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語為什麼有很多感嘆
Ⅰ 為什麼大部分日本動漫里的女生叫聲,驚嘆聲,感嘆
是他們的語言習慣吧,而且有些女生還喜歡用自己的名字自稱,還有比如喜歡什麼禮物,不管是漂亮還是新奇什麼的大部分都是用卡哇伊形容,而很多事物則用斯國一等等
Ⅱ 日語感嘆詞
1.リーさん、あなたも昨日休みでした(ね)。
はい、そうです。
2.田中さんは昨日黒い眼鏡をかけていました(ね)。
そうです(よ)。
---------
如果前兩個空,填か的話,就帶有不確定的語氣,有疑問的色彩。
而(ね)的用法,是已經沒有疑問,只不過,想從對方的口中,再一次證實而已。
所以,(か)和(ね)所表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不可以替換。
---
最後一個空填ね,不行!這是很多中國日語初學者的常見的錯誤。
對方的「ね」是表示征詢,確認,而被問話的一方又同樣用征詢的語氣回復了過去,聽著就很別扭。
Ⅲ 日語中表示驚嘆有哪些詞
すごく(sugoku)(很、非常) すごい(sugoi)(很、非常厲害) なかなか(nakanaka)(很、非常) かなり(kanari)(非常) ばかに(bakani)(十分,超級) 恐るべき(osorubeki)(驚人的、非常) 強い(tuyoi)(強悍) 素晴らしい(subalasii)(完美、非常好) 素敵(suteki)(漂亮,太棒啦)
- -!!!還有好多呢,
Ⅳ 日語語法
「日本語弄不明白呀!日本語究竟有多難?怎麼越學越難?」「日本語太不好學啦,這輩子再也不學日語了。」「我已經學了三年日語,越學越亂,實在學不下去了,這也太難了。」「學日語是笑著進去,哭著出來,誰學誰後悔……」等等。凡是觸及過日語和懂得日語的同志,想必都會聽到這樣一些說法吧。記得在八十年代初頭幾年裡,各省市廣播電台先後開設日語課,緊接著電視台也講授日語。一時間,搶購教課書,書店裡,教材甚至脫銷,學習日語的人可謂成千上萬。筆者所在單位里也有百十來人「笑著進去」學習日語。可是,到了二、三年後,所剩人員寥寥無幾,絕大部分人「哭著出來」放棄了學習,筆者為之惋惜。近來,在學習日語的網站上,不時看到仍有不少的人在學習日語方面感到很困惑,欲打退堂鼓。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紛紛退下陣來,其中的原因值得探討。那麼,作為中國人學習日語,難度究竟有多大,是否難的不得了,是否因為這種難而必然導致學習中的半途而費。筆者認為,這種所謂的「難」,已經成為嚴重阻礙人們學習日語的一種不應有的心態,或者說是陷入了學習的誤區。「難」彷彿是一隻老虎,為此產生「恐懼感」,已經成為學習日語,掌握日語的攔路虎。本文試分析在學習日語的初級階段所產生種種難的思想根源。
日語難的不得了啊!果真是這樣嗎?回答是否定的。我們知道,在整個日語體系當中,按單詞的意義,形態或職能加以分類,大體上被劃分為十二品詞類型,即名詞、數詞、代名詞、動詞、形容詞、形容動詞、連體詞、副詞、接續詞、感嘆詞、助動詞和助詞,對這些詞的使用屬性我們當然不陌生。我們使用母語,不也有這些詞嗎?只不過有的名稱不同罷了。你說前3項難嗎?會說不難。7~10難嗎?會說可能難一點。4~6項難嗎?會說特別難,因為有詞尾變化。那麼後2項呢?也會說很難,難在一詞多意。說出這樣的回答是很具有代表性的。這里就很清楚了,除了名詞、數詞、代名詞外,學習連體詞、副詞、接續詞、感嘆詞的時候,就是在記憶單詞,記單詞難嗎?應該說不難吧。剩下的4~6項和後2項呢?有難度是很正常的,感到奇怪嗎?不應該奇怪。所以,對日語語言結構從整體上要有明確而清醒的認識,把握難點,講究方法,對動詞等的詞尾變化以及助詞等的一詞多意(譯)的特點,我們通過努力學習是完全可以掌握的。
