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南京大屠殺的日本人有多少
1. 侵略南京的日軍有多少人
日軍近八個師團約20萬人,此外還有飛機助戰,海軍游弋長江(因其武器精良,火力優於中國軍隊的三倍),分六路圍攻南京。守軍約12萬人(除教導總隊 及憲兵兩團外,有十三個師)。日軍第十三師團之一部連同第十一師團之一部編成 之天谷支隊於鎮江北渡長江,先取揚州,再西向迂迴南京對岸之浦口。第十三師團 的六十五聯隊組成山田支隊沿長江南岸直趨下關。第十六師團於12月5日進據句 容後,其第三十八及三十三聯隊繞湯水鎮經紫金山(針山)北麓奔向下關之東煤炭 港江邊,以其第九及二十聯隊攻麒麟門經馬群由紫金山南麓直逼中山門。第九師團 第七、三十五、三十六,及十九各聯隊在第十六師團之南並進,奔向光華門及通濟 門。第十軍所屬之第一一四、第十八及第六師團自杭州灣登陸後即西向,經太湖之 南,其中第一一四師團繞太湖南岸北上取宜興,經溧水而攻南京城西之花神廟、雨 花台、而中華門。第六及第十八兩師團西進,於11月30日陷廣德後,第十八師 團及偽滿於芷山旅繼續西進,於12月8日陷江南重鎮蕪湖。第六師團之第十三、 四十七、二十三聯隊即北上為第一一四師團之左翼進攻中華門;其第四十五聯隊由 最左翼直奔下關。另有第五師團之第四十一聯隊,由國崎登旅團長率領之國崎支隊 未參加廣德戰事即北上,經固城湖及石臼湖之南,於馬鞍山之北渡長江而東向浦口 ,對南京形成包圍之勢。 12月9日南京外圍要地龍潭湯山、淳化鎮、秣陵關盡失,於是環城防衛戰開 始。12日晨日軍攻陷城西南之中華門。當日下午五時,自告奮勇保衛南京之投機 軍閥唐生智長官召集師長以上人員開會宣布撤退,部隊由下關渡江北上與正面突圍 南下;唐迅即渡江北逃。入夜後,南京徹夜槍聲不停,各奔生路,無路可走的官兵 多化裝到老百姓家,特別是國際安全區藏匿。日軍於13日晨9時許始由中華門及 中山門湧入市區,三個月的「南京大屠殺」隨即開始。
2. 參與南京大屠殺的侵華日軍及偽軍總人數是多少
南京大屠殺沒有偽軍參加。南京大屠殺的時候,華中方面還沒有建立偽軍,而且,抗戰期間的各大的戰役之中,均無偽軍參加。
3. 南京大屠殺中,多少日本人殺害了30萬中國人
南京大屠殺中日本人共計有6萬人左右。
4. 日軍在南京戰役傷亡多少
南京保衛戰,又稱南京戰役,是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失利後,為保衛首都南京與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作戰。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面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攻佔南京。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首都衛戍部隊司令長官,部署南京保衛戰。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南京各城門先後被日軍攻陷,守軍節節抵抗,犧牲無數。12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中國軍隊參加南京保衛戰的總兵力約15萬左右,日本軍隊由華中方面軍任主力,主要由上海派遣軍和第十軍構成。此外,還有通信部隊、鐵道部隊、航空部隊、工兵部隊、兵站部隊等,總兵力20餘萬人。
中國方面軍人約五萬餘人,包括平民估計超過30萬人喪生。南京保衛戰打死日軍三千餘人,打傷九千餘人,合計斃傷日軍一萬二千餘人。
5. 侵華日軍一共有多少人
近200萬。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
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及蘇軍在東北消滅的日軍。);
