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呆久了會有哪些習慣
1. 對於日本的一些風俗習慣,你了解多少呢
日本的一些風俗習慣,我了解的如下:
日本在度過新年的時候往往會有以下的習俗:
第一:日本在新年期間會吃豐富的大餐,但是還是以傳統食物為主。
在新年期間日本一般都會吃傳統的御節以及雜煮。這兩種食物在日本已經有非常久的歷史了,因為日本人相信如果在新年的前面三天連續吃煮的食物或者使用火爐的話,那麼在未來的一年都會有好運。所以在新年來臨之前,日本人每家每戶都會提前准備好燉菜以及一些可以煮的食物。
第三:到寺廟許願祈福。
日本人在新年是一定要去當地的神社或者就近的寺廟去祈福,這在日本是一項傳統。參拜的時候可以投賽錢,然後就可以向神社祈福許願了,還可以求簽來得知新年的運勢,並且在神社裡面還需要購買新的護身符,去年的護身符就要在神社內燒掉,這樣儀式才算完成了。
2. 日本人的生活習慣有哪些讓你覺得無法適應
說到日本人,愛干凈是出了名的,但是,他們也不是從古至今都這樣的,二戰後,日本的公共環境也曾臟極一時,河裡就像八寶粥似的的,飄滿了垃圾,廁所惡臭撲鼻......有人說:現在日本干凈到連馬桶水都可以喝,擱那會兒你喝個試試,當場就 撒呦那啦 了。至於什麼亂扔垃圾,隨地大小便,那都是基本操作而已。為了防止人們隨地小便,當時政府在這種街角等隱秘處,設置了迷你版的鳥居這,是日本神社門口的像牌坊一樣的東東,踏入這里,相當於進入了「神域」,神的領地,就不敢在這里噓噓了。
3. 日本有那些生活習慣
1、日本人的語言習慣 隨聲附和和點頭稱是 據說日本人有一種習慣,談話時頻繁地隨聲附和、點頭稱是。「是」、「嗯,是嗎?」包括這種話語、以及點頭俯腰姿勢等,據調查觀察,日常談話里每幾秒鍾就發生一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這一切並不全意味著「說得對」、「明白了」這種肯定含義,有些只不過是「啊,是嗎?」「有那麼回事?」等,僅僅作為聽了對方的話之後所作出的一種反應而已。與有這種習慣的日本人接觸,要是認為「他在那時確實表示是肯定的」,那麼對該日本人來說卻是意料之外的事。反之,習慣於隨聲附和的日本人,對在談話中不表示任何反應的外國人,則感到不安,他們會產生這樣一種感覺:「這個人是否在聽我說呢?」 婉轉的表達方法 日本人即使自己持有明確的意見,他們也避免「我是這樣想的」、「我的意見是這樣的」等直接的表達方法,而採用「恐怕這樣吧?」「我想這么考慮,你看如何呢?」這種婉轉的措詞,明顯地認為這種表達方式是適當而有禮貌的。在語言表達上明確地表明,給對方留有考慮和判斷的餘地,顯示出在聽取對方反應後,再表示自己的主張的一種姿態。 寒暄致意 日本人經常相互寒暄致意。從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寢,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場合里,定型的寒暄語非常豐富。不過,互相寒暄致意,僅僅局限於在某些意義上視為朋友的人。例如對在公園散步時遇到的不相識的人,或者交通車輛中同座的人,除非有特殊情況,一般是互不說話的。因為在這種場合,對方是互不相乾的局外人。 2、日本人的舉止手勢 日本人的舉止手勢中,有日本人特有的或者說和他國文化在意義和用法上不同的地方。 