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二戰日本被美軍擊沉多少航空母艦

二戰日本被美軍擊沉多少航空母艦

發布時間: 2022-09-02 23:44:28

㈠ 二戰中『二』本一共沉了幾艘航母

二戰期間,日本有二十九艘航母,冠絕全球,但因密碼被偵破而落敗。

歷史並不如煙。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日本就已自主研發並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航空母艦及艦載戰斗機,隨後又不斷建造了大中小型配套、攻擊與護航兼顧等各類航母共二十九艘之多,組成了號稱世界最強的帝國海軍聯合艦隊。

這些航母主要採取三種方式建造,其一是專門研製開發建造的航母,如排水量達三萬四千噸的「大風號」重裝甲航母,「蒼龍號」、「飛龍號」等中型攻擊航母。其次是由原軍艦進行改裝,如作為第一艘重型攻擊航母兼海軍第一航空戰隊旗艦的「赤城號」以及主力航母之一的「加賀號」等均是由戰列艦改建的。第三種是為了應付戰事擴大而將商船、客貨輪加以改建,如一萬七千噸的「沖鷹號」由大型油輪改建的,一萬三千噸的「海鷹號」則由客貨輪改裝而成。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本海軍就是以「赤城號」、「加賀號」等六艘航母為主力,艦載三百六十多架戰斗機實施了偷襲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並引爆了太平洋戰爭。

耐人尋味的是,日本帝國海軍憑借強大的航母艦隊率先對美開戰獲勝,結果又以一艘艘主力航母被美軍摧毀而戰敗。其中,從一九四二年開始美日兩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相繼展開的四次大規模航母決戰,既葬送了日本海軍不可一世的航母之霸,也阻斷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擴張之路。二戰的歷史軌跡因日美航母決戰而發生了根本性轉折。

而美國海軍之所以能克敵制勝,不斷摧毀強大的日本航母主力,其秘密就在於美軍獲取了日軍艦隊的通訊密碼。這是美英盟軍在一九四二年一月擊沉了一艘日軍潛艇後獲取的。此後,美軍利用這本小小的密碼。破譯了大量日本海軍電報,從而掌握日美航母海戰的主動權。

一九四二年初,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後氣焰更為囂張,企圖進一步奪取西南太平洋諸島,為攻佔澳大利亞做准備。當年四月,美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從破譯日軍電報中得知,日軍三艘航母分成兩支艦隊正在向珊瑚海海域挺進,於是決定讓弗萊徹海軍少將率領「列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兩艘航母為首的特混艦隊迎戰,狠挫日本海軍的狂妄氣焰,日本首次航母戰由此拉開序幕。

五月七日,日軍先後從「翔鶴號」、「瑞鶴號」航母上起飛了七十八架戰機,炸沉了美軍一艘驅逐艦和油船。其後,美軍兩艘航母出動了九十三架戰機,集中火力炸沉了日軍一艘小型航母「祥鳳號」。次日,雙方航母再次出動戰機相互攻擊,結果美軍的「列剋星敦號」被日軍擊沉,而日軍的「翔鶴號」遭美軍重創,險些沉沒。這也是二戰爆發後日本海軍在日美航母戰中第一次遭重挫。

珊瑚海戰役後,日本聯合艦隊統帥山本五十六意識到美國航母的威脅,為了摧毀美軍航母主力,試圖在中途島設置一個圈套,誘美軍來鑽。為此,山本動用了八艘航母及其它五艘搭載水上飛機的戰艦試圖打擊美軍航母。

由於日軍密碼被破譯,美軍對山本在中途島的戰略部署了如指掌。於是美軍將計就計,集中了三艘主力航母等十艘戰艦,採取從側翼伏擊日本航母主力艦隊。六月三日,日軍分艦隊襲擊阿留申群島,揭開了中途島戰役。第二天,南雲忠一中將指揮的日本艦隊進入中途島海域,因他沒有發現美國艦隊,便向中途島的美軍機場發起攻擊。

不久,他接到發現美軍航母艦隊的報告,慌忙應戰,可為時已晚。此時,美軍轟炸機騰空而起,俯沖式直撲日本航母。結果,四萬一千噸的「赤城」、三萬八千噸的「加賀」以及「蒼龍」、「飛龍」這四艘日軍主力航母全部被炸沉,葬身海底。美軍在此航母決戰中僅損失了「約克城」一艘航母。中途島戰役因此也成為了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

一九四四年六月,美軍在十五艘航母和十四艘護航艦的掩護下登陸馬里亞納群島的塞班島。日軍企圖拚死一搏,集中了九艘航母分三路截擊美軍。六月十九日清晨,一場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航母大決戰拉開了帷幕。雙方的數百架戰機在廣闊的海空之上展開了一場慘烈的空戰。

由於經過兩年多的消耗戰,日軍有經驗的飛行員已經損失殆盡,加上飛機性能嚴重落後,這場戰斗從一開始就呈現了一邊倒的局面。結果,日方有三艘航母被擊沉,三艘被重創,而美軍僅有兩艘航母受輕傷。更致命的是,日軍在這場戰斗中損失了四百零四架艦載機,這占其艦載機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二。至此,日本航母艦隊實際上已經徹底失去了進攻能力。

萊特灣海戰則是日美第四場航母大戰,它最終導致了日本航母艦隊全軍覆沒。一九四四年十月,美軍決定發起菲律賓群島戰役。二十日,美軍在萊特灣登陸,日方為挽回敗局,賭上了海軍的全部家當,派出兩支艦隊夾擊美軍

