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援建有哪些項目

日本援建有哪些項目

發布時間: 2022-09-10 08:17:47

㈠ 日本斥巨資援建的越南跨海大橋還未竣工已下沉

近日,報道,由日本投資建造的越南最長跨海大橋——新武—瀝縣跨海大橋雖然還沒有全部完工,但近日越南國家驗收委員會驗收結果表明:其工程存在質量問題,似乎已經在下沉了。

不止是投資,這座大橋由日本工營、日本構造橋梁研究所參與設計,施工方為三井住友建設和兩家越南本土公司。

據了解,新武—瀝縣跨海大橋的構造為,航路上的主橋,位於海防市海安一側的安裝橋15架,處於新國際港吉海一側的安裝橋2架,由總共18架構成。其中海上段長度5.4千米,土木段為10.2千米,總計15.6千米(我國的杭州灣大橋全長36公里),設有雙向4車道,時速達80公里。

看來,這個橋是造不下去了。真替日本的造橋能力擔憂。

㈡ 日本對華政府(ODA)援助知多少

日本對華政府(ODA)援助3萬多億日元(約300多億美元)。

從1979年到2008年,日本為對華ODA提供了3萬多億日元(約300多億美元)。在最高峰時,日本對華援助佔到外部援助的80%以上。上世紀80年代,ODA款項中相當大一部分被用於建設一大批規模大、周期長、技術含量高、施工難度大、佔用資金多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到了90年代,除了上述基礎設施領域以外,ODA開始更多地用在城市建設(比如自來水、污水處理、地鐵等),以及環境保護、人才培養等領域。而中日友好醫院、中日環境中心等都是由日本的無償資金援助建設的。

(2)日本援建有哪些項目擴展閱讀:

日本政府決定終止對華ODA援助,其實也反映出了日本人的矛盾心態。一方面,中國經濟規模已經超過日本,所以不少日本人認為沒有必要繼續進行對華經濟援助了。

《產經新聞》的一篇社論觀點就頗具代表性,「1979年開始對華提供的ODA應該完全終止。累計超過3萬億日元的貸款已經終止了新的借貸,但現在也依然提供著高達數億日元的無償資金援助和技術援助。作為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沒有理由再繼續接受援助。」

另一方面,日本經濟整體的不景氣,也使得ODA的整體規模不斷縮減,所以終止對華ODA援助也是必然的結果。日本對外ODA援助始於上世紀60年代經濟高速增長期。當時,通過對外ODA援助,既是為了彌補曾經侵略者的角色,也是為了間接幫助日本企業「走出去」,獲取更多的利潤。

然而,隨著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的破裂,使得日本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經濟的低迷,日本對外ODA的規模當然也不斷萎縮。

根據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發布的有關ODA規模的統計可以看出,日本對外援助的金額持續下降。1997年ODA達到峰值1萬1687億日元,進入千禧年後則持續下降,到2008年降至7002億。由於2010年中國經濟規模超過日本,所以從那時起,日本國內要求終止對華ODA的聲音越來越多。

㈢ 上海浦東機場是不是日本援建的

上海浦東機場不是日本援建的。

1994年7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完善虹橋,加快浦東」的上海航空港建設方針,決定在對虹橋機場進行改擴建的同時,抓緊建設浦東機場。

1995年5月,浦東機場建設指揮部成立。1996年初,浦東機場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經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討論通過後下發。

1996年5月16日,浦東機場一期工程航站區方案由法國巴黎機場公司中標。1997年10月15日,浦東機場舉行隆重開工儀式,江澤民等時任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並親手為機場奠基培土。

(3)日本援建有哪些項目擴展閱讀:

2020年01月15日,上海浦東機場負責人應勇表示,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加快建設智慧綠色港口,啟動建設浦東國際機場四期工程,基本建成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和亞太航空樞紐港。著力發展海鐵聯運、水水中轉,加快建設外高橋鐵路進港專用線和大蘆線等內河航道,基本形成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

促進航運要素和功能性機構集聚,推動航運運價指數期貨上市,基本形成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加快郵輪經濟全產業鏈發展,建設國際一流的郵輪母港。

㈣ 日本承諾未來三年援助非洲300億美元以對抗中俄,如何評價這一承諾

日本承諾在未來三年援助非洲300億美元作用,就是為了稀釋中國對非洲的作用,要抗衡我國對非洲的影響力,但也有日本自己的私心,比如說引進非洲青年來彌補日本勞動力的不足。

一、日本承諾援助非洲300億主要援助在哪些方面?