鞠躬:日本人之間打招呼,基本上是以鞠躬來表示的。站著的時候,雙腳合攏、直立,彎腰低頭。從一般性行禮到上身至90度的鞠躬。根據禮節輕重程度的不同,低頭的角度是各種各樣的。在鋪著「榻榻咪」的房間里,必須要坐著行禮。以「正座」的姿勢上身彎下,兩手放在前面著地然後低頭。一般日本人行禮致意是互不接觸身體的,傳統上也沒有握手的習慣。日本人有時候也握手,但大多在日本人和外國人、競選人和選民、明星和影迷等特殊場合。 坐的姿勢:在學校、公司一般都坐椅子的。但在家庭里,日本人仍然保持著傳統的坐在「榻榻咪」上的生活。最近,在普通家庭里,西洋式的居室和餐室多起來了,所以不坐「榻榻咪」的年輕一代在逐漸增多。 坐在「榻榻咪」上的正確坐法叫「正坐」,把雙膝並攏後彎足,屁股坐在腳跟上。一般來說生活上不習慣「正座」的人,這種坐法很難受,腳會發麻。輕松的坐法有「盤腿坐」和「橫坐」。盤腿坐即把腳交叉在前面,屁股著地。穿褲子的女性偶然也有盤腿坐的,但盤腿坐主要是男性的坐法。「橫坐」是把「正座」的腿稍許橫著,這主要是見於女性。 O和X:在日本,符號O和X所具有的意義是十分明確的。O代表正確、合格、勝利等積極的形象,X代表錯誤、不合格、輸、不行等消極的形象。因此凡是O和X的形狀都可以理解為包含有這種意義。作為手勢,就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或者將兩手臂舉過頭圍成一個圈表示O, 將兩個手的食指或者兩臂交叉表示X。 數字的數法:只需用一隻手就能數1-10。 1-5的表示法是,從大拇指、食指、中指按順序彎下手指即可。6-10 的數法是反過來從小指開始按順序將彎曲的手指一個一個伸出來即可。這種數數的方法使用范圍很廣,沒有性別、年齡以及其他的限制。向對方表示數字時,把手掌朝向對方,將手指輕輕合攏後,按著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大拇指的順序一個個豎起來。 表示6-10的數時,要用另一隻手,動作相同。 招手:把手掌朝下輕輕地放開,手腕從前方朝自己一邊來回擺動幾次。這種方法沒有性別、年齡的限制,都能使用。但對地位、輩份高的人這樣招手是失禮的,要盡量避免。 自己:表示「那是我」、「我嗎?」等意思時,用食指指著自己的鼻子。 萬歲:這是在比賽中獲勝或碰上好運時,舉手錶示高興的動作。多數情況是,大家一起同時歡呼「萬歲」,以表示慶賀幸運和祝願幸福的心情。 3、日本人不邀請工作上的客人進家門 日本人不習慣在自己家裡接待業務上的客人或全家出來交際。他們自古以來就不喜歡把工作帶到家裡來而且稱之為美德,除個體經營外,妻子都不參與丈夫的工作。在有必要和業務方面的客戶聯誼時,就到專門提供酒宴的地方舉行。端上自家的菜餚招待業務上的重要客人,是很難辦好的,況且沒有僕人幫忙,要端上象樣的菜餚無疑是家庭主婦難以對付的,而且照看孩子的保姆也沒有。幹部有時也在家裡招待部下、與自己地位相同的人或上司,一般只限於建造新房的時候。縱觀歷史,也同樣如此,天皇和幕府里的將軍幾乎從不訪問臣下、家臣的家,偶爾有些便作為大事件在歷史上大書特書。去外國曾受到外國朋友在家裡招待的日本人,也很想在外國朋友來日時在自己家裡招待。但是,他們都深感自己的家和友人相比顯得過分簡陋、狹小,無論如何不能招待客人。特別是關於招待外國朋友,主婦和孩子不懂外語,又不習慣和外國人交往,飲食習慣也不同,為此會附帶增加精神負擔。 4、不同於外國的日本習慣 洗澡:日本人洗澡不僅是為了洗凈身體,而且是將身體浸在浴池裡,慢慢地暖和身體的一種習慣。