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為什麼能做到全民戰爭

日本為什麼能做到全民戰爭

發布時間: 2022-08-31 17:57:37

⑴ 日本為何要發動全面的侵華戰爭

世界經濟危機爆發,日本為克服危機帶來的困難,擴大國外市場,走上了軍事擴張的道路。特別是針對中國。
世界主要強國英法美對日本侵略採取姑息縱容的態度,缺乏有效的制裁措施。
當時中國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助長了其氣焰。

⑵ 日本為什麼要挑起全面侵華戰爭

有很多原因。一是為了轉移國內人民的視線,緩和國內矛盾。特別是經濟危機。 二是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是因為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盛行。 三是這是日本蓄謀已久的計劃。

⑶ 為啥日本一個小國可以發動世界大戰

你可不能光看面積呀,當時的日本面積雖小,但是實力卻很強大,日軍在極盛時期有300萬軍隊,陸軍兵素質優秀,日本陸軍航空兵實力較好,配有零式戰斗機,日本海軍當時是世界第三 ,可以說日本在當時妥妥的強國。
日本是完全有實力和底氣發動戰爭的。
另外,舉個例子,你看英國,英國的面積夠小吧,英國只有英倫三島,如此小小的島國,在1921年,英國已經擁有約占當時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4到5億)和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的領土(約3367萬平方公里),是歷史上最大的帝國。
大英帝國的領土從英倫三島蔓延到甘比亞、紐芬蘭、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馬來亞、緬甸、印度、烏干達、肯亞、南非、奈及利亞、馬爾他、新加坡、香港以及無數島嶼,遍及24個時區,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
所以評價一個國家不能只看國土面積的大小,要看綜合實力。

⑷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是什麼

1、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是其長期奉行對外侵略政策的必然結果。

1868年實現明治維新改革後,日本在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同時,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為完成資本原始積累,日本明治政府明確了一個思路,那就是到國外去「搶」。

當時,明治政府積極推行「國民皆兵主義」,以實現向外去搶的戰爭准備;通過軍事改革確立軍國主義體制,以實現「對外用兵」的指揮領導;明確侵略的主要對象就是中國,因為清國「地澤財豐」;根本遵循即所謂的「大陸政策」。日本對華「兵備之急,猶如渴飲飢食」。

1895年4月,挾甲午戰爭大敗清軍之勢,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勒索白銀2.3億兩,相當於當時日本4年的財政收入。憑借這筆賠款,日本建立了金本位制度,實現經濟迅速發展。由此,日本繼續侵略中國的野心大大膨脹,其後的歷屆政府無不積極謀劃推動侵華之准備。

2、日本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借用「提攜」「共榮」「防共」等口號,這些都是欺騙或借口,其真實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經濟利益。

七七事變前,日本為了攫取華北的經濟利益,一方面不斷增兵,另一方面不斷增設主導侵略的機構。如日本大藏省增設了東亞經濟調查課,華北駐屯軍設置了經濟顧問部,滿鐵株式會社在華北設立了「興中公司」。

另外,日本還通過漢奸和買辦拼湊成「東亞經濟協會」、「華北經濟委員會」等機構。日本通過這些機構虎視眈眈,對華北經濟進行肆意調查和滲透。同時,日本打著「日中經濟提攜」、「雙方合作」的招牌。

逼迫華北當局把航空、鐵路、煤炭、鐵礦、港口、電力、通訊、農業、漁業等多種行業的開發權讓給日本。與此同時,日本人在駐屯軍的武裝支持下,以「特殊貿易」為名,在冀東大規模地走私,明目張膽地攫取巨額經濟利益,嚴重地危害中國經濟。

(4)日本為什麼能做到全民戰爭擴展閱讀:

九一八事變開始了日本14年侵華戰爭的歷程: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即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實現其將東北與中國內地相分割的計劃。隨後借故發動一二八事變,大舉進攻上海。日軍通過對上海的進攻,實現了扭轉國際輿論關注東北問題及策劃成立偽滿洲國的戰略目的,通過對國民政府的軍事壓力強化了在東北問題上的強硬立場。