㈡ 二戰期間,美國和日本各有多少艘航母被擊沉

根據《簡氏二戰戰列艦年鑒》記載:二戰期間總共有25艘戰列艦在交戰中被擊沉。其中有14艘是被飛機擊沉的,這還不包括德國「俾斯麥」號和日本「比睿」號。

「俾斯麥」號雖然是毀於英國海軍的萬炮齊轟,但此前它已遭英國海軍艦載機的魚雷攻擊而無法逃脫,這才是致命一擊;日本海軍的「比睿」號在瓜達爾卡納爾海戰期間自沉,同樣也是在遭到美軍空襲、舵機受損後才不得不自我了斷的。
參加太平洋戰爭的日本航空母艦,按建造過程大致可分為正規航空母艦、改造航空母艦和改裝航空母艦三類。其中,正規航空母艦一開始就是按照標准航母設計建造的,如「翔鶴」級;改造航空母艦是指原本其他艦種的軍艦,在施工階段改變原設計,而以航母的姿態出現在聯合艦隊序列中,如「赤城」級改裝航空母艦則是指將一些服役中或已經完工的戰列艦、巡洋艦乃至徵用的商船,拆除部分原有結構,增設飛行甲板和操作艦載機設備而成的航空母艦。

日本海軍在條約的限制下,採取了一些可迅速增加航空母艦數量的方法。其中所謂的「航母預備艦」就是在部分軍艦的設計中,事先就考慮了未來可能改裝成航空母艦的需求,以利於日後的改裝工作。另外,日本軍方還以投資方式參與商船的設計建造,戰時大量徵用這些商船,進行改裝服役以增強其航母力量。

由於日本航空母艦的建造受到《華盛頓公約》的限制,而且在早期不像戰列艦那樣受重視、有計劃,因此其譜系相當混亂,只是在命名方面有大致規律可循。在早期,日本的航空母艦都是以特殊的飛禽為名,其中正規航空母艦的艦名中有「龍」或「鶴」字,如「飛龍」、「翔鶴」等;由其他軍艦改造而成的航空母艦的艦名中均有「鳳」字,如「祥鳳」、「瑞鳳」、「龍鳳」等(但「赤城」號和「加賀」號例外,它們直接沿用了原來戰列艦的艦名);由民間船隻改造成的航空母艦的艦名中則有「鷹」字,如「大鷹」、「雲鷹」、「沖鷹」等。在1943年以後,日本航空母艦的命名方式又有變動,改用日本歷史上的諸侯國名或者山名來命名:其中排水量25 0 00噸以上的用國名命名,15000~25000噸級的以山名命名,如「天城」、「葛城」、「笠置」等。從命名方式上可以看出,日本海軍對航空母艦的認同是從早期的存疑到後期的重視——在初期的命名方式中,每個艦名的詞尾都有一個共同的字,類似於日本海軍驅逐艦的命名方式;但到了後期所採用的山名和古國名,則明顯是戰列艦所慣用的命名方式。而戰列艦向是日本人最看中的主力艦。

「鳳翔」號:日本航空母艦的元老和試驗艦

它是日本海軍航空母艦中的元老。在該艦動工興建之前,日本曾改裝過一艘運輸船「若宮丸」號,以進行水上飛機的搭載試驗。而「鳳翔」號在建造之初被歸為「特務艦」,後來才自成一類,成為海軍的第一艘航空母艦。1921年10月在淺野造船廠動工,1922年10月下水、12月完工。測試排水量9494噸,航速25節,有4門1 40毫米炮、2門80毫米高射炮,官兵550人。

由於在建造「鳳翔」號之前,日本海軍沒有建造專門航空母艦的經驗,許多設計仍在摸索階段,所以該艦也算是日本航空母艦的試驗艦。在原設計中,其前段起飛甲板向下傾斜5度,為的是利於飛機起飛加速,右舷的3根煙囪在飛機起飛時可由垂直轉為水平;艦島前方有專供水上飛機回收使用的起重機等。到1923年,「鳳翔」號才一一改正了這些錯誤設計:前端飛行甲板改平,拆除艦島,艦橋改在飛行甲板下面。

在1932年2月5日入侵中國上海的作戰中,「鳳翔」號所屬的13式艦載攻擊機首次與中國戰機交鋒並取得勝利,這是日本海軍首次以艦載機擊落對手的空戰。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鳳翔」號再度出沒在中國青島外海,而後從事訓練任務。中途島戰役時,「鳳翔」號負責主力部隊的反潛警戒任務,搭載了6架飛機,未直接參加第一線戰斗。1944年,為了搭載新式戰機,「鳳翔」號的飛行甲板被加長到180.8米。由於改裝後的飛行甲板長度超出艦長太多,使得航母的耐波性降低,無法在遠洋活動。但「鳳翔」號也因禍得福,由於活動減少而得以躲過美軍鋪天蓋地的攻擊,存活到日本戰敗後,於1946年9月被解體。

「赤城」號:山本五六曾任艦長的名艦

「赤城」號原本是「天城」級戰列巡洋艦中的一艘。「天城」級是日本海軍「八八艦隊」計劃的產物,預定要建造「天城」號和「赤城」號兩艘。「赤城」號於1920年12月在吳港海軍造船廠動工建造,到了1921年,受《華盛頓公約》的影響,建造中的「天城」級面臨停工解體的命運。日本海軍在經過一番考慮後,決定將兩艘「天城」級戰列巡洋艦改建成航空母艦。1923在發生的關東大地震,震壞了放在船台上的「天城」號龍骨,最後只有「赤城」號以航空母艦的姿態面世。由於日本當時只有小型航母「鳳翔」號的建造經驗,因此在設計這艘排水量比「鳳翔」號大近3倍的航空母艦時,煞費了苦心。

「赤城」號在1923年11月重新開工,1925年4月下水,1927年3月完工。其三層甲板設計相當特殊:最上層為飛機降落甲板;第二層甲板上有艦橋及2門雙聯裝203毫米口徑主炮,故稱為「炮塔甲板」;第三層為飛機起飛甲板,長56.7米,可搭載60架戰機(16架戰斗機、16架偵察機及28架攻擊機)。測試排水量34364噸,航速31節。

1938年,「赤城」號進行了一次大改裝,拆除原來的炮塔甲板和起飛甲板,將最上層甲板延長變成飛行甲板,艦載機數量增加到91架(96式戰斗機16架、96式攻擊機51架、96式俯沖轟炸機24架),運送飛機的升降機也由2座增加到3座,飛行甲板左舷增設艦島。測試排水量增為41300噸,航速31.2節。

