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怎麼去日本
A. 成吉思汗怎麼能到其他國家王城
不能直接去的。
先要到邊。。。。殺到你們王。
是因為沖過了 玉門關。
沒過玉門關是到不了王的
B. 成吉思汗曾經想要征服日本,為何後來放棄了這一決定
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國可謂龐大,他在世的時候就已經多次發動戰爭,我們至今談到元朝,都會感慨,這個帝國,橫掃亞歐大陸,裏海不過是其中的內海,北方甚至越過了貝加爾湖。他們的軍隊戰鬥力毋庸置疑,在歐洲,特別是東歐,把亞洲人稱為「黃禍」,就是來自對蒙古騎兵屠城的恐懼。
忽必烈在這之後又發動了第二次攻打日本的戰役,史稱「弘安之戰」,這一次雙方的投入遠勝於上一次的戰爭,結局依舊以元朝慘敗收場,還是一樣的原因,天氣,風浪。為什麼鑒真東渡那麼多次才成功,就是因為路上風浪太大,我甚至想如果不是日本處在比較偏的島上,可能就是第二個「帝國墳場」了。
C. 成吉思汗伐日為何失敗
蒙古士兵不擅長海戰。
日本是島國,要攻佔日本,必須得從海戰切入。成吉思汗伐日的時候,還在跟南宋打得不可開交,也就是說,他伐日的主力全部都是少數民族戰士。這些人就跟當初曹操的士兵一樣,沒有經過訓練,甚至大部分人都沒有見過海。所以海戰失利是非常正常的,這就像讓一個游泳初學者去挑戰游泳大賽的冠軍一樣。
攻打日本路途遙遠,糧草補給不及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行軍打仗最為看重的就是糧草。但是成吉思汗伐日的時候,卻沒有很好地做好這個准備。當然,當時他跟高麗有合作,但是大批的糧草也不是高麗能夠供應得上的,畢竟這個國家一向不強大。
時也命也。
說真的,日本真的有點狗屎運。比如最後,成吉思汗耗費心思拿下了海口之後,來了一場大風暴,嘩啦一下把成吉思汗的隊伍全給滅了。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損失了兵力,第二擾亂軍心,第三打擊士氣。
所以最後成吉思汗失敗天時地利人和不給力。
D. 成吉思汗為什麼要攻打日本
據說成吉思汗攻打日本的原因就在日本不肯臣服於他。
成吉思汗曾經多次派遣使者到日本勸服日本人歸降於他,但是日本人根本不理他,甚至還教訓過使者,成吉思汗對於日本人這樣蔑視他的威嚴感到不滿,於是成吉思汗想派兵前去攻打日本。於是他派遣了將近三萬人的軍隊前往日本,兵分三路,從三個地方同時擊破。
(4)成吉思汗怎麼去日本擴展閱讀:
日本人面對蒙古軍隊的攻擊,從容不迫,日本鐮倉幕府調集部分正規軍與蒙古軍開戰,九州沿海各藩也緊急組織武士和民兵參戰,這樣的戰爭持續了將近一個月。戰爭一開始日本就潰不成軍,損失慘重,但是他們以他們的毅力任然沒有讓蒙古軍隊再進一步。
慢慢的日本人熟悉了蒙古的作戰方式之後,他們開始反擊了,這也是日本人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大約在1274年的10月20日,這天暴雨來襲,而蒙古人不熟悉地形,導致多數船隻觸碰到了觸礁,至此援軍損傷過半,成吉思汗見勝利無望,便吩咐剩餘的軍隊原路返回。
E. 成吉思汗是否侵略過日本
成吉思汗沒有策劃過攻打日本.攻打日本的是忽必烈.中國國學網文章稱:
公元1274年10月,元至元十一年,九百多隻艦船組成的蒙古艦隊在朝鮮合浦(今韓國東南慶尚道)整裝待發。這支艦隊的統帥是蒙古人呼敦,他奉忽必烈的命令去征討不肯向蒙古人納貢稱臣的「蕞爾小邦」——日本。那時,不善理財的蒙古貴族對奢侈品的需求極其旺盛,帝國財政時常捉襟見肘。忽必烈之前的兩位可汗——貴由與蒙哥對部分拖欠債務甚至以未來的戰利品抵押。在過去數百年中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銀產地兼出口國的日本,在急需大量金銀的蒙古人眼裡自然是一塊肥肉。