淞滬抗戰中,處於劣勢的中國軍隊,在全國民眾的熱情支持下頑強抵抗一個多月,雖蒙受慘重損失,卻重創日軍,振奮了全國民眾的抗戰士氣。日本佔領東北,成立偽滿洲國,大舉進攻上海,完全是非法的,是滅絕人性的,是沒有任何國際法根據的。

如果說日本在天津駐軍還符合《辛丑條約》的話,1932年後日本華北駐屯軍發動山海關事變,配合日本關東軍逐漸蠶食長城內外,把軍隊移駐到北平西南豐台,就是完全違反國際法的。

這是造成盧溝橋事變的根源。日本學者爭論宛平城的第一槍是誰開的,這在純戰爭史或者軍事學角度看可能有某種意義,但在日本侵略中國這個大主題上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日軍到了北平附近的豐台,本身是完全非法的,除了肆意侵略,難有更准確的解釋。即使第一槍不是日軍開的,也改變不了日軍侵略的本質。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14年侵華戰爭燃起的第一把戰火,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人類公理正義必將戰勝邪惡與貪婪。日本的失敗結局是必然的。

值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這段歷史應該被世人永遠銘記。雖然我們已經遠離了當年的血與火,但要深知和平來之不易,要為捍衛人類和平盡心竭力。

⑸ 二戰時期,日本不過彈丸之地憑什麼敢向全世界發動戰爭

德國應該是法蘭克福,法蘭克福是德國首都和德國最大城市,法蘭克福,是德國最大金融中心和德國最大經濟中心。

⑹ 二戰時日本同時與美、蘇、中三國開戰,它為什麼有那麼多兵力

其實日本當時在二戰的時候沒有多少兵力,而全日本的人口一共才7800萬人。但是也不少了,比當時歐洲任何一個國家的人口都多,而且日本是全民皆兵,同時單兵的能力也不弱。所以才幹同時侵略多個大國。

還有一個就是在二戰時日本人口有7800萬,這在當時也是一點不少了。當時美國也才1.3億人,中國4億人。並且日本在1937年就差不多控制了東三省、朝鮮和台灣,這樣就是變相的增強了日本的兵力。而且日本為了發動戰爭蓄謀已久,無論是從士兵訓練還是身體素質上都要優於中國士兵,日本的單兵作戰能力不可小覷。

日本的之所以有這么多的兵力能夠同時侵略多個大國,一個就是他全民皆兵,人口眾多,而且提前控制了一些地區,也是能夠增強自己的兵力。

⑺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原因有哪四點

1.日本自豐臣秀吉時代起就有吞並東亞的野心。
2.國內經濟的崩潰,強烈需要轉嫁矛盾。
出於對本國經濟發展的需求原材料和廉價的勞動力,而中國資源和勞動力眾多並且成本低廉,同時還打開了海外市場;日本進過明治維新後,雖然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但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實行法西斯專政,對外侵華。
,當時的正處於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危機時期.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對於建立在經濟和商業基礎上的資本主義國家來說更加明顯.那麼基於這樣的原因,國內的各種矛盾激化,勢必導致社會動盪,政局動盪.在這樣的形勢下,就有兩條路線擺在政府的面前. 一是在本國內部化解矛盾,羅斯福採取的就是這樣的方法,具體做法不用細說. 二是轉嫁危機,而發動戰爭就是最好的方式. 一方面可以拉動工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穩定這回.另一方面,可以獲得巨額的戰爭賠款來緩解經濟上的危機.德國,日本正是採取的這樣的方式。
3.軍國主義作祟,稱雄世界的野心
4.中國積貧積弱,地大物博,給日本帶來了很大的物質誘惑。
望採納,謝謝

