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的華族由哪些人組成

日本的華族由哪些人組成

發布時間: 2022-09-02 20:18:17

① 華族是什麼族

華族是日本於明治維新至二戰結束之間存在的貴族階層。「華族」之出現是始於1869年6月17日,而正式確立「華族制度」的《華族令》則是於1884年7月7日制定。「華族」於1947年5月3日,隨著戰後日本國憲法生效而正式被廢除。
華族制度之肇始:1869年,日本各地方諸侯版籍奉還之後,廢除原來的「公家」(公卿)、「大名」(諸侯)等稱呼,將其統稱為華族。1871年日本取消舊身份制度,將國民分為皇族、華族、士族、平民四等。華族成為僅次於皇族的貴族階層,享有許多政治、經濟特權。
1884年頒布《華族令》,將華族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個等級。其中,舊公卿家族根據家世,授予子爵以上爵位。舊大名家族,根據石高(俸祿額)和在戊辰戰爭中的表現授予男爵以上爵位。
根據《華族令》冊封的公爵包括舊五攝家族(一條、二條、九條、近衛、鷹司),原幕府將軍德川家族,以及明治維新中立下大功的三條實美、岩倉具視、毛利元德(長州藩主)、島津忠義(薩摩藩主)、島津久光(薩摩分家)計十一家。

② 日本華族是怎麼回事

存在時間

華族是日本於明治維新至二戰結束之間存在的貴族階層。「華族」之出現是始於1869年6月17日,而正式確立「華族制度」的《華族令》則是於1884年7月7日制定。「華族」於1947年5月3日,隨著戰後日本國憲法生效而正式被廢除。
編輯本段
概況

1869年,日本各地方諸侯版籍奉還之後,廢除原來的「公家」(公卿)、「大名」(諸侯)等稱呼,將其統稱為華族。1871年日本取消舊身份制度,將國民分為皇族、華族、士族、平民四等。華族成為僅次於皇族的貴族階層,享有許多政治、經濟特權。
1884年頒布華族令,將華族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個等級。其中,舊公卿家族根據家世,授予子爵以上爵位。舊大名家族,根據石高(俸祿額)和在戊辰戰爭中的表現授予男爵以上爵位。
根據華族令冊封的公爵包括舊五攝家族(一條、二條、九條、近衛、鷹司),原幕府將軍德川家族,以及明治維新中立下大功的三條實美、岩倉具視、毛利元德(長州藩主)、島津忠義(薩摩藩主)、島津久光(薩摩分家)計十一家。後陸續將維新功臣伊藤博文、大山岩、山縣有朋、德大寺公弘、西園寺公望、桂太郎、松方正義及編纂《大日本史》的德川國順由侯爵、伯爵晉升為公爵,共計19家。日韓合並後,義親王李堈以及李鍵、李鍝等朝鮮王公也被冊封為公爵。日本投降以後,公爵去世後爵位不再由其子繼承,至1947年廢除華族時,尚存島津忠重、伊藤博精、鷹司信輔、徳大寺實厚、岩倉具榮、二條弼基、桂廣太郎計七位公爵。
華族令冊封的侯爵包括舊七清華家族(其中三條家被冊封為公爵,德大寺家和西園寺家後來晉升為公爵),羽林家,在戊辰戰爭中支持官軍的廣島、岡山、鳥取等藩的藩主家,德川御三家,原琉球國王,維新功臣西鄉隆盛、西鄉從道,以及由皇族庶子降為臣籍的小松家、華頂家、山階家等等。日韓合並後,4位李朝王族成員以及李完用等3名韓奸也被封為侯爵。

③ 日本史上的「華族」是指的「華夏民族」嗎

日本歷史上,「華族」一詞,可以認為是「清華」的簡稱,原本是日本貴族中的一類。
日本明治維新之前,公卿貴族門第按照身份的高低順序,分為攝家、清華家、大臣家、羽林家、名家、半家等不同的門第家格,華族就是其中的清華家的簡稱。

④ 請問日本華族,士族有什麼區別

華族,原來的高級宮卿和武士中的大名,及極少數維新功臣組成,分別按原先的身份等級和維新功勞,授予了公、侯、伯、子、男五級爵位。所以說,所謂的華族,其實就是貴族階層。

士族,原來的中下級武士和宮庭中的中下級事務官組成,屬於原「公務員」身份的階層。

⑤ 日本歷史上的「華族」是指的「華夏民族」嗎

不是。
日本歷史上,「華族」一詞,可以認為是「清華」的簡稱,原本是日本貴族中的一類。
日本明治維新之前,公卿貴族門第按照身份的高低順序,分為攝家、清華家、大臣家、羽林家、名家、半家等不同的門第家格,華族就是其中的清華家的簡稱。
日本明治維新後,打破舊有的社會階層設定,將社會階層設定為皇族、華族、士族、平民四類。其中華族泛指貴族階層,主要包括了明治維新前的公卿、諸侯、藩主等這類貴族人員,士族則包括維新前的舊藩士,即武士等。從此華族一詞在日本成為整個貴族階層的代名詞,根據這些華族在明治維新前的舊身份,又分為公家華族和舊諸侯華族兩類。
1884年,明治政府頒布華族令,對華族的等級進行了設置,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除了對舊有華族設定了不同的授爵標准外(原攝家、德川將軍家、在維新中立有勛功的公家和舊藩主列為公爵;原清華家、中山家、15萬石以上的舊藩主、對明治維新有功的大久保家、木戶家列為侯爵,原5萬石以上的舊藩主列為伯爵,不滿5萬石的舊藩主、大臣家以下的公家列為子爵,公家、諸侯的旁系等列為男爵),還規定規定根據勛功建樹,原本不是華族的人可以獲得華族身份,獲得這些爵位的人就列入到華族,即貴族階層。不是因為舊有血統,而是因為新建勛功而獲得華族身份的稱之為新華族、勛功華族,由此形成了日本華族階層中的三大類別,即公家、舊諸侯、新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政府在1947年頒布新憲法,於新憲法中宣布廢除了華族,不過舊有的華族家族在現代日本社會中仍然具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⑥ 華族和夏族是一個民族嗎

