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刺身為什麼不戴手套
① 日本人吃刺身為什麼沒有寄生蟲
,因為咱們平常吃一些海鮮或者肉類的食物時,烹飪不太熟都有寄生蟲的隱患,可日本人吃完全生的為什麼就沒事,到底什麼原因?
為什麼日本人喜歡吃生魚片,這點跟日本的地理位置有著直接關系,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地方,其海洋佔地面積很大,海水污染很少,而且有著特別豐富的海鮮產品可供食用,就像中國人有句老話: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沒錯,日本四面都是海,自然是吃海產品多了,所以魚蝦蟹、金槍魚這些海產口是日本最常見的一些食材。
因為海水污染少,所以日本周邊海域的海產口很少有寄生蟲這些東西,所以也不用擔心會有寄生蟲的危害,而且日本人認為像金槍魚這類大型海鮮產品就不應該熟食,他們覺得熟食不好吃,生食口感才是最好的,最美味的,所以他們才把生魚片慢慢發揚光大到現在, 但也並不是說,日本的海產品完全沒有寄生蟲,只是少但也有,而日本用來殺菌的方法跟咱們也有些不一樣。
就像咱們認為要殺死寄生蟲就必須得經過高溫烹飪才可以吃的安全放心,才可以殺死寄生蟲,但日本人並不是這樣做的,日本人是用低溫冷凍的方法來殺光死寄生蟲,用代溫殺菌不僅可以保證肉質的新鮮度,而且低溫殺毒後的生魚片口感會更好,更鮮嫩,而且日本人吃生魚片還喜歡蘸著醬料吃,通常都是蘸著芥末吃的,這些芥末也是有殺光菌的作用的。
生魚片經過低溫的處理,再加上芥末的殺菌作用,足以完全的把少有的寄生蟲殺死,所以日本人吃了這么多年的生魚片都沒事,都沒有寄生蟲的困擾,現在大家知道怎麼回事了吧,原來日本人吃生魚片不怕寄生蟲,竟然是這原因,小編覺得很是無語,大家對於日本人的這種處理方法怎麼看?
② 切刺身需要戴手套嗎
從保證食材原味和衛生方面的考慮,是需要配帶手套的。自己在家裡做,就沒有必要了,洗干凈自己的手就行了!注意飲食安全,切莫要吃壞了肚子啊~~~
③ 吃曰本刺身的十大禮儀是什麼
解密一:開餐了,先了解吃刺身的基本禮儀 在日本,刺身料理絕對屬於高檔餐飲。由入店、點菜、用餐、配酒到完事,禮儀與習慣一籮筐。熟讀以下十大基本禮儀,保證你到高級刺身料理餐廳不但不會出醜,反而可以艷壓群芳! 1. 專業壽司吧。日本人吃刺身一定會去壽司吧。日本人叫壽司吧omakase,在那裡除了可以看師傅切魚生的真人表演外,還能得到師傅的特別照顧,比如可以嘗到師傅的私人珍藏。 2. 一定會喝玄米茶。講究的刺身店,一進門就會為客人端上一杯玄米茶而不是綠茶。因為玄米茶的茶香余韻沒有綠茶長,因此吃刺身喝玄米茶不會影響到魚本身的味道。 3. 先吃白身魚。如果在壽司吧,一般由師傅決定就餐的順序。他會按味道由淡到濃上桌。一般是先吃清淡的白身魚,然後是鮮甜的貝類、水產,最後才是濃味的赤身魚或油脂較重的魚類。 4. 菊花與紫蘇的點綴。不少刺身會加上一朵菊花或紫蘇,除了好看,原來也為了讓客人把花瓣拈出來,加入醬油中,這樣醬油就有淡淡的花香。 5. 拼盤由前夾起。刺身拼盤按口味的淡到濃排列,一般價格偏高的刺身會放在比較靠後的位置,吃的時候由前開始,吃完一款才換另一款。 6. 夾著芥末蘸醬油。吃刺身其實是不能把芥末放到醬油里攪拌的,把芥末放在刺身上面,再把刺身向內對折,用沒芥末的一面蘸醬油才是標準的。 7. 蘸醬只需白豉油。在高級日本料理店,日本人會蘸白豉油與刺身一起食用——其實就是清酒加豉油,這樣能把刺身的鮮味發揮到極致。 8. 時令配菜也可以混合刺身吃。刺身一般會配上蘿卜絲、海草等,日本人稱為「妻」(tsuma)。這些配菜會按時令改變,夏天多用海葡萄、水前寺紫菜,可以包在刺身里,去除魚生的腥味,令口感更清爽。 9. 酸姜去味。如果濃郁的魚腥味還在口腔不散,連喝清酒也去不了,日本人就會吃一片酸姜去魚腥味,效果很不錯。