⑻ 二戰時期,彈丸之地的日本為什麼敢向全世界發動戰爭

德國應該就是法蘭克福,法蘭克福是德國首都和德國最大城市,法蘭克福,是德國最大金融中心和德國最大經濟中心。

⑼ 日本為什麼能夠幾乎打遍整個亞洲

日本加快實現跨出國門、走向世界的軍事強國的步伐。日本政府精心醞釀的「 有事法制」終於出台,並迅速獲國會眾參兩院的批准。日本自衛隊借船出海,活動范圍 東起關島,西至迪戈加西亞島,橫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廣闊海空域。日本安全戰略變內 向型的「專守防衛」為外向型的「攻勢防衛」,甚至籌謀「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計 劃 。日本自衛隊加強攻防兼備和高精尖的國防建設,小泉首相在國會公開疾呼要將自 衛隊 變為國防軍。戰後日本賴以新生的立國之本——和平憲法遭受嚴重沖擊,其為實 現政治 大國提供支撐力的軍事強國勢頭更為悍猛。這將對日本的國家發展方向和地緣 政治環境 產生嚴重影響。 動因和途徑 軍事強國化是日本關於國家發展方向的戰略抉擇,有其時代背景、深刻動因和特殊的 實現途徑。 日本致力於軍事強國源自其確立全面發展戰略,要為實現政治大國提供實力支撐。20 世紀80年代,日本為維護其日益增長的全球和地區利益,確立實現政治大國的全面發展 戰略,力圖改變單純經濟大國的「跛足」地位。這是日本自二戰失敗以來,完成追趕型 戰略後,國家發展方向的戰略性轉變。與此相適應,日本調整重經濟、輕軍備的戰後 復 興之策,開始加大軍費開支,著力建設軍事強國。 日本通過軍事強國化支撐政治大國的地位,有多方面的深層動因。首先,日本尊崇強 力的傳統和價值觀在其國家發展上有重要作用。雖然日本戰敗了,但尊崇強力的社會理 念仍在潛移默化。軍事黷武主義的傳統思路,對日本國家發展仍有影響。其次,日本欲 實現政治大國,必將進行戰後「總清算」。軍事強國化是沖破敗戰後「和平憲法」框架 的實質性行為,為按其意願實現「總清算」奠定了基礎。其三,為日本實現自主防 衛, 成為「普通國家」准備條件。日本擁有「普通國家」的自主防衛能力,是成為政 治大國 的必要條件。其四,在非傳統安全上升的情況下,為日本提供可依賴的安全保 障。日本 是較早提出綜合安全觀和保障機制的國家,認為需依靠軍事強國實力維護島 國脆弱的對 外經濟生命線。其五,經濟大國和軍事強國的實力,有助於提高日本的國 際地位。日本 建立軍事強國的目標,不僅是為自保,還有跨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戰略 目標,為成為世 界一極積聚全面實力。 日本軍事強國化進程有幾個明顯特點。一是依靠日美軍事同盟,借船出海。日本逐漸 將軍事同盟從依靠型轉為協同型,不僅將美國視為自己的保護戰車,還作為其能搭乘出 海的牽引大船。二是經濟雖然長期不振,但軍費開支長期不減。日本2002年度軍費開支 高達50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日本還在新世紀初提出第一個「五年中期防衛力整備計 劃」,規定將在未來5年投入25萬億日元加強自衛隊的現代化。三是抓住一切可利用的 安全機遇,加快軍事強國的步伐。1991年日本利用海灣戰爭之機,海上自衛隊提供掃 雷 服務等,首次實現海外派兵。1996年借朝鮮發射導彈事態,日美簽定「聯合宣言」 重新 定義冷戰結束後的同盟關系,以後又出台擴大「周邊事態」范圍的「新防衛指針 」。20 02年為配合美反恐戰爭,日艦隊遠航印度洋。2003年日本又抓住伊拉克戰爭和 朝核危機 的機遇,迅速完成「有事法制」的構建。四是建設攻防兼備的高質量國防力 量,具備可 擴充的基礎能量。日本採取適度規模、重於質量的建軍方針,走全方位、 正規化、擴展 型、高科技的精兵道路。五是以擴充軍備為基點,帶動法律構建,逐步 完善戰時安全體 制。日本顧忌和平憲法限制和國民反戰情緒,先低調擴充軍備,然後 以實帶虛,突破專 守防衛的法律框架,順而構建用於戰時緊急事態的國防安全體制。 六是形成藏軍於民、 軍民共用的國防科技和工業體系。日本已具備常規武器、遠投兵 器的軍工製造能力,也 具備核武器的潛在製造能力,完全可以滿足大國防的軍備所需 。 