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炸日本的原子彈叫什麼名
㈠ 美國投放到日本廣島的兩顆核彈叫什麼
美國只給日本廣島投放了一枚原子彈叫小男孩。另一顆投於日本長崎(代號叫「胖子」)。
「小男孩」1945年8月6日由保羅·提貝茲(Paul Tibbets)駕駛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埃諾拉·蓋伊號(Enola Gay)在廣島上空約31000英尺(9.448km)高度投下,於日本當地時間早上8時15分在約1800英尺(548m)的空中爆炸。
第二顆原子彈外號叫「胖子」,採用復雜的「內爆法」引爆系統,由氣壓、定時、雷達和沖擊4個不同引信組成。這種引爆系統不能在空中安裝,必須在執行任務之前,在地面的一個特殊的絕密車間里,由幾個專家合作組裝。
事件後果
原子彈爆炸的強烈光波,使成千上萬人雙目失明;6千多度的高溫,把一切都化為灰燼;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後20年中緩慢地走向死亡;沖擊波形成的狂風,又把所有的建築物摧毀殆盡。處在爆心極點影響下的人和物,像原子分離那樣分崩離析。
離中心遠一點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霎那間被燒毀的男人和女人及兒童的殘骸。更遠一些的地方,有些人雖僥幸還活著,但不是被嚴重燒傷,就是雙目被燒成兩個窟窿。在16公里以外的地方,人們仍然可以感到悶熱的氣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核襲日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小男孩
㈡ 當年打在日本廣場的原子彈是
美國在長崎投下的原子彈「胖子」
在廣島投下的"小男孩"
如您滿意請及時採納我,謝謝
1945年8月9日上午,美軍對日本實施第二次原子彈襲擊,目標是長崎。轟炸造成長崎市23萬人口中的10萬餘人當日傷亡和失蹤,城市60%的建築物被毀。
1945年8月9日凌晨3時50分,兩架B—29重型轟炸機從提尼安島起飛,其中一架的炸彈倉里攜帶著一顆原子彈。這是美國計劃中對日本的第二次核打擊。機艙里有一位特殊的機組成員,他就是《紐約時報》科學新聞撰稿人威廉·倫納德·勞倫斯,他因此成為惟一目睹核打擊驚天動地場景的新聞記者。
轟炸機組的特殊成員
轟炸機向著長崎飛去。57歲的勞倫斯安靜地坐在位子上,他個子矮小,鼻子扁平,有著學者般的眼睛。
當地時間中午12時1分,轟炸機飛臨長崎上空。接下來的過程就像勞倫斯在他著名的普利策獲獎新聞中所描述的:「我們在電台上聽到事先規定的信號,然後戴上電焊工用的眼鏡,緊張地注視著我們前面大約半英里遠的轟炸機的動作……從它的腹部落下一個看上去像黑色物體的東西……強烈的閃光穿透了我們的眼鏡,並把機艙照得雪亮。巨大的沖擊波打到我們的飛機上,使它全身顫抖。接著又是4次急速爆炸……坐在我們飛機尾部的人看到一個巨大的火球好像從地殼里升起,火球噴射出無數的白色煙環。然後,一個巨大的紫色火柱沖天而起,高達1萬英尺……大約45秒後,我們肅然起敬地望著這個不是來自空間卻是拔地而起的流星,穿過白雲向上直沖……接著,就在它看上去彷彿變成固定的物體時,頂部升起了一個巨大的蘑菇,使柱子的高度增至4.5萬英尺……」
此時,其他外國記者剛剛來到日本附近,都沒能親眼目睹原子彈爆炸的歷史性時刻,而只能在報紙上讀到相關消息。勞倫斯的這次隨機飛行,讓他成了惟一一位在二戰中目睹核打擊的記者。
研究原子能引起FBI關注
勞倫斯年過半百就已頭發灰白,這個年齡似乎註定讓他不會成為戰地記者的最佳人選。可美國政府為何單單選中他來見證這一重大歷史時刻呢?事情還得從1939年說起。
那一年,當絕大多數人還不知道原子彈為何物時,這位具有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的記者,就已經默默進行有關原子能的分析研究了。1940年5月,勞倫斯說服《紐約時報》總編,用將近7欄的篇幅發表了他的初步分析成果———一份有關原子能的詳細備忘錄。這篇報道首次透露了德美科學家正在努力用一種鈾同位素發展原子能的情況。此前,他還發表過哥倫比亞大學宣布一個鈾原子裂變後會產生大量能量的報道。可惜這些極有預見性的報道,並未引起應有的關注。
