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發明多少汽車
1. 豐田的歷史
豐田(トヨタ豊田)是世界十大汽車工業公司之一,全球最大的汽車公司,豐田喜一郎1933年在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成立汽車部,1937年汽車部正式從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中獨立出來,成立豐田汽車工業公司。早期的豐田牌、皇冠、光冠、花冠汽車名噪一時,近來的克雷西達、凌志豪華汽車也極負盛名。TOYOTA在汽車的銷售量、銷售額、知名度方面均是世界三強公司之一。TOYOTA生產包括一般大眾性汽車、高檔汽車、麵包車、跑車、四輪驅動車、商用車在內的各種汽車。
豐田創始人為豐田喜一郎。1895年,豐田喜一郎出生於日本,畢業於東京帝國中學工學部機械專業。1929年底,豐田喜一郎親自考察了歐美的汽車工業。1933年,在「豐田自動織布機製造所」設立了汽車部。豐田喜一郎的同學隈部一雄從德國給他買回一輛德國DKW牌前輪子驅動汽車,經過兩年的拆裝研究,終於1935年8月造出了一輛GI牌汽車。該車是二沖程雙缸,木製車身,車頂用皮革縫制。
1934年,豐田喜一郎決定創立汽車生產廠。1937年成立了「豐田汽車工業株式會社」,地址在愛知縣舉田盯,初始資金1200萬日元,員工300多人。
1936年底至1937年初,豐田製造的卡車因質量差銷售一直不景氣。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後,陸軍大批采購卡車,豐田公司的所有庫存車一售而空,豐田公司賺了大錢。
1950年4月,豐田汽車樂售公司成立,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軍46億日元的巨額訂貨,豐田迅速發展起來。1952年3月27日,豐田喜一郎因一時激動而腦溢血去世。1974年,豐田與日野、大發等16家公司組成了豐田集團,同時與280多家中小型企業組成協作網。1982年7月,豐田汽車工業公司和豐田汽車銷售公司重新合並,正式更名為豐田汽車公司。
豐田的產品范圍涉及汽車、鋼鐵、機床、電子、紡織機械、纖維織品、家庭日用品、化工、建築機械及建築業等。1993年,總銷售額為852.83億美元,位居世界工業公司第5位。全年生產汽車445萬輛,佔世界汽車市場的9.4%。2006年,豐田的全球汽車銷量為880.8萬輛。
日本豐田公司已經成為世界最大汽車製造商,在世界汽車生產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豐田公司的三個橢圓的標志是從1990年初開始使用的。標志中的大橢圓代表地球,中間由兩個橢圓垂直組合成一個T字,代表豐田公司。它象徵豐田公司立足於未來,對未來的信心和雄心。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一百。
2008年度《世界收入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5。
TOYOTA標志的含義(1989年10月設定)
此標志發表於1989年10月,TOYOTA創立50周年之際,設計的重點是橢圓形組成的左右對稱的構成。橢圓是具有兩個中心的曲線,表示汽車製造者與顧客心心相印。並且,橫豎兩橢圓組合在一起,表示豐田(TOYOTA)的第一個字母T。背後的空間表示TOYOTA的先進技術在世界范圍內拓展延伸,面向未來,面向宇宙不斷飛翔。
豐田喜一郎(KiichiroToyoda,1894年-1952年):豐田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他締造了豐田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了他父親的遺願:生產「日本製造」的汽車。
生產汽車之前
豐田喜一郎出生於1895年,其父親豐田佐吉既是日本有名的紡織大王,也是日本大名鼎鼎的「發明狂」。
其實,豐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6年。那一年,29歲的豐田佐吉發明了「豐田式汽動織機」。他發明的這台織機不僅是日本有史以來第一台不依靠人力的自動織機,而且與以往織機不同的,是可以由一名擋車工同時照看3至4台機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連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紡織機械廠家英國普拉德公司也向豐田佐吉發出了轉讓專利權的請求,最終佐吉在1929年(昭和4年)以10萬英鎊(合當時的100萬日元)的價格出讓了這項專利的使用權。
進軍汽車領域
1930年,63歲的豐田佐吉去世。他留給子女的是一家擁有近萬名員工的欣欣向榮的棉紡廠。豐田佐吉的長子豐田喜一郎對日本以外的世界興趣十足。喜一郎曾對歐洲和美國進行了考察,歐美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使他受到強烈震撼,而汽車更使他熱血沸騰。他認定汽車必然是未來舉足輕重的交通工具。
當豐田喜一郎開始研製汽車時,美國的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早已成為舉世聞名的大企業了。在大量生產技術和市場運作方面,兩家公司的實力足以讓世界其他的所有汽車生產廠家望塵莫及,並且分別將各自的汽車組裝廠開到了日本。
然而,豐田喜一郎並沒有把美國兩大汽車巨頭的舉動過多地放在心上。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以大量生產為基礎的國產汽車工業的創立。在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內,一個全新部門----汽車部誕生了。1937年(昭和12年)8月28日,汽車部宣告從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獨立出來,作為一家擁有1200萬日元資本金的新公司,「豐田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從此踏上了自己嶄新的歷程。
在新落成的工廠,aa型轎車開始投產了,最初每個月的產量僅有150輛。一年以後,對日本汽車工業抱著堅定信心的豐田喜一郎不顧周圍的一片反對意見,果斷地決定投入4500萬日元巨資構築月產量2000輛的生產體制,而這項巨額投資幾乎相當於公司資本金的四倍!
