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有哪些中國菜傳入了日本

有哪些中國菜傳入了日本

發布時間: 2022-09-07 23:51:33

❶ 在日本中國料理以什麼菜系為主

在日本的中國料理,雖然也有地道的中國各系菜,但更多的是按照日本人口味改良過的菜式。也有許多在中國的飯店裡都沒有的菜。

在日本知名度比較高的中國料理有:麻 婆豆腐、回鍋肉、青椒肉絲、北京烤鴨,等等。

還有在中國從來沒有看到的:天津飯(類似於蝦仁跑蛋蓋澆飯上澆上一點勾芡好的汁),杏仁豆腐(一種甜點)

如果在日本開中國料理,調味料什麼的可能還是中國的比較 道地。其他的就是技 術好的廚師了。不過要注意日本人口味比較清淡,不能吃太辣的東西。

❷ 日本人熱衷的「中華料理」,到底都有哪些

日本人最熱衷的中華料理分別是麻婆豆腐,宮保雞丁還有回鍋肉。日本是一個很小的島國,他們四面環海,也就是說處於沿海地區的人特別的喜歡吃一些清淡的料理。比如一些生魚片或者是清湯燉魚,這也成為了當地的一些特色菜,但是有一些日本人他們來到中國之後,吃過了中國的一些料理,從此之後就無法自拔,因為實在是太好吃了,他們從來沒有吃過中國的料理,對比本國的一些食材之後就覺得中國的食物確實很好吃,就好比拿了一包辣條給非洲的小朋友一樣,他們覺得非常的棒。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盤點一下日本人鍾愛中國料理的一些食物。
對此你有什麼更好的想法,歡迎寫在評論下方,我們一起討論吧。

❸ 為什麼中國的美食餃子傳入到了日本之後就變成了另一種模樣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麵皮包餡水煮而成。但餃子傳到日本後,就變成了另外一種樣子。

20世紀80年代,有很多中國人去日本打拚,隨之,也給日本帶來了正宗的中國餃子,從那時開始,中國的水餃才出現在日本的中餐館里。餃子在中國各地基本上以主食的形式存在,以水煮居多。而在日本,餃子算是配菜。而且在日本人的餐桌上,吃餃子必備米飯。

❹ 哪些中國菜在日本很有名

調查結果表明,有82.7%的人表示喜歡吃中國菜。餃子高居「最喜歡的中國菜」榜首,麻婆豆腐和炒飯相愛相殺,分居二、三名。
此外,咕嚕肉、青椒肉絲、春卷、燒麥和小籠包也極具人氣。而在喜歡春卷和小籠包的人中,女性比男性多17-18%,喜歡干燒蝦仁、包子、麻婆茄子、棒棒雞、油淋雞、麻婆粉絲、粽子的也是女性居多。可見,比起那些華麗高檔的山珍海味,日本人更加青睞中國人的「家常便飯」。
調查還顯示,大部分日本人一個月會在家做兩三次中國菜,其中有三成人一周會做一次以上,越是年長的人頻率越高。日本人在家最常做的中國菜前兩名是餃子和麻婆豆腐。而談及對中國菜的印象,大部分日本人都表示,中國菜比較「平民化」、「口味較重」、「量足」、「偏油膩」。
第一名:餃子
第二名:麻婆豆腐
第三名:炒飯
第四名:咕嚕肉
第五名:青椒肉絲

❺ 中國飯食文化如何傳入日本並影響日本文化的

西晉史學家陳壽在《三國志?魏書·東夷傳》倭人條(即日本人簡稱)的《魏志倭人傳》中,記述了三世紀時古代日本人的生活狀況。《倭人傳》稱當地人「植禾稻、薴麻」。事實上,這個階段日本人的飲食非常簡單,沒有什麼特色。這種情況一直到唐朝和尚鑒真東渡日本後才得以改善。