一般常識而言,學習任何知識,大致要經歷這么幾個階段,既由不會到會,由會到熟練,由熟練到精通,由精通到產生成果,學習外國語言大體也是如此吧。但是,據了解,有很多的人,已經學習了五、六年的日語,或者十幾年,仍然停留在「會」的階段,或達不到高標准,還在感嘆日語難,這是非常令人理解的感嘆。但也有相當多出色的日語人才,學習時間並不算長,卻攀登上了頂峰。反正對比,說明什麼呢?說明不是日語難,是否應該說是在於學習日語的思維方法不同吧。可以說,日語本身不難,這對日本人而言。但對中國人而言,也並非特別難。中國語難嗎?對我們來說當然不難。就拿語言交流來說吧,二至三歲左右的孩子,與大人對話的時候,什麼中國話都會說,語言表達意思也比較明白,大人說的話孩子也能聽懂。你說中國話難嗎?孩子經過學習了嗎?沒有,如果說學習那就是在環境中學習既模仿。日本的孩子也是如此。相反,學習了那麼長時間的日語,在語言交流的時候,卻閉口無言,被人稱之為「啞吧外語」,反差如此之大,是日語難嗎?應該說不是,難就難在採取什麼樣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法。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學習日語當然也不例外。但是,這種難從一開始只是屬於感性認識的范疇,是新鮮事物,從未接觸過,根本不了解,自然有一種難的感覺。比如:在「五十音圖」中的假名里,清音あいうえお等、濁音がぎぐげご等、半濁音ぱぴぷぺぽ等、拗音和拗濁音きゃきゅきょ和ぎゃぎゅぎょ等以及由上述假名與撥音ん相拼組成的發音以及片假名的書寫等等。初次學習,有誰會認為簡單呢?誰都會說特別難。乍看上去,字母勾勾彎彎,支離破碎,殘缺不全,哪有字型的樣子。感嘆當今世界上竟然還有這樣的文字。屈指算來,粗略統計,達317個音符。筆者清楚地記得,光是學習這些假名就花費了半年左右時間,真可謂是難吧。結果呢,學會就認為不難,反而認為很簡單。再回頭看看這些假名已是非常正規的日本文字了。不是這樣嗎?我想有這種體會的人一定很多,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很好笑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難者不會,會者不難」的道理。感性認識就是這樣。但還有不少的人學習「五十音圖」速度非常之快,一個月左右時間就說完全掌握了,筆者對此不敢苟同。當然,「五十音圖」非常容易學,但究竟掌握到什麼程度,那隻有通過對動詞等的詞尾變化的運用來檢驗。
又比如:日語中的動詞、形容詞、形容動詞(以下通稱為用言)的詞尾變化既稱之為謂語部分,往往被認為是最難掌握的,其實,這只是學習上產生的一種誤解。用言詞尾變化一點不亂套,最簡單,有規律可循。我們知道,用言詞尾變化分為六種時態,既未然形(意志、勸誘)、連用形、終止形、連體形、假定形、命令形。那麼,未然形所對應的是「五十音圖」中的あ段和お段音,連用形是い段音,終止形和連體形是う段音,假定形和命令形是え段音。如果熟練並牢記「五十音圖」中的各段、各行音,「五十音圖」倒背如流,「行」和「段」假名絕對不混淆,還有,准確定位接續詞,那麼,對用言詞尾變化自然就不會犯愁了。據我所知,有的人已經學習了好幾年日語,認為很難不想再學了,一了解方知,連「五十音圖」中的各段、各行假名都不能熟背,這怎麼能行?如前所述,學「五十音圖」只求速成,不求實效,卡殼了,問題就出現在這里。所以,遇到詞彙,分不清楚各段、各行音,不能按號入座,將用言詞尾變化弄個亂七八糟,還找不出原因所在。不僅如此,在查字典方面也很費力,「難」由此產生。
