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海軍艦長有多少人

日本海軍艦長有多少人

發布時間: 2022-09-05 03:19:24

1. 二戰日本海軍各艦艦長名單

二戰時期的日本海軍192名將領錄

你自己看吧太多了 受限制發不了 望採納

2. 二戰時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最強盛時有什麼規模

二戰日本聯合艦隊的最強陣容,應該是中途島海戰前期,日本集結了近千艘艦船,根據淵田美津雄、奧宮正武所著的《中途島海戰》提供的數據,具體艦船編制如下: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 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
聯合艦隊參謀長 宇垣纏海軍少將
一、主力部隊
(第一戰列艦戰隊及第一艦隊)
司令長官 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
參謀長 宇垣纏海軍少將
(一)主力
司令長官 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
參謀長 宇垣纏海軍少將
戰列艦部隊(第一戰列艦戰隊) 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
「大和號」(旗艦) 艦長高柳儀八海軍大佐
「長門號」
艦長矢野英雄海軍大佐
「陸奧號」
艦長山澄貞次郎海軍大佐
航空母艦部隊 司令官梅谷薰海軍大佐
「風翔號」輕型航空母艦 艦長梅谷薰海軍大佐
(轟炸機八架,飛行隊長入來院吉明海軍少佐)
「夕風號」驅逐艦
艦長梶本顫海軍少佐
特務部隊(水上飛機母艦部隊) 司令原田覺海軍大佐
「千代田號」(中途島海戰中,「千代田號」和「日進號」水上飛機母艦作供應艦使用,攜帶了袖珍潛艇。——原編者注) 艦長原田覺海軍大佐
「日進號」 艦長駒澤克己海軍大佐
警戒部隊(第三驅逐艦戰隊) 司令官橋本信太郎海軍少將
「川內號」輕巡洋艦(旗艦) 艦長森下信衛海軍大佐
第十一驅逐艦分隊 司令庄司喜一郎海軍大佐
「吹雪號」 艦長山下鎮雄海軍中佐
「白雪號」 艦長營原太郎海軍中佐
「初雪號」 艦長神浦純也海軍中佐
「叢雲號」 艦長東日出夫海軍中佐
第十九驅逐艦分隊 司令大江覽治海軍大佐
「磯波號」 艦長菅間良吉海軍中佐
「浦波號」 航長荻尾力海軍中佐
「敷波號」 艦長川橋秋文海軍中佐
「綾波號」 艦長佐作間英邇海軍中佐
第一補給部隊 指揮官西岡茂泰海軍大佐
「鳴戶號」油船 艦長西岡茂泰海軍大佐
「東榮丸」油船
(二)警戒部隊
(阿留申警戒部隊)
司令長官 高須四郎海軍中將
參謀長 小林謙吾海軍少將
戰列艦部隊(第二戰列艦戰隊)第一艦隊 司令長官高須四郎海軍中將
「日向號」(旗航) 艦長松田千秋海軍大佐
「伊勢號」 艦長武田勇海軍大佐
「扶桑號」 艦長木下三雄海軍大佐
「山城號」 艦長小暮軍治海軍大佐
警戒部隊 司令官岸福治海軍少將
第九(輕)巡洋艦戰隊 司令官岸福治海軍少將
「北上號」(旗艦) 艦長測滿宰次海軍大佐
「大井號」 艦長成田茂海軍大佐
第二十驅逐艦分隊 司令山田雄二海軍大佐
「朝霧號」 艦長前川二三郎海軍中佐
「夕霧號」 艦長本倉正義海軍中佐
「白雲號」 艦長人見豐治海軍中佐
「天霧號」 艦長蘆田部一海軍中佐
第二十四驅逐艦分隊 司令平井泰次海軍大佐
「海風號」 艦長杉谷永秀海軍中佐
「山風號」 艦長濱中休一海軍中佐
「江風號」 艦長若林一雄海軍中佐
「涼風號」 艦長柴山一雄海軍少佐
第二十七驅逐艦分隊 司令吉村真武海軍大佐
「有明號」 艦長吉田正一海軍中佐
「夕暮號」 艦長加茂喜代之海軍中佐
「時雨號」 艦長瀨尾升海軍中佐
「白露號」 艦長橋本金松海軍少佐
第二補給部隊 指揮官江口松雄海軍大佐
「聖克利門蒂丸」油船 艦長江口松雄海軍大佐
「東亞丸」油船
二、第一機動部隊
(第一航空艦隊)
司令長官 南雲忠一海軍中將
參謀長 草鹿龍之介海軍少將
(一)航空母艦部隊
司令長官 南雲忠一海軍中將
參謀長 草鹿龍之介海軍少將
第一航空母艦戰隊 司令長官南雲忠一海軍中將
「赤城號」(旗艦) 艦長青木泰二郎海軍大佐
飛行隊長淵田美津雄海軍中佐
戰斗機分隊(0式機二十一架 分隊長板谷茂海軍少佐)
俯沖轟炸機分隊(二十一架 分隊長千早猛彥海軍大尉)
魚雷機分隊(二十一架 分隊長村田重治海軍少佐)
「加賀號」 艦長岡田次作海軍大佐