鑒真帶來的豆腐和黑砂糖

豆腐最初是在754年,由唐僧鑒真傳來日本的。鑒真為了傳授佛教正確的戒律來到日本。與此同時,他還帶來了許多珍貴的物品,豆腐就是這些珍貴物品的代表之一。據說鑒真還帶來了一樣好東西,這就是黑砂糖。因為鑒真第一次准備渡海時的行李目錄中,記有「蔗糖」和「石蜜」。「蔗糖」是指黑砂糖,「石蜜」則指冰砂糖。

鑒真改變了日本的飲食

然而在日本奈良時代,這些蔗糖和石蜜在物品分類時,卻被隸屬於「葯物」。直至平安時代中期,一直被當作葯品,而不是用於飲食的甜味佐料。奈良、平安時代的甜味佐料,全部采自一種叫做甘葛的蔓草,似乎相當於現在甘茶(土常山)的藤蔓。具體做法是把草莖搗破,採集流出的甜液,然後煎熬而成。

日本芥川龍之介有一篇題作《芋粥》的短篇小說,時代設定為九世紀的平安初期。說有一個貧窮的小官吏,最大願望是飽吃一頓芋粥,富裕的公卿聽說後,在自己的領地招待了他,讓他吃到怎麼也吃不下為止。小說中描寫的把山葯切碎用甘葛汁煮的場面,十分生動。

到了平安後期,通過與宋朝的民間貿易,黑砂糖大量輸入,這時它才開始作為甜味佐料,或者直接作為甜點,受到人們的喜愛。日本從十七世紀的江戶時代開始在琉球、四國、九州諸島栽培甘蔗,生產砂糖。

關於味噌的各種說法

鑒真傳來的食品中,據說還有味噌(日本式豆醬)。很多人認為,味噌是日本固有的東西,日本邪馬台國時代已經有了醬這樣的發酵食品。因為當時已會用麹來發酵造酒,醬作為同樣的發酵食品存在,是很自然的事,這種醬,據說就是味噌的原型。

然而近似於味噌起源的醬或豉的製法,在中國六世紀的《齊民要術》中已有詳細的記載。其傳來日本的途徑,是經由朝鮮半島傳到日本。奈良時代的宮內省大膳職、即宮廷料理所中,有醬院這樣的部門,這些中國傳來的味噌,就是在那裡製造的。對此又有人認為,味噌汁(日式醬湯)里使用的味噌是日本固有的,而做菜用或拌飯吃的徑山寺味噌,則是從中國傳來的。

饅頭在日本的演變

《三國志演義》中有一段描寫:諸葛亮平定南方、班師回朝之前,為了祭奠河神之靈,不用犧牲,而用麵皮包上牛羊肉作為供品。有人說這就是饅頭的起源。事實是,十三、十四世紀由元到明的時期,肉饅頭才開始在中國的城市裡普及,而《三國志演義》也正是在這時大致定型的。關於諸葛亮的想像附會產生於這一時期,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

用麵粉擀皮,然後包進甜品或肉餡,在日本最先製作並出售這種饅頭的,據說是一個林凈因的人,傳說他和喜愛梅花的北宋詩人林逋有血緣關系。1349年,即日本的南北朝時代,他隨回國的留學僧,一起來到日本。可是在現代中國的北方,「饅頭」作為主食,雖然還是面制,但既不放餡,也不加味,放餡的則叫做「包子」。而在日本,饅頭里有餡已成為常識,並且一般不用肉餡,最多的是用豆沙和砂糖。其源頭,就可以追溯到十四世紀室町時代的糖饅頭。

關於蕎麥面條

日本人喜愛的另一種面條的原料「蕎麥」,據說邪馬台國時代就開始種植了,但以前一直是做「蕎麥湯」。擀平切成絲狀,即「蕎麥切」的吃法,則是進入江戶時代之後的事了。

蕎麥面因為具有獨特的風味,一般只要有調料,就可以品嘗。同樣是面條,但在和面時放鹼的就叫「中華面條」,明治末期才作為主副食一體的面類開始普及的。這應是明治以後日本人對中國日益關心的影響的產物。大正末期,晚間推著篷車、吹著喇叭的中華面條小販,和江戶以來的夜販蕎麥面,形成了激烈的競爭。

