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什麼之稱
⑴ 對日本國的稱呼有哪些
1、「倭國」或「倭奴國」,《漢書·地理志》所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日本文獻中,起初也沿用此名稱以自稱,如聖德太子撰《法華經義疏》,署名即為「大倭國上宮太子」。
2、日本,直到盛唐之世,日本國內漢學發達,日人始覺「倭」字有「順從」之意,用於國名有傷體面,於是厭棄舊稱,改稱「日本」。《新唐書·日本傳》說:「日本,古倭奴也。……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賀平高麗。後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國近日所出,以為名。說明「日本」國名始於7世紀中後期。「倭國」和「日本」是文獻中的正式稱呼。
3、東洋(東灜),中國古代文人喜歡稱日本為「東瀛」(東洋)或「扶桑」。「東瀛」,意為東海的島國。
4、扶桑,據說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里的「太陽樹」,因為日本在最東面太陽升起的地方,所以稱之為「扶桑」。
5、大和國,公元4世紀中葉成為統一的國家,當時稱為大和國;另有一指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二指日本中古國家的代稱。屬京畿區域,其領域相當於現在的奈良縣。
6、「八大洲」、「八大島國「——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稱其為「八大洲」、「八大島國」等。
7、千島之國,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他6800多個小島嶼組成,因此也被稱為「千島之國」。
8、古時日本也有其他的日語稱號。如:大八州(おおやしま)(由日本神話中由伊邪那美和伊奘諾尊所創的八個島)、八島(やしま)、、瑞惠(みずほ)、敷島(しきしま)、秋津島(あきつしま)等。
⑵ 日本的別稱是什麼
日本沒有別稱。
日本國(日語:にっぽんこく、にほんこく;英語:Japan),簡稱「日本」,位於東亞、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日本三大都市圈是東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
日本是一個太平洋西岸的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等國相望。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風。
(2)日本什麼之稱擴展閱讀:
日本的歷史:
日本列島最早在20萬年前出現人類,已知最早的日本人類化石可追溯到約3萬年前。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西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日本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大和國,其後於大化革新後確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嘗試創建一個律令制的國家。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權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征服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12世紀末,日本開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時代,鐮倉幕府、室町幕府相繼執政。期間曾經歷一個半世紀的戰國時代,以及由豐臣秀吉領導的文祿慶長之役。17世紀初,江戶幕府實行鎖國政策二百多年,到1854年黑船事件後,日本國內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號召,江戶幕府在輿論的壓力下,被迫將政權還給明治天皇,史稱「大政奉還」。
1867年,明治天皇整頓內政,富國強兵,一戰後短暫經歷大正民主時期,到20世紀30年代落入軍部控制,實行軍國主義,但於1945年被盟國擊敗後宣布投降。日本在恢復主權後經濟高速增長,躋身先進國家之列,直至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日本進入長期的相對經濟不景氣狀態。
2019年5月1日,天皇德仁在東京的皇居舉行即位儀式,成為日本第126代天皇。
⑶ 日本被稱為什麼
日本被稱為 櫻花之國 火山遍布,故被稱為「火山國」。 倭奴國,漢朝曾給當時的日本國璽,上刻:漢倭奴國印,已在日本出土,被日本視為國寶級文物。
⑷ 日本的古稱
歷史上日本曾有大和、東瀛、扶桑等別稱。日本,意為「日出之國」。最早稱「和」或「倭」(均讀作yamato,中文譯作邪馬台),「日本」這一稱呼大約使用於7世紀後期。
考古上最早發現「日本」這一名稱的是2011年出土於中國西安的《禰軍墓誌》,該墓誌作成於678年。 由此可見「日本」這一稱呼的使用最遲不晚於7世紀後期。
(4)日本什麼之稱擴展閱讀:
3世紀中葉,其境內出現較大的國家大和國。645年,日本向中國唐朝學習,進行大化改新。12世紀後期,天皇皇權旁落,進入幕府統治時代。
19世紀50年代中期,歐美列強侵入迫使日本放棄「鎖國政策」,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日本人民展開了反對侵略、反對幕府統治的斗爭。1868年,明治天皇重新掌權,進行明治維新,迅速躋身資本主義列強行列,對外逐步走上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曾多次侵略中國、朝鮮等亞洲國家。
二戰日本投降後,頒布新憲法,由天皇制國家變為以天皇為國家象徵的議會內閣制國家。
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發達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製造業、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動漫、游戲產業為首的文化產業和發達的旅遊業也是其重要象徵。
