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侵華戰爭日本投入哪些師團

侵華戰爭日本投入哪些師團

發布時間: 2022-09-02 15:33:51

⑴ 解密:侵華日軍總共在中國戰場投入多少兵力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關東軍73萬人,中國派遣軍62萬人,共計135萬人。

日軍投降時。「中國派遣軍」105萬,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共計173萬人。

日本陸軍在「七七事變」前有17個師團,戰爭期間組建(含重組、另組,例如第108、109、114師團)156個師團(不含戰車師團、高射師團),總計173個師團。

其中駐防本土的第1總軍與第2總軍統轄有53個師團,投入中國關內戰場的前後有62個師團(含第56師團),關東軍前後有58個師。總計進入中國戰場的是120個師團。

按當時1個日本滿員師團平均3.5萬人計算,日本前後投入中國戰場兵力為420萬人。

2.其中用於和國民政府軍隊作戰的有多少?

這個問題不好說,因為日軍的部隊是調動的,有些部隊和國民黨打過,又和共產黨打過,後來又調出中國大陸,這就不能一概而論。

按照掌握的材料,日軍在1945年投降的時候,與國民黨正面戰場部隊有接觸的有番號的師是16個。大約是56萬人。

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先後進行了淞滬、忻口、徐州和武漢四次大規模戰略性會戰,日軍前後投入中國戰場32個師團,大約是112萬人。

1940年底以前日軍進攻重點仍然對准國民黨正面戰場,先後發起南昌作戰(1939年3月-5月)、隨棗作戰(1939年5月)、第一次長沙作戰(1939年3月-5月)、桂南作戰(1939年11月-1940年11月、綏西作戰(1939年12月-1940年4月)和棗宜作戰(1940年5月-6月)。這6次作戰的規模都相當大,日軍每次投入的兵力均在8萬-10萬人左右,正面戰場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萬人以上。這樣算來,這一階段日軍大約有60萬人對國民黨作戰。

1944年4~12月 ,侵華日軍為打通大陸交通線發動了豫湘桂戰役,從東北、華北調集了14.8萬多兵力,300多輛坦克,30餘架飛機。

以上幾項總計,日軍用來與國民黨作戰的兵力大約為243萬人。

3.用於和八路軍/新四軍作戰的有多少?

這個問題和上面的一樣,也有一個統計口徑的問題。

按照《中國國防報》的說法,

自1937年9月平型關初戰到1938年10月武漢失守,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後戰場對日軍作戰1600多次,斃傷日軍6萬餘人,1938年敵後戰場抗擊日軍兵力40萬人,佔全部侵華日軍的58.8%,抗擊偽軍7.8萬人,達100%。

1939年日軍對敵後解放區作戰使用的兵力達54萬人,占其侵華(不含東北)總兵力的62%,偽軍14.5萬人,達100%。

1940年日軍對敵後解放區作戰使用的兵力47萬人,佔全部侵華日軍的58%。

1941年至1942年,日軍更加強調集中力量打擊共產黨,使用其侵華兵力70%左右的約40餘萬人(不含侵佔東北的日軍)。

1943年冬美英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對日軍轉入戰略反攻時,敵後解放區戰場還抗擊了占侵華日軍58%的約35萬人、偽軍90%的約73.5萬人。

1945年的春季、夏季大規模攻勢作戰,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武裝共收復縣城70餘座,殲滅日偽軍40餘萬人,基本上掃清了敵後根據地內的日偽軍據點,把日偽軍壓縮到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線上。此時,侵華日軍69%和偽軍95%的兵力,仍為敵後解放區戰場所抗擊,而國民黨正面戰場所擔負的不過是日軍31%和偽軍5%的兵力。

(補充一點:在全面抗戰的8年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解放區軍民對日偽軍作戰共125,165次,斃傷俘日偽軍1,714,117人(其中殲日軍527,422人),繳獲長短槍682,831枝、輕重機槍1.1萬多挺、各種火炮1852門,收復國土104.8萬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255億。同時,敵後解放區軍民也付出了重大犧牲。據不完全統計,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游擊隊共傷亡584,267人。)

