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申遺了哪些中國文化
Ⅰ 日本傳承並發揚的中國文化有哪些~
櫻花櫻花,原產於中國喜馬拉雅山脈。秦漢時期,宮廷皇族就已種植櫻花,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當時萬國來朝,日本深慕中華文化之璀璨以及櫻花的種植和鑒賞,櫻花隨著建築、服飾、茶道、劍道等一並被日本朝拜者帶回了東瀛。榻榻米起源於中國漢朝,發展並盛行於隋唐的中國式家居。於盛唐時期傳播至日韓等地。我國西安的皇室古墓里就有榻榻米系列產品的使用。唐後,凳子及高腳床盛行,榻榻米逐漸在中國衰落。花道日本花道,最早來源於中國隋朝時代的佛堂供花,傳到日本後,其天時、地理、國情使之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先後產生了各種流派,並成為了女子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和服在19世紀末期以前稱作吳服,這個稱謂源於中國三國時期,東吳與日本的商貿活動將紡織品及衣服縫制方法經傳入日本的緣故。昔日吳服與和服兩種概念是有區別的,但今天這兩種概念已幾乎重疊。木屐在中國,是漢服足衣的一種,是最古老的足衣。堯舜禹以後始服木屐。晉朝時,木屐有男方女圓的區別。木屐是漢人在清代以前,特別是漢晉隋唐時期的普遍服飾。隨著木屐在日本服飾裡面的地位,多數人會以為這是日本的傳統服飾。生魚片中國最古老的傳統食物之一,有文字記錄的歷史可上溯到周宣王五年,即公元前823年,叫「鱠」或「膾」,先秦時的生魚膾當用加蔥、芥的醬來調味,膾炙人口也是來源於此,後傳至日本、朝鮮半島等地,在日本是很受歡迎的食物。茶道從唐代開始,中國的飲茶習俗就傳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開始種植茶樹,製造茶葉。到明代,真正形成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相撲秦漢時期叫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時期叫相撲。大約在唐朝時傳入日本,現為流行於日本的一種摔跤運動。盡管有人稱,中國相撲和日本有關系。但日本相撲是否由中國輸入,目前沒見到明確記載。後來成為日本的國技,日本的國際性的格鬥術和體育運動。藝伎以「侍酒筵業歌舞」為職業的藝伎,在歷史上本來並不是日本所持有。中國的唐宋時代,士大夫攜妓吟唱,是當時普遍的習俗,在中國浩瀚的詩詞曲賦中,留下不少詠唱歌姬的佳句。隨歷史的發展,只有日本的藝伎一直延續到現代,成為日本傳統文化的載體。除了這些文化之外,還有諸如建築、禮儀、清酒、圍棋、日本刀、妖怪傳說等等,也都與中國文化有著很深的淵源,有機會的話我們再一起學習交流吧。
Ⅱ 日本有多少文化申遺成功
日本「和紙」申遺成功
日前,在法國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委員會決定,將日本政府推薦的「和紙·日本手漉和紙技術」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繼2013年「和食」之後日本再次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申遺成功。這一流傳於日本各個產地的傳統技術獲得了世界的認可,日本政府期待這能夠幫助外界重新評價日本傳統文化,並將之推廣到世界各地。業界預期申遺成功將進一步推動和紙的生產和出口。
此次被定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是島根縣的「石州半紙」、岐阜縣的「本美濃紙」以及埼玉縣的「細川紙」,這些和紙都是以小構樹為原料,用傳統工藝製成的。
紙張發明於古代中國,傳到日本後,融入了日本獨特的原料和製作方法,產生了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和紙。和紙是日本人製作拉窗和書信用紙的材料,廣泛應用於衣食住行等許多方面。即使在西洋紙普及的今天,和紙仍是日本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Ⅲ 都說日本繼承了中國文化,那在他們的生活中,有哪些表現
都說日本繼承了中國文化,在他們的生活中表現的地方也很廣泛,比如禮儀、文字、軍事等方面,日本的禮儀和中國禮儀有著區別的地方,不過卻也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甚至從他們的禮儀之中還能夠看到中國禮儀的影子,如果從禮儀中難以發現,那日本的文字有著很多都是繼承了中國文字,日本人通過一定程度的修改而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字,不過我們仍然可以發現許多和中國文字相同的字體,只是讀法有差異而已。
