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王牌兵力有多少
㈠ 現在日本有多少的兵力
根據日本防衛省網站公布的2014財年與2015財年預算案的統計數據,2014年度末,日本自衛隊編制員額為255,335人(包含應急預備役編制員額8,175人)。其中,陸上自衛隊編制151,023人,實有139,906人;海上自衛隊編制45,494人,實有42,013人;航空自衛隊編制47,073人,實有43,254人;共同部隊編制1,253人,聯合參謀部編制367人,情報本部編制1,910人。預備役編制員額47,900人
根據2014版日本《防衛白皮書》統計,截至2014年3月31日,日本自衛隊的武器裝備主要有:
陸上自衛隊:690輛坦克和970輛裝甲車;各類火炮近5000門;433架直升機(包括80架武裝直升機)等。
海上自衛隊:47艘艦艇(驅逐艦以上級別),16艘潛艇,73架固定翼巡邏機、96架直升機等。
航空自衛隊:201架F-15戰斗機、60架F-4戰斗機、92架F-2戰斗機、13架偵察機、41架運輸機、5架空中加油機、17架預警機和15架直升機等。
㈡ 二戰日本最多兵力為多少
日本在二戰動員兵力總數也高達970萬,投降時現役兵力788萬。
不過這些數字沒啥意義,在7.7事變前,日本全國只有4個裝備整員的師團,不到20萬人,那麼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萬,剩下的兵員素質就可想而知了。
㈢ 二戰日軍總兵力是多少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關東軍73萬人,中國派遣軍62萬人,共計135萬人。 日軍投降時。「中國派遣軍」105萬,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共計173萬人。 日本陸軍在「七七事變」前有17個師團,戰爭期間組建(含重組、另組,例如第108、109、114師團)156個師團(不含戰車師團、高射師團),總計173個師團。 其中駐防本土的第1總軍與第2總軍統轄有53個師團,投入中國關內戰場的前後有62個師團(含第56師團),關東軍前後有58個師。總計進入中國戰場的是120個師團。 按當時1個日本滿員師團平均3.5萬人計算,日本前後投入中國戰場兵力為420萬人。 日軍投降時的總數就達到720萬。其中「中國派遣軍」105萬,佔15%;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佔9%。在太平洋戰場向以美軍為首的盟軍投降的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約550萬,佔76%。 抗戰結束時,「中國派遣軍」105萬投降,戰期間被消滅的日軍大約為55萬。還有將近100萬的傷員被送回國,所以,日本在二戰期間投入中國的總兵力為260萬以上。
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日軍在中國總兵力基本保持在200萬,1941年,日本又發動了太平洋戰爭,美國等26個國家對日宣戰,日本把主要兵力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到了1945年投降的時候,日本在中國兵力只有100多萬
㈣ 一個日本軍隊的方面軍能有多少兵力戰鬥力如何
在二戰的後期,日本軍隊的少將數量並不少,出現了少將多如牛毛的情況。而中將的數量比較少,含金量很高。大將的地位更高,由於晉升元帥的條件很多,大將幾乎成了日本軍隊的最高軍銜。其實不僅僅日本軍隊,在其他參戰國,方面軍也都是幾十萬軍隊。在蘇聯軍隊中,著名的烏克蘭方面軍甚至達到了百萬之眾。所以說,日本軍隊的方面軍,最少也有30萬以上的兵力。