飛行隊長楠木正海軍中佐
戰斗機分隊(0式機二十一架
分隊長佐藤正夫海軍大尉)
俯沖轟炸機分隊(二十一架 分隊長小川正一海軍大尉)
魚雷機分隊(三十架 分隊長北島—『郎海軍大尉)
第二航空母艦戰隊 司令官山口多聞海軍少將
「飛龍號」 艦長加來止男海軍大佐
飛行隊長友永丈市海軍大尉
戰斗機分隊(0式機二十一架 分隊長森茂海軍大尉)
俯沖轟炸機分隊(二-卜一架
分隊氏小林道雄海軍入尉)
魚雷機分隊(二十一架 分隊長菊池六郎海軍大尉)
「蒼龍號」 艦長柳本柳作海軍大佐
飛行隊長江蘋隆繁海軍少佐
戰斗機分隊(0式機二十一架
分隊長營波政治海軍大尉)
俯沖轟炸機分隊(二十一架 分隊長池田正宏海軍大尉)
魚雷機分隊(二十一架 分隊長阿部平二郎海軍大尉)
(二)支援部隊
司令官 阿部弘毅海軍少將
第八(重)巡洋艦戰隊 司令官阿部弘毅海軍少將
「利根號」 艦長岡田為次海軍大佐
「築摩號」 艦長古村啟藏海軍大佐
第三戰列艦戰隊第二小隊 司令高間完海軍大佐
「榛名號「 艦長高間完海軍大佐
「霧島號」 艦長岩淵三次海軍大佐
(三)警戒部隊
司令官 木村進海軍少將
第十驅逐艦戰隊 司令官木村進海軍少將
「長良號」輕巡洋艦(旗艦)
艦長直井俊夫海軍大佐
第四驅逐艦分隊 司令有賀幸作海軍大佐
「野分號」 艦長古閑孫太郎海軍中佐
「嵐號」
艦長渡邊保正海軍中佐
「荻風號」 艦長岩上次一海軍中佐
「舞風號」 艦長中杉清治海軍中佐
第十驅逐艦分隊 司令阿部俊雄海軍大佐
「風雲號」 艦長吉田正義海軍中佐
「夕雲號」 艦長仙波繁雄海軍中佐
「卷雲號」 艦長藤田勇海軍中佐
第十七驅逐艦分隊 司令北村呂幸海軍大佐
「浦風號」 艦長白石長義海軍中佐
「磯風號」 艦長豐島俊一海軍中佐
「谷風號」 艦長勝見基海軍中佐
「濱風號」 艦長折田常雄海軍中佐
(四)補給部隊
指揮官 大藤正直海軍大佐
補給部隊
「極東丸」油船 艦長大藤正直海軍大佐
「神國丸」油船
「東邦丸」油船
「日本丸」油船
「國洋丸」油船
「秋雲號」(驅逐艦) 艦長相馬正乎海軍中佐
三、中途島攻略部隊
(第二艦隊)
司令長官 近藤信竹海軍中將
參謀長 白石萬隆海軍少將
(一)攻略部隊主力
司令長官 近藤信竹海軍中將
參謀長 白石萬隆海軍少將
第四(重)巡洋艦戰隊 司令長官近藤信竹海軍中將
「愛宕號」(旗艦) 艦長伊集院松治海軍大佐
「鳥海號」 艦長早川干夫海軍大佐
第五(重)巡洋艦戰隊 司令官高木武雄海軍中將
「妙高號」 艦長三好輝彥海軍大佐
「羽黑號」 艦長森友一海軍大佐
第三戰列艦戰隊第一小隊 司令官三川軍一海軍中將
「金剛號」 艦長小柳富次海軍大佐
「比睿號」 艦長西田正雄海軍大佐
(二)警戒部隊
司令官 西村祥治海軍少將
第四驅逐艦戰隊 司令官西村祥治海軍少將
「由良號」輕巡洋艦(旗艦) 艦長佐藤四郎海軍大佐
第二驅逐艦分隊 司令桔正雄海軍大佐
「村雨號」 艦長末永直二海軍中佐
「五月雨號」 艦長松原瀧三郎海軍中佐
「春雨號」 艦長神山昌雄海軍中佐
「夕立號」 艦長吉川潔海軍中佐
第九驅逐艦分隊 司令佐藤康夫海軍大佐
「朝雲號」 艦長岩橋透海軍中佐
「峰雲號」 艦長鈴木安厚海軍中佐
「夏雲號」 艦長冢本守太郎海軍中佐
(三)航空母艦部隊
司令 大林末雄海軍大佐
「瑞鳳號」輕型航空母艦 艦長大林末雄海軍大佐
戰斗機分隊(0式機十二架 分隊長日高森安海軍大尉)
魚雷機分隊(十二架 分隊長松尾梶海軍大尉)
「三日月號」驅逐艦 艦長前田實穗海軍少佐
(四)補給部隊
指揮官 村尾二郎海軍大佐
「佐多號」油船 艦長村尾二郎海軍大佐
「鶴見號」油船 艦長藤田俊三海軍大佐
「玄洋丸」油船
「健洋丸」油船
「明石號」修理艦 艦長福澤常吉海軍大佐
(五)近距離支援部隊
司令官 栗田健男海軍中將
第七(重)巡洋艦戰隊 司令官栗田健男海軍中將
「熊野號」(旗艦) 艦長田中菊松海軍大佐
「鈴谷號」 艦長木村呂福海軍大佐
「三限號」 艦長崎山釋夫海軍大佐
「最上號」 艦長曾爾章海軍大佐
第八驅逐艦分隊 司令小川莛喜海軍中佐
「朝潮號」 艦長吉井五郎海軍中佐
「荒潮號」 艦長久保木英雄海軍中佐
「日榮丸」 油船
(六)輸送船團
(輸送船團運載了中途島登陸部隊,共約五千人。該登陸部隊由太田實海軍火佐指揮,包括:由太田實直接指揮的第二聯合特別陸戰隊和由一木清直陸軍大佐直接指揮的陸軍一木支隊。——原編者注)
司令官 田中賴三海軍少將
運輸船:「五洲丸」、「全洋丸」、「第二東亞丸」、「阿根廷丸」、「巴西丸」、「吾
妻丸」、」慶洋丸」、「五洲丸」、「鹿野丸」、「北陸丸」、「霧島丸」、 「南海丸」;巡邏艇:1號、2號、34號(運載登陸部隊),「曙丸」油船

