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遠海能力怎麼樣
『壹』 日本海員能掙錢嗎
能。
遠海月均8000~9000,近海每月比遠海少2000,出海工資真的很高,但是是在捨命賣錢,必須慎重考慮。
海員的優勢:(1)待遇好:現在的海員收入高、自由、穩定。(2)旅行家:免費周遊世界,領略異國風情。(3)國外帶貨:可幫商家帶貨,幫朋友代購。(4)致富快:走出一人,致富一家,帶動一方。(5)吃/住/行全免費:可以分額外伙食費勞務費。(6)上船和休假靈活分配,沒有限制、很自由。
『貳』 日本海軍實力如何
(轉)作為一個海島國家,日本在發展海上兵力方面不遺餘力,目前,日本海軍已經成為一支兵種齊全、裝備先進、並具有較強反潛能力、遠洋機動作戰能力和掃雷能力的精幹海軍,是當今亞洲乃至世界最強大的海上力量之一。日本海軍現有總兵力4.37萬人,各型作戰艦艇162艘,作戰飛機210架。其中包括潛艇18艘,驅逐艦、護衛艦63艘,反潛巡邏機110架,反潛直升機100架。編成4支「八·八」艦隊、兩個潛艇隊群和5個地方隊。
日本著名軍事評論家江煙謙介在《軍事大國日本的走向》一書中認為,日軍的武器裝備不僅在數量上而且在質量上遠遠超過英軍。在數量方面,日軍水面艦艇是英軍的2倍,總噸位達33萬噸,居世界第6位;而主要水面作戰艦艇噸位就超過20萬噸,居世界第4位。
日本的海軍主力為4支「八·八」艦隊,每支艦隊都由一艘直升機驅逐艦(載3架反潛直升機)、2艘導彈驅逐艦(含1艘「金剛」級驅逐艦)和5艘通用驅逐艦(各載1架反潛直升機)組成。組成「八·八」艦隊的驅逐艦均系80年代~90年代建造的新型艦艇,排水量大,續航能力遠;配備有最先進的反潛系統、防空系統,其遠洋作戰能力非同小可。尤其是居於「八·八」艦隊核心地位的「金剛」級導彈驅逐艦更是值得一提。「金剛」級驅逐艦標准排水量7250噸,採用COGAG推進方式,最高航速30節。裝備的「宙斯盾」系統一次可探測200個目標,並跟蹤其中最具威脅的18個目標,同時引導3枚導彈攻擊。艦上武器有:2座MK4I垂直發射系統、2座四聯裝RGM-84D「魚叉」反艦導彈發射裝置、1門127毫米艦炮、2座20毫米「密集陣」近程武器系統和2座三聯裝反潛魚雷發射管等,攻防能力可想而知。由於技術先進,「金剛」級驅逐艦造價十分昂貴,高達12億美元。除了「金剛」級艦外,日本海軍的「朝霧」級、「村雨」級驅逐艦,「潮」級潛艇,P-3C反潛巡邏機等均屬亞洲最先進的海軍裝備,高新技術含量相當高。日本海上自衛隊裝備了3艘號稱「20世紀最高級戰艦」的宙斯盾護衛艦,該艦基礎排水量7250噸。「宙斯盾」系統內安裝的是由電腦控制的多功能雷達,陣面上排列有類似昆蟲復眼的輻射源,具備同時處理百多個目標的作戰能力,配備可裝90枚防空、反潛導彈的MK一41垂直發射裝置,以每秒鍾發射一枚的驚人速度,對付來自空中和水下的目標。經過多年的建設,日本海上自衛隊已為「遠洋作戰」作好了准備,目前,日海上自衛隊的武器裝備在世界上處於前列。其特點是高技術化、大型化、導彈化。現裝備的4艘「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防空驅逐艦;99架P-3C反潛巡邏機和正在采購的50架SH-60J艦載反潛直升機都屬於高性能作戰飛機;潛艇也在向大型化發展,2500噸級的潛艇幾乎佔一半。艦艇大型化,大大提高了艦艇的戰斗能力。並且無論水面艦艇、潛艇,還是岸基和艦基反潛飛機或直升機,均裝備有作用距離遠、精度高、威力大的導彈和火箭。日本還大力發展航母與核武器。「大隅」級大型運輸艦的建造始於1996-2000年度的5年計劃之初,日本防衛當局雖宣稱此艦是運輸艦,但其實是以建造大型運輸艦的名義,建造既可用於運輸部隊和作戰裝備,又在必要時可搭載艦載機的所謂「運輸艦」。行內人士指出,這是日本打破建造艦母禁區的深度嘗試,是日本邁向製造航空母艦的重要一步。因為若應用英國製造的專用改裝設備器材,該艦在48小時之內就可以改裝成輕型航空母艦。該艦飛行甲板長130米,寬23米,排水量為8900噸,裝有先進的作戰指揮與控制系統,既可搭載直升機,亦可搭載垂直起降機,完全可以作為輕型航母使用。據報道,日本准備建造4艘這樣的「運輸艦」,取得經驗後,再建造排水量達1.5萬噸的「運輸艦」。
