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中國人在日本出名運動員
『壹』 中國以前有個球員,去了曰本,還打敗了鄧亞萍,這是誰是什麼情況
小山智麗
原名何智麗
小山智麗(1964年9月30日-),中文原名何智麗,出生於中國上海,是一名女子乒乓球運動員和教練。擅長右手橫握球拍的弧圈球打法。
曾用名:何智麗 現用名:小山智利 運動項目:乒乓球 國籍:中國——>日本 出生地:中國內蒙古赤峰市 出生日期:1964年9月30日 技術特點:右手橫握球拍兩面拉弧圈
主要成績
1982年 獲中國全國調賽女子單打冠軍 1984年 亞洲冠軍 1985年 第38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團體冠軍成員 小山智麗
1987年 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第39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單打冠軍 1989年 退出乒壇,遷居日本,加入日本籍,改名為小山智麗 1992年 復出 1994年10月 日本廣島第12屆亞運會上,接連擊敗前奧運會冠軍中國台灣的陳靜、中國的喬紅和世界冠軍中國的鄧亞萍,奪得乒乓球女子單打冠軍。 1994年12月 全日本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單打冠軍 1995年 瑞典公開賽女子單打亞軍 1996年12月9日 在新加坡舉行的亞洲乒乓球錦標賽中,戰勝中國的王晨,奪得女子單打冠軍。 小山智麗原名何智麗,原為中國上海運動員,國家隊隊員,右手橫握球拍兩面拉弧圈打法,1987年曾是世界排名第一。在中國的多年訓練,為她打下了深厚的技術基礎,她的兩面拉弧圈能有效地控制住對手的進攻,一旦對手露出破綻,她亦能後發制人,致對方於死地。1993年第42屆世乒賽代表日本隊復出,被中國隊陳子荷阻止在前8名之外。1994年第12屆亞運會上,她連勝世界1、2、7號選手,獲女單金牌,引起轟動。日本天皇認為,小山智麗是中國為日本培養的亞運會冠軍。她在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乒乓球比賽中,被中國選手喬紅3:0淘汰。
編輯本段「小山智麗」風波
1994年10月13日晚,廣島郊區的亞運會乒乓球館。 當小山智麗以3∶1將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國乒壇「大姐大」鄧亞萍斬於拍下,奪得亞運乒乓球女單金牌時,這位中國「海外兵團」的重要一員,忍不住痛哭失聲。 小山智麗
無數中國人坐在電視機前目睹了這一時刻,目睹了曾是炎黃子孫的小山智麗,站在領獎台上,面對著太陽旗在日本國歌聲中冉冉升起而百感交集。 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時刻,也是一個令眾多中國人難以接受的時刻。人們無法容忍一個喝黃浦江水長大,為中國教練精心培養的運動員卻在亞運會這樣重大的國際比賽上為別國奪得金牌。 有關小山智麗奪冠在中、日兩國所引起的不同反響是令人深思的。 小山奪冠的第二天,翻開日本各大報紙,反應都相當冷靜,大都引述她自己奪冠後的表露,沒有任何民族情緒的渲染;但國內各傳媒的反應卻相當強烈,許多報紙為此發表述評,內容以責罵小山智麗為主,一家京報甚至發起一次題為「小山智麗的挑戰」大討論。那麼,小山智麗到底在向誰挑戰? 小山智麗的挑戰,不僅是在挑戰中國乒乓球界和中國舊的體育體制,亦是在挑戰我們在諸多領域內的不合理的人才制度。如果我們不對不合理的舊體制進行大膽改革,那我們將來失去的就不僅僅是一枚乒乓球金牌。