再比如:有不少人認為敬語的掌握比較難,打了退堂鼓而放棄學習。我們來看看敬語的幾種表現形式:①れる、られる。②お+(動詞的連用形)+なさる。ご+(サ變動詞的詞干)+なさる。③お+(動詞的連用形)+になる。ご+(サ變動詞的詞干)+になる。④お+(動詞的連用形)+です。ご+(サ變動詞的詞干)+です。謙稱敬語的表現法:①お+(動詞的連用形)+します(或いたします、もうしあげます)。ご+(サ變動詞的詞干)+します(或いたします、もうしあげます)。②お+(動詞的連用形)+いただきます(或ねがいます)。ご+(サ變動詞的詞干)+いただきます(或ねがいます)。③お+(動詞的連用形)+ください(或くださいませんか)。ご+((サ變動詞的詞干)+ください(或くださいませんか)。另外,還有如お+(動詞的連用形)+あそばす等。鄭重稱敬語的表現法:(動詞的連用形)+ます。以及動詞ございます的用法。形式無非是這些。此外,還用一些敬語動詞,不一一列舉。那麼難在哪呢?是接續方法難嗎?不是。是敬語使用對象難嗎?不是。是表現形式含義難嗎?不是。是什麼呢?筆者認為難就難在將表現形式含義給弄混了,見到具體句子分不清是您……,還是我請您……,還是您為我……,還是您為某某……,故此,產生難。所以,不能將表現形式含義不好區分也視為一種難,否則,下一步我們還能深入學習日語嗎?
在深入學習日語的過程當中,學習者會不斷接觸到大量的語法現象,這無疑將給日語學習增加難度。縱觀國內版本的教科書,書中均比較系統詳細地、循序漸近地、由淺入深地講解語法,應該說掌握語法不成問題。但是,仍然有人認為日語語法相當難,特別費腦筋,在語法上下工夫不值得,甚至認為,句子主要由單片語成,只有大量記憶單詞,不愁看不懂文章。學習語法太浪費時間,只求能看懂就行了。凡此種種。筆者認為,大量記憶單詞沒錯,忽視語法學習不該。如果說看懂那隻是一知半解。請看例句:「あなたが新聞をよみながら、お食事をするから、いけないんですよ。」和「彼は広東の人でありながら、広東のことばがすこしも話せない。」兩例句中的「ながら」含義是根本不同的,如果區分不清,後一個翻譯成漢語自然不象樣子。又如:「あしたは日曜日ですからこられると思う」。「先生は行かれるはずです。」「事情があって、例の約束はなかなか守られにくい。」在這三句中的「られる」「れる」和「られ」是表示對主體的尊敬、「可能」還是被動就難以辨別。像這樣的語法現象比比皆是,單詞懂了,整個句子准確含義卻不懂,結果又在猜測,又在感嘆日語難哪,殊不知,是自己思維方法和學習方式造成的。
以上,是學習日語的初級階段所碰到的「難」的主要部分,當然,初級日語的學習內容很多,但比較起來,上面列舉的是初學者感嘆得到的第一個難關,也就是說難是客觀存在的。對日語的感性認識,從初級階段開始所領悟到的學習的難處,這自然不足為奇。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思維方法的差異,學習方法自然不同,產生難的程度也不一樣,學習的效果也異同。只要基礎牢固,扎實學習,講究方法,「難」自然不存在,也就能比較順利地進入到下一階段的學習了。
下面,我們來看看阻礙日語學習的「難」點都有哪些吧。
一.無學習目標,憑一時熱情。
