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個丙級師團一共有多少人
① 日本一個師團多少人
日本一個師團最初是1.8萬人,後來由於戰爭的關系更改了師團的編制,根據不同的作戰要求分配不同的人數。
② 抗日戰爭日本一個師團有多少人
一般來說,一個師團轄2個步兵旅團,每個旅團有兩個聯隊,另外還有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聯隊各1個,加起來一共是8個聯隊,通訊隊、衛生隊、野戰醫院以及少量的後勤單位。
1個步兵聯隊含3個步兵大隊,每個大隊有1000人左右,一個步兵大隊含4個步兵中隊。等級不同的師團,兵力配置又有區別,戰時人數普遍接近3萬人。
拓展資料;
日軍的一個師團,最初完全仿製德國一個師的編制,約1.8萬人,師團是基本單位,它有多種編制。但是後來隨著戰事的變化,作了多次改動,有的擴大,有的縮小,分為很多等級。
日本在二戰結束時共編有169個師團. 一般來講,師團平時編制一萬人,戰時擴充 。
師團這種軍事建制,是世界唯一,日本一家獨有。這種諸兵種高度聯合的單位,類似於我軍現在的集團軍建制。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陸軍的師團就是一個獨立的作戰集群,其高度合成化讓它有能力獨立遂行重大戰役任務。
日軍師團_網路
③ 日軍的一個軍下瞎四個師團,相當於中國什麼級別
日軍在二戰時期的編制常規編制最高級是師團,按照不同師團等級,一個師團有一萬多到兩萬多人,涉及到軍級實際上只有華東方面軍、關東軍這種,相當於戰區,實際上比我們的集團軍還高半級,日本不是像大多國家這種軍、師、團這種編制,一個甲級師團有近三萬人,遠超出一個師的編制。
④ 抗戰時期,日本軍隊的一個師團有多少人,戰鬥力又如何呢
在世界的軍隊編制上,日本軍隊的編制非常特殊,我們熟知的軍隊編制就是軍-師-旅-團-營-連-排-班,而日本軍隊的編制卻是軍-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在看抗戰影視劇中,經常有一個疑問:日軍的一個師團到底有多少人,戰鬥力如何,它到底是一個師級作戰單位,還是一個團級作戰單位,還有它的師團長又是什麼級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二戰期間,不得不承認日軍的戰鬥力真的很強悍。在太平洋戰爭,日軍依靠有利的地形,對裝備精良的美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這也是美軍要使用原子彈結束戰爭的主要原因。抗戰時期,抗日將士浴血奮戰,真的是在用血肉之軀與日軍戰斗,著實不易。以後,再看抗戰片,不要再罵娘了,抗日將士不是神兵天將,可以秒殺日軍。今天正值建軍節,讓我們緬懷抗戰先烈,向軍人致敬!
⑤ 日本軍的一個師團有多少人,相當於中國什麼編制
日本軍師團人數隨著時期和級別的不同而不同,整體約相當於同期中國的一個軍。各個師團人數介紹如下:
一、抗戰前期
日軍共有17個常設師團,師團人數約為2.5萬人。
二、抗戰中期
1、甲種師團
又稱挽馬師團,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騎、炮、輜重各一聯隊,共8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斗人員共28200人。
2、乙種師團
又稱馱馬師團,由於後期馬匹不足,在甲種師團的標准上壓縮了騎兵聯隊,改為大隊(個別不設騎兵)。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炮、鎦各一聯隊,共7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斗人員共24400人。
3、丙種師團
由混成旅團擴編,轄3個步兵聯隊,工、炮各一聯隊,一般有5個聯隊,加上師團部的非戰斗人員約15500人。
4、丁種師團
也是由混成旅團擴編,只轄3個步兵聯隊,其他兵種只有大隊或中隊編制,總人數約為11000人。
三、抗戰後期
1、甲種師團(常設師團),總人數約為2.1萬人。
2、甲種師團(特設師團與三單位制師團),總人數約為1.8萬人。
3、乙種師團也是三單位制師團,總人數約為1.4萬人。
4、丙種師團即兩旅團制師團,總人數約為1.2萬人。