----------------------
更多免費TXT電子書
請到txt.Aisu.cn
----------------------
該TXT小說下載自Aisu.cn
歡迎到BBS.AISU.CN一起交流

(七)護航部隊
司令官 田中賴三海軍少將
第二驅逐艦戰隊 司令官田中賴三海軍少將
「神通號」輕巡洋艦(旗艦) 艦長河西虎三海軍大佐
第十五驅逐艦分隊 司令佐藤四郎海軍大佐
「黑潮號」
艦長寧垣環海軍中佐
「親潮號」
艦長有馬時吉海軍中佐
第十六驅逐艦分隊 司令■谷紫郎海軍大佐
「雪風號」
艦長飛田健二郎海軍,卜佐
「天津風號」 艦長原為一海軍中佐
「時津風號」 艦長中原義一海軍中佐
「初風號」
艦長高僑龜四郎海軍中佐
第十八驅逐艦分隊 司令宮坂義登海軍大佐
「不知火號」 艦長赤澤次壽雄海軍中佐
「霞號」
艦氏屍村清海軍中佐
「霰號」
艦長緒方友兄海軍中佐
「陽炎號」
艦長橫並稔海軍中佐
(八)水上飛機母艦部隊
(水上飛機母艦部隊同輸送船團一起行動,任務是佔領庫雷島並在該島設立水上飛機基地。——原編者注)
司令官 藤田類太郎海軍少將
第十一航空戰隊
司令官藤田類太郎海軍少將
「千歲號」 艦長古川保海軍大佐
水上戰斗機十六架
水上偵察機四架
「神川丸」 艦長筱田太郎八海軍大佐
水上戰斗機八架
水上偵察機四架
「早潮號」驅逐艦 艦長金田清之海軍中佐
第35號巡邏艇(運載特別陸戰隊一個小隊)
(九)掃雷部隊
司令 官本定知海軍大佐
第十六掃雷艦分隊
「第三玉丸」(由徵用的二百至四百噸級捕鯨船改裝、編制艦員四十至五十人。主要裝備有:掃雷具,深水炸彈四至八個和八十毫米炮一門,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海軍用民船改裝的這類掃雷艦共一百二十四艘。——譯者)
「第五玉丸」
「第七昭南丸」
「第八昭南丸」
獵潛艇分隊
第16號獵潛艇
第17號獵潛艇
第18號獵潛艇
「宗谷號」供應艦 艦氏久保田歲海軍中佐
「明洋丸」貨船
「山福丸」貨船
四、北方部隊
(阿留中部隊)(第五艦隊)
司令長官 細萱戍子郎海軍中將
參謀長 中澤佑海軍少將
(一)北方部隊主力
司令長官 細萱戍子郎海軍中將
參謀長 中澤佑海軍少將
「那智號」重巡洋艦(旗艦)
艦長清田孝彥海軍大佐
警戒部隊 司令竹內一海軍中佐
「電號」驅逐艦 艦長竹內一海軍中佐
「雷號」驅逐艦 艦長工藤俊作海軍少佐
補給部隊
「富士山丸」油船
「新山丸」油船
貨船三艘
(二)第二機動部隊
司令官 角田覺治海軍少將
航空母艦部隊(第四航空母艦戰隊) 司令官角田覺治海軍少將
「龍驤號」 艦長加藤唯雄海軍大佐
飛行隊長山神正恭海軍大尉
戰斗機分隊(0式機十六架 分隊長小林實海軍大尉)
魚雷機分隊(二十一架 分隊長山神正恭海軍大尉)
「隼鷹號」 艦長石井藝江海軍大佐
飛行隊長志賀淑雄海軍大尉
戰斗機分隊(0式機二十四架
分隊長志賀淑雄海軍大尉)
魚雷機分隊(二十一架 分隊長阿部全二海軍大尉)
支援部隊(第四[重)巡洋艦戰隊第二小隊) 司令鍋島俊作海軍大佐
「摩耶號」 艦長鍋島俊作海軍大佐
「高雄號」 艦長朝倉豐次海軍大佐
警戒部隊(第七驅逐艦分隊) 司令小西要人海軍大佐
「曙號」 艦長中川實海軍少佐
「潮號」 艦長上杉義勇海軍中佐
「漣號」 艦長上井宏海軍少佐
「帝洋丸」油船
(三)阿圖島攻略部隊
司令官 大森仙太郎海軍少將
「阿武限號」輕巡洋艦(旗峴)
艦長村山清六海軍大佐÷
第二十一驅逐艦分隊 司令清水利夫海軍大佐
「若葉號」 艦長黑木政吉海軍少佐
「子日號」 艦長寺內三郎海軍少佐
「初春號」 艦長牧野坦海軍中佐
「初霜號」 艦長右濱智海軍少佐
「真金丸」布雷艦
「衣笠丸」運輸船(「衣笠丸」運載了由陸軍少匠穗積松年指揮的阿圖島登陸部隊(陸軍北海支隊)共一千二百人。——原編者注。阿圖島登陸部隊由一個步兵大隊(營)和一個工兵中隊(連)編成。——譯者)
(四)基斯卡島攻略部隊
司令 大野竹二海軍大佐
第二十一(輕)巡洋艦戰隊
司令大野竹二海軍大佐
