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飲食中有哪些文化
『壹』 日本飲食文化是什麼
1、是「生」和「鮮」
按照日本人的觀念,新鮮的東西是營養最豐富、體內所蘊含的生命力最旺盛的,任何生物的最佳食用期是它的新鮮期。日本人喜歡將食物生吃,不僅生吃各種蔬菜和各種植物,而且生吃雞蛋,生吃魚,生吃肉。
2、追求造型美
日本飲食講究「藝術性」和「優雅感」。在日本的食品中,其名稱與自然景物有關的約占總數的一半以上,如松風、紅梅燒、磯松、桃山、牡丹餅,以及州濱、時雨、越之雪、落雁,等等。除了名稱以外,凡是到過日本的中國人或許都會感覺到,日本的菜餚與其說是讓人飽口福,倒毋寧說是讓人賞心悅目。
3、「雜食」文化
簡單來說,吃的食物種類繁多,叫雜食。「雜食」可以說是大部分人類的飲食習慣,並非日本獨有,但是日本人被稱為「世界第一的雜食族」的飲食結構是很值得探究的。
日本料理,主要分為兩大類日本和食和日本洋食。
簡單理解日本人自己發明的食物就是和食。日本和食中較有特色的包括壽司、刺身、納豆、天婦羅、章魚燒、鰻魚飯、竹輪、蕎麥面、牛丼、拉麵、生魚片,以及擺設得非常精緻的懷石料理等。傳統的日本和食以米飯為主食,然後配上魚、肉、蔬菜或醬菜等其他菜餚和湯。
我們經常看到的那不勒斯風義大利面、蛋包飯、炸豬排、可樂餅、日式咖喱這些就被稱為日式洋食,表示從外國引進,雖然不是日本發明、但是經過日本的改造成為日本料理的一種。
『貳』 日本飲食文化的介紹!
說到飲食,不僅是以大米為主食、蔬菜、魚與肉為副食的日本式餐點,而且西歐中國餐點一般也很普及,在日本可以品嘗到豐富多樣的餐食。日本是一個優質水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衛生設施也很完善,所以自來水在日本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飲用。現代的日本文化更是多彩多姿。
女孩子們在學習自古以來的日本傳統文化,如茶道、花道的同時,也跳迪斯科。觀覽市區、古老寺院和高層建築相鄰而建的情景並不稀奇。故而現代的日本文化是結合了古老的、新興的、西洋的和東洋的文化而形成。
日本人普遍愛食用生魚,因而蓋著生魚片的壽司是日本國內最流行的食物。
日本料理非常講究保持食物的原味,不提倡加入過多調料,以清淡為主。對菜餚的色面尤其有著很高的要求,不但使用各式各樣非常精緻的盛器來裝食物,對食物的形狀、排列、顏色搭配也都有很細膩的考慮。看著那一道道精細得有如風景畫一般的日式料理,初到日本的遊客往往不忍破壞那份美麗。
飲食習慣
日本的冷麵是放在竹製盤上,用筷子夾起一口的數量放在冷湯里進食。有些餐館沒有附上湯匙,日本人習慣拿起來喝湯。
日本的酒類
啤 酒:日本人最喜歡喝啤酒,無論是生啤酒或是瓶裝的都受歡迎在夏天,部分百貨公司更高有露天啤酒館,吸引大量遊客。
日本清酒:清酒可以熱喝或冷喝,無論那一種清酒,都是日本菜餚的最佳搭配。酒味可口甜美,容易喝過量而醉。
威 士 忌:日本人喜愛喝威士忌加冰加水稱(Mizuwari)
燒 酒:這種酒是用蕃薯、大麥、蔗糖等材料製成,經過濾後的
標準的日本菜:
Sukiyaki:禍置於餐桌上,在禍湯內不斷放入牛肉片,蔬菜,豆腐等等,且煮且食。天婦羅(Tempura):在麥粉中加入雞蛋和冷水,拌成麥粉漿,然後把蝦,魚,蔬菜等等,放入鍋內油煎。
壽司(Sushi):在有醋昧的飯團上,加以各種生魚片。
生魚片(Sashimi):生的魚片,用醬油佐食。
懷石菜(Kaiseki):被認為是日本烹調技術的精華。利用蔬菜,魚介,海草等精製而成,味道異常鮮美。
串燒(Yakitori):一串串的雞肉或肝臟,巨火烘熟。
炸豬排(Tonkatsu):豬肉片在麵包屑里一滾,然後用油煎 !
