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說吃什麼肉會變笨
『壹』 有人說吃魚子(魚蛋)會變笨!是真的嗎
天津農學院的李先生最近撰文指出:科學實驗表明,魚子在魚腹里,周圍布滿了血管,這恰恰是各種殘留的農葯和其它有毒化學物質富集區。其魚子的農葯殘留量高於魚肉的五至十倍。
目前我國農村絕大部分地區的種植業和養殖業已經進入了化學時代,農民們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超量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葯,而農田裡的灌溉水、雨水、河水,地下水又將土壤里的殘留農葯帶到了河裡,被水中的浮游生物食用後,通過食物鏈進入魚體內逐漸積累,其毒性是很大的。即使是一些農戶養殖的魚,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因為他們在養魚時,一般是不化驗水質的,而是單純從經濟角度來考慮,只要是水坑、塘、窪、淀,有水就放養。由於一些農葯水溶性較慢、脂溶性較快,而魚子正是高膽固醇等脂肪垃圾物質富集區,農葯和各種有毒物質非常之多。
並且其中含鉛量非常之高,對於大腦智力等有很大影響,因此有句老話,說吃魚子不會數數,不是沒有來由的。
『貳』 為什麼吃肉太多會變笨
吃肉太多有害智力,不等於少量吃也會降低智商。目前我國營養學會只推薦每天吃50-75克的肉(生重),按紅燒牛肉來算也就3-5塊(棗大的塊)。這個量沒有發現會有什麼害處。它的營養意義是預防缺鐵性貧血,特別對於育齡女性和兒童比較重要。
所謂「過猶不及」,從營養平衡角度來說,每一樣食物都有它合適的份量,特別是肉類。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過量的紅肉會增加心臟病、糖尿病、老年痴呆以及多種癌症的危險。特別是加工肉製品(超市中賣的香腸、火腿、培根、鹹肉、紅色醬肉之類肉製品),增加多種癌症風險的作用更為肯定。
『叄』 吃魚籽會變笨嗎
不會!!! 魚體內含有很多DHA,而且對大腦的發育,對人類的進化有著密切關系。 用什麼辨法攝取DHA呢? 回答這個問題並不難。只要每天准備魚膳就行了。要給身體補充DHA,就要多吃魚。有人說「喜歡吃的菜,要在想吃的時候吃......」。那麼建議你在每天想吃的菜中加上一道魚,這樣來就會給你提高智商,為頭腦的聰明靈活打下充足的物質基楚。從今天開始,每天吃魚吧。 吃魚會使頭腦清晰 多吃魚能使腦筋聰明的假說,已被日本和世界各國的實驗研究證實。對人類來說提高智商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僅此一點人們就會理所當然地關心這個問題。人類的進化論,大腦的發育都少不了DHA,問題是怎麼樣攝取DHA才是正確的。DHA的作用機理如何、DHA為什麼能提高智商,大家一定想了解這個問題。 如果不了解魚為什麼含有DHA,不了解DHA是通過什麼機制加強了腦的功能,自然也無法掌握正確攝入DHA的方法。為了你自己的身體,為了你的後代,也有必要弄清楚有關DHA的知識。 吃魚可使人聰明的道理 吃魚的確可使頭腦聰明,英國腦營養化學研究所的克羅夫特教授在他寫的《原動力》一書中,發表「吃魚可使頭腦聰明」的世界震驚的假說。這個假說的主要觀點是:大腦的發育不可缺少DHA。這個觀點多年前已被科學實驗所證實。 更使人驚訝的是,克羅夫特教授指出:「經常吃魚的日本人孩子,比以肉食為主的歐美人的孩子智商高,這點也可以說是大多數科學家主要的研究動機」。DHA大量存在於魚體內,許多國家自古以來就稱魚是可使人聰明的食物;中國民間也傳說吃魚可以健腦。也就是說過去雖沒有科學的證明,各國都流傳著對魚的營養價值的贊譽。克羅夫特教授用科學實驗對這點進行了驗證。
