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道長為什麼殺日本兵

道長為什麼殺日本兵

發布時間: 2022-09-10 11:47:51

A. 「亂世道士下山,盛世和尚斂財」,抗戰8年,道教在做什麼

佛教和道教是在我國最為盛行的兩大宗教 ,說起佛家的話,相信大家都比較了解,佛家的主要成員便是和尚,而聞名中外的少林寺便是佛教活動的主要場所。而說起道教的話,或許大家便沒有那麼深刻的印象了,因為在 我們身邊幾乎沒有道士的身影,道士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就彷彿傳說中的存在一樣。

只有我們在 旅遊 的時候,到名山大川當中才能偶爾看到道士們的身影。如果要說起道士的話,或許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更多的是電視劇或者電影當中的角色,相信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都看過一些有關道士的電影,在這些電影當中, 道士們斬妖除魔,維護世間的太平。那麼,現實生活中的道士又是怎樣的呢?

在我們國家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亂世道士下山,盛世和尚斂財」 ,這句話從表面上來看,似乎是在誇贊道士而貶低和尚,但其實它的真正意義並非如此,我國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這句話的真正意思其實是, 和尚和道士都是隱世的高人,在和平的年代,他們會通過化緣或者幫人做法事而積累一些錢財,而到了亂世的時候,無論是道士還是和尚,都會走出自己的道館或者寺廟,為了維護世界的和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說起和尚的話,或許大家最為熟悉的便是《西遊記》當中的唐僧。唐僧為了消除世間的苦難,讓人們過上好日子,從東土大唐出發,帶著三個徒弟歷經81難,終於取回了真經。《西遊記》雖然只是一個故事,但它卻體現了 和尚們希望世間太平 並且為世間的太平不辭辛苦的精神。 那麼作為我國的另一主要宗教,道教的成員道士們對人民又有著怎樣的貢獻呢?他們在亂世中又做了什麼?其實,在抗戰的八年時間里,有無數的道士為國抗敵,甚至英勇捐軀。

在道士當中,最為有名的當屬 茅山道士 ,而在茅山道士當中,便有這樣的一位抗日英雄,他的名字叫做 黎遇航 ,黎遇航本是江蘇人,他出生於一個貧苦人家, 後來拜茅山上清派的道士耿雲清為師,到乾元觀學習了一身茅山道術。

1938年,隨著抗日軍隊進入茅山,黎遇航也響應號召,加入了抗日隊伍,並且積極地 為我軍充當向導,收集情報 ,可惜的是,在1938年的時候,日軍攻入了茅山乾元觀,殺死了黎遇航的父親以及師兄弟,黎遇航因此對日本侵略者更加痛恨,失去自己的親人以後,黎遇航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抗日戰爭當中。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黎遇航擔任了道教協會的會長,推動了中國宗教事業的發展,並且為團結道友和宗教人士作出了傑出貢獻。

山東的田信良本是龍門派的第25代傳人 ,在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自己的道館,開始結交抗日人士,組織抗日活動。在東北戰場上著名的 東北抗日義勇軍第三路軍 ,就是田信良一手組建的,在東北的戰場上,經常能夠看到田信良的身影,他遊走於不同的抗日隊伍之中,傳遞著相互之間的情報,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傑出貢獻,可惜最終, 田信良卻被叛徒出賣,被關押在了鬼子的司令部 ,遭受了一個多月的嚴刑拷打。可是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田信良也沒有改變初衷,他高唱著岳飛的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壯烈犧牲。

我國 開國上將之一的賀炳炎 也是道士出身 ,賀炳炎早年曾在湖北的武當山出家,學習了一身的武術,後來15歲的時候,賀炳炎下山投身革命,身經百戰,並且曾經在戰斗中被炸傷右臂,導致骨頭全部碎裂,只有一些皮還黏在胳膊上,而當時的情況比較危險,醫療設施嚴重不足, 賀炳炎為了保全性命,只有割掉了自己的手臂,他當時所承受的痛苦,比起關羽刮骨療毒也不遑多讓 ,在抗戰勝利建國以後, 他成為了唯一一個可以見到毛主席不用敬禮的軍人。

李圓通本是河北人,他出生在一個武術世家,從小便學習了一身精湛的武藝,後來在民國軍閥混戰時期,李圓通不願意深陷其中,於是便選擇上山修道。在山上修道期間,李圓通一邊繼續習武,一邊研究醫術。到了1937年盧溝橋事變的時候,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並且在我國的大地上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李圓通道長看到了日軍的暴行,於是憤然出山,加入了抵抗日軍的行動。 李園通道長出山後,協助我軍利用地形優勢構築防禦工事,並且積極的治療傷員,幫助我軍傳遞情報。 不過因為抗擊日軍, 他居住了二十多年的道館也被日軍焚燒殆盡 ,戰爭結束以後,李圓通道長並沒有向國家提出重修道館的要求,而是 離開了自己生活多年的道館雲游四海。

甘盛榮 (甘道士)從小生活在南京,自小便在南京的二郎廟出家 ,因為自小便成為了道士,所以甘道士對於道家的經文無一不通,而且又認識很多的葯草, 懂得推拿和針灸 。有了這些技術之後,甘道士成為了一名有名的醫者,平時便經常下山,幫助當地的百姓治病。後來日軍侵華以後,發生了著名的南京大屠殺。

甘道士看到日軍的暴行,心中憤怒不已,可是甘道士從小隻知道研究經文和醫術,在武功方面卻並不出眾。因此甘道士決定暫時忍氣吞聲,他躲到了深山老林中苦練武功,並且 通過觀察動物們捕食的行為,自創了屬於自己的武術 ,當甘道士練成武功之後,便下山為在南京大屠殺中死難的同胞報仇。 駐守南京的日軍經常莫名其妙地死亡 而且在這些日軍死亡之後,他們的屍體上會浮現出「死」字印記。

剛開始日軍以為這是上天對他們的懲罰,全都惶恐不安,直到後來漢奸告密,日軍才知道這一切都是甘道士所為,因此日軍對甘道士恨之入骨,發動全力進行追捕。可是自此之後,甘道士就在南京消失了蹤影,日軍經過多番努力,最終仍然沒有找到甘道士。抗日戰爭勝利以後, 為了紀念甘道士,南京的人民為他立起了衣冠冢。

程定遠出生於安徽,他自小體弱多病,因此從小便跟著自己的兄長學習功夫強身健體。在16歲的時候,程定遠加入了武當山,成為了一名道士,並且從此開始練習內家功夫。後來,他又向武當山的一位大師學習了拳術。程定遠原本已經決定在武當山終此一生,專心研習武術,可是在得知日軍佔領南京以後,程定遠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道觀,加入了抗日隊伍當中。

來到抗日隊伍當中之後,程定遠便開始教授戰士們功夫,因為他知道依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把自己的功夫傳授出去,提高戰士們的整體作戰水平,才能為抗日戰爭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傳授戰士們功夫的同時,程定遠也開設醫館,治病救人。 當日戰爭勝利之後,程定遠並沒有回到武當山,因為抗戰結束之後,我國土地已經滿目瘡痍,而人民也多生活於困苦當中,於是抗戰勝利以後,程定遠在南昌開設了一家診所,免費幫助附近的民眾看病。