所以洗身體和去除污垢都在浴池外面進行。浴池裡的熱水可以加溫,當熱水減少時,可以再添水加溫。幾個人進同一個浴池,意味著大家是非常親近、互相信任的朋友,最後一個人洗完澡後,放掉浴池裡的水。 不吉利的數字:日本人忌諱「4」和「9」。因為「4」的讀音和「死」相同;「9」和「苦」的讀音相同,「9」意味著苦。有的旅館房間號沒有13、4、9這幾個數。 不收小費制: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一部分旅館和交通機構有收小費的習慣,最近基本上沒有了。 5、在日本不宜有的習慣 在人前接吻:日本人認為在人前接吻是難為情的事。 擁抱:接觸他人的身體,在日本被認為是失禮的行為。男女之間除戀愛關系的雙方外,一般不握手。 在人前嚼口香糖:允許抽煙,但嚼口香糖不行。別人沒吃,自己獨自吃東西,也被視為失禮。 穿著鞋子進屋:進入日本住宅,必須脫鞋。 窺視別人家的廚房:在日本,訪問別人家庭時,窺視廚房是不禮貌的行為。 民事糾紛輕易訴諸法院:日本人在個人生活中比契約關系更重視信賴關系。因此,遇事大多數通過當事人之間的協商解決或通過中間人 解決。唯有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明顯惡化時才上法院。律師的人數僅是美國的1/30。 6、日本人的名片 在日本,名片的使用相當廣泛,特別是商人,初次見面時有互相交換名片的習慣,名片上除姓名外,還印有工作單位、團體名稱、所屬部門、職務、地址、電話號碼等。女性大多使用比男性的要小的名片。名片交換是以地位低或者年輕的一方先給對方,這種做法被認為是一種禮節。遞交名片時,要將名片面向對方。折疊名片或在名片上記點什麼,都被看作是對對方的不禮貌。 7、送禮在日本 人們常說日本人喜歡贈送禮物。不但在婚禮、生日之際贈送一些禮品,而且在平時拜訪時也要帶些禮品,表示一下敬意和好意,這已經成了日本人的習慣了。曾在里根政府國家安全機構擔任助理的R·阿雷, 接受日本出版社作為采訪酬勞付給他的1000美元現金支票和手錶之後,因為忘了申報而不得不辭職。在日本,采訪時贈送若干錢物是極為平常的事,但在美國卻禁止政府高級官員、助理等悄悄地接受任何禮物。可以說,阿雷事件體現了在贈送禮品方面日本和美國之間習慣的不同。在各種贈送禮品的活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元和歲暮。中元是6、7月份,表示暑期問候;歲暮是在年末,表示一年來的感謝。中元和歲暮都是季節性的饋贈,向平時關心照料自己的人贈送禮品。最近不少百貨店增設新的服務項目進行競爭,如可以從家裡或公司打電話直接定貨的「有求必應服務」和按規定時間送到的「定時郵寄禮物」等。遷居時吃面條,以及在新居附近邊分送面條邊作自我介紹和說「請多關照」。有時分送手巾或點心以代替面條。此外,孩子們的「七、五、三」節日、入學、升學、成人節、祝賀公司同事榮升、慶賀朋友病癒等各類饋贈確實名目繁多,對於掌管家庭經濟的主婦們來說,交際費的籌措是頗傷腦筋的事。 看準了主婦們的這種煩惱,於是「饋贈品收購業」應運而生。因為有的家庭里收到的禮物有許多重復,而且長期放著不用,堆積如山,於是這個行業將禮物低價收購後,又廉價賣出,所以深受主婦們的歡迎。
4. 俗話說:「入鄉隨俗」,在日本有哪些風俗習慣呢
俗話說:「入鄉隨俗」,在日本有哪些風俗習慣呢?
