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女人是怎麼教育子女

日本女人是怎麼教育子女

發布時間: 2022-08-31 18:25:35

⑴ 日本人如何教育孩子

你想一下日本碩士女人專門在家帶小孩子

⑵ 日本人如何教育孩子

《日本、中國下一代較量》關於日本教育孩子的理念方式,讓人感觸頗深。大體有四個方面,希望對您,對您的子女在今後教育孩子時會有益處。——重視提高孩子身體素質 在中國,你絕對看不到,也根本不會相信,在嚴寒的冬天裡,家長或學校會讓孩子光著上身,穿著短褲,在操場上跑步,然而在日本就有這樣的幼兒園,每天都以這種方式讓孩子鍛煉身體。重視孩子的身體素質,是日本教育的一大特點。日本孩子從小就被灌輸「不怕冷,多運動」的思想。無論冬夏體育課,一律要求孩子穿短T 恤和短褲。有的孩子從小就被家長鍛練洗冷水浴,以此來鍛煉孩子的體質和意志。——重視教育孩子吃苦耐勞日本人注重有意識地給孩子提供吃苦的機會,讓孩子們從小就去經歷磨難和挫折。日本幼兒園都有「遠足」鍛煉課,即保育員帶孩子不坐車而步行往返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園遊玩。小學高年級和中學每年都舉辦「田園學校」、「海島學校」、「森林學校」,讓孩子了解農村生活的同時,經風雨見世面。大多數家長要求孩子從小做家務,整理房間,做飯,買東西。上學,家長從不接送。外出時也是自己背著包。念大學,學費家長出,生活費得自己打工賺取。這樣很好地培養了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自立能力。——重視培養孩子國家觀念 日本家長和教師經常教育孩子,自己的國家資源稀少,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奮斗,才能使國家得以富強,才能使自己得以生存。因此,每個人都要以國家為重,多國家多做貢獻。這樣,日本孩子從小就在心中對國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重視引導孩子團結合作日本人認為,團結是一個民族強大的前提,集體的力量永遠大於個人。這種團結精神要從小事、從生活瑣事、從娃娃抓起。在幼兒園,老師經常組織孩子們玩的一種游戲叫「二人三腳」,就是把兩個人的各一隻腳綁在一起,形成「三隻腳」,然後分成幾組,一起賽跑,配合稍有一點不默契,就會摔倒,或落後。 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面對日本孩子受的教育