(5)日本一個丙級師團一共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日軍基本的戰術兵團是師團,它是日本陸軍最高一級的固定編制單位。師團的設置自1886年開始,到七七事變開始前,日軍有十七個常設師團,是日軍的常備軍,番號依次為近衛、一至二十(之前大正裁軍時裁掉了作戰不力的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師團)。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2旅團、 旅團下轄2步兵聯隊,另有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各一個聯隊。
此時的師團分為兩種,一是山地師、把大炮拆散用騾馬背馱行軍的馱馬制,炮兵聯隊轄有四個大隊(36門75mm山炮與12門75mm野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4門75mm山炮)與一個步兵炮中隊(4門50毫米步兵炮),總編制人數為28500人;
一是平原師、用騾馬拖行大炮的挽馬制,炮兵聯隊有四個大隊(36門75mm野炮與12門120毫米榴彈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4門75mm野炮)與一個速射炮中隊(4門37毫米速射炮),總編制人數為25000人。
此外還有以下一些獨立的特種兵部隊:
騎兵旅團(轄2個騎兵聯隊與1個騎炮兵聯隊、1個裝甲車隊)、坦克聯隊、獨立工兵聯隊、獨立野炮聯隊(36門120毫米榴彈炮與12門75毫米野炮)、獨立野戰重炮兵聯隊(24門150毫米重榴彈炮);
野戰(攻城)重炮兵聯隊(16門100毫米加農野炮)、獨立(攻城)重炮兵大隊(8門150毫米加農野炮)、迫擊炮大隊(中型迫擊炮36門)、獨立山炮兵聯隊、電訊聯隊、鐵道聯隊等等。
⑥ 日軍一個師團是一個什麼概念,大概有多少人啊
日軍的師團是最基本作戰單位,相當於國民黨的軍級師級。
甲乙丙丁四種,甲級師團相當於國軍的軍級(大約兩萬至三萬,但是後備部隊有兩個旅團1萬多人),乙級師團相當於國軍的師級(1萬人至2萬人之間,一般也有後備約一個旅團6000人),丙級師團相當於國軍旅級(大約6000人至1萬人之間,沒有後備部隊),丁級師團相當於國軍團級(一般5000人左右,一般稱為獨立混成旅,實際上不過一個加強聯隊而已,也沒有後備部隊)
⑦ 日軍一個師團有多少人
一、日軍的一個師團,最初完全仿製德國一個師的編制,約1.8萬人。但是後來隨著戰事的變化,作了多次改動,有的擴大,有的縮小,分為很多等級。
二、在抗戰爆發時,日軍有十七個常設師團是日軍的常備軍。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二個旅團。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
三、抗戰中期,隨著正面和敵後兩個戰場展開,日軍為適應不同戰斗規模的需要,把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種等級。
(1)甲種師團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騎、炮、輜重各一聯隊,共8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斗人員共28200人。
(2)乙種師團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炮、鎦各一聯隊,共7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斗人員共24400人。
(3)丙種師團轄3個步兵聯隊,工、炮各一聯隊,一般有5個聯隊,加上師團部的非戰斗人員約15500人。丁種師團轄3個步兵聯隊,其他兵種只有大隊或中隊編制,約11000人。
四、抗戰後期日軍又將師團分為甲乙丙三種。甲種師團有兩類、一類為原有的常設師團、總人數為2.1萬人;一類為原有的特設師團與三單位制師團,總人數為1.8萬人。乙種師團也是三單位制師團、只是沒有炮兵聯隊與騎兵(搜索)聯隊,總人數為1.4萬人。丙種師團即兩旅。
(7)日本一個丙級師團一共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日軍參照舊德國陸軍,別出心裁的構建了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的編制體系,並仿效一戰美軍師的龐大火力與人數,在二戰時從結構到規模都顯得與眾不同。