「赤城」號是日本海軍的名艦之一。在1928~1929年,日本海軍名將山本五十六曾擔任該艦艦長,偷襲珍珠港時,該艦也作為機動部隊的旗艦,其後,「赤城」號還參加了爪哇海大戰和中途島戰役。在中途島海戰中,「赤城」號被美軍俯沖轟炸機投下的2枚炸彈命中引起火災,大火殃及彈葯庫,連鎖爆炸迫使「赤城」號船員不得不棄船,最後日本用自己的「野分」號驅逐艦發射魚雷將其擊沉。

「加賀」號:關東大地震使它得以頂替上崗

「加賀」號和「赤城」號雖然不是姊妹艦,但2艘航母從誕生到覆滅的命運卻驚人的相似。屬於「土佐」級的「加賀」號,真原始設計也是戰列艦,同樣也是「八八艦隊」計劃的產物。正當它受到《華盛頓公約》的影響而准備解體時,關東大地震報銷掉了「天城」號,「加賀」號得以被改造成一艘航母來頂替。
[ 轉自鐵血社區 <a href=target="_blank">http://bbs.tiexue.net/post_2260755_1.html/ ]</a href=>

「加賀」號於1920年在川崎神戶造船廠動工,次年11月下水,1923年11月開始航母改造工程,1928年3月完工。其外觀與「赤城」號類似,同樣是三層式甲板,排水量33693噸,航速27.5節,可搭載60架飛機。

1934年,「加賀」號也進行了大改裝,於一年後完工。主要是延長飛行甲板,使艦載機的數量增加達到90架(15架90式戰斗機、45架89式攻擊機及30架94式俯沖轟炸機),航速增大至28.3節,排水量增加到42541噸,續航力得到提高。

「加賀」號一直與「赤城」號搭配編為日本海軍第1航空戰隊,曾參與侵華戰爭的所有大規模軍事行動;偷襲珍珠港時戰果頗豐,在進軍南洋的過程中也出力頗多。在1942年6月的中途島戰役時,受到美軍俯沖轟炸機的襲擊被命中3枚炸彈而引起火災,數小時後沉沒。成軍13年的第1航空戰隊至此全軍覆沒。

「龍驤」號:日本海軍後續小型航空母艦的典範

在1924年的日本艦艇補充計劃中,准備建造1艘27000噸和3艘10000噸的航空母艦。1925年,為了取代老舊的「若宮丸」號水上飛機母艦,有了建造「龍驤」號的腹案,後來又從水上飛機母艦變更到航空母艦。

「龍嚷」號最初計劃的排水量為9800噸,使用「青葉」級重巡洋艦的艦體,航速30節,搭載約24架飛機。1924年11月,「龍驤」號在橫濱三菱造船廠動工1931年4月下水後拖曳到橫須賀進行艏裝工作。此時軍方要求艦載機數量增加到36架,廠方不得不更新設計,增加一層機庫,以至於舷高度降低、耐波性變差。1933年5月完工時,測試排水量12732噸、66000馬力、航速29節、續航力10000海里(14節),搭載飛機48架、官兵924人。

「龍驤」號的外形成為以後日本小型航母的典範全通式飛行甲板、無艦島、露天式艦艏甲板,艦橋位於飛行甲板最前端的正下方。但1935年9月發生了一起日本海軍史上著名的「第4艦隊事件」:「龍驤」號在演習過程中遭遇台風,由於干舷太低導致艦橋被海浪沖毀。這次事件對日本艦艇設計影響深遠。事後,「龍驤」號再度進塢改造,除了重新設計改善了耐波性的艦橋外,新加了層甲板以提高幹舷高度。改造後的排水量達到12575噸,航速卻降低到28節。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龍驤」號搭載有18架96式戰斗機和12架97式攻擊機。它與航母「祥鳳」號、徵用商船「春日丸」號編成第4航空戰隊,曾參與入侵菲律賓和進攻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支援行動。偷襲珍珠港時,「龍驤」號負責進攻阿留申群島的作戰。第二次所羅門海戰時,「龍驤」號搭載有24架「零」式戰斗機、9架97式攻擊機,在敬運輸船隊護航行動中遭到美軍航母艦載機的攻擊而沉沒。

「蒼龍」號:第一艘真正按航母標准建造的航母

「蒼龍」號是日本第一艘真正按照航母標准設計建造的航母,在此之前的航母多半是由其他軍艦改造而成的。「蒼龍」號的建造過程也是一波三折。根據《華盛頓公約》的規定,當時日本還可建造總噸位21000噸的航空母艦,因而最初設計了2艘各10500噸的航空母艦。但海軍方面卻要求在10500噸的航母上安裝5門203毫米炮、20門127毫米高射炮及100架飛機,這對萬噸級航母而言簡直是無理的要求。進入預算審核階段後,這些要求有所減少,航母的自衛武器數量減少到5門155毫米炮、16門127毫米炮。

1934年,日本海軍發生了著名的「友鶴事件」:第21水雷戰隊的2艘水雷艦在旗艦「龍田」號輕巡洋艦的率領下在日本外海進行夜間訓練,返航時海上風速達到15~20米/秒、浪高3~4米,造成「友鶴」號水雷艦傾覆,約100名官兵喪生。事後檢討,導致「友鶴」號傾覆的原因是艦體重心過高,而且幾乎所有的日本軍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這個通病。這主要是因為在《華盛頓公約》的限制下,為了盡可能提高單艦戰鬥力而盲目在艦艇上堆砌過多的武器所致。這次事件和前面提及的「第4艦隊事件」對日本後來的艦艇設計產生了巨大影響,軍方對「蒼龍」號的設計要求也變得合理些。