軍事強國化的全面協調發展 日本政府出台「有事法制」並經國會審議批准,標志其軍事強國化已達到全面協調發 展的程度,反映其軍事強國整體中的安全戰略、軍事實力等核心部分已較為成熟,具備 沖破「專守防衛」等原有安全框架的必要條件。這是一個內核漸熟、外殼趨變的必然進 程。 「有事法制」實質上就是「戰時法制」,也是衡量日本軍事強國化程度的法律框架。 「有事法制」相關的三項法律是《應對武力攻擊事態法》、《自衛隊法修正法》和《安 全保障會議設置法修正案》。其主要內容為:當發生或即將發生和預測可能發生武力攻 擊時,設置大幅強化首相權利的戰時應對總部;首相可不受地方自治法制約,直接命 令 地方政府採取有關行動,或代行地方政府首長職權,緊急情況下可不經國會同意直 接指 揮調動自衛隊;自衛隊戰時有權徵用日本國內一切土地、物資和設施,個人戰時 如不配 合政府或自衛隊行動,將受到相應處罰等。從「有事法制」的特點看:一是應 對武力攻 擊的范圍寬泛,發生、即將發生和可能發生等三種情況,均可視為啟動「戰時」體制的 理由,日本的防衛「胃口」膨脹;二是完全自主決斷「武力攻擊」事態, 增加了獨立性 、主觀性及隨意性,為主動應對甚至「先發制人」攻擊他國提供法理依 據;三是首相戰 時權利獨斷,限制地方和個人的權利,能夠迅速動員國家進入戰爭狀 態,增加了軍事行 動的冒險性;四是應對武力攻擊建立在可信賴的軍事實力基礎上, 也就是說自衛隊已具 備了可用於「戰時體制」的可操作實力。 建立「有事法制」表明日本軍事強國化得以協調全面發展。建立「有事法制」,一方 面平衡了日本軍事強國化的內在結構關系,改變了法律構架落後於安全戰略和軍事實力 的狀況,另一方面也反映日本安全戰略和軍事實力已到了突破原有法律框架的程度。首 先,日本安全戰略已從內向型的「專守防衛」轉變為外向型的「攻勢防衛」。30年前 日 本提出「專守防衛」仍是基於重經濟、輕軍備的發展思路。日本確立全面發展戰略 後加 快了軍事強國的步伐,其安全戰略也逐漸確立為「積極防禦、遠洋殲敵、先發制 人」等 「攻勢防衛」的新構想。日本自衛隊借海灣戰爭走出國門,借反恐戰爭遠航印 度洋,海 空軍在公海聯合作戰擊毀不明船隻等事態,實際上已突破了「專守防衛」的 限制。其次 ,日本自衛隊已成為能夠承擔「攻勢防衛」、應對多元化安全威脅的軍事 力量。日本自 20年前軍費開支突破GDP的1%以來,軍費總額持續保持僅次於美國的世界 第二位。日本 自衛隊的軍事實力已進入世界前列,其現代化程度在亞太地區處於美國 、俄羅斯後的第 三位,且多項重要軍事技術居世界首位。日本2002年度防衛白皮書正 式提出要將防衛廳 升格為防衛省,一些政要則更乾脆地提出要建國防部。 嚴重影響 建立「有事法制」反映有利於日本軍事強國化的內外環境漸成氣候,這將對其國家發 展方向和地區安全形勢產生嚴重影響。 日本政壇主流對「有事法制」從反對到贊同,表明其國內支持軍事強國化的勢力占上 風。早在1963年自民黨政府就開始研究「有事法制」,日本防衛廳曾秘密研究制定以中 國和朝鮮為假想敵的「三矢計劃」。該計劃被反對黨揭發後,在強大壓力下被迫流產, 輿論強烈抨擊其是「恢復軍國主義與法西斯主義體制」。以後,日本政府將建立「有事 法制」作為實現政治大國和軍事強國的重要步驟。1977年福田內閣下令研究「有事 法制 」;1981年日本政府首次發表「有事法制」研究的中間報告;1997年日本《防衛 白皮書 》正式提出建立「有事法制」的問題;1999年日本國會通過《周邊事態法》, 邁出了制 定「有事法制」的第一步;2002年以來小泉內閣借國際反恐和朝鮮半島事態 ,加快建立 「有事法制」的步伐。40年來「有事法制」從被迫停止,到獲國會90%高票 率通過,反 映了日本政界及其社會主流對「有事法制」由紅燈轉向綠燈的根本變化。 美國從全球戰略利益出發,提升美日同盟關系,支持日本軍事強國化,推動日本加快 完成「有事法制」。日本作為戰敗國重新武裝,必須得到美國的認可和支持。冷戰時期 ,美國將日本作為遠東的反共堡壘,開始重新武裝日本,但主要還是用於後勤保障,美 日同盟是美主日從的關系。冷戰結束後,美國重新審視日本,認為亞洲存在許多不穩 定 因素,從價值觀和國家實力等各方面看,唯有日本是美國可靠和能夠依賴的國家。1 996 年美國總統柯林頓訪日,美日兩國簽訂《聯合宣言》,重新定義美日同盟,雙方關 系從 主從型向協同型發展,美國對日本的依賴加大,日本借機軍事擴張。