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銅器名堂口有哪些

日本銅器名堂口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9-01 20:32:39

Ⅰ 日本仿古青銅器,底款念什麼

這個底款的篆書是「勢州」兩字

「勢州」是日本古代令制國「伊勢國」的簡稱,位於今三重縣,或許是該銅器的製作地點。

Ⅱ 正宗日本銀壺品牌有什麼

如下:

1、國際金銀器品牌製作商——大淵銀器

大淵銀器是國際金銀器製作商,由日本現任手工藝人會長大淵光則於昭和30年(1955年)在東京都創立,是最早在傳統技術行業內導入現代企業機制的先驅。

大淵銀器多次曾為日本天皇和皇室慶典進貢手工金銀器藝術品,作品輝煌華麗,做工精細,尤其以「盆栽」系列和「麗鳥」系列聞名世界。其中,「麗鳥」系列更是以80微米的極細技術融合藝術讓人嘆為觀止。

大淵銀器作品品類十分豐富,涉及祥瑞擺件、茶具、貴金屬畫、酒具、花器、佛像、寶石、金幣和獎杯等,創作題材有金龍、金雞、貓頭鷹、七福神、梅蘭松竹、鴛鴦、神龜、仙鶴、布袋和尚、天皇、金太郎等等。客戶遍及世界各地,已經開設了遍布世界的大淵銀器館。

2、日本由森川榮月個人經營的堂口——銀榮堂

銀榮堂堂主森川榮月原名森川久則,專注在手工貴金屬茶道具製作幾十年,完工度一流,藝術價值很高,一般訂貨需要等兩三年。所以他的作品除了精湛的做工之外,收藏價值也非常高,深受行業內人士尊崇。

當供不應求,市面上便出現了很多森川榮月的「仿品」,部分商家除了在壺底落「榮月」底款以外,更有甚者會將壺做舊冒充老壺。為此,性格剛毅的森川榮月,曾於2002年被仿冒假品氣得毀模,可謂沖冠一怒為一份對匠人的尊重。

3、日本博採眾長的銀壺堂口——銀祥堂

銀祥堂堂主瑞心的祖父,是一位佛具匠人。師從於明治時期活躍在高岡的名人駒井龜次郎的弟子駒井冶一,後與金箔匠人兒子,瑞心的父親一起創建了佛具工房。在不斷擴大工房規模影響的同時,大力普及推廣高岡的銅器,香爐及茶具。

其祖父與多位著名藝術家關系甚密。曾是已故日展(日本最高級別藝術展)理事大角勲先生的金工資助人。與日本著名傳統工藝輪島塗蒔繪代表人北浜先生合作打造經典佛具,與獲得內閣總理大臣獎的般若保先生一起合作出了經典的吹分三具足(合金佛前三件組合)。

瑞心從小耳濡目染,與匠人們建立起了密切關系。對日本美學深有研究的他積極與日本頂尖作者合作,共同製作出一款又一款頂級作品,傳承經典,不斷攀登,直指標桿。

4、展現日本特有的禪意審美境界——早川器物

早川銀器的創始人早川愬治先生出生於日本新瀉縣的燕山市。當地是日本著名的金屬器產地,以獨特的鎚起技術而聞名天下。愬治先生在昭和23年(1948)5月創立早川器物,開始用銀、銅、鋅、鎳合金來製作以茶壺為主打的洋白銀器。

創立初期主要製作「小茶壺」、「茶葉罐」等產品。之後愬治先生又親赴日本手工藝的聖地京都學習洋白銀加工技術。至此,早川器物在銀器製造工藝有了顯著的突破和提高。

5、早川進——銀川堂

早川銀器家族傳承延續百來年,最輝煌的時候於1900年左右,頂峰時有30多個國家的公司經銷銀川堂的銀製品。早川進作品和日本其他傳統工藝一樣,在大正到昭和早期遭受重大的打擊。