「蒼龍」號於1934年11月在吳港海軍造船廠動工,1935年12月下水,1937年2月完工,測試排水量18800噸、152000馬力、航速34.5節、續航力7680海里(18節以下),可搭裁飛機72架、官兵1000人。

該艦服役後與「飛龍」號一同編入第2航空戰隊,搭載57架飛機(21架「零」式戰斗機、18架97式攻擊機、18架99式俯沖轟炸機),曾支援日軍在中國大陸和南洋方向的侵略行動,並且是偷襲珍珠港的主角之一。1942年6月的中途島戰役是「蒼龍」號戰斗生涯的最後一幕。該艦在美國航母「約克城」號和「企業」號的俯沖轟炸機的打擊下沉入海底,艦上1103名官兵中只有385人生還。

「飛龍」號:魚雷「自我了斷」,水兵得以逃生

「飛龍」號是「蒼龍」級的2號艦,於1936年7月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動工,1937年11月下水,1939年7月完工。測試排水量20165噸、航速34.6節、續航力7670海里(18節以下),可搭載飛機72架、官兵1101人。

該艦在外觀上的最大特徵是艦島位於左舷中央(航母的艦島一般安排在右舷前端1/3處),以便為艦載機提供較長的起飛跑道。艦島從右舷改在左舷,是因為右舷中央的位置是在煙囪的後方,而煙囪的排煙會影響航行操作、干擾飛機的降落。採用這種設計的還有改造後的「赤城」號。

「飛龍」號服役後一直隨「蒼龍」號同進退。在中途島戰役期同,該艦在「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橫遭慘禍時躲過一劫,隨後在第2航空戰隊指揮官山口聞多少將的指揮下,出動艦載機對美國航母「約克城」號實施了連續兩波次的攻擊,使其受到重創。不料在「蒼龍」號遭襲6小時後,美機再度光臨「飛龍」號上空。該艦被4枚炸彈命中艦橋右側前方的飛行甲板,前段升降機整個被炸飛到艦橋上井引發火災。6月6日夜零時15分宣布棄船,包括山口聞多在內的416名官兵喪生。值得提的是,當日本驅逐艦「卷雲」號奉命向「飛龍」號旋射2枚魚雷離去後,被困在「飛龍」號艙底輪機室的70名日本水兵竟從魚雷命中爆炸後的缺口處奇跡股地逃生,在海上漂泊15天後有34人被美艦營救。

1942年6月4~6日三天之內,日本海軍一下子損失了4艘一線航母及其所搭載的332架飛機和飛行員。從這時起,日本海軍開始從進攻傳入防禦,直到1945年敗亡為止。

「翔鶴」級:鼎盛時期的寵兒、偷襲珍珠港的干將

「翔鶴」級航空母艦包括「翔鶴」號和「瑞鶴」號。1936年,日本單方面退出倫敦裁軍會議,從此海軍的造艦工程便如脫韁野馬一般全力擴張。「翔鶴」級航空母艦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

「翔鶴」號於1937年12月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動工,19 39年6月下水,1941年8月完工。而「瑞鶴」號則於1938年5月由川崎神戶造船廠承造,1939年11月下水,1941年9月完工。測試排水量29800噸,可搭載飛機84架、官兵1660人。這兩艘航母均屬於第1航空艦隊的第5航空戰隊,它們服役於日本海軍的鼎盛時期,先後參加了偷襲珍珠港、東南亞和印度洋方向的作戰。

「翔鶴」號在珊瑚海海戰中因甲板中彈而無法起降飛機,之後回到吳港大修,第5航空戰隊因此避開了中途島戰役,免去了覆滅的命運。等到第三次所羅門海戰時,該級艦成為日本惟一的主力航母,但由於缺少熟練的飛行員,艦載機損失慘重。在1942年10月的南太平洋海戰中,「翔鶴」號再度受損,不得不回到橫須賀大修。1944年6月的馬里亞納海戰中,第5航空戰隊再度出擊。19日,「翔鶴」號遭到美軍潛艇「青花魚」號發射的4條魚雷的攻擊,導致彈葯庫爆炸,1263名官兵與艦同沉。

馬里亞納海戰中,「瑞鶴」號被一枚炸彈命中,隨後回吳港進干船塢大修。1944年10月20日,「瑞鶴」號投入萊特灣大海戰,擔任日軍北方部隊的旗艦。25日,「瑞鶴」號遭到美軍艦載機的猛烈攻擊,被命中魚雷和炸彈各7枚,在恩加諾角沉沒,1700名官兵中只有970人獲救。

「祥鳳」級:名為潛艇支援母艦、實為航母預備艦

「祥鳳」級航空母艦包括「祥鳳」號和「瑞鳳」號,前身分別是潛艇支援母艦「劍崎」號和「高崎」號,在設計之初已被列為「航母預備艦」。「高崎」號在1939年下水後立即進行航母的改造工作,於1940年2月完工,並更名為「瑞鳳」號。「劍崎」號於1939年1月比「高崎」號早下水,但服役到1941年1月才進行改造工作,同年12月完工,更名為「祥鳳」號。

由於是「航母預備艦」,「劍崎」號在充當潛艇支援母艦時就已設置了飛機機庫和升降機,最上層甲板除了煙囪、桅桿和小得不成比例的艦橋外,幾乎空無一物。改造後的「祥鳳」號排水量達13100噸,航速28節,續航力7800海里(18節時),艦上可搭載6架「零」式戰斗機、12架97式攻擊機及10架99式俯沖轟炸機,合計28架。官兵788人。

「祥鳳」號的第次也是最後班出擊是在珊瑚海海戰中。在戰斗期間,「祥鳳」號遭到美機密集攻擊而被命中了7條魚雷和13枚炸彈,1942年5月7日沉沒,是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損失的第一艘航母。「瑞鳳」號則在1944年10月於恩加諾角遭到美機轟炸,命中2條魚雷和2梅炸彈後沉沒。