總計以上數據,日本用來對付八路軍的兵力大約為216萬(不含1945年)。

4.另外,關於偽軍的問題還需要說明一點,偽軍一般指皇協軍,名義上是歸汪偽國民政府。抗戰中,偽軍一般不參與對國民黨軍隊的正面戰場作戰,絕大部分用於對敵後戰場的作戰。因此都應計入與共產黨軍隊作戰的兵力

偽軍的數量沒有精確統計。抗戰中,國民黨軍隊有78萬人投敵,這些都是偽軍,再加上日軍收羅的地方武裝,偽軍總兵力大約在300萬人左右,如上所述,95%都與共產黨軍隊作戰。

⑵ 侵華日軍總共在華投入多少兵力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

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及蘇軍在東北消滅的日軍。);

另一說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

(2)侵華戰爭日本投入哪些師團擴展閱讀: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在中國侵佔大片國土,實施「以華治華」的毒計,扶植漢奸傀儡賣國政權,殘酷奴役、殺害中國人民,瘋狂掠奪中國的資源和財產,嚴重的侵犯、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嚴重的分裂了中國,使中國國家的統一程度在抗日戰爭時期受到了嚴重的削弱。

⑶ 二戰時期的日本陸軍編制

1、小隊

步兵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每挺輕機槍編制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葯的副射手),每具擲彈筒編制兩人。小隊人數在50到70之間。到1945年,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

步兵炮小隊,兩門70mm步兵炮

2、中隊

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人數在194到250人之間。日軍的一個標準的180人的步兵中隊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前述54人的小隊。

3、大隊

日軍一個標準的1100人編制的大隊包括:30人的大隊部,一個110人的運輸中隊(大車和騾馬),有的大隊將所屬的運輸中隊合並到聯隊里。四個前述的步兵中隊(一些只有3個);一個174人的機槍中隊(14人的中隊部和3個機槍小隊,1個彈葯小隊),每排4挺重機槍,總數12挺(有的中隊只有8 挺)。

4、聯隊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3800人的聯隊包括一個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的運輸隊(大車和騾馬),攜帶聯隊部和直屬各中隊一日份的給養以及可能配廚師的野戰廚房;一個81人的彈葯小隊攜帶一日份的彈葯。

5、旅團

三單位制師團的編制為師團下轄三個步兵聯隊,聯隊下轄三個步兵大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四門步兵炮)。獨立混成旅團轄五個步兵大隊與一個炮兵隊、通訊隊、工兵隊、輜重隊等,總人數約5000人。步兵大隊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炮兵隊轄一個山炮中隊與二個野炮中隊。這兩種部隊都是主要做為守備用途的,同時具有小規模的野戰能力。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軍又編組了兩旅團制師團。師團下轄兩個步兵旅團,旅團轄四個步兵大隊、步兵大隊轄四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同時,日軍又出現了獨立警備隊與獨立步兵旅團兩種編制。獨立步兵旅團的編制與兩旅團制師團所轄的步兵旅團相同,人數為5100人。

6、師團

和我軍集團軍的編制類似,約25000-30000人左右。

日軍的師屬單位主要有:3個步兵聯隊,一個野戰炮兵聯隊,一個偵察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運輸聯隊,通訊隊。野戰炮兵聯隊編制2322人,有3個688 人的炮兵大隊,各裝備12門75mm野炮或山炮,只有一些師團將其中一個大隊替換成105mm炮。

⑷ 侵華日軍 由幾大軍團組成

日軍序列里沒有軍團這個概念。

侵華日軍分為兩大集團:關東軍和中國派遣軍。
中國派遣軍為1939年組建,下轄華北方面軍、第11、13、21軍、第3飛行集團、中國派遣軍直轄第7通信隊、華中氣象部、第4鐵道部等。
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總司令官西尾壽造大將、總參謀長板垣征四郎中將(總司令部及總司令官從10月1日起行使統率侵華日軍之職權),總司令部設南京。