④ 淺談吃日本料理禮儀(2)
那麼如何分辨飯碗和湯碗呢?飯碗的碗口部分比較寬,而湯碗則是比較深,凹陷明顯。這其中,男性使用的飯碗比女性的大,湯碗則是比女性使用的高一些。飯碗和湯碗都是有蓋子的,就餐時要把蓋子一起打開,左邊的放在左邊,右邊的放到右邊。用餐結束後再把蓋子蓋好。
筷子
雖然是日本人也使用筷子,但與我們還是很不同的,而且使用方式是最需要注意的。在日本,筷子叫Hashi,是尖頭筷,不是我們在國內使用的平頭筷子。如何正確的使用筷子,這是日料餐桌禮儀的基礎。
拿筷
首先,用右手拿起筷子,如果有筷套,就要摘下筷套,放於食物左側,或放置在坐墊旁。
接下來,左手托在筷子的下面。
然後,右手滑到筷子的下面。
放筷
右手拿筷,左手托在下方。
右手滑動,抓住筷子上側。
靜靜地把筷子橫放在筷架上。筷子一定要橫擺,用餐中途要將筷子放回筷枕,一樣要橫擺,筷子不能正對他人。筷子如果沾有殘余菜餚,可用餐巾紙,將筷子擦乾凈,不可用口去舔筷子,這是非常不雅觀的。如果沒有筷枕,就將筷套輕輕的打個結,當作筷枕使用。
雖然左手和右手都能拿筷子,但想要讓自己顯得很講究,那就用右手執筷子,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而且兩端一定要對齊。
其他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衛生筷的使用。一般待客時多使用衛生筷,不過,較正式的料理店所使用的,則是木紋清晰的杉筷等高極品。按照上述的步驟取筷後,和豎起來再掰開相比,把衛生筷端平、“像打開扇子一樣僅僅拉動一根顯得更為優雅。還有,除了極簡陋的筷子外,拉開後磨擦筷尖,是相當不好的習慣。
那麼,知道了各種習慣,在手中端碗的時候筷子怎麼辦?吃日本料理時,大多是手中端著碗進食。假如手裡已拿著筷子,再以同一手取碗或放下碗,雖沒違反禮節,但看起來不太文雅。優雅的做法是:放下手中的筷子,然後伸直全部指頭去取碗。如果手中已有碗,拿取筷子的方法也有所不同。當用左手的中指和無名指之間(或無名指和小指之間)夾住筷子左端,然後右手反轉拿住。如果覺得很麻煩,建議每次要拿碗時,一定要先放下手中的筷子。
需要注意的是,用餐後,一定要把使用過的餐具都放回最開始用膳的位置,也要把餐碗的蓋子蓋好,把筷子放回筷子盒、筷托或紙袋內。此外使用筷子還有十項禁忌,一定要切記,不然會被認為個人素養很低:
用舌頭舔筷子。
把筷子當牙簽用。
不準將筷子反過來吞在口裡。
將筷子插在飯菜里,或者當叉子用,叉東西吃。
用筷子在飯菜里扒來扒去,挑東西吃。
拿著筷子在飯菜上晃來晃去,舉棋不定。
不準把筷子跨放在盤、碗之上。
不準像吸糖果一樣吸筷子。
用筷子尖指人、指東西。
不準用筷子當刀子。
除了上述這些物品,懷紙在日料中也很重要,但懷紙並不是餐廳准備好的,而是客人自己帶去的。
懷紙
懷紙是折疊起來放在和服的懷中隨身攜帶的兩折的和紙,換盤子的時候或喝完茶擦茶碗的口印的時候使用。目前,也有部分餐廳會為顧客准備懷紙,懷紙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可以代替餐巾。你可以用它擦嘴角或擦拭桌子上的污跡。
可以代替小碟子。在食用干點心等有碎渣的食物時,或者在食用有汁液的食物時,可以在左手上放一張懷紙。
