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打日本的時候裝備哪裡來的
㈠ 侵華戰爭中日軍的先進武器都是哪來的
馬尾手榴彈
這種手榴彈比較奇怪,一個圓圓的彈體後面結著一根粗粗的麻繩,很有點中國古代流星錘的味道,我們在電影電視作品中很少看到這種武器,但實際情況是這種武器在紅軍和早期的八路軍當中相當流行,而後來看到的鬼子香瓜手雷和仿製M24的木柄手榴彈,當時可是可遇不可求的高檔品呢。
漢式(漢陽造)步槍
從1895年開始, 湖北槍炮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一直到1944年21廠改造中正式步槍,本型步槍在中國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
主要生產者為位於湖北漢陽之漢陽兵工廠,因此一般稱之為漢陽造。抗戰時其步槍廠於1938年交與21廠,因此從1939年至1944年生產的漢陽造在槍匣上印有□字廠徽及『漢式』字樣。
由於生產時間長遠,民初中國所有的戰役此槍幾乎無役不與,其中包括辛亥革命在內。
漢式(漢陽造)步槍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雙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外露單排彈倉,5發, 曼里夏式彈□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92mmx57
槍管長度: 29.13"
槍重: 4.14 kg
鞏造九八式步槍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5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92x57mm
槍管長度: 73.8公分
槍重: 4.08 Kg
中正式步槍
抗戰期間晉冀魯豫根據地的太行兵工廠內,曾仿製過這種步槍供八路軍使用。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4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92x57mm
三八式步槍
三八式步槍是一種手動槍機步槍。在中國俗稱三八大蓋,是因其槍機上有一個拱形防塵蓋有如蓋子般而得名。防塵蓋在開栓拋殼和推彈關栓時,能隨槍機一起後退或前進,起到防塵作用。
1905年,三八式步槍在東京小石川炮兵工廠定型生產,取自日本明治天皇的年號:明治三十八年,被命名為三八式步槍,從那時起三八式步槍就成為日本步兵的制式步槍,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三八式步槍曾大量裝備中國軍隊,尤其是抗日戰爭結束,侵華日軍投降後,繳獲的三八式步槍在中國國共內戰期間廣泛使用。朝鮮戰爭初期三八式步槍是中國志願軍重要步兵武器之一。
三八式步槍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5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山字形準星
口徑: 6.5x50mmSR
槍管長度: 79.7cm
槍重: 3.95 Kg.
四四式騎槍
這種槍1909年在日本開始試制,在1910年底定型,命名為「四四式騎銃」,一直生產到1940年間。我軍部隊中的四四騎槍數量不少,在朝鮮戰爭中仍有使用。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5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山字形準星
口徑 6.5x50mm
槍管長度 460mm
槍重 3.9 Kg
兼容性 三八短銃
C96手槍
在我國南方稱為「駁殼槍」,北方稱為「盒子炮」或「盒子槍」。
該槍因威力大、故障少,彈匣裝10發子彈,性能優於日本「王八盒子」手槍,被我國抗日軍民大量裝備。
在戰場上是「王八盒子」的死對頭,是近戰中令日本鬼子膽寒的武器。
作業原理: 起落式閉鎖槍機,短後座力作業 ,半自動
彈匣容量: 10發內置式
擊發方式: 單動式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63x25mm(7.63 Mauser)
槍管長度: 3.9吋
槍重: 2 lb.