其他食品

平時不大吃,但五月五日端午節不可缺少的「粽子」,也是由奈良時代的遣唐使帶回日本的。「粽子」如其文字所示,在中國是用大米或糯米做原料,日本不僅做法一仍其舊,漢字「粽」也原樣照搬,只是讀音不同。關於粽子的起源,中國傳說是為了紀念公元前278年戰國時代末期投身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這個故事也很早就傳來了日本。

此外還有許多從中國傳來的食品,其傳入年代也各不相同。從歷史分期看,日本奈良時代鑒真和尚的到來,是真正的轉機。

❻ 日本料理古代發展歷史

日本菜餚如日本文化一樣,多是接受海外的影響,後在日本就地加工改造,從而成為獨具日本風味的菜餚。大家平時會關注日本料理古代發展歷史嗎?關於日本料理古代發展歷史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日本料理古代發展歷史,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日本料理古代發展歷史簡介

日本菜餚稱為“日本料理”或“和食”。形成日本料理非—日之功,也和其他國家的菜餚一樣經過千錘百煉。在日本有這樣一句俗語:“服裝一代,住宅兩代.飲食則要三代”——服裝在當代可驗證是否合時宜;住宅要經過兩代人居住,方知其舒適程度;而美味菜餚則需三代人的智慧才能烹飪出來,雖然日本菜餚與中國屬完全不同的風格,但日本菜餚受中國的影響最大,從菜餚的名稱、內容、材料、調味料,都可見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也有中國菜餚接受日本的影響。

日本料理古代發展歷史起源

從繩文時代到公元前後,日本民族基本上以採集野生食物和狩獵為生。最初只食用植物性食物,後來發展為食用鳥獸等動物性食品,進而到大海捕撈魚鱉。隨著文明的發展,學會用火烤、用水煮並加佐料調味。從公元初期到7世紀,日本民族從游牧轉到定居,開始農耕生活。這給飲食生活帶來一大變革。就在這一時期,日本人學會了種稻、飼養牲畜。日本民族有條件將主副食分開。大米等穀物有了剩餘。人們便學著釀酒,在做萊餚時加些佐料。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奠定了日本萊的基礎。

奈良時代,日本上層人物開始與中國交往,帶回中國的飲食文化和宴請制度。當時佛教已傳人日本,日本開始禁吃肉食。為保證營養,食用牛奶和奶製品的人增多。食品不僅種類增加,而且內容豐富。人們有餘力過節井舉辦祭祀活動。這時雜煮和屠蘇酒等節日食品問世。

日本料理古代發展歷史發展

平安時代,貴族勢力興旺,社交活動頻繁,促進日本菜系形成。食品有了剩餘,需要保存下來。保存獲得成功,食品種類自然增加。當時的(和各抄)記載有二百多種。但由於交通不便,阻礙先進文化的相互吸收,貴族與平民的食品質量相差很大。

鐮倉時代,貴族走下坡路,武士興起。武士經營庄園,促進了農耕的發展,物產豐富了。日本人從粗米進化到吃半精米。為改善生活,開始腌鹹菜。不僅要吃好,而且盡量把食品保存下來。後來出現戰爭,需要能長時間保存食品。人們為了增強體質,開始尋找葯物食品和用茶來養生。

室町時代,禪宗和茶葉從中國大陸傳入日本,從而誕生了日本萊的主流懷石萊。它是茶文化的產物,因此取名茶懷石萊。由於日本菜餚愈來愈烹飪得好看,上層人物開始以食品為饋贈物品。在國際交往中,日本也吸收了外國萊的長處。當時中國人圍八仙桌吃飯的形式傳入日本,日本民族稱其為“桌袱菜”。南蠻的天麩羅傳入日本,也在東瀛安家落戶了。