吃烤魚的時候。用懷紙包著魚頭剔除魚刺。還可以用懷紙蓋住吃剩的魚骨頭,看起來美觀一些。
如果想要表達自己的知識和素養,那麼恰當的使用懷紙就是很好的表達方式。
用餐禮儀
在用餐之前和之後都要高聲表達兩種感受,在用餐之前要說“Itadakimasu”(我要開始用餐了);在用餐後要說“go-chiso-samadeshita(謝謝您的款待)”,以表達感謝主人預備了這頓美味的飯食。
日本人的一餐飯食通常包括一碗飯、一碗味增湯、兩三道菜餚。配菜越多則越顯正式和體面。看著一桌子的美味,從哪裡開始品嘗呢?用餐的正確順序是:首先小口喝熱湯,然後按照上菜順序開始品嘗菜餚。但如果菜餚很多,或者是一起上菜的,那麼對於吃菜的順序並沒有要求,但是不要只集中吃一道菜,有一個順序循環品嘗每道菜餚,讓每道菜都比例均等,才能在同一時間內吃光所有菜餚。除此之外,在用餐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一下這些。
1. 用餐時不要說關於洗手間的事情
2. 口內有食物的時候不要說話
3. 吃進口的東西不能吐出來
4. 用餐時盡量避免咳嗽、打噴嚏、打嗝
5. 吃到魚,不能吧魚刺、魚骨放到桌子上,而應該放在碟子里
6. 不能匆匆忙忙的吃食物
7. 已經用過的溫毛巾要折疊好並擺放好,不可隨意放。
8. 在餐桌上要注意照顧身旁的人,尤其是女士或年齡較大的長者
9. 菜沒有上完時不可先吃。
對於很多朋友而言,在吃有湯水的食物時因怕湯汁滴落總會在往嘴裡送食物時用手托在下面。在日料中這是非常不禮貌的,如果擔心有湯汁滴落,那就用懷紙來代替盤子,這樣做就不失禮數。對於女性而言,赴宴的時候不要噴氣味太濃的香水,而且最好手上不要戴大戒指,因為有時盛載日料的器皿很貴重,如果戒指劃上器皿就得不償失了。
排位
如果是赴宴,主人一般都會安排好客人的座位。主賓或主賓夫婦會面對主人夫婦而坐。來到餐廳,通常是年紀最大的先入席。若有賓客,就由賓客先行。正式宴會,晚輩要比長輩先到。入包廂後,主人或上司應坐在靠內離門口最遠的地方,職位最基層的人,坐在靠近門口的地方,方便傳菜或關門。私人聚會,由買單者坐在離門口近的地方。
坐姿
在就餐時,如果餐廳提供的是我們常見的桌椅,那麼維持正常、得體的坐姿就可以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生活中不常見的“榻榻米”坐姿。當你進入到榻榻米的房間之後,必須要脫掉帽子、手套和鞋子,但可以穿襪子。日本人在坐榻榻米時會坐在座不團(日本人稱為Zabuton)上。而正確的做法被稱為正座,日語叫Seiza,需要你雙膝並攏跪地,臀部壓在根部上。這種坐法很正式。
比較輕松的做法有盤腿座(日語稱為Agura)和橫座(日語稱為Yoko suwari)。男性一般都是盤腿座,即把腳交叉在前面,臀部著地。女性則是橫座,就是將雙腿少許橫向一側,身體不壓住雙腳。上述我們講了日料用餐禮儀中的座位排序、坐姿、用餐時注意事項、餐具的使用和擺放等知識,那麼在品嘗不同食物的時候,還有那些需要注意的餐桌禮儀?
吸物
在日本你會發現,飲用湯類是不用湯匙的。所以你可以舉起碗,先聞一聞香味,然後慢慢喝下。如果湯中有可以食用的食材,用筷子取食即可,可以喝一口然後取食一口。如果湯中有蛤蜊這樣的貝殼類,可以用筷子壓住殼,然後品嘗。
刺身
即生魚片,一般附有白魚肉、貝類、金槍魚、白蘿卜絲、紫蘇、山葵等。食用時要從淡白色、油脂較少的白肉刺身開始,再到油脂較豐富或味道較重的紅肉刺身。在吃比較低端的日料,例如回轉壽司之類的,大家經常會把芥末溶於醬油里,然後蘸著吃,但如果吃高端日料的話,一定要注意,芥末是不能溶於醬油!