(2)日本飲食中有哪些文化擴展閱讀:
日本把菜餚叫做料理,因此日本菜日語稱為日本料理,中國菜稱為中國料理或中華料理,西餐統稱為西洋料理。另有一種說法就是日本的稱謂和食,西洋菜稱為洋食,日語中幾乎不說中食,但是飲食文化在日本呈和,中,洋三足鼎立之勢。
關於日本料理我想大家可以在中文或日文的網站上搜索到很多。對蔗民百姓來說中國人是這樣的,注重形式的日本人來看也不例外。首先,我個人雖然來日本已經10多年了,說實話我對日本料理持批判和不屑的態度大概佔了2/3的年頭,如果我一個人吃飯,不是應酬,我選擇日本料理得概率幾乎接近零。
日本料理生食很多,從生理上講我對那種軟綿綿,滑膩膩的東西通過我的喉嚨至今無法容忍,雖然在日本,因為很多場合不得不應酬,但是大多是讓這些生東西穿喉而過,從不多細細品味,因為我怕自己條件反射的打惡心反而在客戶面前顯得失禮。
參考資料:網路-日本的飲食
『叄』 日本飲食文化特點是什麼
日本飲食文化的特色是「生」和「鮮」。按照日本人的觀念,新鮮的東西是營養最豐富、體內所蘊含的生命力最旺盛的,任何生物的最佳食用期是它的新鮮期。
日本美食的種類
一、壽司日本壽司在中國相當受歡迎,日本壽司主要是用米和海苔,米醋以及一些肉類製作而成,做出來的壽司口感非常好,軟糯可口,非常好吃。我們常見的壽司品種有鰻魚壽司,原味壽司,三文魚壽司等等。
二、拉麵日本拉麵非常有名,日本拉麵的湯比較足的,一般我們的日本拉麵常見的就是豚骨拉麵。它裡面有雞蛋有肉,喝起來的湯也是比較鮮爽可口的,面也非常有勁道,因此來到日本一定要吃一碗日本當地非常有特色的日本拉麵。
三、神戶牛肉日本神戶當地所產的牛肉品質非常好,因此日本神戶牛肉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美食。
『肆』 日本有哪些傳統美食文化
[懷石料理]在日本菜系中,最早最正統的烹調系統是距今約四百五十多年的"懷石料理",被譽為日本烹調技術的精華。特點是烹制方法上沿襲古代的程序,盡量保持原料本身的味道,原料以魚和蔬菜為主。一般是煎茶之前的用膳,為了不影響品茶的樂趣,料理的味道和用料分量十分講究。此外,懷石料理講究環境的幽靜雅緻。
[茶會料理。室町時代(十四世紀)盛行茶道,於是出現了茶宴"茶會料理"。初開始茶會料理只是茶道的點綴,十分簡單。到了室町末期,變得非常豪華奢侈。其後,茶道創始人千利休又恢復了茶會料理原來清淡素樸的面目。 茶會料理盡量在場地和人工方面節約,主食只用三器——飯碗、湯碗和小碟子。間中還有湯、梅干、水果,有時還會送上二、三味山珍海味,最後是茶。
[卓袱料理]
??這種料理是起源於中國古代佛門素食,由隱元禪師作為"普茶料理"(即以茶代酒的料理)加以發揚。由於盛行於長崎,故又稱"長崎料理"。料理師在佛門素食內採用了當地產的水產肉類,便創立了"卓袱料理"。"卓袱料理"菜式中主要有:魚翅清湯、茶、大盤、中盤、小菜、燉品、年糕小豆湯和水果。小菜又分為五菜、七菜、九菜,以七菜居多。一開始就先把小菜全部放在桌子上,一邊進食,一邊將魚翅清湯及其他菜餚擺上桌。
[本膳料理]
『伍』 日本的飲食文化是什麼樣子的