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中將、參謀長笠原幸雄少將,司令部駐北平。下轄第1、12軍、駐蒙軍,方面軍直轄第27、35、110師團、獨立混成第1、7、8、15旅團,野戰重炮兵第2旅團。
第1軍司令官筱冢義男中將、參謀長詰淵宣一少將。司令部設太原。下轄第20、36、37、108師團、獨立混成第3、4、9旅團。
第12軍司令官飯田貞固中將、參謀長小林淺三郎少將。軍司令部駐濟南。下轄第21、32師團、獨立混成第5、6、10旅團。

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中將,參謀長青木重誠少將,司令部設漢口。下轄第3、6、13、33、34、101、106師團、獨立混成第14旅團、野戰重炮兵第6旅團等部。
第13軍司令官西尾壽造大將(兼)(10月26日由藤田進中將接任)參謀長櫻井省三少將。該軍1939年9月23日編成.司令部設上海。下轄第15、17、22、116師團,獨立混成第11、12、13旅團。
第21軍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將、參謀長土橋勇逸少將,司令部設廣州。下轄第18、104師團,台灣混成旅團、第1獨立步兵隊、第21獨立飛行隊。
第3飛行集團集團長木下敏中將,司令部設北京。下轄第1、3飛行團,獨立飛行第16小隊,飛行第60戰隊。

⑸ 侵華日軍有多少個師團啊,都參加了那些戰役

七七事變前日本一共有十二個師團,截止1937年7月7日已經有8個師團進駐中國.當時日軍的編制比中國編制大.有時候一個旅還比中國的一個師大.
正面戰場大部分全是跟國民黨較量,國民黨總是失敗,只有台兒庄戰役殲敵一萬多人.這是國民黨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由於國民黨在正面戰場上牽制著日軍的主力.共產黨在敵後才經常打勝仗的.由於政治原因其他的戰役共產黨沒有公布.所以我們並不知道.

⑹ 二戰時期,日本常設的17個師團部隊有哪些

二戰時期,日本常設的17個師團部隊有哪些?

第二十師團是日本為了駐守朝鮮而組建的師團,兵員主要來源於東京都及長野縣。其師團部駐扎於朝鮮龍山(現韓國首爾龍山區,韓軍參謀本部,美軍第八軍軍部,「聯合國軍」指揮部均駐扎於此地)。

望採納

⑺ 日軍侵華時有多少軍隊

1937年,日本陸軍共24個師,其中21個師投入侵華戰爭,占其陸軍總兵力的88%以上,還有50%的空軍和40%的海軍力量用於侵華戰爭。1938年,日本陸軍共34個師,其中32個師用於侵華,占其陸軍總兵力的94%。1939年,日本陸軍共41個師,其中投入侵華戰爭34個師,占其陸軍總兵力的83%。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陸軍共51個師,其中34個師和44個獨立旅、混成旅團用於侵華,占其陸軍總兵力的80%,而用於南太平洋戰場的陸軍只有10個師,不及侵華兵力的20%。

據二戰日軍投降統計,1945年8月,日軍向中國戰區投降的兵力128萬餘人,這個數目超過了在東南亞及太平洋各島的日軍總和,大約相當於全部海外日軍(不含向蘇聯投降的日軍數)的50%以上。

中國戰場斃傷俘日軍155萬餘人,占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隊傷亡人數的75%以上。中國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必將永垂青史

⑻ 日本侵華總共派兵多少

  • 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日軍在中國總兵力基本保持在200萬,1941年,日本又發動了太平洋戰爭,美國等26個國家對日宣戰,日本把主要兵力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到了1945年投降的時候,日本在中國兵力只有100多萬。

