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李白行吟圖為什麼在日本

李白行吟圖為什麼在日本

發布時間: 2022-09-04 02:40:55

⑴ 李白行吟圖從反映客觀物象來看屬於什麼藝術

嚴格的講不屬於。
只要有美術基礎,造型能力加上實踐操作能力就能成為文身師。而中國目前美術院校也沒有文身專業。很多文身師都是從師或者自學成材。也有高校美術畢業生從事文身行業的。

⑵ 誰藏了中國的流失國寶

據有關資料表明: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就繪畫而言,美國收藏最多,僅華盛頓弗利爾博物館就有1200餘幅;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近500幅;大英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最精。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亞洲藝術品著稱的法國集美博物館收藏最佳,館里的瓷器從中國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個朝代各大名窯的名品應有盡有,且多為精品。就地方誌和古籍而言,美國最多,美國國會圖書館就有4000多種地方誌;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種,家譜2000多種。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國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萬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就敦煌寶藏而言,而今敦煌遺書在我國國內僅存2萬件,僅佔三成;藏於大英圖書館東方寫本部有13700件;藏於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有6000件;藏於俄羅斯聖彼得堡亞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於英國印度事務部圖書館近2000件,此外,日本、美國、瑞典、奧地利、韓國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

■英國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一向被認作是在中國之外藏有最多最好的中國文物的博物館。1860年,英軍從圓明園中所劫走的文物一部分獻給了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另一部分被拍賣。獻給女王的圓明園文物存放在大英博物館。其藏品目前已接近700萬件。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包括,青銅器、陶瓷器、書畫、玉器、雕刻品等,共計23000餘件,有許多是珍品、孤品。比如,清代乾隆帝的心愛藏品、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唐代摹本最為引人注目,而精美的商周青銅器和上世紀由斯坦因(被指「敦煌盜寶第一人」)帶往英國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極其重要的珍品。

◆書畫:顧愷之《女史箴圖》唐代摹本、李思訓《青綠山水圖》、巨然《茂林疊嶂圖》、李公麟《華岩變相圖》、范寬《攜琴訪友圖》、燕文貴《群峰雪霽圖》、蘇軾《墨竹圖》、馬遠《山水再游圖》等。

◆青銅器:商雙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

●大英圖書館

◆中國珍貴文獻和古籍6萬多種,其中有中國波羅蜜佛經最早版本、《永樂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簡、刻本古書、敦煌藏經(包括刻版印刷的《金剛經》)和地圖。

■法國

●楓丹白露宮

在西方博物館中,收藏和展覽圓明園珍寶最多最好的要數法國的楓丹白露宮,宮中的中國館可以說是圓明園在西方的再現。

楓丹白露,原意為「藍色之泉」,在巴黎東南90公里處,周圍有2500公頃的森林,自古這里就是狩獵、避暑的勝地。法王路易六世時期(約公元1137年前後),這里最早開始興建宮殿。經過幾代帝王的不斷擴建,楓丹白露宮日益完善並富麗豪華起來。

楓丹白露宮中的中國館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的歐也妮王後建立的。興建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存放搶自圓明園的文物—1860年英法聯軍劫毀圓明園後,侵華法軍司令孟托邦把從圓明園搶劫來的所謂戰利品敬獻給拿破崙三世和歐也妮王後。目前,這里收藏的中國歷代名畫、金銀首飾、瓷器、香爐、編鍾、寶石和金銀器也有3萬多件。

●巴黎國立圖書館

◆館內目前收藏的圓明園藝術珍品主要有:由清代宮廷畫師沈源和唐岱共同繪制的絹本《圓明園四十景圖》;宮廷畫師沈源和孫佑刻版的木刻本《圓明園四十景圖》;宮廷畫師伊蘭泰製作的海晏堂等西洋樓銅版畫四十幅;郎世寧繪制的宣揚乾隆皇帝武功的《格登鄂拉斫營》,以及《圓明園菊花迷宮圖》等。

●巴黎東方博物院

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出使英法意比四國日記》中記述: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他在巴黎東方博物院中國展室中發現「有圓明園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圓明園印』,白玉方印,稍小」。

●巴黎集美博物館

館里的瓷器從中國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個朝代各大名窯的名品應有盡有,且多為精品。

館內還收藏有圓明園藝術品珍品:郎世寧繪制的《乾隆肖像》,是乾隆皇帝41歲時的坐像,乾隆身旁站立兩位大臣,人物極具神韻,為中國與歐洲繪畫技藝相結合的佳作;乾隆百花瓷瓶,陀螺狀,造型精美,畫法上乘,瓶上的花卉圖案種類各異,絢麗多彩、萬紫千紅,非常美觀,是乾隆時代的藝術珍品。