人們常說的「讓球事件」發生在1987年印度新德里舉辦的39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 在女子單打項目進入半決賽時,出現了三英戰呂布的局面。即中國三名選手何智麗、管建華和戴麗麗面臨韓國選手梁英子一人的挑戰。半決賽對陣形勢為何智麗對管建華,戴麗麗對梁英子。梁英子是韓國的一名實力超群的老將,在以前的比賽中屢挫中國選手,是中國隊奪冠的心腹大患,但年齡不饒人,體力成了她問鼎的最大障礙。基於此,中國代表團教練組決定,由打法穩健的削球手管建華在決賽中把關,一旦梁英子進入決賽,依靠管建華的削球,用持久戰消耗梁英子的體力,並戰而勝之。當時,何智麗未表示任何異議。 當天下午,戴麗麗對梁英子的比賽早一小時進行,比賽是一場艱苦的拉鋸戰,一直打到決勝局。而晚一小時的第二場半決賽卻進展神速,「輕裝上陣」的管建華顯然提不起比賽興趣,一上場就連失兩局,但因為她「胸有成竹」,仍舊不以為然。相反,何智麗卻殺紅了眼,當第三局開始,局面沒有任何改觀,何智麗一路領先,打到18比10,教練們傻了眼,管建華慌了神,全部向何智麗使眼色。一剎那間,何智麗有所動搖,連輸10分,18比20。教練們剛緩了口氣,這時,何智麗咬了咬牙,一口氣連得四分,把自己送入了決賽,也從此踏上了叛逆的不歸之路。比賽一打完,管建華頓時泣不成聲,「不是說好了嗎,要改變決定也該告訴我一聲啊」,為了不讓這一幕太尷尬,一位女教練趕緊把管推進衛生間。其他教練被這一切驚呆了,醒悟之後,紛紛拂袖而去。 在何智麗與管建華的半決賽結束時,另一場半決賽打到第五局,梁英子體力漸顯不支,戴麗麗占據了優勢,打到了18比12,勝利在望。這時,戴麗麗忽然發現場內一片嘩然,扭頭一看,教練已經全不在場,再一看比分,戴麗麗成了丈二和尚(她當然事先也知道領導決定),「不是管建華贏嗎,怎麼會這樣」。一時間,戴麗麗腦子一片空白,無心戀戰,梁英子抓住戰機,連得9分,死裡逃生。中國代表團的形勢頓時嚴峻起來,在那個下午,沒有人去理睬何智麗,也沒有人對她進行指點,在晚上的決賽中也是如此。在有著讓球悠久歷史的乒乓球隊里,出現當讓不讓的事,怎麼看也是大逆不道。 晚上的決賽,由於下午戴麗麗的頑強阻擊,也由於何智麗的殊死一博,梁英子 小山智麗
沒有續寫奇跡,以三局較接近的比分敗落,3:0,何智麗為中國隊保住了金牌。 而先前有一點可能很重要。在事前進行的8進4的比賽中,何智麗與隊友陳靜狹路相逢。陳靜當年還是默默無聞的小輩,而何智麗已經展現了鋒芒,在比賽中,陳靜先勝一局,這時,教練根據形勢作出陳靜讓球的決定,何智麗遂兵不血刃,連勝三局進入四強。而在半決賽前,何智麗始終沒有向管建華或教練陳述自己不讓球的決定,對管建華來了個突然襲擊,我個人認為有勝之不武之嫌。在這里不必要評論何智麗和教練誰是誰非,只想告訴各位,乒乓球讓球傳統由來已久,包括60年代的庄則棟成就三連冠霸業,其中就包含李富榮(三連亞)和其他對友的無私讓球。更有甚者,到了70年代,為了照顧中朝友誼,中國女單選手張力,連續兩屆決賽讓給朝鮮選手朴英順。乒乓讓球觀念,實在是根深蒂固。 在以後進行的1988年奧運會參賽資格選拔,中國隊共有5名選手獲得女子單打資格,她們是何智麗,戴麗麗,焦志敏,陳靜和李惠芬,但只有3人可以入圍。教練反復斟酌,定下了後三人參賽的決定,並將何智麗作為陳靜,戴麗麗作為李惠芬的替補(不排除何智麗的落選有「讓球事件」因素起作用)。戴麗麗顯示了一名老隊員的風范,認真陪練直到隊伍出發的前一天,而何智麗得知這個消息後,便神龍見首不見尾了。更精彩的還在後面,某上海乒乓名宿,60年代乒乓女子世界冠軍,何智麗的啟蒙教練,在報紙上公開表示了對選拔制度的不滿及對何智麗的聲援,而「讓球事件」也在此時被暴光,引來極大爭議,也驚動了國家體委。一時間,乒乓女隊雞犬不寧,而女隊主教練張燮林更是成了眾矢之的,張頂住壓力,堅持原方案不動搖,並以自己的教練席位做保。在奧運會上,陳靜,這位頂替了世乒賽冠軍何智麗參賽的,來自湖北的初出茅廬的新手,克服重壓,勇奪女單冠軍,為張燮林出了一口惡氣,也最終平息了「讓球事件」帶來的驚濤駭浪。