岸田文雄政府拿出數10億美元來援助非洲,其實是為了幫助非洲培養各個領域的人才,主要是為了非洲的人口紅利。畢竟相對於衰落的日本來說,非洲的人口還是非常多的。當然日本培養的人才肯定是會受到所謂的殖民主義思想的影響,並且想要把這些人才引回日本的話,也是要花很多功夫的投入300億美元也是要多年才能夠拿到回報。

㈤ 日本對華政府(ODA)援助知多少拜託各位了 3Q

談到中日關系,中國人關注較多應該是「日本侵華」、「戰爭賠款」、「釣魚島」等問題。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年來,中日關系還有一個不太為國人所知的另一面,就是「日本對華援助」。 本報記者段宇宏發自北京 日本是中國最大援助國 「哇,真沒想到,北京地鐵和首都機場居然是日本人的低息貸款修建的啊!」和其他受訪者一樣,一位女士在街頭與《21世紀環球報道》記者閑聊時表示了她的驚訝。她說,中國的媒體很少說這事嘛,所以我也不太清楚。不過,很多受訪者在驚訝完後又表示,我覺得這是應該的,當年咱們不是沒要戰爭賠款嗎! 對記者在北京街頭采訪的一些普通中國老姓而言,聽到這些事都有點吃驚:30年來日本是中國最大的援助國,中國是日本最大的受援國,中國的外來援助中有66.9%來自日本。自1979年以來,日本政府已經向中國提供了總額約達27000億日元(約合2000多億元人民幣)的政府開發援助;從北京地鐵、首都機場、中國電氣化鐵路約4600公里的改造、中國470個大型港口泊位中約60個等等均由日元貸款建成或正在建設。 然而,2001年8月份,在越南訪問的日本自民黨幹事長山崎拓表示,「中國的國防費用在13年裡增長了10%,日本對中國的ODA(政府開發援助)有認真審視的必要。特別是鑒於金額較大,需要充分討論今後應有的態度」。他在越南胡志明市會見記者時說道「可以確信東南亞各國人民對日本的援助是心存感激的,在這點上中國卻有所差別」。山崎拓還認為,對於日本援華,中國國內並不一定全都給予正當的評價。 30年來日本是中國最大的援助國,中國是日本最大的受援國,中國的外來援助中有66.9%來自日本。自1979年以來,日本政府已經向中國提供了總額約達27000億日元(約合2000多億元人民幣)的政府開發援助。 日本為何重點援助中國 9月25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的大慶,日本前首相橋本龍太郎率一萬余名日本人來華訪問;中日兩國群星獻藝,重量級的酒井法子、李玟等明星均來祝賀;中日間重大慶祝活動一波接一波,日本駐華使館工作人員忙得不可開交。日本駐華大使館經濟部部長是日本援華政策很多項目在中國的具體執行者,現任部長目賀田公使非常樂意接受《21世紀環球報道》采訪。由於工作原因無法抽身,但仍以書面形式接受了記者有關日本援華問題的采訪。 目賀田公使認為,中國之所以成為日本政府ODA計劃的重點受援國,「其理由不僅僅是中國與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國,也為維護日本自身的安全和繁榮著想,和平的國際環境尤其是東亞地區的安定繁榮是十分重要的,日本希望中國更加開放和社會安定。1979年大平首相訪華時,正值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大平即表明了願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盡可能多的合作,從此以後就實施了政府開發援助。」 他解釋說,「20多年來我國對中國實施的ODA計劃支持了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ODA在其中也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促使中國朝這一方向邁進同時,我們需要對中國的這種努力給予支援。」 1979年12月7日,大平首相在講演時曾說,「世界各國都認為應當祝福貴國(中國)的現代化政策,這完全是因為這一政策直接關繫到國際協調的核心問題,並且更加富強的中國的出現可望使世界更加美好。我國之所以大力推行對中國的現代化進行合作的方針,不僅有我國自己的考慮,而且也是由於有這種全世界的期待在做後盾。」 其實,日本不僅是中國最大的援助國,1990年代初,日本就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援助國。日本為何要這樣做,眾說紛紜。包括一些中、日、韓的專家認為,日本政府這樣做也是出於謝罪心理;還有些專家認為這是日本政府的「支票外交」。1995年,日本華文媒體《東北風》采訪了北京大學現代日本研究班主任教授松本繁一,松本認為,二戰後,日本恢復國際信譽手段就是進行經濟援助;同時ODA也是日本對外政策中最強有力的手段。 在日本經濟困難之狀況下,中國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卻增強,並且對第3國援助活躍,上海等沿海地區顯著發展,日本視中國作為商務競爭對手的感覺增強,從日本國民樸素的感情出發,認為是否有必要對保持著經濟高增長率的中國進行援助等等冷峻的看法也多了。 2002年貸款削減25% 日元貸款是日本援華的大頭,雖說中國要償還,但利息低,償還期長達30至40年,對中國極為有利。