  1. 華族是日本於明治維新至二戰結束之間存在的貴族階層。「華族」之出現是始於1869年6月17日,而正式確立「華族制度」的《華族令》則是於1884年7月7日制定。「華族」於1947年5月3日,隨著戰後日本國憲法生效而正式被廢除。

  2. 華族是與夏族對應的名詞,在遠古神話時代是劃分兩個部族的名詞。在周朝時,凡遵周禮、守禮義之族人,稱為華人、華族、夏人、夏族,通稱為諸華、諸夏。古籍中將「華」、「夏」作為中原,「夷」與「裔」作為四方。華夏又稱中華、中夏、中土、中國。文化高的地區稱為「夏」,把文明程度高的人或族叫「華」。

    華、夏兩字上古同音,本一字,相互通用。《左傳》「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一語,華、夏同義反復,華即是夏。「中華」又稱「中夏」,孔子視「夏」與「華」為同義詞。在甲骨文中,華這個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大約從春秋時代起,我國古籍上開始將「華」與「夏」連用,合稱「華夏族」。

    「華夏」,一般作為代稱中國,相傳在大約五千年前,黃河流域中下游一帶的華山與夏水之間分布著許多部落,比較重要的有後來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等。炎、黃兩部落融合成的「華夏民族」,即為「炎黃子孫」。

    華夏也稱「夏」、「諸夏」,又稱「華」或「諸華」。是古代居住於中原地區的漢民族的自稱,以區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從漢朝起又稱漢族,但是華夏這個稱謂並沒有因此消失,而是延續至今。二十世紀之前使用得最多的稱謂是」華夏人「。

    「華人」一詞最初指漢族,但隨著華夏文明擴展到全國各地,「華人」的概念漸由當初單指華夏族,擴展到受中華文明影響的周邊少數民族身上。並成為了全體中華民族之人的代稱,其下包括了「中國人」以及海外「華僑」「華人」。

  3. 「華族」,中華民族的簡稱,指具有中華民族血統的人。也是國際上對華僑(Overseas Chinese)、華人(某國籍-Chinese)、及華裔(Chinese descendants或Chinese-某國人)的統稱,國內習慣稱之為「華人」,其所指為廣義的華人。

  4. 據史書資料記載,「華夏」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周代《尚書·周書·武成》一書,「華夏蠻貊罔不率俾」。記錄的是武王伐紂的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經過,武王滅商後分封的各個諸侯國又自稱為「諸華」、「諸夏」,是華族與夏族合稱的最早的文字記載。

  5. 又一傳說夏族與華族並列,後合稱華夏族,華族指世居中原以東部落民族的稱呼,而夏族則指世居中原以西部落民族的稱呼,這些都是一種文明劃分的方式。

⑦ 日本的華族是指什麼

華族(日本) 華族是日本於明治維新至二戰結束之間存在的貴族階層。

「華族」之出現是始於1869年6月17日,而正式確立「華族制度」的《華族令》則是於1884年7月7日制定。「華族」於1947年5月3日,隨著戰後日本國憲法生效而正式被廢除。

⑧ 日本華族是什麼

華族(日本) 華族是日本於明治維新至二戰結束之間存在的貴族階層。

「華族」之出現是始於1869年6月17日,而正式確立「華族制度」的《華族令》則是於1884年7月7日制定。「華族」於1947年5月3日,隨著戰後日本國憲法生效而正式被廢除。

【概況】

1869年,日本各地方諸侯版籍奉還之後,廢除原來的「公家」(公卿)、「大名」(諸侯)等稱呼,將其統稱為華族。1871年日本取消舊身份制度,將國民分為皇族、華族、士族、平民四等。華族成為僅次於皇族的貴族階層,享有許多政治、經濟特權。

1884年頒布華族令,將華族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個等級。其中,舊公卿家族根據家世,授予子爵以上爵位。舊大名家族,根據石高(俸祿額)和在戊辰戰爭中的表現授予男爵以上爵位。

根據華族令冊封的公爵包括舊五攝家族(一條、二條、九條、近衛、鷹司),原幕府將軍德川家族,以及明治維新中立下大功的三條實美、岩倉具視、毛利元德(長州藩主)、島津忠義(薩摩藩主)、島津久光(薩摩分家)計十一家。後陸續將維新功臣伊藤博文、大山岩、山縣有朋、德大寺公弘、西園寺公望、桂太郎、松方正義及編纂《大日本史》的德川國順由侯爵、伯爵晉升為公爵,共計19家。日韓合並後,義親王李堈以及李鍵、李鍝等朝鮮王公也被冊封為公爵。日本投降以後,公爵去世後爵位不再由其子繼承,至1947年廢除華族時,尚存島津忠重、伊藤博精、鷹司信輔、徳大寺實厚、岩倉具榮、二條弼基、桂廣太郎計七位公爵。

華族令冊封的侯爵包括舊七清華家族(其中三條家被冊封為公爵,德大寺家和西園寺家後來晉升為公爵),羽林家,在戊辰戰爭中支持官軍的廣島、岡山、鳥取等藩的藩主家,德川御三家,原琉球國王,維新功臣西鄉隆盛、西鄉從道,以及由皇族庶子降為臣籍的小松家、華頂家、山階家等等。日韓合並後,4位李朝王族成員以及李完用等3名韓奸也被封為侯爵。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8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9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23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2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7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2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6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12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8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