『肆』 吃魚籽真的會變笨嗎
魚卵(籽)是難得的美味隹餚,席上珍品,但有的人卻不敢給孩子吃魚卵,擔心吃了魚卵會影響孩子的智力。其實這種顧慮是多餘的。大家知道,人的智力雖然有先天的差別,但主要還是與教育、學習、營養、環境及鍛煉等後天因素有關。根據食品分析,每100克魚卵中,含水分63.85~85.29克,脂肪0.63~4.19克,粗蛋白質12.08~33.01克,粗灰分1.24~2.06克,灰分里又含有大量的磷酸鹽和石灰質,其中磷酸鹽的平均含量達到了46%以上,是人腦及骨髓的良好滋補品。同時,魚卵中維生素A、B及D的含量也很豐富、而維生素A可以防止眼疾,維生素B可防治腳氣和發育不良,維生素D可防治佝僂病。此外,魚卵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磷、鐵等礦物質,以及大量的腦磷脂一類營養素。這些都是人類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由上述可見,兒童吃魚卵不僅不會使人變笨,而且對大腦的發育還有很多好處,應讓孩子多吃魚卵。 不過得吃少污染區域的魚。因為魚頭部和魚子的農葯殘留量高於魚肉的五至十倍。所以購買魚籽要選健康無污染的。另外,吃什麼都要適量,魚籽膽固醇和蛋白質教高,過量食用無益於吸收。
『伍』 吃魚肉會變笨嗎
會變得聰明 醫學證實常吃魚好處多 魚肉富含的蛋白質,可以幫助幼兒、兒童及青少年生長發育,生病或身體有傷口的時候,也可以幫助復原及癒合。而且魚肉的蛋白質,肌纖維構造比較短、結締組織也比較少,所以魚肉吃起來較其它畜肉細致嫩滑,也較容易消化,非常適合幼兒及老人家食用。魚類所含的脂肪比畜肉少,所以熱量較畜肉低。 醫學研究發現,愛斯基摩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很低,原來是因為他們的飲食中有大量富含EPA及DHA的海魚類;在日本地區的調查,也發現沿海漁村的居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較內地農民低。魚肉中之EPA及DHA這兩種特別的ω-3系列脂肪酸,可降低血脂質,特別是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且會使血小板比較不會凝集,而有預防血栓形成引起之心臟血管疾病及腦中風的功效,可以保護心臟。 芬蘭地區的研究發現,一周吃不到一次魚的人,罹患輕微憂鬱症的比例,比常吃魚的人高,因為魚肉中之EPA及DHA可以消除憂慮,預防精神分裂症。總之,吃魚可以讓人更健康聰明。
『陸』 肉吃多了會變笨嗎
是的,尤其肥肉太多,人發胖,會造成血脂太高,造成貿腦供血 不足,人會慢慢的記憶力減退,就笨了
『柒』 哪十二種食物會讓人變笨
12種食物吃了會變笨 1.泡泡糖+++++++泡泡糖中的天然橡膠雖無毒,但制泡泡糖所用的一級白片膠是加入了具有一定毒性的硫化促進劑、防老劑等添加劑,多吃會對身體不利。 2.加糖鮮榨橙汁++ 加了糖的橙汁比汽水的熱量還要高,糖分也比汽水多。推薦吃原水果 3.松花蛋++ 松花蛋含有一定量的鉛,常食會引起人體鉛中毒。鉛中毒時的表現為失眠、貧血、好動、智力減退等。 4..臭豆腐++ 臭豆腐在發酵過程中極易被微生物污染,它還含有大量的揮發性鹽基氮和硫化氫等。它還是分解蛋白質的腐敗物質,對人體有害。 5.