「木曾號」 艦長大野竹二海軍大佐
「多摩號」 艦長川畑正治海軍大佐
「淺香丸」(輔助巡洋艦) 艦長伴次郎海軍大佐
警戒部隊(第六驅逐艦分隊) 司令山田勇助海軍大佐
「響號」 艦長石井勵海軍少佐
「曉號」 艦長高須賀修海軍中佐
「帆風號」 艦長田中知生海軍少佐
輸送船團
「白山丸」運輸船(「白山丸」運載了基斯卡島登陸部隊(舞鶴鎮守府第三特別陸戰隊)。該登陸部隊由向並一二三海軍少佐指揮,共五百五十人。——原編者注)
「球磨川丸」運輸船(「球磨川丸」運載了建築材料和七百名勞工。——原編者注)
第十三掃雷艦分隊 司令三冢俊男海軍大佐
「快風丸」
「俊鶺丸」
「白鳳丸」
(五)潛艇部隊
(5月31日,「伊—9號」偵察了基斯卡島;「伊—15」號偵察了阿達克島;「伊—17號」偵察了阿圖島;「伊—19號」偵察了荷蘭港。此後,「伊—19號」到烏尼馬)
司令官
山崎重輝海軍少將克島巡邏,「伊—9號」、「伊—15號」和「伊—17號」到北緯49°、西經166°和北緯51°、西經166°。之間的丙警戒線就位。「伊—25號」和「伊—26號」在完成對阿拉斯加的奇里柯大島,西特基納克島和科迪亞克島的偵察之後,到西雅圖一帶巡邏。接著,「伊—25號」炮擊了阿斯托里亞;「伊—26號」炮擊了溫哥華。——原編者注)
第一潛艇戰隊
司令官山崎重輝海軍少將
「伊—9號」(旗艦) 艇長藤井明義海軍中佐
第二潛艇分隊 司令今里博海軍大佐
「伊—15號」 艇長石川信雄海軍中佐
「伊—17號」 艇長西野耕三海軍中佐
「伊—19號」 艇長榣原省吾海軍中佐
第四潛艇分隊 司令長井滿海軍大佐
「伊—25號」 艇長上田明次海軍中佐
「伊—26號」 艇長橫田稔海軍中佐
五、先遣部隊
(潛艇部隊)(第六艦隊)
司令長官 小松輝久海軍中將
參謀長 三戶壽海軍少將
「香取號」輕巡洋艦(旗艦)
艦長大和田升海軍大佐第三潛艇戰隊(第三潛艇部隊)(「伊—168號」在中途島一帶巡邏。「伊—174號」,「伊—175號」、「伊—169號」和「伊—171號」在北緯19°30′、西經167°和北緯23°30′、西經167°之間的甲警戒線上展開。——原編者注)
司令官河野千萬城海軍少將
「里約熱內盧丸」潛艇供應艦(在誇賈林島,旗艦) 艦長小野良二郎海軍大佐
第十九潛艇分隊 司令小野良二郎海軍中佐
「伊—156號」 艇長大橋勝大海軍少佐
「伊—157號」 艇長中島榮海軍少佐
「伊—158號」 艇長北村租七海軍少佐
「伊—159號」 艇長吉松田守海軍少佐
第三十潛艇分隊 司令寺岡正雄海軍大佐
「伊—162號」 艇長木梨鷹一海軍少佐
「伊—165號」 艇長原田毫衛海軍少佐
「伊—166號」 艇長田中萬喜夫海軍中佐
第十三潛艇分隊(「伊—121號」、「伊—122號」和「伊—123號」執行「K號作戰」任務:「伊—121號」和「伊—123號」向弗倫奇—弗里格特礁脈運送汽油,「伊—122號」到萊桑島待機。——原編者注)
司令官崎武春海軍大佐
「伊—121號」 艇長藤森安雄海軍少佐
「伊—122號」 艇長則田定俊海軍少佐
「伊—123號」 艇長上野俊武海軍少佐
六、岸基航空部隊
(第十一航空艦隊)
司令長官 冢原二四三海軍中將
參謀長 酒卷孝宗海軍少將
(一)中途島派遣航空隊
指揮官 森田千裏海軍大佐
0式戰斗機三十六架(這些戰斗機及其飛行員和地勤人員,由第一。第二機動部隊的航空母艦運載。——原編者注) 指揮官國府田貢海軍大尉
中型攻擊機部隊
陸上轟炸機十架 在威克島
水上飛機部隊
水上飛機六架 在賈魯特島
(二)第二十四航空戰隊
(前田稔海軍少將負責指揮流產的「K號作戰」。他的前任是後藤英次海軍中將。——原編者注)
(第四空襲部隊 在誇賈林島)
司令官 前田稔海軍少將
千歲航空隊(在誇賈林島)
指揮官大橋富士郎海軍大佐
0式戰斗機三十六架
魚雷轟炸機三十六架
第一航空隊(在奧爾島和沃特傑島) 指揮官井上左馬二海軍大佐
0式戰斗機三十六架
魚雷轟炸機三十六架
第十四航空隊(在賈魯特島和沃特傑島) 指揮宮中島第三海軍大佐
水上飛機十八架