而這樣的方法也的確成就了它獨特的自有文化,雖然日本的文化可以說是自成的,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它有著很多地方還是繼承了中國文化,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東西,日本人在短時間也是很難改變的。
Ⅳ 現代日本都保留了哪些中國唐朝元素
有句話說,要看唐宋文化得去日本是絕對沒錯的。要找一個文化上與唐宋中國更接近的國家,肯定也是日本。
首先是宗教。中國的佛教是從印度引入,日本佛教又是飛鳥時代從中國引入,奈良時代與平安時代發展起來,屬於大乘佛教中的漢傳佛教。在中國本土已經消失的宗派真言宗、三論宗,仍然在日本傳承到現在。
樂器:比如唐朝時傳入日本的吳地樂器「尺八」,在中國本土逐漸衰敗,在日本卻發揚光大了,尺八能吹奏出非常悠揚渾厚的樂器。
Ⅳ 中國有什麼文化遺產被別的國家申遺了
端午節,被日本申遺
Ⅵ 哪些日本東西是中國文化
1.相撲
相撲尊為日本的國技,是日本人非常喜歡的一項傳統運動,每年都有多次相撲大賽,吸引大量觀眾觀看。這項在日本流行在中國鮮有人為的運動,實則起源中國。相撲在秦漢時期叫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時期才叫相撲,大約在唐朝時傳入日本。日本《相撲之始》一書中也有說明,相撲產於中國,唐朝時傳到日本,後成為日本國技。
2.榻榻米
榻榻米為日語音譯,日本名為疊敷。榻榻米起源於中國,但起源時間無可考證。跡象表明 ,堯舜之後皆是以席居(榻榻米)為主要生活方式。兩漢時期是席居(榻榻米)發展的巔峰。榻榻米起源於中國漢代,是從中國盛唐時期傳入的日本,至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西安皇室古墓里就有榻榻米系列產品的使用。漢至唐400年間,凳子及高腳床盛行,榻榻米逐漸在中國衰落。具體傳入日韓等地的時期已不可考,但考古辯證認為在殷商時期時期就已傳播至日韓等地。隨時代變遷,席居也由筵(竹製)上鋪席變化成日本現今的榻榻米,由日本傳承發揚。
現代榻榻米多為藺草編織而成,一年四季都鋪在地上供人坐或卧的一種傢具。而日本的榻榻米則十分傳統,在日本甚至形成榻榻米文化,與茶道、宗教儀式精密相連。
3.木屐
木屐由漢族人發明,木屐是漢人在隋唐以前,特別是漢朝時期的常見服飾。其名來自中古音「屐屜」,常稱作木屐,使用於室外。後傳入日本。
在漢代,漢女出嫁的時候會穿上彩色系帶的木屐。南朝梁的貴族也常著高齒屐,南朝宋之時,貴族為了節儉也著木屐。唐代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亦有「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4.和服
眾所周知,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服飾,在江戶時代以前稱為吳服,源於三國時東吳通過商貿活動將紡織品和縫紉技藝傳入日本。日本人在吳服的基礎上有所改良形成了現在的和服,並當做傳統服飾。而現在中國古代的傳統服裝早已退出了平常人的生活舞台,好不容易有人提倡穿漢服還要被當做是穿的和服被人打,這簡直就是本末倒置。
而在日本,日本人將他們對藝術的感覺淋漓盡致地表現在和服上。出席冠禮(成人式)、婚禮、葬禮、祭禮、劍道、弓道、棋道、茶道、花道、卒業式、宴會、雅樂、文藝演出以及慶祝傳統節日的時候,日本人都會穿上端莊的和服去參加。和服的穿著文化及禮法甚至被稱為裝道。
5.抹茶
說到抹茶,普遍認為日本的最有名,抹茶產業在日本非常龐大。不少人認為抹茶起源於日本,實則抹茶是由漢族人發明,用天然石磨碾磨成超微粉狀的、覆蓋的、蒸青的綠茶,在唐朝年間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飲料。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來,卻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葉,沖泡喝湯,棄置茶渣。
6.花道
花道是日本的插花藝術,經蓬勃發展,形成許多流派,現在已成為女子教育的一個重要課程。其實日本花道也是從中國傳入。宋人特別熱愛插花,歐陽修《洛陽牡丹記》說,「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大抵洛人家家有花。」「好花」不僅是「洛陽之俗」,宋人都愛在家中插花,以增生活情趣。
其他:
日本本土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有很多都是來源於中國神話故事的
像農歷新年 除夕 元宵節 清明節 寒食節 端午節 中秋節 重陽節 鬼節(盂蘭盆會) 七夕節等中國傳統節日在日本也過舉行 像餃子 湯圓 粽子 月餅 年糕等中國傳統節日小吃日本人也都食用