另一說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
(5)參加南京大屠殺的日本人有多少擴展閱讀:
侵華日軍的暴行:
1、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是對日軍侵佔南京後所犯屠殺、姦淫、縱火、劫掠等暴行的統稱,是日軍侵華暴行中最野蠻、最兇殘的典型事件。
1937年12月13日,日軍佔領南京後,為了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達到迅速滅亡中國的目的,公然無視國際法的基本准則,進行了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殺。
2、潘家峪慘案
1941年1月,日軍在冀東豐潤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潘家峪慘案。25日,日軍把全村人趕進潘家大院後用機槍掃射,並投入手榴彈和點燃的玉米秸,全村1300餘人被日軍殺害。
3、潘家峪戴庄慘案
1942年5月1日起,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調集重兵,親自指揮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持續兩個多月殘酷的「五一」大「掃盪」,前後共有5萬多群眾慘遭殺害。
12月4日夜,推行第五次「治安強化運動」的日軍遭到八路軍的襲擊。次日,日軍即對冀東灤南縣潘家峪戴庄進行瘋狂報復,除少數村民僥幸逃出魔掌外,留在村裡的1280人全部被殺,1030間房屋全部被毀,製造了潘家峪戴庄慘案。
4、安陽、清豐血案
在河南,1937年11月3日,日軍攻入安陽縣城,屠殺無辜居民2000餘人。12月15日,日軍攻佔清豐縣城後,製造了3天之內殘殺無辜群眾1096人的清豐血案。
5、浚縣、濮縣慘案
1938年3月,日軍在浚縣、濮縣屠殺民眾5500餘人,姦汙婦女1000餘人。4月25日,日軍第二次攻佔長垣縣城,屠殺城鄉居民1700餘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抗日戰爭史簡明讀本"首發 圖揭日本侵華的暴行
6. 南京大屠時間日是幾月幾號死了多少人
南京大屠殺死了多少人
關於南京大屠殺死了多少人這個問題其實有不同的計算方式,具體的人數也並不能十分的精確。第一種說法是國際法庭認定的方式,在日軍進入南京之後六周之內總共被殺人數達到了二十萬以上,但是這個數字並不包括被焚燒或者掩埋、投江等方式被處理的人數,在日軍的供詞中也提到了這一點,大約估算起來這方面的屍體有十五萬以上,這樣一相加就明白了南京大屠殺死了多少人,總數大概不會低於三十五萬人了。
而另外還有兩種關於南京大屠殺死了多少人的答案,第二種說法是日軍總共製造集體的屠殺事件有二十八次,根據日軍的記載和供詞可以知道這個人數大約在十九萬左右,小的屠殺行為有八百五十八次,屍體被慈善機關掩埋的大概有十五萬,也就是是南京大屠殺死了至少三十四萬人。最後還有一種說法慈善機關、日軍和偽政府都曾經掩埋屍體,這三方數字加起來南京大屠殺死了不低於三十七萬人。
南京大屠殺是幾月幾日
南京大屠殺的准確日期是1937年12月13日開始,因為1937年12月13日的時候,南京保衛戰失利,導致南京淪陷過後,那麼日本人就佔領了南京城,包括南京及相關的地區,都進行了大規模的屠殺,並且從1937年12月13日開始是長達數月的屠殺,一直到1938年2月才慢慢有所平息日本人的殘暴
7. 日本侵華日軍有多少人
有近200萬人。
全國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進行了數次大規模會戰,到武漢會戰結束,基本穩定了戰局。進入相持階段後,又先後與日軍進行了十多次會戰,並派遣遠征軍入緬作戰,沉重打擊了日本速戰亡華的迷夢。
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政府軍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