江戶時代,是日本菜去粗取精的集大成時代。這一時期,既發展了日本自古以來的飲食文化,又依日本情況將中國菜、南蠻菜日本化。江戶時代出現宴席菜,日本稱會席萊。聚會多,宴請多,促進了日本食品的發展。生活富裕了,供神、祭祀變得普遍,出現不少祭祀用食品。日本的食品日臻完善。1657年後,路旁飯館問世。

明智維新使日本人的飲食得到了解放。日本人把西餐帶進自己的生活中,牛肉、麵包、黃油,搬上了日本的餐桌。1905年,日本人發現了維生素,營養食品增多。飲食的豐富多彩,標志著文化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日本菜種類很多,也有所謂三教九流,各地方均有自己的地方風味。關東、關西菜的味道也不盡相同。關東菜主要指京味,即東京菜系。日本人又習慣稱“江戶前”,即指江戶川前的東京灣,那裡的海產新鮮,可用來烹制出各種美味佳餚。受人歡迎的江戶雜煮就是有代表性的一種關東菜。關東菜有味濃、偏甜的特點。江戶時代曾是武士的天下,在菜餚上也顯示出武士的氣質,因此人們說關東菜是男性菜。關西菜主要指京都、大阪有代表性的菜餚。京都由於水質特別好.加之是千年古都,寺廟多,所以萊餚呈宮廷、寺廟的特點,用蒸煮法做出來的菜很可口,如湯豆腐、蔬菜類的菜餚。

大阪菜與京都菜略有不同。大阪是商人聚集地。早晨商人要走在頤客前邊,因而早晨忙碌甚至沒有時間吃飯。在這種生活環境下,誕生了一種節約時間的茶泡飯。大阪的砂鍋菜.烏冬兒(udon)等也很有特點。日本各地充分利用自己的條件,發展有特點的日本萊,並引以自豪。日本人性急.日程安撐得很緊張,所以大力發展了速成、簡易食品。這從古代的料理發展,就可以看到了。

❼ 有哪些蔬菜水果從中國傳到外國

茭白,是我國特產蔬菜之一,古時曾稱雕胡、菰、葑、菰芛、菰瓜、菰筍、茭瓜、茭筍或水筍等,在我國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周禮·天官·膳夫》記載:「凡王之饋,食用六穀(徐、黍、稷、粱、麥、菰)」。菰在是我國古代主要糧食作物之一,那時菰開有淡色的小花,落花後結的籽稱是黑色的,其果長形,兩端尖,剝去外殼,可食用,稱菰米,用菰米煮出的飯又香又滑。後來,人們發現有的植株不能開花結實,但基部莖干膨大,形成了肥大白嫩的肉質莖,便采以為菜,這就是今天的茭白。《呂氏春秋》這樣說:「菜之美者,越路之菌是也。」李時珍《本草綱目》雲「江南人稱菰為茭,以其根交結也。」現在的茭白在各地可是美容聖品呢。

❽ 中華料理是怎樣傳入日本的

❾ 日本必嘗的特色美食有哪些

在日本欣賞美景的同時,最不能落下的,當然就是感受日本美食文化,這無疑是日本旅遊的一大樂趣,各式各樣的日本料理,一定會讓你垂涎欲滴的。下面就隨我一起來了解下日本必嘗的特色美食吧!

日本必嘗的特色美食

壽司:這應該是流傳最廣,國人最熟悉的日本美食了,無疑是日本料理最具代表性的了。由於材料的不同,所以日本壽司有著各種各樣的樣式,金槍魚、生蝦、雞蛋壽司應該是大家平時最常吃的種類了。

牛肉火鍋:這道美食在日本很是風味獨特,牛肉為主食,配合香料和各種配菜,是日本人最喜愛的料理之一。整個菜餚的美味程度當然要和牛肉有著很大的關系了,所以大家一定要選擇正宗的火鍋店品嘗這道美食。

