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婦日本為什麼不給中國道歉
㈠ 為什麼日本在慰安婦的問題上只向韓國道歉那中國呢
韓國從二戰後期一直進行多方面人性化搜集信息,中國這個方面太遲了,在審判個人告國家案件中,沒用「慰安婦」這個日本人的叫法詞,而是從受害者的角度來審判整個事件:被強迫的性奴。希望後人能記住歷史,也希望更能從人性角度去考慮每一個人,很多人說國家為了國家利益沒有深究這個案件,中國大陸目前只有上海一處有慰安婦的雕像,香港一處。而韓國那麼大點的地方有六處雕像,直對的日本駐韓國大使館,讓後人銘記歷史。
㈡ 為什麼日本就慰安婦問題向韓國道歉,而不向中國
因為日本認為,日本在韓國有強征慰安婦,而在中國沒有強征慰安婦(台灣除外,當時台灣屬於日本),日本認為在中國的慰安婦都是自願的 ,因此拒絕就慰安婦問題向中國道歉。
㈢ 安倍拒絕韓國要求對"慰安婦"受害者真心道歉,日本為什麼不願道歉
去年12月28日,文在寅稱朴槿惠時期日韓兩國達成的慰安婦問題協議「存在程序與內容上的重大瑕疵」「憑借該共識無法解決慰安婦問題」。日方官員隨後多次表示「共識絲毫不容動搖」,強調日韓達成的共識應得到切實履行。安倍晉三12日表示,「日方抱著全部的誠意履行了承諾,將繼續強烈要求韓方也予以履行」。
總結:承認歷史的民族才能發展得更加強大,才會得到世界上人民的尊重,希望日本政府能早日承認自己犯下的錯誤。
㈣ 她貌美如花,被鬼子抓走糟蹋,當年沒尋死的原因是什麼呢
80多年前的華夏大地,虎豹財狼橫行,日本人肆意侵略我華夏大地,辱我百姓,殺我同胞,無惡不作,天理難容。但是直到今天,日本人依舊沒有跟中國道歉,哪怕只是鞠一個躬。
時光飛逝,慰安婦依然是一個熱門話題,每一年都會有人提到。那些曾經經歷過這場悲劇的老人已經越來越少,不知道在她們的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日本認罪道歉的那一天。
㈤ 抗戰時期日本人是怎麼對待慰安婦的
抗戰時期日本人是除了殺害、蹂躪慰安婦之外,還給她們注射一種叫做砷制606的葯物。
當時日本進入我們中國境地的時候,他們從他們國家也帶來了一批慰安婦,而且她們也是一些可憐的女人,可是在最後來中國的日本兵越來越多,而他們從日本帶來的慰安婦也不能滿足他們了,所以他們的目標又對准了我們中國的女人,
而且他們也不會過多的問我們中國女人是否願意,而只要他們看上的,就會抓去當慰安婦。而這也導致了很多家庭的破裂,所以我們中國人民對他們又加深了仇恨。
在他們抓去的中國女子中,有些女人誓死不從,最後也只能被日本人殺害了,而有些女子卻只能忍氣吞聲,長期受日本人的折磨,而且時間一長,這些中國女子就有些人得了性病,最後日本人還為了防止士兵被傳染,他們還研究了一種葯物,給中國女子注射。
而這種葯物叫做砷制606,而這種葯物可以讓女子不能懷孕,而且很多的中國女子也因此而失去了做母親的機會,而日本人的這種做法簡直是連畜生都不如。
(5)慰安婦日本為什麼不給中國道歉擴展閱讀:
《日軍「慰安婦」的聲音》: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我國與韓國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民間團體或機構一起,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的世界記憶名錄申請獲登記,名稱為《日軍「慰安婦」的聲音》。
這次聯合申遺的資料非常豐富,共計2744件,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即「慰安婦」歷史資料和「慰安婦」調查及抗爭活動的文獻。中國、韓國、菲律賓、印尼、東帝汶等地,都是二戰時期日本推行「慰安婦」——性奴隸制度的重災區。
同時,包括在荷屬殖民地的數百位荷蘭婦女也曾被抓入慰安所,英美等國也保存著大量「慰安婦」的相關文獻,包括記載中國「慰安婦」受害者的檔案。可以說,慰安婦是世界性的戰爭遺留問題,整合世界各地的資料和研究成果,對於全世界反思戰爭和防止侵害女性的意義非常重大。
檔案是活的歷史。這次聯合申遺的第一部分資料是「慰安婦」歷史檔案,是戰爭期間及戰後戰犯審判時期所產生的公共文書、私人文書。
1938年日軍華中派遣憲兵隊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該年2月上旬,鎮江進入慰安所的日本兵為5734人次,到了該月中旬,有8929名日軍官兵進入慰安所,竟比前一旬增加了3195人次;
步兵第六十七聯隊長鈴木啟久供認,聯隊來到巢縣以後,曾命令副官堀尾少佐在巢縣縣城設置一個慰安所,並抓來20名中國婦女及朝鮮婦女充當「慰安婦」。大量的歷史細節,有助於進一步揭露罪行的真相。
㈥ 日本為什麼不向中國人道歉,解決慰安婦問題。
因為日本有野心想走過去對外侵略擴張的老路,日本實際上從來不認為當初的侵略是錯的,不認為是錯自然不會道歉。日本和韓國達成關於慰安婦的協議,其實是美國為了協調日韓關系共同對付中國在背後施壓,日韓雙方各退了一步的結果。
㈦ 為什麼日本就慰安婦問題向韓國道歉,而不向中國道歉
日本就沒有向韓國道歉,在美國的撮合下,日本花了1000萬買韓國政府以後不提這個事,當時的朴槿惠政府接受了
㈧ 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者雷金二去世,這名老人為何到死都沒能等來道歉
主要是因為日本人根本就不願意承認這一段罪行,所以就沒有等到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