初學日語的人,首先要解決「何のために日本語を學ぶか」的認識問題。出於什麼動機,學習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都有哪些,怎樣和專業結合,是否有長期學習的打算等等。要有精神准備,因為,這些都是推動學習的動力。如果不是這樣,僅憑一時的熱情,是心血來潮,那最好不要學習了。否則,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必說,你自己也很痛苦。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並始終堅持刻苦學習的人,才能攻克日語。
二.懷著好奇心,不系統學習。
毋庸置疑,「五十音圖」非常容易學,另外,還有我們熟悉的漢字,不用學習就知道其意思。可有不少的人學完之後,不是在系統學習上下功夫,卻下功夫學習「日常會話用語」,生拼硬背一些社會交際語言,以為能說日語了,沾沾自喜。這種「只言片語」式的學習方法,能說是學習日語的途徑嗎?到頭來害了自己,最後只好中途退場,承認日語「難。」
三.忽視學漢字,用時方知難。
日語當中有中國漢字,這是人人皆知的。正因為我們都懂得漢字的意思,初次學習日語的人,忽視漢字的學習,也可以說是在預料之中。但是,日語當中的漢字分為音讀和訓讀,若不用心學習,這也必將給今後日語學習帶來難以想像的困難。有些日本當用漢字意義和中國漢字意義完全相同,不難理解,如:人民、研究、謙虛、堅強等。還有一些大量的、莫名其秒的漢字和中國漢字意義相差甚遠而不得其解,如:勉強する、大切だ、甘い、有難い、工夫する等。請看句子:「日本語を勉強する。」剛學日語的人,都懂得這句話的意思。再看句子:「高いね、もうすこし勉強しなさい。」這句話,剛學日語的人可弄不懂了吧,單詞的意義截然不同。再如:只知道「甘い」是甜的意思,不知道還另有意義,那怎麼行呢?「あいつは人が甘い」,如果把「甘い」譯成甜的意思,是要出大錯的。這類單詞特多。所以,在「用時方知難」的時候,這個「難」可就不是輕而易舉地就能解決的了。
四.頻繁更換書,從中找捷徑。
我們知道,初學日語的人,選一套好的教科書至關重要。可是,一旦確定了課本,為什麼還要頻更換教材呢?是什麼意識在作怪呢?原來是想走捷徑。以為這套教材難,那套教材簡單。頻繁更換教材能學習好日語嗎?值得商榷的。因為,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哪本教科書在教授日語方面走捷徑,如果是那樣的話,用走捷徑的辦法學習日語,豈不應大力推廣?所以,用走捷徑的辦法來解決學日語難的問題是根本行不通的。
五.只企盼速成,感嘆速不成。
初學日語的人,恨不能馬上就學會的著急心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學習日語也不可能一口就吃成個胖子,那根本不現實。如同小孩學走路一樣,剛會站立就想跑,豈不是摔跟頭?學習外語是時間比較漫長並且具有耐性程度很強的腦力勞動,即慢功夫。在語言學習過程期間,各課教程安排內容都是具有時間性的,是成比例的,不是隨意舍取的。若用了半年時間,學習完一年的課程,單純追求速度,所學的課程似懂非懂,有誰會認為日語簡單呢?沒有,都會說日語很難。這種「走馬觀花」式的學習方式,究竟能學會多少日語是可想而知的。
六.漢語好的人,學不好外語。
我們知道,漢語和日語的語序不盡相同,這不足為怪。可漢語水平好的人,卻學不好日語,倒令人奇怪。學習日語有這樣的因果關系嗎?沒有。難道日語好的人,漢語水平不高?應該說,漢語水平好的人,更能學好日語。僅僅因為語序不同,就說日語不好學習,認為很難,豈不是太不可信了?所以,學習外語,若按照他國的語言思維方式來學習的話,由不習慣到習慣,問題不就解決了?