正確的做法是:芥末應該取少量沾到生魚片上,再在另一側三分之一的部分沾醬油,不要太多或太少,佐料少量,才能吃出魚片的原味。當你在連續吃不同刺身時,可用蘿卜泥清一清味蕾。大葉也要同時食用,用大葉包著吃起來也比較容易。
煮物
以煮為烹飪方法的中間菜,關東煮一般煮到湯汁熬干,味道較重;關西煮則會保留更多湯汁,味道較淡。像芋頭一類難以用筷子夾住的食物,千萬不能用筷子扎著吃!要記住,用筷子扎是在使用筷子時絕對禁止的一種行為。大盤里的食物,不能用手端著轉移一部分到自己的小盤子里。蔬菜類如果塊兒比較大,則需要可以掩麵食用。
燒物
即燒烤的食物,一般是烤魚。吃烤魚的時候,可以折斷魚尾,再用筷子戳開魚腹,一支筷子壓住魚頭、一支筷子翻除魚皮(因為魚皮受碳烤,去魚皮是一種健康而高雅的吃法),從左吃起。吃烤魚不可以翻面,用筷子將魚頭、魚尾、骨頭挑出放在餐盤上放,在繼續吃另一面。同時吃點白蘿卜有去腥效果。吃完後需要遮蓋食物殘渣。
揚物
即炸類食物,日餐里最著名的揚物就是天婦羅了,其中又以蝦為冠。天婦羅的掛糊越薄越好、越熱越香,最好現炸現吃,好的天婦羅外面酥脆可口,里料軟滑香甜。吃天婦羅的時候要慢慢咬,不要一口氣全吃下去,最好要一點一點吃。那在吃揚物的時候,要按照什麼順序來品嘗呢?一般揚物都按照味覺來排列,通常順序為炸蝦、炸魚、炸蔬菜。
蒸物
即以蒸為主的菜,有時會作為煮物與燒物的替代品出現。食用茶碗蒸物時,先一手拿穩茶杯,另一手拿湯匙劃直徑後,沿著杯壁在內部劃一圈可完美分離蛋與茶杯。
酢之物
即醋拌的冷盤,不能當主菜。西餐色拉經過日式改良之後,成為涼拌菜系列中的重要一員。吃醋拌冷盤最好分兩、三次吃,不宜一次吃完。
御飯、汁、香之物
即米飯、味噌湯等主食。味噌湯有清湯、醬湯之分,也稱止碗,表示一套完整的出菜順序結束。飯只能填七、八分滿,填滿飯碗有永別之意。吃飯時,須以碗就口,忌只用筷子夾飯。飯吃到一半才可吃泡菜,且須夾一塊吃一塊,忌只咬一小口而暫置於飯上。
壽司
壽司時日本人的傳統食物,在點菜前就要用溫毛巾把手擦乾凈,然後點菜。如果不知道該點什麼,可以問廚師的意見。在日本,徵求廚師的意見是很有禮貌的行為。吃壽司時不要用筷子,而是用手。吃壽司的時候也不要蘸太多的調料,會影響鮮味。最好直接把壽司放入口中,一口吃下去。在就餐的過程中,不要讓廚師拿飲料、筷子、賬單等物品,這樣對人家非常的不禮貌。
湯
日本的味增湯(Miso shiro)很有名,喝湯時應左手拿碗右手拿筷子,把碗端到嘴邊喝,一邊喝一邊用筷子攪動。端碗時,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無名指扣住碗底。喝湯時最好發出聲音,不要覺得不文雅,發出聲音表明這湯非常好喝,是對廚師的一種尊重。
面
很多朋友都知道在日本吃面條一定要發出聲響,這樣表明面很好吃。這是對的,但是當面端上來後不能馬上吃。要先欣賞一下面的“外貌”,然後聞聞味道,最後再吃。日本人通常會直接從湯碗上把面條吸入口中,吃面之前不能加調料,這表示不相信廚師煮的面,但等你吃了幾口之後,就可以添加自己想要的調料了。喝湯的時候,日本人一般都端起碗來喝,但也可以用湯匙舀著喝。
飯
這里的飯專指白米飯(Gohan),吃飯時用左手把碗端到胸前,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無名指扣住碗底,不要離嘴太近,之後用右手拿筷子。不要狼吞虎咽,最好是把嘴裡的食物吃完後再吃下一口。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菜放在飯上,而是要先吃飯再吃菜。
咖喱飯
咖喱飯並不僅僅是印度的傳統美食,日本的咖喱飯也很有名,在日本咖喱飯叫Kare Raisu。吃飯時,先把咖喱香料放在飯上,然後用大湯匙來吃,不要用筷子,然後慢慢吃。
飲酒禮儀