1.日本電車、公共汽車上也有「老幼病殘孕專座」,電車有「女性」專列,注意看清再坐。
2.日本(除大阪外)乘滾梯都是靠左站起,將右邊留出去給心急左右的人攀爬,路面也是靠左行駛的(大阪是靠右站起的)。
3.日本的電車,圖書館等許多公用設施里不可以「用手機通話」的,醫院裡面應當將手機關閉。
9.在日本,給台費被看作很失禮,甚至在侮辱別人。假如你給日本人台費,可能造成誤會,很多人可能追著你跑,把錢還給你。假如你被他人協助,覺得非給台費不能的話,提議還是送小禮物比較好。
10.在日本,邊走邊吃東西被認為是很不得體的,很多人感覺在火車上或公共場所吃東西是不符合禮數的。不過也有除外,例如在街頭吃冰淇淋或甜筒就沒事兒。
5. 日本人都有哪些有意思的生活習慣
01、超市有很多切好洗好的現成蔬菜日本的超市有很多洗好切好的現成蔬菜,回家直接就可以吃,炒一下或者煮一下就可以了,很方便。還有現成的蔬菜沙拉,回家拌一下就可以吃了,也是非常方便。我國的蔬菜大多是要拿回家自己處理的,好像南方的菜市場可以幫忙處理吧。
居酒屋裡面的吃食真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他們去居酒屋的目的好像也不是為了吃飽,就是想喝酒。一根雞肉串就能配個好幾杯啤酒,我國喝酒就是太廢肉串和小龍蝦了。居酒屋也是日本當地的特色,別的國家也沒有這樣的商業存在。現在的居酒屋已經在與時俱進了,口味也越來越多了。
6. 在日本呆久了的人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喜怒不言表,時常鞠躬,在別人說話時自己聽著有時候會插一句哈依什麽的
7. 日本人的生活習慣是什麼
1、日本街道沒有垃圾桶,垃圾處理嚴格分類。
日本人為了解決隨地扔垃圾帶來的煩惱,不在城市設立垃圾桶。以此來解決街道扔垃圾的習慣,並進行了嚴格的垃圾分類制度,並且讓每個生活在日本的人們遵守這項規定。久而久之,日本的街道變得非常整潔。
2、日本人不會穿拖鞋去時尚的地方。
日本人通常到時尚的地方,比如咖啡廳、影院、茶道室、花道室等等地方,盡量不穿拖鞋去,因為他們覺得在這么高雅的地方,穿拖鞋去是對人的不尊敬。
3、日本人通常不會邊走路邊吃東西,或者哼著小曲。
4、日本人卡拉OK,一般一個人輪流點歌。
5、日本人在室外的水龍頭的水是可以直接喝的。
在日本經常會看到電車的月台和公園,以及機場的洗手間會設置著許多個水龍頭,經常可以看到許多人直接在上面接水,或者喝水。這些水龍頭出來的水真的可以直接喝的,完全免費。
6、日本的所有餐廳,不管春夏秋冬都會先來一杯冰水
送上冰水給客人有向客人表示尊敬的意思。
7、日本的自行車需要登記,且必須有車燈。
日本的自行車在買的時候,店家會要求你填寫一張登記信息。所填的內容非常基本。日本的自行車管理非常的嚴格,該放在哪,不該放在哪都有明確的規定,千萬不要隨便停車。
自行車必須有車燈,這是銘文規定的,如果在夜間騎自行車必須要開燈(被發現之後處5萬日元以下的罰款)
8. 日本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稱呼:稱呼日本人時,可稱之為「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或名之後加上一個「君」字,將其尊稱為「某某君」。
只有在很正式的情況下,稱呼日本人才使用全名。
打招呼:日本人的打招呼,基本上是以鞠躬來表示的,其來自於唐朝文化。站著的時候,雙腳合攏、直立,彎腰低頭。從一般性行禮到上身至90度的鞠躬。
根據禮節輕重程度的不同,低頭的角度是各種各樣的。
