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期的奉行是什麼官職
Ⅰ 日本古時的官職怎麼排列
典葯寮:負責診療、葯園管理的部門。典葯頭一般由長於醫術者擔任,和氣、丹波兩氏代代出仕此職。戰國時代公卿丹波盛直敘任此職。
長官:典薬頭(てんやくのかみ)
次官:典薬助(てんやくのすけ)
判官:典薬允(てんやくのじょう)
掃部寮:負責宮中的清掃,典禮時場所准備的部門。井伊直孝敘任掃部頭一職。
長官:掃部頭(かもんのかみ)
次官:掃部助(かもんのすけ)
判官:掃部允(かもんのじょう)
圖書寮:負責朝廷書籍管理、國史編纂的部門,也擔當佛經、佛像的管理。
長官:図書頭(ずしょのかみ)
次官:図書助(ずしょのすけ)
判官:図書允(ずしょのじょう)
六、司
內膳司:負責天皇飲食的部門。奉膳由高橋、安陰兩氏為長官代代出仕。長官同時還要嘗毒,後來也兼司主膳監的工作。
長官:內膳奉膳(ないぜんぶぜん)·內膳正(ないぜんのかみ)
判官:內膳典膳(ないぜんてんぜん)
市司:監督京市的部門,分東西兩部管理財物和物價,取締違法營商。片桐且元敘任東市正一職。
長官:?#124;市正(ひがしのいちのかみ)·西市正(にしのいちのかみ)
判官:?#124;市佑(ひがしのいちのじょう)·西市佑(にしのいちのじょう)
隼人司:指揮管理隼人族的部門。九州南部(薩摩、大隈)有著被稱為隼人族的異民族,行動迅速,非常勇猛,被特徵為宮城警備。薄田兼相敘任隼人正一職。
長官:隼人正(はやとのかみ)
判官:隼人佑(はやとのじょう)
織部司:紡染朝廷所需染織物的部門。織部燒的創始人古田重然敘任織部佑一職相當有名。
長官:織部正(おりべのかみ)
判官:織部佑(おりべのじょう)
采女司:負責采女挑選、教育管理的部門。采女是服侍天皇、皇後日常生活的女官,從地方郡司、豪族的子女中挑選美貌少女,後來采女從在京諸氏的家中挑選,女官大都生長於京都。至戰國時代,成為有名無實的官職。
長官:采女正(うねめのかみ)
判官:采女佑(うねめのじょう)
主水司:管理飲水、粥、酒、冰窖等物的部門。茶人上田重安敘任主水正一職。
長官:主水正(もんどのかみ)
判官:主水佑(もんどのじょう)
七、彈正台
彈正台:作為中央官職之一獨力於朝廷之外,負責管理風俗,揭發左大臣以下不正行為的部門。後職權為檢非違使廳所奪,成為有名無實的官職。但因為該職有?quot;糾正一切惡徒"的意思,從織田信長開始在武家中一直很有人氣。織田氏代代自稱彈正忠。
長官:弾正尹(だんじょういん)
次官:弾正大弼(だんじょうだいひつ)·弾正少弼(だんじょうしょうひつ)
判官:弾正大忠(だんじょうだいちゅう)·弾正少忠(だんじょうしょうちゅう)
八、六衛府
近衛府:分左右兩部護衛天皇,警備皇居內側的部門。天皇行幸之際也作為親兵侍奉。大將是非常重要的官職,極難受任。最上義光敘任左近衛少將兼出羽守,上杉景勝敘任左近衛權少將。
長官:左近衛大將(さこのえたいしょう)
右近衛大將(うこのえたいしょう)
次官:左近衛中將(さこのえちゅうじょう)·左近衛少將(さこのえしょうしょう)
右近衛中將(うこのえちゅうじょう)·右近衛少將(うこのえしょうしょう)
判官:左近將監(さこんしょうげん)·左近大夫(さこんたいふ)
右近將監(うこんしょうげん)·右近大夫(うこんたいふ)
兵衛府:警備皇居外周區域,行幸和行啟之際擔任警備和雜務的部門,也分左右兩部,多任用弓馬嫻熟之士。
長官:左兵衛督(さひょうえのかみ)·右兵衛督(うひょうえのかみ)
次官:左兵衛佐(さひょうえのすけ)·右兵衛佐(うひょうえのすけ)
判官:左兵衛尉(さひょうえのじょう)·右兵衛尉(うひょうえのじょう)
衛門府:分左右兩部鎮守皇居諸門,管理人員、資材進出的部門。行幸之際擔當先導。松永久通敘任右衛門佐一職。衛門又稱金吾,金吾乃辟邪之鳥名。
長官:左衛門督(さえもんのかみ)·右衛門督(うえもんのかみ)
次官:左衛門佐(さえもんのすけ)·右衛門佐(うえもんのすけ)
判官:左衛門尉(さえもんのじょう)·右衛門尉(うえもんのじょう)
九、使廳
勘解由使廳:監察交代國司事務的部門,避免國司利用職權橫行一方。所謂解由,是後任者為向前任者所遞交證明前任者任期中並無租稅等不正行為的證明書,所進行的調查。黑田官兵衛敘任勘解由次官一職。
長官:勘解由長官(かげゆのかみ)
次官:勘解由次官(かげゆのすけ)
判官:勘解由判官(かげゆのじょう)
檢非違使廳:管理京的治安、衛生、民政。職位重要非常,多從家室良好的人物中選拔。起初是檢舉犯人、管理風俗,後也從事訴訟和裁判工作,勢力強大。
長官:検非違使別當(けびいしのべっとう)
次官:検非違使佐(けびいしのすけ)
判官:検非違使尉(けびいしのじょう)
十、藏人所
藏人所:作為天皇的秘書官經常從事宮中的機密文書,從事與太政官的聯絡和宮中庶務的部門。因為天皇向太政官下命令時,手續復雜容易泄密的緣故,故設此職。多從名門子弟和才能之士中選拔,後勢力擴大,也掌握宮中所有的典禮。還有,藏人頭可說是通往上級大臣的階梯。
長官:蔵人所別當(くろうどどころのべっとう)
次官:蔵人頭(くろうどのとう)
他:五位蔵人(ごいのくろうど)·六位蔵人(ろくいのくろうど)
十一、地方
太宰府:治理九州地方的部門,擔當國防、外交等九州一切政務。親王敘任名譽性的帥,大貳是實質性的長官。從右大臣菅原道真以來,太宰府權帥一直作為大臣的流罪、左遷之職。築前守護武藤氏自鐮倉以來,代代與少貳氏共同出仕太宰少貳之職。與少貳氏相爭的周防大內義隆為求正當性支配北九州,向朝廷申請其上位的大宰大貳獲得准許。
長官:太宰帥(だざいのそち)
次官:太宰大弐(だざいのだいに)·太宰少弐(だざいのしょうに)
判官:太宰大監(だざいのだいげん)·太宰少監(だざいのしょうげん)
秋田城:為防備蝦夷入侵而在出羽國秋田郡所置之城。開始設秋田城司管理該城,後來出羽介專任城務一職,遂有名無實化,但這一官職仍舊作為武家的榮耀保存了下來。織田信忠攻打美濃國岩村城時因戰功敘任秋田城介。北羽的安東(秋田)氏代代自稱此職。
長官:秋田城司(あきたじょうのつかさ)
次官:秋田城介(あきたじょうのすけ)
十二、國司
置於各國的地方官,相當於現在的知事,總管該國的行政、司法、警備等一切政務。長官稱為守,次官稱為(介)上總、常陸、上野三國是親王屬國,因此介是實質上的長官。國司與中央貴族相比地位要低。各國根據人口分成大、上、中、下四類,戰國時代有許多武將自稱國司。
大國
上総介 常陸介 上野介 大和守 河內守 伊勢守 武蔵守 下総守 近江守 陸奧守
越前守 播磨守 肥後守
上國
山城守 摂津守 尾張守 三河守 遠江守 駿河守 甲斐守 相模守 美濃守 信濃守
下野守 出羽守 加賀守 越中守 越後守 丹波守 但馬守 因幡守 伯耆守 出雲守
美作守 備前守 備中守 備後守 安芸守 周防守 紀伊守 阿波守 ?#123;岐守 伊予守
築前守 築後守 肥前守 豊前守 豊後守
中國
阿波守 若狹守 能登守 佐渡守 丹波守 石見守 長門守 土佐守 日向守 大隈守
薩摩守
下國
和泉守 伊賀守 志摩守 伊豆守 飛騨守 隠岐守 淡路守 壱岐守 対馬守
十三、番外
這里介紹一些珍稀的官位。
攝政·關白:攝政是代行幼年天皇政事之職,關白是輔佐成人天皇行政事之職。此二職均由當時官位最高大臣兼任。羽柴秀吉做關白近衛前久之養子,從而敘任關白。太閣則是該人辭去關白,其子就任關白的情況下,該人的稱號。
帶刀先生:帶刀是警備東宮的人員,其首領被稱為帶刀先生,多用長於武藝射藝之人。若玩忽職守將立被免職。作為警備關白武官的豐臣三中老之一的堀尾吉晴敘任帶刀從五位下。
琉球守:尼子氏重臣龜井茲矩所稱的官職(原本無此一職)主家滅亡後他成為豐臣秀吉的家臣,在姬路城論功行賞他被授予因幡半國之際,自願渡海攻取琉球。秀吉感動之餘賜一團扇,正面寫著"龜井琉球守殿"反面寫有秀吉的標記。後來茲矩從事朱印船貿易,在長崎試建西洋型帆船,琉球守一職確實很合適其人。
三浦介:最初以相模國三浦郡為大本營的三浦義明被稱為三浦大介,後源賴朝任命義明的次男義澄為三浦介,得以世襲。北條氏滅亡後,該職空缺,奧州的蘆名盛隆向織田信長獻上名馬三頭,蠟燭千支,在信長的斡旋之下敘任該職。
大內介:大內氏的先祖是百濟聖明王的第三子琳聖太子,至周防後被賜予多種良姓。十二世紀中葉,大內氏占據了周防國的要地,被任命為周防權介。以後子孫也代代世襲,被稱為大內介。
靫負尉:北條氏直家臣小川靫負尉(實名不明)所稱官職。靫負尉是衛門尉的別名,衛門府常背負靫(盛箭之筒)警備宮門,因此得名,又被稱為靫負之司。稱此官職者相當之少。
傳自大江戶時代
Ⅱ 日本戰國家裡到底總共有多少個等級
日本戰國時期的軍事制度
一、軍陣的基本構成
日本戰國時代,大名軍陣由大名本陣和若干獨立軍團組成。
本陣成員包括總大將、副將、軍師、佑筆(執筆)、軍奉行(管轄其下的旗奉行、弓奉行、槍奉行、小荷馱奉行、兵糧奉行)、軍目付、使番、物見番頭。此外還包括馬回、小姓、葯師、祈禱僧等保障人員。
獨立軍團一般包含侍大將、槍大將、鐵炮大將、足輕大將、弓大將以及其下的兵吏、兵丁組成,獨立軍團中的各個作戰分隊之間也有使番負責聯絡。
二、本陣
1.總大將。總大將坐鎮本陣,為全軍最高統帥,類似現代司令員一職。戰國大名本人出陣之際,自動成為全軍的總大將,如果大名本人年老、年幼或者生病不宜出陣之際,一族中的重臣便代替其出陣成為總大將。戰國初期,戰役的規模一般很小,參戰雙方兵力只有幾百數千,在較小規模的軍勢中,總大將一人便可使軍隊調度自如。但是,經過數百年的混戰,不斷的兼並,逐漸形成了一些占據一國乃至數國的強大家族,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動員一、兩萬人參加的大型合戰日漸頻繁,甚至在戰國後期出現二、三十萬的龐大軍團,於是建立一個效率高、職責明的指揮首腦機關便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這直接導致了本陣的形成和規模的擴大。