3. 日本聯合艦隊詳細資料

松島 Matsushima

排水量(噸) 4278
船長(米) 91.81
船寬(米) 15.6
吃水(米) 6.05
馬力(匹) 5400
航速(節) 17.5
火炮 320mm*1/120mm*12/6磅速射炮*16
魚雷 360mm*4
裝甲 甲板50mm/炮塔300mm/炮盾100mm/司令塔100mm
乘員(人) 355
艦長 尾本知道
艦史 為了對付北洋水師的定遠、鎮遠二艦,由法國設計師白勞易(Louis-Emile Bertin)設計的「三景艦」之一,原計劃建造4艘,後改為3艘。該艦1888年2月17日在法國地中海鐵工及造船廠鋪設龍骨,開始建造,1890年1月22日下水,1892年4月5日建成。甲午戰爭時作為聯合艦隊旗艦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13彈,死35人傷78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05年參加了對馬海戰。戰後「三景艦」被編為練習艦隊運送海軍學員進行遠航訓練。1908年4月30日在運送海軍候補生遠航歸途中在澎湖列島的馬公島停泊時彈葯庫突然爆炸沉沒。1908年7月31日除籍。

嚴島 Itsukushima

排水量(噸) 4278
船長(米) 91.81
船寬(米) 15.6
吃水(米) 6.05
馬力(匹) 5400
航速(節) 17.5
火炮 320mm*1/120mm*11/6磅速射炮*5/3磅速射炮*11/1磅速射炮*6
魚雷 360mm*4
裝甲 甲板50mm/炮塔300mm/炮盾100mm/司令塔100mm
乘員(人) 355
艦長 橫尾道昱
艦史 為了對付北洋水師的定遠、鎮遠二艦,由法國設計師白勞易(Louis-Emile Bertin)設計的「三景艦」之一。1888年1月7日在法國地中海鐵工及造船廠鋪設龍骨,開始建造,1889年7月18日下水,1891年9月3日建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8彈,死13人傷18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1919年4月1日作為雜役船,更名為嚴島丸。1920年7月1日成為潛水艇母艦,艦名改回嚴島。1920年9月20日至1924年7月31日又作為潛艇學校的水上校舍。1925年報廢。1926年3月12日在吳港解體,同年3月21日除籍

橋立 Hashidate

排水量(噸) 4278
船長(米) 91.81
船寬(米) 15.6
吃水(米) 6.05
馬力(匹) 5400
航速(節) 17.5
火炮 320mm*1/120mm*11/6磅速射炮*5/3磅速射炮*11/1磅速射炮*6
魚雷 360mm*4
裝甲 甲板50mm/炮塔300mm/炮盾100mm/司令塔100mm
乘員(人) 355
艦長 日高壯之丞
艦史 為了對付北洋水師的定遠、鎮遠二艦,由法國設計師白勞易(Louis-Emile Bertin)設計的「三景艦」之一。1888年8月6日在橫須賀鋪設龍骨,開始建造,1891年3月24日下水,1894年6月26日建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11彈,死3人傷11人。黃海海戰後曾代替松島號成為日本聯合艦隊旗艦。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1922年4月1日作為雜役船。1925年12月23日報廢,次年5月1日拋售,1927年在橫須賀解體。