⑶ 日本人怎麼教育孩子

有一位中國媽媽,她的女兒在日本幼兒園上學,下面是她記錄的一些令她目瞪口呆的事情。 1)無數大大小小的包 辦理入園手續的第一天,幼兒園就說明,要准備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包。 書包(統一)、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餐具盒、裝衣服的包、裝備換衣服的包、裝換下來衣服的包、裝鞋子的包,然後A包多少厘米長,B包多少厘米寬,C包放在D包里,E包放在F包里。 搞不懂為什麼日本人要弄出這么多復雜的名堂出來。有的幼兒園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媽媽一針一線縫制! 裝被子的袋子 裝衣服等的袋子 左邊是裝閱讀書的袋子,右邊是裝鞋子的袋子。 時間久了,孩子自己可以非常有條理的分門別類。京都人可以對垃圾精細分類處理而不覺其煩,是否和從小所受教育有關。 2)大人空著手,所有的包都由孩子自己背著或者手裡拿著。 早晚接送孩子的時候,看到日本家長,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手裡一律空著,而那些花朵們肩背手拿著,少說也有兩三個大包外加書包,而且還都跑得飛快。 瞧,日本王室的小公主,也不例外。 ' 我們呢,自然還是咱國內的傳統,孩子空手,家長拿包。過了兩天,老師就來和我聊天了:「孩子在學校可是什麼都自己做啊。。。。」日本人慣於只說半句話,後面的讓你琢磨去。我立刻就明白是在問家裡的情形了,看我還在想,老師就說了「比方說上學時拿包吧。。。」這就是委婉的提醒。 等開家長懇談會時,和日本家長說「在中國幼兒園,習慣家長拿東西」。這回輪到日本媽媽目瞪口呆了,異口同聲地問:「為什麼?」 為什麼?是不是因為我們中國人愛孩子更多一點呢? 3)反復脫換的行頭 幼兒園是統一服裝,春秋換裝,全年登園時最外邊都要穿幼兒園的套頭衫,穿短褲,戴蓓蕾帽(夏天戴草帽),穿自己的鞋子;到了幼兒園,就要把套頭衫脫下來,換一種玩耍時的罩衣,鞋子脫下來,換白色的芭蕾鞋,到操場玩的時候,自然再換自己的鞋子。這還不是最麻煩的,開學時老師要求拿一組換的衣服,在我們看來,那自然是防備孩子玩耍時弄臟備用的,然而,並不是。只要孩子們中午睡了午覺,起來必定要重新換一套,多麻煩。孩子在外邊宿泊一個晚上的時候,光備用的換的衣服就要備好多套,真趕上那個愛新衣的皇帝了。 剛開始每天早上去送孩子,都要重復那麼一套換衣程序,孩子在菊花班的時候,看她實在慢,就不免代勞。但是不久就發現日本的媽媽們都是站在一旁看著孩子,從不伸手幫忙。慢慢體會到,日本幼兒園就是通過這個每天的穿衣換衣,讓孩子練習獨立生活的能力的。通過每天到校後,換衣服、放聯系手冊,自己貼當日的sticker,掛手絹等從2、3歲開始的訓練,孩子們養成有條不紊做事的習慣。 4)大冬天穿短褲 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冬天無論多麼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褲上學。為了不重新喚起東亞病夫的記憶,只好入鄉隨俗地狠下心來,為國爭個面子。 不用說,剛入園那時候,孩子三天兩頭就凍病了。和日本媽媽說呢,答案又叫人目瞪口呆:「是啊,孩子送幼兒園就是來讓他們得病的。」 看看一個個像小炮彈一樣沖到面前說「你好」的孩子,那個結實勁兒,讓人覺得我們不能太金貴孩子了。 5)零歲參加運動會 剛到幼兒園,就看見很多老師懷里都抱著個小小孩,看上去也就幾個月大吧,一問,是0歲。 孩子幼兒園的班都用花的名字命名,有菊花,有百合,孩子現在已經是一株很有大姐姐風范的紫羅蘭了。而0歲的小寶寶,就是「桃花」班,用日文叫「もも」,和咱漢字的「毛毛」同音(日本的文字本來就來源於漢字),很是形象。 這些0歲的毛毛,不光入託了,而且還要參加幼兒園的一切大型活動,比方運動會、演出發表會等。看這些0歲的毛毛哭著拚命向前爬,還是有點打動人的力量的。 6)女孩子踢足球 日本幼兒園到了年中組,開始上每周一次的jumping課,相當於我們的體育和形體課;到了年長組,就有了足球大會,孩子們成天不是練習打鼓,就是練習足球,那是真踢啊,而且不停有幼兒園之間的比賽,孩子的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但是體力和勇氣都練出了。 說實話,剛來日本時,孩子的表現真是讓人汗顏。日本的孩子一般從十三四歲開始,才往上躥個兒,之前比中國孩子矮很多。孩子在班裡,那可是鶴立雞群的「龐然大物」,無奈實在是外強中干。日本孩子光著腳在外邊跑,而我家的寶寶呢,榻榻米上有一點沙子,就恨不得踮著腳走路。有一次遠足爬山,最後一個不算,下來的時候,乾脆由兩個矮個子的日本孩子攙扶下山。這怨不得孩子,3歲的孩子,根本沒有讓她徒步爬山1小時的經驗。現在好了,去年在香格里拉,在缺氧的環境下,徒步4個小時沒有任何問題。 7)完全混班教育 在9:30之前,3:30之後,全園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而且在院子里,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狠瘋狂。孩子們真正能體會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覺。孩子們的成長感特別明顯。 比方前些天年長組最後的發表會上,表演完太鼓之後,他們說了一番話,讓所有的家長落淚:「今天的發表會真高興,低年組的小朋友們也非常努力地表演成功了。這是我們最後的發表會了,到了小學校我們仍然不會忘記我們的朋友和幼兒園。」 在這個幼兒園,似乎完全不重視孩子們的知識教育,孩子們沒有課本,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完全沒有數學、假名、繪畫、音樂這些項目,更別說英語、奧數了。也不學輪滑,也不教游泳。 問教什麼,答案永遠也想不到——「教孩子們學會笑眯眯!」在日本,無論走到哪裡,無論和誰講話,「笑眯眯」最重要,一個笑眯眯的女孩子最漂亮。 還教什麼?——「教學會說謝謝」。總之,這里強調的和國內是非常不同。但是通過三年的幼兒園生活,發現我家寶寶在音樂、美術、閱讀等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步,而這方面的收獲卻是經由綜合教育的方式獲得的。 9)一年到頭數不清的活動 看看我的日歷上標出的做便當的日子,就是寶寶他們遠足的日子,一年到頭不知道爬多少次山,看多少次湖,觀察多少次動物和植物。除此之外,撿橡子了,打年糕了,開運動會了,為社區演出了,宿泊了,過園節了,開發表會了,去拜寺廟了,作品展了,反正是名堂多多。總之,結論是:日本的幼兒園生命在於活動! 10)中國人都不過的節日,日本幼兒園過 這也是讓我狠狠吃驚的地方,像上面說的,日本幼兒園過一切他們自己的傳統節日,女孩節,男孩節,納涼節。除此之外,中國的正月初七的七草節(幾位知道?)、二月的節分、七七乞巧節都認真地過上一遍。 孩子回來說,今天老師問我這些節日在中國怎麼過,我說:不知道。慚愧啊,媽媽也不知道。 1 1)老師的能量 日本一個班,少則10個人,多則30個人,老師都只有一位。開始我是頗為懷疑的,能把這些孩子都看住也就不錯了。然而,可真是看輕了日本的幼兒園老師。就這一位老師,30個孩子的作品展,30個孩子從無到有的打鼓本領(非常專業啊),30個孩子的美術、音樂、閱讀,30個孩子的生日,30個孩子的大型發表會、運動會全是這一位,有條不紊,像模像樣。 像去年發表會排的是《不來梅的音樂會》,日本的活動向來是一個孩子都不能少的,所以30個人當中,4隻母雞,3隻貓,5隻狗,2頭驢子,幾個小偷,老師要分別帶領孩子們做好服裝、道具和布景(全部廢物利用)、配好音樂、編好劇目,排練一個多月,那可是不小的工作啊。但是看看那位老師每天還是輕輕鬆鬆的表情,50多歲的人了啊。佩服! 1 2)佛教的影響 京