奧運會結束後,何智麗遠赴東洋,嫁給日本人小山英之,改名小山智麗,一度銷聲匿跡。而兩年後,奧運會冠軍陳靜,在落選亞運會參賽資格後,也去了台灣。 1988年奧運會6年後,也就是1994年廣島亞運會前夕,小山智麗重出江湖,代表日本參加乒乓球女單比賽。在賽前,她向日本各大媒體「揭露」了她在中國時受到教練「殘酷迫害」的內幕,並表示了報仇的決心。以後留給中國人的記憶就是小山智麗在場上一口一個「呦西」,以及戰勝了鄧亞萍奪冠後欣喜若狂的丑態。更惡劣的是,小山智麗賽後表示,為日本拿到亞運會冠軍比為中國拿到世界冠軍還要高興,「我非常熱愛自己現在的祖國(日本)」。 何智麗"乒乓讓球"風波真相 小山智麗
有人在博客中寫道:「在滿場日本人的助威聲中,她每打一個好球就高喊一聲『喲西』,故意刺激中國觀眾的神經。」(引自「山不相逢水相逢的BLOG」)還有人寫道:「當年廣島亞運會上,她的那聲『喲西』至今想起來還頭皮發麻。覺得,中國人不喜歡她並不是因為她在讓球風波上的態度,而是她這種漠視民族情感的行徑。那聲喊叫已烙在了國人的骨髓上,所以根本不可能再接受她。」(引自「冰兒的BLOG」)想像力豐富的網友,甚至聯想到電影中侵華日軍在屠殺中國人時高喊「喲西」。 對此,何智麗對筆者說,「喲西」是她在日本練球時養成的習慣。她不光是在跟鄧亞萍決賽時喊「喲西」,在參加日本國內比賽時,面對日本選手也喊「喲西」。 由於「喲西」引起熱烈的爭議,一位日語專業的liaoliao網友在自己的博客上說:對於網路上說的何智麗比賽時喜歡說「喲西」,本人專業學的是日語,不敢說很精通,但也略知一二,「喲西」在日語中是非常常見的表達感嘆的口頭語(雖然大部分是男士在用),對於在日本生活過多年的人來說,在興奮、激動的時候說這個詞是很正常的。 質疑之二是何智麗在獲勝之後答中國記者問時為什麼講日語?這一舉動被說成是何智麗實在過於「矯情」。一篇題為「何智麗難以獲得國人諒解」的博客文章指出:「比賽結束後面對中國記者的提問,竟然讓翻譯先把漢語翻成日語,她再用日語回答,並通過翻譯再翻成漢語回答給中國記者。」 何智麗對此的解釋是,當時在場的還有許多日本記者,采訪地點又是在日本的廣島,而她的身份是日本乒乓球隊的隊員,在這種場合下她講日語是很正常的。 質疑之三是何智麗的賽後感言。據網友說當年何智麗曾這樣說:「我為擁有日本這樣的祖國而感到自豪!」「她用日語對她丈夫說『我終於戰勝支那人了』!」「我的最大的心願就是打敗中國人!」網路上對此一片譴責聲, 然而,這些網友所引述的何智麗賽後感言,沒有一位是註明出處的。也就是說,大都是在13年之後憑印象說話,往往越傳越走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做到「言之有據」,應當以當時的原始記錄為准。我保存了何智麗在廣島獲勝的翌日——1994年10月14日的《光明日報》,刊載了該報特派記者羅京生和駐東京記者陳志江從廣島發出的電訊,記述了何智麗在賽後接受日本NHK電視台的采訪的感言原文: 「我對今天能戰勝奧運會女子單打冠軍鄧亞萍感到非常高興。這比我作為中國選手獲勝時還要高興。這是我八年來第一次在大賽中奪取冠軍。來日本後,我有六年時間沒有參加大型比賽,但在我丈夫的指導下,技術有了很大提高。我明年在世界錦標賽上,還將作為日本隊的一員,爭取為日本奪取新的獎牌,以回報日本觀眾和新聞界對我的期待和鼓勵。」 三問: 小山智麗