但是與2001年大約107億元和2000年大約130億元的貸款金額相比,2002年日元貸款明顯減少,削減了25%。目賀田公使解釋說,「目前日本對中國的援助與當初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日本國內要求重新考慮目前援外方式的呼聲很高。經過外務省咨詢委員會和自民黨委員會1年的討論,去年10月日本制定了《對華經濟合作計劃》。」據記者了解,日本外務省近年就援外問題徵求民意,不少民眾批評政府對外援助政策,所以日本對華援助削減也有一定民意基礎。 目賀田強調,日本援華政策的改變不是單方面的原因,中日雙方都在發生變化。他說,「在日本方面,1990年代泡沫經濟破裂,日本經濟停滯不前,出現巨額財政赤字,經濟機構改革、財政重建、經濟再生是日本的當務之急。為此,國會正在審議下年度預算案,作為財政重建的一環———ODA有關預算削減10%,日元貸款削減23%;在日本經濟困難之狀況下,中國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卻增強,並且對第3國援助活躍,上海等沿海地區顯著發展,日本視中國作為商務競爭對手的感覺增強,從日本國民樸素的感情出發,認為是否有必要對保持著經濟高增長率的中國進行援助等等冷峻的看法也多了。在中國方面,隨著經濟飛速發展,中國可以從國內外自籌資金這已是事實。北京、上海的繁榮給人以中國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印象。不遠的將來,從中國繼續保持經濟高增長率,加入WTO後成為世界工廠的理由出發,日本國內有意見和批評,認為是否不需要對華援助了;其次,出現財政赤字、經濟困難的日本是否還有能力進行巨額援助呢?」 「雖然,北京和上海的人均年收入已超過了3000美元,但中國全體還未達到1000美元,中國仍有3000萬極端貧困人口,這也是一個事實。中國政府的擔子不輕。我們希望中國為削減貧困作出更大努力!」目田賀很委婉地道出了日方削減援華款項後對中國的要求。「特別是,通過民間企業的相互活動,兩國的經濟正在融合,中國的安定發展對日本日益重要。有必要構築廣泛多重的中日關系。對華經濟合作會在新的《經濟合作計劃》下有新的意義。會對繼續維持和強化兩國間合作關系發揮重要作用。」 開發援助基本理念變化 關於數年來日本對外援助理念的變化和調整,目賀田介紹,1990年日本成為世界最大援助國,國內關於為什麼進行援助,援助目的不明確等的批評日益高漲。為了回答這樣的批評,日本政府於1992年6月制定了明確的援助理念和原則———《政府開發援助大綱》。雖然當前日本援外政策有調整,目賀田表示該大綱仍是日本政府開發援助的基本理念。由於冷戰結束和全球化,1998年8月通過了總結當前援助政策的方針———《有關政府開發援助的中期政策》。前者援外的原則是環境和開發並重;迴避軍事性用途和助長國際紛爭;關注發展中國家的軍事支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研製、武器進出口等、促進發展中國家民主化,引導其市場經濟發展,關注其基本人權和自由保障。而中期政策添加了一些新的要素,更加關注了貧富差距、艾滋病、環境污染等等問題;認識到了為市場化經濟建立制度和政策等方面給予知識支持的重要性。圖: 援華方式多樣 即使對日本援華問題稍有了解的普通中國人,所知道的也只有日元貸款。但其實日元貸款只是日本援華方式中的一種。日本援華分為資金援助和技術援助兩大類。資金援助又有日元貸款和無償援助兩種。 這兩項資金的援助性質不同,其援助對象、領域也有所不同。 日元貸款的條件優惠於商業貸款,無償援助則不必償還。凡是非贏利的民生福利項目日方才將其列為無償援助對象;提高全國或者地區生產力的經濟基礎設施則被日方列入日元貸款對象。 無償資金援助 無償資金援助又包括了「一般無償資金合作」、「利民工程無償援助」、「文化無償援助」、「緊急無償援助」等方式。 其領域涉及教育、醫療、農業、環保等方面。中日友好醫院、中日環保中心、貴州農村改水等等均屬無償資金援建的代表性項目。 日元貸款 日元貸款是針對中國可持續發展所必需的基礎建設和綜合性環境治理提供低息和長期穩定資金的一種援助方式,是日本對華政府開發援助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元貸款在利息(1999年度對華日元貸款年利率為0.75%~2.2%)和償還期(30~40年。其中包括10年的寬限期)等方面應該說對中國極為優惠。「北京地鐵、首都機場、京秦鐵路、南昆鐵路、上海浦東機場,武漢長江第二大橋、內陸地區光纜建設」等就是由日元貸款援建的大型工程。除此以外,日本政府還有其他多種形式的對華政府開發援助。日本國際協力銀行提供的約220億美元無附加條件中期(10~16年)貸款較具代表性;還有如通過向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提供資金等方式進行間接性援助。而日本是上述國際金融機構的最大規模出資國。 技術援助 日方稱,技術援助是以為發展中國家培養人才為目的,向對方國家的居民傳授日本的技術和知識。分為接收進修生、派遣專家、專項方式技術合作、開發調查四類。此外,日方介紹,他們還有一個頗具特色的派遣「花甲專家」的制度,就是根據自己的志願,將已退休的技術人員派遣到中國來,讓其發揮多年積累下來的技術、知識經驗。截止到2002年,派遣的專家和調查團超過12000人,集中實施技術轉移項目50個。