經過了一段困苦艱難的時期,二戰後1948年銀川堂正式創立,以銅鍍銀茶道具、洋銀餐具為主,在此領域世界領先,市場主要在日本國內和歐洲。

作為銀川堂二代堂主和日本著名傳統金工大師,早川進現已年近70歲,家族傳承的銀器製作工藝出神入化,是日本皇家指定的銀器製作者,2000年受賞日本通商產業大臣賞。

早川進製作的洋白銀廚具、餐具設計風格多元,以獨特的視角展現著銀器的奢華多變,風靡日本與歐美貴族階層,更是世界五星級餐廳賓館的最愛。

Ⅲ 鑄鐵壺是高橋敬典 壺蓋是龍文堂的為什麼

蓋款:龍文堂造
壺身款:上田造
堂號簡介: 龍文堂,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由四方安之助創立在日本京都,為日本鐵壺的創始堂號。
作者簡介: 上田照房,活躍於江戶末至明治時期(1868~1912),生卒年不詳。
作者以其精美絕倫的陰刻陽雕技法為當初知名品牌商家邀請訂製作品,同時形成了其眾多個人「上田照房」、「上田造」、「照房」、「照房造」的章款、字樣、留款位置及排列造型。與後來大部分一個名人對應一家銘文不同的是,上田照房給多家知名堂號做過鐵壺,至今常見的有龍文堂、金龍堂、光龍堂和晴壽堂等
】一、老鐵壺知識
老鐵壺起源於日本江戶中期(1780年代),而在明治時期則更加廣為流傳。目前市面上,台灣地區流傳的最多的老鐵壺,大概都是昭和前後的作品,即1925年前後。大概有80年左右歷史。鐵壺在起初的日本茶道中稱之為鐵釜,鐵釜是沒有提梁和壺嘴的,把鐵釜的一面造出了一個向外倒水的壺嘴,俗稱為「流」,又在釜的上面按了一個能將釜提起來的提梁,這樣的鐵容器就是鐵瓶,也就是現在的鐵壺。最早出現在日本的江戶時代天明期(1780年代),也就是中國清代乾隆年間,第一個發明鐵壺的人應該是「三世清水家族的小泉仁左衛門,到了安土?桃山時代(1573-1615年),由千利休正式確立了日本的茶道,釜師多數生活在京都地區。最早製作鐵瓶的京釜師,據稱是十代大西凈雪的弟弟奧平佐兵衛,但是在名古屋的加藤忠三郎也是很早起就開始製造鐵瓶,到了江戶時期末期(十九世紀中期)時,最早用臘形鑄造法來製造鐵瓶的是京都的初代龍文堂主安之介。鐵壺的產地最有名的是京都三條釜座、山形鑄物、長濱的晴壽堂、京都的龍文堂與南部鐵器,其中龍文堂乃以它的銅蓋而聞名,在日本甚至有人只買銅蓋。
要想較系統的了解鐵壺收藏與鑒賞的相關知識,就必須從如下幾個方面入門,那就是鐵壺的歷史、文化、審美、鑒賞;鐵壺的功能、器型、材質、價值以及鐵壺收藏的真偽識別和使用方法及保養和未來升值空間。現在面市的書有《鐵壺之最》、《鐵瓶?日本鐵壺全集》(壹、貳集)、《斗品團香》(王度日本茶文物珍藏冊)等書。
價格:三年前大約一把人民幣叄、肆萬元的壺,而今起碼得價值捌、玖萬甚至十幾萬元。越是精品極品壺升值空間越大。但目前普品鐵壺的價格相對穩定,一般在人民幣叄仟元至貳萬元之間。據筆者掌握的咨詢,目前一把安之介、藏六、波多野正平、梅泉的精品壺身價都要高達拾幾萬元以上。鈴木?光重的壺由於傳世僅有數把,以致價格近百萬元;高木治良兵衛、明越唱晴、大國壽朗、中川凈益、角谷一圭、長野垤志、上田照房、雨宮宗、雨宮宗兵衛等釜師的精品壺也需人民幣伍、陸萬元以上方可得。據悉在2010年12月14日在杭州舉辦的西泠老茶及茶器拍場上,其中一把初代大國壽朗的精品壺落錘價格為人民幣玖拾伍萬貳仟元,另有一隻藏六三世戰國龍紋獸口銀壺也以人民幣柒拾捌萬肆仟元成交。