⑷ 日本家庭怎麼教育女孩子的

1。日本的家庭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和中國一樣,日本也有一些被稱為的極其重視子女教育的父母。 這種家庭,通常為了子女的前途不惜一切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在子女的教育上。 2。日本戀愛和性愛方面的書籍和影像商品很多,這些對於青春萌動的青少年都有影響。 日本的青少年的性教育,往往不是來自家庭而是來自社會的。有正面的有負面的。 3。但是,一般在日本獨生子女的家庭不多,家長希望子女將來獨立生活的能力, 遵守社會公德。他們一般希望子女盡量考大學接受高等教育。 但是,日本家庭更多的是尊重子女的意願來選擇學業,而中國的家長則過多的干預了子女的學習意願。 因為,中國獨生子女的家庭比較多,父母往往不自覺地將子女視為自己的希望。過多的干預了子女的成長。溺愛現象很普遍。 4。日本小孩從高中或大學就開始打工了,他們自己掙零花錢,打工時候也很認真,日本學生打工的現象很普遍。 大學畢業後離家自己租房子住的人也很多。 但是,在中國的都市的年輕人一般不結婚是不會離家單過的,結婚後和父母同住的也很多, 父母替子女支付買房首付款的很多。 而日本人一般到40歲還租房的人很多, 買房子是自己的責任。 -----------------------特別關於如何教育女孩的------------------ 1。日本家庭和中國家庭在教育女孩的一個很大的區別是, 日本人希望女孩子, 而中國家庭希望培養,希望培養出不輸給的女孩。 2。日本的學校,特別是小學是不可以做的,因為被視為刺激孩子自尊心的舉動。 日本的小學生比中國的小學生要輕鬆快樂的多。不論男孩還是女孩。 所以,家長一般也不會比小孩從小學就苦讀書,拿名次什麼的。 3。日本的家庭更重視女孩子的舉止和性格的培養。 而中國的家庭往往更重視女孩子的的培養。

