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日本軍工產業鏈
A. 日本有哪三大重工
日本三大重工包括三菱重工,富士重工,川崎重工。
1、三菱重工,創立於1884年,是日本的軍工生產企業,2003年日本自防衛廳接受的軍工訂貨額為2800億日元,居日本各家軍工企業之首。
2、富士重工,前身是日本軍工企業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在1941-1945這幾年間,總共為日本海陸軍生產19561架軍用飛機,36400台航空發動機。
3、川崎重工,起家於在明治維新時代,主要製造航空宇宙、鐵路車輛、建設重機、電自行車、船舶、機械設備等。
(1)怎麼看日本軍工產業鏈擴展閱讀
川崎重工起家於日本明治維新時代,1878年川崎正藏在大藏省的幫助下建立了川崎築底造船所,1896年更名為株式會社川崎造船所,至大正時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已有蓬勃的造船業。
經歷昭和時代的二戰、戰後的日本經濟急劇增長以至日本近代史及工業史,川崎重工仍為日本企業中的老字型大小之一。
川崎公司成立後藉助政治關系,迅速成為日本最重要的重工業企業之一,1906年向日本軍隊交付了第一艘國產潛艇,並於當年建造了第一台國產蒸汽機車,1939年公司更名為川崎重工株式會社。
二戰期間該公司為日本軍隊提供了「飛燕」戰斗機、五式戰斗機、一式運輸機等空軍裝備,還建造了著名的「榛名」號戰列艦和「加賀」號航母。
B. 日本軍工和中國軍工相比如何
宏觀來看,中國的軍工體系相當完整,世界上能夠達到的僅為 中美兩國。俄國勉強,法國有意圖建設獨立完整軍工體系。
歷史上達到的,也就 中美蘇。英國 德國 日本都沒有達到。
直到現在,日本的軍工體系依然不完整,且很難達成體系完整。
日本的軍工能力很強,完全可以躋身世界一流。與德國 法國 英國 比利時 義大利 瑞士 這些歐洲軍工強國比肩。
中國的軍工是整個體系的進步,而日本的軍工則傾向於精良化,在技術上習慣做到極致。與印度的軍工作風截然相反。日本的軍工在宏觀上是被中國壓一頭的,但是技術細節卻有很多讓中國需要花一番功夫才能達到。
C. 日本軍事工業系統整合能力真的很差嗎
我贊同樓上的意見單項系統水平厲害整合能力弱(主要是受制於美國和日本人的思想)
1、受益於其民用技術先進水平,其精密加工、電子、復合材料等方面是優秀的。某些方面甚至是世界頂尖水準。
2、規模很小。受限於和平憲法,日本不可能大張旗鼓搞軍備。因此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其軍品無法大規模量產,單價昂貴,而且很難形成系列化。 典型例子是90式坦克、F2戰機。
3、軍工的完整程度較差,不成體系,許多方面嚴重依賴外國。日本的火炮技術嚴重依賴德國(萊茵的L44),雷達和導彈技術嚴重依賴美國(愛國者、麻雀、海麻雀、標准這些都是美國貨,所謂自研的如90式反艦彈是山寨自美國魚叉,AAM4大量依賴美國AIM120技術等等)。動力則是大規模引進美國和英國(航空的F100、F110,艦船的LM2500、SM1C等)。
4、一些單項系統水平厲害,但涉及大系統整合時則功力不行。經常干出一些 「使用牛技術堆疊出一個廢物」 的事情來。比較典型的例子是F2戰斗機上的J-APG1雷達和高故障不可靠的H2火箭。
5、日本是世界上電子技術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但日本的硬體先進,但軟體落後,日本的軟體很大程度上依靠美國。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整個軍事體系是綁在美國的戰車上。離開美國,日本的整個軍事體系立即癱瘓。
D. 川崎和三菱,哪個才是日本軍工的領頭羊
日本的軍事工業公司它有三菱重工,還有川崎重工還有東芝以及松下這些公司。日本的坦克和裝甲車是由三菱重工製造的,它的戰斗機也是三菱重工,而日本的運輸機是川崎重工製造的,還有船隻建造也是川崎重工建造的。
所以僅是從製作軍事項目的武器方面的話,還是三菱更為厲害一些。我們對於三菱松下這些日版品牌更多地停留在汽車,電器,自動沖洗的馬桶上,但是實際上這些工廠在必要的時候他們會成為日本的軍工廠,對於汽車這些產業也只不過是他們造船隻飛行器累了以後的兼職的賺錢的副業,但是他們更多的是幫日本建造日本的飛機還有坦克以及航母這些軍事戰具。
E. 二戰時期日本的軍工水平如何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發動者之一,也是二戰中的軍事強國之一。他曾挫敗了老牌的世界海軍霸主英國,毀滅了太平洋霸主,那麼二戰中日本的軍工水平到底有多強呢?