「9·11」事 件後 ,美國確立反恐和防擴散的安全戰略,布希政府進一步加大對日本的借重,將美 日關系 提升為特殊夥伴關系,支持日本盡快完成「有事法制」,這對日本加快實現「 跨出國門 、走向世界」的軍事強國化是強心劑和助推力。 內外環境的變化促使日本國內右傾保守勢力更為膨脹,修改和平憲法和向軍事大國發 展的趨向值得關注。建立「有事法制」是日本軍事強國化向外拓展能量的轉折性標志事 件。以此為新的階段性開端,其順延慣性發展收不住,在日本民族主義情緒和右傾保守 勢力膨脹的情況下,可能進一步觸動兩個敏感問題。一是修改和平憲法。有些日本政 要 認為和平憲法是美國強加給日本的,造成了日本的畸形發展,日本要成為「普通國 家」 ,實現與其經濟大國地位相稱的政治大國的發展目標,必將修改和平憲法。實際 上「有 事法制」已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和平憲法的內核,和平憲法軀殼化趨向明顯。 日本共產 黨總書記志位和夫尖銳指出:「制定有事法制是徹底破壞憲法第九條的暴舉 。」社民黨 黨首土井多賀子認為,「有事三法案」必將在歷史上留下禍根。二是向軍 事大國發展。 從軍事大國具備的核打擊力量和遠投能力來看,目前日本只是限於近海 作戰的地區性軍 事強國。但日本實現政治大國需求的是與之相匹配的軍事大國,日本 具備研發核武器和 航母、戰略轟炸機等遠投兵器的綜合能力,這些均是其走軍事大國 道路的基礎條件。最近,日本內閣高官曾借朝鮮核危機叫嚷「日本也應發展核武器」 。 日本軍事強國化的勢頭將牽動地緣政治格局,給地區安全局勢帶來不穩定因素。建立 「有事法制」為日本軍事強國對外擴張鬆了綁、解了套,日本可憑此自主認定武力攻擊 並決斷戰時國民總動員,甚至對他國採取「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日本走向世界和地 區安全的前台,將使地緣格局和安全局勢更為復雜。首先,日本將更為主動地成為美 國 推進全球戰略的可靠夥伴。使美國在歐洲有英國,亞洲有日本,能夠通過兩個特殊 夥伴 國帶動大西洋和太平洋兩翼的多邊安全機制,形成對歐亞大陸的戰略圍堵。其次 ,日本 在日美同盟框架內逐漸承接東亞地區安全主導權。日本將以亞洲軍事首強的姿 態,提高 與美國的協同程度,更為主動地參與地區安全事務。其三,日本將對東亞地 區安全熱點 形成軍事威懾力。如果朝鮮半島和台海地區發生戰事,日本將視為對其有 威脅的武力攻 擊,可啟動戰時機制主動出擊。其四,日本軍事強國化的全面協調發展 ,將引起地區性 的安全調整和軍備競賽。日本對外軍事擴張的勢頭,使地區各國不得 不採取應對舉措, 戒備日本的戰略動向及軍備走勢,並可能提高軍備程度抵銷日本的 軍事威懾。總之,日 本作為一個有侵略劣跡並尚未徹底解決歷史問題的軍事強國,對 其自身和曾受過其害的 鄰國是福還是禍,歷史將給予驗證。

⑽ 二戰時期,日本憑什麼敢向全世界發動戰爭呢

二戰時期,日本之所以敢向全世界開戰是因為日本過於自信,認為自己國家的經濟和科技能夠和世界抗衡,但是其實是不能的。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8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9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23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3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7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2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7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12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8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