  • 1941
    年底,日本的總兵力已達到240萬人,其中海軍約30萬人,海軍的一部分力量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一部分被拴在了中國戰場,而其210萬陸軍除40萬留在本
    土之外,有130萬在中國戰場上疲於奔命,能夠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的陸軍兵力僅有40萬人。就是在太平洋戰場上盟軍作戰最激烈、最危險的日子裡,日陸軍總
    兵力的2/3以上,被死死地「釘」在了中國戰場動不得,使其「南進」計劃一拖再拖,從而使太平洋戰場上的盟軍渡過了最危險的時期。

⑼ 請問:二戰時期,日本有那幾個師團是主力師團他們在中國戰場中有那些戰功和罪行他們是如何被消滅的

(一)
日本陸軍師承德國第二帝國,與北洋陸軍的建制是一樣的。
第二帝國的陸軍以師作為戰略單位,每師1.8萬人,其中步兵1.2萬人,其他兵種約6千人。而袁世凱創立的北洋陸軍,為了節省軍費,把其他兵種的兵額也放在步兵人數的編制之內,所以一個滿師才1.2萬,小於西方一個師的編制。
日軍的一個師團,最初完全仿製德國一個師的編制,約1.8萬人。但是後來隨著戰事的變化,作了多次改動,有的擴大,有的縮小,分為很多等級。
抗戰中期,隨著正面和敵後兩個戰場的展開,日軍為適應不同戰斗規模的需要,把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種等級:
(1)甲種師團:又稱挽馬師團,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騎、炮、鎦各一聯隊,共8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斗人員共28200人。
(2)乙種師團:又稱馱馬師團,由於後期馬匹不足,在甲種師團的標准上壓縮了騎兵聯隊,改為大隊(個別不設騎兵)。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炮、鎦各一聯隊,共7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斗人員共24400人。
(3)丙種師團:由混成旅團擴編,轄3個步兵聯隊,工、炮各一聯隊,一般有5個聯隊,加上師團部的非戰斗人員約15500人。
(4)丁種師團:也是由混成旅團擴編,只轄3個步兵聯隊,其他兵種只有大隊或中隊編制,約11000人。由於機動靈活,主要用於掃盪八路軍的華北根據地。
(5)獨立混成旅團:與師團一樣是獨立的戰略單位,一般有2-3個步兵聯隊,其他兵種的人數比丁種師團還少,大約有6000-8000人。承擔輔助的戰略任務。