「龍鳳」號:甲板上設置一根煙囪以掩人耳目

「龍鳳」號的前身是潛艇支援母艦「大鯨」號,1933年8月在橫須賀開工建造,1934年3月完工,排水量13048噸。它也被列為「航母預備艦」,所以艙內沒有安排太多設施;外觀上與「劍崎」號相似,最上層甲板平坦且沒有主要建築物,只有為了迷惑西方軍事觀察家而設置的一根大而不當的煙囪。

「大鯨」號曾擔任第6艦隊第1及第2潛水戰隊的旗艦。1941年底,「大鯨」號開始進行航空母艦的改造工作,1942年11月完工,更名為「龍鳳」號。排水量15300噸,航速26.5節,續航力8000海里(18節時),官兵989人。「龍鳳」號可搭載21架戰斗機和9架攻擊機。

「龍鳳」號曾參加了馬里亞納海戰,輕微受損後回到日本。其後為搭載新式戰機而將飛行甲板延長了15米。1945年3月19日,「龍鳳」號停泊在吳港時遭空襲而役失動力,後被充作浮動防空炮台使用,直到日本戰敗。戰後,「龍鳳」號被用於運送海外日本戰俘和僑民回國,最後在1946年4月解體。

「大鷹」級:只能用於訓練及飛機運輸任務

「大鷹」級航空母艦包括「犬鷹」號、「雲鷹」號和「沖鷹」號。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前,就有資助民間航運公司建造大型郵輪的計劃,以備有朝一日徵用這些郵輪改造為航空母艦。

1937年4月,日本開始實施上述計劃,凡是排水量在6000 噸以上、航速在19節以上的客輪、郵輪、貨輪,政府均會在建造之中予以「獎助金」。1940年,日本海軍急速擴充時,三菱長崎廠的「春日丸」號郵輪即被日本軍方徵用,當時該船的建造工程已經完成約30%。1941年5月,該艦轉移到佐世保海軍造船廠改造,於同年9月完工編入第5航空戰隊,稍後改編入第4航空戰隊。測試排水量為20000噸、航速21.1節、續航力8500海里(18節時),飛行甲板長172米、寬23.5米,官兵747名。

由於它是用商船改裝的航空母艦,所以在性能上遠不及正規航空母艦。完工後從未作為航空母艦使用,多半用於訓練及飛機運輸任務,只能算是飛機運輸艦。1942年中途島戰役後,日本聯合艦隊第一線航空母艦損失慘重,因此「春日丸」號在1942年8月被更名為「大鷹」號,正式編入日本航空母艦行列之中。「春日丸」號的姊妹艦還有「八幡丸」號和「新田丸」號兩艘。「八幡丸」號在偷襲珍珠港前夕被軍方徵用,1942年初開始改造,同年5月完工,更名為「雲鷹」號。「新田丸」號的改造工作也於同年11月完工,更名為「沖鷹」號。

上述3艦的航速高正規航空母艦甚遠,只能為運輸船隊警戒、護航或充當運輸飛機平台,均末參加較著名的戰役。「大鷹」號於1944年8月18日在呂宋島西北方水域被美軍潛艇擊沉。「雲鷹」號於1944年9月11日在東沙島以東水域被美軍潛艇擊沉。而「沖鷹」號則在1943年12月4日在日本八丈島以東水域被美軍潛艇擊沉。

「隼鷹」級:整體性能不亞於正規航空母艦

「隼鷹」級航空母艦包括「隼鷹」號和「飛鷹」號,它們的服役背景與「大鷹」級類似。為應付1940年東京奧運會,日本郵政省決定建造2艘大型豪華田6輪。日本軍方願意提供60%的補助經費,但要求這2艘郵輪必須達到船長210米、寬25米以上的規格,而且航速要在24節以上,排水置在26600~27000噸之間,並且可在3個月之內改裝為航空母艦。

第1艘下水的「僵原丸」號於1939年3月在三菱長崎廠開工,第2艘「出雲丸」號則於同年11月30日在川崎神戶造船廠動工。1940年『0月,郵輪的建造工作尚未完成,即被決定改造成航空母艦並由軍方收購。「隼鷹」級的改造工程在高度保密的情況下進行,「僵原丸」號在1942年5月初完工,7月中旬更名為「隼鷹」號;「出雲丸」號則在同年7月底完工,命名為「飛鷹」號。測試排水量均為27500噸,水線長215.3米、寬126.7米,飛行甲板長210.3米、寬27.3米,航速25.5節,續航力12251海里(18節時),可搭載飛機53架、官兵1187名。

「隼鷹」級的艦島設計新穎,煙囪與艦島合並向外傾斜26度以減少排煙造成的干擾。日本採用這種設計的航空母艦還有「大鳳」號和「信濃」號。雖然該級艦由郵輪改造而來,內部有許多木製裝潢隔間必須予以拆除以防火災發生,但整體性能卻足以與正規航空母艦「飛龍」號相抗衡,這一點頗令人意外。

「隼鷹」號在1942年7月與「飛鷹」號同被編入第3艦隊第2航空戰隊。在中途島戰役結束一個月後,由於日本海軍艦載航空兵嚴重不足,它們由二線預備部隊調整到第一線作戰;10月份參加了索羅門群島海戰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攻擊了美軍「企業」號和「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美軍進攻塞班島時,它們也有出擊的記錄。

1944年6月20日,在馬里亞納海戰中,「飛鷹」號在艦載機傾巢而出後,被美軍艦載機趁虛而人命中1條魚雷,魚雷爆炸後破壞了航空燃料庫,揮發後的油氣彌漫在艦艇內部。2個小時後油氣被引爆,隨後產生了場無法控制的大火,強烈的爆炸使艦上官兵誤認為該艦又被一條魚雷擊中。「飛鷹」號在爆炸後不久便傾覆沉沒。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海戰中,有3艘日本航空母艦都是被魚雷攻擊後因油氣引爆而沉沒的.