日本是個自然資源貧乏的國家,因此豐田喜一郎認為,開發燃耗功率高、可靠耐用的汽車對日本汽車工業來說乃是至關重要的課題。1939年,公司成立了蓄電池研究所,開始著手電筒動汽車的研製。1940年,豐田生產了約l5000輛汽車,其中98%是客貨兩用車。當年它推出了一款較為緊湊的新型轎車,配備4缸2.2升48馬力發動機,在外形上更接近瑞典的富pv60。豐田公司雖然在汽車方面沒有多少經驗。但卻堅守一個信條:模仿比創造更簡單,如果能在模仿的同時給予改進,那就更好。喜一郎與其父親的理念一脈相承,他知道首先必須生產安全、牢固、經濟、傳統的汽車,而不是創新性的產品。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所有的豐田車都具有這樣的特點。
受到戰爭摧殘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到1945年8月二戰結束時,日本的工業生產設施幾乎毀壞殆盡,豐田的工廠也在戰爭中受到了慘重的破壞。戰後頭幾年,日本經濟處於一片混亂之中,對於原本就相當落後的日本汽車工業,公司員工無不對其發展前景深感擔憂。為了將汽車工業作為和平時期發展經濟的支柱產業完成它的重建,豐田於1945年(昭和20年)9月決定在原有的卡車批量生產體制的基礎上組建新的小型轎車工廠。做出這項決定主要是考慮到美國的汽車廠家不生產小型轎車,指望因此而避開同美國汽車廠家的直接競爭。1947年1月,第一輛小型轎車的樣車終於試製成功。根據流體力學原理,這輛樣車採用了流線型車身和脊樑式車架結構,配以四輪獨立懸架構成了一種全新的車體機制,最高時速達到87公里。
從樣車誕生後又經過兩年時間,到了1949年豐田的事業終於駛上了穩定發展的軌道。
進入發展壯大期
1962年,豐田開始進軍歐洲。這一年,豐田汽車產量首次突破了百萬大關。
1965年名神高速公路(名古屋至神戶)的開通揭開了日本公路交通高速時代的序幕。經歷了戰爭、戰後空白年代的日本汽車產業,可以說是當時日本所有的工業產業中最不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領域。但是豐田卻預見到了大規模的國際貿易和資本的自由化不久必將席捲日本,為迎接新時期的到來,豐田一方面加緊開發性能更高的新車,同時為增強生產能力、提高質量水平而傾注了極大的努力。所有這些努力終於結出了豐碩的果實,豐田汽車在1965年榮獲了deming大獎。同一年,日本政府取消了對進口汽車的關稅壁壘,從此豐田在性能和價格兩方面與國外汽車廠家開始了真正的較量!
1966年上市的 corolla( 花冠)轎車作為家用轎車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從而掀起了一場大眾汽車熱。後來於 1968年出口北美又獲得了成功,帶動了銷售量直線上升。到今天花冠已經生產了將近3000萬輛,幾乎可以說是世界上銷量最大的汽車車型了。現在,它在中國也有了生產。
以經濟大發展為背景,日本的汽車市場顯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增長勢頭, 1967年國內總生產量達到300萬輛,超出了當時的西德而一躍成為世界第二位汽車生產大國。在這種情況下,豐田根據需求將會進一步擴大的預測,持續加大了對新工廠新設備的投資。
日本汽車產業的急速增長,刺激了美國政府和美國三大汽車巨頭要求資本自由化的迫切心情。 1971年(昭和46年),日本政府廢除了對於資本投資的政府管理,隨之日本幾家汽車廠家開始了與美國的三大汽車公司的合作。然而豐田卻不甘心隨波逐流,無論如何要固守自己作為國產汽車廠家的立場,一方面努力降低生產成本,一方面加快了年產200萬輛生產體制的建設步伐。
1970年底,豐田推出了小型跑車 celica(賽利卡),在04年年底停產之前,它已經生產了差不多400萬輛。
1971年,豐田的年產量達到了200萬輛, 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製造商。
石油危機成了豐田發展的契機
1973年,伴隨著第4次中東戰爭的爆發,世界經濟遇到了第一次石油危機。對於石油資源幾乎百分之百依賴進口的日本來說,整個經濟活動全都受到巨大影響,馬上陷入了極大的混亂之中。戰後初期那種惡性通貨膨脹再度席捲日本,對汽車的需求一落千丈。在這種形勢下,豐田將新的起點瞄準在資源的有限性上,有力地開展了節省資源、節省能源、降低成本的運動。豐田喜一郎的堂弟豐田英二始終堅信汽車絕不是什麼「奢侈品」,對於社會而言汽車絕對是真正的必需品。面對籠罩日本社會的一片悲觀情緒,豐田恪守一個「忍」字,蓄勢以待,准備迎接重振雄風之日的到來。
1973年和1979年的兩度石油危機在極大程度上改變了美國的汽車需求結構,人們的選擇熱點開始由大型車轉向了節省燃油的小型車,缺少小型車生產技術的美國汽車廠家逐漸地失去了往日的競爭優勢。為了擺脫困境,美國的汽車廠家再三敦促政府和議會盡快對進口日本汽車實施限制。同時他們也一再要求日本汽車廠家到美國投資建廠,以便和美國汽車廠家在同一起點上開展競爭。隨著日美貿易摩擦的加劇,美國汽車廠家的這些主張在美國議會以及部分社會輿論中間煽動起了一股對日本車的抵觸情緒,以豐田為首的日本汽車廠家也十分擔心任憑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會損害良好的日美關系。1981年對美出口轎車自主限制協議生效。為了不失去美國汽車市場,同時也出於擔心那些對燃耗性能優越的小型車有著特別鍾愛的美國消費者會因此而受到選擇上的局限,日本各汽車廠家開始把在美國設立生產據點的問題作為了自己新的經營課題。在這種情況下,豐田決定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進行合作生產,這樣不僅可以為當地創造出一些就業機會,同時還可以向美國汽車廠家轉讓小型轎車的生產技術。
1983年,為了與本田的雅閣系列轎車在北美市場上爭奪,豐田推出了佳美(CAMRY)車系,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幾乎成了豐田除了花冠以外最受歡迎的車型,發展到今天,已經是第七代了。而且最新一代的佳美已經確定要在中國生產。
2. 日本對世界最有用的三項發明是什麼
方便麵、卡拉OK、隨身聽
根據日本民間機構「富士綜合研究所」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指出,最讓日本人感到驕傲的「日本製造」(Made in Japan)產品,是1958年由日清食品公司率先推出的方便麵。如今方便麵已由日本一般國民喜歡的食品變成國際性食品,每年全球方便麵的消耗量高達437億包。