在抗日戰爭爆發期間,參加抗日戰爭的道士們,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李本純道長。 李本純道長本是龍山派的第15代掌門人 ,年少時便在武當山上刻苦修行,有著一身精湛的武藝,而且李本純道長為人正直,道法高深,他每天帶著道觀的年輕弟子們研究武功,修身養性,日子過得也是相當地悠然自在。可是在戰爭年代,這種平靜的日子註定無法長久。

1940年的時候,日軍侵佔了我國襄陽,雖然抗日戰士們浴血奮戰,但終究因為寡不敵眾而被逼入絕境。這些戰士們走投無路之下,被迫退到了武當山上尋求庇護。戰士們退到了武當山上,日軍自然不可能放過他們。對於武當山的道士們來說,這個時候或許明哲保身才是最好的選擇,但是,見到中華大地受到日軍的踐踏,而戰士們又如此地奮不顧身,李本純道長深受感染, 於是他義無反顧地收留了這些戰士 。不但如此,他還幫助這些抗日戰士們買葯治病,充當偵查員為戰士們刺探日軍的情報。後來更是帶著自己門下的弟子們,加入了革命隊伍當中。

李本純道長經常帶著門下的弟子們苦練武功,李道長以及門下的弟子們都有著高超的武藝,加入革命隊伍之後, 他們便到各個隊伍當中去傳授功夫,提高戰士們的整體作戰水平 ,因此在之後的戰爭中,戰士們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傷亡。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就是這樣的一位愛國道士, 卻在一次日軍的空襲中不幸失蹤了 ,空襲結束之後,抗日戰士以及李本純道長的弟子們四處尋找,可仍然沒有找到李本純道長的身影,最終他們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或許李本純道長已經在日軍的炮彈轟炸當中屍骨無存。

以上八位道士,只是抗日戰爭當中道士們當中的代表人物, 事實上,投入抗戰的道士不計其數 ,而且道士們不僅自己投入抗戰,在與日軍抗爭的過程當中, 很多的道士甚至把自己的道觀貢獻出來,作為我軍的防禦基地 ,因此在抗日戰爭的過程中,有很多的道觀被日軍徹底摧毀,這些道士們也因此失去了家園。

雖然現在我們已經身處和平年代,但是對於那些在抗日戰爭當中做出貢獻的道士們, 我們都應該心存感激,並且一直銘記他們 。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亂世道士下山,盛世和尚斂財」的觀念,也一直深埋在那些在深山中修行的道士們的心中,相信如果國家和人民需要他們,他們依然會奮不顧身地投入戰斗當中。

B. 僵屍道長2日本鬼子的

《僵屍道長2》中沒有日本鬼子,只有《僵屍道長1》裡面前幾集才有日本鬼子也就是日本鬼魂出現。

C. 清軍與日軍哪個更殘暴

毫無疑問,日軍,往下看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初,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無力抵抗,被迫向清政府乞援,清王朝和日本均派遣軍隊進入朝鮮,隨之爆發了一舉改變了中國、日本和朝鮮歷史的「甲午戰爭」。日軍先後在朝鮮和中國黃海,分別擊敗了清軍和「北洋水師」之後,進入中國本土,兵不血刃地佔領了大連灣,伺機攻佔天然軍港旅順。

當年11月中旬,日軍向旅順的清朝駐軍發信勸降,遭到拒絕,隨之發起了進攻。清軍在薑桂題、徐邦道、程允和等將領的統帥指揮下,在旅順外圍的土城子一線設伏,阻擊日軍。經過激戰,清軍擊退了日軍進攻,殲敵40餘人,迫使日軍撤退。清軍放棄了獲取更大勝利的乘勝追擊,也撤回旅順。

11月20日,日軍抵達旅順,開始進攻,僅僅用了一天,就將旅順城攻破。清軍約2000餘人戰死,其餘四散奔逃,有的逃入旅順城中,相當一批潰軍逃亡關內。旅順港內清軍遺棄的大批武器裝備均為日軍繳獲。此戰,日軍僅損失280人。

旅順港是清廷費時十六年、耗資千萬建設經營的堅固堡壘,當時被稱為「遠東第一軍港」。港口周圍部署有20多座炮台, 150多門火炮。北洋大臣李鴻章戰前揚言:「有充足的彈葯、軍糧,有優良的火炮和北洋海軍的聲援,旅順口可以堅守三年!」 當時,駐守旅順的清軍總兵力為14700人,然而,清軍雖然兵多,且武器精良,但「群龍無首」,相互之間沒有隸屬關系,八位統領互不聯絡,各自為戰,均相互觀望待援,無固守之心。雖然,臨戰前公推薑桂題為總統領,號令各軍,但此人行伍出身,只知上陣殺敵,缺乏統領全局的能力,戰守無策,清軍仍是一盤散沙,旅順港的失陷是必然的,只是失守如此之快,確實出人意料。而在十年後,在旅順爆發的日俄旅順要塞攻堅戰中,日軍攻擊近半年,死傷6萬將士,才艱難地攻下俄軍固守的旅順要塞。旅順203高地的山坡上,日軍陳屍近萬具。而在中日甲午旅順之戰中,日軍的損失僅不足300人

11月21日,日軍進入旅順城,隨之開始了四天三夜的瘋狂殘暴、滅絕人性的燒、殺、奸、搶暴行,在短短4天之內,就屠殺了城內外百姓和散兵兩萬餘人,只有掩埋屍體(日軍為其頭纏白條:此人不殺)的36人倖免於難。事後,經反復查證,旅順全城通過各種途徑生還者僅為800餘人。

當時旅居中國的英國人艾倫在其《龍旗翻卷之下》中寫道:「日本兵追逐逃難的百姓,用槍桿和刺刀對付所有的人;對跌倒的人更是兇狠地亂刺。在街上行走,腳下到處可踩著死屍。」「天黑了,屠殺還在繼續進行著。槍聲、呼喊聲、尖叫聲和呻吟聲,到處回盪。街道上呈現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著肢體殘缺的屍體;有些小胡同,簡直被死屍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裡人。」「日軍用刺刀穿透婦女的胸膛,將不滿兩歲的幼兒串起來,故意地舉向高空,讓人觀看。」

在進行瘋狂大屠殺的同時,日軍對中國婦女進行了滅絕人性的淫暴,不管是白發老嫗,還是孕婦,或者是十幾歲的少女,日軍都不放過,許多婦女被施暴後又遭殺害,其殘暴狂虐程度前所未聞。許多耳聞目睹日軍獸行的中外人士,無不切齒痛恨,稱其為「獸類集團」。

日本人木森在《旅順大屠殺》中詳細披露了一個普通人家的滅絕: 22日晚9時, 5名日軍闖進家住四十八間房的張秀蘭家。丈夫外出沒在家,日軍先將張秀蘭懷中兩歲的孩子奪過來,投進水缸里溺死,然後在強奸張秀蘭未遂的情況下將其刺死砍頭,繼而將張秀蘭62歲的婆婆刺死,最後將兩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輪奸達一個小時之久,發泄完獸欲後,亂刀將兩個小姑娘砍死。