在鋪著「たたみ」(榻榻米)的房間里,必須要坐著行禮。
(8)在日本呆久了會有哪些習慣擴展閱讀:
日本國(日語:にっぽんこく、にほんこく,英語:Japan),簡稱「日本」,位於東亞、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
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
9. 日本人有什麼生活習慣
1、日本人的語言習慣
隨聲附和和點頭稱是
據說日本人有一種習慣,談話時頻繁地隨聲附和、點頭稱是。「是」、「嗯,是嗎?」包括這種話語、以及點頭俯腰姿勢等,據調查觀察,日常談話里每幾秒鍾就發生一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這一切並不全意味著「說得對」、「明白了」這種肯定含義,有些只不過是「啊,是嗎?」「有那麼回事?」等,僅僅作為聽了對方的話之後所作出的一種反應而已。與有這種習慣的日本人接觸,要是認為「他在那時確實表示是肯定的」,那麼對該日本人來說卻是意料之外的事。反之,習慣於隨聲附和的日本人,對在談話中不表示任何反應的外國人,則感到不安,他們會產生這樣一種感覺:「這個人是否在聽我說呢?」
婉轉的表達方法
日本人即使自己持有明確的意見,他們也避免「我是這樣想的」、「我的意見是這樣的」等直接的表達方法,而採用「恐怕這樣吧?」「我想這么考慮,你看如何呢?」這種婉轉的措詞,明顯地認為這種表達方式是適當而有禮貌的。在語言表達上明確地表明,給對方留有考慮和判斷的餘地,顯示出在聽取對方反應後,再表示自己的主張的一種姿態。
寒暄致意
日本人經常相互寒暄致意。從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寢,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場合里,定型的寒暄語非常豐富。不過,互相寒暄致意,僅僅局限於在某些意義上視為朋友的人。例如對在公園散步時遇到的不相識的人,或者交通車輛中同座的人,除非有特殊情況,一般是互不說話的。因為在這種場合,對方是互不相乾的局外人。
2、日本人的舉止手勢
日本人的舉止手勢中,有日本人特有的或者說和他國文化在意義和用法上不同的地方。
鞠躬:日本人之間打招呼,基本上是以鞠躬來表示的。站著的時候,雙腳合攏、直立,彎腰低頭。從一般性行禮到上身至90度的鞠躬。根據禮節輕重程度的不同,低頭的角度是各種各樣的。在鋪著「榻榻咪」的房間里,必須要坐著行禮。以「正座」的姿勢上身彎下,兩手放在前面著地然後低頭。
一般日本人行禮致意是互不接觸身體的,傳統上也沒有握手的習慣。日本人有時候也握手,但大多在日本人和外國人、競選人和選民、明星和影迷等特殊場合。
坐的姿勢:在學校、公司一般都坐椅子的。但在家庭里,日本人仍然保持著傳統的坐在「榻榻咪」上的生活。最近,在普通家庭里,西洋式的居室和餐室多起來了,所以不坐「榻榻咪」的年輕一代在逐漸增多。
坐在「榻榻咪」上的正確坐法叫「正坐」,把雙膝並攏後彎足,屁股坐在腳跟上。一般來說生活上不習慣「正座」的人,這種坐法很難受,腳會發麻。輕松的坐法有「盤腿坐」和「橫坐」。盤腿坐即把腳交叉在前面,屁股著地。穿褲子的女性偶然也有盤腿坐的,但盤腿坐主要是男性的坐法。「橫坐」是把「正座」的腿稍許橫著,這主要是見於女性。
O和X:在日本,符號O和X所具有的意義是十分明確的。