隨著美國對原子彈研究的深入,勞倫斯的報道漸漸引起了聯邦調查局(FBI)的注意。他所表現出的對原子彈理論令人吃驚的了解,也使他本人受到了FBI的秘密審查。從此,勞倫斯撰寫的所有有關揣測原子彈的報道,都被新聞檢查辦公室打了回來。勞倫斯開始感到事情有些不對頭了。
記錄世界第一顆原子彈試爆
1945年春天,一位名叫格羅夫斯的將軍要求借勞倫斯去完成一項秘密工作,但他並未向勞倫斯透露任務的性質。於是,勞倫斯從《紐約時報》消失了。甚至連妻子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兒。
事實是,勞倫斯走進了格羅夫斯將軍領導的秘密原子帝國———「曼哈頓工程」區。他往返於田納西州橡樹嶺和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這些原子彈研製基地之間,並結識了一批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在那裡,他是惟一獲官方批准可以了解一切細節的記者,此外,他還擔負著作為原子彈研製工程官方歷史學家的任務。
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西南部大沙漠里,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試爆在那裡進行。黎明,勞倫斯待在距爆心投影點5英里的控制塔里,目睹了原子彈爆炸的全過程。他寫道:「第一絲微弱的晨光出現在東方。在這瞬間,好像從地殼底下升起一種並非這個世界的光。它是世界從未見過的日出。在這個時刻,永垂不朽的事跡出現了。時間停滯不前。空間變成一個小圓點。似乎天崩地裂。人們感到自己好像獲得了目睹『世界誕生』的特權。」
1945年8月5日,勞倫斯又接到一項密令,並被送上飛向太平洋的飛機。當飛機降落到提尼安島時他才得知,第二天早晨,美國將向日本投擲第一顆原子彈。8月6日,廣島時間8時15分,第一顆原子彈在廣島爆炸。一座城市被摧毀。
因為勞倫斯的出色工作,格羅夫斯將軍事前向《紐約時報》進行了暗示。於是,8月7日,《紐約時報》在第一時間用整整10個版面登載了有關原子彈的報道,在這場世界級的新聞大戰中打了個漂亮的勝仗。同時,文章也透露,勞倫斯是原子彈製造過程中新聞界惟一的目擊者和記錄者。接著,勞倫斯參加了向長崎投擲原子彈的飛行。他撰寫的原子彈研製和投擲過程的長篇報道,為《紐約時報》贏得了極大的聲譽。他本人也因此榮獲普利策新聞獎。
背景資料:
長崎是長崎縣的首府,位於日本九州島的西端,面積406.35平方公里。16世紀,長崎在葡萄牙人的要求下開港。開港後,長崎與荷蘭、葡萄牙等國都有貿易往來,被稱為「日本與西洋的橋梁」。17世紀到19世紀中葉日本實行鎖國政策期間,長崎是日本同外國交往的唯一港口。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已接近尾聲。德國法西斯於5月8日無條件投降。7月26日,美國、英國和中國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迅速無條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為了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美軍向廣島市內投下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鈾彈,導致廣島市24.5萬人中有20萬人死傷,城市化為一片廢墟。
1945年8月9日上午,美軍對日本實施第二次原子彈襲擊,目標是長崎。此次襲擊密碼代號為「16號特別轟炸任務」,由5架B-29轟炸機組成的突擊隊執行。突擊隊將原子彈「胖子」投在長崎市。「胖子」是一顆鈈彈,長約3.6米,直徑1.5米,重約4.9噸,梯恩梯(TNT)當量為2.2萬噸,爆高503米。「胖子」採用復雜的「內爆法」引爆系統,由氣壓、定時、雷達和沖擊4個不同引信組成。轟炸造成長崎市23萬人口中的10萬餘人當日傷亡和失蹤,城市60%的建築物被毀。