在日本,20歲以後才能喝酒。男性持酒杯的方法:用拇指和食指輕按杯緣,其餘手指自然向內側彎曲。女性持酒杯的方法:右手拿住酒杯,左手以中指為中心,用指尖托住杯底。別人第一次為你倒酒時,出於禮貌一定要喝一小口,如果你不勝酒力,不想多喝可以在第二次的時候說出來,日本並沒有勸酒的習慣。
在日本,不要自己給自己倒酒,而是兩個人相互給對方斟酒。斟酒的時候要看著杯口,離開座位斟酒的時候,不要拿著自己的酒瓶給人斟酒,一定要用對方桌子上放著的酒瓶斟酒。斟酒時注意不要讓杯子和酒壺相撞,如果酒壺或酒瓶很重的話,用右手拿著的同時可以用左手輕輕扶住,注意斟酒要斟滿。另一方在斟酒時不要把酒杯拿在手裡,而是要放在桌子上。
飲茶禮儀
日本人很愛飲茶,同一餐的不同時間會端上不同種類的茶。一般來說,用餐之前會端上綠茶,用餐期間和之後會端上煎茶。飲茶禮儀有男女之分,女士喝茶的正確方式是用右手拿著端茶杯,而左手的手指也要支撐著茶杯,男士則是用一隻或雙手端茶杯都可以。
⑤ 日本刺身刀有什麼講究
出刃分解後的魚塊,下一步便是由柳刃片成魚生。柳刃形如柳葉,刀身細長,單側開刃,鋒利無比。它是製作刺身的專用刀,由刀尾下刀,切下去後快速回拉,手上無需用力,完全依靠鋒利的刀刃和刀自身的重量將魚肉切開,一刀到位,干凈利落,這樣得到的切口圓潤而光滑,魚肉的滋味不會流失,十分符合日本料理人對於「切味」的追求。
⑥ 日本料理中的"刺身"是什麼意思
日本料理中的」刺身「一般指刺身就是指魚膾、魚生、生魚片之類的東西,指將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直接食用的菜品。
刺身的原料可以是各種魚類,也可以是螺蛤類(包括螺肉、牡蠣肉和鮮貝),蝦和蟹,海參和海膽,章魚、魷魚、墨魚、鯨魚,還有雞肉、鹿肉和馬肉,這些都可以成為製作刺身的原料。
說法由來:日本北海道漁民在供應生魚片時,由於去皮後的魚片不易辨清種類,故經常會取一些魚皮,再用竹簽刺在魚片上,以方便大家識別。
這刺在魚片上的竹簽和魚皮,當初被稱作「刺身」,後來雖然不用這種方法了,但「刺身」這個叫法仍被保留下來。刺身就是指魚膾、魚生、生魚片之類的東西,指將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直接食用的菜品。
據記載,公元14世紀時,日本人吃刺身便已經成為時尚,那時的人用「膾」字來概括刺身和類似刺身的食品。當時的「膾」是指生的魚絲和肉絲,也可指醋泡的魚絲和肉絲,而那時刺身只是「膾」的一種烹調技法。直到15世紀,醬油傳入日本並被廣泛使用以後,刺身才逐漸蘸醬油。
(6)日本刺身為什麼不戴手套擴展閱讀:
製作刺身的注意事項
1、刀具
在做刺身時,如果用不合適的刀具或不鋒利的刀具,那切割時就會破壞原料的形態和纖維組織,造成脂類潰破,破壞原料本身的特殊風味。
處理刺身的刀具相當重要,製作者一般都有5至6把專用的刀,可分為處理魚類、貝類及甲殼類的刀,還可分為用於去鱗、橫剖、縱剖、切骨等用途的刀。另外,做刺身用得比較多的工具還有刺身筷。刺身筷細而長,一端尖細,專門用於將切好排好的片狀料擺放於盤中。
2、切法
食用刺身時,都要頂絲切,即刀與魚肉的紋理應當呈90°夾角。這樣切出的魚片筋紋短,利於咀嚼,口感也好。切忌順著魚肉的紋理切,因為這樣切筋紋太長,口感也不好。 刺身的厚度以咀嚼方便、好吃為度。
這里講的「好吃」有兩層含義:一是容易入口,二是魚片的厚薄能充分體現原料的最佳味道。一般魚片厚約0.5厘米,例如三文魚、鮪魚、鰣魚、旗魚等。這個厚度,吃時既不覺膩,也不會覺得沒有料。
不過有的魚得切薄一些,如鯛魚,因為這種魚的肉質緊密、硬實,所以要切得薄才好吃。至於章魚之類只能根據各部位體形切成各不相同的塊了。還有的刺身,如牡蠣、螺肉、海膽、寸把長的小魚兒、魚子之類,則就無須勞動快刀,可以整個兒地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