(7)參加南京大屠殺的日本人有多少擴展閱讀:
抗戰時期中日軍事力量對比: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的時候,因為中日之間的實力相差懸殊是非常驚人的。
從經濟基礎角度看,日本每年的工業產值相當於60億美元,中國當年的經濟產值也就13.6億美元,日本當年的鋼產量是580萬噸,而中國當年的鋼產量只有4萬噸。
日本當年煤的產量是5070萬噸,中國是2800萬噸。中國那麼多的煤,只有日本的一半多一點。日本的石油儲備169萬噸,中國的石油只有1.31萬噸。
銅呢,日本是8.7萬噸,中國只有700噸。飛機,日本每年可以造1580架,當年就能造這么多,中國一架也造不了。
大口徑的火炮,日本當年生產了744門,中國連一門也造不了。日本當年造了330輛坦克,中國一輛也造不了。汽車,日本當年造了9500輛,中國也是一輛造不了。
軍艦,日本當年生產的軍艦是52400噸,中國一噸也造不了,也就是說當世界進入這個機械化軍事時代的時候,中國居然不能生產任何一種機械化時代的主戰兵器,坦克、飛機、軍艦、大炮都不能造,那麼無論是經濟形態、技術形態還是軍事形態,日本都已經遙遙領先中國一個時代。
具體到雙方軍事實力的直接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差別就更大。盧溝橋事變以前,中國海軍,中華民國的海軍兩萬五千人,裝備艦船是66艘,分為巡洋艦、輕巡洋艦、運輸艦、練習艦、魚雷艇等等,總噸位只有57608噸。
而日本海軍截止到1937年,它擁有艦船285艘,總排水量達到115萬噸,比中華民國的海軍整整多了110萬噸,日軍的海軍編成是12.7萬人,當時的編成,有4搜航空母艦,航空母艦是6.9萬噸,將近7萬噸。
水上飛機母艦2艘,3.1萬噸,戰列艦9艘,27萬多噸。重型巡洋艦12艘,輕型巡洋艦21艘,驅逐艦102艘,潛艇59艘,練習艦1艘,一個練習艦就有1萬噸排水量。
潛水母艦5艘,還有布雷艦、海防艦、炮艦等等,一大批的軍艦還在建造。其中在建造的兩艘戰列艦,就是後來名動天下的「大和」號和「武藏」號。
一艘軍艦的排水量就在7萬噸,也就是說日本一艘軍艦的排水量相當於整個中華民國海軍海軍的噸位,這就是雙方當時海軍的差距。
在抗戰爆發的時候,當時民國空軍能夠投入作戰的飛機,只有200餘架,能執行任務的飛行員只有600多人。
可是日本呢?每年生產飛機是1500多架。戰略後期進入極限動員以後,日本每年能生產飛機一萬到兩萬架。
當中日進入全面交戰以後,日本的海陸軍航空兵總共有飛機2700架。它還有艦載飛機,大量的艦載飛機。
陸軍戰鬥力差距就更大了。從人口上看,當時我國是四億多人。熟悉戰爭史的讀者都知道,自從拿破崙戰爭以後,各國實行的都是平時少養兵,節省經費,多儲備預備役的兵力。當時中國正好相反。
平時養兵,民國的時候養兵170萬,四億多人的一個國家,養兵170萬。當時國民黨的現役的步兵是182個師,還有46個獨立旅,騎兵9個師,加上還有6個獨立旅、炮兵4個旅等等。
當時中國的預備役,只有150萬人。以當時中國人口數量這么大,可是只有這么少的預備役的部隊,說明動員能力非常差。
那我們再看日本,盧溝橋事變發生的時候,日本的人口為九千萬,日本把它統計的是多少人呢?大概是9000萬人左右,日本當時養的常備軍38萬人,變成17個常備師團,4個混成旅團、4個騎兵旅團,還有5個野戰重炮兵旅團、3個戰車聯隊、16個飛行聯隊,還有一些守備部隊等等。
日本有一個規定,就是凡是17歲到40歲之間的男子必須服兵役,也就是說戰爭一旦發生,它可以動員的參戰的兵力達到一千萬人。
其中受過軍事訓練,可以迅速形成戰鬥力的人,最後達到將近450萬。它前面28萬人,到最後侵華戰爭爆發的時候,迅速補充了幾百萬人。
日本,當時的軍事動員體系,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效率極高。日本可以利用朝鮮到華北的鐵路網,而且它掌握了太平洋,特別是西太平洋的海軍優勢,把兵員運到中國,運到朝鮮,很快就能輸送到中國的腹地。