⑸ 看日本媽媽如何教育孩子

其中MEIJIA和一個叫小進的男孩玩得時候最多,我和小進的媽媽也就最熟。小進的媽媽不是那種相夫教子類型的家庭婦女,在日本很多媽媽覺得孩子在保育園挺可憐的,能早接盡量早接,小進的媽媽和我一樣,每天都是踩著點來接,騎個自行車,風風火火地。踩點接多半是因為工作走不開。而和MEIJIA不同,聽說小進星期六也要來保育園,一呆就是一整天,因為小進媽媽周六也要上班,而周六保育園是沒有什麼人的,這可是真的有點可憐了。聊多了才知道,小進媽媽也不是本地人,是和我同一時間來的甲府,我問她為什麼到山梨來,她輕描淡寫地說,因為那時我的工作定在了這邊。聽完這話我心裡很吃驚,因為日本是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就算在一個城市呆得好好的,老公一換工作就得走,我就是個典型的例子,而像小進媽媽這樣「獨擋一面」的實屬罕見。 比起中國的獨生子女們,日本的小孩很規矩,在想要對方手裡的玩具時,一般都不會直接下手去搶,而是說「借我玩一下」商量著來。因此發生爭執的時候不多。可是昨天小進和MEIJIA爭執起來了。 保育園里有一個小房子,有門有窗那一種,孩子們都喜歡鑽進去玩。小進先進去了,站在小窗口,小進的媽媽便掏出手機給他拍照。 MEIJIA也隨後進去了,小進的媽媽也給MEIJIA拍照。小進一看不幹了,便試圖推開站在窗口的MEIJIA, MEIJIA便大聲地求救,這是MEIJIA一貫的作風,只會出聲,不會出手。小進的媽媽就開始說小進,「要遵守秩序」。小進畢竟是兩歲多的孩子,忽然生氣地吐了一口吐沫。 MEIJIA在玩,你不守秩序搶,把她弄疼了, 我看著小進媽媽騎著自行車離去的背影,心裡感慨萬千。世人皆知的日本的秩序和文明,就是在這一點一滴的教育中建立起來的。日本面積狹小,人口眾多,但總是秩序井然,平時自不用說,就是在311大地震發生時,東京幾十萬人回不了家的晚上,各處均是不搶不擠。 這次回國,有時會帶著MEIJIA去幼兒園接她的妹妹,我本以為和日本一樣,在旁邊站著就可以了。去了一次才發現,接小孩正經是一個體力活。孩子到處瘋跑,小孩子如果上滑梯上慢了一些,後面的大孩子是說出手就出手,一個鞦韆旁邊往往圍了五六個想玩的孩子,誰能玩上基本取決於誰能搶。半個小時下來,大人搞得精疲力盡的。真是怎一個亂字了得。 其實我並不是說國內的家長不懂教育,但國內很多時候沒有原則可言。大家在做事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別吃虧,對於別人的感受考慮得少一些。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

⑹ 日本人怎麼帶小孩

;關於《日本人怎麼帶小孩》法律層面:日本1937《母子保健法》,規定女人從懷孕開始直到生產之後,都要到所在地的市區政府機構打報告《懷孕通知》,同時從市區政府機構領取《母子健康手冊》,這個手冊將記錄孕婦和嬰幼兒的懷孕健康狀況,以及那一個時段應該做什麼檢查,以及檢查和治療結果。比如:生產時間,地點,什麼時候接種疫苗,醫院名字,嬰幼兒成長記錄,以及建議意見等。家庭層面:日本的嬰幼兒通常是由親生母親照顧的,而不是由祖父母照顧。祖父母通常也不與年輕父母同住。產婦一般在嬰幼兒4歲以前,都不會出去工作,而是作專職主婦。育嬰機構:日本也有「保育院「和「幼稚園」。保育院是為少數,不得不去工作的人准備的。但是也只是負責白天照顧幾小時,晚間還是要接走的。幼稚園,是個3-4歲以上小孩准備的。日本人送小孩去幼稚園的目的有三個,一是讓孩子接觸同齡人,二十接受一下專業育兒師的啟蒙教育,三是主婦可以白天有幾個小時的自由時間,買賣東西,做做家務,喘息一下。接送小孩的也通常是母親。學齡前的教育:日本有學齡前教育培訓班,教育小孩的同時,給家長提供學齡前兒童那個教育的建議。有些是在教室完成,有些需要家長配合學校讓小孩在家裡完成的。接送小孩的也通常是母親。;父母的分工:在日本由於父方多數白天是要出去工作的,而且通常需要加班到很晚。所以,照顧和教育小孩的責任就由母方承擔了。母方在孩子4歲前多數不出去工作。孩子24小時由母親陪伴,所以,日本小孩的家庭影響更多的是來自於母方。當然,在周末,父方不上班的時候,也有的會接替母方照顧小孩,母方得以出去逛逛街,買賣東西,做做美容美發,見見朋友聊聊天什麼的。父方則在家裡陪小孩子玩耍,看動畫,做手工。或者幫助主婦收收衣服,疊疊衣服。當然,也偶爾,年輕的父母會將孩子委託給祖父母,夫婦不帶孩子的時候,但是,這往往只是幾天或幾個小時。