根據《每日新聞》、《讀賣新聞》等的報道,富士綜合研究所調查了東京地區2000名(男女各半)20歲以上的民眾,就「事物」、「文化」、「技術」等3種類別,票選出足以讓國際社會喝彩的日本產品。結果,方便麵贏得692票,奪得冠軍。
1958年全球第一包方便麵誕生後,1971年第一碗杯麵跟著問世。據統計,初問世時的方便麵一年銷量為1300萬包。而到1999年,全球一年吃掉437億包以上的方便麵,也就是說平均每個人在一年內至少吃了7包方便麵。富士研究所分析指出,方便麵已經完全可以列入國際食品行列。
讓日本人覺得足以向世人誇耀的第二項發明,是目前已成為世界通用詞的「卡拉OK」(Karaoke),它是在1971年問世的,第三項發明是日本索尼公司1979年獨步全球的產品———隨身聽。
前3名之後的產品排名依次是家用游戲機、CD光碟、相機等日制工業產品。另外,已故大導演黑澤明因為受到高齡受訪者的大力支持,名列最讓日本人感到驕傲者第七。卡通「神奇寶貝」也因贏得20多歲民眾的喜愛,而排名第八。
日本汽車雖然在本世紀後半期席捲全球市場,但是由於汽車最早並不是由日本人發明的,因此無緣入榜。不過,日本人還是認為自己的「汽車技術」值得向世人誇耀,而將它排列在第九位。
3. 德國和日本造車有多少年歷史了
1766年英國發明家瓦特(1736--1819)改進了蒸汽機,拉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序幕。 1769年法國陸軍工程師古諾(1725--1804)製造出第一輛蒸汽機驅動的汽車。 由於試車時轉向系統失靈,撞到般聖奴兵工廠的牆壁上粉身碎骨,這是世界上第一起機動車事故。 1771年古諾改進了蒸汽汽車,時速可達9.5千米,牽引4-5噸的貨物。 1794年英國人斯垂特首次提出把燃料和空氣混合製成混合氣體以供燃燒的構想。 1796年義大利科學家沃爾茲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蓄電池,這項發明為汽車的誕生和發展帶來了歷史性的轉折。 1801年法國人勒本提出煤氣機原理。 1803年法國工程師特利維柯(1771-1833)採用新型高壓蒸汽機,可乘坐8人,在行駛中平均時速13km,從此,用蒸汽機驅動的汽車開始在實際中應用。 1827年英國嘉內公爵(1793--1873)製造的蒸汽汽車成為世界上第一輛正式運營的蒸汽公共汽車。可載客18人,平均時速19km。 1838年英國發明家亨納特發明了世界第一台內燃機點火裝置,該項發明被世人稱之為「世界汽車發展史上的一場革命」。 1842年美國人古德發明了硬橡膠輪胎,該輪胎是實心的,行駛中顛簸很厲害。 1858年法國工程師洛納因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隻用陶瓷絕緣製成的電點火火花塞。 1859年法國著名物理學家發明了鉛酸蓄電池,為汽車的用電創造了條件,被稱之為「意義深遠的發明」。 1860年法國電器工程師萊諾製成了第一部用電火花點燃煤氣的煤氣機。 1862年法國電器工程師萊諾研製出二沖程內燃機。其他人開始研究四沖程發動機。 1867年德國工程師奧托(1832--1891)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往復活塞式四沖程煤氣發動機。 1876年奧托製成了單缸卧式、壓縮比為2.5的3千瓦煤氣機。 1886年①1月29日,德國曼海姆專利局批准卡爾·;本茨為其在1885年研製成功的三輪汽車申請的專利,這一天被大多數人稱為現代汽車誕生日。②德國人哥德利普·;戴姆勒製成世界上第一輛四輪汽車。③奧托宣布放棄自己所獲得的四沖程發動機專利,任何人都可根據需要隨意製作。 1887年①卡爾·;本茨將他的第一輛汽車賣給了法國人埃米爾·;羅傑斯,這是世界上第一輛現代汽車的銷售。②卡爾·;本茨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車製造公司--賓士汽車公司。 1888年①法國標致公司成立②英國人鄧祿普發明充氣輪胎。 1889年①戴姆勒在他的汽車上採用裝有滑動小齒輪的4速齒輪傳動裝置。②6月9日,戴姆勒的V型發動機在德國獲得專利,後來卡爾·;賓士在自己的汽車上採用了這種類型的發動機,並付給戴姆勒3.7萬馬克專利費。③法國人標致研製成功齒輪變速器和差速裝置。 1890年①戴姆勒成立公司。②美國人奧茲成立汽油發動機生產廠。 1891年①美國芝加哥研製出第一輛電動汽車。②法國人潘赫德和萊瓦索爾採用發動機前置、後輪驅動的結構型式,並設計了專用底盤。這一結構奠定了汽車傳動的基本型式,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被全世界廣泛仿效。 1892年美國人杜里埃發明喉管型噴霧化油器。 1893年①德國人狄塞爾在其論文《轉動式熱機原理和結構》中,首次論述了柴油發動機原理。②法國巴黎開始實行車輛登記、使用車牌並發放駕駛證。③杜里埃研製出美國歷史上的第一輛汽油發動機汽車。 1894年①狄塞爾展出他的第一台商品型柴油發動機。②法國人米其林兄弟發明充氣式橡膠輪胎。③賓士公司生產了135輛維多利亞牌汽車,並採用了米其林發明的可拆卸式充氣輪胎。 1895年①世界上第一本汽車雜志《無馬時代》在美國出版發行。②法國人萊瓦索爾研製出用手操縱的齒輪變速傳動裝置。③美國首次舉行汽車比賽,獲得冠軍者用9小時跑完50英里(80.45千米)的路程。 1896年①亨利·;福特研製成功2缸4輪汽車。②美國出版物中首次使用「汽車」(Automobile)單詞。③美國人將油燈用於汽車照明。④英國人首次使用石棉製動片。⑤德國首次使用汽車計程表。⑥倫敦首次舉辦國際汽車博覽會,展出了小轎車、客貨兩用車和電動汽車。⑦標致公司成立。⑧德國人杜茨成為經營出租汽車的鼻祖。⑨日本進口首輛汽車。 1897年①奧茲在美國密執安州的蘭辛市創辦了「奧茲汽車廠」。②美國舉辦首次汽車刊物展覽(5月13日)。③英國蘭切斯特牌汽車採用了高壓潤滑系統,發明人由此而獲得專利。④美國首次實行汽車保險,魯密斯對其生產的單缸汽車按0.75%的費率進行了財產保險。⑤英國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汽車協會—— 皇家汽車俱樂部,即現在的R.A.C前身。⑥狄塞爾製成壓縮點火式1.1千瓦柴油發動機,熱效率高達26%。令世界為之震驚。⑦英國人喬治·;史密斯成為第一個酒後開車被判有罪的人。 1898年①美國人富蘭克林研製出頂置氣門4缸風冷式發動機。②第一輛公共汽車問世。③轉子發動機問世。④法國人雷諾將萬向節首先用於汽車傳動,並發明傘齒輪式主減速器傳動裝置,取代了鏈條傳動。⑤雷諾公司成立。⑥英國人製成柴油發動機汽車。 1899年①第一輛菲亞特汽車問世。②帶有整體水箱的的蜂窩式散熱器、分檔變速器和腳踏式加速器首先由戴姆勒應用。③紐約成立全美第一家汽車修理廠。④德國人西韋爾成為第一位死於車禍的汽車司機。 1900年①美國奧茲牌汽車投產。