日本今天已經是一個准核國家。有關專家指出:日本可以在一周內擁有可以使用的核武器。事實上,日本已經進行過核爆炸和多次計算機核模擬研究,早就掌握了有關的核技術。既然現實不允許日本擁有核武器,聰明的日本人只有另闢捷徑。日本最可能通過建造核動力潛艇的途徑,使其少校軍擁有一定的核威懾能力。日本海軍裝備的最新型「潮」級潛艇,採用的是加長水滴型,水下排水量達2700多噸,改裝成核動力潛艇是輕而易舉的事。日本海軍正在等待國內國際政治氣候的變化,一旦有機可乘,日本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就會應運而生。
人家反潛第2,快超過米帝了。印度海軍跟他比不了
『叄』 日本海軍實力如何
放眼世界的話,海上自衛隊的實力比很多歐洲國家都強,絕對可以擠進前10的存在,很有可能擠進前五。艦艇類型齊全,設備先進,數量較多並且服役狀態良好。現在的英國皇家海軍都有一些不夠看。但這些都是在僅看常規武力的情況下,因此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沒有真正可進行戰略威懾的武器,如果將英國的海軍中的核武備算上的話,那日本就完全不夠看了,核武的威懾力是任何其他武力都不可比擬的。除開這一方面,在大型水面艦艇上,雖說有把兩艘出雲級改為航母的意圖。但作為一艘半道出家的艦艇,其能力遠沒有那些從設計開始就是為固定翼戰機考慮專業航母那麼強,而其兩,三萬噸的排水量可能最後的作戰效能還比不過黃蜂級。而至於日本到底會不會擁有專業的大型斜甲板航母(CATOBAR和SATOBAR都有可能),還不得而知。日本製造這種大型航母的能力是有的,但不像網上有一些人說的立馬就能造出來那麼誇張,一艘標準的航母光製造都要5到6年的時間還不算前期設計工作。而且這還是經驗技術十分成熟的情況下。日本有製造大型民用商船和直通甲板的兩棲攻擊艦的經驗,到能套用到現代航母製造上的技術並不多,這個過程中的技術積累是必不可少的也會是比較漫長的。
『肆』 日本的海洋運輸能力是否世界第一
樓主的論點是對的,目前世界上原油、天然氣、集裝箱、散貨、雜貨、特種船的運輸能力上,日本原油和天然氣運輸是世界頭號強國,每年經過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巴拿馬運河的日本油輪佔到世界30%左右,在集裝箱領域擁有NYK/KLINE/MOL世界前20強的船隊,綜合規模遠遠超過任何國家。
樓上所說的MSK的運力在集裝箱領域的確是第一,但是MOL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船隊。日本的海運綜合規模是世界第一是毫不為過的。
『伍』 日本海上自衛隊有哪些反潛力量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反潛能力僅次於美國,其反潛作戰的目標是保護1000海裏海上交通線和封鎖周邊海峽。目前,日本已經擁有一支包括飛機、水面艦艇和潛艇在內的立體化反潛力量,可遂行近、中、遠程各種距離的反潛任務。
「村雨」級和「高波」級是最新型的以反潛為主的多用途驅逐艦。「村雨」級的首制艦比「金剛」級還要晚半年,它研製的初衷是為了彌補「八·八艦隊」近程防空能力的不足,同時也是為了加強遠洋反潛能力,以及替換「初雪」級多用途驅逐艦。「村雨」級標准排「村雨」級導彈驅逐艦水量4400噸,武器裝備為:一座16單元「阿斯洛克」反潛導彈VLs系統(MK41型),一座16單元「海麻雀」防空導彈VLS系統(MK48型),二座四聯裝「魚叉」或日本國產的SSM一1B反艦導彈,一座單管76毫米「奧托」主炮,二座6管20毫米「密集陣」近防炮,二座三聯反潛魚雷發射管,SH一60J型反潛直升機1架。
但是「村雨」級一問世,人們就發現它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即對遠程陸上目標精確打擊能力較差,且自身的防空與反潛能力也有待提高。在這一背景下誕生了「高波」級。「高波」級整個外形與「村雨」級類似,可以看做是「村雨」級的後續型和全面升級版,首艦2003年服役。除排水量(4560噸)大於「村雨」級外,「高波」級在武器裝備上也比「村雨」級有了很大的改進和提高,主要表現在火炮和導彈垂直發射系統上。正是由於導彈和火炮的更換,使得「高波」級的遠程打擊能力大為增強。「高波」級用127毫米炮取代了「村雨」級的76毫米炮,口徑雖然大了,但射速並不低,達45發/分,比很多國家相同口徑火炮的射速要快得多,並且可以發射北約國家為127毫米口徑艦炮研製的所有炮彈。「高波」級換裝了單管127毫米炮後,由於射速高、射程遠(23千米),而且使用的彈種全,精確打擊能力明顯增強。如果再使用激光制導炮彈,乃至GPS制導炮彈,「高波」級艦炮的射程就可達117千米,圓概率偏差只有10~20米。這將非常有利於打擊陸上一定縱深內的點狀目標。