在同一天里,「隼鷹」號也被2枚炸彈命中,坦損傷不重。它在修復後直擔任訓練和飛機運輸的任務,未參加針對萊特灣美軍艦隊的作戰,因此免去了被美軍窮追猛打的命運。1944年12月9日,「隼鷹」號被美軍潛艇發射的魚雷命中而嚴重受損。但由於中雷時彈葯庫和燃料庫都是空的,因此幸運地沒有步姊妹艦的後塵而發生爆炸。

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共擊沉日本多少艘航母

日本有18艘航母被美方擊沉
二戰期間日本有25艘航母
分別為「鳳翔」號、「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龍驤」號、「瑞鶴」號、「翔鶴」號、「祥鳳」、「瑞鳳」號、「龍鳳」號、「大鳳」號、「千代田」號、「千歲」號、「雲龍」號、「天城」號、「葛城」號、「信濃」號、「大鷹」號、「雲鷹」號、「飛鷹」號、「神鷹」號、「海鷹」號、「隼鷹」號、「沖鷹」號。
損失20艘航母,其中18艘為美方擊沉,其中的大風號是由於錯誤的損管措施才爆炸沉沒的,2艘無法挽救為日方擊沉。戰時有2艘分別被美英擊傷,不再參戰,戰後拆解。
另有2艘戰後作為人員運輸艦使用,而後同隼鷹號一道拆解。天城號擊沉後擱淺於港內,戰後打撈拆解。

㈣ 美日在二戰中各損失多少艘航母

據我了解日本在中途島太平洋戰場還是大西洋戰場損失極為慘重,以下為數據
航空母艦16艘
赤誠、加賀、飛龍、蒼龍 4艦都沉於42年6月中途島海戰

翔鶴號 44年6月菲律賓海戰中被美國潛艇擊沉

瑞鶴號44年10月萊特灣海戰中被美國飛機炸沉

祥鳳號42年5月珊瑚海海戰中被美國飛機炸沉

龍驤號42年8月瓜島系列海戰中的索羅門群島海戰中被美國飛機炸沉

飛鷹號44年6月菲律賓海戰中被美國飛機炸沉
大鳳號44年6月菲律賓海戰被美軍潛艇擊沉

千歲號、千代田號、瑞鳳號都在44年10月萊特灣海戰中被美國飛機炸沉

信濃號,由大和級戰列艦改裝,44年11月試航時被美軍潛艇擊沉

天城號45年7月在港內被美軍飛機炸沉

雲龍號44年12月被美軍潛艇擊沉

改裝航空母艦6艘

沖鷹號43年12月被美軍潛艇擊沉

大鷹、雲鷹、神鷹號分別在44年8月9月11月被美軍潛艇擊沉

海鷹號45年7月在港內被美國飛機炸沉
另外一些沒建成就被美國毀掉
我認為美損失為14艘 有人認為11艘

選D

㈤ 二戰中各國沉沒多少艘航空母艦

曾幾何時,日本因為擁有25艘航空母艦而在大洋上,但到二戰結束時,除了擔任訓練任務的、也是最老的、噸位僅為10000噸的「鳳祥」號之外,其餘日本航空母艦均被美國海軍一網打盡。其中,二戰中世界最大的航空母艦「濃」號,下水50天尚未開始服役,就被美國潛艇擊沉。

日本海軍最後一艘大型的航空母艦「大鳳」號的「慘」,則在於它的人員傷亡。1944年6月,「大鳳」號第一次出擊,發出第一批飛機後即被美軍潛艇發射的魚雷命中艦島下方,驚人的爆炸摧毀了艦內所有較薄弱的結構,但「大鳳」號仍在海面上漂浮了1個多小時才沉沒。該艦由於「悶炸」而使人員傷亡慘重,陣亡官兵在1000人以上。

在二戰中,英國共損失了八艘航空母艦,其中沒有傷亡特別突出的,但英國航空母艦的最大不幸是開創了被擊沉的先河。

世界上第一艘被敵人擊沉的航空母艦,是英國的「勇敢」號。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句話用於「勇敢」號身上特別合適,因為其同型姊妹艦「光榮」號是第二艘被敵人擊沉的航空母艦,1940年6月8日,「光榮」號自挪威撤退時,不幸在海上遭遇德軍「」號與「格諾森瑙號」戰列巡洋艦,於1940年6月8日被擊沉於挪威水域。

更可悲的是,在印度洋中第一艘被敵人擊沉的航空母艦也屬英國海軍,這就是「使者」號輕型航空母艦。1942年4月9日,「使者」號輕航空母艦在錫蘭海外被日本「飛龍」號、「蒼龍」號及「赤城」號航空母艦上的艦載俯沖轟炸機炸沉。這是英國在東方損失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艦,也是沉沒在印度洋中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艦。

㈥ 二戰時美軍一共擊沉幾艘日軍航母

二戰期間日本有25艘航母。分別為「鳳翔」號、「赤城」號、「加賀」號、
「蒼龍」號、「飛龍」號、「龍驤」號、「瑞鶴」號、「翔鶴」號、「祥鳳」、
「瑞鳳」號、「龍鳳」號、「大鳳」號、「千代田」號、「千歲」號、
「雲龍」號、「天城」號、「葛城」號、「信濃」號、「大鷹」號、「雲鷹」號、
「飛鷹」號、「神鷹」號、「海鷹」號、「隼鷹」號、「沖鷹」號
其中自行設計建造10艘:
「鳳翔」號、「蒼龍」號、「飛龍」號、「龍驤」號、「瑞鶴」號、「翔鶴」號、「大鳳」號、「雲龍」號、「天城」號、「葛城」號;
由別的軍艦和民用輪船改裝而成的有15艘:
「赤城」號、「加賀」號、「祥鳳」、「瑞鳳」號、「龍鳳」號、「千代田」號、「千歲」、「信濃」號、「大鷹」號、「雲鷹」號、「飛鷹」號、「神鷹」號、「海鷹」號、「隼鷹」號、「沖鷹」號。
日本在發動太平洋戰爭前,一共擁有10艘航空母艦:
「鳳翔」號、「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龍驤」號、「瑞鶴」號、「翔鶴」號、「祥鳳」、「瑞鳳」號.
在戰爭中建造和改裝了15艘:
「龍鳳」號、「大鳳」號、「千代田」號、「千歲」號、「雲龍」號、「天城」號、「葛城」號、「信濃」號、「大鷹」號、「雲鷹」號、「飛鷹」號、「神鷹」號、「海鷹」號、「隼鷹」號、「沖鷹」號.
除了「鳳翔」號、「隼鷹」號、「天城」號、「龍鳳」號和」葛城」號在戰後解體外,其餘的都在戰爭中被擊沉。