兼容性: Mauser 1896
製造廠: Mauser
製造年代: 一 次大戰之後
魯格P08手槍
俗話說盒子挎魯子,一個挎一個,我軍也裝備少量德制魯格P08手槍。
作業原理: 肘節式起落閉鎖 半自動
彈匣容量: 單行排列式彈匣8
瞄準具: 凹形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9x19mm
槍管長度: 101.6 mm
槍重: 0.85 kg
ZB26輕機槍
捷克式輕機槍是抗戰名槍,該槍造型特殊,稜角分明,極有立體感。一般看過抗戰影片的網友,都應該非常熟悉這款武器。捷克式輕機槍也是八路軍和新四軍大量使用的一款武器。從反圍剿時期開始,到抗戰和解放戰爭期間,紅軍八路軍解放軍都大量使用這款武器,其中在抗戰期間使用這款武器的數量最多。
口徑:7.90公釐
槍全長:1,165公釐
槍身重:9.0公斤
瞄準基線長:568公釐
槍管長:602公釐
來復線數:4條
來復線方向:右旋
來復線纏度:240公釐
初速:830公尺/秒
表尺射程:1,500公尺
射速:550發/分
裝彈具式樣:彈匣
裝彈具裝彈數:20發
自動方式:汽退式
冷卻方式:氣冷
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十一年式輕機槍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非常有名。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曾經繳獲過不少日軍的十一年式輕機槍。
㈡ 二戰時期,日本的軍事武器是從哪裡來的
首先日本的資源非常貧瘠,所以日本的武器主要來源為進口原料和對外戰爭掠奪。這兩種方式讓整個日本軍隊得以擁有充足的武器,說白了就是以戰養戰。那麼筆者就從日本的海軍,陸軍,海陸軍的航空兵來為大家闡述分析一下日軍的裝備都是從何處來的。
軍航空兵和陸軍航空隊這兩個軍種。各自的航空兵的待遇情況是比普通的士兵要好許多,但是還是和其軍種有關系。
㈢ 解放戰爭中解放軍裝備的來源和制式都是什麼
裝備的來源和制式
1、解放軍進入東北後,東北軍區後勤部專門成立了軍事工業部,主要負責從蘇軍手裡接收沈陽地區大東區兵工總廠、文官屯坦克修理廠和孤家子火葯廠等多家重要的兵工廠。
2、後蘇軍又將這些工廠要了回去,但允許軍工部拉走了30多部機器和200多噸物資,中共也先後將撫順、本溪、延邊等地的兵工廠、化學工廠數百台機器和上千噸各種原料運走。
3、中共1946年6月向北滿撤退時,僅各種軍工機器和原料就運了300多車皮。正是有了這些工業基礎,中共後來才能在北滿的軍工生產基地生產戰爭所需的大量彈葯。
4、據統計,軍工部後來在琿春建立起子彈廠、手榴彈廠等6個兵工廠,1946年9月一個月就生產子彈13萬發,手榴彈35000個。與此同時,軍工部在牡丹江、哈爾濱、佳木斯、齊齊哈爾等地也建立了不同規模的軍工廠。
5、到1947年,東北軍工的年生產能力達到手榴彈300萬個、子彈2000萬發、各種炮彈150萬發 。
(3)中國打日本的時候裝備哪裡來的擴展閱讀
1、1945年蘇軍佔領東北時,抗聯也隨蘇軍直接進駐東北,幾乎在同一時刻,毛澤東命令關內的八路軍、新四軍以及冀熱遼軍區中共部隊迅速奔赴東北進行接收。
東北解放軍大約獲得了槍支30萬,輕重機槍2萬挺,擲彈筒1000個,各種口徑的迫擊炮、山炮、野炮約為1500門。
2、而關內解放軍的武器裝備主要來自抗日戰爭時繳獲的日軍武器。
3、沒有海空軍,全軍裝備馬步槍44.7萬支,短槍4.4萬支,沖鋒槍2678支,輕機槍4.6萬挺,重機槍1699挺,槍榴彈1428具,擲彈筒5050具,迫擊炮1559門,步兵炮124門,山炮58門,坦克8輛。
4、以裝備最好的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為例,裝備長短槍13991支,其中沖鋒槍等自動武器92支,火炮四十六門,其中最大口徑是日制75mm山炮十二門。