廣島和長崎因原子彈轟炸造成的傷害遺留至今,倖存者飽受癌症、白血病和皮膚灼傷等輻射後遺症的折磨。據日本有關部門統計,因美國原子彈轟炸而死亡的人數至今廣島接近25萬,長崎已逾14萬。
延伸閱讀:
→美國在長崎投下的原子彈「胖子」
原子彈——利用核燃料在進行核裂變發生漣式反應時,釋放出巨大能量來引起爆炸。核燃料為重元素鈾235、鈾233或鈈239。1945年戰爭中使用的第一顆原子彈的名字為「小男孩」的形狀象普通炸彈,重約3180公斤,長約305厘來,直徑約71厘米。核炸葯是鈾235,爆炸力相當於20000噸TNT烈性普通炸葯。
→美國飛行員:我不後悔投擲原子彈
范科克說,如果不投擲原子彈,有更多的人,包括美國人和日本人會在戰爭中死去,所以他們認為這么做是對的。美國歷史學家理查德·羅德斯認為,原子彈改變了人們對和平與戰爭的看法。他說,投擲原子彈從根本上結束了世界規模的大戰。
→日本軍部貶低原子彈:那隻是新型炸彈
在軍部,以阿南為首的主戰派並不甘示弱,為防動搖軍心,以圖再戰,有意貶低原子彈的威力與破壞作用,由他簽發的陸軍部的公告中是這樣說的:美國的B29型轟炸機空襲了廣島,使用了一種新型炸彈,造成了重大損失。
㈢ 廣島原子彈名字 原子彈介紹
1、美國投到日本廣島的原子彈(代號叫「小男孩」),採用的就是槍式結構,彈重約4100公斤,直徑約71厘米,長約305厘米。核裝葯為鈾235,爆炸威力約為14000噸TNT當量。
2、原子彈(Atomic bomb)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沖擊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殺傷和破壞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積放射性污染,阻止對方軍事行動以達到戰略目的的大殺傷力武器。
3、主要包括裂變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稱為原子彈)和聚變武器(亦稱為氫彈,分為兩級及三級式)。亦有些還在武器內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輕元素,以增大輻射強度擴大污染,或加強中子放射以殺傷人員(如中子彈)。
4、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進行核裂變或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產生爆炸作用,並具 有大規模殺傷破壞效應的武器的總稱。
㈣ 二戰的時候,美國在日本投下了2顆原子彈名稱分別是
1945年8月6日投到廣島的原子彈,代號為「小男孩」
1945年8月9日投在日本長崎的原子彈代號「胖子」廣島的叫小男孩
長崎那顆叫胖子.
、1945年8月6日8時15分,美軍一架B-29轟炸機飛臨日本廣島市區上空,投下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小男孩」是一顆鈾彈,長3米,直徑0.7米,內裝60公斤高濃鈾,重約4噸,梯恩梯當量為1.5萬噸。炸彈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在巨大沖擊波的作用下,廣島市的建築全部倒塌,全市24.5萬人口中有7.815萬人當日死亡,死傷總人數達20餘萬,城市化為一片廢墟。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將核武器用於實戰,廣島成為第一座遭受原子彈轟炸的城市。
2、8月9日,美軍又出動B-29轟炸機將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投到日本長崎市。長崎市約60%的建築物被毀,傷亡8.6萬人,約佔全市總人口的37%。