野蠻殘暴的日軍,連佛道中人都未能倖免。旅順天後宮70多歲的元君道長和眾道徒,因拒絕為日軍陣亡的將士做道場,被日軍用刀砍、槍擊全部殺死,元君道長被大火焚燒而死。其中,為了逼迫元君道長就範,日軍將四個道徒的手掌用大鐵釘穿透,釘在大殿內的4根圓柱上,然後扒下他們的褲子,讓士兵們排成一行比賽射擊,看誰能打中這些道徒的生殖器。一時間,大殿里血肉橫飛,槍聲、日軍士兵們的狂笑聲和道徒們的慘叫聲響成一片,極其殘忍。

參與殺戮暴行的不僅有日軍官兵,連挑夫、廚師、甚至國會議員、隨軍記者均操刀上陣。一日本記者回國後恬不知恥地聲稱:「我只是殺人,沒像其他人那樣搶劫」!戰後,日軍將從旅順劫掠的戰利品送回國內拍賣,許多商家紛紛推出冠以「戰利品」字樣的新貨色,其中有一款「帝國全勝」戰利品肥皂,「造型是支那人的頭顱」,意在「磨滅支那人」,充滿著血腥暴戾氣息。

當時,為遮掩和毀滅屠殺罪證,從11月下旬到翌年的1月中旬,日軍先是對旅順市街的被害者屍體進行了清理和草草掩埋,繼而焚屍滅證。日軍及其殖民機構將從城裡和水師營等處抓來的中國人編成三組抬屍隊,分別把屍體抬到三個地方焚燒。第一處為現今萬忠墓的溝下,這里焚燒的屍體最多;第二處為修建船塢時的舊窯處,現今為順山街溝里;第三處是黃金山東麓。這就是由日軍在旅順大屠殺形成的第一批萬人坑。日軍曾在 「萬忠墓」墳前立一木樁,寫有「清軍將士戰亡之所」的字樣,藉以欺騙世人,掩飾屠殺焚燒包括婦女兒童在內的平民和俘虜的罪行。但從坑內挖掘出的遺骨,經鑒定後證明,大批的老人、婦女、兒童被日軍屠殺。

後世對於這場殘暴屠殺的起因,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但根據戰後資料曝光,主要是日軍「不留活口」的要求,日軍司令大山岩指令:「我們養活不了那麼多俘虜,既要給他們治傷,又要供吃供喝,這是我軍所無力承受的! 」

四十三年後,南京遭受了同樣的劫難,如同122年前旅順大屠殺的翻版。當然,外來民族的殘暴,的確嚴重違背了人類文明,應該受到譴責,但歸根到底,還是我們落後,而落後就要挨打。閉關鎖國,妄自尊大,國疲民敝,貪污腐化,民心背離,士不用命,這深刻的歷史教訓,足以讓每一個中國人銘記

D. 僵屍道長第2部分集劇情

第二部分:飛降勾魂(11-19集)

原來阿秀是毛之師兄雷罡(程東飾)收養的養女,而雷是毛之師父伏羲 堂師祖的兒子,多年前被其父斥為心術不正,並被趕出師門流落南洋,與人 比試失敗,被施過降頭之術,脖上有血痕,眼也瞎了。但苦練多年終學會許 多南洋降術,此回為奪掌門令牌而回,誓與毛決一生死,卻偽裝已看開了瞞 著毛偷偷搞鬼想代替毛在鎮民心目中的地位。另一方面,雷與阿秀住進了伏 羲堂後,小海對秀大獻殷勤,但秀卻愛上了二師兄阿初,而初在街上撞到開 了間光明報社打算普及科學知識正發放報紙的舒寧(黎淑賢飾)竟一見鍾情, 三角關系真是錯綜復雜。一日毛去吃羊肉發現貴了不少,原來雷自中降頭之 術後,需吸夠99隻羊的血才能恢復功力,他每晚都將頭飛去羊欄中吸血,以 至羊大量死亡,養羊的人家正在發愁。姓莫的一家人無意中看到了雷在羊欄 中大驚,被雷都變成了石人。雷設計陷害阿初,令他中了點物成石的降術, 初想送給寧的相機變成了石頭,初又驚又怕,不感告訴師父,鎮上警察三元 的爸爸撞到了他的手也要變石頭了,村民認為初施妖術,要殺了他。初百口 莫辯,幸有毛師傅等人為他求情,被暫時關進了監獄。雷找出當年師祖為毛 師傅埋在水中的命牌加以破壞,令毛法力全失,更使鎮上的米變成了發霉生 蟲的毒米,鎮民吃了後中了金蠶蠱毒,一日不飲雷的聖水就會狂性大發,痛 不欲生,從而逼著鎮民為他造高台練邪功。小海也被雷關了起來要挖他的眼 給自己。值此危急時刻,秀終覺悟,將毛命牌所在告訴了海,海又以信鴿通 知了毛,毛找黑玫瑰幫忙去偷命牌,終恢復功力,在二徒及阿秀等人幫助下 打敗了雷,破了他的邪功,雷失魂落魄,跳崖身亡。秀流離失所,被海和初 帶回伏羲堂,後也拜入了毛門下學習茅山道術。

《僵屍道長》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Nq5UU2S96AjVVxMpGkQPgg

?pwd=qh4m 提取碼:qh4m

E. 古代傳說故事3則

中國 民間 故事 ,收入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流傳最廣、家喻戶曉、人人必知的傳統經典民間故事。關於一些古代的 傳說 故事你了解嗎?下面是我為大家准備的古代傳說故事3則,希望大家喜歡!
古代傳說故事3則篇一
一、鎮院之寶

松涇鎮原先有一座仁濟道院,院內有兩件鎮院之寶,這兩件寶貝並非金銀,而是兩部幾百年歷史的道家典籍。

1939年冬天的一個清晨,道院的住持玉清道長帶著小徒弟純凈做完早課,忽然一陣急促的撞門聲打破了道院的寧靜,玉清道長心裡一驚。

自從松涇鎮被日寇侵佔以後,鎮上天天發生日本侵略軍燒殺搶掠的惡行,玉清道長的心揪緊了,他對自己的生命安危倒不擔心,擔心的是院中藏著先師留下的兩部道家典藏,這可是中華瑰寶,絕不能落入鬼子之手!為了做長期堅守的打算,他先後遣散了道院中的閑雜人員,讓他們各自逃命,僅留下自己和兩個徒弟純真和純凈三人。前幾日,玉清道長發現風聲越來越緊,日軍巡邏隊一日幾次在道院周圍巡查,看來,他們馬上要對道院下手了。正好此時道院里糧食將盡,於是他派大徒弟純真出院,一則買糧,二則物色安全之地,准備將寶籍轉移出去。如今純真未歸,門外卻來了不速之客,看來日本鬼子要動手了!

果然,門一打開,沖進了五六個荷槍實彈的日本兵,為首的正是“豬頭”隊長。其實,這傢伙叫咨竇太郎,陰險毒辣,圓腦袋上長了一個朝天鼻,兩只小眼睛,外加一對招風耳,鎮上老百姓背後給他起了外號叫“豬頭”隊長。此時,豬頭隊長用手將身後的士兵一攔,踏上一步,假作斯文地咧嘴一笑:“道長早安,部下粗魯,打擾了!”