味精++++++人每日攝入味精量不應超過6克,攝入過多會使血液中谷氨酸的含量升高,限制了人體利用鈣和鎂,可引起短期的頭痛、心慌、惡心等症狀,對人體的生殖系統也有不良影響。 6.葵花子++ 葵花子中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多吃會消耗大量的膽鹼,使體內脂肪代謝發生障礙,並使大量脂肪積聚於肝臟,會嚴重影響肝細胞的功能。 7.豬肝++ 每公斤豬肝含膽固醇達400毫克以上,攝入膽固醇太多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故豬肝一次不宜吃太多。 8.腌菜++ 長期吃腌菜可引起鈉、水在體內瀦留,從而增加患心臟病的機會。另外,腌菜含有亞硝酸胺這種致癌物質,久吃易誘發癌症。 9.爆米花++ 爆米花中含鉛量高達10毫克%2F500克左右,對人體,特別是對兒童的造血系統、神經和消化系統都有害。 10.魚乾片++ 魚片咀嚼時間過長後可浪費唾液,咽下的大量唾液可稀釋胃液,降低消化能力 11.油條++ 油條中的白礬是含鋁的無機物,如天天吃油條,鋁就很難從腎臟體內排出,體內鋁過多,從而對大腦及神經細胞產生毒害,甚至引起老年性痴呆。 12.咖啡++ 咖啡中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成分,一旦被攝入體內消化,它很快就會隨血液流動,5分鍾內抵達人體各個器官,使血管收縮代謝增快,胃酸尿量增多。
『捌』 吃肉會變笨嗎
關於「吃肉會變笨」的科學研究
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是最近的研究結果,相關新聞在2008年就已經在網上看到。該報道說,英國Southampton大學的科學家對30歲後的成年人進行調查,了解他們在10歲時(人類智商基本成熟時)的智商和飲食情況。其中有4.5%的人習慣進食蔬菜類食品,而有123名實驗對象喜愛進食如魚肉、雞肉等的肉類。對他們的智商測定後,研究人員發現,10歲時智商較高的人,如果有偏好肉類的飲食習慣,他們的智商在成年之後只提高了15%,而喜愛吃蔬菜的人,在10歲之後智商平均提高了38%。
由此科學家建議,兒童飲食要減少肉類,多吃豆製品和乳製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膩食品,少吃甜食。健康的飲食習慣有利於提高智商,特別是對發育期中的兒童。
這項科研所說的吃菜勝於吃肉的說法是否可信?
首先,這項研究是在哪裡做的?樣本是否有偏差?
這項研究是在英國做的,它的結果是可以預見的。因為英國這個國家的蔬菜水果攝入量非常低,兒童當中一多半都無法吃到營養學家所推薦的蔬果數量。「魚和薯條」的英國膳食經典模式中,嚴重缺乏蔬果,卻大量吃炸薯條,大量吃紅肉和加工肉製品,使膳食營養產生不平衡,這無論對健康長壽還是智力發育都是極為不利的。
除了這項研究,社會上還曾報道過很多素食者智商較高之類的消息。有人質疑,這些說法很可能有樣本偏差。因為在歐美國家當中,大部分素食者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比較高。也就是說,至少在西方國家,那些選擇吃素的人,相比於那些每天貪吃紅肉和垃圾食品的人而言,本來就是智力比較高的群體。印度也是一樣,它的最高種姓婆羅門是僧侶的後代,這個種姓自古以來就是上層社會群體,智商較高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這里有沒有說到只要吃肉,無論吃多吃多,就一定有害?
