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名怎麼來的
① 日本大名叫什麼
日本國。
英文名Japan,日文名にほんこく,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陸地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
約1億2536萬(2021年7月)。主要民族為大和族,北海道地區約有1.6萬阿伊努族人。通用日語。
簡況:
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
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風。1月平均氣溫北部-6°C,南部16°C;7月北部17°C,南部28°C。
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震、火山活動頻繁。全球有1/10的火山位於日本,1/5的地震發生在日本。
② 日本歷史上的大名是什麼
大名
(稱謂),日本古時的一個稱謂,指日本幕府將軍的封臣。
大名日本封建社會佔有大量名田(登記入冊的土地)的大領主。平安時期由庄民、公民分化出來佔有名田的人稱為名主,按占田多少分為大名、小名。南北朝時期隨著庄園制衰落,幕府向各「國」(古代日本地方行政單位)派出守護,向各庄園派出地頭。守護和地頭成為守護大名。戰國時期家臣權勢增大漸成新大名,他們互相攻伐,各霸一方,庄園制徹底崩潰,形成封建領主制,一些地方領主與武士發展為戰國大名。江戶時期採用「幕藩體制」,地方各國設藩,潘國主稱大名,並依據與幕府關系的親疏分為親藩六名、譜代大名、外樣大名,各藩國大名承擔軍役、工程等項費用。為加強對各地大名的控制,
幕府採用「參覲交代」制度,1615年制定《武家諸法度》,規定各地大名必須在規定時間到江戶參謁幕府將軍,大名妻子必須經常居住江戶,類似人質,但各藩國仍具有相對獨立性。19世紀中期隨著商品經濟發展,西南部薩摩、長州、士佐、肥前諸藩大名也經營商業和手工業。明治維新時期於1869年實行「版籍奉還」,取消大名對土地和人民的領有權,大名被任命為藩知事,成為政府的地方官。1871年實行「廢藩置縣」,取消大名對各藩統治僅。1872年廢除封建等級身份制,大名改稱華族,領取俸祿。1876年實行「秩祿處分」,取消華族終身年俸。
相當於中國割據勢力中的節度使
③ 日本大名是什麼意思
大名是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
大名是由比較大的名主一詞轉變而來,所謂名主就是某些土地或庄園的領主,土地較多、較大的就是大名主,簡稱大名。
日本各個時代中大名的含義有所不同,不過一樣都是統領大片領地的武裝地主。總之,大名相當於春秋時代的諸侯。應仁之亂後,下克上之風盛行,多數守護大名沒落,小領主崛起,成為戰國大名。江戶時代,幕府將全國的大名分為譜代大名(德川家康的家臣)、外樣大名(原臣服於豐臣秀吉的大名)。
④ 日本戰國大名的出現過程
日本戰國時代,一般認為始於1467年應仁之亂,而終於1590年豐臣秀吉消滅關東地方的北條氏,收服奧羽地方,完成日本大致上的統一。大名類似與中國古代的諸侯與半殖民地時期的軍閥,日本戰國大名出現大致有以下幾種方式. 例: 伊豆國的北條早雲,美濃國的齋藤道三.
⑤ 日本古代的封建領主為何叫「大名」,有怎樣的意義
對於比較了解日本古代歷史的朋友們來說,“大名”一定不會是個陌生的詞語。日本古代實行的是封建領主制,而“大名”就是日本的領主。那麼日本古代的封建領主為什麼叫“大名”呢?