2.副將。本陣中有副將,一般是由總大將的親族擔任,輔佐主將,類似現代副司令員一職。不用多說。
3.軍師。軍師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負責出謀劃策,手握軍配,觀星象、占陰陽、算成敗,一副諸葛亮、劉伯溫在世的模樣。戰國歷史上著名的軍師有太田道灌、雪齋、山本勘助、山中鹿介、立花道雪、鍋島直茂、安國寺惠瓊、片倉小十郎、島左近、直江兼繼、真田幸村、本多正信等人,有時間我會專門寫一個《日本戰國名軍師列傳》系列文章,所以這里就不詳說了,先吊個胃口。
4.佑筆。本陣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文職人員,名叫佑筆,又稱執筆,相當於我國古代歷史上的書記、文書之類,也就是現在的秘書類型的角色。他的主要工作是做會議記錄,起草各類書狀(包括功名狀、感狀等),還保管著總大將的花押(印章)。
5.軍奉行。軍奉行負責按照總大將的授意調動部隊、指揮作戰,類似於現代的總參謀長。軍奉行手下的旗奉行、弓奉行、槍奉行、兵糧奉行、小荷馱奉行聽他指揮,對他負責,類似於現代的機關各部門首長。我主要來說說軍奉行這一役職。
日本的戰國時代是職制分工加快發展的時代,很多專門的職責被劃分出來,根據當時文書、記錄的記載,有普請奉行、寺社奉行、檢地奉行、船奉行、公方奉行、藏奉行等,分別管理修建、宗教、土地、海上交通、外交、經濟等各項事務,由於戰爭的關系,當然也劃分出專門的軍奉行掌管征討事宜。由於攻防戰守關繫到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所以軍奉行位列奉行之首。根據大致成書於江戶時代中後期的《武家名目抄》的解釋,軍奉行是「總裁軍中一切,擔當軍國大任」。《保元物語》中的源為朝、《盛衰記》中的平知康,還有《平家物語》中的源義經都是軍奉行,雖然那個時候軍奉行還不是常設之職,而且名稱還叫作尚軍奉行,但其職責和戰國時代想必也沒有太大的出入。特別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越前的戰國大名朝倉氏制定的《朝倉孝景條》中對軍奉行這一職務做了特別的規定。按照規定,軍奉行由得力的侍大將中選拔,出陣之際職掌軍配,幫助總大將指揮全軍。
與軍奉行相類似的職役是武者奉行,這一名稱出現在後北條氏、武田氏的資料中,也出現於《武家名目抄》中。根據歷史資料的記載,在不同的家族中,有軍奉行這一役職的就沒有關於武者奉行的記載,反之亦然。由此推斷,我覺得所謂武者奉行其實就是軍奉行的不同稱呼吧。
6.軍奉行屬官。軍奉行手下的弓奉行、槍奉行等作戰兵種主官,都不多說,我要多說幾句的是小荷馱奉行、兵糧奉行等後勤部門主官。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化以及戰爭時間的長期化,參戰士兵的兵糧、弓矢、彈葯、被裝等輜重給養的輸送和存儲就變得越發地重要起來,甚至到了能夠決定戰爭勝負的程度。相應地,一系列以為戰爭提供有力的後勤保障為職責的奉行職位就設立起來,並逐漸完善成熟起來。小荷馱奉行的主要職責是後勤物資的運輸,只要能夠將各種物資由後方運達前方就算完成了任務,當然這個差使也不是容易當的,被征調來當民工的農民時常集體逃跑,而如果不能將軍需物資及時送達戰場是會被砍掉腦袋的。兵糧奉行負責兵糧的籌措、囤積以及糧倉的維護管理,責任自然也十分重大。此外,有的家族還設有兵站奉行,例如武田家、後北條家等,歷史上最出名的兵站奉行當屬豐臣秀吉麾下的長束政家了,相信聯盟中沒有幾個朋友不知道這個人的名字吧?
7.軍目付。軍目付就像總大將的眼睛,是「軍陣監督者」,負責監督全軍將士的行動,對於違反軍紀者、私通敵方者和臨戰退縮者堅決取締,類似於現在的憲兵或者軍事警察。在蒲生氏軍中對軍目付有一個非常特別而生動的稱呼--大橫目,也許,在一般人看來,軍目付成天到處糾察軍兵,一副橫眉冷對的樣子吧。笑。
除了糾察違章違紀之外,軍目付還有一個職責是記功。戰場上看到誰又討取了敵將的首級、誰又立下了什麼功勞都要記錄下來,報告給總大將和軍師。戰斗結束論功行賞的時候,由立功者自己申報,然後同軍目付的記錄進行對照,如果屬實就對其戰功予以確認,才能夠進行封賞。
8.使番。使番就是傳令兵,遂行傳達命令給下級、友鄰部隊和傳達我方意見給敵方知曉兩個方面的任務。信息傳遞的順暢、及時、准確有利於確保各部隊的協調一致行動,提高整體協同作戰能力。同時,如果能夠成功寢返敵軍,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更是減少我軍消耗,達到戰略目標的上策,所以使番還有一項重要工作是積極地進行勸降工作。
電影裡面經常出現這樣一個鏡頭--一名使番騎馬飛奔,結果被敵軍埋伏的絆馬繩絆倒,活捉,搜出重要情報文書。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重要機密事務都是口授給使番的,然後由使番抵達目的地後親自口述。這幾乎是當時的通例,而且以武士對主家的忠誠,即使被捕也不見得能審問得出什麼,所以,前面所說電影裡面的情節在當時是不大可能發生的。使番還有特別的標志,比如武田家的使番背後有三面小靠旗,德川家的使番背後有一面「五字」靠旗,這些都是眾人皆知的了。
9.物見番頭。日語中的專有名詞有的非常形象,比如這個物見就是觀察、偵察的意思。而物見番頭就是偵察分隊的首長,負責偵察敵軍的動靜以及地形、戰況等,及時為本陣參謀團提供有用的情報。
10.馬回。馬回為本陣警衛力量,負責本陣指揮機關的安全,類似於現代的機關直屬警衛隊。根據記載戰國大名軍團編成的《陣立書》的記載,馬回眾主要是由總大將的直臣團構成,是最忠誠的部隊。馬回眾中最有名的當數織田信長的赤幌眾(赤母衣眾)和黑幌眾(黑母衣眾),後來成為「加賀百萬石」的前田利家當初就是以赤幌眾起家的,而名將佐佐成政和河久秀隆則是黑幌眾出身。後來,豐臣秀吉也仿照信長的赤幌眾和黑幌眾成立了自己的警衛部隊--黃幌眾。家康軍中,馬回被稱為旗本,由神原康政、本多忠勝、鳥居元忠等一大批名將率領的家康的親衛隊--「旗本先手役」作為德川軍中戰鬥力最強的精銳部隊屢次在戰斗中擔當突擊隊。
11.其他。本陣中還有一些保障人員,主要有太刀持小姓、大馬印持、小馬印持、本陣旗持、旗差、太鼓、法螺貝、祈禱僧、葯師等,主要就是負責為總大將攜帶武器旗印、指揮作戰、祈禱勝利和療傷治病之類。
三、獨立軍團
1.侍大將及其軍團
侍大將是獨立指揮一支部隊的領導,以前一般是出戰之前臨時由家臣中選擇信賴者委任,是一個臨時職務,戰前授予,戰後削去。後來隨著戰亂狀態的恆長化,這一臨時職務逐漸成為了常設職務。前面說過,侍大將獨立領導一軍遂行作戰任務,其麾下部隊有統一的旗印,甚至連鎧甲的顏色也有統一的要求。關東後北條氏的「五色備」就是典型,其軍團鎧甲分為紅、白、青、黃、黑五種顏色,編成五隊,獨立或協同作戰,想想紅彤彤的或黑壓壓一大片沖擊的情景吧,對敵軍也有一種心理上的巨大震懾力。眾所周知,德川家康手下「四天王」之一的井伊直政就以其麾下赤備聞名。作戰之前,總大將會從侍大將眾人中挑選前鋒(先手)、後衛(殿軍、後詰)等,侍大將中的重臣還可以擔任旗頭,緊急情況下(如與本陣聯絡中斷等)可以率領其他侍大將軍團作戰。史料記載,三河時代的德川家康軍就有東西兩名旗頭,其家臣團組織如下:
a.旗本:
旗本先手役--神原康政、本多忠勝、大久保忠世、鳥居元忠、植村家存、大須賀康高
馬回眾
b.西三河旗頭--石川數正(家成之侄,岡崎城主)
松平一族--松平親乘(大給城主)、松平直勝(佐佐木城主)、松平信一(藤井城主)、松平重吉(能見城主)、松平家吉(吉良東條城主)
城持眾--酒井正勝(西尾城主)
家康直臣--內藤家長、平岩親吉、酒井忠利、島田平藏、鈴木信愛、鈴木喜三郎
c.東三河旗頭--酒井忠次(吉田城主)
松平一族--松平忠正(櫻井城主)、松平親俊(福釜城主)、松平伊忠(深溝城主)、松平清善(竹谷城主)、松平家忠(形原城主)、松平康忠(長澤城主)、松平景忠(五井城主)
城持眾--本多廣孝(田原城主)
國眾--鵜殿康孝、牧野康成、菅沼貞通、西鄉正勝、奧平貞能、戶田忠重
以侍大將為中心的獨立軍團是大名家軍團編成的基本單位,其下的足輕大將統領全隊足輕,弓大將統領全隊弓兵,槍大將統領全隊槍兵,鐵炮大將統領全隊銃兵。足輕大將這一稱謂出現在武田信玄軍中。根據《甲陽軍鑒》中《武田法性院信玄公御代物(日本漢字,心字底)人數之事》的記載,信玄軍中共有足輕大將十三人。此十三人中,武藤喜兵衛昌幸麾下有騎兵15人,足輕30人。後來以騎兵戰術聞名的真田幸村、信之兄弟之父真田昌幸也名列足輕大將名薄之中。
2.游勢。游勢也就是游擊隊或者別動隊,採用的是諸如破襲、伏擊、夜襲等戰術擾亂敵方補給線、支援戰斗的小股分隊,一般由土豪以及自願參戰的浪人甚至於想借機撈一把的強盜山賊組成。由於人數少、規模小,故而對戰爭的勝負並沒有決定作用,但是由於其行動迅速、戰法靈活,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也會使得被他纏上的目標傷透腦筋。
Ⅲ 再次求日本戰國官職一覽表
國時代,官職繁多而復雜,除了朝廷的官職外,還有幕府的官職.