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在日本投放的一枚原子彈叫什麼名字
是叫「小男孩」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首枚原子彈的名稱。1945年8月6日由保羅·提貝茲駕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艾諾拉·蓋」在廣島上空三萬一千英尺(9000米)投下。在日本當地時間早上八時十五分,在1,800英尺(550米)高度爆炸。
造成日本約七萬人直接死於小男孩的原爆,大約相同的人受傷。隨後再有大量的人死於核子塵埃放射引起的癌症。懷孕的母親亦因為放射而出現流產,部分初生嬰兒畸形發育。據統計,截止到1999年,死於小男孩原子彈的人數已上升至20萬。目前廣島市依然將相生橋附近的地區列為放射污染區。
第二顆在長崎的叫胖子
圖為小男孩
㈥ 炸掉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叫什麼名字
美國投到日本廣島的那顆原子彈(代號叫「小男孩」),投於日本長崎的那顆原子彈(代號叫「胖子」)。
原子彈(代號叫「小男孩」)採用的就是槍式結構,彈重約4100公斤,直徑約71厘米,長約305厘米。核裝葯為鈾235,爆炸威力約為14000噸梯恩梯當量。
原子彈(代號叫「胖子」),採用的就是內爆式結構,以鈈239作核裝葯。彈重約4500公斤,彈最粗處直徑約152厘米,彈長約320厘米,爆炸威力估計為20000噸梯恩梯當量。
(6)轟炸日本的原子彈叫什麼名擴展閱讀
原子彈(Atomic bomb)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沖擊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殺傷和破壞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積放射性污染,阻止對方軍事行動以達到戰略目的的大殺傷力武器。
主要包括裂變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稱為原子彈)和聚變武器(亦稱為氫彈,分為兩級及三級式)。亦有些還在武器內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輕元素,以增大輻射強度擴大污染,或加強中子放射以殺傷人員(如中子彈)。
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進行核裂變或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產生爆炸作用,並具 有大規模殺傷破壞效應的武器的總稱。
其中主要利用鈾235(厬U)或鈈239(厱Pu)等重原子核的裂變鏈式反應原理製成的裂變武器,通常稱為原子彈;主要利用重氫( H,氘)或超重氫(chuan H,氚)等輕原子核的熱核反應原理製成的熱核武器或聚變武器,通常稱為氫彈。
1964年10月16日,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根據解密的資料,為了這顆原子彈的爆炸,中國一共花費了28億人民幣。
1967年6月17日,中國又成功地進行了首次氫彈試驗,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核訛詐政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㈦ 美國投放到日本的第二顆原子彈叫什麼名字
胖子(Fat Man)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在日本長崎投擲的原子彈的名稱。名字是由於丘吉爾體形的啟發。1945年8月9日,即廣島首枚原子彈爆炸後三天,由查理士·斯文尼(Charles Sweeney)駕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伯克之車」(Bockscar)在長崎上空三萬一千英尺(9000米)投下。