說到飲食,不僅是以大米為主食、蔬菜、魚與肉為副食的日本式餐點,而且西歐中國餐點一般也很普及,在日本可以品嘗到豐富多樣的餐食。日本是一個優質水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衛生設施也很完善,所以自來水在日本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飲用。現代的日本文化更是多彩多姿。女孩子們在學習自古以來的日本傳統文化,如茶道、花道的同時,也跳迪斯科。觀覽市區、古老寺院和高層建築相鄰而建的情景並不稀奇。故而現代的日本文化是結合了古老的、新興的、西洋的和東洋的文化而形成。 日本人普遍愛食用生魚,因而蓋著生魚片的壽司是日本國內最流行的食物。 日本料理非常講究保持食物的原味,不提倡加入過多調料,以清淡為主。對菜餚的色面尤其有著很高的要求,不但使用各式各樣非常精緻的盛器來裝食物,對食物的形狀、排列、顏色搭配也都有很細膩的考慮。看著那一道道精細得有如風景畫一般的日式料理,初到日本的遊客往往不忍破壞那份美麗。 飲食習慣 日本的冷麵是放在竹製盤上,用筷子夾起一口的數量放在冷湯里進食。有些餐館沒有附上湯匙,日本人習慣拿起來喝湯。 夜生活 日本人習慣下班後三五成群地去喝酒。在大都市內的娛樂中心區,到處都有酒吧、的士高及夜總會。 日本的酒類 啤酒:日本人最喜歡喝啤酒,無論是生啤酒或是瓶裝的都受歡迎在夏天,部分百貨公司更高有露天啤酒館,吸引大量遊客。 日本清酒:清酒可以熱喝或冷喝,無論那一種清酒,都是日本菜餚的最佳搭配。酒味可口甜美,容易喝過量而醉。 威士忌:日本人喜愛喝威士忌加冰加水稱(Mizuwari) 燒酒:這種酒是用蕃薯、大麥、蔗糖等材料製成,經過濾後的 酒精,與伏特加有些類似。 在日本,無論是遣唐使時期,還是禪宗傳入日本時期,以及日明貿易時期和江戶時代,中國的飲食文化對日本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例如,日本栽培的農作物大豆、赤豆、稻米、小米、玉米等,日本人飲食中常用的醬、酒、醋、鹽、豆豉、酸飯團等主要經由中國傳入日本。可以說,日本列島食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日本飲食一般可分為主食和副食。米是主食,蔬菜及魚等為副食。中世紀至明治時期,日本人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對肉食有所禁忌,所以很少食肉。明治以後,這種禁忌才得以消除。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飲食中也普及了麵包等麵食類。隨著經濟的成長,由於西方文化的不斷滲透,肉類和乳製品等的攝取也大幅增加。再加上速食食品的普及,使日本人的飲食生活愈發多樣化。 料理的方式主要有煮、炸、烤以及涼拌菜等,同時搭配有味噌湯(醬湯)、腌醬菜(漬物)等。現在的副食之中也有許多西洋料理或中華料理的搭配。中國菜的烹調方法中有若干個帶「火」旁的字,如爆、炒、熘、煨、燒、煸、燜等等,這些字在日語中是很難找到的。日本料理的特色是生、涼、油脂少、分量少、種類多、顏色好看,而且非常講究食器的選擇。即色自然、味鮮美、形多樣、器精良。 日本料理又稱「五味、五色、五法」料理。五味是甘、酸、辛、苦、咸;五色是白、黃、青、赤、黑;五法就是生、煮、烤、炸、蒸。而品嘗日本料理的准則在於香、豐、熟、甘、嫩。由於日本菜強調的是賣相和質感,所以每份菜的量通常很少,但原料的素質卻無與倫比。他們最強調的是材料新鮮、刀工講究、擺放藝術。 吃日本料理時,在菜牌上看到有「盛合」的供應,即所謂雜錦。