1274年的這次遠征軍隊是蒙古、漢、高麗三方混雜。蒙漢人有25000人,高麗人8000人,所有船工水師也都來自高麗。蒙古軍隊登陸九州後,遇到日軍的堅決抵抗,未能深入日本本島。蒙古軍隊因弓矢給養消耗大,副帥劉復亨中箭受傷停止了進攻。戰後的軍事會議上,蒙古人高估了日軍數量,選擇了撤退。就在蒙古軍隊退上艦船的那個夜晚,海面颳起了大風。900多隻戰船,大部分都像蛋殼一樣被狂風捲起,有的撞上岸邊的崖壁碰得粉碎,高麗將軍金■墜海身亡,蒙漢聯軍士氣一落千丈。艦隊駛回合浦後,經過清點,蒙古艦隊此役共計損失了13500名將士。蒙古第一次攻日就這樣失敗了。
公元1279年,忽必烈再度派出使者來到日本,規勸日本臣服,日本盡斬來使,這成為蒙古再次征日的最好借口。
公元1281年,至元十八年,忽必烈組織了當時世界上空前的大艦隊:擁有近5000艘艦船和20萬名士兵,其中蒙古人45000,高麗人逾50000,漢人約10萬,漢人大半為「新附軍」(收編的南宋軍)。5月,高麗艦隊先行出海,5月底抵達博多灣。主力南方艦隊緊隨其後,6月上旬與高麗艦隊在九州外海會合。之後元軍開始在九龍山登陸作戰。這次遠征軍遇到了更頑強的抵抗。日軍不斷擊退元軍進攻,伺機組織反擊。高麗統帥洪茶丘被俘後被殺,幾名蒙古高級指揮官也相繼陣亡。戰斗持續了一個多月。7月下旬,元軍糧草箭矢告罄,元軍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然而元軍的最終災難還在後面。8月1日,太平洋上突然颳起了猛烈的颶風,其強度遠超上次。風暴持續四天,元軍南方艦隊基本被毀,北方艦隊也損失大半。待5日風停,元軍統帥範文虎等諸將「自擇堅好船去之,棄士卒十餘萬於山下。」日軍乘機進攻,「盡死,餘二三萬,為其虜去。」此次大戰,南方艦隊全軍覆沒,「十萬之眾,得還者三人耳。」蒙古軍隊的第二次遠征也失敗了。
雖然成吉思汗沒有親自策劃過攻打日本,但他主張的帝國擴張政策中沒有排除向東發展的可能性,我覺得還是對忽必烈的攻倭有一定影響.
F. 成吉思汗是否侵略過日本
有侵略過2次但是都失敗了
因為當年兩次想去都趕上了風暴.
船被大風浪掀翻了..
最後成吉思汗覺得這可能是天意吧
以後也沒再去
如果當時的成吉思汗真的去了.
那我們的歷史也就改寫了
也就沒有8年抗日了..
G. 如果成吉思汗去進攻日本,他能不能征服日本
如果成吉思汗是進攻日本,他當然能征服日本的,因為成吉思汗是非常強大的,而且他的軍事才略也是非常好的,它如果進攻日本的話,他肯定能征服日本。
H. 成吉思汗什麼時候入侵日本了嗎詳細描述一下
是忽必烈
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以日本殺使臣為由,結集南宋新投降的十萬人組成一支大軍遠征日本。兵分兩路:洪茶丘、忻都率蒙古、高麗、漢軍四萬,從高麗渡海;阿塔海、範文虎、李庭率新附軍乘海船九千艘,從慶元、定海啟航。
元朝的二路大軍約定六月以前會於壹岐島及平壹島。高麗國王也為元朝提供了1萬軍隊,1500水手,900隻船和大批糧食。然而,人數多、輜重多的元南方軍隊行動遲緩,沒有按預定時間與東路軍會合,東路軍在等待無望的情況下,從合浦出發,侵襲日本對馬、一岐兩島後,進抵築前志賀島登陸。日本守軍已有前次抗擊蒙古的經驗,他們在箱崎、今津等外沿岸構築防禦工事,並以精銳部隊開進志賀島(志賀島與九州之間有陸路可通),與東征元軍進行了激烈戰斗。」元軍戰敗,退至鷹島、對馬、一岐、長門等地,與姍姍來遲的江南軍會合。