O代表正確、合格、勝利等積極的形象,X代表錯誤、不合格、輸、不行等消極的形象。因此凡是O和X的形狀都可以理解為包含有這種意義。作為手勢,就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或者將兩手臂舉過頭圍成一個圈表示O,將兩個手的食指或者兩臂交叉表示X。
數字的數法:只需用一隻手就能數1-10。1-5的表示法是,從大拇指、食指、中指按順序彎下手指即可。6-10的數法是反過來從小指開始按順序將彎曲的手指一個一個伸出來即可。這種數數的方法使用范圍很廣,沒有性別、年齡以及其他的限制。
向對方表示數字時,把手掌朝向對方,將手指輕輕合攏後,按著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大拇指的順序一個個豎起來。表示6-10的數時,要用另一隻手,動作相同。
招手:把手掌朝下輕輕地放開,手腕從前方朝自己一邊來回擺動幾次。這種方法沒有性別、年齡的限制,都能使用。但對地位、輩份高的人這樣招手是失禮的,要盡量避免。
自己:表示「那是我」、「我嗎?」等意思時,用食指指著自己的鼻子。
萬歲:這是在比賽中獲勝或碰上好運時,舉手錶示高興的動作。多數情況是,大家一起同時歡呼「萬歲」,以表示慶賀幸運和祝願幸福的心情。
3、日本人不邀請工作上的客人進家門
日本人不習慣在自己家裡接待業務上的客人或全家出來交際。他們自古以來就不喜歡把工作帶到家裡來而且稱之為美德,除個體經營外,妻子都不參與丈夫的工作。在有必要和業務方面的客戶聯誼時,就到專門提供酒宴的地方舉行。端上自家的菜餚招待業務上的重要客人,是很難辦好的,況且沒有僕人幫忙,要端上象樣的菜餚無疑是家庭主婦難以對付的,而且照看孩子的保姆也沒有。
幹部有時也在家裡招待部下、與自己地位相同的人或上司,一般只限於建造新房的時候。縱觀歷史,也同樣如此,天皇和幕府里的將軍幾乎從不訪問臣下、家臣的家,偶爾有些便作為大事件在歷史上大書特書。
去外國曾受到外國朋友在家裡招待的日本人,也很想在外國朋友來日時在自己家裡招待。但是,他們都深感自己的家和友人相比顯得過分簡陋、狹小,無論如何不能招待客人。特別是關於招待外國朋友,主婦和孩子不懂外語,又不習慣和外國人交往,飲食習慣也不同,為此會附帶增加精神負擔。
4、不同於外國的日本習慣
洗澡:日本人洗澡不僅是為了洗凈身體,而且是將身體浸在浴池裡,慢慢地暖和身體的一種習慣。所以洗身體和去除污垢都在浴池外面進行。浴池裡的熱水可以加溫,當熱水減少時,可以再添水加溫。幾個人進同一個浴池,意味著大家是非常親近、互相信任的朋友,最後一個人洗完澡後,放掉浴池裡的水。
不吉利的數字:日本人忌諱「4」和「9」。因為「4」的讀音和「死」相同;「9」和「苦」的讀音相同,「9」意味著苦。有的旅館房間號沒有13、4、9這幾個數。
不收小費制: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一部分旅館和交通機構有收小費的習慣,最近基本上沒有了。
5、在日本不宜有的習慣
在人前接吻:日本人認為在人前接吻是難為情的事。
擁抱:接觸他人的身體,在日本被認為是失禮的行為。男女之間除戀愛關系的雙方外,一般不握手。
在人前嚼口香糖:允許抽煙,但嚼口香糖不行。別人沒吃,自己獨自吃東西,也被視為失禮。
穿著鞋子進屋:進入日本住宅,必須脫鞋。
窺視別人家的廚房:在日本,訪問別人家庭時,窺視廚房是不禮貌的行為。
民事糾紛輕易訴諸法院:日本人在個人生活中比契約關系更重視信賴關系。因此,遇事大多數通過當事人之間的協商解決或通過中間人解決。唯有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明顯惡化時才上法院。律師的人數僅是美國的1/30。