吉野 Yoshino
排水量(噸) 4267
船長(米) 109.73
船寬(米) 14.17
吃水(米) 5.18
馬力(匹) 15968
航速(節) 23
火炮 152mm速射炮*4/120mm速射炮*8/47mm速射炮*22
魚雷 360mm*5
裝甲 甲板115mm(傾斜部)/45mm(平坦部)/炮盾115mm
乘員(人) 385
艦長 河原要一
艦史 日本向英國Armstrong公司訂購的巡洋艦,還有一艘同型艦為「高砂」。據說吉野艦原為中國訂購,但由於經費不足而被日本購去。1892年2月開工建造,1892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建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8彈,死1人傷11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00年參加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巡弋渤海。1904年被編入第一艦隊參加了日俄戰爭中攻打旅順的戰斗。1904年5月15日在濃霧中與裝甲艦春日號相撞沉沒。1905年5月21日除籍
浪速 Naniwa

排水量(噸) 3709
船長(米) 91.4
船寬(米) 14
吃水(米) 6.1
馬力(匹) 7604
航速(節) 19
火炮 260mm炮*2/150mm炮*6/6磅炮*2/四聯裝炮*10/機關炮*4
魚雷 380mm*4
裝甲 甲板50-75mm/防盾37mm/艦橋37mm
乘員(人) 352
艦長 東鄉平八郎
艦史 日本向英國Armstrong公司訂購的巡洋艦。1884年3月27日開工建造,1885年3月18日下水,1885年12月1日建成。該級艦據說原來也是中國訂購,同樣由於經費不足而由日本購去。甲午戰爭中參加了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9彈,傷2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日俄戰爭中配屬第2艦隊第4戰隊。對馬海戰中受傷,後退出第一線。1912年7月26日在前往北海道途中的千島群島得撫島海面因事故沉沒。1912年8月5日除籍。
高千穗 Takachiho

排水量(噸) 3709
船長(米) 91.4
船寬(米) 14
吃水(米) 6.1
馬力(匹) 7604
航速(節) 19
火炮 260mm炮*2/150mm炮*6/6磅炮*2/四聯裝炮*10/機關炮*4
魚雷 380mm*4
裝甲 甲板50-75mm/防盾37mm/艦橋37mm
乘員(人) 352
艦長 野村貞
艦史 日本向英國Armstrong公司訂購的巡洋艦,是浪速號的同級艦。1884年4月10日開工建造,1885年5月16日下水,1886年3月26日建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5彈,死1人傷2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編入第二艦隊參戰。1914年10月17日在攻打我國青島時被德國S90號發射的魚雷擊中沉沒,264人戰死。1914年10月29日除籍。

秋津洲 Akitsushima
排水量(噸) 3150
船長(米) 91.7
船寬(米) 13.14
吃水(米) 5.32
馬力(匹) 8516
航速(節) 19
火炮 152mm速射炮*4/120mm速射炮*6/47mm速射炮*8
魚雷 360mm*4
裝甲 甲板75mm/炮盾115mm
乘員(人) 314
艦長 上村彥之丞
艦史 日本在橫須賀船廠建造的巡洋艦原來作為「松島」級的4號艦建造,後改為單獨設計建造一型巡洋艦。該艦1890年3月開工建造,1892年7月6日下水,1894年3月31日建成,是日本建造的第一艘鋼制巡洋艦。甲午戰爭中參加了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4彈,死5人傷10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日俄戰爭時被編入第三艦隊第六戰隊擔任日本沿海的警戒艦。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1921年4月30日成為潛水艇母艦。1927年1月10日除籍,7月29日在橫須賀解體
扶桑 Fuso

排水量(噸) 3777
船長(米) 67
船寬(米) 14.6
吃水(米) 5.5
馬力(匹) 3650
航速(節) 13
火炮 240mm炮*4/170mm炮*2/80mm炮*6/機關銃*1
魚雷 360mm*2
裝甲 水線100-230mm/炮塔200mm
乘員(人) 345
艦長 新井有貫
艦史 日本向英國Samuda Bros公司訂造的巡洋艦。1875年9月24日開工建造,1877年4月17日下水,1878年1月建成。建造時採用機帆並用的動力推進方式,1891年11月16日在橫須賀撤去帆索裝置。1894年7月21日完工。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8彈,死2人傷12人。1897年10月29日在伊予灘停泊時由於錨索斷裂造成漂移,被松島艦艦首沖角撞擊後又與嚴島艦右舷相撞後艦腹部進水沉沒。1898年6月5日打撈出水後送入吳海軍工廠修理。日俄戰爭時被編入第三艦隊第七戰隊參戰。1912年12月12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1908年4月1日除籍後作為雜役船,1909年2月15日退役。1910年在橫濱解體。