通常店主會特定幾種口味的雜錦供應,並用松、竹、梅來代表大、中、小,多以分量及材料來劃分,松是超級裝,竹是特級裝,梅屬普通裝。由此可見日本料理是非常考究的。 日本人吃飯時一般使用木質的筷子,他們的筷子比中國的短,女人的筷子又比男人的短,男的22厘米,女的21厘米。 日本料理的種類很多,比較有名的料理有:懷石料理。按照字面來解釋,就是懷中抱著石頭。據說很久以前修行僧一天只能在上午吃一頓飯。當然到了晚上就會又餓又冷、飢寒交迫。所以和尚們想到一個方法,就是把加熱的石頭(溫石)抱在懷里。後來人們就把僅僅填滿空肚子,加熱身體的輕淡的素食和簡單少量的食品叫做懷石料理。實際上這是從禪宗那裡來的想法,因為禪宗和茶道又有深遠密切的關系,所以也把只在喝茶之前吃的一些簡單的飯菜叫做懷石料理。但是現在的人們,把少量的按照順序擺上來的具有懷石風格的喝茶之前的用膳,統稱為懷石料理。懷石料理簡單而雅緻,同時亦非常講究環境的幽靜。 卓袱料理。卓袱是中國式飯桌,即八仙桌。卓袱料理是中國式的料理,有蘑菇、魚糕、蔬菜的湯面、鹵面等。其特色是客人坐著靠背椅,圍著一張桌子,所有飯菜放在一張桌上。這種料理起源於我國古代的佛門素食,由隱元禪師作為「普茶料理」(即以茶代酒的料理)加以發揚。由於盛行於長崎,故又稱長崎料理。料理師在佛門素食內採用了當地產的水產肉類,便創立了卓袱料理。 卓袱料理菜式中主要有:魚翅清湯、茶、大盤、中盤、小菜、燉品、年糕小豆湯和水果。小菜又分為五菜、七菜、九菜,以七菜居多。一開始就先把小菜全部放在桌子上,邊吃邊將魚翅清湯及其他菜餚擺上桌。 茶會料理。日本的室町時代(14世紀)盛行茶道,於是出現了茶宴茶會料理。最初的茶會料理只是茶道的點綴,十分簡單。到了室町末期,變得非常豪華奢侈。其後,茶道創始人千利休又恢復了茶會料理原來清淡素樸的面目。 茶會料理盡量在場地和人工方面節約,主食只用三器:飯碗、湯碗和小碟子。席間還有湯、梅干、水果,有時還會送上兩三味山珍海味,最後是上茶。 修行料理。修行料理又叫「精進料理」,意思是吃齋、吃素。選料有蕎麥面、豆腐、腌菜、炸蝦等。其實,所謂的「精進料理」,就是不使用肉類的素菜料理。 生魚片。日本料理以生魚片最為著名,它堪稱是日本菜的代表作。自古以來日本就有吃生食的習慣。江戶時代以前生魚片主要以鯛魚、鮃魚、鰈魚、鱸魚等為材料,這些魚肉都是白色的。明治以後,肉呈紅色的金槍魚、鰹魚成了生魚片的上等材料。現在,日本人把貝類、龍蝦等切成薄片,也叫「生魚片」。去掉河豚毒,切成薄片的河豚魚,是生魚片中的佼佼者,鮮嫩可口,但價格很貴。 吃生魚片必須要以芥末和醬油作佐料。芥末在日語中叫Wasabi,是生長在瀑布下或山泉下一種極愛干凈的植物(「山葵」),一遇污染就凋萎。山葵像小蘿卜,表皮呈黑色,肉質碧綠,磨碎後擱醬油吃生魚片時蘸著食用。芥末有一種特殊的沖鼻辛辣味,既殺菌,又開胃。 日本的生魚片異常新鮮,厚薄均勻,長短劃一。生魚片盤中點綴著白蘿卜絲、海草、紫蘇花,體現出日本人親近自然的飲食文化。生魚片的做法也是許多人所關注的內容。其實,生魚片的做法比較簡單,只要掌握了選料、刀工、裝盤、佐味等基本工序,制好生魚片並不難。 製作生魚片的原料較為廣泛,但以深海產的魚類及其他海產品為主。如魚類有三文魚、旗魚、鱸魚、鮪魚等;甲殼類有海膽蝦、龍蝦等;貝類有鮑魚、牡蠣、赤貝、北極貝等。生魚片的選料非常嚴格,應保證原料的新鮮、潔凈、無污染。 美觀的造型是生魚片的一大特色,故裝盤這道工序尤為重要。