玉清道長雙手抱拳舉在胸前行了個道教之禮,不卑不亢地答道:“不知隊長駕到,有失遠迎,貧道得罪了。”說著也不往裡讓客。

豬頭隊長見了,倒也不發火,而是自找台階哈哈一笑說,他這次來訪,一則核查一下院里的人員,發放“良民證”;二則知道院里食品困難,特地送些牛肉、洋面。玉清道長回答,道院里共剩三人,大徒純真出院買糧尚未歸來;贈送的牛肉、洋面斷不敢收,牛肉是道家四不吃之物,代表忠孝節義之忠,絕不能破戒的,另外道家吃慣米粥,洋面也是無福消受。豬頭隊長倒也沒有定要硬送,就哼哼哈哈地在道院里前前後後兜了一圈後走了。

等純凈關上院門以後,玉清道長馬上把純凈叫到內室,玉清道長呷了口茶後開口了:“徒兒,國難當頭,寶籍危險了……”“師父……”道長一擺手繼續說道,“豬頭隊長今天來的目的很清楚,他是來探聽虛實的,我們必須做好准備。”說著壓低了聲音,小聲吩咐起來。

也就在此同時,豬頭隊長回到隊部,布置手下軍曹,在仁濟道院門前的大路上,設置了三道關卡,在沒有拿到道院的兩部寶籍之前,一個人也不準通過。鬼子的這個安排,玉清道長還蒙在鼓裡,他還在院中等他的大徒弟純真趕回來,以便當晚師徒三人按計劃轉移寶籍呢!

二、各自布局

冬天日短,天很快暗了下來,純凈有些按捺不住了:“師父,看來師兄他趕不回來了,要不趁著天黑,我掩護您,您老人家抱著寶籍離開道院吧!”

玉清道長望了一眼窗外的夜空,搖了搖頭說:“不,純真走時,我吩咐他不管有沒有物色到安全之地,五天內必須回院,今天是第五天,他必定會回來的。再說沒有找到妥善的 收藏 之地,我倆莽撞將寶籍轉移出院,這不是更中了豬頭隊長的敲山震虎之計嗎?”純凈覺得師父說得有理,就又悄悄地摸到道院的大門,一邊等候師兄的歸來,一邊湊著院門的門縫,望著外面的動靜。

玉清道長此時也從蒲團上站起,他從容不迫地打開靠牆的書櫃,從裡面捧出一隻紅木扁匣,又找出一塊黃布,仔細地包紮起來,然後又把它送到隔壁純凈的卧室藏好。正在這時,純凈心急慌忙地奔了進來,氣喘吁吁地說:“師父,師父,不好了,院門前的大路被日本鬼子封鎖了,我看到他們的手電筒光,聽到他們的口令聲了!”玉清道長嘴裡說道:“別急,別急,心慌誤事。”心裡也不免一驚,他已明白,純真為什麼到現在還不回來的原因了,鬼子已把路封死了,他原先打算今晚由他和純凈掩護,讓趕回來的純真帶著寶籍連夜轉移的計劃已行不通,只能另想他法了。

忽然,夜空中傳來“啪啦”一聲,靠後牆的格子長窗無風自開,緊接著一條黑影從窗外飄然而入,隨著一聲“師父”,玉清一看,大徒弟純真已立在他的面前了。

原來,白天純真匆匆歸來,發現院門前的大路已被封鎖,只得在外躲到天黑,改從道院後面的七里盪踏水進來。好在自小練就一身太乙輕功,十餘丈的水面踏水而過,僅僅打濕了鞋子及三寸布襪。玉清道長已顧不得細問徒弟此行經過,只是開口道:“寶籍收藏之處可已尋妥?”純真點頭道:“師父放心,徒兒已找到穩妥之處,明日只要將寶籍安全帶出道院,定能萬無一失。”玉清聽了,心裡鬆了一口氣,點點頭,招呼兩個徒兒湊在一起商量起來。

師徒三人商量了半個時辰後決定,今日休息一晚,明日天亮後,如果鬼子門前的封鎖線不撤,那麼只有等到夜深人靜之時,讓純真背了寶籍從道院後面七里盪踏水而出。為了養精蓄銳准備明天的行動,道長就吩咐兩個徒兒早點休息,自己一人端坐在蒲團上,閉目做起晚課來了。

再說,鎮東柵日本佔領軍隊部里的豬頭隊長此刻也沒有睡。他得到命令,最近就要調防。他在駐守松涇鎮的一年半中,人也殺了,房也燒了,老百姓的金銀財物也搶得差不多了,只是仁濟道院的鎮院之寶卻還沒有到手。別看他長得豬頭狗臉,中國的 傳統 文化 懂得可不少,他深知這兩部道家典籍的價值,東西尚未到手,他怎肯罷休。他知道,硬要,那道長肯定不會乖乖交出;強搜,那道院幾十間房子,哪裡能搜出來?所以他今天假借核查“良民證”人員,進道院兜了一圈,本意是敲山震虎,讓道長受驚後將寶籍轉移出院,他可設卡截獲,誰知候了許久,未見道長中計,他坐不住了,決定抓緊時間再施一招。於是,將手下的軍曹叫來,嘰里咕嚕用日本話吩咐一番,軍曹“哈依”“哈依”領命而去。

三、喋血護寶

不一會兒,正在打坐的玉清道長被一陣猛烈的撞門聲驚得站起,他當即喊了一聲:“純真、純凈,快來!”喊聲未落,兩個徒兒已趕到他的面前。道長略一思索說道:“不好!鬼子半夜又殺上門來了,純真,你已歸院之事不能讓鬼子知道,趕快藏到房梁的匾額後面,不管下面發生什麼事情,不準露臉!要知道保住寶籍是你的唯一責任,純凈和我一起應付鬼子。”純真張了張口,迸出一聲:“師父,我……”玉清不讓他說下去,用手推了一把純真:“快走!”純真無奈,縱身往上一躥,整個身子已穩穩落在房梁。此時道長似乎猛然想起一事,隨手將自己坐的蒲團抓起,將手一揮,“唰”,蒲團飛起,樑上的純真伸手接住,身子一縮,隱在匾額的後面。

外面還沒等純凈把院門打開,七八個鬼子已破門而入,凶神惡煞似的把道長師徒架住,為首的軍曹操著生硬的中國話對著道長吼道:“你的聽著,快快的把私藏著的兩部書交出來!不交要刺啦刺啦!房子也要統統燒掉!”玉清道長氣得臉色煞白,冷冷地答道:“我聽不懂你的話!”軍曹從士兵手裡接過火把,在道長面前晃了幾晃繼續威逼道:“聽不懂?假的!兩部書不交,先把你倆燒死!”道長還是面無表情地答道:“燒死我,也還是聽不懂你的話!”氣得軍曹把火把要往道長衣服上湊。