千代田 Chiyoda

排水量(噸) 2439
船長(米) 94.5
船寬(米) 12.98
吃水(米) 4.27
馬力(匹) 5678
航速(節) 19
火炮 120mm速射炮*10/47mm速射炮*14/機關炮*8
魚雷 360mm*3
裝甲 甲板25-38mm/水線帶115mm
乘員(人) 306
艦長 內田正敏
艦史 由於日本向法國Forges公司訂購的畝傍號(Unebi)巡洋艦1886年10月19日竣工駛往日本途中於12月3日突然失蹤,日本海軍獲賠124萬5千3百円。 日本用這筆資金向英國Brown公司訂造千代田號巡洋艦。1888年11月開工建造,1890年6月3日下水,1891年1月1日建成。該艦是除扶桑、比睿兩艘老艦外唯一在中央設置防禦裝甲帶的軍艦。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3彈。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三等巡洋艦。日俄戰爭中配屬第三艦隊第六戰隊,在朝鮮海峽護送運輸船隊。1904年7月26日在炮擊旅順時觸雷後赴橫須賀修理,而後參加對馬海戰。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一戰中參加進攻中國青島的作戰。1921年4月30日成為水雷母艦。1922年4月1日成為潛水艇母艦。1924年4月1日成為雜役船。1927年8月5日在實彈射擊訓練中作為靶艦被擊沉。後來該艦艦橋被拆除,移往江田島海軍學校作為號令台
赤城 Akagi

排水量(噸) 622
船長(米) 47
船寬(米) 8.2
吃水(米) 2.95
馬力(匹) 963
航速(節) 10.25
火炮 8.2磅炮*1/4.7磅炮*1
魚雷
裝甲
乘員(人) 126
艦長 坂元八郎太
艦史 日本小野浜造船所神戶工廠建造的摩耶級炮艦之一。1886年7月20日開工建造,1888年8月7日下水,1890年8月20日建成,編入吳鎮守府,艦長瓜生外吉中佐。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海戰中被擊中30彈,死11人傷17人。艦長坂元八郎太被擊斃。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炮艦。日俄戰爭中被編入第一艦隊第七戰隊,1904年5月18日在旅順外海濃霧中與大島艦相撞,大島艦被撞沉。1905年1月12日被編入第三艦隊。1911年4月1日除籍。1911年12月21日退役。1912年3月22日成為川崎汽船公司的商船,改名為「赤城丸」。1921年被尼崎汽船公司購入,航行於瀨戶內海。1945年9月17日在佐柳島遇台風沉沒。1946年初被打撈起來,1月又在瀨戶內海觸雷沉沒,於1951年再次打撈起來。該艦最後於1953年在大阪解體。

比睿 Hiei
排水量(噸) 2284
船長(米) 67
船寬(米) 12.4
吃水(米) 5.3
馬力(匹) 2515
航速(節) 13.5
火炮 170mm炮*3/150mm炮*6/1磅炮*4
魚雷 360mm*4
裝甲 水線帶88-115mm
乘員(人) 321
艦長 櫻井規矩之左右
艦史 日本向英國Milford Haven公司訂造的金剛級巡洋艦之一。1875年9月24日開工建造,1877年6月12日下水,1878年2月25日建成。1890年曾遠航歐洲。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海戰中被擊中23彈,死19人傷37人。甲午戰後撤去帆索裝置加以改裝。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三等海防艦。日俄戰爭中作為旅順港的警備艦使用。日俄戰爭後成為測量船。1911年4月1日除籍。1912年3月25日退役。

西京丸 SAIKIO
排水量(噸) 4100
船長(米) ?
船寬(米) ?
吃水(米) ?
馬力(匹) 4300
航速(節) 15
火炮 120mm速射炮*4
魚雷
裝甲 ?
乘員(人) 350
艦長 鹿野勇之進
艦史
日本建造的商船,1889年下水,甲午戰爭前改裝成代用巡洋艦。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海戰中被擊中12彈,傷11人

金剛 Kongo

排水量(噸) 2200
船長(米) 70
船寬(米) 12.4
吃水(米) 5.3
馬力(匹) 2500
航速(節) 14
火炮 170mm*3/150mm*6/1磅炮*4
魚雷 360mm*2
裝甲 水線88mm-115mm
乘員(人) 308
艦長 有馬新一
艦史 日本向英國Earles公司訂造的金剛級巡洋艦的首艦。1875年9月開工建造,1877年4月下水,1878年1月建成。1890年曾遠航歐洲。甲午戰爭中參加了威海衛之戰。甲午戰後撤去帆索裝置加以改裝,擔任舞鶴地區的守備。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三等海防艦。日俄戰爭中作為旅順港的警備艦使用。日俄戰爭後成為測量船。1909年7月21日除籍。
高雄 Takao

排水量(噸) 1750
船長(米) 70.4
船寬(米) 10.5
吃水(米) 4.0
馬力(匹) 2332
航速(節) 15
火炮 150mm*4/120mm*1/57mm炮*1/四聯裝機關炮*2
魚雷 380mm*2
裝甲 ?
乘員(人) 220
艦長
艦史 日本橫須賀造船廠建造的巡洋艦。1886年10月30日開工建造,1888年10月15日本下水,1889年11月16日建成。建造時採用鋼骨鐵皮結構,雙重鋼底,為當時世界上的先進技術,該艦也成為當時日本最高造船水平的體現。甲午戰爭中參加了威海衛之戰。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三等海防艦。日俄戰爭中被編入第三艦隊第七戰隊擔任津輕海峽的警備艦。1911年4月1日除籍,1912年3月27日退役。