5、軍工生產方面,各解放區共有兵工廠六十五家,月產步槍一千支,機槍十五挺,迫擊炮兩門,手榴彈二十七萬枚,槍彈三十萬發,翻造槍彈七十四萬發,迫擊炮彈四千七百發,地雷七千六百五十枚。
㈣ 在抗戰時期,中國八路軍用的武器都是從哪裡來的
在抗戰時期,中國八路軍用的武器五花八門,來源也分很多渠道,簡單說一說這些來源
一、國民政府撥發。抗戰時期,國共合作,八路軍也得到了國民政府的補充支援,如1937年8月20日,國民政府就一次性補充八路軍子彈70萬發,迫擊炮彈620發,手榴彈15000顆。再如1938年,國民政府曾撥發了120挺輕機槍和6門機關炮,而且閻錫山同期也撥發給八路軍一些武器彈葯。
總之,在抗戰時期,中國八路軍用的武器來源,大體就是以上五種渠道。
㈤ 抗戰時候的軍火是哪裡來的
在沒有東北基地之前八路軍的裝備主要來自黃崖洞兵工廠。
黃崖洞兵工廠位於山西黎城縣西北部,地處黎城縣、遼縣、武鄉縣之間,是八路軍在抗戰期間於華北敵後建立的最大的一個武器彈葯生產基地。該兵工廠是1939年至1941年間在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的親自領導下修建和完善起來的。由於它建於鑲嵌在海拔1600多米高的黃崖峰西面崖壁上一個叫黃崖洞的高25米、寬20米、深40米的天然大石洞中,所以稱黃崖洞兵工廠。在左權的親自領導和朱德、彭德懷的關懷下,兵工廠的生產得到了較快的發展。1940年,兵工廠先後研製、生產出五五式步槍和八一式步槍及一大批各式各樣的地雷。1941年初,又研製、生產出五○炮及其炮彈。從1941年1月到11月,黃崖洞兵工廠共生產五○炮800多門,炮彈2萬多發。1941年,黃崖洞兵工廠的最高月產量為步槍400多支,五○炮50門,炮彈2000多發。這批武器運往前線後,有效地增強了八路軍的戰斗火力。朱德總司令曾將該兵工廠譽為八路軍的「掌上明珠」。
日軍在與八路軍的作戰中曾奪得少量的由黃崖洞兵工廠生產的八一式步槍、五○炮等武器。他們在研究後發現,這些武器的性能居然絲毫不比他們手中的同類武器差,這就引起了日本侵略者對黃崖洞兵工廠的注意和恐懼。東京的新聞甚至報道說,黃崖洞兵工廠至少有3000名工人,是一個具有先進設備的現代化的兵工廠。日軍更是將其視為心腹之患,必欲除之而後快。為此,日軍從1940年起即加緊了對黃崖洞地區的「掃盪」。1941年春夏,日軍兩次對黃崖洞兵工廠進行試探性進攻,均因當地軍民的襲擾和八路軍總部特務團的嚴密防守,其破壞兵工廠的計劃未能得逞。祝樓主開心每一天 望採納 謝謝~~
㈥ 抗戰時期,日本鬼子的軍火跟坦克 大炮是怎麼運到我們中國來的
抗戰時期,日軍建立有較為完備的軍事後勤體系和兵站制度。它們一線作戰部隊的軍事物資主要就是靠這些相關的部門來負責調配、運輸和補給的。
日本陸軍成立之初並沒有專門的後勤部門,補給全靠外包給商人和民間組織,當時日軍也吃過這方面的大虧,但到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後,日軍的兵站運輸和補給制度已經建立起來。就拿鬼子當時在中國駐防時間很長的華北方面軍的補給、供應來說,只有30%自中國內陸,剩下的7成則依靠軍方從偽滿洲國和日本本土統一調配。
再來說說日本的相關軍事後勤體系和部門,以1945年日本投降時主要後勤部門為例,主要包括:1個補給監部、2個兵站監部、2個兵站司令部、31個兵站地區隊本部、17個兵站警備隊、31個兵站勤務中隊、18個野戰輸送司令部;
1個兵站自動車本部、19個自動車聯隊(18個駐中國)、1個自動車隊,40個獨立自動車大隊,88個獨立自動車中隊,11個兵站自動車中隊,2個特設自動車大隊,36個特設自動車中隊,1個牽引自動車隊,6個牽引自動車中隊,4個獨立輜重兵聯隊,10個獨立輜重兵大隊,21個獨立輜重兵中隊,5個兵站輜重兵中隊,17個架橋材料中隊,8個渡河材料中隊,1個水上司令部(中國),2個水路輸送隊,2個特勤務隊,8個郵便隊;
