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小孩怎麼認識漢字

日本小孩怎麼認識漢字

發布時間: 2022-08-28 10:30:51

『壹』 日本人認識文字エ工,オ才,カ力,クタ夕,テ於天,スヌ又,セ乜,ル兒,ニ二,チ千,ト卜,ハ八,ロ口

這幾個有些是漢語文字

有些是日語片假名

日本人當然認得片假名

而且漢字基本上也是認識的

『貳』 曰本孩子學日語前要學漢字嗎

日本人的孩子(學前兒童)一般是只認識假名或讀音的,一般不認識漢字的,隨著上學後年紀慢慢長大,認識的漢字就多起來。以大人來講,漢字識的越多說明其人的文化水平越高。
以前有個故事(可能有過這樣的實驗),說是把全世界的低年級兒童根據民族分別找來,讓他們用母語寫作文,結果,日本兒童寫得最豐富最有表達力。你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就是因為日本小孩只要會說話,他(她)就可以用假名寫出來表達,所以他們用假名寫出的作文洋洋灑灑很豐富,而別國的孩子會說話,但不會寫字(或識字不多),想說的也寫不出來,沒法用文字表達。這不是表明日本的孩子從小一般是只懂假名,基本不識漢字的嗎。連文化程度不高的大人也不會識大量的漢字。(日本人漢字的掌握程度是隨著文化程度的提升而增多的)

『叄』 如何教兒童識漢字

兒童識漢字10大觀念

識字理念一: 3-8歲是幼兒識字的黃金期

社會心理學家阿伯特?班杜拉研究認為:人有非凡的使用象徵符號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幼年時已經顯露。3-6歲的孩子大腦就像是一個空白磁碟,對於他們來說,記憶不是負擔,而是一種生理需要,這一時期若是錯過了將終生無法彌補。

日本的石井勛教授提出:「在記憶漢字的能力上,一年級比六年級學生為優。」「從1967年開始至今,20多年的實踐證明3歲~6歲是一生中學習認字最快,記憶最強的時期。」

杜曼博士(G.Domman):「每個正常的嬰兒都有難以估計的潛力,從出生至六歲裝進去的東西,常常是終生抹不掉的。發展大腦神經的最好方式是教幼兒閱讀。

識字理念二:幼兒識字是直接記憶

幾個月的嬰兒,無論是對於母親的臉,或者搖籃曲的曲調,不是採取分析或理解的方法來接受,而是把整個音樂或整個臉總括地予以接受。這一時期嬰兒的認知特點被井深大稱為「模式時期」的「模式識別」。嬰幼兒認漢字也是一種「模式識別」(知覺的過程)。

日本著名早期教育家井深大(1986)研究發現,嬰幼兒認識漢字的過程和成人截然不同:他們根本不用像成人那樣去分析、理解字的偏旁、部首、表音、表意、象形、意義等各種內部結構、關系,而是把一個個的漢字當成一個一個完整的、由若干線條組成的「圖形」來識記的。他們認字時就是一種照相機似的認讀,是一種基於圖象對象的「整體模式識別」的機制。

識字理念三:識字、閱讀、學知是一個逐步遞進的教學過程,識字的直接目的是閱讀

專家認為教兒童識字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盡早閱讀」。研究理論認為,兒童的智力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形成得越早,對孩子的綜合發展效果越好。世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的人,他是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的。」

我們是先識字了再去閱讀呢?還是一邊閱讀一邊識字或者是一邊閱讀、一邊識字、一邊學知。我們所倡導的是先識字後閱讀,而現在多數在應用的是後者。我們提倡識字、閱讀、學知逐步遞進的教學步驟。旨在教會孩子學習的手段,掌握基本的學習工具——漢字,逐步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閱讀有興趣的文章,調動興趣的源泉,最終讓閱讀佔取幼兒興趣的至高點。

識字理念四:識字的基本標準是掌握2500個常用字

國家掃盲的識字量標准為2500個常用漢字,這也是小學畢業生應當掌握的識字量。

北京七四八工程標准漢字組檢閱現代文章7075篇,計2162萬多字,發現漢字共計6300個,其中99%是由2400個常用字寫成的,其餘的1%由不常用的3900字寫成。專家認為,掌握了這2400個常用漢字,閱報、寫信和做文章一般就不會有多大問題了。

識字的目的是為了閱讀,而閱讀無障礙的要求是2500個常用漢字,因此識字的基本標准應是2500個常用字。達不到這個標准,識字的作用和目的將難以體現。

如果我們教會小孩學習了幾十個或100-200個漢字,事實上掌握這樣的字量根本沒有辦法去閱讀文章,這樣學了之後不能用,無法在應用中鞏固,將很快遺忘,這也就失去了認字的意義。