■日本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日本最大的博物館。館內的9萬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萬件中國文物,上自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畫,可謂無所不包。馬遠的《洞山渡水圖》、《寒江獨釣圖》,梁楷的《雪景山水圖》、《李白行吟圖》、《六祖截竹圖》、李迪的《紅白芙蓉圖》等等都是曠世名作。此外,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館收藏有中國文物,珍品也是數不勝數,數量估計在數十萬件。

據《日本侵華對文物的破壞》一書作者孟國翔介紹,戰後日本歸還了一部分戰時掠奪的文物,有158000多車,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較珍貴的,但這只是很少的部分。此後由於多種因素我國沒有再繼續追討。

■美國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館內收藏的康熙玉如意,為圓明園散失的藝術珍品之一。它由一塊名貴的白玉雕刻而成,長近半米,白中透綠,被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狀。手柄頂部有「御制」兩個大字,下部刻銘文:「敬願屢豐年,天下咸如意。臣吳敬恭進」。當年它被英法聯軍搶走後,又在巴黎拍賣會上被拍賣,最後入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波士頓美術館

該館以東方藝術品著稱於世,現藏有中國和日本繪畫5000餘幅。其中有相當數量的宋、元時期名畫,如保存完好的唐張萱《搗練圖》,宋代摹本、宋徽宗《五色鸚鵡》。

●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

收藏的圓明園藝術品主要有:郎世寧繪制的《乾隆帝後和十一位妃子肖像》,畫中的青年時代的乾隆皇帝英姿颯爽,栩栩如生。這幅畫乾隆只見過3次,即繪制完成之時,70歲時和他退位之際。

●芝加哥美術館

◆該館的東方部以收藏中國青銅器而為世人矚目。最讓人震驚的是一件戰國提梁孟。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這是一座以收藏亞洲文物尤其是中國文物為主的博物館。其中陶瓷部有2000多件,始於新石器時代,迄於清。玉器部有1200多件,為世界上收藏中國玉器最豐富的博物館。青銅器部約有800件。

●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藝術中心

收藏有一座原藏圓明園的乾隆大玉山子。這是一塊含有綠色和白色的玉石,能放射清冷的灰綠色光澤,在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被雕刻成一座高峰深谷的玉山。山崖下露出亭台殿閣,小路和下面的山脊上有幾組浮雕人物,房前有一個百合花環繞的池塘,極為壯觀而精緻。在峭壁之上,還刻有乾隆皇帝御筆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

■挪威

●伯爾根實用藝術博物館

其中一處展廳擺放著幾千件中國文物,這些文物僅出自挪威人蒙茨的捐獻。1887年蒙茨來到中國,在中國海關任職,後又擔任了袁世凱的騎兵團長、參謀長等多個職務。蒙茨在中國生活了五十多年,收集了兩千五百多件中國文物。該館藏品中最不尋常的是圓明園的石雕,在一層的整個陳列室中,幾乎全部是雕刻精美的圓明園建築石構件,有殘斷的柱礎、欄桿、望柱、石像,在大廳的牆壁上還掛著一幅印在白布上的圓明園海晏堂銅版畫。從上面還能認出部分石雕原來所在的位置。這座展廳被命名為「圓明園展廳」。

⑶ 日本侵華究竟掠奪了中國多少文物

從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日本在兩次侵華戰爭期間劫掠的中國文物數量到底有多少?從中國劫掠的文物又有哪些?

要給出一個精確的數字,並將劫掠的文物全部一一羅列,似乎不太可能。或許,這將是一個永遠無法揭開的謎,也是留給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永遠的痛。畢竟,被日本公然劫掠、巧取豪奪、敲詐勒索等方式劫掠的文物浩如煙海,即使進行系統統計也難以完全囊括。本網整理這些被掠奪的文物資料,簡要梳理出其中較為重要的文物並將其展示出來供網友參閱瀏覽。

近代日本走上侵略道路後,對於中國以怨報德,狂妄地宣稱要「開拓萬里波濤,布威於四方」,於是近鄰中國便成了其實現野心的最佳選擇。

在對中國的文化侵略方面,日本步西方列強後塵,而且顯得更為貪婪,一面肆意摧殘我國的文化事業,一面又不惜採用種種卑劣手段,大肆掠奪我國文物,為害尤烈,造成了中國文化遺產的巨大損失。