七.自學白費勁,還不如不學。
通過自學,外語標准達到較高水平的人不計其數,這是不爭的事實。有人講,十個自學九個扔,並不完全是這樣。問題是,自學將採取什麼樣的方法至關重要。「釘子鑽勁」和「見縫插針」被證明是自學外語的最佳方法。選一本好的日語工具書,就等於在你身邊有一位優秀的日語老師,幫你答難解疑。現實說,有誰能成年累月地參加日語學習班(專業學生除外),直至學成,當然不能,絕大部分時間還得依靠自學。固然,自學外語困難很多,受到諸如邊工作邊學習以及條件等的影響,但取決定性的因素,是要有一種鍥而不舍的學習精神,這點具備了,堅持數年,自學外語就能取得成功。
八.越學越難學,抱怨記憶差。
不可否認,一個人的良好記憶力對於學習外語是多麼的重要。問題是,僅僅憑自己主觀認定就下結論說記憶力差,感到自己很笨,學不好日語,筆者對此不能認同。因為,對我們的大腦來說,強化記憶力是完全做得到的。所謂強化記憶力,就是復習,即後次復習前次的內容。再現也好,回憶也好,重復也好,總之,溫故而知新。要想把學習過的內容,紮根在大腦里,牢牢記住,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回想,勤思考,切實理解它。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常想起的事情,時間再長也不會忘記,這非常有道理。記得有一句話,叫做過目不忘,學習外語起碼應做到三過目而不該忘記吧。
九.無語言環境,學不成日語。
「若是在國外那樣的環境里學習日語,不學都會,咱國內沒這樣的語言環境,學也不會。」有很多的人這樣說。不錯,學外語與語言環境密不可分,問題是,不可能也不現實凡是學外語的人都到國外去,難道不去國外就學不成日語?說法偏見,事實並非如此。語言分為書面體和口語體兩種,這兩種體裁的語言比較看,口語體依賴於外界環境相對多一些,書面體相對差一些,這是人所共知的。關鍵是你怎樣利用環境,學習環境(氣氛)可以創造,如常找人交談、常聽錄音、常去「外語角」、常參加一些有外語內容的活動等等。如何利用環境由你來把握,這方面應該說不是很難的吧。
十.注重「啃」書本,很少去運用。
在國內,外語教學首先從書本開始無可非議,學習任何知識大體也都是如此,可以說,先學習理論,後進行實踐吧。但有例外,如先實踐後學習,當然,實踐也是一種學習了。在這里,本文想說的是,處理好學習與運用的關系問題。因為,學習的目的全在於應用,通過應用來促進學習。筆者認為,單純從書本上學習外語是遠遠不夠的,起碼學不到真正的、具有生命力的、內涵情感豐富的語言吧。人們說,學外語,模仿非常重要,這話講的不錯,而模仿只有在運用中來實現。外語學習的怎麼樣,只有通過運用來檢驗,從中清楚不足之處。說到運用,自然包括「聽」、「說」、「讀」、「寫」、「譯」這幾個方面,從簡單的開始,大膽進行練習,聽不懂再問,不要怕說錯,盡可能快些讀,最好是默寫,翻譯有趣讀物等等。在「讀」、「譯」方面,選擇一些稍有難度的題材,來驗證你的自由運用的能力。在學習日語的初級階段,尤其不要忽視應用所帶來的特殊功效,因為,它對你今後的學習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反之,閉門不出,死摳書本,將學習到的內容局限在框框里,缺乏交流,出現的疑點不能很快得到解決,疑點一多,學習興趣也會隨之降低,無疑,進步也是相當慢的。
綜上所述,阻礙日語學習的「難」點是多方面的,有屬於思想認識方面的問題又有屬於學習方法方面的問題。這是由於初學者還沒有對整個日語語言體系有充分了解形成的,導致在學習上走入誤區。本文歸納這些問題,目的在於探討和如何解決在初級階段學習日語所出現的共性問題,共同進行交流,並採取較為正確的學習方法,推進日語學習。初級日語的學習階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這是一個夯實基礎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通過刻苦學習,由對日語的感性認識,逐步達到對日語的理性認識,可以說,產生了一個飛躍。回過頭來看現在,是否應該感到輕松、愉快和不足?是的。學習是無止境的,走路還要從頭起步。下階段的學習任務仍然十分繁重,前文說到萬事開頭難,這對初學者而言。俗話還講,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下一階段的開頭難,又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已經經歷了第一個開頭難,還懼怕第二個開頭難嗎?不怕。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毅力,有「螞蟻啃骨頭」的勁頭,有日語同行們留給我們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意志,攻克日語是指日可待的。