打敗鄧亞萍時為啥哭泣? 應當說,在獲勝之後處於高度興奮的何智麗,是站在日本隊隊員的立場上說出的這番話。這樣的賽後感言,即便沒有如同許多網友憑記憶所回憶的那些話那麼嚴重,卻也確實深深刺痛了廣大中國百姓的心。對此,筆者與何智麗有過一段對話—— 筆者:你那樣講話,盡管從你的角度也許確實如此,但是你在獲勝感言中應當首先提到祖國——中國對你的培養,提到比賽是為了增強中日友誼,因為你當時的身份是「中國的女兒,日本的媳婦」,並不完全是日本隊隊員。 何智麗:當時的心情確實極為激動。10月13日這天,連挫三員世界最高水平的女將,我從未有過的這樣戰績。為了這一勝利,我苦苦訓練了不知多少個日日夜夜。打敗的雖然是鄧亞萍,其實打敗的是不讓我參加奧運會的人,感覺終於出了這口氣。 筆者:在你戰勝鄧亞萍時,鄧亞萍哭了,你也哭了。鄧亞萍輸了球,心中很難過,所以她的哭,容易理解。你為什麼在勝利時哭了?對於你的哭,中國報刊有好多解釋。你自己說,你為什麼哭? 何智麗:當時我非常激動,所以我哭了。我的哭,包含好多意思。一是我的勝利來之不易。六年哪,為了這天的勝利,我足足拼搏了六年。二是能夠打敗鄧亞萍,太令我興奮了。她好像是世界上的『神』一樣,捧得不得了。她太傲氣了。她對記者說,我和何智麗不是一個時代的。確實,我是以前的老冠軍,我拿世界冠軍時,你連坐板凳的資格都還沒有呢。你90年代的冠軍輸給80年代的冠軍,你丟臉。這一回,鄧亞萍輸了,這才終於說,我一定要努力,不然打不過何智麗。三是我的恩師孫梅英去世了。她看不到我的這一重大勝利。我傷心。她在1993年還到日本,教了我三個月,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應該說,獲勝感言是否得體,取決於運動員本身的思想修養與文化涵養。何智麗從小就全身心投入乒乓球運動,相對而言,文化素養比較欠缺。
婚姻失敗之時再次失言
家庭的破裂對於何智麗來說是沉重的打擊。其中的主要責任在於小山英之,在於第三者的插足。然而,何智麗也有責任,那就是全力以赴於球賽,沒有給家庭以溫馨。在1994年何智麗獲得廣島亞運會金牌之後,她與小山英之在事業上也經常發生矛盾,漸行漸遠。 何智麗曾對筆者這樣說起她的婚姻:「英之正是從這時開始飄飄然起來。他原本性格內向、沉默寡言,但是由於我的日語講得不好,很多場合由他代替我講話,因此話變得多起來。他開始向別人吹噓自己這個『伯樂』是如何了不起。也正是從這時起,他時刻把『你贏是因為有了我』這句話掛在了嘴上。此後,我們相繼受到長叭教練以及前首相橋本等重要人物的邀請和款待。這時,英之變得越發傲慢起來,甚至用蔑視的口吻對我說:『你應該感謝我。』雖然他掛著乒乓球部教練的頭銜,但實際上隊員在訓練時,他只是胳膊交叉著坐在椅子上,什麼也不管,他的乒乓球水平甚至還不及中學乒乓球隊員,因此根本不可能進行指導。但是,在周圍一些人的吹捧下,他錯把自己當成了了不起的總教練。」 在感情已經亮起紅燈的情況下,何智麗依然只忙於練球,以致第三者乘虛而入。 在何智麗決定與小山英之對簿公堂之時,情緒萬分激動的她再次重演了1994年出言 小山智麗
不慎的失誤。中國有句老話,「絕交不出惡聲」,尤其是夫妻之間。然而,面對日本記者的采訪,何智麗大談夫家是「可怕的家庭」,在那裡受到的白眼與迫害,這與她初嫁小山家時的答記者問所說的嫁到「中日友好之家」大相徑庭,前後矛盾。原本說「在我丈夫的指導下,技術有了很大提高」,如今又說「他的乒乓球水平甚至還不及中學乒乓球隊員」。 在她遠嫁東瀛之前,她的恩師孫梅英曾經對筆者說,真擔心文化修養不高的小何嫁到日本那樣高層次的家庭能否適應?確實,何智麗為人剛烈,不善於在處理重要問題時三思而言,三思而行。更何況在她代表日本獲勝之際,在她家庭蒙受不幸之際,日本記者往往希冀在她身上做文章,甚至要把自己要說的話放在她的嘴巴里講,她的不慎言論正是給這些不懷好意的日本記者提供了機會,無意之中損壞了自己的形象。
『貳』 日本女排中的中國人
主攻手14號小山修加 80年出生在遼寧的撫順,原來是遼寧省跳高的,後來到了日本改打了排球.中文名字叫王嬌
『叄』 體育界加入日本國籍的中國人有哪些
張本天傑,20歲,日本青山學院主力中鋒,原名張天傑,出生於中國遼寧沈陽,小學六年級隨父母去日本,後加入日本國籍。
王嬌:排球 加入日本。現名小山修加,中國名字叫王嬌,1980年9月25日出生於遼寧省撫順市,身高182cm,體重67kg。