3個兵站衛生隊本部,46個患者輸送小隊,6個患者輸送部班,229個陸軍病院,9個防疫給水部,13個野戰防疫給水部,7個防疫部,1個防瘧部;10個兵站病馬廠,1個野戰病馬廠,4個軍病馬廠,13個軍馬防疫廠。
26個野戰兵器廠,25個野戰自動車廠,26個野戰貨物廠,3個貨物廠,3個野戰鐵道廠,3個野戰造兵廠,6個造兵廠,1個燃料廠,2個燃料工廠,1個軍兵器勤務隊,1個裝軌車修理隊,3個移動兵器修理隊,11個兵器補給廠,1個被服廠,1個糧秣廠,1個軍需品廠,1個野戰衛生材料廠,1個野戰獸醫資材廠,1個設水路輸送隊,1個水上輸送隊,8個水上輸送大隊,1個水上輸送材料廠;
24個野戰勤務隊本部,1個特設勤務隊本部,11個勤務隊,3個獨立勤務中隊,10個特設勤務中隊,133個陸上勤務中隊,55特設陸上勤務中隊,1個陸上輸卒隊,27個水上勤務中隊,56個特設水上勤務中隊,1個水上輸卒隊;
5個野戰建築隊本部,49個建築勤務中隊,18個特設建築勤務隊,7個建築輸卒隊,1個測量部,1個測量本部,3個測量隊,1個野戰測量隊,27個野戰道路隊,3個築城部,3個築城隊;
1個野戰作井隊司令部,1個野戰作井隊,15個野戰作井中隊;
5個農耕獸醫資材廠,2個野戰補充司令部,1個野戰補充馬廠,2個補充馬廠,1個中央馬廠,4個兵站部,6個野戰統制部,1個技術部,1個燃料技術研究所。
17個俘虜收容所。
㈦ 抗日的時候為什麼我們裝備差,而日本人裝備那麼好
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當時的工業基礎太差,當時中國的鋼鐵產量只有可憐的四萬噸,是日本的幾十分之一,而918事變之後不僅中國的鋼鐵煤炭基地大都落入了日本人之手(東北的鋼鐵煤炭產量當時佔全國的4/5),就連全國兩大軍工企業之一的沈陽兵工廠也被鬼子佔領了。當然一些國民黨軍的武器裝備也不差,有很多性能比小鬼子的還好很多,關鍵在於不配套,發揮不出真正的威力,如淞滬會戰時國民黨調上去了一個德式重炮團,沒幾下就把小鬼子打得連還手都沒法還了,可惜不一會兒就把炮彈打完了,大炮又不能拼刺刀,只能幹瞪著眼挨打。輕武器也是這樣,因為當時的槍和子彈的口徑不統一,子彈和配件都沒法替換,如果你的子彈打完了,就算旁邊還有一大堆,可子彈的口徑不一樣你也沒辦法。要說武器裝備最差的還是八路軍,因為我軍當時根本沒有軍工企業,所需的武器裝備全部靠繳獲,不用說沒有重武器,就連槍也是「萬國造」德日美英法蘇瑞士本國等都有,而且很多槍當時槍齡很老的老爺貨,膛線都快磨平了,那玩意兒子彈打出二三十米後就沒准了,就不用說殺傷力了,而且子彈奇缺,抗戰初期國民黨還給我軍多少補充一點彈葯(總數約120萬發,而國民黨軍在抗戰中消耗的子彈數為17億多發、炮彈960萬發、手榴彈和槍榴彈2360萬枚,平均消耗2000發子彈、30枚手榴彈和12發炮彈斃傷一個鬼子,蘇軍在二戰中平均消耗1300發子彈、9枚手榴彈、30發炮彈和230公斤航空炸彈才斃傷一個德軍),這還不算,我129師出征誓師時全師9000多人,卻只有3000多支槍,配備刺刀的僅96支,而且我八路軍總部還曾下過不準部隊與老百姓爭榆樹皮吃的命令,我們可以從中想像出我軍當時的條件有多麼艱苦。
㈧ 日本侵略中國時中國哪來的槍和子彈
日本的鼎盛時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
有625萬兵力達在中國戰場上師的一半時間,但當時日本還沒有達到人們的最大數量,所以有250到最高270萬應該差不多後來由於太平洋戰爭,日本從戰場上部署了大量在東南亞和美國中國軍事進攻的爆發,所以當時剛剛超過20萬部隊中國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