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人是怎麼構成的

日本人是怎麼構成的

發布時間: 2022-09-09 04:29:05

① 日本是什麼民族

日本的民族構成比較單純,除少數阿伊努族(又稱蝦夷族)人以外,都是大和族人。
阿伊努族人是日本最初的居民,是赤道人種的一支。據日本史料記載。阿伊努人在公元五世紀時被稱為「毛人」,因為他們的特徵是皮膚比較黑,毛發濃密而長,有波紋,臉上和身上的汗毛都很多,身材不高,成年男子身高約1.6米。他們的面孔具有歐洲人的特徵,語言與毗鄰的各民族和國家的語言沒有任何相似之處,男人留著紅鬍子。他們穿的衣服很象居住在極北地區的部族的服裝,他們的傳說故事和流傳的眾多敘事詩歌,與大洋州和澳大利亞各土著居民的民間(口頭)創作有許多共同的地方。總之,這種混合文化令人不可思議,至今對這一現象也未作出解釋。他們是怎樣來到日本的,無人知曉。
有人認為,他們的祖先是新石器時期早期(約六、七千年以前)就從東南亞遷居到日本。某些學者認為,阿伊努族人是阿拉伯移民,他們在某個時期控制了遠東廣大地區後分布在本州諸島。隨著日本的一些部族逐漸向北方移民,他們的地盤日益縮小。從公元七世紀後半期起阿伊努人被稱為「蝦夷」,系夷狄之意,這是日本占統治地位的大和族的反動統治者對他們的鄙稱。大約從公元十四世紀中葉起逐漸地改稱為阿伊努人。「阿伊努」一詞,在該族語言中是「人」的意思。從公元十六世紀起有一部分阿伊努族人遷移到庫頁島一帶。在十七至十八世紀,阿伊努族大部被消滅,今天僅剩下不足二萬人,大部分移住在北海道中部和北部的日高、旭川、釧路等地,少數遠移庫頁島和千島群島一帶,也有一部分散居在本州的一些地方。
阿伊努人原先主要靠漁獵為生。公元十八世紀末,德川幕府直接派官吏管理千島,開辟了十幾個漁場,同時實行同化政策,要求阿伊努人改變風俗習慣,剃去胡須、潔發、穿和服、按日本方式改名換姓。公元十九世紀以後,日本開始對北海道等各島進行開發,普及大和民族的文明。這樣一來,阿伊努人的傳統生活方式進一步發生了變化,他們放棄了傳統的捕漁和打獵,成了過定居生活的農民。
阿伊努人有自己的節日和祭祀活動,最有名的是「熊祭」,他們喜歡用鑿子在剝了皮的圓木上雕刻動物,尤其是熊的形象,日本稱之為「阿伊努雕」。阿伊努人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善於刺綉,喜愛舞蹈。他們創作了不少詩歌,憑著記憶代代相傳。有一部分從歷史上流傳下來的阿伊努族語的長篇敘事詩,內容豐富,朗誦一遍都需要很長的時間。
阿伊努人有自己的語言——阿伊努語,屬抱合語。這是一種獨立的語言,屬於馬來——利尼西亞(澳斯特羅尼西亞)語系。目前,世界上除阿伊努人以外,只有愛斯基摩人和美國印第安人使用這種語言。日本東北部的地名,許多來源於阿伊努語。如:「禮幌」,原意為「大的河谷」;「小樽」,原意為「砂川」;「名寄」,原意為「烏鴉出沒的城市」等。阿伊努民族對日本列島的開發,包括文化發展是有貢獻的

② 日本民族構成是什麼

日本民族構成是:主要民族為大和族,人口約佔全部名族的98%。另外還有伊努族、琉球族等,整體的民族構成比較單一。

雖然大和民族占日本人口的大多數,但嚴格意義上日本並非單一民族國家。由於日本在19世紀末以來開始接收移民和多次擴張領土,目前境內也存在數個少數民族,當中包括阿伊努族、朝鮮人和華人,另有因沒有統計項而數量不明的琉球人等。

日本主要民族:

1、大和族人

大和族人亦稱「和人」,是日本民族的主體,約占總人口的98%以上。大和人屬蒙古人種東亞類型,其系統特徵是頭較短,黃皮膚,黑頭發,體毛和胡須較少。耳垢為乾性。眼瞼中有被稱作「蒙古襞」的皺襞。

