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全境游要多少錢
⑴ 日本游自由行多少錢
我之前也想自由行來著,但是一問才知道需要旅行社給出全套機票酒店才能送簽,然後要求年薪10w以上,我要求達不到。。最後還是就踏踏實實的走團了。。旅行團的話價格相對還是比自由行劃算的,我們之前走自由行的預算是8k一個人機票和酒店和簽證,後來最後選來選去走眾信旅遊的團了,所有的下來才6980,我自己購物的話不算,吃喝住行都包含了其實也不算貴,如果你還是想自由行,可以詳細的問問旅行社吧
⑵ 去日本旅遊,最少一次要花多少錢
截止到2020年1月13日,去日本旅遊最少一次要花的費用大致在4000元~5000元之間不等,具體需要以實際行程安排為准。
去日本旅遊的費用通常包括日本簽證費用、往返機票、全程酒店、每天餐食、全程門票、購物等費用,不同的簽證類型、不同的航空公司、不同級別酒店和房型、不同的飲食風格特色、不同的行程安排、不同的遊玩天數,都會對全程旅遊費用造成很大差異。
(2)日本全境游要多少錢擴展閱讀:
日本旅遊注意事項:
日本的雨水可謂做到了雨露均沾,每個季節都有降雨,不像大陸這邊集中在夏季居多,日本秋天的降雨量也是非常多的,海洋性的氣候導致陰晴變幻莫測,所以在出行前備一把傘才是王道。
日本對飲食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在東京的自來水是可以直接飲用的,因為它們有號稱是世界第一有值得管道水,同時日本的甜點也是十分出名的,不管是用料還是做工都是最好的,日本的點心造型都格外的精緻,讓人有一種不忍下口的感覺。日本料理的食材也是格外新鮮的,可以去嘗一下。
遊客去拜訪或者回到賓館,或者進入辦公場所都是要換拖鞋的,有時候甚至要換兩邊拖鞋,這一點一定要注意。
⑶ 去日本旅遊一周大概需要多少錢
1、交通消費 2、住宿消費 3、餐飲費用 4、景點門票 日本是我們的東方鄰國,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也是一個深受中華文明影響的國度,日本的近代非常發達,科技和經濟都是世界一流的存在,目前也是一個超一流的旅遊產業強國,那麼去日本旅遊,根據日本的消費等客觀因素,日本旅遊一周需要花費多少錢呢?
1、交通消費
要想在機票上省錢,春秋、吉祥、捷星、桃子等廉航是標配,最低1000元人民幣就能飛日本。想坐得舒服又控製成本的話,可以關注ANA提起半年到一年放票的特價活動,有時也能淘到3000元不到的好機票。
在日本境內坐車,建議提前在國內購買日本鐵路通票TheJapan Rail Pass,7日通票成人29110日元,兒童14550日元,一周內可以無限次乘坐電車和大部分新干線列車,比單獨買票劃算多了。
2、住宿消費
普通的民宿和小旅館一般每晚4000-9000日元,商務酒店(Tokyo Inn, RouteInn等)雙人間每晚7000-10000日元,APA、MyStays等連鎖酒店集團通常標價15000-20000日元/晚。
日本最有特色的住宿就是膠囊酒店了,世界上第一座膠囊酒店就在大阪誕生,雖然舒適度沒有酒店那麼高,不過價格非常便宜,只要2000-3000日元/晚,不嫌空間狹小的話可以去體驗一下。
3、餐飲費用
日本街頭的平價餐廳很多,比如我們國人很熟悉的食其家Sukiya,、松屋Matsuya和吉野家Yoshinoya,一碗牛丼大約200日元左右,而套餐的價格則在500-750日元,非常實惠。
要想吃一些更有日本家庭風味且價格不太貴的料理,可以去大戶屋、彌生軒等定食餐廳,一道日式主菜,一碗味增湯,一份腌菜,有時還會有沙拉,價格500日元到1000日元不等。
4、景點門票
日本的公園和寺廟通常都是免費的,博物館的常設展大多免費,特展一般1000-2000日元,戶外徒步和城市暴走不用花一分錢,還可以免費參與本地的節日(櫻花節、阿波踴、學園祭等)。
對於那些需要花錢的景點,可以買組合票,很多城區和小鎮為了發展旅遊業會推出熱門景點組合票,一般在2000-3000日元,可以在各個地方的遊客中心購買。
這么算下來,去日本玩一周至少需要花90000日元,也就是5500元人民幣(包含機票在內).