官分四等:
長官(部門管領)
次官(輔佐長官)
判官(文件審查)
主典
太政官
太政官,是管理朝廷的最高機關,當今的內閣.官職為:
太政大臣
所有官職中的最高官職,同時是天皇的太傅.由於適任者少,經常缺任.織田信長死後被追贈,豐臣秀吉就任關白時敘任.
左大臣
太政官的長官,太政官的政務,宮中儀式的總裁,朝廷實質上的最高責任者.
右大臣
太政官的長官,僅次於左大臣,許可權與左大臣同。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豐臣秀賴曾敘任.
內大臣
太政官定員外的大臣.左,右大臣出外時,許可權由內大臣代理.
大納言
太政官上席的次官,與大臣共商政事,檢討天皇命令的可行,傳達上下的言語,大臣不在時代理太政官的職務.豐臣政權下羽柴秀長(大和大納言),前田利家,豐臣秀次敘任.
中納言
職務與大納言同.中納言被稱[黃門].豐臣小秀次(權中納言),小早川秀秋(金吾中納言)敘任.
參議
與大臣,納言共商政事的官職,次於納言,別稱中國大唐時的名稱[宰相].足利義輝,足利義昭,北昌具教(參議左中將)敘任.
弁官
管理中央機關各省庶務的職務.分為大弁,中弁,少弁.
少納言
擔任天皇的文書的重職.後職權衰落,成為管理天皇的官印的有名無實的官職.
長官: 太政大臣, 左大臣, 右大臣 次官: 大納言,中納言 判官: 弁官, 少納言
八省
八省為:內務省,式部省,民部省,治部省,兵部省,形部省,大藏省,宮內省.
內務省
國司
國司,各國的地方官.上總,常陸,上野三國由親王擔任.按各國人口的多少分為大,上,中,下四級.戰國時代,武將喜歡自封為國司
Ⅳ 日本的官職稱謂都有哪些
日本古代官職一覽: 官廳中分四等官(長官·次官·判官·主典)與下級官吏 我們將以長官(役所の統括)·次官(長官の補佐)·判官(書類の監査審査)為中心介紹。一、太政官 太政官是統管朝廷的最高機關,相當於現在的內閣 太政大臣(だじょうだいじん):太政大臣是所有官職中最高的官職,可以說是天皇師傅的名譽職位,這一職務是最重要的,因為沒有適任者就不設置的緣故,該官職空缺的時候很多。織田信長死後受到追贈,豐臣秀吉就任關白後也敘任該職。 左大臣(さだいじん):太政官的長官,總裁太政官所有政務、宮中的典禮等,是朝廷事實上的最高責任者。沒有武家敘任過該職,根據秦(中國)的"丞相府"一詞,左右大臣也被稱為左相府、右相府,簡稱左府殿、右府殿。 右大臣(うだいじん):太政官的長官,雖然是次席,但許可權與左大臣相同。當左大臣因為某些原因不能出朝或兼任關白時,代行總裁太政官的政務和典禮。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豐臣秀賴都敘任過此職。 內大臣:太政官編制之外的大臣,許可權與前兩者也是一樣。當左右大臣都不能出朝時,代行總裁太政官的政務和典禮。德川家康敘任該職時,被稱為"江戶內府殿",織田信雄、豐臣秀賴也曾敘任該職。 大納言(だいなごん):太政官的首席次官,與大臣共同商討天下政事,討論天皇命令的得當與否,也是傳達上下言語的重職。大臣不在之時代行太政官的任務,豐臣政權下的羽柴秀長(大和大納言)、前田利家、豐臣秀次等敘任此職。 中納言(ちゅうなごん):職務與大納言相同,但不能代行大臣之事,中納言的別稱是"黃門",原本由來是秦的官職,宮門之扉為黃色,此官於門內侍立所致。姊小路良賴曾向朝廷申請未果。 參議:與大臣、納言共同協商政事的官職,是繼納言之下的重職,任用條件相當嚴格。參議的別稱是唐名的"宰相"。足利義輝、足利義昭、北皇具教(參議左中將)等與朝廷親近者敘任該職。 弁官局(べんかん):分左右兩部管理八省的部門。左右弁官局中有大弁、中弁、小弁之職。職務是將上命傳達各省,處理庶務。因為要處理太政官內的一切公文,因此非學問出眾者不能當此職。戰國時代公家多有敘任此職者。 少納言(しょうなごん):最初是擔當詔敕(天皇文書)的重職,後來職權衰減,成為僅僅掌管御印(內印)和官印(太政官印)的有名無實的官職。 長官: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 次官:大?#123;言·中?#123;言 判官:弁官·少?#123;言二、八省 內務省:(又稱中務省)侍奉天皇側近,行使詔敕頒行等宮中一切政務,卿由親王擔任,如無適任者即空缺。秀吉的御咄眾宮部繼潤擔任內務卿法印。 侍從是天皇的近侍,職務是進諫天皇的過錯,補其不足。北羽的安東愛季屢屢向織田信長贈送鷹、馬、天鵝等物,在信長的推舉下敘任該職。 長官:內務卿(なかつかさきょう) 次官:內務大輔(なかつかさたいふ)·內務少輔(かつかさのしょう) 判官:內務丞(なかつかさのじょう) 他:侍従(じじゅう) 式部省:擔任文官任免等一般人事的部門,負責調查文官的事務成績,上報太政官,以及指導禮儀等工作。卿由親王擔任。信長的右筆(書記)楠正虎敘任式部卿法印一職。 長官:式部卿(しきぶきょう) 次官:式部大輔(しきぶたいふ)·式部少輔(しきぶのしょう) 判官:式部丞(しきぶのじょう)·式部大夫(しきぶのたゆう) 民部省:管理地方戶籍、租稅、交通、建設等工作的部門。因為是擔當朝廷的稅收工作,因此是僅次於內務、式部的要職。五奉行的前田玄以敘任民部卿法印,謁見秀吉的松前慶廣擔任民部大輔,秀吉的黃母衣眾青山一重擔任民部少輔一職。 長官:民部卿(みんぶきょう) 次官:民部大輔(みんぶたいふ)·民部少輔(みんぶのしょう) 判官:民部丞(みんぶのじょう)·民部大夫(みんぶのたゆう) 治部省:處理外交事務、高官的戶籍管理、監督寺社佛閣等處人員的禮儀,也裁判庶民的婚姻訴訟。石田三成敘任治部少輔之事非常有名。 長官:治部卿(じぶきょう) 次官:治部大輔(じぶたいふ)·治部少輔(じぶのしょう) 判官:治部丞(じぶのじょう) 兵部省:管理武官的人事、諸國的兵馬、城池等一切軍務的部門,負責錄用京和地方的兵士,製成名簿。大內義隆敘任兵部卿。 長官:兵部卿(ひょうぶきょう) 次官:兵部大輔(ひょうぶたいふ)·兵部少輔(ひょうぶのしょう) 判官:兵部丞(ひょうぶのじょう) 刑部省:管理訴訟的審理、判決、刑罰執行的部門,後因為檢非違使廳的崛起,職權旁移,成為有名無實的官職。大谷吉繼敘任刑部少輔一職。 長官:刑部卿(ぎょうぶきょう) 次官:刑部大輔(ぎょうぶたいふ)·刑部少輔(ぎょうぶのしょう) 判官:刑部丞(ぎょうぶのじょう) 大藏省:管理諸官廳的收支、諸國的調(田地課稅)、貨幣、金銀、物價的部門。 長官:大蔵卿(おおくらきょう) 次官:大蔵大輔(おおくらたいふ)·大蔵少輔(おおくらのしょう) 判官:大蔵丞(おおくらのじょう)·大蔵大夫(おおくらのたゆう) 宮內省:總管皇室的收支、衣食、雜務等宮中之事,同時也兼管諸國獻上的食料和御料地(皇室直轄領)。 長官:宮內卿(くないきょう) 次官:宮內大輔(くないたいふ)·宮內少輔(くないのしょう) 判官:宮內丞(くないのじょう)三、職 京職:擔當京的租稅、商業、道路等民政事務以及司法、警察之事的部門,分左右兩部,各自擔當東西兩半。後來因職權移至檢非違使廳而喪失權力。嚮往京的伊達氏、佐竹氏等諸多東北大名自稱京職,陸奧的岩城重隆敘任左京大夫,津輕為信敘任右京大夫。 長官:左京大夫(さきょうだいぶ)·右京大夫(うきょうだいぶ) 次官:左京亮(さきょうのすけ)·右京亮(うきょうのすけ) 判官:左京進(さきょうのじょう)·右京進(うきょうのじょう) 修理職:與木工寮分頭管理宮殿的修理和營造的部門。織田信長上洛之際,為柴田勝家申請了修理亮一職。後來秀吉的家臣蜂須賀正勝敘任修理大夫,青山宗勝敘任修理亮一職。 