㈥ 日本援助中國計劃簡稱

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縮寫為ODA;又稱政府發展援助.是已開發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一種經濟援助.
日本對中國大陸日元貸款始於1979年。截至2006年6月日本政府已累計向中國大陸承諾提供日元貸款協議金額約32078.54億日元,用於242個項目的建設。截至2006年5月底中國大陸實際使用日元貸款約23864.13億日元,使用日本無償援助累計1376億日元(約合12.5億美元),用於136個項目的建設。與其他無償資金援助的比例遠超中國大陸的ODA對象國相比,中國大陸年年都按時歸還本金和利息。日本給中國大陸貸款時以美元計算,還款時以日元計算,之間的匯率風險與獲利都由中國接受,2005年起日本對中國大陸的日元貸款持續減少。

㈦ 中日建交後,日本國歷年來對中國的無償援助和無息貸款

1979年12月5日,大平正芳首相訪華,承諾向我提供第一批政府貸款。從這年起,日本政府開始向中國提供日元貸款。

日本向我國提供的政府貸款約占我同國外官方資金合作的40%以上,居首位。自1979年起日本共向我提供四批日元貸款,合計25809億日元。第一批日元貸款(1979-1983年)3309億日元;第二批日元貸款(1984-1990年)4700億日元;

第三批日元貸款(1990-1995年)8100億日元;第四批日元貸款分為批(1996-1998年)5800億日元、(1999- 2000年)3900億日元。

此外,1979年至1995年日本向我國提供三批能源貸款,合計17000億日元。第一批能源貸款4200億日元;第二批能源貸款5800億日元;第三批能源貸款7000億日元。

自1979年至2000年3月,日本政府對我國提供無償援助共計1153.56億日元。2002年3月,日本政府決定大幅削減對華日元貸款,2001年度的對華日元貸款數量削減為1,600億日元,與上年相比減少25%。

2006年日本向中國提供623億日元貸款.2007年為463億日元.許多年份的資料都查不到了,只查到至2004年,日本一共向中國提供了大約35000億日圓的貸款.再加上2006 2007的和無法查到的2005年的(參考2006 2007也可以知道2005大約700-800)。

37000億日圓.摺合人民幣3000億。但是匯率我是按今天的算的,1979年跟現在的匯率肯定不一樣,這筆貸款放到今天,應該值7000-10000億人民幣。

(7)日本援建有哪些項目擴展閱讀:

中日兩國盡管社會制度不同,應該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關系。兩國邦交正常化,發展兩國的睦鄰友好關系,是符合兩國人民利益的,也是對緩和亞洲緊張局勢和維護世界和平的貢獻。