②威廉·;麥金萊(1897-1901年間任美國第25屆總統)成為第一個乘坐汽車的美國總統。③德國製造出第一輛裝甲車。④全金屬車身問世。⑤德國人保時捷研製出帶曲面擋風板的汽車。⑥賓士公司以鋼材代替木材製作車架。⑦傾斜式圓形方向盤首次在德國使用。⑧紐約頒發第一份汽車駕駛執照,稱「工程師證書」。 1901年①位於底特律的奧茲汽車廠發生火災,恢復生產後採用由各分散車間轉包零件加工和裝配的生產組織方式。後來這些車間相繼獨立,使底特律發展成為了汽車城。②紐約開始發放汽車牌照(帶號碼的鋁制圓盤)。③德國波許公司發明高壓磁電機點火裝置。④奧茲莫比爾汽車首先使用轉速表。⑤低壓磁電機點火系統被戴姆勒公司採用。⑥中國進口第一輛汽車。 1902年①卡迪拉克汽車公司成立。②盤式制動器專利被英國人獲得。③鼓式制動器專利由法國人雷諾獲得。④後橋獨立式懸架被法國人裝於賽車。⑤摩擦式減震器在英國使用。⑥用兩個前輪的轉動代替軸的轉動的艾利奧特轉向原理開始應用。⑦美國汽車協會在芝加哥成立。 1903年①福特汽車公司成立。②法國研製出第一台V型發動機。③倫敦出現出租汽車。④美國古德伊爾輪胎公司獲無內胎輪胎專利。⑤英國生產全鋼車身的轎車。⑥「交通安全之父」伊諾出版《駕車的規則》一書。⑦美國波士頓警察最先購買汽車執行警務。 1904年①氣壓制動系統開始採用。②卡迪拉克汽車裝用防盜點火系統。③美國研製出防刺漏式輪胎。④英國希思發明液壓制動系統。 1905年①法國研製出封閉式驅動橋。②法國研製出輪胎壓力計。③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成立。 1906年①帶彈簧的保險杠問世。②前輪制動器在德國問世。③別克公司將蓄電池作為轎車的標准配備。④法國勒芒舉辦首次汽車大獎賽。⑤扭力桿式減震器問世。 1907年①勞斯萊斯公司開始生產「幻影」牌旅行車。②美國汽車製造商協會公布汽車功率計算公式,該公式後來被一些國家作為汽車征稅的依據。③法國採用乙炔車燈。④日本製造出第一輛汽油發動機汽車。 1908年①卡迪拉克公司因生產可互換零件的汽車而獲得英國皇家汽車俱樂部頒發的杜瓦獎。②福特「T」型車問世,福特流水式生產線建成,開始了嶄新的汽車生產方式。③杜蘭特創辦通用汽車公司。④輪胎刻紋機在美國問世。⑤電喇叭被美國人在汽車上應用。 1909年①美國印第納州建成第一條高速賽車道,這是印地賽車的起源。②卡迪拉克公司並於通用。 1910年美國出現消防車。 1911年①美國底特律市的公路上首次標出中心線。②美國舉行500英里汽車賽,獲勝者的汽車上首次安裝了後視鏡。③德車卡門提出流線型概念。④法國人標致設計出4輪制動器。⑤電燈被美國人用於汽車照明。⑥汽車股票在紐約上市。 1912年①自動起動器在卡迪拉克汽車上被首次裝用。②雙凸輪頂置式發動機在瑞士問世。③別克V12型發動機採用了鋁制活塞。④輪胎材料中加炭黑可以提高耐磨性的實驗獲得成功。 1913年①四門橋車問世。②曲面風擋玻璃問世。③汽車前大燈被置於擋泥板上。④汽車銷售首次採用分期付款。⑤第一個加油站建成。 1914年①全鋼車身的道奇牌客車問世。②底特律出現第一個管理交通的停止信號燈。③雲母質絕緣體的火花塞在英國問世。④英國生產雙層客車。 1915年①可拆卸式輪輞代替了嵌入式輪輞。②箱型車身的「T」型車問世。 1916年①傾斜式擋風玻璃流行,手動刮水器被裝於汽車。②美國人開始使用停車燈。③英國最後一批「皮爾遜-考克斯」牌蒸汽汽車停產。 1917年林肯汽車公司成立。 1918年①美國登記客車數超過500萬輛。②美國人麥克姆·;羅西德製成四輪液壓制動器並獲專利。③雪佛蘭與通用公司合並。④英籍德國人阿克曼申請平行連桿式轉向機構專利,後來法國人瓊特將其改為梯形連桿式。 1919年①福特公司客車產量達75萬輛,超過美國客車產量的1/3。②高效制動器裝車使用。 1920年①日本成立東洋汽車工業公司。②美國修築了全長為191千米的高速公路。③雪鐵龍和藍旗公司開始採用鋼板沖壓盤式車輪。④通用公司在車內安裝頂燈。⑤林肯牌汽車問世。 1921年①林肯汽車將轉向信號裝置列為標准配備。②福特汽車產量佔美國總產量的55.45%。③鍍鎳技術被應用於散熱器和車燈。④四乙基鉛在汽油中具有抗爆作用被發現。⑤底特律設計出同步交通信號燈和高出地面的安全平台。⑥第一家汽車飯店開張。⑦可調式汽車座椅問世。 1922年①空氣濾清器、油量指示器被應用於汽車。②藍旗汽車採用了V6型發動機和四輪獨立懸掛裝置。③橡膠懸掛裝置在美國問世。④專門研究交通工程、車輛管理等問題的「伊諾交通基金會」成立。 1923年①戴姆勒公司發明自動噴漆裝置。②賓士公司生產出第一輛柴油載貨車。③福特公司年產汽車200萬輛。④菲亞特公司推出調式方向盤。⑤法國勒芒首次舉行24小時汽車車賽。 1924年①杜邦公司推出新型快乾漆。②美國每7人擁有一輛汽車。③富蘭克林研製出離合器中的減震裝置。④莫來石瓷質絕緣體的火花塞在美國問世。⑤波許公司開始生產電動刮水器。⑥第一條收費公路在義大利通車。⑦雙絲式前大燈問世。 1925年①奧茲莫比爾5座汽車問世。②本年度供給用戶的汽車附屬裝置有:千斤頂、停車信號燈、水箱鎖蓋、行李架、反光鏡、煙灰盒、點煙器和溫度計等。③克萊斯勒公司成立。 1926年①賓士與戴姆勒公司合並,開始生產梅謝苔絲——賓士牌汽車。②美國研製出汽油辛烷值測定表,使汽油的抗爆性有了衡量標准。③驅動橋高度降低及雙曲線齒輪的採用使汽車重心得以降低。④通用公司將汽車大燈變光開關由方向盤移到了地板上,改用腳操縱。⑤通用公司成立車身外形畫室。⑥卡迪拉克公司使用防碎玻璃。 1927年①真空自動增壓器問世。②通過採用在鋼制部件中充填毛織物和射流消聲的方法使汽車得以消音。③第27屆國際汽車博覽會展出的汽車表明了轎車發展的趨勢:空氣濾清器、汽油濾清器、機油濾清器、曲軸箱換氣裝置和後視鏡被紛紛採用。④「T」型車停產,累計生產15007033輛,它為美國汽車的普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⑤液力制動器問世。 1928年①福特「A」型車取代了風靡全球的「T」型車。②通用公司推出帶有各種豪華飾物的雪佛蘭6缸發動機汽車,得到用戶好評。③同步變速器用於卡迪拉克汽車。④「寶馬」牌汽車問世。 1929年①亨利·;福特汽車博物館對外開放。②汽車尾燈開始安裝。③美國將收音機作為汽車的選用品。④「汽車之父」卡爾·;賓士去世。 1930年①超低壓輪胎問世,提高了汽車在松軟路面行駛的性能。②鍍錫活塞問世。③戴
4. 被稱為汽車之父的人是誰