就在這危急關頭,忽然身穿日本和服的豬頭隊長從後面冒了出來,他擠到前面,一把將軍曹推開:“不許對道長無禮!”然後轉身對著他的手下吼道:“不講禮貌的不行,你們統統的給我滾到門外,沒有命令,不準進來!”軍曹和那荷槍實彈的六七個兵都退到了大門外。滿面堆笑的豬頭隊長左手握著右手,抱拳對道長行了個教禮:“道長受驚了,我的向你賠禮!”說著,像變戲法似的在寬大的和服衣袖中掏出一罐茶葉,“道長,這是你們江西龍虎山的‘毛尖’,大大的好茶葉!我想和你單獨飲壺茶可好?”說到“單獨”兩字時,一面用了重音,一面那雙小眼睛盯著站在道長身後的純凈。道長聽懂豬頭的意思,微微一笑,回頭吩咐純凈:“門外侍候。”

屋內只剩下兩人,空氣似乎緩和了不少。然而,兩人的心裡卻各自緊張地盤算著。豬頭隊長心中想著的是:今天晚上軟硬兼施一定得讓那道長把那寶籍交出來。玉清道長想的是:今天晚上,魚死網破也要讓純真將寶籍安全轉移出院……想到這里他心定了,就順著豬頭隊長要 飲茶 的話說道:“隊長有雅興,貧道侍候。”說著拿出一套紫砂茶具,又捧出一罐三年陳的雪水,點燃了炭爐,將雪水燒開,泡上一壺“毛尖”茶,斟了兩杯,用手一讓,說:“隊長,請!”

豬頭隊長狡黠地一笑,順手拿起道長面前的那杯,湊在嘴邊等道長先飲,玉清道長也不計較,端起對方面前的那杯一飲而盡。豬頭隊長放心了,也有滋有味地品起茶來。接著,豬頭隊長遠兜圈子,從茶葉談到龍虎山,從龍虎山談到道教,又從道教講到仁濟道院,最後圖窮匕首見,要道長把院藏的兩部寶籍獻出來:“道長,你也清楚,當前中國兵荒馬亂,這兩部寶籍只有讓我們大日本皇軍保管才能安全留存後世,道長認為如何?”

玉清道長呷了一口茶答道:“佩服隊長對中國道教文化了解得這樣深!可是這兩部書是我們道家的珍寶,是中國的珍寶,它只能留在道家,留在中國!不勞外人費心了吧!”

“道長不聽勸告,那我只能直說了,今晚是‘交書留人,不交書不留人’!”說著,豬頭隊長兩只小眼睛盯著道長,觀察對方的反應。

玉清道長也不急著答話,他站起身走到櫃子前,打開櫃子,取出一個小瓷瓶,用一個挖耳扒大小的小匙,舀出一匙橙紅色的粉末,倒在自己喝的茶杯里,拿起茶壺,把滾熱的茶水灑入茶杯,隨著熱氣騰起,一股幽香飄然裊裊。道長端起茶杯欣賞似的抿了一口:“好茶!”

豬頭隊長指著桌上的小瓷瓶問道:“這是什麼東西?”

道長答道:“隊長不懂了?這叫‘茶引’,茶引放入第三泡的茶水中,這才是喝茶的最高境界!”

豬頭隊長被道長的“品茶經”迷住了,一下子竟把索要寶籍的來意丟在一邊:“那,我也來點!”說著自己動手,學著道長的樣子給自己也舀了匙“茶引”,然後跟著道長把那噴香的茶水飲入肚內。

說時遲那時快,不到一分鍾的時光,豬頭隊長猛然覺得腹中劇痛,雙手顫抖,連聲說道:“不好,不好,有毒—來人呀!”守在門外的軍曹和士兵聞聲沖了進來,一面扶住鼻孔流血的豬頭,一面架住了道長。道長哈哈一笑,掙開架住他的日本兵,用手抹去嘴角的鮮血,一字一句地說道:“你不是說‘不交書不留人’嗎?哈哈,‘不交書,不留人’!徒兒快走—”身子慢慢地坐了下去……

也就在這時,純凈背著黃布包從隔壁卧室奔出,頭也不回地從道院大門奔去。軍曹一見,急忙放下倒斃的豬頭隊長,一邊開槍,一邊向純凈追去。

趁著這個當口,樑上的純真縱身跳下,蹲在師父的面前,含著淚將師父睜著的雙眼抹上,心裡喊道:好師弟!他將師父扔給他藏著寶籍的蒲團小心地捆在衣服里,躥出後牆格子長窗,撲向七里盪,消失在黑暗中。

道長和純凈死了,仁濟道院被燒了,而那兩部寶籍卻留了下來,據說它就是現在被有關部門收藏著的道家典籍。
古代傳說故事3則篇二
阿清是東街的雜耍藝人,每到華燈初上的時候,阿清就支起攤位,和自己的夥伴阿遠一起表演飛刀絕技,靠著路人打賞的一些小錢來維持生活。

大家最喜歡的表演是阿清的拿手絕活—蒙眼飛刀,阿清會用布條蒙住雙眼,手拿一把薄如柳葉的飛刀,而阿遠則在不遠處背靠一塊大木板。只見阿清一甩臂,手裡的飛刀“啪啪啪”像箭一般射了出去,再看阿遠,身體左右兩邊的木板上扎滿阿清擲出的飛刀,刀尖入木三分。圍觀的人群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阿清解下布條,拿著小盆吆喝:“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此時,他們得到的賞錢是最多的。

阿清投擲飛刀可以說百發百中,這源於他從小的刻苦訓練。

這一天,阿清和阿遠像往常一樣早早出門支起攤位,突然,一大隊士兵從遠處奔跑而來,嘴裡大喊著讓開,為後面騎著高頭大馬的人開道。路上的行人紛紛作鳥獸散,東街的老乞丐因為雙腿殘疾行動不便,艱難地用雙臂挪動著自己的身軀,哪裡比得過駿馬賓士的速度。

眼看馬蹄離老乞丐越來越近,就要踩上的時候,一個石塊准准地打在馬鼻子上,馬嘶鳴一聲,前腿高抬,才沒有踩到老乞丐。但騎在馬上的人就沒有這么好的運氣了,受驚的馬重重地把他甩在地上,打了好幾個滾兒才停下來。

地上的人爬起來,拍拍身上的土,怒不可遏:“是誰扔的石塊?”

“小民無意冒犯大人,請大人恕罪。”

“你……你等著吧。”

阿清扶起老乞丐,說:“雲伯伯,您沒事吧?”

老乞丐捂著胳膊,滿臉感激地說:“多虧阿清了,我只是擦破了點兒皮,救命之恩無以為報,今晚你惹到了城中權貴,請受老身一拜。”

夜色漸濃,阿清和阿遠收了攤位,回到租住的地方准備休息。這時,老乞丐找上門,說:“阿清,我思來想去,這個東西就送給你們吧。”老乞丐遞過來一個木盒子。

“雲伯伯,這是什麼東西啊?”

“這可是寶貝呦。”

阿清打開盒子,裡面整整齊齊地放著兩枚燕子形狀的青銅符。

老乞丐指著盒子里的東西說:“這是飛燕符,把它掛在任何東西上,那東西就像有生命一樣,不管你想把東西扔向哪裡,那東西都能乖乖地找到目的地。”

阿遠驚奇地問:“這世間有這么神奇的東西嗎?”