識字理念五:漢字識字無難易之分,寫字和理解有難易之分

漢字的特點:
1、漢字與拼音文字不同,漢字本身是由各種線條構成圖形,在幼兒的認知觀念里,識漢字就象是識圖
2、漢字的難易之分:一是意義理解有難易之分;二筆畫繁簡有難易之分

幼兒識字的特點:
1、圖形攝入,直接認記圖形,無難易之分。
2、眼、耳和腦的配合能力強,有音形記憶的能力。

評價識字的標准:
評價認識一個字標准應該是能夠將音形對照即可,而不是還要做到會寫、能理解。

寫字難
1、漢字筆畫有繁簡之分。
2、認和讀是眼、口、腦的活動,寫是手和腦的活動。幼兒手和腦的配合能力還比較差。
3、三、五歲的幼兒手指小,肌肉末梢神經還很不發達,還沒有控制筆的能力,要求幼兒寫是困難的。寫字和畫畫不同,漢字的筆畫復雜,微細區別多。幼兒的知覺常常表現出籠統的、不準確的分析的特點,對事物的主要特徵和各部分之間的聯系不容易辨別清楚。在寫字時往往因觀察不細致,常會發生增減筆畫或筆畫錯誤或結構顛倒等現象。

理解難
1、理解是一個沒有深度的概念,對一個字的理解不同知識層次的人,不同社會閱歷的人都會有所不同,如果在較短的時間內讓人對一個字真正理解本身是不科學的。就是對意義非常簡單的字做到理解,短期內也只能是片面的。
2、多數漢字在不同的運用環境,會有多種意義,要做到意義的全理解,只能通過長期的閱讀、不斷積累才可實現。

識字理念六:認識與理解是兩個不同的過程

認識字不一定理解,而理解也不一定就認識字。識字是可以在短期內提前實現的,而理解是不能夠提前的。理解是一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人生閱歷的豐富而逐步加深的。理解是長期的,更是不能加速的。理解與識字是兩個不同的過程,真正的理解是需要人的長期甚至一生逐步完成。

幼兒是直接記憶,與成人的邏輯記憶不同。尤其是漢字的特點,即圖形文字,幼兒看到後是整體圖形輸入,不存在成人認為的要理解後才能識字。

不能認為幼兒識字就必須理解漢字的意義,先讓幼兒識字,之後通過增加閱讀量逐步地理解,這是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

識字理念七:漢字集中識記好

漢字常用字較少便於集中識記。世界上各種語言中常用字字數最少的文字是漢字,幾千字可組成幾萬個詞。比如學英語,只記住26個字母是毫無意義的,還必須記住各個單詞的拼法。安子介先生研究了漢字出現頻度,從100多萬字中統計出《3650常用字表》,前500字佔74.7%。換句話說,如果認識了500字就能看懂一般文章的3/4,如果認識1500字,就能看懂一般文章的94.6%了。也就是說,由於漢字具有組詞文字的特點,所以漢語的四五萬詞彙,只需 2000多文字就組成了。而英語則不同,英語是「字詞合一」,每個詞都有一個特定的字形,普通人掌握二三萬單詞才能使用英語。

漢字的獨特結構,結合幼兒獨特的認知和記憶能力,直接識記,有利於漢字識字集中完成圖形化的結構易於記憶,幼兒獨特的認知漢字規律,使漢字的認知可快速集中實現。同時漢字的表意文字單字即有意義,可單獨、集中實現,再結合高效的認知方法可使識字量和時間高度集中。
識字理念八:韻語識字是漢字識字教學一種獨特的寶貴的方法,可成倍提高學習效率

識字教學中存在著「逐個識字效率低、無章可循周期長、回憶再現難度大、易於混淆錯
別多」等毛病。

韻語識字將散亂的漢字有規律地排列起來,把繁多龐雜的漢字變的集中精練,富有節奏,成為易記易誦的短語,便於聯想和記憶。能提高記憶率十倍以上,在古代蒙學讀本中曾經延續數千年。

識字理念九:漢字的直接認記是科學的方式

1、看圖識字是間接識字;
2、看圖識字的不利因素:圖形對兒童視覺吸引過強,忽視對漢字字形的認記;
3、看圖識字有利於對字義的理解而並不利於對漢字字形的認記;
4、看圖識字是拼音文字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5、直接認記時大腦接受的信息量小,因而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6、漢字的形狀和結構的特點符合直接記憶的要求;

識字理念十:提前識漢字有助於開發兒童智力

著名語言學家安子介先生的論斷,應引起我們的注意:「漢字能使我們產生聯想,聯想是一切發明之母。」他認為漢字的演變合乎邏輯、富於聯想,啟發思考、易懂易記。漢字是有規律的,便於通過推理,判斷出字音,聯想出字義,引發兒童開動腦筋,活躍思維,使兒童變得聰明起來。