收藏鐵壺還要知道鐵壺各部位的名稱叫法。一把鐵壺可分為壺身、壺蓋、壺嘴(也稱「流」)、提梁、壺口,提梁與壺身鏈接的地方叫環付,壺蓋上有摘鈕,摘鈕下位為鈕座,有些壺身中下部有一道明顯的澆鑄的環壺身一圈的線或裙子叫做羽線,羽線起到聚攏炭火,隔離火溫的作用。有的壺身兩側還鑲有兩個類似耳環的東西,叫做撲手。壺內底面上有的壺還設有幾個凸起的花瓣狀金屬片,稱為響片。
一把好的老鐵壺首先要器形完整,不能殘缺,更不能漏水,壺的摘鈕最好能很滑的轉動,壺嘴不能殘破,裡面的水垢不是問題只要能流水出來即可。壺的提梁一定要能夠立直,且不可隨意亂掰倒,壺的蓋子最好是原配的。
使用:新的鐵壺,在使用之前,先將一小杯茶葉用布包好放入鐵壺內,煮沸約10分鍾,如此茶葉中所含的丹寧和鐵壺中溶解出的鐵粉,會在鐵壺表面形成一層丹寧鐵的皮膜,使壺不容易生綉。此外,新壺剛開始使用時請每天使用,讓水垢能迅速付著,但使用後記得保持乾燥。開始使用後約5天左右,內部會出現紅色如銹斑一樣的東西,10天左右會出現白色的水垢,長期使用後,內部會全部變紅,只要水不會變濁這是沒關系的,請勿清除它,不要以為是生銹就去擦它或洗它。平常使用時除煮沸時,盡量不要讓壺內有水份,煮沸後將熱水倒進熱水瓶等讓內部保持乾燥,在鐵壺完全冷確以前,請不要蓋上蓋子,要先用干布擦乾壺蓋。防止溫差過大,壺體溫度與水溫,兩者溫度相差過大時。如:壺溫低時,加入熱水或壺溫高時,倒入冷水。有類似上述情形時,會有裂壺的風險。
品鑒:如果你追求收藏的是老鐵壺,就必須注意鑒別一下壺的品相是否完好無損,不能漏水,壺提梁應該保持直立,壺內及壺嘴最好有一層均勻的白色水垢。一般壺嘴裡的水垢不是經過百年日積月累則很難急仿出來。新仿的假老鐵壺,嘴部即便有些白色的水垢,其垢的質地也是呈很粉狀松軟的,或乾脆就仿做不出來,且其壺表面的鐵質感也會很生而不熟,更不會有很潤澤的包漿。到底怎樣的鐵壺才能算得上是把值得收藏的好壺?一般而論,要具備精緻、款美、工巧、品好、年古、名家、稀有、名人造、材質佳。
有關收藏品鑒日本鐵壺的十九項審美標准:
1、壺的製作堂號、製作者名款畫押及閑章款識:在京都老鐵壺堂號中,初代堂主制壺一般都會在壺身鑄上本堂號的名稱。在諸如龜文堂波千鳥系列等一些老鐵壺的底部還有許多釜師要鑄有一些類似「家拙日本琵琶湖之東」、「拙家日本琵琶湖有東」、「家戌日本琵琶湖在東」等閑章。特別是一些帶有堂主簽名畫押的老壺會更具收藏價值。
2、壺的特殊型款:老鐵壺的器型各個堂口或釜師大凡都會有自己的系列形制
3、壺的形體:藏六居造的獸口形制的鐵壺和銀壺更是別出一格獨具匠心也。一般安之介、正平、藏六、梅泉、光重等形制的壺雖然沒有款名,但只要在行的人一眼便可看出,或許這就是大師們制釜的上乘功力所彰顯出來的魅力。
4、壺之提梁的賞識:提梁的寬窄、高低、工藝、材質、造型都會影響到整個壺的價值和審美感覺。無論是怎樣的提梁,其常態位置一定是要立直的才對,有些提梁斜歪的只須用老虎鉗子給力挺直立就好。
5、關於壺嘴的賞鑒:一些百餘年的老壺由於日久天長的使用,會結上較厚的水垢,雖然多少會影響水流,但也無妨,壺口部的水垢正好可以此作為老壺斷代的參照。有些壺的嘴部會破損,一般不用在意,倘若影響了水流,只需把壺嘴用金、銀或銅等鑲出了壺嘴便妥。一把好的壺其壺嘴一定是水流很順暢,斷水很果斷,好的壺口側視正視都顯得很美,與壺體很般配,嘴的上口高度一般應與壺上口的沿字一般高。