日本是一個傳統的島國,國內的資源特別匱宵,它狹小的國土和有限的資源嚴重製約著其國力。日本的工業基礎、科技實力和經濟實力都要比美蘇英德這些傳統的列強國家要遜色得多。
由於受國力薄弱的限制,二戰中,日本的軍事武器都比較低。手中拿是三八大蓋,開的是薄皮坦克,日本嚴重缺乏石油和橡膠等資源,但是日本的軍工企業卻特別強大。
日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所用的軍艦、坦克、發動機軍用飛機引擎及其他零件幾乎都是由日立公司生產的的。它是日本的第三大裝甲車製造商。
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二戰中日本軍工企業雖然受到本國工業整體落後,資源匱乏的影響,但是他們的技術非常先進,軍工產品涉及到了日常生活的各個部門。
F. 日本戰爭潛力那麼強,掌握的核心技術那麼多,為何還要受制於美國
現代戰爭面前,日本沒有任何戰爭潛力,現代戰爭要的是戰略縱深,日本一個島國哪裡來的戰略縱深,還有日本的軍工技術很多都依賴於美國,日本並沒有那些武器的核心技術。美國賣給日本的武器和技術很多都是被閹割過的。包括F35戰機。再加上日本又是戰敗國,日本研發武器是被美國嚴格控制的,美國不可能讓日本的軍事科技強大起來的,日本本土還有近五萬的美軍,日本想擺脫美國,除非美國分裂不存在了或從世界第一的位置上跌倒下來,要不然日本這輩子都是美國腳下的玩物!
G. 日本軍工潛力如何
日本的軍工潛力非常大,因為在二戰以後日本的軍工並沒有受到很大的破壞,並且日本的製造技術很高端,這從它的兩棲攻擊艦的設計就能夠看得出來。
H. 日本的戰爭潛力是很大還是很低
現代日本的戰爭潛力很大,
整體國力來說,日本是高度發達的國家,日本的工業化製造水平處於世界頂級一檔,經濟高度發達,2012GDP五萬九千億美元,人口一億二千多萬。
兵源,二戰時日本人口7000多萬,戰敗時軍人數量為788萬,現在日本人口為一億二千多萬,由此可看出,全面戰爭,當代日本動員軍隊人數動員至一千萬以上,是沒問題的,一千多萬的軍隊,足夠以支撐任何一場全面戰爭(含世界大戰)。日本自衛隊是世界軍官和士官比例最高的武裝力量,一旦轉入戰爭,能迅速擔當起擴大化的軍隊中堅力量。
軍工,日本是隱形的軍工大國,受和平憲法和美國制約,現代的日本只分擔北約體系內的有限防務任務,一旦轉入戰時,日本軍工體系能迅速生產滿足任何規模的戰爭裝備。
三菱、富士、川崎、東芝、石川島播磨、住友、日立、三井等等,這些在二戰前就是實力強大的軍工巨頭,日本的飛機坦克槍械軍艦都由他們完成,只是現在的裝備量極少,所以造成日本軍品的價格極高,其實日本直接購買美國或盟國的軍品要比自產要便宜,但日本還是堅持自產,保持自己的軍工生產和研發,一旦大規模生產,價格就會直線下降,並刺激經濟。
受戰後條約的限制,日本發展航空、航天、導彈、戰略武器等與大規模軍事有關的工業都受限制,一旦轉入戰爭不受此限,以日本的科技能力與工業水平,能造出任何不亞於美英法的武器系統,這是科技、工業和經濟水平所決定的。日本的艦艇和潛艇都是世界頂級水平,只是受限不能出口而已。
日本在二戰時就與德國合作過核武技術,(德國當時核武技術是世界領先,只是後來美國後來居上,戰爭結束前夜先生產出來了)現在日本借民用核能之便,儲備了能生產一萬枚以上核彈的核原料,只要沒有約束,日本能迅速生產出不亞於美俄的核武和戰略武備。
盲目自信是危險的,我們要正視自己,更要看清別人。
I. 戰敗後,日本的武器生產,如何從「手無寸鐵」到完全自主國產化
日本作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在戰敗後被推行了非軍事化政策,銷毀了大量武器和彈葯,遣散了740萬的軍隊,取締了軍事中樞機構,使日本成為一個“手無寸鐵”的國家。然而,這一切乃是因為二戰後各種客觀因素的限制尤其是國際秩序所限制,主觀因素上來說日本時刻都在試圖恢復一個國家的自衛能力。
第三次防衛計劃結束,來自美國的無償援助己經完全沒有了,自衛隊的裝備通過自主生產和支付外幣進口兩種途徑獲得。雖然沒有官方的軍工體系和軍工企業,但依靠特需而得到發展的民間軍事工業在第三次防衛期間作為獨立的工業部門生產己經確定下來,戰後軍事工業正規的發展已經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