烤肉:把最正宗的日本牛肉切好後,放在炭火上燒烤,掌握火候,在肉熟之後,蘸上秘制的醬汁,那股肉香勁絕對能讓你唇留齒香,回味無窮的。日本有很多高級的烤肉店,但是價格也是比較昂貴的。

天麩羅:這是日本人最喜歡的家常菜了,一般是以海鮮和各種蔬菜作為原料,然後用獨特的烹調手藝,烹制出這道讓人無法拒絕的美食菜餚,保持海鮮鮮味的同時,又能嘗出一番滋味,會非常好的下酒菜哦。

章魚丸:這道小吃即使在我國都是非常有名的,同時也是日本最典型的大眾傳統風味小吃之一。日本街道隨處可見,章魚丸的香味彌漫整個城市,吃起來令人回味無窮,比國內的章魚丸更加香滑、正宗。

介紹日本必嘗特色美食的同時,我都有些不由自主的吞咽了,來到日本,你一定會捨不得離開。

日本人的飲食習慣

一般西方人的觀念是日本食品只有牛肉火鍋或樣子古怪的壽司,而很多遊客到日本也懂得去品嘗新鮮的魚及肉質鮮嫩的炸蝦,日本的主菜是魚。“生魚片”、“壽司”則是唐代時由中國傳入日本,經過日本人改良,在日本很受歡迎的一種食物,生食也是非常健康的食用方式,比烹煮方式更能減少魚肉中營養物質的流失。日本人烹煮魚類的方法多為低溫煮熟、清蒸等,並且選用的魚類都是健康的海魚。

日本的冷麵是放在竹製盤上,用筷子夾起一口的數量放在冷湯里進食。有些餐館沒有附上湯匙,日本人習慣拿起來喝湯。

酒水類

啤酒:日本人最喜歡喝啤酒,無論是生啤酒或是瓶裝的都受歡迎。在夏天,部分百貨公司更設有露天啤酒館,吸引大量遊客。

日本清酒:清酒可以熱喝或冷喝,無論哪一種清酒,都是日本菜餚的最佳搭配。酒味可口甜美,容易喝過量而醉。

威士忌:日本人喜愛喝威士忌加冰(Mizuwari)。

餐酒:在西餐廳內都有日本自己進口的餐酒。在中國餐館里,亦有紹興酒供應。

❿ 中日兩國在飲食文化方面的相互影響有哪些。主要是日本曾對中國飲食文化產生過怎樣的影響。

是中國飲食文化對日本產生影響吧 你反了吧
受中國飲食文化影響最大的國家是日本。公元8世紀中葉,唐朝高僧鑒真東渡日本,帶去了大量的中國食品,如干薄餅、干蒸餅、胡餅等糕點,還有製造這些糕點的工具和技術。日本人稱這些中國點心為果子,並依樣仿造。當時在日本市場上能夠買到的唐果子就有20多種。
鑒真東渡還把中國的飲食文化帶到了日本,日本人吃飯時使用筷子就是受中國的影響。唐代時,在中國的日本留學生還幾乎把中國的全套歲時食俗帶回了本國,如元旦飲屠蘇酒,正月初七吃七種菜,三月上巳擺曲水宴,五月初五飲菖蒲酒,九月初九飲菊花酒等等。其中,端午節的粽子在引入日本後,日本人又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作了一些改進,並發展出若干品種,如道喜粽、飴粽、葛粽、朝比奈粽等等。唐代時,日本還從中國傳入了面條、饅頭、餃子、餛飩和制醬法等等。
中國菜對日本菜的影響很大。17世紀中葉,清代中國僧人黃檗宗將素食菜餚帶到日本,被日本人稱之為「普茶料理」。後來又有一種中國民間的葷素菜餚傳到日本,稱為「卓袱料理」。「卓袱料理」對日本的餐飲業影響很大,它的代表菜如「胡麻豆腐」、「松肉湯」等,至今還列在日本一些餐館的菜譜上。

轉自http://www.meishij.net/wenhua/diangu/33364.html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7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9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23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2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6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2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6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12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7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