6、壺蓋的品鑒:有許多鐵壺的蓋子和壺身並不是同時製造出來的,但這樣狀況多見於一些普品壺,那些名釜師的壺蓋一定是專款結合壺身的整體造型來設計製作的。還有的一個壺會有兩個壺蓋。當然許多壺只是壺身上有堂號、落款,例如龜文堂的壺一般蓋子上是沒有堂號款識的。
7、壺之摘鈕(撮):對壺蓋乃至壺身整體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特別是名門堂主或名門大釜師每制一壺在小小的摘鈕上所轄功夫更是了得,貔貅、松果、貝殼、靈芝、魚類、花、各種動物、龍、魚、鳳等等應有盡有。一顆上品摘鈕不僅大大增添了壺的美感,而且可達久煮沸水而不燙手之妙。
8、鈕座(座金)的賞鑒:從一把壺的鈕座可以識別出壺的出身、年代與釜師。鈕座有金銀銅鐵等材質,形制有角星、靈芝、梅蘭竹菊、楓、櫻等植物,也有特別的摘鈕無鈕座的,比如藏六的環形摘鈕、波多野正平和安之介等大釜師的一些獨自創意的摘鈕也無鈕座。
9、壺之環付的鑒賞:環付就是提梁與壺身連接的地方,是一把壺的中心平衡處。有些側把的小品壺沒有環付,但已經不稱為壺而稱為水注或叫急須。龜文堂的貔貅形環付就是極具特色的環付。
10、壺的羽、羽落及毛切:有些老鐵壺在壺身的下半部設有一環壺一圈的圓裙狀平台線稱為「羽」,羽的功能主要是能夠在壺身下方的火力更加集中,同時也增加了壺的受火面積,架設在傳統風爐上使用時也達到了分隔木炭火苗熱量不至於竄到壺頂燒手。一般砂鑄法的鐵壺會在壺體的最大直徑處留有一圈合模遺痕線,有稱此為「毛切」。「羽落」一般指環壺線呈不規則狀缺刻者。
11、尾垂:尾垂也有稱為壺裙的,就像女孩子的短裙一樣出現在壺的中下部。尾垂有著引導空氣流動補充助燃氧氣之用。多為不規則狀缺刻尾垂,也有些壺的尾垂是平整無缺刻的。
12、關於鐵壺的臍:壺臍也稱澆注孔,是制壺在灌注鐵水過程中最後收口處。一般在壺底的中心。壺臍的類型一般有單圓凸凹的、刀背直口的,(如初代藏六制壺的臍)。砂鑄法制壺在臍的兩側還會留有兩個小小的通氣孔形成的小臍。
13、關於金銀鑲嵌(也稱銼金銼銀):銼金銼銀圖案工藝使鐵釜的美感藝術性及身價大大倍增,往往增出了價值遠遠超過鐵壺原有的自身壺價。因此當下也有人仿照老壺作假,鑲金嵌銀,但只要認真仔細的去識別辨認還是很容易看出真假老品的。
14、以壺身美麗圖案賞鑒:很多日本老鐵壺上會有精工鑄造的美麗圖案,其工極精湛,創意極豐富。
15、以壺身刻鑄的漢字名句賞評:一些鐵壺的壺身上會有漢字以草書、行書、隸書等多種書體出現,一般文字內容多以漢、唐、宋、詩詞見諸,也有勵志、銘言、寄語等文字出現。有的壺身會誇張的鑄滿了漢詩文字很具書香之氣。
16、關於壺口:一把壺的壺口造型極其重要,壺口的高低、大小、方圓、型制直接影響到壺的整體造型和使用功能。一般常見的壺口有圓口、方口、輪口、落口、皆口、田口、廣口、梭形口、環口等。也有一些釜師為配合壺身整體造型而特製一些獨創壺口。壺口的造型大些為好,容易清洗和養護。
17、關於壺之響片:有些老鐵壺的壺內底芯處會有幾片形狀各異的凸片,稱為響片。所謂響片就是壺中水沸騰後會通過這幾個壺底的凸片發出響聲很是悅耳,當然由於百歲老壺,歷經歲月滄桑許多本有響片的老鐵壺響片多已經銹落。