築紫 Tsukushi
排水量(噸) 1350
船長(米) 64
船寬(米) 9.7
吃水(米) 4.4
馬力(匹) 2887
航速(節) 16.5
火炮 250mm*2/120mm*4/9磅炮*2/1磅炮*4
魚雷 450mm*2
裝甲 ?
乘員(人) 186
艦長 三善克己
艦史 原智利海軍向英國Armstrong公司訂造的Artur Pratt號巡洋艦,1879年10月2日開工建造,1880年8月11日下水。日本海軍於1883年6月18日購入。甲午戰爭中參加了威海衛之戰。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三等海防艦。日俄戰爭中被編入第三艦隊第七戰隊參戰。1906年成為靶艦,1906年5月25日除籍,1910年解體。

八重山 Yaeyama
排水量(噸) 1584
船長(米) 96.9
船寬(米) 10.5
吃水(米) 4.0
馬力(匹) 5630
航速(節) 20.75
火炮 120mm*3/47mm速射炮*8
魚雷 450mm*2
裝甲 ?
乘員(人) 200
艦長
艦史 日本橫須賀造船廠建造的巡洋艦,由法國設計師白勞易(Louis-Emile Bertin)設計。1887年6月開工建造,1889年3月下水。1890年3月15日建成。該艦由於馬力大航速高,所以多被用作偵察艦和通報艦,並兼作魚雷艇母艦,艦上可裝載5艘魚雷艇的補給品。甲午戰爭中參加了威海衛之戰。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通報艦。1902年在根室附近擱淺沉沒,打撈修理後重新服役。日俄戰爭時被編入第三艦隊作為無線電收發艦,收效甚微。1911年4月1日除籍。


4. 日本六艘航母的指揮官分別是誰

日本聯合艦隊中途島作戰主力只有四艘航母:第一航空艦隊所屬第一航空戰隊:赤城號(旗艦):第一航空艦隊兼第一航空戰隊司令長官南雲忠一中將,艦長青木泰二郎大佐;加賀號艦長岡田次作大佐。第二航空戰隊:飛龍號(旗艦):第二航空戰隊司令長官山口多聞少將,艦長加來止男大佐;蒼龍號艦長柳本柳作大佐。除了南雲忠一和青木泰二郎被部下規勸離艦,岡田次作在美軍俯沖轟炸機群攻擊下當場陣亡外,二航戰二艘航空母艦指揮官和司令長官最終都選擇了殉艦。
另外兩艘沒參加中途島海戰的:第五航空戰隊:翔鶴號(旗艦):(五航戰時任司令長官查不到具體何人,一說井上成美少將),艦長有馬正文大佐;瑞鶴號艦長橫川市平大佐;二艦因為之前的珊瑚海海戰遭遇的損失未參與中途島海戰。且分別於1944年6月和10月被美軍特混艦隊擊沉於馬里亞納和萊特灣。

5. 日本大和號戰列艦火力人員配置

編制艦員總數2300名(建成時),其中准士官以上150名,下士官及水兵2,150名,分為炮術、航海、通信、內務、機關、飛行、醫務、主計(財務)等八個科,各科主官分別為通信長、航海長、內務長、飛行長、機關長、軍醫長、主計長。每科下轄一個或幾個分隊,設有大尉分隊長一名、少尉分隊士數名;分隊之下為班,一班通常為15人,班長為上等兵曹。編制改定前大和級共有20個分隊,大和號臨終時設有22個分隊,高炮分隊是大和在萊特灣大海戰後才增設的。艦上的最高指揮官是大佐銜艦長,戰斗時,艦長在晝戰艦橋或夜戰艦橋上指揮戰斗,大佐銜副艦長則在防護嚴密的司令塔內襄助之,主要負責損管防禦指揮。炮術科首腦為炮術長。一至三號主炮塔分別配有第1-3分隊,各炮塔設有炮塔長,以及火炮操作員、彈葯庫操作員等。炮術長之下為負責副炮的副炮術長和負責高炮的高炮長,1-3號主炮塔分配有第1-3分隊,前後副炮塔設有第4和第10分隊,高炮設有第5,6分隊(左右舷127mm炮)和第7,8分隊(左右舷25mm炮),第9分隊負責主炮射擊管制和火控數據計算,第11分隊負責測距,探照燈照射,航跡測定等,第12分隊為通信科,第13分隊為航海科(操舵,航海,信號,雷達,水音偵聽);第14分隊為運用分隊,第15分隊為工作分隊,均屬於內務科;第16分隊負責電機,第17分隊負責輔機(含損管、消防),第18分隊屬於飛行科,機關科包括第19(機械)、第20(鍋爐)分隊,分為四個分掌區,每區負責3台鍋爐和一台主機。醫務科為第21分隊。主計科為第22分隊,負責掌管艦上一切經費開支,薪金發放,被服、軍需品、糧食及酒保品補給,以及烹飪、理發、洗衣等庶務。

6. 二戰時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最強盛時有什麼規模

在珍珠港時間前日軍一共有10艘航母,113艘潛艇,18艘重巡洋艦,3000餘架艦載機。

7. 日本一個大左管多少人

日本大佐相當於中國的上校,團級軍官,正常編制手下官兵1000-3000人左右。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8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9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23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2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6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2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6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12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7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