2、阿依努族

阿依努族人舊稱「蝦夷人」,屬於千島人種類型。在體形上,阿依努人具有蒙古人種的基本特徵,略微兼有赤道人種的某些特徵:膚色黑黃。體毛濃密,腿長腰闊,頭大顴高。他們不僅擁有自己的語言——阿依努語,而且還具有獨特的文學和獨特的音樂和舞蹈。

3、琉球族

絕大部分琉球族人生活在日本沖繩縣所在地——琉球群島。琉球人與大和人相比,身材略矮,眉毛較濃,顴骨稍高。古代琉球人以部落為單位群居,14世紀時建立了三個小國,1429年由尚巴志統一為琉球王國,與中國結成朝貢冊封關系。1879年,琉球被正式納入日本版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日本

③ 日本人最開始是從哪裡來的

新舊蒙古人混交產生的現代日本人。

在日本曾經發現過10萬年前以上的人骨,而現在能看到的被稱作「日本人原型」的人類大約也在1.8萬年以前就來到了日本。這個時代正是冰河期最寒冷的時期。由於當時海面比現在低140多米,為追尋當時的食物——巨象等,人類進行了全球規模的民族大遷徙。

不過,由於這種情況波及日本北部和西南諸島較遲,因此迄今在這些地域依然能看到殘留下來的各種各樣日本人原型的特徵。另據對現代日本人的調查,可以發現:在日本北部,圓臉個矮的人多;而在南部,則多長臉個高的人。從中,我們也可以窺見日本人起源的軌跡。

④ 日本的種族構成

日本主要民族為大和族,北海道地區約有1.6萬阿伊努族人。 日本的民族構成比較單一,但不能簡單地將其稱作「單一民族國家」。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日本列島上除了人們熟知的「大和人」以外,還生存和繁衍著別具民族特徵的阿依努人和琉球人。

⑤ 日本民族組成

日本民族基本由大和族(日語:大和民族)、琉球族、阿伊努人組成,大和族是構成日本民族的主體,約占當前日本人口總數的99.9%(其餘為阿伊努人與琉球人),主要分布於整個日本列島。一般認為大和族是由蝦夷、通古斯人、彌生族(朝鮮,漢人)、馬來族、中南半島人(苗族)等民族構成。

阿伊努人,是居住在庫頁島和北海道、千島群島、堪察加的原住民。根據北海道政府在1984年進行的調查資料,當時在北海道有24,381個阿伊努人。不過,由於很多阿伊努人會傾向隱藏他們自己的族群性,或者就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族源,因此,現存阿伊努人比較精確的人口數目很難加以得知。

⑥ 日本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根據考古發現,在新石器時代初亞洲大陸的早期居民渡海定居日本。這個時期日本的古代先民具有東南亞安達曼人的特徵,在種族上他們並非今天的東亞蒙古人種。日本學術界稱早期的日本先民時期為「繩紋時代」。

大約距今20000--7000年間來自亞洲的東亞蒙古人種陸續定居日本列島,這些人遷入的路徑多數經朝鮮半島到達今天日本九州島北部和本州島西南部,也有一部分是由東南亞經菲律賓群島、台彎群島琉球列島最後到達今本州島南部。來自南北的兩批人在九州地區融合並逐漸向東發展。在距今3500年左右逐漸融合成兩大族系,一支是南方的『熊襲人』,另一支是北方的『蝦夷人』。『熊襲人』就是今天日本主要人口大和族的直系祖先。『蝦夷人』則是今天北海道阿依努族的祖先。正是這一時期奠定了今天日本本土文化的基礎。史學界將其稱為「彌生時代」。

彌生時代大約延續了2000多年,其間日本列島上部落邦國林立,彼此兼並互相不統屬。到公元1世紀前後逐漸形成了以九洲島北部為中心的「出雲」與本洲島中部為中心的「日向」兩大邦國集團。兩集團經過近3個世紀的斗爭,終於由日向各邦發展形成的大和國完成了統一,這就是古日本的前身。