以上,筆者就阻礙日語學習的「難」點粗淺地談些個人的看法,不妥之處,希望得到同行們的教正。
Ⅳ 日本語里的 ko le wa 是什麼意思
これは 這個,這位......的意思 也有表示感嘆的 在動漫可見 これはこれは 表示感嘆 哎呀哎呀 的意思
Ⅵ 日本人的語調為什麼聽著總那麼誇張呢...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日本本身就是個有些自相矛盾的國家,緊鄰於華夏,受儒釋道文化影響甚深,其實看近日的電視劇三國即知,日本的席地而作與古人是何其相似乃爾,然而近代受脫亞入歐的國策影響,才逐漸將華夏文化慢慢淡化,取而以西方文明為指引。至於誇張的動作,表情與語氣也是日本國民的普遍習慣罷了,無足為奇,只是將他們的感情誇大的表現出來以博取對方的認同罷了。。。。
Ⅶ 日本語表示悲傷 難過的感嘆詞語
あーー、可哀そうに(かわいそうに)
あーー、悲しいなあ(かなしいなあ)
Ⅷ 日語發音有什麼特點
1、按語言結構特點分類,日本語屬於黏著語 。SOV語序 。
黏著語,簡單來說,就是在主語或謂語之後一定會附上一些助詞,牢固地黏在一句話中的某些成分當中。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黏著語化更多的使用於書寫方面,而口語化時則可以忽略不讀,但是有些還是需要讀的。
2、在語言表達上分為簡體和敬體,另外有發達的敬語體系 。
3、作為一種基本的結構,典型的日本句子的句式是主語-賓語-謂語。例如:太郎(たろう)がりんごを一つ食(た)べた(Tarō ga ringo o hitotsu tabeta)。照字面直接的意思是"太郎吃了一個蘋果"。
4、當說話人認為從語境中聽者能理解,也就是談話者或作者自信談話對象對所談及的情況有一定了解時,經常會省略主語或賓語。在這種情況下,上面所講的那個句子可能會變成,「りんごを食べた」(ringo o tabeta)("吃了蘋果")或僅為:「 食べた 」(tabeta)("吃了")。
5、「r」全部發音為「L」,「tu」發音為「tsu」
6、小」っ「為促音,本身不發音,讀的時候它起到的作用是:該促音前後假名之間稍作停頓,以讀出促音後面的假名的爆破音。讀的時候是促音前一個假名為重音。(也有詞本身是1號音,有了促音還可以讀成1號音的,比如【多い(おおい)】可以讀成1號音或者2號音,變為過去式【多かった(おおかった)】是依然可以讀成1號音,或者把重音放在」か「上來讀。)
(8)日本語為什麼有很多感嘆擴展閱讀:
日語的詞類稱為「品詞」,按照意義、形態和在句中的作用,可以分為十二類。
1、體言——無詞尾變化,其中名詞、代名詞、數詞可做主語
2、名詞(めいし):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稱,例詞:テレビ、電話、部屋。
3、代名詞(だいめいし):用來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稱,例詞:わたし、あなた、彼、彼女。
4、數詞(すうし):表示數目和數量的單位,例詞:一、一つ。
5、副詞(ふくし):修飾用言,例詞:たくさん、すごい。
6、連體詞(れんたいし):修飾體言,例詞:この、あの、その。
7、接続詞(せつぞくし):起接續作用,例詞:でも、しかし。
8、感嘆詞(かんたんし):表示感嘆,呼喚或應答,例詞:はい、ええ、いいえ。
9、用言——有詞尾變化,可單獨作謂語
10、動詞(どうし):表示動作、存在或狀態,例詞:書く、食べる、ある、いる。
11、形容詞(けいようし):表示性質或狀態,例詞:高い、低い、暑い、寒い。
12、形容動詞(けいようどうし):表示性質或狀態,這是日語當中特有的一種品詞,它具有形容詞的功能,但又具有和動詞一樣的詞尾變化,所以叫形容動詞。例詞:好きだ、上手だ、靜か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