上海人,原名何智麗,因為不服「讓球」安排遭遇國家隊處罰的何智麗選擇了遠嫁日本,隨後加入日本國籍並在94年廣島亞運會女單決賽擊敗鄧亞萍奪得冠軍。
『肆』 任彥麗:中國運動員入日本籍,稱打敗中國很驕傲,你怎麼看
請看日本壘球隊員說的一段話,「中國隊在我們日本隊面前,不堪一擊,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擊敗中國隊」。這個日本球員帶領日本隊成功阻擊了中國壘球隊多次大賽獲得獎項機會。而讓人倍感意外的是,這個日本球員原先卻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並在亞運會上高舉日本國旗入場。惹怒了國人。
壘球天才改名入日本籍
她就是日本壘球運動員宇津木麗華,中國名字任彥麗。由於從小愛好運動進入體校,充分發揮了壘球方面的天賦,並將日本隊壘球名將宇津木妙子視為偶像。
1986年任彥麗在加拿大世青賽中,一舉成名號稱亞洲重炮王,並當選國家壘球隊隊長。但是在1988年任彥麗就選擇從國家隊退役,去日本發展。之後在1995年任彥麗選擇放棄中國籍加入日本籍。並想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代表日本隊參賽,但是按照規定必須徵得中國同意,中國方面當然不會支持對手,所以沒有同意。就此任彥麗失去了一次參加奧運的機會,因此對祖國耿耿於懷,結下了怨氣。
『伍』 日本體壇最不惹人厭,喜歡和中國人交流的運動員有誰
在體育界中,有不少國外優秀的運動員深受中國人的喜愛,比如來自美國的籃球運動員科比,日本的乒乓球運動員福原愛等等。這些運動員不僅實力超強,並且品格良好,值得人們的尊重。也有不少運動員因為不良的行為惹人厭,比如來自澳大利亞游泳運動員霍頓、韓國乒乓球運動員張宇鎮等等。他們常常口出狂言,有著不尊重的行為。而日本的運動員與這些國家運動員相比要好很多,今天就向大家介紹日本體壇最不惹人厭的運動員有哪些?
石川佳純
丹羽孝希是一名乒乓球選手,並且長相帥氣,賽場上的他收獲了不少中國女粉絲的芳心。最讓球迷印象深刻的是比賽上的丹羽孝希不慌不忙,常常用樂觀的心態享受比賽過程,對於比賽結果雲淡風輕,也是球迷眼中最佛系的選手。
『陸』 他是中國天才運動員,卻入日籍為日本打比賽,今又想回國發展,結果怎樣
曾經的我國有過一段不堪回憶的往事,不過即使我國的國情令人難以想像今後的發展道路,但依舊有許許多多的愛國人士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國外的的優越薪資以及生活回到祖國的懷抱,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盡自己的一份功勞,不過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這么想的。在日本就有這么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做張本天傑,是一位籃球運動員。
雖然他早已變更了國籍,但是中國的籃球讓他看到了無量的前途,雖然他是有這樣的想法,可是他曾經說出的那些話,依舊會在大家的心中牢記著,想必回國發展的他要經歷一段艱難的路程。
『柒』 中國乒乓名將入日本國籍,不學日語不改名,娶中國女孩,他是誰呢
在中國所有的運動中,沒有什麼比乒乓球更有地位了。作為國球,中國在世界級比賽中很難匹敵。在中國,職業選手和業余選手都不可小覷。中國有一個著名的乒乓球運動員,雖然取得了日本國籍,但仍然有一顆愛國的心,他還說以後一定要娶中國姑娘。中國乒乓球明星進入日本,但他們的愛國主義沒有改變,他們堅持要娶中國女孩楊涵變成了一隻蝴蝶