1937年以前,日本全國只有20個師團,1-20師團的是老部隊,後來多數成為甲種師團,每師團番號的數字加100,即101-120的師團分別是他們的預備役師團,編制與老師團完全相同,但是由於後期馬匹不足,多數建成乙種師團,也是戰鬥力很強的部隊。
21-100之間的師團是抗戰之後陸續增加的,有的由獨立混成旅團擴編,有的是新兵,屬乙或丙或丁種,沒有一定的規律。
(二)、
日軍的基本單位是師團,它有多種編制。在抗戰爆發時,日軍有十七個常設師團是日軍的常備軍,番號依次為近衛、一至二十(內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師團)。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二個旅團,旅團下轄二個步兵聯隊,步兵聯隊轄有三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一個大隊炮小隊(二門70mm步兵炮),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師團還轄有一個炮兵聯隊、一個輜重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騎兵聯隊(四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以及其他部隊。此時的師團分為兩種,一是馱馬制,炮兵聯隊轄有四個大隊(三十六門75mm山炮與十二門75mm野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四門山炮)、一個步兵炮中隊(四門步兵炮),總編制為28500人。一是挽馬制,炮兵聯隊有三十六門野炮與十二門120mm榴彈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與一個速射炮中隊(37mm速射炮四門),總編制為25000人。此外還有以下一些獨立的特種兵部隊:騎兵旅團(轄二個騎兵聯隊與一個騎炮兵聯隊、一個裝甲車隊)、坦克聯隊、獨立工兵聯隊、獨立野炮聯隊(三十六門120mm榴彈炮與十二門75mm野炮)、獨立野戰重炮兵聯隊(二十四門150mm重榴彈炮)、野戰重炮兵聯隊(十六門100mm加農炮)、獨立重炮兵大隊(八門150mm加農炮)、迫擊炮大隊(中型迫擊炮三十六門)、獨立山炮兵聯隊、電訊聯隊、鐵道聯隊等等。
抗戰爆發後,日軍又重新組建了十三、十八兩個新編常設師團,又組建了一批特設師團。所謂的特設師團是指由常設師團的預備役人員所組成的部隊,其番號為常設師團、聯隊的番號前加一百。其編制大體與常設師團相同,只是騎兵聯隊變為騎兵大隊(二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小隊),挽馬制師團的炮兵聯隊為三十六門野炮與十二門山炮。特設的馱馬制師團人數為28200人、挽馬制為24400人。同時在做戰時日軍給各師團配屬特種兵及補充人員等,可使一個師團指揮的人馬達四萬人以上
在侵華戰爭中,由於作戰消耗,同時日軍感到四聯隊制師團行動不便,又搞出了三單位制師團與獨立混成旅團兩種編制。三單位制師團的編制為師下轄一個步兵團,步兵團下轄三個步兵聯隊,聯隊下轄三個步兵大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四門步兵炮)。步兵大隊無大隊炮小隊,炮兵聯隊為二十四門山炮或野炮,騎兵聯隊改為搜索聯隊,其他如輜重、工兵等後勤部隊也大為減少,編制人數為12800人。獨立混成旅團轄五個步兵大隊與一個炮兵隊、通訊隊、工兵隊、輜重隊等,總人數約5000人。步兵大隊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炮兵隊轄一個山炮中隊與二個野炮中隊。這兩種部隊都是主要做為守備用途的,同時具有小規模的野戰能力。
到了武漢戰役結束之後、由於戰場的擴大與戰爭消耗,日軍越來越多將三單位制師團與獨立混成旅團投入了第一線。因此、日軍進行了編制上的調整,將三單位制師團的後勤部隊予以補充,使總人數達到了1.5-1.7萬人。獨立混成旅團的步兵大隊改為轄四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總人數達6000-7000人。該編制僅限於一線部隊,守備部隊仍為原編制。另外又開始將四單位制師團改為三單位制。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軍又編組了兩旅團制師團。師團下轄兩個步兵旅團,旅團轄四個步兵大隊、步兵大隊轄四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師團無炮兵、僅直轄工兵隊、輜重隊與通訊隊,總人數為11980人。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軍又將師團分為甲乙丙三種(此時己無四單位制師團了)。甲種師團有兩類、一類為原有的常設師團、總人數為2.1萬人,擁有三十六門75mm山炮或野炮。一類為原有的特設師團與三單位制師團,總人數為1.8萬人。乙種師團也是三單位制師團、只是沒有炮兵聯隊與騎兵(搜索)聯隊,總人數為1.4萬人。丙種師團即兩旅團制師團。同時、日軍又出現了獨立警備隊與獨立步兵旅團兩種編制。獨立步兵旅團的編制與兩旅團制師團所轄的步兵旅團相同,人數為5100人。獨立警備隊下轄六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無特種兵(在此處、特種兵指步兵以外的其他兵種),總人數為4900人。
一九四五年、日軍對兵力編製做了最後一次調整、大致有以下幾點、1、給丙種師團的步兵大隊增編一個步兵炮中隊。2、將獨立混成旅團的步兵大隊改為轄有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人數達1500人的大編制。旅團炮兵則轄有六門野炮與十二門山炮,同時其工兵、輜重部隊也予以擴編,使其總人數達8000人以上。3、編組了丁種師團,其編制大體與丙種師團同,但無特種兵。其步兵大隊的機槍中隊只有四挺重機槍,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
以上就是抗戰時期日軍編制的全部情況了。