《喪亂貼》

日本皇室收藏的王羲之的《喪亂帖》。因世人絕少得見原作而真假莫辨。有專家指出,如果「書聖」王羲之尚有一件真跡存世,非《喪亂帖》莫屬。這件「寶物」是1300多年前的奈良時代傳到日本的,雖然有人說是鑒真大師東渡時帶來的,但是並沒有確鑿證據。此外有王羲之的《孔侍中帖》,收藏在東京前田育德會,被列為日本國寶。

分別存放於日本不同博物館的王羲之《妹至帖》《定武蘭亭序》《十七帖》《集王聖教序》還有前涼時代的《李柏尺牘稿》是京都西本願寺宗主大谷光瑞派遣的探險隊上世紀初在新疆塔里木河支流孔雀河流域發掘出土的,由於是與王羲之同代的作品,被認為對了解王羲之書法的真實面目具有重要意義,現在收藏在京都龍谷大學學術情報中心大宮圖書館。歐陽洵《化度寺碑》(翁方綱本)是唐拓孤本,現收藏在京都大谷大學,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和褚遂良的《孟法師碑》也是唐拓孤本,現在收藏在三井紀念美術館。

流失故事:據《日本侵華對文物的破壞》一書作者孟國翔介紹,戰後日本歸還了一部分戰時掠奪的文物,有158000多件,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較珍貴的,但這只是很少的部分。此後由於多種因素我國沒有再繼續追討。

中華國寶: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東洋館又稱亞洲文物陳列館,1968年正式開放,設10個陳列室,分綜合陳列、中國藝術等部門,每年只輪換展出館藏品中的一小部分。一號展廳是名為「中國雕刻」的特別展覽,26件南北朝與唐代的文物,大部分是來自陝西、山西、河北等地的石佛。此外,東洋館一層還有一些特別專題,展示中國文物與東南亞文物之間的文化淵源,比如銅鼓、青花瓷。

東洋館的第二層可以說就是中國專館,一共五個陳列室,其中四個為中國考古,剩下一個是中國繪畫書法。中國考古的第一陳列室是從新石器時代到漢代出土的早期文物,一共111件展品,涵蓋了骨器、石器、陶器、玉器、青銅器等品種。陶器部分,歷史脈絡清晰,縱向延伸完整。玉器部分,既有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玉斧、玉璧、玉環、玉飾,二里頭文化(公元前2000年)的玉刀,也有商周時期的饕餮紋佩玉、龍紋佩玉、玉龍、玉魚、玉鳥,戰國時代的琉璃象嵌玉、夔龍紋玉等。

「中國考古」的瓷器陳列室一共有33件從三國時期到唐代的加釉彩陶器及43件宋代到清代的瓷器。尤其是元、明、清瓷器陳列,幾乎就是一部景德鎮陶瓷發展史。此外,這里還單獨辟出清代犀角、中國漆工等專題展覽。

⑷ 中國文物流散日本知多少

流失到日本的中國文物究竟有多少?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9萬多件藏品中,包括上萬件中國文物,上自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畫。
目前在該館網站上亮相的中國國寶或重要文化財產等文物有143件。只有極少數的文物註明了是由某某人捐贈,大多數則並未標明來歷,讓人不免對來歷充滿疑問。該館收藏馬遠的《洞山渡水圖》《寒江獨釣圖》,梁楷的《雪景山水圖》《李白行吟圖》《六祖截竹圖》、李迪的《紅白芙蓉圖》等等都是曠世名作。
此外,日本各地的博物館中,中國的文物珍品也是數不勝數,日本1000多座公私博物館幾乎都有中國藏品,數量應該在數十萬件。東晉著名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書法在日本流風遺韻,千年不衰。王羲之的《喪亂帖》唐時傳入日本,或謂鑒真和尚東渡時帶去,而今由日本皇室御藏,被認為是王羲之目前存世的唯一真跡。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國家。在我國流失海外的近3萬片甲骨片中,被日本收藏的有近1.3萬片。
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副總幹事牛憲鋒透露,1945年前的50年,日本對中國文物的掠奪都是有計劃的戰略行為。比如參與修建「滿洲鐵路」的很多日本人的真實身份,其實是歷史文化以及考古方面的學者,他們以調查當地地理情況為由,摸底中國文物古跡。
據統計,自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被日本掠奪的文化財產共1879箱,文物至少360萬件。在日本皇宮內的吹上御苑南端有一名為「御府」的建築群,其中包括5座建築,就是珍藏戰利品的地方。但因為位於日本皇宮,日本宮內廳一直嚴格禁止任何外人進入,還以國家財產為由拒絕將其向公眾展示。