在日本當地時間早上十一時零二分,在1,800呎(550米)高度爆炸。「胖子」是人類歷史上第二次使用的核武器,亦是至今為止最後一次在實戰中使用的核武器。
胖子長10 英尺八吋(3.25米),直徑五英尺(1.52米),重10,000磅(4545公斤)。釋放的能量約相等於20000噸的 TNT烈性炸葯,即大概為8.4 ×10^13 焦耳,比投擲在廣島的首枚原子彈稍多。
由於長崎地勢多山,造成的損害比平坦的廣島較低。約四萬人直接死於胖子的原爆,約二萬五千人受傷。約7000平方米之建築物被夷平。之後數萬人死於核子塵埃放射引起的癌症。
(7)轟炸日本的原子彈叫什麼名擴展閱讀:
「胖子」結構:
美國投於日本長崎的那顆原子彈(代號叫「胖子」),採用的就是內爆式結構,以鈈239作核裝葯。彈重約4500公斤,彈最粗處直徑約152厘米,彈長約320厘米,爆炸威力估計為20000噸三硝基甲苯(TNT)當量。
原子彈的進一步發展就是氫彈,或稱為熱核武器。氫彈利用的是某些輕核聚變反應放出的巨大能量。它的裝葯可以是氘和氚,也可以是氘化鋰6,這些物質稱為熱核材料。
按單位重量的物質計,核聚變反應放出的能量比裂變反應更多,而且沒有所謂臨界質量的限制,因而氫彈的爆炸威力更大,一般要比原子彈大幾百倍到上千倍。
不過熱核反應只有在極高的溫度(幾千萬度)下才能進行,而這樣高的溫度只有在原子彈爆炸時才能產生,因此氫彈必須用原子彈作為點燃熱核材料的「雷管」。
氫彈爆炸時會放出大量的高能中子,這些高能中子能使鈾238發生裂變。因此在一般氫彈外麵包一層鈾238,就能大大提高爆炸威力。這種核彈的爆炸,經歷裂變一聚變—裂變三個過程,所以稱為「三相彈」。它的特點是成本低、威力大、放射性污染多。
還有一種新型核彈,即所謂中子彈。中子彈實際上可能是一種小型氫彈,只不過這種小型氫彈中裂變的成分非常小,而聚變的成分非常大,因而沖擊波和核輻射的效應很弱,但中子流極強。它靠極強的中子流起殺傷作用,據稱能做到「殺人而不毀物」。
原子彈是用鈾製造的,也可以用鈈製造,但鈈是通過鈾而製得的。而氫彈則必須用原子彈來引。因此,歸根結幫,核武器、熱核武器的製造都離不開鈾。因此,在過去,在今天,在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內,最重的天然元素之所以重要,首先在於軍事上的需要。
㈧ 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的兩顆原子彈分別叫什麼名字嗎
廣島市「小男孩」原子彈爆炸。長崎市「胖子」原子彈爆炸。
1939年10月,美國政府決定研製原子彈,1945年造出了三顆。一顆用於試驗,兩顆投在日本。
1945年8月6日投到廣島的原子彈,代號為「小男孩」,重約4.1噸,威力不到20000噸。
同年8月9日投到長崎的原子彈,代號為「胖子」,重達4.5噸,威力約20000噸。
㈨ 美國給日本發射的兩個原子彈名字叫什麼來著好像有一個叫胖子
兩顆原子彈分別叫作小男孩(Little Boy)和胖子(Fat Man)。
小男孩(Little Boy)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的首枚原子彈的代號。於1945年8月6日由保羅·提貝茲駕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艾諾拉·蓋」在廣島相生橋上空31,000英尺(9,400米)投下,日本標准時間早上8時15分在1,800英尺(550米)高度爆炸。
「小男孩」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對人類使用的核武器。小男孩長10英尺(3米),寬28英寸(71厘米),重8,900磅(4,000千克)。使用「槍式」設計,將一塊低於臨界質量的鈾-235以炸葯射向三個同樣處於低臨界的環形鈾-235,造成整塊超臨界質量的鈾,引發核子連鎖反應。小男孩裝有60千克的鈾-235,當中只有約一千克在爆炸中進行了核裂變,釋放的能量約等於13,000公噸的 TNT烈性炸葯,即大概為5.5×1013 焦耳。約七萬人直接死於小男孩的原爆,大約同等數量的人受傷。隨後再有大量的人死於核子塵埃放射引起的癌症。懷孕的母親亦因為放射而出現流產,部分初生嬰兒發育畸形 。