汽車之父是卡爾本次,因為是他第一個發明了汽車的雛形 再給你介紹幾個其他的汽車之父 如果喜歡請加入(交校車協)論壇。網路搜索一下就好了,都是喜歡汽車的朋友 汽車之父:卡爾·本茨 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1844-1929)與戈特利布·戴姆勒(1834-1900)。他們在1886年分別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三輪車和第一輛四輪汽車,共同開創了汽車時代。 本茨於1886年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小型汽缸,並用這一汽缸轉動鏈式引擎,製成了比戴姆勒內燃機更為先進的小型高效內燃機。這一年,本茨把他的內燃機第一次安裝在一輛三輪車上,製成了一輛重250公斤,時速16公里的先進自行車輛。 中國汽車之父:饒斌 在中國的汽車工業的歷史上,誰有過這樣的經歷:他當過第一汽車廠廠長,第二汽車廠(東風集團)廠長,機械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中國汽車工業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在退居二線之後,進入中央顧問委員會,仍然為推進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不辭辛勞,日夜奔忙、嘔心瀝血,直到他走完人生的最後一個時刻。他是誰,他就是被人們譽為的「中國汽車之父」--饒斌。 「如果說有一個人的經歷能夠完整地反映中國汽車工業最初30多年的發展歷程,這個人無疑應該是饒斌。」 「如果沒有饒斌的全心投入,中國汽車工業又是另一種景象,大家尊稱他為『中國汽車業之父』是當之無愧的。」 這是中國汽車界對饒斌的評價。 美國汽車之父:亨利·福特 這個美國密歇根州的農場主之子,父親是愛爾蘭移民,來美國時不名一文,但卻成為福特汽車工業的創始人。1908年福特汽車公司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輛屬於普通百姓的汽車——T型車,世界汽車工業革命就此開始。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又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條流水線,這一創舉使T型車的數量共達到了1500萬輛,創下了一個世界記錄。福特汽車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車企業之一。它的汽車品牌有福特(Ford)、林肯(Lincoln)、水星(Mercury)、阿斯頓·馬丁(Aston Martin)、捷豹(Jaguar)、馬自達(Mazda)、沃爾沃(Volvo)和陸虎(Land Rover)。 日本汽車之父:日本豐田汽車創始人豐田喜一郎 豐田喜一郎在1935年製造出第一輛木製轉向盤的AI型普通轎車和G1型載貨車,開創了日本國產車的先河。 勞斯萊斯之父:查爾斯·勞斯與亨利·萊斯 英國勞斯萊斯汽車公司創始人查爾斯·勞斯(1878年至1910年)與亨利萊斯(1863年至1933年)。他們在1904年共同打造出帝王之車勞斯萊斯( Rolls Royce),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經典名車。 汽車設計師之父:威廉·邁巴赫 德國戴姆勒發動機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威廉·邁巴赫(1846-1929)。他與戴姆勒一起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四沖程發動機、第一輛摩托車和第一輛四輪汽車。還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四檔機械式變速箱、蜂巢式冷切器和噴嘴化油器等汽車零部件。尤其設計出聞名遐爾的梅賽德斯牌賽車(Mercedes),從而開創了梅賽德斯時代。 四缸車之父:法國工程師路易斯·潘哈德 1889年創建世界上最早的汽車製造廠,使汽車的製造進入工業化生產階段,他首次以發動機前置、後輪驅動的方式造車,奠定了汽車傳動裝置布置的基礎。1896年生產出第一輛四缸發動機,推動了汽車發動機向多氣缸發展。 超級跑車之父:平寧法利那 不知道應該說是平寧法利那(Pininfarina)因法拉利跑車而聞名,還是要說法拉利因為有了平寧法利那而達到如此輝煌的高度。從數幾十年開始,法拉利就與位於義大利都靈的平寧法利那設計室密不可分。 平寧法利那設計室由BattistaFa rina創立於1930年,從50年代開始將汽車設計作為經營業務。而SergioFarina從父親手裡接過設計室後,更將法拉利車系的精彩推向了頂點。在SergioFarina的家裡都叫他Pinin。後來他乾脆把這個稱呼和他的真名字結合在一起,由此誕生PininFarina(平寧法利那)。 SergioFarina在晚年將設計室交給了他的兒子Fabrizio全權負責,此外雖然領導層一直由Pininfarina家族的成員擔任,但設計師是外聘的。因此平寧法利那今天已經不代表一個設計師,而是一個設計公司的名稱。平寧法利那現任首席設計師是日本人KenOkuyama。 除了法拉利,平寧法利那還負責了一些超級跑車及很多歐洲、美洲及亞洲暢銷車型的設計,在其產品上面,也都標有字母「f」:這是平寧法利那用來標志其開發的產品的符號。 賽車之父:恩佐·法拉利 法拉利是賽車迷們的偶像級的人物。1898年出生於義大利北部的莫迪那,從小熱愛汽車冒險,1947年創建了自己的汽車製造廠。他設計的F1型賽車,在世界性大賽上共獲得100多次勝利,至今尚沒有哪一種賽車能夠打破這項紀錄。 通用汽車之父:威廉·C·杜蘭特 威廉·C·杜蘭特是世界汽車發展史上的一位傳奇式的人物。當他到了汽車的發展前景時,果斷地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巨額資金,創建了今天名震全球的通用汽車公司。 安全帶之父:尼爾斯·波林 瑞典沃爾沃汽車公司首席安全工程師尼爾斯·波林在1957年根據駕駛員身體要求而研究發明了V形多點式安全帶,被廣泛應用於各類汽車上,拯救了無數生命。 汽油機之父:柯勞斯·奧格斯特·奧托 德國工程師尼柯勞斯·奧格斯特·奧托( 1832-1891 )。1867年試驗成功世界上第一台汽油發動機的四沖程循環,被後人稱為奧托(0TTO) 循環,為後來的汽車發動機奠定了基礎。 柴油機之父:魯道夫·狄塞爾 德國工程師魯道夫·狄塞爾( 1858-1913) 。1894年試驗成功世界上第一台柴油發動機,後來被廣泛應用於汽車、拖拉機、火車、輪船和工程機械等交通工具。
5. 日本對世界汽車工業的主要貢獻