長官:修理大夫(しゅりだいぶ) 次官:修理亮(しゅりのすけ) 判官:修理進(しゅりのじょう) 大膳職:負責在典禮上分配、調理款待臣下宴席的部門,也負責管理諸國獻上的食物。武田信玄敘任大膳大夫一職。 長官:大膳大夫(だいぜんだいぶ) 次官:大膳亮(だいぜんのすけ) 判官:大膳進(だいぜんのじょう)四、春宮坊 春宮坊:負責皇太子飲食起居一切事務的部門。春宮大夫由皇太子命令封職,管理宮殿。下部組織有主膳監、主馬署、主殿署。 長官:春宮大夫(とうぐうだいぶ) 次官:春宮亮(とうぐうのすけ) 判官:春宮進(とうぐうのじょう) 主膳監:負責調理皇太子飲食的部門,主膳正還要負責嘗毒。後因為內膳司兼了其職,遂無敘任者。 長官:主膳正(しゅぜんのかみ) 判官:主膳佑(しゅぜんのじょう) 主馬署:管理東宮馬匹、馬具的部門。秀吉的家臣松野重元敘任主馬首一職。 長官:主馬首(しゅめのかみ) 主殿署:負責東宮掃除、入浴准備的部門。 長官:主殿首(しゅでんのかみ)五、寮 內匠寮:指揮所屬工匠修理宮中器物,管理營造的部門,也負責裝飾典禮時御座的裝飾。 長官:內匠頭(たくみのかみ) 次官:內匠助(たくみのすけ) 判官:內匠允(たくみのじょう) 內藏寮:管理皇室財產運營、收支的部門。山科、高倉兩氏代代出仕內藏頭一職。戰國時代公卿山科言繼為皇室的財政復興四處奔走。 長官:內蔵頭(くらのかみ) 次官:內蔵助(くらのすけ) 判官:內蔵允(くらのじょう) 縫殿寮:負責天皇、皇後衣服的裁縫,以及調查女官品行和盡職態度的部門。秀吉黃母衣眾小野木重次敘任縫殿助一職。 長官:縫殿頭(ぬいどののかみ) 次官:縫殿助(ぬいどののすけ) 判官:縫殿允(ぬいどののじょう) 大學寮:負責學生教育、考試的部門,寮內分六種學科。 長官:大學頭(だいがくのかみ) 次官:大學助(だいがくのすけ) 判官:大學允(だいがくのじょう) 主計寮:管理稅收(調、庸)、朝廷預算、決算的部門。加藤清正敘任主計頭一職。 長官:主計頭(かずえのかみ) 次官:主計助(かずえのすけ) 判官:主計允(かずえのじょう) 主稅寮:管理諸國田稅、米倉收支的部門。 長官:主稅頭(ちからのかみ) 次官:主稅助(ちからのすけ) 判官:主稅允(ちからのじょう) 雅樂寮:負責培養、選拔舞人和樂人的部門。酒井忠世在江戶幕府成立後,敘任雅樂頭一職。 長官:雅楽頭(うたのかみ) 次官:雅楽助(うたのすけ) 判官:雅楽允(うたのじょう) 玄蕃寮:管理寺院、僧尼的名簿,接待外國公使,以及監督在京外國人的部門。久留米的有馬豐氏敘任玄蕃頭一職。 長官:玄蕃頭(げんばのかみ) 次官:玄蕃助(げんばのすけ) 判官:玄蕃允(げんばのじょう) 木工寮:與修理職協力營造、修理宮殿,採集木材、製作工藝品的部門,寮下有諸多工匠。 長官:木工頭(もくのかみ) 次官:木工助(もくのすけ) 判官:木工允(もくのじょう) 馬寮:分左右兩部飼育、訓練從諸國牧場(武藏、上野、甲斐、信濃)集中的宮中馬匹,管理馬具、飼料的部門。足利義昭等歷代將軍都敘任左馬頭一職。馬寮的唐名又稱典廄署。 長官:左馬頭(さまのかみ)·右馬頭(うまのかみ) 次官:左馬助(さまのすけ)·右馬助(うまのすけ) 判官:左馬允(さまのじょう)·左馬大夫(さまのたいふ)·右馬允(うまのじょう)·右馬大夫(うまのたいふ) 兵庫寮:負責兵器管理、買賣的部門。 長官:兵庫頭(ひょうごのかみ) 次官:兵庫助(ひょうごのすけ) 判官:兵庫允(ひょうごのじょう) 大炊寮:負責典禮、宴會上食物的調理,諸國收獲糧食配給的部門。大炊頭也管理御料地,土井利勝敘任大炊頭一職。 長官:大炊頭(おおいのかみ) 次官:大炊助(おおいのすけ) 判官:大炊允(おおいのじょう) 主殿寮:負責內里(天皇日常生活之所)的掃除、天皇入浴的准備、管理坐輿的部門。 長官:主殿頭(とのものかみ) 次官:主殿助(とのものすけ) 判官:主殿允(とのものじょう)典葯寮:負責診療、葯園管理的部門。典葯頭一般由長於醫術者擔任,和氣、丹波兩氏代代出仕此職。戰國時代公卿丹波盛直敘任此職。 長官:典薬頭(てんやくのかみ) 次官:典薬助(てんやくのすけ) 判官:典薬允(てんやくのじょう) 掃部寮:負責宮中的清掃,典禮時場所准備的部門。井伊直孝敘任掃部頭一職。 長官:掃部頭(かもんのかみ) 次官:掃部助(かもんのすけ) 判官:掃部允(かもんのじょう) 圖書寮:負責朝廷書籍管理、國史編纂的部門,也擔當佛經、佛像的管理。 長官:図書頭(ずしょのかみ) 次官:図書助(ずしょのすけ) 判官:図書允(ずしょのじょう)六、司 內膳司:負責天皇飲食的部門。奉膳由高橋、安陰兩氏為長官代代出仕。長官同時還要嘗毒,後來也兼司主膳監的工作。 長官:內膳奉膳(ないぜんぶぜん)·內膳正(ないぜんのかみ) 判官:內膳典膳(ないぜんてんぜん) 市司:監督京市的部門,分東西兩部管理財物和物價,取締違法營商。片桐且元敘任東市正一職。 長官:?#124;市正(ひがしのいちのかみ)·西市正(にしのいちのかみ) 判官:?#124;市佑(ひがしのいちのじょう)·西市佑(にしのいちのじょう) 隼人司:指揮管理隼人族的部門。九州南部(薩摩、大隈)有著被稱為隼人族的異民族,行動迅速,非常勇猛,被特徵為宮城警備。薄田兼相敘任隼人正一職。 長官:隼人正(はやとのかみ) 判官:隼人佑(はやとのじょう) 織部司:紡染朝廷所需染織物的部門。織部燒的創始人古田重然敘任織部佑一職相當有名。 長官:織部正(おりべのかみ) 判官:織部佑(おりべのじょう) 采女司:負責采女挑選、教育管理的部門。采女是服侍天皇、皇後日常生活的女官,從地方郡司、豪族的子女中挑選美貌少女,後來采女從在京諸氏的家中挑選,女官大都生長於京都。至戰國時代,成為有名無實的官職。 長官:采女正(うねめのかみ) 判官:采女佑(うねめのじょう) 主水司:管理飲水、粥、酒、冰窖等物的部門。茶人上田重安敘任主水正一職。 長官:主水正(もんどのかみ) 判官:主水佑(もんどのじょう)七、彈正台 彈正台:作為中央官職之一獨力於朝廷之外,負責管理風俗,揭發左大臣以下不正行為的部門。後職權為檢非違使廳所奪,成為有名無實的官職。但因為該職有?quot;糾正一切惡徒"的意思,從織田信長開始在武家中一直很有人氣。織田氏代代自稱彈正忠。 長官:弾正尹(だんじょういん) 次官:弾正大弼(だんじょうだいひつ)·弾正少弼(だんじょうしょうひつ) 判官:弾正大忠(だんじょうだいちゅう)·弾正少忠(だんじょうしょうちゅう)八、六衛府 近衛府:分左右兩部護衛天皇,警備皇居內側的部門。天皇行幸之際也作為親兵侍奉。大將是非常重要的官職,極難受任。最上義光敘任左近衛少將兼出羽守,上杉景勝敘任左近衛權少將。 長官:左近衛大將(さこのえたいしょう) 右近衛大將(うこのえたいしょう) 次官:左近衛中將(さこのえちゅうじょう)·左近衛少將(さこのえしょうしょう) 右近衛中將(うこのえちゅうじょう)·右近衛少將(うこのえしょうしょう) 判官:左近將監(さこんしょうげん)·左近大夫(さこんたいふ) 右近將監(うこんしょうげん)·右近大夫(うこんたいふ) 兵衛府:警備皇居外周區域,行幸和行啟之際擔任警備和雜務的部門,也分左右兩部,多任用弓馬嫻熟之士。 長官:左兵衛督(さひょうえのかみ)·右兵衛督(うひょうえのかみ) 次官:左兵衛佐(さひょうえのすけ)·右兵衛佐(うひょうえのすけ) 判官:左兵衛尉(さひょうえのじょう)·右兵衛尉(うひょうえのじょう) 衛門府:分左右兩部鎮守皇居諸門,管理人員、資材進出的部門。行幸之際擔當先導。松永久通敘任右衛門佐一職。衛門又稱金吾,金吾乃辟邪之鳥名。 