對手喘著粗氣,焦急萬分,但一滴汗也沒出,所以異常冷靜。這種可怕的實力,甚至只有中國乒乓球隊的球員才能擁有。但還有另一個天才球員:楊涵,他選擇加入日本,日本與中國有很多爭議。那麼是什麼原因呢?眾所周知,中國的乒乓球是世界上最好的,幾乎是世界無敵的。在這方面,有才華的人簡直是抓得很多。所以,在人才輩出的中國,很多有才華又努力的人並沒有那麼聰明。楊涵就是這樣一個人。一方面,楊涵本人在乒乓球方面很有天賦,訓練也夠刻苦,實力不容小覷,可以進入國家隊進一步發展。但是,國家隊是中國頂尖乒乓球人才聚集的地方。當楊涵來到這里,來到人才聚集的地方,就不是那麼出眾了。
『捌』 中國女排兵發日本,都有哪些選手出征
主要有以下這幾個運動員,主攻:朱婷、張常寧、李盈瑩、劉晏含;副攻:袁心玥、顏妮、王媛媛、楊涵玉;他們的實力都是非常棒的,當然也相信他們在這次的運動會當中依然能夠取得圓滿的成績。
我國的女排還是非常優秀的,他們在2019年世界盃的時候,獲得了金獎還是非常優秀的,而這次出征日本也相信他們依然會取得成功和一定的成績。
這次中國女排出征日本,這些運動員也都是特別強的,也相信她們這次依然會取得驕人的成績,中國的女排永遠行,同樣這種奧運精神也將激勵更多的人加入運動,我國的運動健兒也會越來越強勢,為國家爭榮譽,會越來越好的!
『玖』 4名中國運動員入日本籍,稱打敗中國很驕傲,他們是誰
在經歷了一些比較特殊的事件和歲月之後,國人一直非常重視愛國這回事,大家會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不自覺的討論到這個事情。經過了長時間的愛國主義教育,就算是普通的民眾也非常自主的表達著對國家熱愛,這樣做是具有一定必要性的,我們的國家經歷過百餘年的破碎歷史,那時候的國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如果不是一幫英勇志士,舍己為國,那麼必定不會有如此美好的生活可供我們享受。
我們所擁有的這一切和平與美好都是前人為我們奠定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珍惜這一切呢?又有什麼道理不熱愛我們腳下的土地和我們身處的國家呢?我們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也要時刻關心國家發展,努力突破自己的能力局限,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同時多為國家的發展盡一份微薄的力量,只要大家都這樣想,那麼美好的未來發展也是指日可待的。
獲得那一次意外的勝利之後,她們更是信心大增,對未來也有了嚮往,她們認為在未來的比賽中她們還是會一次又一次的擊敗中國隊,但是那些「美好」的願望再也沒有實現過,但是對於王岑靜本人來說她還是希望能夠通過三菱集團這個媒介回到國內發展。
不管由於什麼原因,國家都是曾經養育過並且培養過他們的地方,以挫敗曾經培養過自己的群體為榮是不是有些過分讓人氣憤,作為同在一片土地上成長的人,怎麼又能以背棄祖國為豪呢?一邊宣揚著打敗中國隊伍多麼的自豪有一邊想要到中國享受生活和良好待遇,難道不是自私自利的表現嗎?
『拾』 羽生結弦在中國擁有很高的人氣,他在日本的人氣如何
羽生結弦作為著名的花滑運動員,因為他出色的長相、高超的技術和倡導公平正義的運動精神,受到了中國人的歡迎,特別是他為中國隊員整理拿反的國旗,讓很多中國人對他好感大增,當然,羽生結弦的名氣在日本更是高得嚇人。
一、國際大使
羽生結弦為日本帶來了許多好感,在他蟬聯冠軍之後,紐約時報用整整一個版面的體育新聞來刊登他奪冠的消息,全球最大的博客網站為他改變了登錄界面的封面,甚至提名了勞倫斯獎,這些非凡的榮譽,讓他在各個國家都收獲了不少粉絲,讓很多國家願意去了解日本,這可謂是非常好的體育外交典範,因為這些國際影響力,日本國內的居民對他的印象也很好。
關於羽生結弦,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