⑷ 去日本旅行需要花多少錢
去日本旅遊具體要花多少錢,主要是看旅行的天數和遊玩的檔次,人均的花費大概就是10000-15000元的樣子,去日本旅遊,自由行是比較合適的,可以玩的比較有深度,而且難度並不高。同事在上面已經介紹了日本的冬季泡湯,那我就介紹一下日本的春季賞櫻聖地,以便大家明年去日本賞櫻。
賞櫻花是日本動漫里常出現的情景,親朋好友聚在櫻花樹下將自己置身在一片粉紅花海中欣賞著櫻花飄落那一剎那的美好,載歌載舞又飲又食時,的確是樂趣無窮,難怪日本人對於賞櫻花總是樂此不疲。
每年的春季, 櫻花慢慢由南向北漸次綻放,櫻花的花期很短,僅有4-10天的壽命,它的美在於盛開時的熱烈,更在於它怒放後紛紛飄落時的那種清高、純潔和果斷的壯烈場面,這種邊開邊落的特點被稱為「經歷短暫的燦爛後隨即凋謝的壯烈」。
⑸ 去日本旅遊要多少錢啊大神們幫幫忙
日本旅遊最少要1萬左右 1.時間不限制; 2.您如果對日本比較熟悉,或在日本有親戚朋友您可以選擇自助游,如果您需要跟團旅遊,您只要在網路中搜"日本旅遊"就會出現很多家旅行社; 3.日本的錢沒人名幣值錢,1人民幣就可換14.50左右的日元.錢不必帶的太多. 以下是到日本的一些注意事項,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 1.不要忘了脫鞋 在日本,入鄉隨俗,無論是進入賓館的房間,還是到日本人的家裡做客,或是進會議室、辦公室,總之,只要是進屋就要換拖鞋,有時還要換兩遍拖鞋。換拖鞋的習俗在日本不容違犯。進屋前,千萬不要忘了脫鞋。 2.出門千萬要帶傘 出門要帶傘。日本是海洋性氣候,晴雨不定,帶上一把傘有備無患。旅遊就帶折疊傘,但是,公幹、探親就最好帶長把紳士傘。因為在日本,多數商店門前,甚至私家住宅門旁,都有一個傘筐,把兒長的傘可以立在筐內,而折疊傘是不能放入傘筐中的。 3.花錢不用給小費 日本和許多亞洲國家一樣,沒有給小費的習慣。因為大飯店、大餐廳的賬單之中,已加上了10%——15%的服務費。而計程車如無特別的服務,也沒有給小費的必要。至於在美容院、理發館、酒吧及夜總會等地消費,也都無需付小費。 4.渴了就喝自來水 日本的自來水是可以直接飲用的。車站及大型公共場所都有自來水噴水口。大飯店、大餐廳都備有礦泉水供客人飲用。 5.自帶手機沒法用 去日本不必帶手機。因制式不同,自帶手機在那兒根本沒法用。另外,日本的電壓為110伏特,(主要是兩腳扁插頭)所以,自帶的相機、錄像機等電池充電器如不是110-240伏特兼容的,也無法使用。 6.買什麼不買什麼 日本免稅店裡的小型家用電器質量非常好,價格也很便宜。帶些回來饋贈親朋又大方又實惠。買小件精品玩具,衣服、鞋等也不合算,大多是中國製造,而且貴的驚人。此外,日本的膠卷和相機專用鋰電池也比國內貴,出國時可多帶一些。日本的百貨公司和商店在晚上七點左右就關門了,(只有極少數的開到九點)所以想在晚上逛商場采購幾乎不可能。 7.