用毛筆寫漢字練書法 國畫 用筷子吃飯 食用米飯 都是受中國文化影響
日本的京都 奈良兩大古代城市都是仿照中國唐代建築修建的完全是中國長安的翻版
日本的佛教傳統藝術也都是中國傳入的
和服 木屐等衣裝都是來源於傳統中國漢人服裝改造得來的
傳統的民間藝術 能樂 和歌 茶會 插花都是根據中國古代的文學發展演變來的
日本的象徵太刀也是根據傳統的中國刀劍改良製作的
漆器 陶瓷等手工藝品都是中國傳入的
最早日本社會通用中國傳統歷法唐歷 用漢字為官方文字 學說漢語 採用唐代官職禮儀等等。
櫻花,起源於中國,原產於中國喜馬拉雅山脈。被人工栽培後,這一物種逐步傳入中國長江流域、中國西南地區以及台灣島。秦漢時期,宮廷皇族就已種植櫻花,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當時萬國來朝,日本深慕中華文化之璀璨以及櫻花的種植和鑒賞,櫻花隨著建築、服飾、茶道、劍道等一並被日本朝拜者帶回了東瀛。
以〝侍酒筵業歌舞〞為職業的藝伎,在歷史上本來並不是日本所特有。中國的唐宋時代,士大夫攜妓吟唱,是當時普遍的習俗,在中國浩瀚的詩詞曲賦中,留下了不少詠唱歌姬的佳句。當時中國的官妓,以及朝鮮的妓生,和日本的藝伎都有相類之處。隨歷史的發展,只有日本的藝伎一直延續到現代,成為日本傳統文化的載體,成為了日本傳統文化的象徵之一。
生魚片,中國最古老的傳統食物之一,有文字記錄的歷史可上溯到周宣王五年,即公元前823年,叫「鱠」或「膾」,先秦之時的生魚膾當用加蔥、芥的醬來調味,膾炙人口也是來源於此,後傳至日本、朝鮮半島等地,在日本是很受歡迎的食物。
早在漢代的時候中國人就用襻(pan)膊來綁住袖子方便作業,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宋白馬圖中馬夫》:「宋人記廚娘事,就提及當時見過大場面的廚娘,用銀索襻(pan)膊進行烹調。」這種用一根繩子就能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是中國人的原創!在日本的動畫和影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所以很多人以為是日本自生自產的產物。
日本的武士道起源於日本鐮倉幕府,後經江戶時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中國文化以「仁」為核心,日本文化以「忠」為核心。日本取了「義禮智信,忠誠孝悌」,唯獨忽略中國人奉之為首的「仁」。所以中國的武道和日本的武士道是有本質區別的。
Ⅶ 日本現在還保留中國哪些傳統文化
建築、茶道、筷子、文字、宗教、禮儀...遺憾的是,上述的日本都是在中國學去的,但除了使用筷子,中國其他的似乎都不如日本了。現在最地道的唐式建築幾乎全在日本了。中國在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東西的時候也把老祖宗的東西給丟了。
Ⅷ 中國都有哪些傳統文化被他國搶先申遺
韓國端午祭申遺成功
專家證實韓國已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將《東醫寶鑒》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
南把雅樂成功申報世界遺產
印度尼西亞和柬埔寨把皮影戲申遺成功
內蒙古流行的馬頭琴被蒙古國申報成功為該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Ⅸ 2018年,中國,韓國,日本,這三個國家有申遺成功的世界遺產嗎
1)2018年,中國沒有申遺成功的世界遺產;
2)2018年,韓國有申遺成功的世界遺產:大興寺、麻谷寺、浮石寺等7座建於山上的古寺廟;
3)2018年,日本有申遺成功的世界遺產:長崎市基督教傳教的建築遺跡。
Ⅹ 都說日本繼承了中國人丟棄了的正統文化,到底繼承了哪些文化為什麼國人會丟棄
這個問題很復雜,很簡單一個例子;空手道,跆拳道其實都是中國的。空手道是根據中國唐手道改過去的,然後崔將軍在日本學了空手道而且取得了二段段位,回到朝鮮加上了朝鮮的跆根演變為了跆拳道,我們現在有個誤解認為跆拳道是韓國,其實跆拳道是朝鮮,目前跆拳道有2個體系ITF和WTF(這個不聊了,感興趣問我)
首先,我們國家在以前都是保持了很多正統文化,但是文革,最重要的是改革開放,我們雖然獲得了很多經濟利益,但是我們失去了精神文明,慢慢人的價值觀開始改變,道德滑坡,你看看現在包二奶嚴重到什麼程度,不光是官員的問題,還有女孩子沒自重,最基本的道德底線都沒有。為了經濟建設,我們捨去了很多傳統藝術和美德,現在又幾個人知道儒學的,相反日本人韓國很重視傳統精神,我可以說如果不是韓國人申請端午節為他們國家傳統節日,過人不會那麼關注這些,可笑的居然要靠節日來紀念。
只能幫你這些,很多很多但是我不知道怎麼說 不懂可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