赤城號
標准排水量:29,500噸/36,500噸(改裝後) ;公試排水量:41,300噸(改裝後)
長度:261米/190米(上層飛行甲板),寬度:29米,吃水:8.1米;改裝後長度:260.67米/249.2米(飛行甲板),寬度:31.32米,吃水:8.7米
動力:19台鍋爐,蒸汽輪機,主機最大輸出功率133,000匹,4軸
最大航速31節,續航距離8200浬/16節
武備:10座20厘米口徑艦炮、6座12厘米雙聯裝高射炮、14座25毫米雙聯裝高射炮;改裝後:6座20厘米口徑艦炮、6座12厘米雙聯裝高射炮、14座25毫米三聯裝高射炮
艦載機:艦戰12、艦攻35、艦爆19、補用25,合共91架。艦戰18、艦爆18、艦攻27(1941年12月)。
艦員編制:1297人;改裝後1630人
加賀號
標准排水量 28,000噸/38,200噸(改裝後);公試排水量:42,540噸(改裝後) ;滿載排水量 43,600噸(改裝後)
長度:247米/171.2米(上層飛行甲板),寬度:29.6米,吃水:8米;改裝後長度:240米/248.6米(飛行甲板),寬度:32.5米,吃水9.5米。
動力:12台鍋爐,4台蒸氣渦輪機,主機輸出功率91000馬力,4軸;改裝後8台鍋爐,4台蒸氣渦輪機,主機最大輸出功率127,400匹。
航速:28節;續航距離10000浬/16節
武備:10門200毫米口徑艦炮、12門雙聯裝120毫米高射炮、改裝後22門雙聯裝25毫米高射炮
艦載機:常用72架、備用18架,合計90架。艦戰18、艦爆27、艦攻27(1941年12月)
艦員編制:1263人;改裝後1708人
蒼龍號
標准排水量15900噸,公試排水量18800噸,滿載排水量19800噸
總長227.35米,寬21.34米,型深20.4米,吃水7.6米
飛行甲板長216.9米,寬27米
動力裝置:8台鍋爐,4台蒸氣輪機,4軸,主機輸出功率152,000馬力
最高航速34.5節,續航力7680海里/18節
武備:雙聯裝127毫米口徑高平兩用炮6座,雙聯裝25毫米口徑高射炮14座
艦載機:57架(最多可達73架),戰斗機16架(含預備機4架)、攻擊機12架(含預備機3架)、轟炸機36架(含預備機9架)、偵察機9架。艦戰18架、艦爆18架、艦攻18架(1941年12月)。
編制艦員1100人
飛龍號
標准排水量15900噸,公試排水量20165噸,滿載排水量21900噸
總長227.35米,寬22.32米,型深20.5米,吃水7.84米
飛行甲板長216.9米,寬27米
動力裝置:8座鍋爐,4台蒸汽輪機,4軸,主機輸出功率153,000馬力
最大航速34.3節,續航力7670海里/18節
武備:雙聯裝127毫米口徑高平兩用炮6座,三聯裝25毫米口徑高射炮7座,雙聯25毫米口徑高射炮5座
艦載機:64架(含備用機最多可達73架)。21架戰斗機、21架俯沖轟炸機、21架攻擊機(1941年6月)
艦員編制1101人
瑞鶴號
最大排水量 33,200噸
飛行甲板 847'x97'
最大航速 34節
主炮 5英寸×16
防空火炮 25mm×45,13.2mm×22
標准艦載機 零戰21架,99艦爆30架,97艦攻30架(1941)
標准艦員 1690人
翔鶴號
最大排水量 33,200噸
飛行甲板 847'x97'
最大航速 34節
主炮 5英寸×16
防空火炮 25mm×45,13.2mm×22
標准艦載機 零戰21架,99艦爆30架,97艦攻30架(1941)
標准艦員 1690人
大風號
1941年7月10日動工、1943年4月7日下水、1944年3月7日竣工
標准排水量:29300噸
武備:雙聯100毫米炮6座,三聯25毫米,炮22座
總長:260米
寬:27.7米
動力:蒸汽輪機4台,主鍋爐8座,4槳(300轉/分),160000馬力
型深:22.1米
吃水:9.67米
航速33.3節
飛行甲板:長257.5米,寬30米
續航力:10000海里/18節
載機:戰斗機19架(含預備機1架)攻擊機36架,偵察機6架
艦員:1649名
海鷹號
排水量13,600噸/17,500噸(滿載)
飛行甲板長度492英尺
航速34節
動力52,000馬力
續航力8000海里/18節
火炮127mm8座、25mm44座
雷達21型13式
標准艦載機24架
艦員829人
龍驤號
1929年11月26日動工,1931年4月2日下水,1933年5月9日竣工;
標准排水量10600噸
武備雙聯127毫米平高炮6座,四聯25毫米炮6座
總長180米
動力蒸汽輪機2台,主鍋爐6座,65000馬力,雙槳(275轉/分)
艦寬20.32米
型深20.6米
航速29節
吃水5.56米
續航力10000海里/14節
飛行甲板長158.6米,寬23米
艦員924名
載機48架(含預備機12架)
大鷹級
標准排水量17830噸
武備單管120毫米高炮4座,雙聯25毫米炮4座(「沖鷹」:雙聯裝127毫米高炮4座,三聯裝25毫米
炮10座;「大鷹」、「雲鷹」在1944年間改裝後增加單管120毫米炮2座,三聯裝25毫米炮約4座)
總長180.24米
寬22.5米
型深23.5米
吃水8米
動力蒸汽輪機2台,主鍋爐4座,25200馬力,雙槳(140轉/分)
飛行甲板長162米,寬23.5米(「沖鷹」:長172米,寬23.7米;改造後的「大鷹」「雲鷹」:長
180米,寬23.5米)
航速21節
載機戰斗機11架(含預備機2架),攻擊機16架(含預備機2架);「沖鷹」載機30架(含預備機4
架)
續航力8500海里/節
艦員747名(「沖鷹」約850名)
各艦結局
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在中途島海戰中被擊沉
翔鶴號在馬里亞納海戰中被美潛艇擊沉,瑞鶴號、千歲號、千代田號、瑞鳳號在萊特灣海戰中作為小澤艦隊的誘餌被擊沉
飛鷹號在馬里亞納海戰中被擊沉,隼鷹號因沒有參加萊特灣海戰而倖存,1947年解體
大鳳號在萊特灣海戰中被擊沉,信濃號1944年11月被美軍擊沉。