漢字刺激感官,促進腦細胞樹突分枝、軸突伸長並生成許多突觸小體,細胞間形成精密的網路,刺激越多,網路越密。腦細胞生長發育的速度先快後慢,用進廢退。

幼兒的大腦不僅有記憶漢字的功能,它還在無意中分類、整理漢字,並發現潛在著的規律,然後按照這一規律來推理未知的漢字。大腦的效力在幼兒期最為活躍,然後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衰退。

日本的石井勛教授研究發現「日本的孩子小時候如果不學漢字,他的智商也和歐美兒童一樣是100,但是學習了漢字情況就不同了:如果從五歲開始學漢字,智商能達到110,四歲接受漢字教育則智商達120,三歲開始學習三年的漢字,智商可達125-130

『肆』 日本人看得懂漢字嗎

看不懂,因為日本人的漢字和中國的漢字意思是不一樣的。

從推古朝(公元6世紀到7世紀)開始,日本正式從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接受儒釋道等思想,漢字正是其媒介。中國文字傳入日本之前的許多年,當地人已經生活了很久並有自己的語言,只是沒有文字。

中文傳去以後,他們用漢字的發音來標他們說的話,他們對於漢字的理解也是按照他們自己的習慣來的。

明治時期,日本學者用漢籍翻譯西歐語言,創造出「經濟」「勞動」「取締」「場合」這些詞語,如今在漢語中廣泛使用。漢字被用於記錄日語,在日本人的手中,逐漸發展出不同於中文漢字的特點。

有些漢字按照古漢語發音,有些按照日語發音;有些字寫法與漢語相同,意義卻不同;日本人為了方便書寫、表義,甚至創造出新的漢字,稱為「國字」。

日本文化里的中國元素

在日本衣食住行說話作文都無法離開中國元素,連廟里的音樂都保留了不少唐朝音樂。日本考古發現的有漢字的木簡有38萬枚以上,主要是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的產物,大致相當於中國的唐宋時期。

那個時代是日本全面學習中國的時代,京都寺廟里仍然能夠看到牆壁上保留的古人的七言詩和五言詩。到現在日本的中學里還有一門課叫漢文,就是我們叫古文的。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社會科學網-在日本看漢字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伍』 日本人是怎樣學漢字的

其實,假名也是有漢字變化而來,所有的都是,平假名和片假名都是
日本小學校怎麼學漢字我還真不了解,有機會調查下。但正像很多人說的那樣,日本人的漢字能力越來越差。差到讓人看了都覺得可笑的地步。有時候電視上的智力問答都是很簡單的漢字。
不會的漢字,難記難寫的漢字很多人都拿假名代替。比如事務室經常見人寫成ジム室。

『陸』 日本人認識中國字嗎

日文中就有漢字啊~所以他們自然是認識的。但是,日文中的漢字有很多意思差別很大的。

『柒』 日本人能看懂中國的漢字不

日本人可以看懂中國的漢字,像蝌蚪的字體是日文。

日語本來就是從漢語中演變出來的一種亞文化文字,因此他在使用的過程中摻雜著大量的漢字在裡面,而且很多漢字都還保留著古漢語的發音和意思,所以很多大多數日本人都能熟練的看懂中文,甚至有的年紀大的日本人還能寫得一手好書法。

日本現在常用的漢字是2500個,而中國小學生所學漢字也不過3500個,成年人常用的也就7000個。中國現在識字3000以下的半文盲大有人在,他們寫出來的漢字日本人大多是能看懂的。雖然有時候會造成誤解,但是聯繫上下文的話,七八成的溝通有效率還是做得到的。

歷史沿革

日語與漢語的聯系很密切,在古代(唐朝)的時候,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大量的古代漢語詞彙隨著漢字由中國東北的渤海國和朝鮮等地被傳入日本。近代日語與漢語詞彙交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通過中國知識分子和西方傳教士的漢譯西方書、著作(海國圖志等)、英華字典(羅存德)等傳入日本,成為現代日語的詞彙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是日本明治維新以後,開始其近代化及工業化進程,大量的歐美詞彙隨著工業革命成果及啟蒙運動思想一同引入日本(主要是英文,此外亦有德文和法文),又由日本人重新組合成大量現代日語詞彙並被傳到鄰近的中國。

『捌』 請問日本學校是怎麼教漢字發音的那麼多訓讀和音讀的漢字

都是一個一個地教。根據文部科學省的《小學校學習指導要領》,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到中學三年級這九年裡,都有相應的漢字要學習(就是所謂的「學年別配當漢字」)。拿小學一年級為例,學80個漢字。當然,小孩子的學習速度很快,大多數都認識比學年相應更多的漢字。但也有一些能力比較弱的,可能到大學,漢字程度也很差。

日本漢字是個很復雜的系統,你提到的不同讀音,其實真的要死記硬背、做作業、練習、還有平時的不斷使用,才能得心應手。日本有個漢檢,雖然前陣子鬧了些丑聞,但總體來說越來越火,你可以去看看。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78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19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08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2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85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517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46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96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47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