在中國的抗日戰爭中,日軍唯一的野戰機動兵團是司令部駐武漢的第11軍,首任軍司令官是岡村寧次(1938年中將),負責長江中游兩岸的作戰,第11軍高峰時下轄7個師團和若幹警備部隊,兵力已高達30餘萬人。
而到了1944年為了實施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一號作戰”,在同一戰略區間內又專門成立了“第六方面軍”,下轄橫山勇第11軍和坂西一郎第20軍,以及留守武漢地區的第34軍,總兵力已高達50餘萬人。
㈤ 惡貫滿盈的日本王牌部隊「關東軍」是如何滅亡的
所謂日本王牌部隊“關東軍”,因為最早駐中國東北的金縣、大連地區的“關東州”而得名。在1919年到1945年間駐扎在我國東北地區,除了當時日本國內,就連中國和遠東的蘇聯也一直以“精銳”冠名這支日本部隊。最強盛的時候,關東軍下轄31個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1個敢死隊旅團和2個航空軍,總兵力共約120萬人。
關東軍覆滅後,陸軍中將、臭名昭著的731部隊首領石井四郎按理應該被繩之以法,但是731部隊的20000名成員竟然在美國的干預下被免於被戰爭罪和反人類罪所起訴,主要原因是石井四郎拿出了細菌戰的研究資料與美國當局進行談判,1959年石井四郎因咽喉癌在東京去世。至於關東軍的殘余部隊,要麼被蘇聯發配到勞改營,要麼去往西伯利亞、蒙古和遠東其他地區,在隨後的五年間,絕大部分戰俘被分批次遣返回日本。
㈥ 日本總共有多少兵力
日本現在兵力在20萬之內,警察已經達到百萬之上
二戰以後戰敗國不允許養軍隊 只可以成立小規模的自衛隊
㈦ 日本現有兵力有多少
二戰結束以後,為了防止歷史悲劇重演,日本國憲法和有關國際條約都明文規定:日本的軍事實力只能維持在自衛所需的低水平。現在日本官方公布的數據是:
日本現役部隊編制定員27.3751萬人(含參謀長聯席會議1362人),實有兵員24.2709萬人(含參謀長聯席會議1334人)。
文職人員:2.4947萬人。
預備役部隊:4.79萬人,其中陸上自衛隊4.6萬人,海上自衛隊1100人,航空自衛隊800人。
日本陸上自衛隊於1950年7月重建,當時稱為「警察預備隊」,1954年7月,正式改稱陸上自衛隊。它是日本三軍中兵力最多的一個軍種。今天,陸上自衛隊已經不只為本土自衛而努力,而是正在向具備「海外軍干預」能力的現代化進攻型陸軍方向發展。
目前,日本陸上自衛隊編制定員17.943萬人,實有兵員15.2371萬人?喑?個軍區、12個步兵師、1個坦克師、2個混成旅、1個空降旅、1個炮兵旅、5個工兵旅、8個防空導彈群。
截至1997年3月底,共裝備坦克1110輛(90型、74型、61型);裝甲車(含自行火炮)730輛;各型火炮6270門;各型飛機490架、各型反坦克導彈700餘具(79型、87型、64型);「霍克」防空導彈發射架200餘部。
日本海上自衛隊目前擁有官兵約5萬人,各型戰艦總噸位40萬噸,各式飛機350架(包括約100架P-3C反潛機)?喑?個自衛艦隊、1個護衛艦隊、1個航空集團、1個潛艇艦隊、5個地方隊。
盡管數量並不驚人,但卻擁有現代化的驅逐艦、護衛艦58艘(18.1萬噸)、潛艇16艘(3.7萬噸)和掃、布雷艦艇35艘(2.4萬噸)。尤其是配備了先進的金剛級驅逐艦和「准航空母艦」大隅級運輸艦,大大加強了其遠洋綜合作戰能力。
根據1996年至2000年的中期防衛計劃,日本將撥款500億美元用於海軍建設,其中將建造包括8艘村雨級驅逐艦和5艘親潮級潛艇再內的24艘艦艇,並添置和改進作戰飛機。在上述計劃完成後,日本海上自衛隊將更為充實,遠洋作戰能力將更強。
日本航空自衛隊主要由航空兵、防空導彈及雷達警戒部隊組成,7207萬人,實有兵員4.5336萬人
航空部隊:現編1個航空總隊、3個航空方面隊、1個航空混成團、6個戰斗航空團)、6個防空導彈群、1個航空支援集團、1個航空教育集團、2個訓練航空團、3個飛行教育團、1個航空開發實驗集團。
其他的就不說了,你自己在網路上查一下就知道了!上面介紹的比我更加詳細!