夠詳細了吧,雖然也是摘來的,但是把你需要的信息都給你了喲~~

㈦ 二戰中各國沉沒多少艘航空母艦

日本在二戰時共建造、改裝了25艘航母,到戰爭結束時,全部被擊毀或擊沉。美國在二戰時一共建造了124艘護航航母,其中有38艘給了英國。輕型航母9艘,重型航母24艘,加上戰前建造的8艘,一共是119艘。在二戰中,美軍有25艘護航航母、一艘輕型航母、戰前建造的「蘭利」號、「約克城」號、「列剋星敦」號、「大黃蜂」號一共30艘航母被擊沉。
英國在二戰結束時一共有26艘航母。開戰前自己建造的航母有8艘,在二戰中後期接收了38艘美國的護航航母,自己也建造了4個級別12艘航母。
二戰時的護航航母排水量在7000噸----12000噸之間,能搭載飛機30架左右。絕大多數是由商船改裝而來的。這些護航航母在戰爭中損失最多,主力航母損失數量有限,例如美國只損失了「列剋星敦」號、「大黃蜂」號、「約克城」號,日本損失的是「飛龍」號、「蒼龍」號、「赤城」號、「加賀」號、「信濃」號、「龍鳳」號,其餘的都是由商船改裝而來的。

㈧ 二戰時期日本損失了多少艘航母

航空母艦16艘
赤誠、加賀、飛龍、蒼龍
4艦都沉於42年6月中途島海戰
翔鶴號
44年6月菲律賓海戰中被美國潛艇擊沉
瑞鶴號44年10月萊特灣海戰中被美國飛機炸沉
祥鳳號42年5月珊瑚海海戰中被美國飛機炸沉
龍驤號42年8月瓜島系列海戰中的索羅門群島海戰中被美國飛機炸沉
飛鷹號44年6月菲律賓海戰中被美國飛機炸沉
大鳳號44年6月菲律賓海戰被美軍潛艇擊沉
千歲號、千代田號、瑞鳳號都在44年10月萊特灣海戰中被美國飛機炸沉
信濃號,由大和級戰列艦改裝,44年11月試航時被美軍潛艇擊沉
天城號45年7月在港內被美軍飛機炸沉
雲龍號44年12月被美軍潛艇擊沉
改裝航空母艦6艘
沖鷹號43年12月被美軍潛艇擊沉
大鷹、雲鷹、神鷹號分別在44年8月9月11月被美軍潛艇擊沉
海鷹號45年7月在港內被美國飛機炸沉

㈨ 二戰日本一共有幾部航母被擊沉了幾部

日本信儂號 1944年11月28日於橫須賀至瀨戶內海途中被美國潛艇擊沉 日本大鳳號 1944年6月19日菲律賓群島附近被美國潛艇擊沉 日本翔鶴號 1944年6月19日於菲律賓海被美國潛艇擊沉 日本飛鷹號 1944年6月10日菲律賓海被航空魚雷和潛艇聯合擊沉 日本加賀號 1942年6月5日於中途島被美國艦載機炸沉 日本赤城號 1942年6月5日於中途島被美國艦載機炸沉 日本飛龍號 1942年6月5~6日於中途島被美國艦載機炸沉 日本龍驤號(輕型航母) 1942年8月24日於索羅門群島戰斗中被美機擊沉 日本天城號 1945年7月28日在吳港地區被美機先於24日擊傷後擊沉 日本鳳翔號(輕型航母)1942年5月7日於珊瑚海戰中被列剋星頓和約克城的艦載機擊沉 日本蒼龍號(輕型航母) 1942年6月4日中途島海戰中沉沒 日本瑞鶴號 1944年10月25日於萊特灣戰斗中被擊沉

㈩ 二戰日本擊沉美國多少艘航母。

日軍共擊沉美航空母艦12艘,其中航空母艦7艘分別是:蘭利號,列剋星敦號,約克誠號,黃蜂號,大黃蜂號,普林斯頓號,
胡蜂號CV-7(後為紀念美軍戰損,將1943年下水的CV-18改名為胡蜂號-新胡蜂號於1972年被美海軍除籍,次年出售拆解)。
護航航空母艦5艘分別是:利斯康母灣號,聖羅號,甘比亞灣號,奧曼尼灣號,俾斯麥海號。

美共擊沉日軍29艘航空母艦(其中有4艘已經下水但未完工),分別是「鳳翔」號、「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龍驤」號、「瑞鶴」號、「翔鶴」號、「祥鳳」、「瑞鳳」號、「龍鳳」號、「大鳳」號、「千代田」號、「千歲」號、「雲龍」號、「天城」號、「葛城」號、「信濃」號、「大鷹」號、「雲鷹」號、「飛鷹」號、「神鷹」號、「海鷹」號、「隼鷹」號、「沖鷹」號。 望採納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8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9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23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2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7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2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6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12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8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