⑺ 操持那麼多家務的日本女人,為何不讓婆婆幫忙帶孩子而是選擇自己帶

日本女人是典型的比較獨立和自持型的女性。此他們在照顧孩子方面,從來不會煩惱婆婆或者是母親!

總的來說

不可否認日本確實有一些封建的思想,那就是不是很重視女性,換句話說女性的地位相對較低,當然女性地位相對較低,那麼女性所乾的勞務和家務就會相對來說變多!此我們大多數情況下所看到的都是女性獨立自主的照顧孩子,而不需要母親或者是婆婆!

⑻ 日本父母如何教育子女

日本父母期望孩子具有人情味,大多數家庭都希望把自己的子女培養成這樣的孩子:

體貼他人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父親和母親的生活態度對孩子的影響很大,要讓孩子具有體貼他人之心,為此,日本的父親母親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力圖改變著自己。

忍耐力強的孩子。孩子到了2歲時,應教會孩子懂得「等待」,2歲之後,應教會孩子懂得「忍耐」。父母需要掌握的重點是,不是教會孩子消極地忍耐,而是教會孩子根據自己的意志積極地忍耐。

樂於參與的孩子。在孩子開始懂得與人交流時,就要讓孩子學會認識自己,建立自信,對任何事情都有參與的積極性,凡是參與的事都應從頭至尾興致勃勃。在這點上,父親的作用是相當大的。

富有創造力的孩子。一般來說,孩子從零歲起就能夠一個人玩耍,要知道此時正是孩子產生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最佳時機。

富有智慧的孩子。用父母的愛心去充分挖掘孩子在智慧上的潛力,盡可能地把孩子培育成能超越局限的人,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能尊重生命的人。

⑼ 日本人如何教育孩子習慣的養成

1.歸屬原則  在日本孩子帶孩子的都是年輕夫婦,日本的老人基本不和子女同住因此很少會有老人在孩子。孩子從小生活在父母身邊,父母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使孩子對家庭建立起信賴的歸屬感。

2.鼓勵原則  任何人都是希望被鼓勵被誇獎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給孩子制定正確可行的目標並對孩子多點鼓勵,讓孩子有積極性。

3.約束原則  在孩子成年以前管束孩子的職責主要在父母身上,這樣的責任不會推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4.榜樣原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任何一方面都應該注意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會影響到孩子,孩子往往都喜歡模仿父母的,所以父母要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5.平等原則  孩子雖然還未成年也是應該給予其平等的對待,作為父母能認真傾聽孩子,理解他們的想法並加以引導,不要總是對孩子指點或者命令孩子。

6.懲罰原則  當孩子出現過失的時候,定要指出和讓其更正,若是故意或者經常犯錯也是要進行適當懲罰的,但是如何懲罰孩子也是家長要學會的一門學問,要把握好度否則懲罰過輕會沒有效果,過重又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7.認知原則  孩子雖然小,但是有些道德或者法律法規卻不得不教,孩子要從小就認識到紅燈停等行為,要讓其認識到有些事情是不能逾越的。

8.後果原則  父母在教孩子做某一件事的時候同時要告訴他做這件事的後果,讓他明白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要是做了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並且要讓孩子對產生額後果負責。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8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9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23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3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7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2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7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12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8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