老乞丐說:“口說無憑,我們試一試就知道了。”他拿出一枚飛燕符,拴在一把飛刀上,說道,“回阿清的老家吧。”

只聽“嗖”的一聲,飛刀就沒有了蹤影。

阿清看得發愣,老乞丐挪動著身體走了,邊走邊說:“至於信還是不信,你們回到老家就知道了。”

回到老家,阿清和阿遠看到一把飛刀穩穩地插在阿清老家的門上,飛刀上掛著一枚小小的飛燕符。阿清知道老乞丐送給自己的確實是寶物,小心翼翼地把飛燕符從刀上解下來,收進木盒子里。

躺在床上,想起老乞丐的話,阿清和阿遠輾轉反側。

阿遠問道:“阿清,你說這飛燕符真的什麼東西都能找到嗎?”

阿清想了想說:“不清楚,但現在—雲伯伯隨意扔的飛刀真的插在老家的門上了。”

阿遠沉默了一會兒,問:“那你說,如果把飛燕符帶在身上,它能讓我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嗎?”

阿清翻了個身,說:“我不知道,明天幫你准備盤纏和干糧,試一試。”

第二天,阿遠帶著一枚飛燕符找父母去了。

第三天下午,阿清被兩天前大馬揚蹄掀翻在地的王涯大人抓走了。

阿清被帶到衙門的後堂,跪在地上,抬起頭看見王涯和知府大人。知府指著阿清說:“你一介草民,竟敢沖撞王大人,兩天前王大人的坐騎被你的石子驚嚇,最後將王大人跌落在地。你可知罪?”

阿清道:“大人,小民冤枉啊!”

知府說:“王大人身負皇命,緝拿朝廷要犯,如今因你背部受傷,無法及時完成任務,來人啊,把阿清押入大牢。”

阿清苦苦哀求,但沒有任何效果,最後被衙役拖進了牢房中。

第二天,阿清叫住獄卒,說:“獄卒大哥,能幫個忙嗎?”

獄卒不耐煩地問:“你要干什麼?”

阿清從懷里掏出二兩碎銀子,說:“大哥,我有要事求見知府大人。這點兒小意思,請你先拿著。”

過了半個時辰,知府來了,阿清說:“大人,如果我能抓住王涯大人想要緝拿的要犯,您能放了我嗎?”

知府上下打量了一下阿清,說:“難道你有線索?”

阿清連忙跪在地上,把飛燕符的神奇告訴了知府。知府半信半疑地說:“諒你一個耍把戲的也不敢欺瞞本官。 說說 吧,這飛燕符如何能抓住犯人?”

“我需要兩個風箏。其中一個是一般的風箏,另一個風箏需要三個人那般大,在腹部做一個鐵架,一定要結實。”

知府驚異地看了看阿清,最後還是點點頭,說:“我會吩咐手下人去紙鳶鋪定做的,你還有什麼要求?”

阿清補充道:“在牢房裡,我無法施展飛燕符的法術,必須要放我回家才行。”

知府摸摸胡須說:“好。”

沒過幾天,知府帶著一隊人馬,拿著兩只風箏,押送著阿清回到他的家中。阿清找到藏好的木盒,從裡面拿出剩下的一枚飛燕符,掛在小風箏上,對領兵頭領說:“你要追的逃犯姓甚名誰,只要告訴風箏,風箏就會帶你找到的。”

頭領對風箏說:“去找朝廷頭號罪犯顏玉清。”然後,他將風箏扔上天,只見風箏在空中打了個轉兒,向相反的方向飛去。頭領連忙對手下說:“快,跟上風箏。”

知府看著遠去的風箏,對阿清說:“抓不到犯人,你就繼續坐大牢!”說著,留下一隊士兵看守阿清,自己和隨從們打道回府了。

果然,風箏飛了兩天就找到了朝廷正在抓捕的顏玉清。知府大人用風箏緝拿逃犯的事情一下子傳遍了京城,王涯聽說了飛燕符的神奇,非常生氣,因為自己的功勞被阿清奪去了。

“大人莫急。”王涯身邊的手下說,“聽那阿清說還有一枚飛燕符,讓小的幫你搶過來。”

王涯聽後,拍手稱好,說:“那就快行動吧。”

王涯的手下帶著一隊士兵,徑直趕到了阿清的住處。

“開門。”他們拍打著緊閉的木門大喊道。

“別敲了,這個地方沒人住了。”一個聲音從房頂上傳來。

他們抬頭一看,阿清正抓著大風箏,大聲說:“回去告訴你們的主子吧,我走了。”說完,跑了兩步,大風箏帶著阿清飛到了空中,轉了一圈兒後,向遠方飛去,門外的一群人看得目瞪口呆。

原來阿遠用那枚飛燕符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後,又把飛燕符拴在飛刀上,說了一聲:“請趕緊回到阿清的老家吧!”如今,阿清從門上拔下阿遠送來的飛燕符,坐上大風箏,輕輕說了一聲:“走了,去找阿遠了!”

F. 汾州大捷大結局是什麼,大結局,人物最終結局

汾州大捷大結局
早就發現安順子有異的柳田逼迫她喝下自己倒的毒酒,過了六年地獄生涯的安順子至死沒有報成仇。柳田命令一郎處死戰馬,一郎不明白他為什麼連自己的狗也不放過。 道長逃出寺廟通知王大牛秀秀的死訊,怒火在他胸中燃燒。深夜,寧永清突擊屠殺了一批抗日分子之後被柳田召進了自己的住所。望著安順子和獵狗的屍體,面對柳田遞上的酒杯,被嚇得魂飛魄散的寧永清一下子明白了自己的命運。他苦苦哀求柳田放他一條生路,柳田鄙夷地答應了,但條件是割掉他的舌頭。柳田作著挑撥國共兩軍火並的美夢,但夢的結局卻讓他驚出一身冷汗。 次日清晨,閻錫山總部發現八路軍已經進了汾州,而己方得到的入城時間卻晚了整整一天。與此同時,談判代表田副官失蹤了。田副官被追兵的子彈打中,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看了看腕上的手錶,時針正指向上午8時,他輕輕呼喊著媽媽,含著勝利欣慰的笑容死去。 耀武揚威的膏葯旗永遠隕落了,柳田不禁涕泗橫流,期待中的火並沒有出現,八路軍順利進了城站在了他的面前,他明白自己和自己的國家是徹底失敗了。 田母打開兒子留下的包裹,竟然發現了一套八路軍軍服,恍然大悟的母親老淚縱橫,她抱著軍服來到城樓上,希望能在入城的隊伍里看見那熟悉的身影。 薛連長和67名戰士在地道里被毒氣毒死,憤怒的軍民要求處死柳田和他的日本兵。接受日軍投降的王大牛勸告大家不能違反俘虜政策,要保障繳械的日本軍人的人身安全。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皇軍走出了汾州城向集合地點而去,一路凄惶惶如喪家之犬。然而,一個月後,雙手沾滿血腥的柳田卻成了閻錫山的軍事顧問。(全劇完)