⑦ 日本人怎麼形成的

有好多版本不過我喜歡這個,微信傳播的笑話說:潘金蓮怕武松回來報復就跑到一個島嶼,生下來西門慶的後代,後代長大後有搞潘金蓮,又傳代這叫日本人,由於近親交配胡亂性交走到哪裡就搞到哪裡所以孩子的姓名都叫地名如:小林木子,井邊石二,等等,近親交配基因不好所以日本人不高也很醜,後來日本人多了有了些想法如國旗搞什麼樣的,因祖上武大郎是賣燒餅的就搞個燒餅吧。信仰就是武士道(隨武家姓)。微信比我說的搞笑。
還聽說一個版本說:秦始皇為了取長生不老丹怕路遠仙丹送不回來同路帶了3000個童男童女東渡求仙丹,後來船壞了在蠻地(日本)無法修,所以留下成了現在的日本人。不過是傳說沒有科學依據。也不想給小日本找什麼科學依據。他們應該滅絕!

⑧ 日本是怎麼形成

現代日本是以大和民族為絕大多數的國家,極少數為阿伊努族人是日本的土著民族,是赤道人種的一支。國籍上的日本人與民族上的日本人基本傾向於相同。

現發現最古老的日本人人骨、大約屬於2萬年前至3萬年前的冰河期時代。一般認為(繩文人)最早於冰河期時代到達日本列島。

由繩文人人骨中採集遺傳因子與世界各地的對象比較,與西伯利亞北部的先住民最為相近。冰河期之前的西伯利亞北部氣候溫暖,有大型動物、草木生長,進冰河期時代以後則再找不到人類生活的痕跡。西伯利亞特有的石器如楔形石核的遺跡被發現於西伯利亞北部、庫頁島、北海道、與日本列島等地如弧型分報,故一般認為是於冰河期由西伯利亞北部經庫頁島、北海道、再進入日本列島居住。

冰河期時代的北海被冰所覆蓋,於庫頁島、北海道、日本列島間進行移動明顯是可行的。

另外,由渡過南海而來的南島語族,把中國長江下流域開始的照葉樹林文化(燒墾文化)帶來。

其後,繩文末期、彌生時代開始,有由中國大陸方面(東南沿海:以浙江居多,吳服傳入日本即今日之和服,到明朝中國唐手傳入日本即今日之空手道)移居日本列島的新蒙古人種(渡來人、彌生人)。

日本作為國家概念形成的重要事件:元日戰爭(1274-1281年)
元日戰爭,指元朝皇帝忽必烈在1274年和1281年兩次派軍東征侵略日本的戰爭。這個事件在日本被稱為「元寇」或「蒙古襲來」。兩次侵略企圖盡管以失敗告終,但其在宏觀歷史上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使蒙古帝國的持續擴張受挫,也成為日本作為國家概念形成的重要事件。由於兩次侵略過程中元軍的船隻都遭遇風暴,損失四分之三以上的兵力和補給,神風這個詞也由此誕生。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被盟軍佔領以外,這兩起失敗的侵略嘗試應該算是日本一千多年來面臨的最大威脅了。

前期倭寇
前期倭寇是以日本海盜為主,主要攻擊范圍為當時臣服於元朝的高麗。由於先前臣服於元軍的高麗軍,在元世祖忽必烈兩次進攻日本的軍事行動中,對日本的對馬、壹岐、松浦、五島列島等地的居民進行屠殺,因此前期倭寇以這些地區的殘存者為主要構成份子,對於朝鮮沿海進行含有報復式的海盜行為,目的一方面在於奪回被俘的島民,一方面則在掠奪糧食以彌補因遭虐殺而下降的農業生產力。朝鮮史取對馬島、壹岐島、平戶島三地之名,稱為「三島倭寇」(以平戶藩松浦家為核心)。清朝的徐繼畲所著《瀛環志略》,以及朝鮮的安鼎福所著《東史綱目》,均指出倭寇的起因在於朝鮮人(高麗人)配合蒙古侵日行為所引發的報復。

後來日本進入南北朝的分裂狀態,倭寇的活動也由於政府管制力減弱而加劇。由於前期倭寇對於日本與明朝、高麗貿易造成破壞,初成立的明朝政府對日本南朝發出討伐倭寇的要求,隨後敕封討寇有功的南朝征西將軍宮懷良親王「日本國王」(後醍醐天皇之子)的稱號。之後北朝(室町幕府擁立)統一南朝後,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再度進行討伐,隨後受封為新的「日本國王」。