然而會合後的元軍不但不積極進攻,反而因高麗、漢、蒙古統率之間的矛盾而不能協調作戰。這樣,蒙古軍在毫無蔭蔽的前提下,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兩方對峙達兩個月之久,蒙古軍隊無法取得勝利。兩個月之後,既8月15~16日,一場巨大的台風襲擊了日本海岸,在此次台風襲擊下,蒙古東路軍損失1/3,江南軍損失一半,一些靠近海岸的士兵被日本人屠殺或溺死。漢文史料也記載到,由於元軍戰船「縛艦為城」,因而在「波如山」的台風襲擊下「震撼擊撞,舟壞且盡。軍士號呼溺死海中如麻。」統率範文虎臨陣脫逃,「獨帆走高麗」。元朝第二次東征日本又以慘敗而告終。
而盛怒之下的忽必烈不但不總結教訓,反而於1283年再次命令南方商人和東北女真人為他出征日本建造船隻、高麗人為他提供糧食。但由於國內經濟形勢每況愈下,忽必烈終於在公元1286年屈服於客觀力量短缺的壓力,放棄了對日本的戰爭。至此,元朝與日本的軍事關系以元朝的失敗而結束。
I. 成吉思汗是幾幾年打日本的
成吉思汗滅亡西遼後,其地便與中亞最強大的國家花剌子模王國接壤。花刺子模王國原是裏海之東的小國,都城兀籠格赤(原名花刺模,一作烏爾達赤,蒙古人稱玉龍傑赤,在今土庫曼烏爾根奇)。南宋慶元六年(1200年),摩訶末繼位後,逐漸強盛,奪取西遼西部地區;又通過多次遠征,吞並了波斯(今伊朗)、阿富汗等周圍各國,達到全盛時期。建新都於撒馬耳干(今烏茲別克之撒馬爾罕),企圖遠征蒙古,派使節到中都(今北京),探聽蒙古帝國虛實和路線。其後,由於分封諸子,政出多門,國力漸弱。元太祖十年(1215年),成吉思汗派使節到花剌子模王國,締結通商貿易協定。成吉思汗按協定派出使臣與商隊450人,500頭駱駝,攜帶大批金銀珠寶與商品前往通商。至訛答剌(一作兀都刺兒,在今哈薩克奇姆肯特西北),總督亦難出見財起意,誣指商隊為間諜,上報國王屠殺之,侵吞商品與駱駝。成吉思汗為集全力攻金,避免中斷貿易,爭取和平解決,派出使臣,致書摩訶末責其背信棄義,要求交出兇手。摩訶末拒絕要求並殺害正使,剃光兩位副使胡須,押送出境。成吉思汗遂以攻金事付木華黎,而自謀征討花剌子模之事。公元1251年蒙哥汗即位後,對窩闊台後裔諸王中的反抗者進行鎮壓,將封地逐塊分割,分授給諸王,以削減其勢。窩闊台之子合丹領別失巴里地區,滅里領額爾齊斯河之地,窩闊台之孫脫脫領葉密立地區,窩闊台之孫、合失之子海都被遷於海押立(今蘇聯哈薩克塔爾迪·庫爾干爾)領伊犁以西地區。1253年,受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和教皇英諾森四世派遣,魯布魯克出使蒙古帝國,受到蒙哥汗的接見。 亞美尼亞國王海屯一世為了基督教的利益,轉而反對穆斯林,他首先到拜訪蒙古軍駐波斯的司令官拜住。然後取道打耳班,到達伏爾加河下游拔都的營帳。海屯一世得到蒙哥的召見,蒙哥承諾禁止任何國家對亞美尼亞海屯朝廷進行侵犯。另外,蒙哥還作出保證,說要派他的弟弟旭烈兀統領蒙古軍隊去消滅亞美尼亞人的死敵哈里發教廷,並將聖地歸還給基督教徒。11月,海屯離開蒙古朝廷,取道別失八里(古城)、阿歷麻里、阿姆河和波斯,回到亞美尼亞。 公元1253年,在鄂嫩河發源處舉行的一次忽鄰勒塔大會上,蒙哥決定派自己的弟弟旭烈兀去完成征服波斯的任務,迫使巴格達的哈里發教廷和美索不達米亞投降,然後再讓旭烈兀去征服敘利亞。同時,蒙哥本人和他的另一個弟弟忽必烈,則率領另一支隊伍去完成消滅宋朝的戰爭。 第三次西征發生在1253年~1260年,其統帥為拖雷第六子、蒙哥之弟旭烈兀。這次西征的主要對象為木刺夷國(在今裏海南岸)和阿拔斯王朝 (都城報達,即今伊拉克的巴格達) 。大軍於1253年出發。1256年,滅亡了木刺夷國。次年進軍報達,1258年,攻陷報達城,滅亡了阿拔斯王朝。1259年,蒙古軍兵分三路進攻敘利亞;蒙哥汗圍攻釣魚城,中流矢,死於軍中。1260年,蒙古軍佔領阿勒波、大馬士革等城,並追擒其國王。
J. 成吉思汗怎麼去其他國家
從邊塞場景的拓道(在關內傳送點處)NPC,點擊它就有傳送其他三個國家選項,40以上才可傳送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