⑸ 誰是掠奪中國國寶最多的國家

王羲之《喪亂帖》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有多少物質財富讓外國列強心生覬覦。自鴉片戰爭後的百餘年間,中國大批國寶級文物被掠奪,至今流失海外。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上47個國家200多家博物館中,就展示著160多萬件中國國寶,而散落在海外民間的中國國寶更是不計其數。而日本是掠奪中國文物最早也是最貪婪的那個國家。
□日本掠奪中國的國寶始於明代的倭寇 日本掠奪中國的國寶始於明代的倭寇,算起來日本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侵略中國的國家,大和民族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侵略中國的民族。當然倭寇掠奪的文物數量不多,價值在當時也不算太高。 日本真正開始大規模的掠奪中國文物是在八國聯軍侵華時期,日本將司令部設在北海靜心齋,大肆搶掠北海文物,萬佛樓內大小1萬尊金佛被悉數掠走。清末民國時期,中國一片混亂,加之尚無文物保護制度,導致大量文物流失海外。敦煌發現的4萬件古代文書,其中約有1000卷流入日本,收藏在龍谷大學、大谷大學、天理大學、東京國立博物館等,這些文物大多都是大谷光瑞探險隊的橘瑞超等人勾結道士王圓籙運到日本的。 中國文物的最大浩劫就是日本侵華戰爭時期,自1931年到1945年。大半國土淪陷,除了中國的各種資源外,價值最高的就是中國文物。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政府統計被日本掠奪的文化財產共1879箱,360萬件,破壞的古跡達到741 處。而流失民間的文物已經無法估計了,其中流失海外的3萬枚甲骨片,就有1.3萬枚被掠至日本。中國作為戰勝國,僅僅收回了從周口店出土的10箱化石、3.5萬余冊古書以及張學良將軍收藏的絹制古畫58卷。 日軍全面侵華時期,對中國文物的摧毀更是影響深遠,日軍甚至於1939年將雍和宮前3座牌樓的金絲楠木大柱更換成水泥柱,導致牌樓光輝頓減,日軍將換下的楠木柱運到日本,據說用其在名古屋建立了幾座居室,由此日軍對中國文物的掠奪可見一斑。 □據統計海外失落的中國名畫有2.3萬件,其中在日本的就有1/3 據統計海外失落的中國名畫有2.3萬件,其中在日本的就有1/3。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9萬多件藏品中,就有上萬件中國文物,上自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畫,可謂無所不包。目前在該館網站上亮相的中國國寶或重要文化財產等文物有143件(其中漢朝以前11件、魏晉南北朝時代21件、宋朝45件、元朝19件、明朝31件、清朝 16件)。其中包括商代後期的石雕怪獸,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唐朝的海磯鏡,宋代米芾、朱熹、黃庭堅的書法真跡,明清時期的玉器、瓷器等。只有極少數的文物註明了是由某某人捐贈,大多數則未標明來歷。 馬遠的《洞山渡水圖》、《寒江獨釣圖》,梁楷的《雪景山水圖》、《李白行吟圖》、《六祖截竹圖》,李迪的《紅白芙蓉圖》等等都是曠世名作。此外,日本各地的博物館中,中國的文物珍品也是數不勝數,日本1000多座公私博物館中幾乎都有中國藏品,數量應該在數十萬件。 日本皇室收藏的王羲之的《喪亂帖》,因世人絕少得見原作而真假莫辨。有專家指出,如果「書聖」王羲之尚有一件真跡存世,非《喪亂帖》莫屬。這件「寶物」是1300多年前的奈良時代傳到日本的,雖然有人說是鑒真大師東渡時帶來的,但是並沒有確鑿證據。此外有王羲之的《孔侍中帖》,收藏在東京前田育德會,被列為日本國寶。 分別存放於日本各博物館的王羲之的《妹至帖》、《定武蘭亭序》、《十七帖》、《集王聖教序》,還有前涼時代的《李柏尺牘稿》是京都西本願寺宗主大谷光瑞派遣的探險隊上世紀初在新疆塔里木河支流孔雀河流域發掘出土的,由於《李伯尺牘稿》與王羲之是同時代的作品,被認為對了解王羲之書法的真實面目具有重要意義,現收藏在京都龍谷大學學術情報中心大宮圖書館。歐陽詢的《化度寺碑》(翁方綱本)是唐拓孤本,現收藏在京都大谷大學。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和褚遂良的《孟法師碑》也是唐拓孤本,現收藏在三井紀念美術館。