G. 茅山道術主要是做什麼修道術要怎麼修呢

茅山位於江蘇東南,地跨句容、丹徒、丹陽、金壇、溧水五縣,是江南重鎮南京的東南屏障。「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日寇大舉侵入中國。1937年8月13日上海抗戰爆發,至11月12日上海陷落,歷時三月。隨之江南的大好河山很快就淪入日寇的鐵蹄之下。正在江南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時候,陳毅元帥和粟裕將軍率領新四軍於1938年6月來到茅山,開辟了全國六大抗日根據地之一的茅山抗日根據地,點燃了江南抗日的烽火。

槍聲驚醒了沉睡的山林,戰火已經燒到道士清修的古觀。隱居山中,曾經希圖跳出「三界」、不在「五行」的羽士玄客,終於被嗜殺成性的東洋人的槍彈、刺刀戳破了古老而又美好的長生之夢。茅山「三宮五觀」的道士,不得不離開「丹灶」、「靖室」,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之中。他們有的直接參加了新四軍,有的給新四軍帶路、探情報、送消息、抬擔架、看護傷員、備糧籌款等等。山深林密的「三宮五觀」也常常是新四軍活動的地方。茅山乾元觀,還一度曾是新四軍司令部的所在地。陳毅元帥來茅山後,也常與地方名流會晤於乾元觀,向社會各界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他與寶埝的樊玉林(後任抗日政府保安大隊司令)等人的第一次見面談話,就是在乾元觀進行的。

抗日軍民利用茅山地區的有利地理環境,沉重地打擊了日寇。日寇惱羞成怒,曾多次對茅山進行報復,最為殘酷的是1938年8月和1940年5月兩次對茅山的清鄉掃盪。在日寇的「三光」政策下,「三宮五觀」的幾十名道十慘遭殺戳,歷代保存下來的文物建築則被毀壞得瓦礫遍地,一片荒涼。為紀念抗日戰爭的勝利,以慰英靈,筆者自1983年12月以來,陸續請教了身涉事件的知情者:趙永海、眭先鳳、施覺義、王浩俊、陳欽賢、吳浩民、趙禮瑞等茅山老道長,取得了一些翔實的資料,現敬告讀者。

「三宮五觀」的浩劫。日寇對茅山的第一次殘酷的清鄉掃盪,是在1938年農歷八月十四日。據老道長眭先鳳說:1938年8月中秋節前兩天(八月十三日)清晨,地方偽保甲長就上山向「三宮五觀」的道士們傳話說;「明天日本人要清山,住觀道友們不要在山中亂走,免得被流彈誤傷。」也就在這天,溧水、溧陽、金壇、常州、鎮江、句容等地的日軍,已分別集結,分幾路撲向茅山。

八月十四日上午十時左右,一路日軍跨進了「元符萬寧宮」的大門。道士們大都已事先躲起來了。「勉齋道院」(元符宮四方道院之一)當家道士嚴光明,對日寇的殘忍本性認識不足,當其他道士往外躲的時候,他卻喊:「你們都不要廟了?就是我要廟。日本人又不殺出家人。」於是有四個已躲入草叢中的道士又回到宮內。當日寇進入元符宮時,他們像平時接待香客一樣接待他們,可日寇睬也不睬。只見日軍小隊長和翻譯嘀咕幾句,翻譯隨口就問:「這里有沒有新四軍了,道觀里共有多少人?」等等。

當時元符宮、勉齋道院有五名成年道士,兩名十二三歲的小道童。日寇示意嚴光明、蘇先俊、眭先鳳、倪覺仁、陳道純五名成年道士都到樓上去,並跟上了五名端著裝了刺刀的三八大蓋步槍的日本兵。上樓後,日本兵喝令他們排成一排,接著端起槍就向五個手無寸鐵的出家人直刺過去,五個道士便一個個倒在血泊之中。緊接著,熊熊火焰在勉齋道院的上空騰起……。

與此同時,日寇用同樣殘酷的手段殺害了元符宮西齋道院的道士蔣龍保。西齋道院居士黎洪春(中國道教協會前會長黎遇航的父親)躲避不及,被日本兵抓住強迫帶路,但日寇嫌他行動遲緩並帶錯路徑、故意戲弄「大日本皇軍」,於是將他槍殺在華陽洞旁的山坡上。

也就在這一天,日軍的另一路人馬在天亮之前就趕到了茅山城村,午後撲向「乾元觀」。下午兩時半左右,躲在山裡的人看到「乾元觀」的上空火焰升騰,煙霧彌漫,四時半左右,二三十個鬼子兵,往三茅峰方向而去。隨後,趙永海、陳永君等幾位「乾元觀」道士奔向火場。這時大火已封了「乾元觀」廟門,離廟稍遠的牛欄里,兩條牛受到火烤正在掙扎,所有住觀道士均不知去向。當天很晚很晚的時候,他們才在「乾元觀」西南的白虎山下的一堵破碑牆旁邊,找到了十三位遇難者的屍體。現知其中十位的姓名是:惠心白、陳永富、趙永山、陳老三、齋公、王壽清(伙計)、老王(伙計)、老李(伙計)、小倪(伙計)、張金根(伙計),他們一個也沒有逃脫日寇的魔爪。茅山「白雲觀」也在同一天慘遭日寇的洗劫。「白雲觀」道士嚴玉清、李明達、包至松、糜至禮、趙道友等也慘遭槍殺。當天被殺害的還有「玉晨觀」的兩名看門道士。

1940年農歷五月初二日,日寇再一次對茅山進行掃盪。他們像一群瘋狗,見人就殺,見房就燒,北鎮街有一戶就被殺了十一口人,在北鎮街過往休息的二十幾名商客,也無一倖免。

由於日寇在茅山到處受到打擊,所以他們認為茅山道士都通新四軍,欲將其斬盡殺絕。隱沒於山林中的「三宮五觀」都是新四軍立足與宿營基地,必須要統統燒光。茅山的「三宮五觀」雖被侵略者破壞得名存實亡,道士們慘遭殺戳,但托三茅真人的保佑,鬼子們是屠殺不盡的。

「元符宮」的眭先鳳、耿雲清、陶念忠、湯念義,還有兩個小道童,他們都是死裡逃生,倖免遇難的倖存者。這其中眭先鳳老道長的經歷即是一例。他當五個日本兵端著滴血的刺刀走下樓梯後,卻頑強地從血泊中掙扎著爬起來。雖然他身挨九刀,卻幸好沒有被真正刺中要害。當時樓下已點燃起大火,日寇自以為藉此可焚屍滅跡了。血淋淋的眭先鳳道長,由樓上的壁門艱難地爬進另一棟樓的宿舍中。眭道長當時擔任「元符宮、勉齋道院」的經濟保管,因此他所住房間門窗都有防土匪的特殊設置。這些土設施,這時竟幫了他的大忙,他沿著架設窗上的竹橋——一根毛竹,滑到了「元符宮」的牆外,神奇地活了下來。1987年9月,這位五六歲就從道的老道長,享壽八十四歲,在「元符宮」羽化。