(1)日軍最小的戰術單位是分隊,相當於中國軍隊的班和北洋軍的棚。每個分隊13人,包括分隊長、4名機槍射手和8名步槍兵。
(2)日軍的一個小隊,稍稍大於中國軍隊的排和北洋軍的排,一般由7人小隊部、三個13人分隊和一個裝備三個擲彈筒的8人擲彈筒分隊構成,共54人。
(3)日軍的一個步兵中隊比起中國軍隊的一個連就已經大出不少了,相當於北洋軍的「隊」。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有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54人的小隊。共181人,步槍139支,輕機槍9挺,擲彈筒9具。
(4)日軍一個1100人編制的大隊是中隊之上的編制,與同期的中國軍隊相比,它遠大於一個營,但又明顯小於一個團,處於營團兩級之間,相當於北洋軍的營。
(5)日軍單一兵種最大的作戰單位是聯隊(12~14門步兵炮,比二戰德軍要少),一般日軍將聯隊視為團級單位。一個3800人的聯隊明顯大於同時中國軍隊的一個步兵團,相當於北洋軍的「標」。
(6)日軍基本的戰術兵團是師團(相當於北洋軍的"鎮"),它是日本陸軍最高一級的固定編制單位。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2旅團(相當於北洋軍的"協")、 旅團下轄2步兵聯隊,另有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各一個聯隊。
參考資料
網路--日軍師團
網路--日軍編制
⑧ 日本一個師團大約多少人
日軍為習慣不相同戰役規劃的需求,把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種等級:
(1)甲種師團:又稱挽馬師團,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卒聯隊),工、騎、炮、鎦各一聯隊,共8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役人員共28200人。
(2)乙種師團:又稱馱馬師團,因為後期馬匹缺乏,在甲種師團的規范上緊縮了馬隊聯隊,改為大隊(單個不設馬隊)。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卒聯隊),工、炮、鎦各一聯隊,共7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役人員共24400人。
(3)丙種師團:由混成旅團擴編,轄3個步卒聯隊,工、炮各一聯隊,通常有5個聯隊,加上師團部的非戰役人員約15500人。
(4)丁種師團:也是由混成旅團擴編,只轄3個步卒聯隊,別的軍種只要大隊或中隊編制,約11000人。因為機動靈活,首要用於掃盪八路軍的華北根據地。
(5)獨立混成旅團:與師團相同是獨立的戰略單位,通常有2-3個步卒聯隊,別的軍種的人數比丁種師團還少,大約有6000-8000人。承當輔佐的戰略使命。
1937年曾經,日本全國只要20個師團,1-20師團的是老部隊,後來大都變成甲種師團,每師團編號的數字加100,即101-120的師團分別是他們的預備役師團,編制與老師團徹底相同,可是因為後期馬匹缺乏,大都建成乙種師團,也是戰役力很強的部隊。
(8)日本一個丙級師團一共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在抗戰爆發之前,日本軍隊總計只有17個常備師團。首先,我們講一下日本軍隊的編制問題。日本軍隊的編制分為了方面軍、軍、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等等,其中,師團是常用的最高軍事單位,方面軍和軍都是臨時的。
抗戰前的17個常備師團,都屬於常備軍,每個師團都是齊編滿員,而且大部分都是老兵。按照日本軍隊的要求,一個常備師團的總兵力有27000多人,下轄了騎兵、步兵、炮兵、工兵和運輸聯隊,步兵聯隊為4個,其他聯隊都是1個。
從兵力上來看,日本軍隊的師團超越了其他參戰國的師,但是又不如其他參戰國的軍。從兵種配置來看,甲級師團非常注重獨立作戰能力,幾乎每個師團都能獨立作戰,兵種配置非常齊全。按照日本軍隊的規定,師團長一般都是中將軍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本師團