朝鮮王朝的開國君主李成桂因為討伐倭寇有功得到很大的聲望和勢力,後來進行政變取代高麗王朝建立朝鮮王朝。之後隨著明朝與日本間勘合貿易的盛行,以及對馬島與朝鮮之間的貿易開放,前期倭寇也逐漸式微。

前期的倭寇,是以日本人為主體,故被稱為「真倭」。

後期倭寇
明成祖發動內戰,奪取政權,遷都北京後,據說建文皇帝在南方的殘余勢力與日本海賊合作,在中國東南沿海進行報復性侵擾,由於這些南方人體型上也比北方人矮小,所以沿用「倭寇」這名詞來稱呼由日本人與南方中國人所組成的海盜集團。可是,關於後期倭寇,海盜集團的海員凡乎是南方中國人。

明成祖晚年,由於陸上北方威脅已除,南方鄭和下西洋以後,激增的海陸來往也帶來了漸盛的倭寇侵擾,遂實行海禁政策,只開放勘合貿易(官方許可貿易),但後來到了嘉靖二年(西元1523年)爆發了寧波之亂,加上稍早時,葡萄牙人入侵發生了屯門之戰與西草灣之戰,此後沿海治安多次陷入危機,明朝遂宣布中斷一切貿易,期望以圍堵的政策來減輕倭寇的威脅,但也斷絕許多自唐朝以來整個貿易產業鏈相關從業人員(魚業、手工業、造船業、貿易)的生計,致使貿易地下化,商業糾紛無從解決,遂轉成武力報復,倭寇之亂不減反增,造成了嘉靖倭亂。

後來的發展上,明人王直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王直曾上書朝廷請求開海禁,被拒絕後,把基地設在日本的平戶藩,以反對明朝海禁政策的南方中國人為基礎,與日本人、佛朗機人合作進行走私,在後期倭寇中,很為知名。胡宗憲、戚繼光與俞大猷曾參與討伐倭寇的軍事行動。

15世紀半至16世紀,其活動舞台為中國沿岸、東南亞方面,成員以中國人及朝鮮人為主,被稱為「假倭」。此時期倭寇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明代中國的生產力增加,但卻施行海禁政策。史書所見的最後倭寇,在1624年7月侵犯福建沿海。「推其禍始,乃由閩、浙沿海奸民與倭為市;而閩浙大姓沒其利,陰為主持,牽連以成俗。當時撫臣朱紈欲絕禍本,嚴海禁;大家不利,連為蜚語中之,而紈驚死矣。紈死而海禁益弛,於是宋素卿、王直、陳東、徐海、曾一本、許恩之流爭挾倭為難。自淮揚以南至廣海萬余里,無地不被其殘滅,而閩禍始慘矣」。

大和民族(又稱大和族)是構成日本民族主體的民族,約占總數的99.9%(其餘為愛努族與琉球人)。大和族主要分布於整個日本列島。常用短語例如「大和魂」(即「大和精神」)。根據上古傳說,大和族是天照大神的子孫。大和這個稱呼應該是從邪馬台時代開始的。大和國時代後,日本人自稱大和民族關於大和族源,另有人提出江南農民直接渡來說。16世紀末,赴日傳教的葡萄牙人羅德里格斯在《日本教會史》中寫道:「日本最早的移民來自浙江,日本國王即其苗裔。」並認為泰伯二弟仲雍的子孫自稱姬氏移民日本,到第六代稱王,即神武天皇。大和族還有另兩名字,叫天孫民族與天降民族,意思是他們是從天上掉下來與神造(天照大神),皇族是神統,任何地方也找不到;隨神武天皇東征大和,建立王權,大和族也因此得名。