因此日本大名沒有變成中央集權下的地主,而是逐漸演變為貴族自立的封建領主。武士階層崛起後,日本絕大部分土地都變成被武士控制的封建庄園,大名也就徹底成為日本封建領主的同義詞。
⑥ 日本人是怎麼起名字的
日本人的名字,一般也是一至三個漢字。現在所用的字大都與傳統的命名習慣有密切關系。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來源於幼名系統的字。
日本人在初生之後,立即取一個幼名。幼名多是根據父母的心願起的,如用松竹、鶴、龜等象徵長壽:用百、千、萬等字表示興旺;用鐵、雄、虎、熊等字表示勇武;用美、彥、芳、秀、艷等字表示俊美;用良、喜、吉、慶、嘉等字表示吉慶:用廣、宏、弘、浩、博、寬、裕等字表示智慧等等。這就是今天日本人名中經常採用的一些字的來源之一。
(三)來源於慣用名系統的字。
在古代,日本人習慣把長子叫太郎,次子叫二郎,以下叫三郎,四郎……等,第十一個兒子叫「餘一郎」;現代日本人名中使用較廣泛的字,如:太、一、二(次、治)、三(造、藏)等等就是這樣來源的。
日本女子的名字比較簡單,古代長女叫大子,次女叫中子,三女叫三子。現在日本女子的名字用「×x子」的仍佔多數。如:花子、芳子.和子春子秀子、美智子等,用字講究秀麗、英俊。女子結婚之後,要改姓丈夫的姓。
生活中,由於日本同姓的人很多,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在姓的後邊加上學位或職務來區別,如橋木博士、橋木課長等等。在一般人中也有稱呼全名的,如金田一京、金田一春等,在小學生之間,可以直接稱呼彼此的名字。
近年來,由於受西方的影響,在日本一部分文化人中間,也有採用西方式的名字的,如:查理、保羅、約瑟夫、瑪麗等等,但取這樣名字的人只是少數。
⑦ 日本大名中的「大名」是什麼意思
大名是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由比較大的名主一詞轉變而來,所謂名主就是某些土地或庄園的領主,土地較多、較大的就是大名主,簡稱大名。土地或庄園的領主為了保護家園,大多擁有其所屬武力,一般稱之為武士,相當於中國古時的護院、護衛,規模越大,進而成為統領一國的領主,那就是所謂的大名了。日本各個時代中大名的定義都有些不同,不過一樣都是統領某一個領地的地主之意。大名這個稱謂的意義相當於中國古代的諸侯。「大名」一詞在不一樣的時代,意義上則有著某些差距。
在江戶時代,知行10000石達以上者便稱為大名。江戶時代共有200多家大名,基本分為親藩大名、譜代大名和外樣大名。
江戶時代的政治體制為「幕藩體制」,由幕府和藩鎮共同管理國家。
在幕藩體制下,將軍是日本的最高統治者,幕府是國家的最高的政權機關。
幕府統治全國各地的藩國。各藩的統治者是大名,效忠於幕府,幕府對他們實行交替參覲制度。
將軍實質上是各藩諸侯盟主,大名處於半獨立狀態,仍擁有很大的獨立性,通常幕府不幹涉各藩內政,他們在自己的領地上擁有行政、司法、軍事和稅收等權利,在自己的領地就是絕對的主宰,但受到「將軍」的控制,對幕府負擔政治、軍事以及經濟義務。
⑧ 日本的國名是怎麼來的天皇現在有權嗎
日本國名的由來 最早對日本有確切記載的歷史是樂漢史學家班固寫的《漢書》。該書《地理志·燕地》稱日本列島為「倭」,當時日本島的人接受了這一稱呼。 公元6世紀,倭國開始大力吸收中國的先進技術、文化,從而使其政治,經濟迅速發展,國力漸強。倭國國王遂對「倭」的稱號感到不滿,並自認為居於國之東,乃日出之處,便逐漸用「日」字代國名。據《隋書·倭國傳》記載:公元607年倭國派遣小野妹子使隋,國書上寫著「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由過去自稱倭王改為稱「日出處天子」。 公元645年(大化元年)日本孝德天皇即位,通過大化革新,完成了日本全境的統一,將國名正式定為日本國。 倭更名為日本。《新唐書·日本傳》中有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可見,日本得名與日出有關系,至少在公元670年已改用現在的國名。 日本屬於君主立憲制國家。所謂君主立憲制,是資本主義國家以世襲的君主為國家元首,君主權力按憲法規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權組織形式。它的產生是資產階級與封建地主階級互相妥協的結果。 具體到日本來說,是二戰結束後,美國佔領了日本,為了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他並不主張過分削弱日本,也不想讓日本像德國一樣,變為幾個國家共同佔領。所以美國決定保留日本的天皇制,從而避免產生日本國民對美國的憎恨和抵觸,讓日本成為美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一顆棋子。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至今還保留著濃厚的軍國主義傳統,拒不承認二戰罪行的原因。是因為美國當時的極力維護 作為國家元首的日本天皇只是象徵性的,他的職責多數是禮節性的,如代表國家出訪,簽署法律文件等。實質上是政府(內閣)掌握行政權力,其最高領導人是首相,政府由議會產生並對議會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