⑹ 《太白行吟圖》是南宋誰的簡筆畫代表作品

《太白行吟圖》(日語:李白吟行図),又稱《李白行吟圖》是中國傳世著名中國畫,南宋梁楷繪制。《太白行吟圖》現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太白行吟圖》是梁楷減筆人物畫的代表作之一。圖中的李白「月下獨酌」,仰面蒼天,詩情滿懷,縱思運句,一副抑鬱不得志的表情。梁楷用寥寥數筆就把「詩仙」那種縱酒飄逸、才思橫溢的風度神韻,勾畫得惟妙惟肖。這種舍棄一切背景,以簡單數筆勾勒出主角神韻的方式,以少勝多,而寓意深遠,後人稱為「減筆畫」。《太白行吟圖》不拘泥於瑣末細節,而是突出詩人的性格特徵,選取最能反映詩人精神狀態和思想情緒的瞬間動作,加以概略的描繪。雖是逸筆草草,卻言簡意賅,以一當十,毫無雕琢造作之氣。人物神韻的體現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⑺ 李白行吟圖 介紹

南宋畫家梁楷作品。
這幅畫僅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個灑脫放達的詩仙形象。梁楷天性疏野,常飲酒自樂,人稱「梁風子」。他的減筆畫是一種運用粗闊的筆勢與有濃淡的水墨作的寫意畫,《李白行吟圖》即體現了這種大膽的畫風;用筆簡練豪放,純以線描表現,但詩人疏放不羈的個性,以及邊吟邊行的姿態卻刻劃得生動傳神,令人叫絕。《李白行吟圖》舍棄一切背景,簡單數筆,就勾勒出李白游吟飄然瀟灑的神情,以少勝多,而寓意深遠,令人尋味,後人稱其作為「減筆畫」。梁楷減筆人物畫給後世以很大影響,如宋末元初的法常、元代的顏輝以及明代徐渭的《驢背吟詩圖》等都多少受到過梁楷的影響。

⑻ 李白行吟圖是工筆畫嗎

不是。

《太白行吟圖》是南宋畫家梁楷所創作的一幅紙本水墨畫,現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該圖描繪了李白的形象。

作者梁楷在畫面上沒有任何背景,只用寥寥數筆畫出李白飄飄欲仙,冉冉欲舉的形象。他不同於屈原行吟式的憂憤,也不同於杜甫行吟式的深沉,而是浪漫欹側,嬉笑怒斥的「詩仙」。

(8)李白行吟圖為什麼在日本擴展閱讀:

《太白行吟圖》正是作者通過對李白的刻畫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傑作,作者梁楷和李白一樣,也「嗜酒自樂」,行為狂放,不拘禮法,被世人稱為「梁瘋子」、他少時所生活的南宋偏安一隅,不單單是作者一個人。

全天下人都為南宋政府這種妥協退讓的政策而感到氣憤,但卻無能為力,作者只能以這種方式,借李白的形象來抒發胸臆,借筆墨絹素來發泄積郁。

⑼ 自甲午戰爭到現在有多少中國珍寶流入日本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政府統計被日本掠奪的文化財產共1879箱,360萬件,破壞的古跡達到741處。而流失民間的文物已經無法估計了。流失海外的3萬枚甲骨片,就有1.3萬枚被掠至日本。中國作為戰勝國,僅僅收回了從周口店出土的10箱化石、3.5萬余冊古書以及張學良將軍收藏的絹制古畫58卷。
日軍全面侵華時期,對中國文物的摧毀更是影響深遠,日軍甚至於1939年將雍和宮前3座牌樓的金絲楠木大柱更換成水泥柱,導致牌樓光輝頓減,而將換下的楠木柱運到日本,據說用其在名古屋建立了幾座居室,由此可見日軍對中國文物掠奪的一斑。
現代統計海外失落名畫已查錄的有2.3萬件,其中在日本的就有1/3。
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9萬多件藏品中,包括上萬件中國文物,上自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畫,可謂無所不包。目前在該館網站上亮相的中國國寶或重要文化財產等文物有143件(其中漢朝以前11件、魏晉南北朝時代21件、宋朝45件、元朝19件、明朝31件、清朝 16件)。其中包括商代後期的石雕怪獸,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唐朝的海磯鏡,宋代米芾、朱熹、黃庭堅的真跡書法,明清時期的玉器、瓷器等。只有極少數的文物註明了是由某某人捐贈,大多數則並未標明來歷。該館收藏馬遠的《洞山渡水圖》《寒江獨釣圖》,梁楷的《雪景山水圖》《李白行吟圖》《六祖截竹圖》、李迪的《紅白芙蓉圖》等等都是曠世名作。此外,日本各地的博物館中,中國的文物珍品也是數不勝數,日本1000多座公私博物館幾乎都有中國藏品,數量應該在數十萬件。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8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9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23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2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6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2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6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12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7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