日本汽車工業的發展歷史 從1904年吉田真太郎成立日本第一家汽車廠--東京汽車製造廠並生產出第一台日本國產汽油轎車「太古里1號」算起,日本汽車工業已經走過115個年頭。這一百多年的歷史,可以簡單的劃分為四個發展階段。二戰以前是日本汽車工業的萌芽期。這一時期日本人開始造車,政府也開始意識到汽車產業的重要性,並出台政策進行扶持支持。1936年,汽車製造行業法正式在日本國內開始實施,日本汽車真正國產化的序幕由此拉開。二戰後的二十年(1945-1965年)是日本現代汽車工業的基礎階段。日本經濟在經歷了二戰的毀滅和戰後十年的復甦之後,在1955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汽車產業也在這一段時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公務車比例稍有下降,計程車加快發展,私人用車開始起步。1965-1975是日本汽車工業從普及到過渡的十年。這十年是日本汽車工業發展的關鍵,1967年日本超過德國而成為第二大汽車生產國,國內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百萬輛。1970年,日本國內汽車銷量達到238萬輛,千人平均保有量達到170輛。比1950年增加了將近60倍。在這段時間,普通勞動者成為汽車的主流買主,汽車不再是社會地位的象徵而成為了代步工具;70年代的石油危機重創了歐美車商,但是卻讓推崇小排量車的日本車企從中受益,1976年,日本汽車出口達到250萬輛之多,首次超過國內銷量。1975年以後是日本汽車市場的成熟期。20世紀70、80年代,日本經濟的增速放緩,經濟增長率保持在4%-5%左右。從1975年開始到1988年,日本汽車市場的增長速度也開始減緩,年銷量在300萬輛左右,每年的增幅不大;相反,出口依然強勢,推動著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日本汽車工業的現狀日本汽車工業的現狀可簡單概括為:產能旺盛、國內汽車市場接近飽和、出口優勢明顯。產能旺盛:在1990年產能達到1348萬輛的頂峰之後,日本汽車生產曾經進入低迷期。但是進入2000年以來,其產量穩步攀升,平均年增幅超過2%。據來自世界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統計,日本汽車產量從06年開始,已經超過美國而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國。07年日本汽車產量1160萬輛,同比增長1%,產值超過21萬億日元,同比上漲7%。同時日本也是全球最大的乘用車生產國,07年其乘用車產量接近1000萬輛,中國以640萬的產量緊隨其後。08年日本汽車產量微降,達到1156萬輛。市場接近飽和:2007年,日本國內汽車銷量(新車加舊車)共計1288.4萬輛,千人汽車保有量接近600輛,日本國內汽車市場已經進入飽和期。這也導致日本汽車國內需求量連年下降。日本國內汽車需求量在2000年達到頂峰之後,開始出現下滑,2007年下滑趨勢更是明顯。新車銷量和二手車銷量都可以說明這一問題。在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之後,日本的市場空間十分有限,尤其是新車需求量已經進入了飽和期。據來自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從1998年到2007年否認十年時間日本有六年新車銷量同比下滑,平均增幅-2.6%。06年、07年連續兩年同比下滑,07年新車銷量535萬輛,08年更是暴跌至508萬輛,同比下降5%,為二十年來最低值。日本二手車銷售量超過新車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從此以後,日本二手車銷量與新車銷量的比值在波動性上升。到2007年,這一比值已從98年的1.35上升到1.41。雖然與新車市場相比,二手車市場較為活躍,但是近十年日本二手車市場的發展並不容樂觀。近幾年,日本二手車銷量一直穩定在800萬輛左右,同比增幅除了在2000年達到3.55%、2005年達到1.31%外,其餘年份基本上呈現負增長,或者零增長。2007年同比下降了6.9%,銷量僅為753萬輛,與1993年持平。出口優勢明顯:日本的汽車產能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國內汽車消費市場卻並不活躍。可以想見,其汽車產品應該主要依賴海外市場,事實上,自知國內市場狹小的日本人從汽車工業起步不久,就把開拓海外市場作為了發展目標。日本汽車的出口量從1970年開就已經占據其總產量的50%以上,三十年這一比例一直在保持著上升趨勢。2007年,日本汽車出口量佔到產量的56.5%。雖然和同樣以出口立命的韓國70%的比例無法相比,但是654萬的出口總量已經超過第二大汽車出口國德國兩百萬輛。日本繼續牢牢地保持著全球第一汽車出口國的地位。08年的金融危機對全球的汽車工業都造成了不小沖擊,日本汽車工業也受到很大影響,產量微降、國內市場全面萎縮都說明了這一點。但是日本汽車的出口量在08年卻依然保持增長,達到672萬輛,增幅3%。日本汽車強大的出口優勢可見一斑。汽車工業經濟貢獻作為日本的支柱型產業,汽車工業在解決就業、出口創匯、拉動相關行業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有這樣一組來自日本經濟產業省的數據:截止到2007年,日本製造
6. 汽車是日本先發明的嗎
不是的,怎麼會是日本發明呢 世界公認的汽車發明者是德國人卡爾·佛里特立奇·賓士。他在1885年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輛馬車式三輪汽車,並於1886年1月29日獲得世界第一項汽車發明專利,這一天被大多數人稱為現代汽車誕生日,賓士也被後人譽為「汽車之父」。1887年,卡爾·本茨將他的第一輛汽車賣給了法國人埃米爾·羅傑斯,這是世界上第一輛現代汽車的銷售。同年,卡爾·本茨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車製造公司——賓士汽車公司。 賓士將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汽車事業。 1886年,德國人哥德利普·戴姆勒在一輛四輪馬車上安裝了自己研製的汽車發動機,以每小時18千米「令人窒息」的速度行駛,人類歷史上第一輛四輪汽車誕生了。1890年戴姆勒成立公司。 而對於誰是汽車的發明者,法國人抱有不同的看法。法國人認為,早在德國人之前,法國的戴波梯維爾在1884年就發明了汽車並申請了專利,這確是事實。遺憾的是,他以後並沒有去研究汽車,而是把發動機用到了工業生產中,最終成為工業發動機製造商,與汽車業疏遠了。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法國在汽車發展史上作出的巨大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因為法國人是汽車工業的先驅,是他們使汽車製造真正進入工業生產階段。 參考資料: http://www.gansudaily.com.cn/20040708/145/2004708A02281005.htm