生魚片多選用半圓形、船形或扇形等精美餐具作盛器,再以新鮮的番芫荽、紫蘇葉、薄荷葉、海草、菊花、黃瓜花、生薑片、細蘿卜絲、酸橘等作配飾料。這些配飾料既可作裝飾和點綴,又可起到去腥增鮮、增進食慾的作用。例如,先在盤中鋪好紫蘇葉或生菜葉,再將切好的三文魚片以 5~7片為一組(即一人份),擺在紫蘇葉上,旁邊用細蘿卜絲、黃瓜花等錯落有致地進行點綴,給人一種非常清爽的感覺。 芥末和日本淡醬油是生魚片的主要佐味調料,常用的綠芥末又有粉狀和膏狀兩種。粉狀芥末的調制方法是,將粉狀芥末與水以1:2的比例調勻,再密封3分鍾,待產生芥末獨有的刺激辣味時,即可盛入碟內。膏狀芥末是成品,使用時直接擠入碟內即可。 壽司 壽司又稱「四喜飯」,是日本飯的代表。日本的大米,營養豐富,質量上乘,煮出的飯形似珍珠,芳香四溢。日本人把米粒叫做「舍利子」,管米飯叫「銀舍利」,來形容它的晶瑩剔透和像佛骨一樣的珍貴。 壽司是日本料理中獨具特色的一種食品,種類也很多,按其製作方法的不同,主要可分為生、熟壽司、壓壽司、握壽司、散壽司、棒壽司、卷壽司、鯽魚壽司等等,而其中鯽魚壽司被看作是日本料理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壽司。鯽魚壽司是以鯽魚、米飯和精鹽為原料,經過長達幾個月的腌漬和發酵製成的。用這種方法製作的壽司,原料中會產生大量的乳酸菌,給成品添加一種特殊的酸味,而且這些乳酸菌本身亦有防腐作用。不過,今天這種用古法製作的壽司已不多見。現代日本壽司大多採用醋拌米飯的方法來加工其主料,而且由於米飯中一般要加入四種以上的調料,故壽司又有「四喜飯」之稱。 壽司常用的主要原料首先是壽司米,也即日本粳米,其特點是色澤白凈,顆粒圓潤,用它煮出的飯不僅彈性好,有嚼頭,且具有較大的黏性。其次是包卷壽司的外皮所用的原料,即優質的海苔、紫菜、海帶、雞蛋卷皮、豆腐皮、春卷皮、大白菜等為常見。再就是壽司的餡料。壽司的餡料比較豐富多彩,而且最能體現壽司的特色。餡料所用的原料有海魚、蟹肉、貝類、淡水魚、煎蛋和時令鮮蔬菜如香菇、黃瓜、生菜等等。 正宗的壽司可以有酸、甜、苦、辣、咸等多種風味。因此,吃壽司時,應根據壽司的種類來搭配佐味料。例如,吃手握壽司時,因餡料中有生魚片、鮮蝦等,就需要蘸濃口醬油並塗抹適量的綠芥末;而吃卷壽司時則最好不要蘸醬油,這樣才能吃出它的原味。除了濃口醬油和綠芥末以外,壽司還有更重要的佐味料即醋姜。吃壽司時加一片醋姜,不僅有助於佐味,而且能使壽司變得更加清新味美。 天婦羅。我們常常在日劇中聽到「天婦羅」這個名稱,實際上「天婦羅」就是油炸食品。即用麵粉、雞蛋、水將其調成漿狀,再將魚、蝦、蔬菜裹上漿放入油鍋炸成金黃色,吃時蘸醬油和蘿卜泥的調汁,鮮嫩美味,香而不膩。 壽喜燒。 「壽喜燒」亦稱日本火鍋,是從19世紀後半期以後才開始普及的。它是將牛肉切成薄片,與海鮮、蔬菜等一起煮,沾上生雞蛋汁、醬油和糖做成的調味料一起食用。日本古代就有這種進食的習慣,明治維新以前的農民將獸肉放在屋外的鋤頭上燒熟後食用,最初叫「鋤燒」。後來發展為在地坑上的鐵鍋里加入蔥、豆腐、魚肉、蔬菜等,大家邊煮邊吃的「壽喜燒」。 石燒。 「石燒」即石板燒。是將牛排放在燙石上燒熟,蘸鮮醬油食用。這種牛肉是經過特定的飼養技術飼養的。據說在飼養期間,會定期給牛隻飲用一些低酒精成分(4%~5%)的啤酒,令其血氣運行,加速新陳代謝,再用一些乾草或毛刷,為牛刷遍全身,令脂肪平均分布,而不是我們經常看到的紅是紅白是白的牛肉。