日本在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許多方面堪稱世界典範,其國民普遍擁有良好的教育、極高的生活水平和國民素質。至今保存著以茶道、花道、書道等為代表的日本傳統文化。
2017年12月8日,明仁天皇退位日定於2019年4月30日。
⑸ 日本的別名叫什麼
日本的別名叫做扶桑。
扶桑國,多指日本。唐朝著名史學家姚思廉所著的《梁書·扶桑國傳》:「文身國(日本古國之一的陸奧國),在倭國(九州、關西的大和國)東北七千餘里……大漢國,在文身國東五千里……扶桑國者,齊永元元年,其國有沙門慧深來至荊州,說雲:『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余里(指的是北海道的蝦夷國),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
意思是:文身國(日本古代國家之一的陸奧國),在日本(九州和關西的大和國)東北七千餘里……大漢國,在文身國東五千里……扶桑國,齊永元元年,這個國家有沙門慧深到荊州,說:扶桑在大漢國東面二萬余里(指的是北海大道的蝦夷國),土地在中國的東,那裡有很多扶桑樹,所以叫做扶桑。
所以從上述可以看出扶桑即古時的日本國,也是日本的別稱。
(5)日本什麼之稱擴展閱讀
日本,意為「日出之國」。「日本」這一稱呼大約使用於7世紀後期。其來歷在日本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但中國的《新唐書》則記載道:「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賀平高麗。後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為名。」
意思是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倭國派使者祝賀唐朝平定高句麗,因為懂點漢語,所以討厭「倭」這一名稱,故改國號為日本,使者自稱這是因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處而命名的。
⑹ 日本的別稱是什麼之國
倭,倭國。小矮人國的意思。中日交流歷史久遠,史載有千餘年之久,日本大規模向中國學習是在唐代。由於日本久居離島,與大陸相隔遙遠,島內資源有限,人民獲取蛋白質的條件受限,再加上近親繁殖,智商堪憂,身體發育嚴重不良,國民體質較弱,身材普遍矮小,故稱倭國。
⑺ 日本別稱有那些
日本人的別稱(非攻擊性):日本人;東洋人;天皇子民;東瀛人;
日本人的別稱(含攻擊性):小日本;鬼子;小鬼子;倭寇;
日本:日本(Japan),全稱日本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國名取「日出之國」之意,領土由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千米。日本以大和民族為主體民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為1.26億。公元3世紀中葉,其境內出現較大的國家「大和國」。
公元645年,日本向中國唐朝學習,進行大化改新。12世紀後期,進入幕府時代。1868年,日本又向歐美列強學習,進行明治維新,迅速躋身資本主義列強行列,對外逐步走上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曾多次侵略中國、朝鮮等亞洲國家。二戰日本投降後,美國派軍隊佔領日本。1947年,頒布新憲法,由天皇制國家變為以天皇為國家象徵的議會內閣制國家。日本戰後奉行「重經濟、輕軍備」路線,於20世紀60年代末一躍成為西方第二大經濟強國。90年代開始,其經濟陷入長期低迷,並面臨老齡化、少子化等嚴峻的社會問題,目前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日本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高度發達的工業是其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其科學研發能力十分強大,擁有大量的著名跨國公司和科研機構,每年的科研經費約佔GDP的3.1%,該比例位居發達國家榜首。此外,以動漫產業為首的文化產業和發達的旅遊業,也是日本的重要象徵。素以干凈整潔而聞名於世的日本,在環保、垃圾處理等許多方面堪稱典範,其國民普遍擁有良好的教育、生活水平和國民素質。至今,這里仍較好地保存了著以茶道、花道、書道等為代表的日本傳統文化。
⑻ 日本的美稱
日本的美稱
東瀛,日本(日文:日本國,前660年2月11日—)的別稱。是位於亞洲大陸東岸外的太平洋島國。 西、北隔東海、黃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與中國、朝鮮、俄羅斯相望,東瀕太平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
民族特色
日本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別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櫻花、和服、俳句與武士、清酒、神道教構成了傳統日本的兩個方面——菊與劍。
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間的茶道、花道、書道。茶道也叫作茶湯(品茗會),自古以來就作為一種美感儀式受到上流階層的無比喜愛。茶道是一種獨特的飲茶儀式和社會禮儀。現在,茶道被用作訓練集中精神,或者用於培養禮儀舉止,為一般民眾所廣泛地接受。
日本國內有許多傳授茶道各流派技法的學校,不少賓館也設有茶室,可以輕松地欣賞到茶道的表演。但日本的茶道最終是由中國唐朝貞觀年間傳到日本的。在古代,日本與中國造有往來。盛唐時期,日本曾派大量使臣來中國,受中國影響較深。日本人民稱"中國是日本茶道的故鄉"。
花道作為一種在茶室內再現野外盛開的鮮花的技法而誕生。因展示的規則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種流派, 日本國內也有許多傳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學校。另外,在賓館、百貨商店、公共設施的大廳等各種場所,可以欣賞到裝飾優美的插花藝術。書道也稱日本書法,是日本人的琴棋書畫四大藝術之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東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