據統計,直到1999年,死於小男孩原子彈的直接襲擊及核輻射傷害的人數總計已超過20萬。
胖子(Fat Man)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在日本長崎投擲的原子彈的名稱。1945年8月9日,,由查爾斯·斯文尼駕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伯克之車」在長崎上空31,000英尺(9,000米)投下。在日本標准時間早上11時02分,在1,800呎(550米)高度爆炸。
「胖子」是至今為止歷史上第二次亦是最後一次對人類使用的核武器,是內爆式鈈彈。空心的球狀炸葯內放置了處於低臨界的球形鈈,周圍接上了32枚同時起爆的雷管。雷管接通起爆後,產生強大的內推壓力以擠壓球形鈈。當鈈的密度增加至超臨界狀況,便能引發核子連鎖反應,造成核爆。它長10英尺八吋(3.25米),直徑五英尺(1.52米),重10,000磅(4,545公斤)。釋放的能量約相等於2.1萬公噸的TNT烈性炸葯,即大概為8.4 ×1013 焦耳,比投擲在廣島的首枚原子彈稍多。由於長崎地勢多山,造成的損害比平坦的廣島低。約四萬人直接死於胖子的原爆,約25,000人受傷,約7,000平方米之建築物被夷平。之後數萬人死於核子塵埃放射引起的癌症。
胖子本來的首要攻擊目標為日本另一城市小倉。當天早上負責投彈的B-29戰機飛到小倉上空時,發現當地被雲層覆蓋,於是斯文尼決定改為攻擊後備目標長崎。
㈩ 美國投擲日本的兩顆原子彈的名稱、時間和地點
兩顆原子彈叫小男孩和胖子,投擲地點是廣島和長崎。
廣島上空的"蘑菇雲"
8月1日,第509混成大隊進行了最後一次演習。8月2日,第2航空隊司令部下達作戰命令,確定8月6日凌晨由7架B-29飛機對日本實施原子彈轟炸。具體轟炸目標視當天氣象情況而定。並規定這次行動的無線電呼號為"酒渦-82。"
參加轟炸的7架飛機,1架為原子彈載機,由大隊長蒂貝茨親自駕駛,他命令2名士兵在機頭上寫下了他母親的名字——"埃諾拉·蓋伊"。2架飛機擔任轟炸效果觀測任務,3架飛機擔任直接氣象觀察任務。此外,還有1架飛機作為預備隊,留在硫黃島機場,隨時准備替換發生故障的飛機。第20航空隊擔任空中掩護任務。
8月5日下午,原子彈已准備就緒,技術人員將一小塊鈾固定在彈殼內,然後將4.5噸重的"小男孩"放入早已挖好的壕溝里,再打開機身腹部艙門,將它升起來,牢牢固定在艙內。
晚上,蒂貝茨吃過晚餐,像往常執行任務一樣,准備在登機前睡一覺。可那天他無論如何也睡不著,看看其他機組人員,也沒有絲毫睡意,他們乾脆打起了撲克,緩解一下戰前的緊張氣氛。
8月6日凌晨1時,蒂貝茨和他的機組人員乘車來到機場,開始對飛機進行起飛前的最後一次全面檢查。此時擔任氣象觀察的3架飛機已經起飛。凌晨2時27分,蒂貝茨命令發動飛機,並向指揮塔呼喚:"酒渦-82,呼喚北提尼安機場指揮塔,准備工作就緒,請下達起飛命令。"指揮塔回話:"酒渦-82,北提尼安機場指揮塔命令,沿A跑道向東起飛。"
2點45分,蒂貝茨向全體機組人員宣布:"大家注意,現在起飛。"他推上所有油門,飛機開始沿著光滑的跑道滑行起來,大家心情異常緊張。蒂貝茨兩眼死死盯住速度指示儀表,飛機滑行得異常吃力,因為它已嚴重超載。當飛機滑到跑道一半時,速度依然很慢。蒂貝茨做了一個冒險的決定,繼續沿跑道滑行,直到達到所需速度再起飛。滑行距離已超過了跑道長度的4/5,飛機速度仍然沒有達到要求,機組人員面面相覷。
"危險!快把飛機拉起來!"副駕駛員路易斯禁不住喊了起來。
蒂貝茨不動聲色,就在大地即將消失,眼前已是一片茫茫大海的時候,他將飛機拉了起來。蒂貝茨長長地疏了一口氣,他沒想到這次任務剛剛開始就像一次賭博,一次以12個人的生命和價值數億美元的"小男孩"為賭注的賭博。
"埃諾拉·蓋伊"徐徐向東飛去,開始進入預定航線。蒂貝茨感到輕鬆了一些,他習慣性地把左手伸進口袋,無意中碰到了裡面的氰化物膠囊。這是在上飛機前上司交給他的。不用上司多說他就明白了,這是為他們遇到不測時預備的,這種小東西可以讓他們免受皮肉之苦,同時也保守了原子彈的秘密。他抽出了放進口袋的手,心情又有些緊張了,他不敢想像如果這次行動失敗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凌晨3點,"埃諾拉·蓋伊"已升到了5000英尺的高度。機組的新成員帕森思上校來到蒂貝茨背後,拍拍他的肩膀說:"開始吧。"蒂貝茨點點頭。