長官:左衛門督(さえもんのかみ)·右衛門督(うえもんのかみ) 次官:左衛門佐(さえもんのすけ)·右衛門佐(うえもんのすけ) 判官:左衛門尉(さえもんのじょう)·右衛門尉(うえもんのじょう)九、使廳 勘解由使廳:監察交代國司事務的部門,避免國司利用職權橫行一方。所謂解由,是後任者為向前任者所遞交證明前任者任期中並無租稅等不正行為的證明書,所進行的調查。黑田官兵衛敘任勘解由次官一職。 長官:勘解由長官(かげゆのかみ) 次官:勘解由次官(かげゆのすけ) 判官:勘解由判官(かげゆのじょう) 檢非違使廳:管理京的治安、衛生、民政。職位重要非常,多從家室良好的人物中選拔。起初是檢舉犯人、管理風俗,後也從事訴訟和裁判工作,勢力強大。 長官:検非違使別當(けびいしのべっとう) 次官:検非違使佐(けびいしのすけ) 判官:検非違使尉(けびいしのじょう)十、藏人所 藏人所:作為天皇的秘書官經常從事宮中的機密文書,從事與太政官的聯絡和宮中庶務的部門。因為天皇向太政官下命令時,手續復雜容易泄密的緣故,故設此職。多從名門子弟和才能之士中選拔,後勢力擴大,也掌握宮中所有的典禮。還有,藏人頭可說是通往上級大臣的階梯。 長官:蔵人所別當(くろうどどころのべっとう) 次官:蔵人頭(くろうどのとう) 他:五位蔵人(ごいのくろうど)·六位蔵人(ろくいのくろうど)十一、地方 太宰府:治理九州地方的部門,擔當國防、外交等九州一切政務。親王敘任名譽性的帥,大貳是實質性的長官。從右大臣菅原道真以來,太宰府權帥一直作為大臣的流罪、左遷之職。築前守護武藤氏自鐮倉以來,代代與少貳氏共同出仕太宰少貳之職。與少貳氏相爭的周防大內義隆為求正當性支配北九州,向朝廷申請其上位的大宰大貳獲得准許。 長官:太宰帥(だざいのそち) 次官:太宰大弐(だざいのだいに)·太宰少弐(だざいのしょうに) 判官:太宰大監(だざいのだいげん)·太宰少監(だざいのしょうげん) 秋田城:為防備蝦夷入侵而在出羽國秋田郡所置之城。開始設秋田城司管理該城,後來出羽介專任城務一職,遂有名無實化,但這一官職仍舊作為武家的榮耀保存了下來。織田信忠攻打美濃國岩村城時因戰功敘任秋田城介。北羽的安東(秋田)氏代代自稱此職。 長官:秋田城司(あきたじょうのつかさ) 次官:秋田城介(あきたじょうのすけ)十二、國司 置於各國的地方官,相當於現在的知事,總管該國的行政、司法、警備等一切政務。長官稱為守,次官稱為(介)上總、常陸、上野三國是親王屬國,因此介是實質上的長官。國司與中央貴族相比地位要低。各國根據人口分成大、上、中、下四類,戰國時代有許多武將自稱國司。 大國 上総介 常陸介 上野介 大和守 河內守 伊勢守 武蔵守 下総守 近江守 陸奧守 越前守 播磨守 肥後守 上國 山城守 摂津守 尾張守 三河守 遠江守 駿河守 甲斐守 相模守 美濃守 信濃守 下野守 出羽守 加賀守 越中守 越後守 丹波守 但馬守 因幡守 伯耆守 出雲守 美作守 備前守 備中守 備後守 安芸守 周防守 紀伊守 阿波守 ?#123;岐守 伊予守 築前守 築後守 肥前守 豊前守 豊後守 中國 阿波守 若狹守 能登守 佐渡守 丹波守 石見守 長門守 土佐守 日向守 大隈守 薩摩守 下國 和泉守 伊賀守 志摩守 伊豆守 飛騨守 隠岐守 淡路守 壱岐守 対馬守十三、番外 這里介紹一些珍稀的官位。 攝政·關白:攝政是代行幼年天皇政事之職,關白是輔佐成人天皇行政事之職。此二職均由當時官位最高大臣兼任。羽柴秀吉做關白近衛前久之養子,從而敘任關白。太閣則是該人辭去關白,其子就任關白的情況下,該人的稱號。 帶刀先生:帶刀是警備東宮的人員,其首領被稱為帶刀先生,多用長於武藝射藝之人。若玩忽職守將立被免職。作為警備關白武官的豐臣三中老之一的堀尾吉晴敘任帶刀從五位下。 琉球守:尼子氏重臣龜井茲矩所稱的官職(原本無此一職)主家滅亡後他成為豐臣秀吉的家臣,在姬路城論功行賞他被授予因幡半國之際,自願渡海攻取琉球。秀吉感動之餘賜一團扇,正面寫著"龜井琉球守殿"反面寫有秀吉的標記。後來茲矩從事朱印船貿易,在長崎試建西洋型帆船,琉球守一職確實很合適其人。 三浦介:最初以相模國三浦郡為大本營的三浦義明被稱為三浦大介,後源賴朝任命義明的次男義澄為三浦介,得以世襲。北條氏滅亡後,該職空缺,奧州的蘆名盛隆向織田信長獻上名馬三頭,蠟燭千支,在信長的斡旋之下敘任該職。 大內介:大內氏的先祖是百濟聖明王的第三子琳聖太子,至周防後被賜予多種良姓。十二世紀中葉,大內氏占據了周防國的要地,被任命為周防權介。以後子孫也代代世襲,被稱為大內介。 靫負尉:北條氏直家臣小川靫負尉(實名不明)所稱官職。靫負尉是衛門尉的別名,衛門府常背負靫(盛箭之筒)警備宮門,因此得名,又被稱為靫負之司。稱此官職者相當之少。
Ⅳ 日本戰國石田三成的官職
秀吉擔任關白從一位時
石田三成從五位下治部少輔
升為五奉行
Ⅵ 日本戰國時部將職位。
這個有不同的拍發,好像沒統一的...
按照太閣游戲系列的,分為足輕組頭、足輕大將、侍大將、部將、家老、城主、國主。
嗯,可到了桃山時代,又有了變化。由於豐臣秀吉本身沒開幕府,他自己就是個大名,於是就出現了如下的排列順序:
1.豐臣家是最大的大名
2.大大名。也就是五大老。負責豐臣政權的重大決策。比如豐臣秀吉死了以後,決定從朝鮮撤兵的,就是五大老。
這五家通常是比較大的勢力,是早期臣屬於豐臣政權的大大名。前田利家號稱擁有加賀100萬石的土地,上杉景勝和毛利輝元領地石數也超過150萬,宇喜多秀家的沒資料,德川家康的勢力最大,關東八州的收成比其他4位的收成都大。所以五大老收成高—米多錢多—兵多,自然就在豐臣政權中佔有僅次於太閣的地位。
有的大名雖然領地廣闊但是收成不高,自然就沒評上五大老。比如伊達政宗,一是臣服較晚,二是東北的土地貧瘠,單位產量不高。他們通常沒有決策權。
另外有些雖然收成高領地廣但是對豐臣政權不服的人,自然也沒評上。好一點的比如統一了九州的島津家、統一了四國的長宗我部家由於反抗豐臣政權被打敗受到了減封,壞一點的比如擁有關東八國的北條家直接就給滅國了...這些人自然也沒決策權。
另外五大老都是和豐臣秀吉本人有重要關系的人。比如宇喜多秀家是豐臣秀吉的養子;德川家康是豐臣秀吉的妹夫;毛利輝元在本能寺之變前和豐臣秀吉定下了盟約之後又很夠意思的遵守,之後又積極參與豐臣秀吉發動的戰爭;上杉景勝在豐臣秀吉與柴田勝家爭權的時候幫助了豐臣秀吉;前田利家是豐臣秀吉的岳父(他女兒做了豐臣秀吉的小妾...混亂的人際關系...)。
3.五奉行。本身領地很小(5個人加起來的領地收成都不如前田利家的多),但是可以負責豐臣爭權的內部運轉工作。奉行的意思類似於做工。這些人都是內政超群的人,打仗不行。這些人也都是和豐臣秀吉沾親帶故的...比如石田三成是秀吉養大的侍童;淺野長政是秀吉的小舅子...他們的領地雖然遠不及五大老,但在中央的決策上享有與五大老相同的權力。
4.三中老。介個...就是負責調停的一夥人,要是五大老和五奉行之間有了矛盾,他們負責調停...
5.大名。大名很多,不過他們不能參與豐臣政權的決策。只管看好了自己的領地,有了命令接受便是。在領地內只要不違反豐臣政權的法律,就可任意決策,擁有自己的軍隊,有獨立的財政收入,類似於地方省長。
他們在自己領地內行動要遵守的前提是不違背豐臣秀吉的法律。這個最著名的就是「無事令」和「上杉征伐」...
豐臣政權成立之始,便發布了「無事令」。要求全國所有大名,沒有我豐臣秀吉的許可,不得私自開戰搶地盤(好霸王的條款...)。結果北條家有個叫豬昊什麼的笨蛋(從姓上可以看得出他傻...)私自發兵攻打了真田昌幸地盤的名胡桃城。結果就因違背「無事令」,讓主家遭了秧,遭到了征討。北條家因此而滅國...