(三)、
從日文資料中摘錄的日軍師團的一些基本情況,由於1944年和1945年(昭和19、20年)日軍大肆擴充番號,實在太多(最大的號到355,不過161後就開始大量跳號),所以暫且先摘這些)
師團種類基本上是按該師團最後的情況算的
除了步兵師團,還有4個戰車師團,4個高射師團,13個航空師團
步兵師團除了挽馬、馱馬、機械化師團外,昭和17年以後還編了一些警備師團,昭和19年以後又編了幾個島嶼防禦、沿岸配備師團,以及所謂的挽馱混成師團,昭和20年的時候還編了一批叫做起動打擊師團
另外,日軍每個師團還有自己的代號
比如第1師團是玉,第2師團是勇,第3師團是幸
那時侵華日軍的編制最高的級別似乎應該是 軍
轄幾個師團(3、4個)如:11軍。不過,日軍的「軍」的最高首長不叫「軍長」而叫「司令官」,我記得11軍司令官似乎是阿南唯亟中將
。日軍的這種「軍」似乎大體相當於國民黨軍隊的「兵團」,而師團相當於「軍」,旅團相當於「師」,聯隊相當於「團」,大隊相當於「營」,中隊和小隊分別相當於「連」、「排」

軍銜依次為:軍司令官-大將或中將(大將很少);師團長-中將或少將(少將比較少);旅團長-少將;聯隊長-大佐(相對於我國的「校」級軍銜,日軍相對應的是「佐」
日軍一個大隊有1000人左右
一般 大隊長是中佐或大佐
旅團長是少將
中隊長是中尉或大尉
跟其他國家的軍銜級別基本一致(本來就是仿德國)

日本在我國境內的部隊分關東軍 和支那派遣軍兩大集團
還有少量南方軍部隊佔領了雲南西部地區(騰沖 龍陵)

⑽ 參與攻佔南京的侵華日軍是哪個部隊後果如何

這支日軍先頭部隊當屬侵華日軍第16師團,南京淪陷後,第十六師團在南京駐扎到1938年1月22日,此後,日軍第十一師團步兵第十旅團(天谷支隊)接替第十六師團步兵第三十旅團,擔任南京的警備任務。第十六師團由海路開往大連,重新編入日軍華北方面軍第二軍戰斗序列,後又被編入華中派遣軍戰斗序列。1938年7月,中島今朝吾升任駐扎在滿洲的日軍第四軍司令官,由藤江惠輔(中將)繼任第十六師團長。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第十六師團被編入進攻菲律賓的本間雅晴中將統帥的日軍第十四軍,參加了第一、第二次巴丹半島的攻堅戰和菲律賓討伐戰,之後在菲律賓駐守。

1944年夏秋,為加速太平洋戰爭的進程,麥克阿瑟決定率部奪取菲律賓,而日軍准備在菲律賓與美軍決一死戰。作為第十四軍主力的第十六師團駐守在萊特島。10月,美軍在萊特島東岸登陸,向第十六師團發起攻擊。第十六師團雖然被分割孤立於數個地區,但其利用堅固的工事與美軍殊死決戰。月底,日軍第一、第二十六師團和第六十八旅團等部先後增援萊特島,並使用「神風」自殺飛機攻擊美軍艦船,戰局一度呈膠著狀態。為此,麥克阿瑟提出以兩面夾擊的方式佔領奧莫克港,從背後分割日軍。這一方案成功實施,日軍第十六師團大部分被圍殲,殘部退到坎基伯特山進行游擊戰。日軍士兵以同伴屍體為食的情形就是發生於此。第十六師團殘部在熱帶雨林中飽受飢餓、瘧疾、脫水的折磨,大部在恐懼與無助中死亡,少數人組成自殺隊逃進深山,直到日本投降才放下武器。戰後,根據日本厚生省的資料,萊特島之戰,第十六師團共有13158人戰死,倖存者僅620人。這支曾沾滿中國人民鮮血,尤其是南京人民鮮血的日軍所謂「精銳」部隊,最終走向了滅亡。而南京大屠殺的元兇之一中島今朝吾,於1945年10月28日因尿毒症和肝硬化病死,逃脫了戰後對日本戰犯的正義審判。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8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9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23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2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7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2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6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12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8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