帕森思帶著助手傑起森上尉來到彈艙,他從口袋裡摸出1張有11項檢驗項目的清單,讓傑普森舉著電筒,開始一項項進行檢查,並安裝原子彈上僅剩的幾個關鍵部件。傑普森將工具一件件遞給他,那情形真像是在飛機上進行一次外科手術。3點15分,帕森思開始向"小男孩"中裝填炸葯,並連接了起爆管,接著他又裝上了裝甲鋼板和尾板。但他留了一個至關重要的電路特意沒有接上。為了保險,他准備將這一工作留到投擲前再做。
蒂貝茨將操縱桿交給了副駕駛員,自己想到飛機後部去看看。他來到彈艙時,帕森思告訴他准備工作已經完成。接著他又爬到飛機尾部炮位。機尾炮手鮑勃、卡倫拉了他一下,輕聲說:"喂,上校,我們今天是要去投原子彈嗎?"這是卡倫第一次向他探聽"秘密"。
"可能是吧,鮑勃。"蒂貝茨說完,兩人都會心地笑了。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隨著距日本上空距離的縮短,"埃諾拉·蓋伊"的飛行高度在不斷升高。7點20分時,高度已達到30000英尺,這樣可以免受日本防空炮火的襲擾。7點35分,飛機收到了前去廣島偵察的"斯特雷特·弗盧西"號偵察飛機發來的一條重要信息:廣島上空能見度良好,雲層覆蓋率低於30%,偵察中未遇敵方戰斗機截擊,高射炮火也很微弱,建議優先考慮廣島。緊接著去小倉、長崎進行偵察的飛機也相繼發回了氣象報告:目標上空氣象條件良好,可以投彈。
蒂貝茨略加思索,決定轟炸廣島。並向基地發回電報:決定轟炸第1目標。
這一天廣島異常炎熱,早期的人們已經開始忙碌起來。7點20分,城市上空響起了一陣警報,數架美國飛機飛入廣島上空,盤旋一周便匆匆離去了。大約半個小時以後,警報聲又響了起來,"埃諾拉·蓋伊"和進行觀測的2架飛機已接近廣島。廣島市民對於這種習以為常的空襲警報似乎已無動於衷,因此很少有人進入防空洞隱蔽。他們有的在工作,有的在趕路,有的呆在家裡,有的還在街上仰視遠處的飛機,以為這3架飛機還會像剛才的一樣,"巡視"一圈便會離去。
此時,機上的蒂貝茨已對著麥克風鄭重地向全體機組人員宣布:"我們准備轟炸廣島,機上錄音設備已經打開,這是為歷史錄音,請注意你們的語言。"
早已等候在炸彈倉的帕森思立即從原子彈上擰下了一顆綠色的螺絲,然後熟練地擰上了一顆幾乎完全相同的金屬螺絲,最後一個電路接通了,原子彈已進入投擲狀態。他立即報告了蒂貝茨,蒂貝茨對著話筒一字一頓地說:"我們即將投擲世界上第1枚原子彈。"
好幾個人還是第一次聽到"原子彈"這個令人生畏的字眼,激動得有些喘不過氣來。8點10分,2架觀測飛機已經減速落到了後面,一個清晰的城市輪廓出現在飛機下面。"各就各位,准備投彈,戴上護目鏡。"蒂貝茨命令道。
投彈手菲阿比少校坐在投彈椅上,用他漂亮的小鬍子蹭了蹭瞄準鏡,左眼緊貼在上面,開始尋找目標。他已反復研究過目標偵察照片上的每一個細節,地面景物對他來說非常熟悉,他很快找到了目標點——相生橋。他讓蒂貝茨稍稍調整了一下飛行方向,目標點向著瞄準器十字架飛快地接近。"對准了!"他報告道。"投!"8點15分,隨著蒂貝茨一聲令下,炸彈艙門自動打開,菲阿比從瞄準器上清楚地看到原子彈墜了下去,彈頭指向目標。
飛機由於重量突然減輕,猛地向上一躍。蒂貝茨駕駛飛機來了一個60度的俯沖和160°的轉彎,然後操縱飛機加速航行。原子彈將於8點15分43秒爆炸。
傑普森開始倒計時,數到43時停了下來,他自言自語地說道:"難道是顆啞彈?"
就在這一瞬間,一道耀眼的白光照亮了整個飛機,機尾炮手卡倫看到一個巨大的圓形火球騰空而起,體積在急劇膨脹。"小心!"他高聲發出警告。話音未落,巨大的沖擊波夾雜著爆炸聲沖得飛機猛的一顫,蒂貝茨感覺彷彿被德軍88毫米高炮打中一樣。緊接著又是一次激烈的震動。"好了,不會再有了,這次是反射波。"帕森思向大家解釋道。
廣島漸漸遠去,卡倫對著錄音機開始表演他的口才:"圓球騰空而起,下面升起了巨大的煙柱,帕森思上校說過的那種蘑菇雲出現了......廣島市區一片火海,四處通紅......"