18、關於鑄造法的取向:鐵壺鑄造法大致有三種,一為脫臘法二為砂鑄法三為高強壓力模鑄法。脫蠟法也稱失臘法因其製作工藝復雜且每做一次模範只能造出一把鐵壺,即一壺一模範,就如中國的漢代的青銅器鑄法一樣,所以每壺天下僅有一隻,尤現珍貴,可視為收藏珍品。砂鑄法的壺在壺身最大外徑處會有一道圍繞壺身一圈的鑄造線合模,壺底臍眼的兩側都會有一個小臍孔,這是鑄造時留下的透氣孔,較易識別,砂鑄鐵壺器形多樣,古樸典雅也,如處於名堂名人之手,也是收藏鐵壺之佳品。採用高強壓鑄造法的鐵壺一般是左右合模,所以會在壺體內中界處有一條鑄造留下的合模線,有些釜師會在鑄造成型後用砂磨等方法將其打磨平整,因這種鑄法可一模出多個壺所以這種鑄法的鐵壺身價會大打折扣,無論其器形與圖案多麼精美復雜,但因其不如失臘鑄法具有天下獨一性,以至於壺價至今不高,一般也就在幾千到兩萬之內。
19、壺底及綜合品像取捨:特別要注意壺底的保養狀況,比如壺底的厚度、是否漏水、是否已經銹蝕的起層和脫落等等。壺底的薄厚度可以用手輕撓幾下聽聽聲音,一般厚底完好的手撓聲音會很厚實深重,底薄的壺手撓發聲會很輕浮。還要注意查看壺身是否有裂紋,鐵壺是生鐵鑄造的,所以很易摔壞,再則要查看一下提梁和環付是否有裂紋或有斷後重接的焊口。壺的蓋子也要仔細識別是否是原配,或是否得體,蓋上的摘鈕是否完好,一般鐵壺的摘鈕最好是用手一撥轉動的很靈活為好。再則查看一下鈕座是否是後換修的,壺嘴的流是否通暢,有些所謂老壺的銹蝕及表麵包漿是否對勁。遇有銼金銼銀之壺是否是新嵌的還有壺身或蓋上的堂號釜師落款畫押是否是新仿的等等。
二、堂號及釜師
明治時期是日本鐵壺的輝煌時期,那時星光璀璨:龍文堂出現了安之介、大國壽朗、上田照房、井上四大天王,龜文堂出現了波多野正平、梅泉、鈴木光重、淡海秀光四大天王;藏六堂出現了四世秦藏六和西垣一瑳;金壽堂的創辦人雨宮宗兵衛和龍文堂的安之介為一時瑜亮,現在歐洲的亞洲民藝館還收藏著金壽堂雨宮的作品,可看的出金壽堂的歷史地位。就像紫砂有花貨和光貨,花貨就是龍文堂系統,光貨(又叫素壺)多出自金壽堂系統。
龍文堂的創始人四方安之助(1780-1840年),是龍文堂創辦人龍文的兒子,龍文(1732-1798年)是丹波龜山市的一個陸軍將校,他於1770年來到了京都做鑄物師,他的兒子四方安之助繼承他的名字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坊,即初代龍文堂。在早期龍文堂就開始用銅來製造壺的蓋子,早期壺蓋材質中有一種由七種金屬熔鑄車制的壺蓋,通稱「七寶銅蓋」,這種銅蓋看上去有紫銅、黃銅等好幾種有色金屬的顏色。鐵壺的蓋子是很講究的,一把好壺一定是原壺配原蓋,特別是蓋子上的摘鈕,更是別具匠心,花、鳥、魚、蟲、龍、龜、蛇、獸;梅、蘭、竹、菊、松果等等皆為所用。在龍文堂的鐵壺中落有「龍文堂造」的款識一般常見於壺蓋背面,也有落在壺身後面的,但這一般多屬龍文堂主造壺。
與此同時有兩個對日本鐵壺製造技和文化起到極大影響的著名釜師跟從了安之介學徒,成為了安之介的得意門徒,這兩個就是日本鐵壺史上大名鼎鼎的波多野正平和初代秦米藏(也稱秦藏六或藏六)。有史書記載正平和藏六是親兄弟。
藏六(1823-1890年)對中國青銅器文化極感興趣,將中國西周時期許多青銅器上的圖騰紋樣鑄在自己的壺身和器件上,形成獨到風格。藏六釜師沒有創建自己的鐵壺堂號,這可能與他被天皇召為宮廷御用釜師有關。藏六壺型用圖騰中神鳥神獸的獸口為壺嘴的,藏六的壺雖無堂號,但其壺身落款「藏六」也是一直代代相傳,亦可等同於藏六堂也。