上杉征伐發生在豐臣秀吉死了以後。上杉景勝回到領地後厲兵秣馬修築城堡一副要准備打仗的樣子。德川家康正好看著這個人就不服,想趁機削弱五奉行的勢力(上杉景勝屬於親三成派),便以上杉家違背了豐臣秀吉制定的「領地內不許私自修城」為由,糾集了N多大名,發動了對上杉家的征討。
可見地方大名所擁有的權力還是有限...
6.城主。這個和大名的差別不大,只是和誰效忠的問題。比如真田昌幸在1582年之前是信濃上田城的城主,效忠的是武田家。之後脫離了武田家自立,他就是真田家的大名。領地沒有變,但已經變成了獨立單位。城主的領地通常比較小。
7.家老。家老通常是侍奉了主家幾代的人。比如林秀貞,侍奉了織田信長的老爹,到了織田信長當政的時候,自然是家老,說話就有分量。為什麼?因為我從他爸爸那一輩開始就在他家做工了!家老一般在大名決策的時候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比如...直江兼續是上杉景勝的家老,因為他幫著上杉景勝成功奪權,使他在上杉家有特殊的地位。不但有米澤城20萬石的領地(可以算是一個小大名了),而且說話舉足輕重。上文說到了上杉征伐,便是由他的「直江狀」引起的。上杉景勝有事兒都得和他商量著辦。
接著的人就是部將、侍大將、足輕大將、足輕組頭了...因為無史可靠,就不寫了。
Ⅶ 有關日本戰國時代的職務問題
奉行是個統稱,代城主管理城下町的也叫奉行,代替大名管理一國商業的也叫奉行,只有實際權力的不同,沒有等級劃分。 老中是幕府的特定官員,位置在將軍之下,類似丞相。 大老是臨時任命的,在老中之上,但不是常任職務。
Ⅷ 奉行是什麼意思
1、動詞。執行,履行(諾言等)
2.官職名。日本存在於平安時代至江戶時代期間的一種官職。
Ⅸ 日本戰國時代官職問題
中央官制
律令制下的中央官制以二官八省為基本體制。君主在天皇之下,置有擔當朝廷祭祀的神只官與統括國政的太政官(二官),太政官之下實際的行政置八省分擔。
中國的律令制中,皇帝集權,並在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輔助皇帝。相對上,日本的律令制(二官八省)是天皇與各省之間代理天皇處事的合議體,特徵是設置太政官。
二官八省以外其他的監察行政組織的弾正台及宮中等負責守衛的衛府(衛門府、左右衛士府、左右兵衛府)由天皇直轄管理(まとめて、二官八省一台五衛府)。此與「官」是指「役所的事物」,與現在的用法「辦公室職員」有所差異。
一、二官
神只官-管理神只祭祀(じんぎさいし)的役所。從太政官獨自的組織,但是受到太政官的控制。
太政官-是統管朝廷的最高機關,相當於現在的內閣
太政大臣(だじょうだいじん):太政大臣是所有官職中最高的官職,可以說是天皇師傅的名譽職位,這一職務是最重要的,因為沒有適任者就不設置的緣故,該官職空缺的時候很多。織田信長死後受到追贈,豐臣秀吉就任關白後也敘任該職。
左大臣(さだいじん):太政官的長官,總裁太政官所有政務、宮中的典禮等,是朝廷事實上的最高責任者。沒有武家敘任過該職,根據秦(中國)的"丞相府"一詞,左右大臣也被稱為左相府、右相府,簡稱左府殿、右府殿。
右大臣(うだいじん):太政官的長官,雖然是次席,但許可權與左大臣相同。當左大臣因為某些原因不能出朝或兼任關白時,代行總裁太政官的政務和典禮。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豐臣秀賴都敘任過此職。
內大臣:太政官編制之外的大臣,許可權與前兩者也是一樣。當左右大臣都不能出朝時,代行總裁太政官的政務和典禮。德川家康敘任該職時,被稱為"江戶內府殿",織田信雄、豐臣秀賴也曾敘任該職。
大納言(だいなごん):太政官的首席次官,與大臣共同商討天下政事,討論天皇命令的得當與否,也是傳達上下言語的重職。大臣不在之時代行太政官的任務,豐臣政權下的羽柴秀長(大和大納言)、前田利家、豐臣秀次等敘任此職。
中納言(ちゅうなごん):職務與大納言相同,但不能代行大臣之事,中納言的別稱是"黃門",原本由來是秦的官職,宮門之扉為黃色,此官於門內侍立所致。姊小路良賴曾向朝廷申請未果。
參議:與大臣、納言共同協商政事的官職,是繼納言之下的重職,任用條件相當嚴格。參議的別稱是唐名的"宰相"。足利義輝、足利義昭、北皇具教(參議左中將)等與朝廷親近者敘任該職。
弁官局(べんかん):分左右兩部管理八省的部門。左右弁官局中有大弁、中弁、小弁之職。職務是將上命傳達各省,處理庶務。因為要處理太政官內的一切公文,因此非學問出眾者不能當此職。戰國時代公家多有敘任此職者。
少納言(しょうなごん):擔任天皇的文書的重職.後職權衰落,成為管理天皇的官印的有名無實的官職.
長官: 太政大臣, 左大臣, 右大臣 次官: 大納言, 中納言 判官: 弁官, 少納言
二、八省
內務省:(又稱中務省)侍奉天皇側近,行使詔敕頒行等宮中一切政務,卿由親王擔任,如無適任者即空缺。秀吉的御咄眾宮部繼潤擔任內務卿法印。
侍從是天皇的近侍,職務是進諫天皇的過錯,補其不足。北羽的安東愛季屢屢向織田信長贈送鷹、馬、天鵝等物,在信長的推舉下敘任該職。
長官:內務卿(なかつかさきょう)
次官:內務大輔(なかつかさたいふ)·內務少輔(かつかさのしょう)
判官:內務丞(なかつかさのじょう)
他:侍従(じじゅう)
下設:
中宮職 - 管理後宮相關事務。太皇太後、皇太後、皇後がいるときには、それぞれ,置有太皇太後宮職、皇太後宮職、皇後宮職。
左右大舍人寮 - 平城天皇時代左右統合。
圖書寮
紙屋院
內藏寮
縫殿寮
糸所
內匠寮(令外) - 聖武天皇時代設立。
陰陽寮
畫工司 - 808年與內匠寮合並
內葯司- 896年與宮內省之典葯寮合並
內禮司 - 808年與彈正台合並
式部省:擔任文官任免等一般人事的部門,負責調查文官的事務成績,上報太政官,以及指導禮儀等工作。卿由親王擔任。信長的右筆(書記)楠正虎敘任式部卿法印一職。
長官:式部卿(しきぶきょう)
次官:式部大輔(しきぶたいふ)·式部少輔(しきぶのしょう)
判官:式部丞(しきぶのじょう)·式部大夫(しきぶのたゆう)
下設:
大學寮
大學別曹
散位寮 - 896年合並至式部省之內。
民部省:管理地方戶籍、租稅、交通、建設等工作的部門。因為是擔當朝廷的稅收工作,因此是僅次於內務、式部的要職。五奉行的前田玄以敘任民部卿法印,謁見秀吉的松前慶廣擔任民部大輔,秀吉的黃母衣眾青山一重擔任民部少輔一職。
長官:民部卿(みんぶきょう)
次官:民部大輔(みんぶたいふ)·民部少輔(みんぶのしょう)
判官:民部丞(みんぶのじょう)·民部大夫(みんぶのたゆう)
下設:
廩院
主計寮
主稅寮
右弁官局
治部省:處理外交事務、高官的戶籍管理、監督寺社佛閣等處人員的禮儀,也裁判庶民的婚姻訴訟。石田三成敘任治部少輔之事非常有名。
長官:治部卿(じぶきょう)
次官:治部大輔(じぶたいふ)·治部少輔(じぶのしょう)
判官:治部丞(じぶのじょう)
下設:
雅樂寮
玄蕃寮
諸陵司 - 729年升格為諸陵寮。
喪儀司 - 808年與兵部省之鼓吹司合並。
兵部省:管理武官的人事、諸國的兵馬、城池等一切軍務的部門,負責錄用京和地方的兵士,製成名簿。大內義隆敘任兵部卿。
長官:兵部卿(ひょうぶきょう)
次官:兵部大輔(ひょうぶたいふ)·兵部少輔(ひょうぶのしょう)
判官:兵部丞(ひょうぶのじょう)
下設:
隼人司 - 808年由衛門府編入兵部省。
兵馬司 - 左右馬寮に統合。
造兵司 - 宇多天皇時與兵庫寮合並。
鼓吹司 - 宇多天皇時與兵庫寮合並。
主船司 - 廢止。
主鷹司 - 廢止。
刑部省:管理訴訟的審理、判決、刑罰執行的部門,後因為檢非違使廳的崛起,職權旁移,成為有名無實的官職。大谷吉繼敘任刑部少輔一職。
長官:刑部卿(ぎょうぶきょう)
次官:刑部大輔(ぎょうぶたいふ)·刑部少輔(ぎょうぶのしょう)
判官:刑部丞(ぎょうぶのじょう)
下設:
囚獄司 - 検非違使抬頭變得有名無實。
贓贖司 - 平城天皇時與刑部省合並。
大藏省:管理諸官廳的收支、諸國的調(田地課稅)、貨幣、金銀、物價的部門。
長官:大蔵卿(おおくらきょう)
次官:大蔵大輔(おおくらたいふ)·大蔵少輔(おおくらのしょう)
判官:大蔵丞(おおくらのじょう)·大蔵大夫(おおくらのたゆう)
下設:
正藏率分所
織部司
典鑄司 - 光仁天皇時與中務省的內匠寮合並。
漆部司 - 平城天皇時與中務省的內匠寮合並。
縫部司 - 平城天皇時與中務省的縫殿寮合並。
掃部司 - 嵯峨天皇時與宮內省之內掃部司合並,於宮內省設置掃部寮。
宮內省:總管皇室的收支、衣食、雜務等宮中之事,同時也兼管諸國獻上的食料和御料地(皇室直轄領)。
長官:宮內卿(くないきょう)
次官:宮內大輔(くないたいふ)·宮內少輔(くないのしょう)
判官:宮內丞(くないのじょう)
下設:
大膳職
木工寮
大炊寮
供御院
主殿寮
釜殿
典葯寮
乳牛院
掃部寮
正親司
內膳司
進物所
御廚子所
贄殿
造酒司
酒殿
采女司
主水司
冰室
筥陶司 - 與大膳職合並。
鍛冶司 - 與木工寮合並。
官奴司 - 與主殿寮合並。
主油司 - 與主殿寮合並。
內掃部司 - 與掃部寮合並。
內染司 - 與掃部寮合並。
園池司 - 與內膳司合並。
土工司 - 與木工寮合並。
三、職
京職:擔當京的租稅、商業、道路等民政事務以及司法、警察之事的部門,分左右兩部,各自擔當東西兩半。後來因職權移至檢非違使廳而喪失權力。嚮往京的伊達氏、佐竹氏等諸多東北大名自稱京職,陸奧的岩城重隆敘任左京大夫,津輕為信敘任右京大夫。
長官:左京大夫(さきょうだいぶ)·右京大夫(うきょうだいぶ)
次官:左京亮(さきょうのすけ)·右京亮(うきょうのすけ)
判官:左京進(さきょうのじょう)·右京進(うきょうのじょう)
修理職:與木工寮分頭管理宮殿的修理和營造的部門。織田信長上洛之際,為柴田勝家申請了修理亮一職。後來秀吉的家臣蜂須賀正勝敘任修理大夫,青山宗勝敘任修理亮一職。
長官:修理大夫(しゅりだいぶ)
次官:修理亮(しゅりのすけ)
判官:修理進(しゅりのじょう)
大膳職:負責在典禮上分配、調理款待臣下宴席的部門,也負責管理諸國獻上的食物。武田信玄敘任大膳大夫一職。
長官:大膳大夫(だいぜんだいぶ)
次官:大膳亮(だいぜんのすけ)
判官:大膳進(だいぜんのじょう)
四、東宮
春宮坊:負責皇太子飲食起居一切事務的部門。春宮大夫由皇太子命令封職,管理宮殿。下部組織有主膳監、主馬署、主殿署。
長官:春宮大夫(とうぐうだいぶ)
次官:春宮亮(とうぐうのすけ)
判官:春宮進(とうぐうのじょう)
主膳監:負責調理皇太子飲食的部門,主膳正還要負責嘗毒。後因為內膳司兼了其職,遂無敘任者。
長官:主膳正(しゅぜんのかみ)
判官:主膳佑(しゅぜんのじょう)
主馬署:管理東宮馬匹、馬具的部門。秀吉的家臣松野重元敘任主馬首一職。
長官:主馬首(しゅめのかみ)
主殿署:負責東宮掃除、入浴准備的部門。
長官:主殿首(しゅでんのかみ主藏監-廢止
舎人監-廢止
主工署-廢止
主書署-與主藏監合並
主兵署-與主藏監合並
主漿署-與主膳監合並
東宮傅(とうぐうふ)
東宮學士
五、寮
內匠寮:指揮所屬工匠修理宮中器物,管理營造的部門,也負責裝飾典禮時御座的裝飾。
長官:內匠頭(たくみのかみ)
次官:內匠助(たくみのすけ)
判官:內匠允(たくみのじょう)
內藏寮:管理皇室財產運營、收支的部門。山科、高倉兩氏代代出仕內藏頭一職。戰國時代公卿山科言繼為皇室的財政復興四處奔走。
長官:內蔵頭(くらのかみ)
次官:內蔵助(くらのすけ)
判官:內蔵允(くらのじょう)
縫殿寮:負責天皇、皇後衣服的裁縫,以及調查女官品行和盡職態度的部門。秀吉黃母衣眾小野木重次敘任縫殿助一職。
長官:縫殿頭(ぬいどののかみ)
次官:縫殿助(ぬいどののすけ)
判官:縫殿允(ぬいどののじょう)
大學寮:負責學生教育、考試的部門,寮內分六種學科。
長官:大學頭(だいがくのかみ)
次官:大學助(だいがくのすけ)
判官:大學允(だいがくのじょう)
主計寮:管理稅收(調、庸)、朝廷預算、決算的部門。加藤清正敘任主計頭一職。
長官:主計頭(かずえのかみ)
次官:主計助(かずえのすけ)
判官:主計允(かずえのじょう)
主稅寮:管理諸國田稅、米倉收支的部門。
長官:主稅頭(ちからのかみ)
次官:主稅助(ちからのすけ)
判官:主稅允(ちからのじょう)
雅樂寮:負責培養、選拔舞人和樂人的部門。酒井忠世在江戶幕府成立後,敘任雅樂頭一職。
長官:雅楽頭(うたのかみ)
次官:雅楽助(うたのすけ)
判官:雅楽允(うたのじょう)
玄蕃寮:管理寺院、僧尼的名簿,接待外國公使,以及監督在京外國人的部門。久留米的有馬豐氏敘任玄蕃頭一職。
長官:玄蕃頭(げんばのかみ)
次官:玄蕃助(げんばのすけ)
判官:玄蕃允(げんばのじょう)
木工寮:與修理職協力營造、修理宮殿,採集木材、製作工藝品的部門,寮下有諸多工匠。
長官:木工頭(もくのかみ)
次官:木工助(もくのすけ)
判官:木工允(もくのじょう)
馬寮:分左右兩部飼育、訓練從諸國牧場(武藏、上野、甲斐、信濃)集中的宮中馬匹,管理馬具、飼料的部門。足利義昭等歷代將軍都敘任左馬頭一職。馬寮的唐名又稱典廄署。 左、右馬寮 - 桓武天皇時,左右馬寮合並為主馬寮,後來再分為兩級。 內廄寮(ないきゅうりょう)-奈良時代新設,合並自左、右馬寮
。主馬寮(しゅめりょう)-內廄寮與左、右馬寮合並,平安時代廢止
長官:左馬頭(さまのかみ)·右馬頭(うまのかみ)
次官:左馬助(さまのすけ)·右馬助(うまのすけ)
判官:左馬允(さまのじょう)·左馬大夫(さまのたいふ)·右馬允(うまのじょう)·右馬大夫(うまのたいふ)
兵庫寮:負責兵器管理、買賣的部門。 左・右兵庫(ひょうご)-寮格,與內兵庫等組織統合後再改組成兵庫寮 。內兵庫(ないひょうご)-司格,合並自左、右兵庫
長官:兵庫頭(ひょうごのかみ)
次官:兵庫助(ひょうごのすけ)
判官:兵庫允(ひょうごのじょう)
大炊寮:負責典禮、宴會上食物的調理,諸國收獲糧食配給的部門。大炊頭也管理御料地,土井利勝敘任大炊頭一職。
長官:大炊頭(おおいのかみ)
次官:大炊助(おおいのすけ)
判官:大炊允(おおいのじょう)
主殿寮:負責內里(天皇日常生活之所)的掃除、天皇入浴的准備、管理坐輿的部門。
長官:主殿頭(とのものかみ)
次官:主殿助(とのものすけ)
判官:主殿允(とのものじょう)
典葯寮:負責診療、葯園管理的部門。典葯頭一般由長於醫術者擔任,和氣、丹波兩氏代代出仕此職。戰國時代公卿丹波盛直敘任此職。
長官:典薬頭(てんやくのかみ)
次官:典薬助(てんやくのすけ)
判官:典薬允(てんやくのじょう)
掃部寮:負責宮中的清掃,典禮時場所准備的部門。井伊直孝敘任掃部頭一職。
長官:掃部頭(かもんのかみ)
次官:掃部助(かもんのすけ)
判官:掃部允(かもんのじょう)
圖書寮:負責朝廷書籍管理、國史編纂的部門,也擔當佛經、佛像的管理。
長官:図書頭(ずしょのかみ)
次官:図書助(ずしょのすけ)
判官:図書允(ずしょのじょう)
六、司
內膳司:負責天皇飲食的部門。奉膳由高橋、安陰兩氏為長官代代出仕。長官同時還要嘗毒,後來也兼司主膳監的工作。
長官:內膳奉膳(ないぜんぶぜん)·內膳正(ないぜんのかみ)
判官:內膳典膳(ないぜんてんぜん)
市司:監督京市的部門,分東西兩部管理財物和物價,取締違法營商。片桐且元敘任東市正一職。
長官:東市正(ひがしのいちのかみ)·西市正(にしのいちのかみ)
判官:東市佑(ひがしのいちのじょう)·西市佑(にしのいちのじょう)
隼人司:指揮管理隼人族的部門。九州南部(薩摩、大隈)有著被稱為隼人族的異民族,行動迅速,非常勇猛,被特徵為宮城警備。薄田兼相敘任隼人正一職。
長官:隼人正(はやとのかみ)
判官:隼人佑(はやとのじょう)
織部司:紡染朝廷所需染織物的部門。織部燒的創始人古田重然敘任織部佑一職相當有名。
長官:織部正(おりべのかみ)
判官:織部佑(おりべのじょう)
采女司:負責采女挑選、教育管理的部門。采女是服侍天皇、皇後日常生活的女官,從地方郡司、豪族的子女中挑選美貌少女,後來采女從在京諸氏的家中挑選,女官大都生長於京都。至戰國時代,成為有名無實的官職。
長官:采女正(うねめのかみ)
判官:采女佑(うねめのじょう)
主水司:管理飲水、粥、酒、冰窖等物的部門。茶人上田重安敘任主水正一職。
長官:主水正(もんどのかみ)
判官:主水佑(もんどのじょう)
七、彈正台
彈正台:作為中央官職之一獨力於朝廷之外,負責管理風俗,揭發左大臣以下不正行為的部門。後職權為檢非違使廳所奪,成為有名無實的官職。但因為該職有「糾正一切惡徒」的意思,從織田信長開始在武家中一直很有人氣。織田氏代代自稱彈正忠。