「高波」級將「村雨」級上的MK48型和MK41型兩套垂直發射系統統一為一套MK41型垂直發射系統。「村雨」級分開的兩套垂直發射系統雖然可以「各司其職」互不幹擾,但是靈活性差,對於一些比較重要的海上作戰任務,搭載的導彈數量就顯得有些勉為其難。統一的MK41型垂直發射系統既能發射「阿斯洛克」反潛導彈,也能發射「海麻雀」艦空導彈,在作戰時可以根據任務靈活配置導彈。更重要的是MK41型系統還可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全艦一共可以搭載29枚。一旦裝備「戰斧」巡航導彈,對於「高波」級來說,其遠程作戰能力將再上一個台階。
「日向」號直升機航母
2009年3月,標准排水量1.35萬噸滿載排水量1.8萬噸的「日向」號反潛直升機航母正式進入海上自衛隊服役。「日向」號最多可以搭載11架直升機,還可搭載4架超大型運輸直升機,承擔反潛、登陸和兩棲攻擊等任務,是日本戰後建造的最大的作戰艦艇,從其排水量看,與義大利的「朱塞佩加里波蒂」號輕型航母(標准排水量1.1萬噸)、英國的「無敵」級(滿載排水量2.06萬噸)和西班牙的「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滿載排水量1.72萬噸)相當。因此,「日向」號其實是一型以反潛為主的直升機母艦。
常規潛艇對於不能建造核潛艇的日本至關重要,是日本反潛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從數量上看,日本始終保持著一支總數為16艘的潛艇部隊,在目前世界各國的潛艇部隊中排名第五,在東亞地區排名第三。但從質量上看,日本一直採取每年退役一艘舊潛艇服役一艘新潛艇的方式更新換代,因此,日本現役潛艇的更新換代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其技術水平也堪稱世界一流。據估計,假設日本與鄰近國家發生海上沖突,必須以潛艇為主戰兵力時,至少有20艘潛艇可以立即完成戰備。「親潮」級潛艇是日本潛艇部隊的主力,共有1l艘。排水量2700噸(水面)/3000噸(水下),僅次於澳大利亞水下排水量3350噸的「科林斯」級;水上航速12節,水下航速20節,安全下潛深度達300米,最大潛深650米;配備潛射「魚叉」反艦導彈(大約可載20枚)以及日制的89式重型線導魚雷(533毫米),加裝了日本自行研製的智能水雷,可由潛艇水下布放,並航行至指定海域潛伏,雷上安裝的自導裝置具有敵我識別能力。「親潮」級潛艇既適合於近海巡邏警戒,也適合於遠海作戰,能遂行水下偵察、反艦、反潛和布雷等多項任務。
「親潮」級潛艇
盡管「親潮」級潛艇性能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日本海上自衛隊參謀部仍然認為,為了應對日趨增大的反潛威脅,海上自衛隊需要進一步提高作戰能力。2005年,日本簽署了引進瑞典不依賴空氣的推進系統(AIP)斯特林發動機的合同。第一艘加裝了AIP系統的「親潮」級潛艇「蒼龍」號已經服役。「斯特林」發動機的最大特點是能讓常規動力潛艇在水下長時間航行。
以往,常規動力潛艇在水下是靠蓄電池提供動力,只能在水下航行幾十個小時,不得不經常浮至海面更換空氣,「大隅」級運輸登陸艦極易被敵方發現。潛艇裝上「斯特林」發動機後,由於動力裝置不需要氧氣即可正常運行,所以可持續潛航達3周左右,潛艇在巡航中的暴露率大幅降低,生存能力、作戰性能成倍增加,堪比小型核潛艇。按照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計劃,在未來4年內,共有4艘AIP潛艇服役。
海上自衛隊擁有3艘「大隅」級運輸登陸艦艦。該艦標准排水量為8900噸,滿載排水量13000噸,艦長178米,艦寬近26米,能運載1000名陸戰隊員、16架cH一47重型直升機、10輛90式主戰坦克或1400噸物資、2艘大型氣墊登陸艇,具有強大的遠洋作戰保障能力。從西方的標准和該級艦的作戰能力、艦體設計及今後的改裝升級前景看,「大隅」級實屬輕型航空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