波多野正平(1812-1892年)創建了自己的堂號「龜文堂」。龜文堂系的主流作品,除名釜師自成一格的壺風外,就是龜文堂波千鳥系列的以山水、鳥、蟲、獸、舟、橋、花、草、木為題材的鐵壺。但壺的提梁卻一律都是採用了龜文堂特殊發明的「S」形可拆卸式的提梁。其壺的款識都在壺的後身提梁的後環付下,一般印有「日本龜文」、「龜文堂造」和初代的「龜文造」、「龜文堂」等等。在很龜文堂系的老鐵壺中我們都可見到在壺底上落有一處大或小的方章款,一般上面有:「家拙日本琵琶湖之東」。「家拙日本江州旭再里」,「日本琵琶湖東北幡住」。「龜文之印「,「正平之印」,這類章款一般是龜文初期的正平系統,時間當在江戶晚期,距今一百五十多年。到了龜文中期即明治(1868-1912年)晚期至大正晚期(1912-1926年)的波千鳥系,壺底多為大方章款,印有:「家戊日本琵琶湖在東」、「大日本沜華湖嚴堂」,「拙家琵琶湖有東等」。 在京都著名的釜師中,還有龜文堂的梅泉和鈴木光重,這兩人是龜文堂堂主波多野正平的徒弟。特別是鈴木?光重,因為所造之壺都為當時社會王宮貴族及社會名流藏用,所以數量極少至今發現流傳於世的不過幾把而已,一把光重的鐵壺不捨出人民幣百八十萬者休想得到矣。梅泉壺的提梁用一枝枝盛開的梅花做成了惟妙惟肖的壺提梁,有「日本梅泉」,也有「梅泉堂造」,還有一些梅泉形制的梅泉系壺。
在百餘位中再著重點出一些的該有如下幾十名家,他是分別是四方安平;龍文堂的初代到三代安之介、四代喜一郎、五代溝口喜兵衛、六代茶二郎、七代安太郎、安之介的弟子波多野正平及初代藏六至四代藏六;波多野正平的弟子梅泉、光重;龜文堂系釜師淡海秀光;龍文堂釜師上田照房、大國壽朗、大國楳翁、岩本、井上(即梅泉)、林、島、西房、河田昌晴;金龍堂的名越昌晴、初代大國壽朗、佐野;金壽堂的雨宮宗兵衛、雨宮宗;光玉堂的佐藤提;松榮堂的榮真;省壽堂的省三;雲色堂名人美之助,還有金工家的金谷五郎、三郎、中川凈益;大西家族中的凈雪、凈壽、凈長、凈春、凈中和凈雪的弟子高木治良兵衛;加賀的宮琦寒雉等等。還有明月家族、小泉家族、鈴木家族、藤田家族、宮崎家族、有坂家族等一些家族制壺師以及日本南部鐵器的諸多釜師。在日本的鐵壺名師中還必須要提及到如下三人,他們是被日本國家授予無形文化財,也就是人間國寶的工業技術類的金工類釜師長野垤志、角谷一圭、高橋敬典,以上三人的造壺技藝已屬爐火純青,其中角谷一圭更是上乘高手。
(1)龍文堂系統的堂號很多,比如金龍堂就是龍文堂針對高端客戶產生的,就像豐田裡的雷克薩斯。其他和龍文堂有關或代工的堂號有:青龍堂、光龍堂、旭龍堂、萬龍堂、信龍堂、山龍堂、地龍堂、龍善堂、龍虎堂、龍方堂、晴壽堂、瑞雲堂、龍雲堂、金祥堂等。還有祥雲堂和大西家有關,正壽堂是京鐵壺中風格橫跨京鐵壺、南部鐵壺、地方系三個風格。還有一些其他的一些堂號很稀有,如鳳字輩的堂口。
(2)金壽堂(素壺系統)有金青堂、金觀堂、金玉堂、金榮堂、金龜堂等。雲色堂、光玉堂、省鑄堂、松榮堂、三德堂是金壽堂系統五大支柱。光玉堂是素壺中的精品堂號(能做金工的堂號很少,名師也就是那麼幾個,光玉堂是其中之一)。光寶堂、永寶堂、菊光堂、山玄堂也是金工大家。金工師茂光的作品,堪比龍文堂系統的梅隆軒。
(3)金工系收藏熱點名人:梅隆軒(金工師),茂光(金工師),宗仙作(金工師傅),安之介(釜師),大國(釜師),上田照房(釜師),雨宮宗兵衛(釜師),雨宮宗(釜師),等等。
(4)脫蠟法鐵壺收藏熱點名人:波多野正平、鈴木光重、梅泉、淡海秀光、西恆一瑳。
(5)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金工技術茶釜、鐵壺系):高橋敬典、長野垤志、角谷一圭。
(6)青銅器型、獸口、藏六型收藏熱點名人:藏六、井上、雨宮宗兵衛等。