(一)自本聲明公布之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之間迄今為止的不正常狀態宣告結束。

(二)日本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國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並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決定自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九日起建立外交關系。兩國政府決定,按照國際法和國際慣例,在各自的首都為對方大使館的建立和履行職務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並盡快互換大使。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布: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放棄對日本國的戰爭賠償要求。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同意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各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兩國間持久的和平友好關系。

根據上述原則和聯合國憲章的原則,兩國政府確認,在相互關系中,用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爭端,而不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

(七)中日邦交正常化,不是針對第三國的。兩國任何一方都不應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為了鞏固和發展兩國間的和平友好關系,同意進行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為目的的談判。

(九)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為進一步發展兩國間的關系和擴大人員往來,根據需要並考慮到已有的民間協定,同意進行以締結貿易、航海、航空、漁業等協定為目的的談判。

㈧ 日本對華政府(ODA)援助知多少

日元貸款以援助中國改革開放為目的,於1979年開始實施。截止2017年9月,對華日元貸款共涉及367個項目,援助金額累計達到33165億日元。對華日元貸款被廣泛用於基礎設施建設。

由於中國經濟得到發展和軍力增強,日本國內要求調整對華援助的呼聲高漲,貸款援助金額在2000年達到2000億日元的峰值後開始減少。在2007年度以後,日本不再提供新的日元貸款援助,但對已有的項目仍繼續提供貸款。最後結束的貸款項目是青海省環青海湖流域草地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涉及5.3萬公頃的植樹造林、防沙壩、水利設施等,資金總額達到63億日元。

(8)日本援建有哪些項目擴展閱讀:

日本對華援助主要被用於道路、機場、發電站等基礎設施,環境政策及人才培養等多個領域,以及例如中日友好醫院的建設,和2008年四川大地震的災後重建等,成為了支撐中日關系的頂樑柱。而如今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對此援助表示質疑。2017年9月,日本政府作為面向中國的政府開發援助而提供的日元貸款於26日實施結束。

日本是中國最大的援助國,日本對華政府援助始於1979年。當時正值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二年,中國面臨資金、技術緊缺和能源供應緊張、基礎產業落後等問題。日本通過提供3萬億日元的援助,包括有償資金合作(日元貸款)、無償資金合作和技術合作,既支持中國經濟增長,也改善日企在華投資環境。其中,日元貸款為援助主體。

㈨ 改革開放後,日本對中國有哪些援助

自1979年開始,日本31年對華援助近2900億人民幣,占對華援助的66.9%,是中國最大的援助國,中國從日本一共貸款了2000多億人民幣,換算成日元3萬億左右,實際中國使用是1.9萬億日元左右。

部分是無償貸款,但大部分是有息貸款。當時日本利率已經達到1%甚至更低,而管中國要的利息是3%。90年代蘇聯解體後,日本跟隨美國,對中國的ODA利息越要越高,而且條件設置更為苛刻。不得用於軍事,無償貸款不得用於盈利性項目,多是用於中國的日語教學,環境治理,留學貸款等。

(9)日本援建有哪些項目擴展閱讀:

中日建交:

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邀請,於1972年9月25日至1972年9月30日訪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陪同田中角榮總理大臣的有大平正芳外務大臣、二階堂進內閣官房長官以及其他政府官員。毛澤東主席於1972年9月27日會見了田中角榮總理大臣。雙方進行了認真、友好的談話。

周恩來總理、姬鵬飛外交部長和田中角榮總理大臣、大平正芳外務大臣,始終在友好氣氛中,以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問題為中心,就兩國間的各項問題,以及雙方關心的其他問題,認真、坦率地交換了雙方的意見,同意發表兩國政府的聯合聲明。

㈩ 建國後日本援助中國到底有多少

日本對華ODA包括對華日元貸款、無償援助和技術合作。其中日元貸款規模最大,從1979年到2004年,累計總額已達3.1萬億日元(約合1651億人民幣),約佔中國接受外國政府貸款總額的一半左右。日本對華援助(ODA)始於1979年,截至2009年底,援助總額約達36412億日元(相當於350億美元),佔中國接受外國政府貸款總額的40%左右。其中,約90%的對華援助屬於低息「貸款」,中國將資金用於鐵路和發電站等基礎項目的建設。2008年,日本政府終止了對華有償援助,只保留無償援助和技術援助項目。統計數據顯示,日本2009年對中國的ODA為6300萬美元,其中包括技術和資金援助。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8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22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2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6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1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6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11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7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