當時有一個統計,就是它從朝鮮每星期可以運兩到三個師,從朝鮮運到滿洲,每星期運兩個師。在華北戰場,日軍可在開戰的八到十天,由本土直接運來兩到三個師團。
在沿海戰場,日軍第一梯隊用兩到三個師的投入,就要一個星期。而後呢,再續加同樣的兵力,八至十天,非常快。
一個中國將領曾對日本有這樣一個判斷,事實上在後來的戰場發展中,就是這個樣子。它的動員能力甚至還超出了中國政府的預見。
再就是在兵員的訓練上,同樣中國和日本的軍隊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當時中國的士兵大多數都是文盲,黃仁宇寫過《萬曆十五年》,他在抗戰的時候,當排長,據他的記錄,他就發現了基層的軍官,連點名的花名冊都點不了,不認識字。
平時就更談不上研究戰術了,打仗全憑血氣之勇,憑冷兵器時代那種動員,那種激勵士氣的方法。進攻的時候呢,以密集的隊形蜂擁蟻附,像螞蟻、像蜜蜂一樣。可是一旦失敗,就各自逃散,完全沒有戰術。
單就射擊訓練來看,當時一發子彈的價值,在中國相當於7斤半大米,或者是35個雞蛋。所以平時,由於這個東西如此昂貴,軍隊在訓練當中,捨不得打子彈,一發子彈射出,七斤半大米就沒有了,只能是空槍射擊,這就導致後來軍事訓練素質非常低下,槍法不準,在戰場上就體現出來了。
由於中國連續失去了兩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機遇,以至於抗日戰爭,乃至 戰爭中的中國軍隊,只能是以農業時代的生產力和戰鬥力,對抗工業時代的生產力和戰鬥力。
而不得不承受戰場上人員慘重的損失。當然,這場戰爭中國取得了勝利,這種勝利主要是精神的勝利、信仰的勝利、民族團結的勝利和東方智慧的勝利,而不是憑借我們自己強大的工業力量和技術力量,而不是直接的物質上的軍事實力。
因為歷史的欠賬,一再錯失社會變革和軍事變革的機遇,在清朝付出累累白銀和山河破碎的代價之後,為了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又付出了累累的白骨。這是我們永遠應該銘記的教訓。
工業基礎薄弱,人口軍事訓練基礎差,經濟力量弱小,好多年輕的戰士連飯都吃不飽,就要上戰場,凇滬會戰中,國軍經常是上去一個師,基本被打光,然後再補一個師,可以說是人肉盾牌。
中日戰爭中,中國的優勢是人多,幅員廣闊,地大物博。能夠經得起時間換空間的戰略部署,縱深比較長,日本拖得越久越對他不利。
再就是中國人用血肉之軀抵抗敵人的機槍大炮,前仆後繼,英勇無畏的精神,也出乎了日本人的預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8. 日本侵略中國時,佔領南京,進行南京大屠殺的日軍有多
正面進攻南京的日軍約有10萬人,從外圍遷回的約有5萬人,共約15萬人。
9. 多少日本人參加了南京大屠殺
有10多萬日本人參與屠殺,1937年12月1日,以松井石根為華中派遣軍司令官,轄上海派遺軍(新任司令官朝香宮鳩彥親王)和柳川平助的第10軍團,在海軍第三艦隊(長谷川清)的配合下攻佔南京。
南京大屠殺指1931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
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
10. 都有哪些日軍部隊參與了南京大屠殺,他們最終是何下場
日軍華中方面軍 9個師團加上1個聯隊
第一,南京大屠殺事件
雖然,抗日八年,離我們似乎已經很遙遠了,但是每當我們拿起歷史書的時候,這些悲慘的經歷就會出現在我們眼前,我們曾為他們哭,曾為他們默哀,曾在看紀錄片的時候痛哭流涕。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我們的和平是什麼換來的,我們不能因為現在的和平就忘記曾經日本人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