「乾元觀」汪永安道長,也是倖免遇難的一位。在鬼子兵放火焚觀前,他躲到了床下,未被搜查出來,等大火蔓延,鬼子兵撤走後,他才得以從火海中沖了出來。

挺身抗敵共赴國難。「三宮五觀」遭到日寇殘酷的洗劫,從屠場逃出的道士們再不會糊塗了。他們中有的人直接參加了新四軍的隊伍,湯念義、陶念忠就是其中的兩位。陶念忠戰爭年代多次為革命光榮負傷,建國後轉地方工作。湯念義則光榮地犧牲在抗日的戰場上。湯念義的事跡,知情者是這樣的講的:1938年他只有十八九歲,日寇在「元符宮」燒殺時,他與耿雲清、陶念忠先躲在床下,大火燒起後,他們又鑽入地溝下水道里。日本兵離開「元符宮」,他們才相繼沖出了火海,湯念義一口氣跑進桑樹林中就昏了過去。等他醒來時,太陽落山了,「元符宮」差不多成了廢墟,向何處去?他毅然投身參加了新四軍,因他作戰勇敢,由戰士提升為事務長。但事務長是管後勤的,而他參加新四軍是要與日本鬼子面對面地干!一次,前線的新四軍部隊在茅山「乾元觀」附近與日寇接上了火,當時後方設在句容境內的唐家邊。由於日寇的兵較多,新四軍傷亡大,壓力重。湯念義知情後,積極請戰,提著盒子槍從後方趕到前線,與戰友們一起並肩戰斗。也就在這次戰斗中,他光榮地倒在了抗日戰場上。

日寇占據了大茅峰「九霄宮」這個制高點,對茅山地區抗日軍民的活動妨礙很大。新四軍曾組織偷襲、強攻,試圖拔掉這顆釘子,但敵人居高臨下,損失較大而沒有成功。於是考慮出其不意,待日寇換防的間隙上山將廟觀燒掉。1944年5月初,抗日政府召集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在金壇境內支河南高庄集會商討這件事情,道教界人士在會上表態說:「頂宮(大茅峰九霄宮俗稱)住了鬼子,對革命有害,就燒了吧!」為了將此項工作做得更細致,抗日政府事先動員「九霄宮」六房七老太騰瑞芝道長,將道觀貴重東西搬下山。因當時茅山社會情況復雜,土匪活動猖狂,新四軍負責人特地說:「你們搬東西下山,有我們新四軍負責保護,無人敢搶!現在將廟燒了,革命成功以後再造。

日寇殘暴野蠻的行徑,早就激起了茅山道士的強烈仇恨和反抗精神。「九霄宮」雖住有日軍,但道士們身在虎穴不懼險,經常為新四軍提供情報。「九霄宮」道士陳先榮、徐欽神、李浩歧等人,當時都與新四軍設在南鎮街的交通站有密切的聯系。燒了「九霄宮」後,住在山上的鬼子兵也龜縮到南鎮街的大碉堡里來了,而「九霄宮」的道士也都下了山,有幾間燒存的廚房有七老太騰瑞芝帶兩個小道士住著。

南鎮街大碉堡里有一個經過日寇專門訓練過的漢*特務潘翻譯,真名叫蘇光普、在茅山地方,他經常挎著王八盒子,跟著鬼子四處作惡,群眾恨之入骨,新四軍便衣班也早就要逮他,但無法下手。「九霄宮」道士李浩歧下山後,就讓他設法到大碉堡給鬼子燒飯,不久他就與潘翻譯混得很投機。潘的賭癮很大,常常帶著李浩歧到碉堡外南鎮街上來賭。陳先榮也乘機插入賭場和潘翻譯打得火熱。一次,潘翻譯帶著李浩歧又放心大膽地到南鎮街白鶴泉東的茶館里來玩麻將了,他神氣活現地屁股上插支王八盒子槍,李浩歧則腰帶上插顆手榴彈。潘坐下翹起二郎腿,玩得正開心,不想憑空里一塊黑布遮住一了他的眼睛,槍很快也被人摘了,就這樣糊里糊塗地當了新四軍的俘虜。萬事停當後,李浩歧跑出了南鎮街口,回頭扔響了一顆手榴彈,裝做慌'院張張的樣子跑回鬼子的大碉堡。

本來一切都很順利,誰知道兩個月之後,潘翻譯又神奇地跑了回來,隨即大碉堡的鬼子就四齣抓人,茅山四鄉的老百姓都被趕到南鎮街大碉堡前的廣場上,潘翻譯在碉堡里從槍眼往廣場人群中逐個辨認。於是有四十餘人被逐個拉了出來,陳先榮、徐欽神亦在其列。四十餘人受盡了日寇殘酷的凌辱後,一個又一個地被地方一鄉保長擔保了出去,唯有陳先榮、徐欽神兩位任何人來保也不行。原來潘翻譯被抓到新四軍交通站後就認出了他們。李浩歧盡管扔響了一顆手榴彈,但鬼子不相信他能單獨跑回來,所以嚴刑拷打,盡管他的頭發被一撮撮地全部揪光,但他終究未吐露一字真實情況。1945年日寇投降了,他算撿到了一條命,不久他正式參加了新四軍的部隊。而徐欽神和陳光榮兩位都被日寇押到句容,嚴刑拷問,他們死不招供,鬼子放出狼狗將他們咬得半死,然後在句容東門橋附近將他們殘酷地槍殺。

茅山「九霄宮」和「元符宮」還有兩位教小道士讀書的先生,吳濟之和張明貴。吳濟之在「元符宮」教學,學生有黎順吉(中國道協前會長黎遇航)、魯順禮、朱順貴、眭先鳳、張先龍也曾跟著一起學習。張明貴的父親就是「九霄宮」俗號張小狗子的大房道士。張明貴教的是「九霄宮」二、三房的道士(「九霄宮」過去有六房道院)。清末之後人民生活窮困,茅山四方百姓,多有將七、八歲的孩子送七茅山當小道士。但道教的義理是很玄深的,沒有文化基礎,就不會有學道的悟性,因此清末以來,茅山也就形成在社會上請飽學之士,來茅山道院當先生的傳統。這些先生在茅山三春大忙時,就幫道院做寫表章、畫符等文字工作,香事清淡了,就教小道士讀書學文化。

抗日戰爭爆發後,地方名流知識分子諸如樊玉林、巫恆通等人,都投筆從戎。他們的同窗、朋友、學生也被動員起來,參加抗日工作,吳濟之、張明貴亦在其列。吳濟之1939年參加抗日工作,1939年至1940年任抗日政府縣參議員,1942年任茅山游擊區副區長,1946年10月隨大軍北撤,建國後轉地方工作。張明貴參加抗日工作後,先在抗日政府當義書。他曾以道教特色配合新四軍敵工部繪制散發了一張鼓舞軍民團結抗日宣傳漫畫,據說影響很大。畫面是利用茅山的原有「鍾魁符」,加印上「癸未年(1943年)、大劫年、人畜遭災、若避此難、須軍民合作……」的印章。

日本軍國主義挑起的這場民族戰爭,欠下了中華民族一筆永遠還不清的債。日寇在茅山道觀所施暴行血淋淋的事實,告訴道教界人士,愛教更要愛國,才有光明的前途。在國難當頭的危急關頭,妥協、忍讓只能做任人宰割的羔羊。如果國將不國了,道教也就不可能自然流傳衍續了,道教徒也就更不能談有自己的信仰了!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8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22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2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6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1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6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11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7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