蒂貝茨開始向基地報告:擊中目標,據我們觀察效果良好。投彈後飛機正常,現返回基地。"埃諾拉·蓋伊"下午2時8分返回提尼安島,飛行時間將近12小時,飛行距離5120公里。
事實上,"小男孩"並沒有直接命中相生橋,而是在橋東100米的外科醫院上空爆炸。位於爆心的外科醫院的一切設施和人員全部化為灰燼。城市中心12平方公里的建築物全部被毀,全市房屋毀壞率達70%以上。關於死亡人數,日美雙方公布數字相差甚大。據日本官方統計,死亡和失蹤人數達71379人,受傷人數近10萬。
陰差陽錯 長崎遭劫
在原子彈轟炸廣島16小時之後,杜魯門總統向全世界發表聲明,宣稱美國已對日本使用了原子彈,其爆炸威力相當於2萬噸TNT炸葯。如果日本仍不接受美國的條件,一股從未見過的破壞性激流將會從天而降,地球上從未有過的毀滅性打擊將要降臨到日本頭上。第2天,日本各大城市都見到了美國飛機撒下的印有杜魯門講話的《告日本人民書》。
廣島的毀滅給日本朝野帶來極大震動,以東鄉外相為首的幾名內閣成員,建議日本停戰,接受《波茨坦公告》。但這一意見遭到了日本軍方的激烈反對,他們辯解說:日本軍隊士氣高昂,數百萬軍隊渴望打仗,即使政府宣布停戰,他們也可能拒絕投降。兩派意見相持不下。
就在日本內閣一次次開會就是否停戰問題進行爭論的時候,美國已准備投擲第2顆原子彈了。美國政府擔心廣島原子彈爆炸會激起日本人的抵抗意志,同時害怕這次轟炸會被看作是黔驢技窮,於是決定使用"胖子"。目標定為小倉。
第2次空投任務落到了第509混成大隊斯威尼機組身上。斯威尼曾率領他的機組駕駛"藝術大師"號觀測飛機在廣島轟炸中擔任轟炸效果觀測任務。由於這次"藝術大師"號上仍保留著科學儀表,將再次當作觀察機使用。斯威尼只好用另1架B-29飛機——"博克之車"作為原子彈載機。8月9日凌晨3點39分,"博克之車"裝載著"胖子"從提尼安機場起飛向日本飛去。斯威尼一次次地禱告,希望自己和保羅·蒂貝茨一樣幸運。
然而,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飛機剛起飛不久便發現有一隻油箱出了故障,600加侖燃料可能無法使用。斯威尼粗略估計了一下航程,認為燃料基本夠用,決定繼續飛行。
當"博克之車"飛到硫黃島上空匯合點時,另外2架提前起飛的觀測和照相飛機本應在那裡等候與他匯合,可他只遇到了其中1架。斯威尼在那裡等候了30分鍾仍不見另外1架的蹤影,於是毅然朝小倉飛去。9點5分,"博克之車"飛抵小倉上空。這天小倉上空氣象條件很差,空中布滿厚厚的雲層,地面也是濃煙滾滾,能見度極低。"博克之車"在小倉上空盤旋了3周,始終未能找到瞄準點——5號軍火庫。這時小倉的地面防空部隊發射了密集的高射炮火,斯威尼只得提高飛行高度。
當斯威尼決定再一次進入小倉上空搜尋目標時,接到無線電報務員報告:從截獲的日本截擊航空兵使用的頻率看,可能會有戰斗機升空攔截。機上一陣慌亂。斯威尼來不及與基地聯系便調轉機頭向西南方向飛去。他決定改為轟炸長崎。離開小倉後他命令向基地發報:小倉上空無法投彈,改炸長崎。10點28分,飛機抵達長崎上空。恰巧這天長崎也是多雲天氣,第1次進入長崎上空也未能找到目標。燃料表的指針在急驟地下降,斯威尼心情異常緊張,他決定第2次進入時無論如何也要把"胖子"投下去,於是向機上人員宣布:"改用雷達瞄準,准備投彈,返航。"
投彈手克米特·比漢像菲阿比一樣也是一位老手。當他正准備換用雷達儀器瞄準時,突然發現身下兩塊雲團之間有一大段空隙,透過空隙可以清楚地看到瞄準點,他立即通知斯威尼,可進行目視轟炸。10點58分,"胖子"脫離"博克之車"飛向長崎。
投彈後"博克之車"油料已嚴重不足,在返航途中不得不在沖繩島緊急著陸,補充油料。"博克之車"經過了20個小時飛行,很晚才返回提尼安島。"胖子"的爆炸當量比"小男孩"大,但長崎地形三面環山,所以損失小於廣島。據日方統計死亡近7萬人,傷6萬餘人。
迫於各方壓力,"日本神聖的立法者"——天皇決定無條件投降。8月15日上午,日本天皇向全世界發布了投降詔書。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歷史。日本軍國主義者在這次戰爭中給亞太各國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犯下了滔天罪行,同時也使廣島和長崎遭受了可怕的原子彈襲擊。但願日本人民能和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一道永遠記住這血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