呵呵呵。。。。謝謝。。。
㈧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陸軍一個軍有多少人
二戰期間,日陸軍一個軍的編制大約有10萬人左右。
自1937年8月26日,日軍組建第1軍開始,先後在中國戰場組建了10多個軍級戰斗單位(除了第1軍外,還有第2、3、4、5、6、10、11、12、13軍等)。以人們最熟悉的日第11軍為例,此軍算得上是當時日軍頭等主力,下轄第3、6、13,三個常設精銳師團,總兵力在10萬人以上(鼎盛時期一度達到15萬)。
但到了二戰後期,隨著日軍某些精銳部隊陸續撤離中國(被調往太平洋戰場),日軍的軍級單位只能編制一些獨立混成旅團和警備三單位制師團來湊數。到了最後,除了3、13等主力師團外,其他部隊多為由獨立混成旅團升級成的兩旅團制師團,戰鬥力更加大不如前。
㈨ 二戰期間,圍殲1000多人的日本騎兵聯隊,到底有多
1945年,蘇聯對日參戰,150多萬蘇聯軍隊迅速南下。當時,日本軍隊硬著頭皮迎戰。由於自己的坦克有限,還真就上演了日本騎兵聯隊沖擊蘇聯坦克的場面。奇跡並沒有發生,蘇聯戰機先是來了一輪轟炸,日本騎兵開始潰散。騎兵失去了陣型和配合,那就好收拾了。結果,好幾支騎兵部隊被蘇聯軍隊圍殲。1939年,在諾門坎戰役中,日本騎兵就曾經被打得夠嗆。
㈩ 揭秘:70萬日本王牌軍,為什麼僅24天就被蘇聯殲滅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兩個世界級工業強國以死相拼。
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崔可夫,這些家喻戶曉的蘇聯名將,憑借著自己超絕非凡的軍事才能,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和結局。
但是有一個人,他的功績僅次於朱可夫,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
他就是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華西列夫斯基。他是蘇軍的參謀長,是除蘇聯陸軍「三駕馬車」以外最具有才華的將領。
1895年,華西列夫斯基於出生在俄羅斯的一位神父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就從軍參戰,因為在戰斗中表現出傑出的軍事才能,21歲就被提升為營長,獲上尉軍銜。十月革命爆發後,華西列夫斯基加入蘇聯紅軍。
1942年7月23日,斯大林格勒告急。當德軍發起攻擊時,華西列夫斯基在炮火中指揮守軍頑強抵抗,戰事也隨之進入膠著狀態。斯大林召集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擬定反擊計劃,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以蘇聯獲勝而告終。此後,蘇軍展開了全面的戰略反攻。不得不說,這一戰徹底打破了希特勒滅亡蘇聯稱霸世界的狂妄企圖,使之成為蘇德戰場乃至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轉折。
24天全殲日本70萬關東軍
1945年8月9日,隨著斯大林的一聲令下,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指揮157萬蘇軍進軍中國東北。為了加速反法西斯戰爭的進程,蘇聯在對德軍作戰尚未結束時,就開始准備在遠東的對日作戰,准備給日本關東軍以致命一擊。
遠東戰役作戰地域遼闊,自然條件十分復雜,交通不便,再加上當時易守難攻的形態,極大地限制了善於採用大范圍機動、迂迴戰術的蘇軍的行動,同時駐中國東北的「皇軍之花」日本關東軍有近70萬人且訓練有素,整裝待發。為了能使作戰計劃更加全面、精準,華系列夫斯基提前抵達並親自勘察、與一線指揮員一同商討。
戰爭開始,蘇軍從後貝加爾、濱海和哈巴羅夫斯克三個方向發動迅猛進攻,對日軍主力實施合圍,同時阻斷其預備隊增援。蘇軍的強大攻勢,再加上華西列夫斯基當機立斷命令各方面軍組成快速部隊,深入敵後,佔領重要的軍事和工業目標,同時又向哈爾濱、長春、沈陽和大連等城市派出空降兵,佔領這些軍事要地。僅僅24天,盤踞東北的70萬日本關東軍被一舉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