地鐵方便又便宜 如果想在日本自己逛街,最好坐地鐵,因為它最便宜。日本地鐵交通十分發達,地鐵線路密如蛛網,地鐵站直通高樓底層,供你出行選擇的餘地很大。日本的消費很高,計程車當然就很貴了。如果自己出錢的話,還是出門坐地鐵吧。另外,旅遊住酒店,你不會日文,自己出街,最好帶一張酒店的名片,方便萬一迷路可以搭車回來。 8.兌換貨幣不方便 在日本,兌換貨幣須在外幣兌換銀行或其它合法的貨幣兌換場所兌換。此外,還須出示自己的護照。但日本銀行兌換業務只在上午9:00到下午3:00間進行。而且星期六、日及主要假日,銀行還全天休息。所以一般只能在飯店裡換錢,但要比銀行兌換稍貴一些。 9.打電話 紅色及粉紅色電話:適用於打日本國內電話,只接受十日元硬幣(十元三分種)綠色及金黃色電話:可以打國際長途,接受電話卡或十元或一百日元硬幣。當然最好是買個IP電話卡了。 10.客要准備物品 日本酒店房間內很少有牙刷、牙膏,拖鞋最好自備,旅程中就餐很難准時,由於日本當地生活指數較高,最好自備一些零食,以便飢餓時有東西吃。如春天去最好帶口罩,如果是冬天下雪還要帶墨鏡、帽子,勿穿高跟鞋,日本溫泉多,要享用,最好自帶相關用品。
麻煩採納,謝謝!
⑹ 去日本旅遊需要多少錢
截止到2020年1月13日,去日本自由行旅遊的費用大致在5000元~20000元之間不等,具體需要以自己的整體消費能力為准。
去日本旅遊的費用主要包括往返機票、全程酒店、全稱門票、飲食、購物等費用,不同的遊玩線路都會導致機票酒店等價格差異很大,因此需要根據自己的遊玩目的地、消費情況來斟酌自己整個行程需要花費的金額。
(6)日本全境游要多少錢擴展閱讀:
自己一個人去日本旅遊,應該注意在離開旅館時帶一張旅館的名片,或是將旅館的地址、名稱等信息記在隨身攜帶的記事本上,這樣可以避免出現想要回旅館時卻找不著地方的情況。
同樣的道理,在人生地不熟的日本如果想去觀賞某個景點的話,也要帶好地圖、充足的現金、隨身WiFi以及配備GPS定位的智能手機,既能給自己帶來安全感,也能以防出現迷路的情況。
⑺ 去日本旅遊一周大概要多少錢
日本游在國內旅行社報價5000元人民幣〔個人日本三日游〕和8500多元人民幣〔個人日本七日游〕。如果要組團游要8500多元人民幣〔七天〕。日本的一些旅遊聖地如東京迪斯尼、大阪國際影城、東京鐵塔門票動輒幾千日元很貴的。而像日本的賞櫻名地上野公園則是對公眾免費開放的,日本富士山只是會按照進山的每輛車的型號收取一定的進山道路費。東京銀座和秋葉原商業街則是導游忽悠中國遊客購物的必經之地。此外日本還有一些科普場和博物館、商業演出、展覽、比賽是會收門票的。日本旅遊最好選在春冬兩季。因為春天可以在日本賞櫻花。九州島的三月櫻花最先開放,有南向北直至五月中旬北海道櫻花最後開放才是日本全境春天櫻花的謝幕。冬天可以泡日本溫泉滋味很恰意,日本的伊豆溫泉和北海道溫泉很著名的。另外赴日旅遊必須申領旅遊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