賈德·戴蒙認為大和族(北方)是由蝦夷族、彌生族與扶余、蒙古東西伯利亞等東北亞地區民族構成,夫余的後人是布里亞特人,日本人的基因與布里亞特人最接近。北方的日本人是通過中國東北、樺太島、北海道、千島群島、朝鮮半島到達日本。但南方的日本人是由從南洋與中南半島、波利尼西亞、馬里亞納群島北上的馬來族、矮黑人、江蘇浙江一帶的吳越人及雲南西南夷等少數民族構成,北方的日本人體質像阿爾泰民族,南方的日本人體質像南島語族。到彌生時代使用日語的大和族基本上已定型。布里亞特人與大和人是世界上基因最接近,也最完整保留了夫餘人型態,基因與語言的民族。九州的隼人被指是由中南半島登陸日本的苗族。大和族有兩種類型:長州型與薩摩型,前者身型較像中國人,人數少,多是貴族,長州型體質:長臉,小瞼裂,單眼皮,窄鼻樑;嘴唇和耳垂瘦小,身材細高。後者較像馬來人,人數較多,多是平民與部落民出身,薩摩型體質:寬臉,大瞼裂,雙眼皮,寬鼻樑;嘴唇和耳垂肥大,身材矮小。

彌生族屬「新蒙古利亞人」系統,最初居住於本州西端和北九州,以後逐漸向東擴散,經近畿地區擴散至關東地區。在擴散過程中,他們不斷與原居民(繩紋人的子孫)混血,型成現在的日本人。但東北地區的大和族,仍保留了較多繩紋人基因,只是接受新移民的文化,而地處偏遠的東北地區、北海道、西北九州,離島地區,則較少或幾乎未受移民混血的影響,仍以繩紋人的子孫為主要居民,因而生活於北海道的阿伊努人被認為是未受混血影響的繩紋人的直系子孫。於是,在彌生時代,形成了日本人的二重構造,即移民系統彌生人(主要分布於西日本,來自中國東北、朝鮮、江南)和繩紋系統彌生人(主要分布於東日本)。移民系統彌生人其特點是身材高(平均約162—163厘米)、臉型長等,更接近於現代日本人與韓國人。

另一方面,如果一個大和人身體體毛較發達,這人應該有較多阿伊努人血統。大和人的某些基因,與布里亞特人最近,而與三韓民族較遠,這種基因與芬蘭人接近,他們的祖先是操阿爾泰語系的森林民族,夫余。日後大和政權可能其實是夫餘人後裔百濟渡海建立,朝鮮三國,只有百濟與大和國關系密切,日後百濟亡國後,到日本的,都成為貴族。布里亞特人的摔跤不是蒙古-土耳其式摔跤,而是和高麗摔跤相似,與日本相撲屬於同一個系統。所以是大和人與布里亞得人也是扶余後人的證據.

徐福來到日本:
有以下幾種說法:

來到日本,是為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在考古研究中,結合「欠史八代」的疑點,在證明這九代天皇存在之前,這種說法不失為一種看來合理的說法。日本現有徐福墓,但成立年代頗晚,當是後世徐福來日傳說傳入日本附會所建。又,徐福墓數量過多,如楊貴妃墓,前前後後有數十座,徒增疑點。
成為日本人的祖先。此說無論就史學或考古學觀之,其時代皆大相逕庭。日本早於徐福來到前早已有人居住,並已有其文化。徐福與童男童女到來充其量只是與當地人通婚再產生後代而已。
據『日本國史略』提到:「孝靈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來。(或雲,徐福率童男女三千人,齎三墳五典來聘。福求葯不得,遂留而不歸。或雲,止富士山。或雲,熊野山,有徐福祠。)」說徐福帶童男童女來日本修好,貢上三墳五典而尋求仙葯,然而不得仙葯,只等定居下來。在『富士文書』中則提道徐福來到日本,協助當地農民耕種,帶來一些新的技術。然而『富士文書』一般被學界認為是偽書。
到達日本後,徐福再沒有返回中國,而且沒有得到長生不老葯,擔心秦始皇追殺,要求同行男女各自改姓成「秦」、「佃」、「福田」、「羽田」、「福台」、「福山」等姓氏。巧合的是,連雲港市現有雲台山脈,姓氏都與山有奇特淵源。現在,日本和歌山縣新宮市都還有姓秦的日本人,有些家門口樓上還仍然刻著「秦」字。
到了琉球群島。
只是到了渤海灣中的一個小島。
於大海上遇到風暴失蹤。
有趣的是,由宇多天皇到龜山天皇由天皇主祭徐福達80多次,直到明治維新才停止。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8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230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2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6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21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6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11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7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