⑨ 日軍一個師團到底有多少人
日軍一個師團人數量大概約2.7萬人左右
日軍一個師團,最初一個師的編制約1.8萬人,師團是基本單位,它有多種編制。但是後來隨著戰事的變化,作了多次改動,有的擴大,有的縮小,分為很多等級。
在二戰時日軍師團分為四等。一等甲類師團;二等乙類師團;三等丙類師團;四類丁類師團。
抗戰中期,隨著正面和敵後兩個戰場的展開,日軍為適應不同戰斗規模的需要,又把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種等級:
1、甲種師團,又稱挽馬師團,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騎、炮、輜各一聯隊,共8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斗人員共28200人。
2、乙種師團,又稱馱馬師團,由於後期馬匹不足,在甲種師團的標准上壓縮了騎兵聯隊,改為大隊(個別不設騎兵)。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炮、輜各一聯隊,共7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斗人員共24400人。
3、丙種師團,由混成旅團擴編,轄3個步兵聯隊,工、炮各一聯隊,一般有5個聯隊,加上師團部的非戰斗人員約15500人。
4、丁種師團,也是由混成旅團擴編,只轄3個步兵聯隊,其他兵種只有大隊或中隊編制,約11000人。由於機動靈活,主要用於掃盪八路軍的華北根據地。
⑩ 1937年,日本軍隊的一個師團有多少兵力,為何那麼難對付
經常看抗戰劇的朋友,對師團這個編制應該不會陌生。比如第五師團、第十師團,這都是甲級師團。但是對於一個師團有多少兵力,很多朋友並不清楚。其實,日本軍隊的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種,每個級別的師團編制都不一樣。之前的文章中,小編多次提到過師團,但有很多人產生了懷疑。今天,小編就仔細的講一遍。那麼,一個師團都有多少兵力呢?
在1937年,日本軍隊只有17個常備師團,這17個師團都是甲級師團。一個甲級師團分為2個旅團,一個旅團又分為2個步兵聯隊。除此之外,還有獨立的騎兵聯隊、炮兵聯隊、運輸聯隊和工兵聯隊。也就是說,一個甲級師團總計擁有8個聯隊,總兵力在27000到28000人左右。日本軍隊的編制是這樣的,分為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甲級師團的一個步兵聯隊有3700多人,所以說,甲級師團的一個步兵大隊有1000餘人。
但是隨著戰爭的擴大,日本軍隊雖然佔領了大批的領土,但戰線越來越長,日本軍隊的兵力十分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徵集了國內的預備役和後備役,組成的新師團被稱為乙級師團。乙級師團的戰鬥力雖不如甲級師團,但也有很多老兵。從兵力上來說,乙級師團只有7個聯隊,沒有騎兵聯隊。一個乙級師團的兵力,大約有21000到23000人左右。在萬家嶺大捷中被包圍的106師團,就是乙級師團。
1941年,日本發動了太平洋戰爭。隨著戰爭的擴大,日本將東亞戰場上的大部分甲級師團都調往了東南亞地區。為了補充甲級師團撤離後留下的真空局面,日本又組建了丙級師團。丙級師團都是1941年之後組建的,兵員都是第一補充兵和第二補充兵。但丙級師團只有5個聯隊,其中3個步兵聯隊,此外還有1個工兵聯隊、1個炮兵聯隊。沒有騎兵和運輸兵部隊,丙級師團的總兵力在15000人左右。
隨著戰爭的消耗,日本軍隊的兵力損失慘重。到了1943年以後,日本在混成旅團的基礎上,組建了丁級師團。丁級師團主要在北方地區作戰,由於是混成旅團擴編而成的,丁級師團只有3個步兵聯隊,沒有其他兵種的聯隊。至於總兵力,丁級師團的總兵力只有1萬餘人。丁級師團的戰鬥力不高,一般只能維護地方治安的任務,沒有進行大兵團作戰的經驗和能力。
在二戰初期,想圍殲一個日本師團非常困難。比如1938年在萬家嶺,106師團被團團包圍,但最終還是突出了包圍圈。在廣西戰場上,經過浴血奮戰最終全殲了第5師團的一個旅團。當然,對於蘇聯和美國軍隊來說,全殲日本軍隊的一個師團並不困難。1945年,蘇聯加入對日本作戰,150多萬蘇聯軍隊南下。在幾天時間內,分割包圍了20個日本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