長官:弾正尹(だんじょういん)
次官:弾正大弼(だんじょうだいひつ)·弾正少弼(だんじょうしょうひつ)
判官:弾正大忠(だんじょうだいちゅう)·弾正少忠(だんじょうしょうちゅう)
八、衛府
近衛府:分左右兩部護衛天皇,警備皇居內側的部門。天皇行幸之際也作為親兵侍奉。大將是非常重要的官職,極難受任。最上義光敘任左近衛少將兼出羽守,上杉景勝敘任左近衛權少將。
長官:左近衛大將(さこのえたいしょう)
右近衛大將(うこのえたいしょう)
次官:左近衛中將(さこのえちゅうじょう)·左近衛少將(さこのえしょうしょう)
右近衛中將(うこのえちゅうじょう)·右近衛少將(うこのえしょうしょう)
判官:左近將監(さこんしょうげん)·左近大夫(さこんたいふ)
右近將監(うこんしょうげん)·右近大夫(うこんたいふ)
兵衛府:警備皇居外周區域,行幸和行啟之際擔任警備和雜務的部門,也分左右兩部,多任用弓馬嫻熟之士。
長官:左兵衛督(さひょうえのかみ)·右兵衛督(うひょうえのかみ)
次官:左兵衛佐(さひょうえのすけ)·右兵衛佐(うひょうえのすけ)
判官:左兵衛尉(さひょうえのじょう)·右兵衛尉(うひょうえのじょう)
衛門府:分左右兩部鎮守皇居諸門,管理人員、資材進出的部門。行幸之際擔當先導。松永久通敘任右衛門佐一職。衛門又稱金吾,金吾乃辟邪之鳥名。 左衛士府、右衛士府(えじふ)-與衛門府合並後改稱左右衛門府
長官:左衛門督(さえもんのかみ)·右衛門督(うえもんのかみ)
次官:左衛門佐(さえもんのすけ)·右衛門佐(うえもんのすけ)
判官:左衛門尉(さえもんのじょう)·右衛門尉(うえもんのじょう)
隼人司-移交兵部省管轄
中衛府(ちゅうえふ)-奈良時代新設,後來被廢止。
授刀衛(じゅとうえい)-奈良時代新設,近衛府的前身
外衛府(がいえふ)-奈良時代新設,近衛府的前身
九、使廳
勘解由使廳:監察交代國司事務的部門,避免國司利用職權橫行一方。所謂解由,是後任者為向前任者所遞交證明前任者任期中並無租稅等不正行為的證明書,所進行的調查。黑田官兵衛敘任勘解由次官一職。
長官:勘解由長官(かげゆのかみ)
次官:勘解由次官(かげゆのすけ)
判官:勘解由判官(かげゆのじょう)
檢非違使廳:管理京的治安、衛生、民政。職位重要非常,多從家室良好的人物中選拔。起初是檢舉犯人、管理風俗,後也從事訴訟和裁判工作,勢力強大。
長官:検非違使別當(けびいしのべっとう)
次官:検非違使佐(けびいしのすけ)
判官:検非違使尉(けびいしのじょう)
十、藏人所
藏人所:作為天皇的秘書官經常從事宮中的機密文書,從事與太政官的聯絡和宮中庶務的部門。因為天皇向太政官下命令時,手續復雜容易泄密的緣故,故設此職。多從名門子弟和才能之士中選拔,後勢力擴大,也掌握宮中所有的典禮。還有,藏人頭可說是通往上級大臣的階梯。
長官:蔵人所別當(くろうどどころのべっとう)
次官:蔵人頭(くろうどのとう)
他:五位蔵人(ごいのくろうど)·六位蔵人(ろくいのくろうど)
十一、後宮
後宮十二司
內侍司
兵司
蔵司
書司
縫司
膳司
酒司
闡司
殿司(主殿司)
掃司
水司
薬司
十二、家令
家令
十三 、其他主要令外官
修理職- 淳和天皇時,一時期與宮內省的木工寮統一。
齋院司
鑄錢司
齋宮寮 - 齋宮時運作,掌館伊勢太神宮、伊勢神領相關事務。斎宮寮之下置齋宮十二司(舍人司、藏部司、膳部司、炊部司、酒部司、水部司、殿部司、掃部司、采部司、葯部司、門部司、馬部司)。
檢非違使廳
勘解由使廳
谷倉院
藏人所
御書所
一本御書所
內御書所
畫所
作物所
御匣殿
樂所
內豎所
院廳
女院廳
後院(淳和院等)
內教坊
施葯院
崇親院
諸使
諸司
諸所
造寺司
造京司、造宮司
[編輯本段]地方官職
一、地方
太宰府:治理九州地方的部門,擔當國防、外交等九州一切政務。親王敘任名譽性的帥,大貳是實質性的長官。從右大臣菅原道真以來,太宰府權帥一直作為大臣的流罪、左遷之職。築前守護武藤氏自鐮倉以來,代代與少貳氏共同出仕太宰少貳之職。與少貳氏相爭的周防大內義隆為求正當性支配北九州,向朝廷申請其上位的大宰大貳獲得准許。
長官:太宰帥(だざいのそち)
次官:太宰大弐(だざいのだいに)·太宰少弐(だざいのしょうに)
判官:太宰大監(だざいのだいげん)·太宰少監(だざいのしょうげん)
秋田城:為防備蝦夷入侵而在出羽國秋田郡所置之城。開始設秋田城司管理該城,後來出羽介專任城務一職,遂有名無實化,但這一官職仍舊作為武家的榮耀保存了下來。織田信忠攻打美濃國岩村城時因戰功敘任秋田城介。北羽的安東(秋田)氏代代自稱此職。
長官:秋田城司(あきたじょうのつかさ)
次官:秋田城介(あきたじょうのすけ)
二、國司
置於各國的地方官,相當於現在的知事,總管該國的行政、司法、警備等一切政務。長官稱為守,次官稱為(介)上總、常陸、上野三國是親王屬國,因此介是實質上的長官。國司與中央貴族相比地位要低。各國根據人口分成大、上、中、下四類,戰國時代有許多武將自稱國司。
大 國
上総介 常陸介 上野介 大和守 河內守 伊勢守 武蔵守 下総守 近江守 陸奧守
越前守 播磨守 肥後守
上 國
山城守 摂津守 尾張守 三河守 遠江守 駿河守 甲斐守 相模守 美濃守 信濃守
下野守 出羽守 加賀守 越中守 越後守 丹波守 但馬守 因幡守 伯耆守 出雲守
美作守 備前守 備中守 備後守 安芸守 周防守 紀伊守 阿波守 贊岐守 伊予守
築前守 築後守 肥前守 豊前守 豊後守
中 國
阿波守 若狹守 能登守 佐渡守 丹波守 石見守 長門守 土佐守 日向守 大隈守
薩摩守
下 國
和泉守 伊賀守 志摩守 伊豆守 飛騨守 隠岐守 淡路守 壱岐守 対馬守
[編輯本段]番外
這里介紹一些珍稀的官位。
攝政·關白:攝政是代行幼年天皇政事之職,關白是輔佐成人天皇行政事之職。此二職均由當時官位最高大臣兼任。羽柴秀吉做關白近衛前久之養子,從而敘任關白。太閣則是該人辭去關白,其子就任關白的情況下,該人的稱號。
帶刀先生:帶刀是警備東宮的人員,其首領被稱為帶刀先生,多用長於武藝射藝之人。若玩忽職守將立被免職。作為警備關白武官的豐臣三中老之一的堀尾吉晴敘任帶刀從五位下。
琉球守:尼子氏重臣龜井茲矩所稱的官職(原本無此一職)主家滅亡後他成為豐臣秀吉的家臣,在姬路城論功行賞他被授予因幡半國之際,自願渡海攻取琉球。秀吉感動之餘賜一團扇,正面寫著"龜井琉球守殿"反面寫有秀吉的標記。後來茲矩從事朱印船貿易,在長崎試建西洋型帆船,琉球守一職確實很合適其人。
三浦介:最初以相模國三浦郡為大本營的三浦義明被稱為三浦大介,後源賴朝任命義明的次男義澄為三浦介,得以世襲。北條氏滅亡後,該職空缺,奧州的蘆名盛隆向織田信長獻上名馬三頭,蠟燭千支,在信長的斡旋之下敘任該職。
大內介:大內氏的先祖是百濟聖明王的第三子琳聖太子,至周防後被賜予多種良姓。十二世紀中葉,大內氏占據了周防國的要地,被任命為周防權介。以後子孫也代代世襲,被稱為大內介。
靫負尉:北條氏直家臣小川靫負尉(實名不明)所稱官職。靫負尉是衛門尉的別名,衛門府常背負靫(盛箭之筒)警備宮門,因此得名,又被稱為靫負之司。稱此官職者相當之少。
Ⅹ 日本戰國時代,軍銜
確認是問軍銜,而不是官職,是吧,那麼:
戰國時期的大名軍陣基本相同,軍陣的基本構成由本陣和若干獨立軍團組成。其主力為主將(大名)手下世襲化、專業化的「家臣團」。這些軍隊數量很少,但是戰鬥力卻非常強,一旦戰事爆發,在這些私兵的基礎上,再徵招農民組成足輕(步兵)隊補充軍力。
具體戰斗序列及指揮系統如下:本陣成員包括總大將、副將、軍師、佑筆(執筆)、軍奉行(管轄其下的旗奉行、弓奉行、槍奉行、小荷馱奉行、兵糧奉行)、軍目付、使番、物見番頭。此外還包括馬回、小姓、葯師、祈禱僧等保障人員。
獨立軍團一般包含侍大將、槍大將、鐵炮大將、足輕大將、弓大將以及其下的兵吏、兵丁組成,獨立軍團中的各個作戰分隊之間用使番(傳令兵)負責聯絡。
以侍大將為中心的獨立軍團是大名家軍團編成的基本單位,其下的足輕大將統領全隊足輕,弓大將統領全隊弓兵,槍大將統領全隊槍兵,鐵炮大將統領全隊銃兵。
在實際作戰中,往往還要選出一名先作大將,即先鋒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