在這項科學新聞報道中,並未提到吃肉一定有害,也沒有對8170人逐個進行比較。「其中有4.5%的人習慣進食蔬菜類食品,而有123名實驗對象喜愛進食如魚肉、雞肉等的肉類」,這個表述並未肯定進食蔬菜的人完全不吃魚肉蛋奶,按比例計算,這些人只有368人,估計是吃蔬菜數量最多而吃肉最少的一部分人。而在8170人當中,經常進食肉類的一定不止123名。估計這123人是最愛吃肉而幾乎不吃菜的。所以,這項研究本身是有意義的,但媒體的報道卻容易造成誤導。
需要解讀的幾點
1.吃肉太多有害智力,不等於少量吃也會降低智商。
目前我國營養學會只推薦每天吃50-75克的肉(生重),按紅燒牛肉來算也就3-5塊(棗大的塊)。這個量沒有發現會有什麼害處。它的營養意義是預防缺鐵性貧血,特別對於育齡女性和兒童比較重要。所謂「過猶不及」,從營養平衡角度來說,每一樣食物都有它合適的份量,特別是肉類。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過量的紅肉會增加心臟病、糖尿病、老年痴呆以及多種癌症的危險。特別是加工肉製品(超市中賣的香腸、火腿、培根、鹹肉、紅色醬肉之類肉製品),增加多種癌症風險的作用更為肯定。
2.很多人以為素食的好處在於完全不吃魚肉蛋奶,這個概念是錯誤的。
素食的好處,不在於「遠離魚肉蛋奶」,而在於大量蔬菜、水果、雜糧、豆類、堅果等天然植物性食物的合理配合。別忘記油條薯片炸薯條炸麻花都是素食,餅干甜點和各種甜飲料也可以是素食。而這些東西並不會促進智力提高。
實際上,適當吃魚,適當吃蛋類,對於腦力是有益的。一些發展中國家低收入人群中的研究發現,孕婦、乳母和兒童吃雞蛋有利於孩子的認知能力,可能是因為雞蛋含有12種維生素,大量的磷脂,以及優質的蛋白質,對嬰幼兒的智力發育有益。也有很多研究表明,每周吃兩次魚對預防老年性認知退化有幫助,可能是其中DHA的作用。
3.少吃肉,甚至吃素食,必須保證營養充足。營養不良的素食,未必會提高智力水平。
營養不良的素食不僅不會讓人聰明,還會因為造成貧血、蛋白質缺乏、維生素B12缺乏而影響兒童的智力,發展中國家這方面的研究報告也非常多。無論在我國貧困地區還是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研究都發現,貧血兒童的學習能力明顯低於不貧血的兒童,特別是生命的早期發生營養缺乏,對大腦發育的影響更大,可以說是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西方的素食者和印度的素食者大部分是蛋奶素,有蛋類和奶類的營養支持,而且有多種素食者的營養增補品和素食者專用嬰兒食品,因此出現營養缺乏的情況很少。國內相關營養品和強化食品的供應不足,在決定純素時最好能咨詢營養專業人士,獲得膳食指導,避免出現營養不良情況。
4.多吃蔬菜,特別是多吃綠葉蔬菜,可能比完全吃素更重要。
我國營養學界推薦國民吃少量的肉和魚,同時要吃大量的蔬菜。每天一兩肉,和每天一斤菜,這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矛盾。蔬菜所供應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葉酸、鉀、鈣、鎂、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質,對良好的智力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也能幫助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慢性疾病。每天一斤蔬菜,包括半斤綠葉菜,對健康至關重要。
有幾項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深綠色的葉菜,和預防老年性的認知退化之間可能是有密切關系的,而且比水果和淺色蔬菜的作用更肯定。也有很多研究提示,孕期攝入足夠的蔬菜,對於新生兒的健康包括智力發育是有益的。
所以,無論是否吃素,關鍵是控制肉食的量,同時還要把蔬菜吃夠數。
總之,鑒於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足夠的鐵、鋅、鈣和蛋白質等營養素供應,不提倡兒童吃純素。不吃肉是可以的,但至
少需要蛋奶,最好還能有魚類。我希望不會有人因為這個報道而誤解為吃素就一定聰明,然後決定給自己未成年的孩子吃純素。
『玖』 吃魚子會變笨嗎
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