6、日本人的名片
在日本,名片的使用相當廣泛,特別是商人,初次見面時有互相交換名片的習慣,名片上除姓名外,還印有工作單位、團體名稱、所屬部門、職務、地址、電話號碼等。女性大多使用比男性的要小的名片。
名片交換是以地位低或者年輕的一方先給對方,這種做法被認為是一種禮節。遞交名片時,要將名片面向對方。折疊名片或在名片上記點什麼,都被看作是對對方的不禮貌。
7、日本的和服
現在日本人日常生活中幾乎都穿西服,但是和服作為禮服,或者作為室內的穿著仍然受到人們的喜愛。女性穿的和服非常美觀。其中,最為華麗的要數新娘的婚禮服。它的面料是絲綢,在上面用織入金銀箔的金銀線刺綉,綉的圖案大多數是花鳥。
此外,未婚女性和已婚女性的和服式樣不同。同樣是外出,正式訪問還是遊玩,所穿和服的質地、花紋、色調、式樣都有所不同。通常女性穿和服是在新年、成人節和參加大學畢業典禮、婚禮、婚宴、葬禮的時候。西服是合著身體做的,而和服相對來說,跟體形的關系不大。穿和服還得有技巧才能配合身材,穿著很不容易。平時穿慣西服生活的大多數現代女性,很難獨自穿好和服。和服特有的典雅、端莊所產生的美觀,與其說是來自漂亮的染織,倒不如說來自穿和服後所烘托出的氣氛。男子穿和服,現在主要限於在室內休息的時候。但在新年這樣的時候,在家招待客人時穿和服也是常事。正式的和服禮服要套上外褂和裙子。最輕便的室內和服是棉料的浴衣。尤其在夏季,洗完澡穿上這種浴衣,在室內通風好的地方納涼,這對休息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8、送禮在日本
人們常說日本人喜歡贈送禮物。不但在婚禮、生日之際贈送一些禮品,而且在平時拜訪時也要帶些禮品,表示一下敬意和好意,這已經成了日本人的習慣了。
曾在里根政府國家安全機構擔任助理的R·阿雷,接受日本出版社作為采訪酬勞付給他的1000美元現金支票和手錶之後,因為忘了申報而不得不辭職。在日本,采訪時贈送若干錢物是極為平常的事,但在美國卻禁止政府高級官員、助理等悄悄地接受任何禮物。可以說,阿雷事件體現了在贈送禮品方面日本和美國之間習慣的不同。
在各種贈送禮品的活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元和歲暮。中元是6、7月份,表示暑期問候;歲暮是在年末,表示一年來的感謝。中元和歲暮都是季節性的饋贈,向平時關心照料自己的人贈送禮品。最近不少百貨店增設新的服務項目進行競爭,如可以從家裡或公司打電話直接定貨的「有求必應服務」和按規定時間送到的「定時郵寄禮物」等。
遷居時吃面條,以及在新居附近邊分送面條邊作自我介紹和說「請多關照」。有時分送手巾或點心以代替面條。此外,孩子們的「七、五、三」節日、入學、升學、成人節、祝賀公司同事榮升、慶賀朋友病癒等各類饋贈確實名目繁多,對於掌管家庭經濟的主婦們來說,交際費的籌措是頗傷腦筋的事。看準了主婦們的這種煩惱,於是「饋贈品收購業」應運而生。因為有的家庭里收到的禮物有許多重復,而且長期放著不用,堆積如山,於是這個行業將禮物低價收購後,又廉價賣出,所以深受主婦們的歡迎。
10. 日本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1、稱呼
在我們國內的生活習慣中,對於陌生人開口詢問事情,或想要搭訕的時,有些地方的方言總是稱呼陌生人為「老師」(日語中寫作「先生」)。而在日本,「先生」這種稱呼只能被用於老師、醫生、律師、等有成就的藝術家身上,以表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