三、日本歷史年鑒(與中國對照)
1、上古史:略;
2、古代史:略;
3、慕府年代:
鐮倉時代(1192年 - 1334年)【宋元】;
南北朝時代(1334年 - 1392年) 【元明;
室町時代(1392年 - 1573年) (戦國時代) 【明;
安土桃山時代(1573年 - 1598年)【明,即所謂「織豐時代」,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時期】;千利休創立茶道
江戶時代(1603年 - 1868年)【明末、清】;1850前後,安之介初代;
4、近代史
明治(1868年 - 1911年)【同治朝、光緒朝、宣統朝】;
大正(1911年 - 1926年) 【北洋軍閥時期】;
昭和(1926年 - 1989年) 【國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
平成(1989年 - ) 【第三代領導人至今】。

Ⅳ 雅山款銅器是日本什麼年代

雅山款銅器起源於慶長14年。
最初除了藩主御用品外,以梵鍾、燈籠、農具等鑄鐵器為主。江戶時期,佛壇裝飾、用具等鑄銅器開始盛行,鑲嵌、雕金名匠輩出,工藝銅器盛極一時。到了明治時期,高岡銅器的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並於明治6年首次參加了奧地利維也納的世界博覽會,金森宗七的作品在本屆博覽會獲獎。
高岡銅器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室町時代,歷經390年發展至今。其發祥地金屋町於昭和50年被指定為日本傳統工藝品產地,現在也是日本唯一的鑄銅器產地。

Ⅳ 日本玉川堂銅器好嗎

玉川堂銅器每一件錘起銅器都要經過捶打、退火、擠掉、雕金、成形、著色等20多道復雜工藝,每一位錘起銅器的製作工匠學成出師都要經過2030年的學習歷練。你很難想像出手中精緻的銅器,是歷經了多久的磨礪,才能形成如此讓你愛不釋手的完美姿態。
玉川堂的錘起銅/銀器之所以在世界上受到高度贊譽,深受人們喜歡,除了代代傳承的製作技藝,還有它經過長年獨自研發出來的特殊著色技術。玉川堂的匠人們介紹說,進行錘起銅/銀器著色時,要先在銅/銀器的表面烙上錫,再將烙印上錫的器皿浸入硫化鉀等液體中,這樣器皿表面就能浮現出多種多樣的色彩。若是有些部分想要欣賞器皿自然的顏色,只要將那一部分不鍍上錫而用泥土遮掩掉,然後再在著色完畢的器皿上,塗上一種叫做白蠟的蠟,如此器皿就會呈現出很精美艷麗的花紋。
色彩流暢的宣德色、孤高嚴肅的紫金色、優雅華麗的復合金、單純樸素的素銅色以及猶如新瀉美人高貴而不張揚低調而不失華麗的銀色,就是玉川堂多年來研發出的各具特色的代表性顏色。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8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9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23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2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7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2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6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12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8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