被捕入獄。1948年11月12日,東條英機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犯有發動戰爭,侵略別國等罪行判處死刑;12月22日被執行絞刑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8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22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2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6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1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6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11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7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