7. 日本汽車的發展史
日本汽車製造業始於吉田真太郎,1904年他成立日本第一家汽車廠東京汽車製造廠(現五十鈴汽車公司),3年後製造出第一台日本國產汽油轎車「太古里1號」。至今,日本汽車工業已經走過一百多個年頭。
二戰以前是日本汽車工業的萌芽期。這一時期日本人開始製造汽車,政府也開始意識到汽車產業的重要性,並出台政策進行扶持。1936年,汽車製造行業法正式在日本國內開始實施,日本汽車真正國產化的序幕由此拉開。
二戰後的20年(1945年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是日本現代汽車工業的基礎階段。日本經濟在經歷了二戰的毀滅和戰後十年的復甦之後,在1955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汽車產業也在這一段時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公務車比例稍有下降,計程車加快發展,私人用車開始起步。
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20世紀70年代,日本汽車工業高速發展。1967年日本超過德國而成為第二大汽車生產國,國內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百萬輛。1970年,日本國內汽車銷量達到238萬輛,千人平均保有量達到170輛。比1950年增加了將近60倍。在這段時間,普通勞動者成為汽車的主流買主,汽車不再是社會地位的象徵而成為了代步工具。
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重創了歐美車商,但是卻讓推崇小排量車的日本車企從中受益,1976年,日本汽車出口達到250萬輛之多,首次超過國內銷量。有資料顯示,20世紀70年代以後,雖然日本經濟走向成熟,經濟增長率下降,但汽車產業繼續保持近15%的高增長率。而日本汽車產業的這一「黃金時期」基本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
此後,日本汽車市場的增長速度也開始減緩,但出口依然強勢,推動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
8. 汽車之父是誰 他在交通工具方面的發明是什麼
車之父是卡爾本次,因為是他第一個發明了汽車的雛形。
其他的汽車之父
汽車之父:卡爾·本茨
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1844-1929)與戈特利布·戴姆勒(1834-1900)。他們在1886年分別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三輪車和第一輛四輪汽車,共同開創了汽車時代。
本茨於1886年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小型汽缸,並用這一汽缸轉動鏈式引擎,製成了比戴姆勒內燃機更為先進的小型高效內燃機。這一年,本茨把他的內燃機第一次安裝在一輛三輪車上,製成了一輛重250公斤,時速16公里的先進自行車輛。
中國汽車之父:饒斌
在中國的汽車工業的歷史上,誰有過這樣的經歷:他當過第一汽車廠廠長,第二汽車廠(東風集團)廠長,機械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中國汽車工業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在退居二線之後,進入中央顧問委員會,仍然為推進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不辭辛勞,日夜奔忙、嘔心瀝血,直到他走完人生的最後一個時刻。他是誰,他就是被人們譽為的「中國汽車之父」--饒斌。
「如果說有一個人的經歷能夠完整地反映中國汽車工業最初30多年的發展歷程,這個人無疑應該是饒斌。」
「如果沒有饒斌的全心投入,中國汽車工業又是另一種景象,大家尊稱他為『中國汽車業之父』是當之無愧的。」 這是中國汽車界對饒斌的評價。
美國汽車之父:亨利·福特
這個美國密歇根州的農場主之子,父親是愛爾蘭移民,來美國時不名一文,但卻成為福特汽車工業的創始人。1908年福特汽車公司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輛屬於普通百姓的汽車——T型車,世界汽車工業革命就此開始。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又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條流水線,這一創舉使T型車的數量共達到了1500萬輛,創下了一個世界記錄。福特汽車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車企業之一。它的汽車品牌有福特(Ford)、林肯(Lincoln)、水星(Mercury)、阿斯頓·馬丁(Aston Martin)、捷豹(Jaguar)、馬自達(Mazda)、沃爾沃(Volvo)和陸虎(Land Rover)。
日本汽車之父:日本豐田汽車創始人豐田喜一郎
豐田喜一郎在1935年製造出第一輛木製轉向盤的AI型普通轎車和G1型載貨車,開創了日本國產車的先河。
勞斯萊斯之父:查爾斯·勞斯與亨利·萊斯
英國勞斯萊斯汽車公司創始人查爾斯·勞斯(1878年至1910年)與亨利萊斯(1863年至1933年)。他們在1904年共同打造出帝王之車勞斯萊斯( Rolls Royce),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經典名車。
汽車設計師之父:威廉·邁巴赫
德國戴姆勒發動機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威廉·邁巴赫(1846-1929)。他與戴姆勒一起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四沖程發動機、第一輛摩托車和第一輛四輪汽車。還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四檔機械式變速箱、蜂巢式冷切器和噴嘴化油器等汽車零部件。尤其設計出聞名遐爾的梅賽德斯牌賽車(Mercedes),從而開創了梅賽德斯時代。
四缸車之父:法國工程師路易斯·潘哈德
1889年創建世界上最早的汽車製造廠,使汽車的製造進入工業化生產階段,他首次以發動機前置、後輪驅動的方式造車,奠定了汽車傳動裝置布置的基礎。1896年生產出第一輛四缸發動機,推動了汽車發動機向多氣缸發展。
超級跑車之父:平寧法利那
不知道應該說是平寧法利那(Pininfarina)因法拉利跑車而聞名,還是要說法拉利因為有了平寧法利那而達到如此輝煌的高度。從數幾十年開始,法拉利就與位於義大利都靈的平寧法利那設計室密不可分。
平寧法利那設計室由BattistaFa?rina創立於1930年,從50年代開始將汽車設計作為經營業務。而SergioFarina從父親手裡接過設計室後,更將法拉利車系的精彩推向了頂點。在SergioFarina的家裡都叫他Pinin。後來他乾脆把這個稱呼和他的真名字結合在一起,由此誕生PininFarina(平寧法利那)。
SergioFarina在晚年將設計室交給了他的兒子Fabrizio全權負責,此外雖然領導層一直由Pininfarina家族的成員擔任,但設計師是外聘的。因此平寧法利那今天已經不代表一個設計師,而是一個設計公司的名稱。平寧法利那現任首席設計師是日本人KenOkuyama。
除了法拉利,平寧法利那還負責了一些超級跑車及很多歐洲、美洲及亞洲暢銷車型的設計,在其產品上面,也都標有字母「f」:這是平寧法利那用來標志其開發的產品的符號。
賽車之父:恩佐·法拉利
法拉利是賽車迷們的偶像級的人物。1898年出生於義大利北部的莫迪那,從小熱愛汽車冒險,1947年創建了自己的汽車製造廠。他設計的F1型賽車,在世界性大賽上共獲得100多次勝利,至今尚沒有哪一種賽車能夠打破這項紀錄。
通用汽車之父:威廉·C·杜蘭特
威廉·C·杜蘭特是世界汽車發展史上的一位傳奇式的人物。當他到了汽車的發展前景時,果斷地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巨額資金,創建了今天名震全球的通用汽車公司。
安全帶之父:尼爾斯·波林
瑞典沃爾沃汽車公司首席安全工程師尼爾斯·波林在1957年根據駕駛員身體要求而研究發明了V形多點式安全帶,被廣泛應用於各類汽車上,拯救了無數生命。
汽油機之父:柯勞斯·奧格斯特·奧托
德國工程師尼柯勞斯·奧格斯特·奧托( 1832-1891 )。1867年試驗成功世界上第一台汽油發動機的四沖程循環,被後人稱為奧托(0TTO) 循環,為後來的汽車發動機奠定了基礎。
柴油機之父:魯道夫·狄塞爾
德國工程師魯道夫·狄塞爾( 1858-1913) 。1894年試驗成功世界上第一台柴油發動機,後來被廣泛應用於汽車、拖拉機、火車、輪船和工程機械等交通工具。
9. 世界上第一輛汽車是哪一年,哪個國家的哪個品牌
世界上第一輛汽車誕生於1769年,法國人N·J·居紐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驅動的三輪汽車。這輛汽車被命名為「卡布奧雷」。
這輛車長 7.32m ,車高 2.2m ,車架上放置著一個像梨一樣的大鍋爐,前輪直徑 1.28米 ,後輪直徑 1.50米 ,前進時靠前輪控制方向,每前進12~15min需停車加熱15min,運行速度3.5~ 3.9km/h 。
1771年造出第二部車,沒有真正跑過,現置於法國巴黎國家藝術館展出。盡管居紐的這項發明失敗了,但卻是古代交通運輸(以人、畜或帆為動力)與近代交通運輸(動力機械驅動)的分水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9)日本人發明多少汽車擴展閱讀:
世界上第一輛現代汽車:
1879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Karl Benz),首次試驗成功一台二沖程試驗性發動機。1883年10月,他創立了「本茨公司和萊茵煤氣發動機廠」。
1885年,他在曼海姆製成了第一輛本茨專利機動車,該車為三輪汽車,採用一台二沖程單缸0.9馬力的汽油機,此車具備了現代汽車的一些基本特點,如火花點火、水冷循環、鋼管車架、鋼板彈簧懸架、後輪驅動前輪轉向和制動手把等。
1886年的1月29日,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為其機動車申請了專利。同年11月,卡爾·本茨的三輪機動車獲得了德意志專利權(專利號:37435a)。這就是公認的世界上第一輛現代汽車。由於上述原因,人們一般都把1886年作為汽車元年,也有些學者把卡爾·本茨製成第一輛三輪汽車之年(1885年),視為汽車誕生年。
10. 汽車起源
1675年英國人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動力機械——蒸汽發動機;1769法國軍事工程師尼古拉斯·柯諾特(Nicholas Joseph Cugnot)發明世界上第一個自動車輛——三輪蒸汽汽車。
1801年法國化學家飛利浦·勒本(Philips Lebon) 成功地研製出了第一台以煤氣和氫氣為燃料的活塞發動機——這是內燃機發展史上真正開拓性的第一步。
1862年法國的萊諾(Ettienne Lenoir)研製出了卧式二沖程內燃機,雖然他沒有申請專利,錯失了汽車之父的美譽,但人們依然會記著他。
1866年德國工程師尼古拉斯·奧拓(Nikolous Otto)發明了活塞式四沖程奧托發動機——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動力機械。
1883年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研製出了立式單杠內燃機,從而奠定了他摩托車之父的地位。
1885年卡爾·賓士將一台二沖程發動機裝在一輛三輪車上,從而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也是德國賓士公司(Daimler Benz,現為Daimler Chrysler)的第一輛汽車。
1886年戴姆勒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真正實用的四輪汽車,這輛汽車實際上是他為妻子准備的生日禮物。
(10)日本人發明多少汽車擴展閱讀:
中國汽車的起源:
我國的第一輛汽車於1929年5月在沈陽問世,由張學良將軍掌管的遼寧迫擊炮廠製造。張學良讓民生工廠廠長李宜春從美國購進「瑞雪」號整車一輛,作為樣車。
李宜春將整車拆卸,然後除發動機後軸、電氣裝置和輪胎等用原車零件外,對其它零件重新設計製造。
到1931年5月歷時兩年,終於試製成功我國第一輛汽車,命名為民生牌75型汽車,開辟了中國自製汽車的先河,這是值得欽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