所以,這種叫做「神戶牛」和「松坂牛」的牛肉肉質柔軟,鮮嫩異常,吃起來非常香。專門被用來做石板燒。 燒鳥。也就是燒雞。即將雞肉切成片狀串在細竹簽上,蘸上醬油、糖、料酒等配製味汁,然後放在火上烤。也有用雞或者豬的內臟作原料,不過都稱燒鳥。它價格便宜,不少人喜歡當作下酒菜。「燒鳥屋」在日本各地隨處可見。 鐵板燒。鐵板燒在日本十分流行,正宗的日式鐵板燒,顧名思義,是在一塊大鐵板上,燒烤各種美食,而鐵板燒成為日本料理中昂貴的一種,原因在於鐵板燒會選用最上乘的材料,例如新鮮的海鮮,包括龍蝦、鮑魚等,肉類亦會選用國產的牛,例如「神戶牛」、「松坂牛」或「近江牛」等,有時候一片200克的上乘牛肉,便得花上10000日元以上。 大學料理。一般日本大學里的食堂料理主要有兩大類——米飯和面條。米飯按配菜又分成咖喱類、炒菜類、油炸類、蓋澆飯4類。常見的日本式咖喱有一般的牛肉咖喱、炸肉餅咖喱、炸土豆泥餅咖喱;炒菜類常見的有生薑燒、麻婆豆腐、炒茄子;油炸類常見的有炸大蝦、炸蔬菜等。至於用魚和牡蠣做的油炸料理,大概由於太貴的緣故,在學校食堂是吃不到的。 蓋澆飯。蓋澆飯中常見的有牛肉蓋澆飯、豬肉蓋澆飯和雞肉蓋澆飯。雞肉蓋澆飯的名字聽起來有點殘忍,叫「親子」蓋澆飯,就是把雞肉和雞蛋燴在一起做成蓋澆飯。 面條類根據面的加工方法主要分成又白又粗又軟的烏冬面,又細又黃的雞蛋拉麵,還有既不白也不黃的蕎麥面條等。學校料理比較便宜,一份飯一般在500日元左右,如果在外面的料理店至少得700~1000日元。 麵食料理如前所述,日本有好幾種面條,比如拉麵、蕎麥面、寬切面和烏冬面等。這些麵食配料講究,價廉物美。尤其是蕎麥面條,是大眾喜愛的食品。 定食。當今在日本料理店流行的一種料理叫做「定食」,即每人一份的飯菜。其中白飯僅半碗,熱菜有一小盤,還有兩只小碗裝的是湯和水果,再就是一小碟鹹菜。全部飯菜加起來剛好讓人夠吃,卻又不會吃得太飽。日本料理的裝盤還注意最大限度地利用盤子的「余白」之美,結果往往是盛器較大而裝的菜卻較少,以便利用「余白」 來進行點綴,襯托出菜餚的造型美感。 納豆。納豆是日本最具有民族特色的食品之一,大部分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喜愛吃,而且經常吃。納豆用日本人稱為「小豆」的豆類以特殊的方法腌制而成。納豆的外觀黑乎乎的,吃到嘴裡黏糊糊的,而且沒有任何味道,包括鹹味。因此外國人大多吃不慣,甚至看到就覺得惡心。其實,納豆具有很豐富的營養價值,富含蛋白質、各種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是一種很具價值的營養食品。不僅如此,最新的研究還表明,納豆對引起大規模食物中毒的「罪魁禍首」——病原性大腸桿菌的繁殖具有很強的抑製作用。 日本人喜歡的酒類及飲料在日本人喜歡的酒類中,日本酒(酒精濃度15%~16%)用量可觀。日本酒是以米釀造的酒,全國各地都有製造,但是,名酒的產地都集中在水質好或米質佳的地方。其中著名的產地有兵庫縣的灘目、京都伏見、廣島的西條等。日本酒一般都是溫熱後飲用。日本人也常喝啤酒,但幾乎都是飲用國產啤酒,最有名的是麒麟啤酒和朝日啤酒,我國的青島啤酒在日本也比較受歡迎。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日本人都喜歡喝冰啤酒,未經過冰鎮的啤酒日本人認為是不能下肚的。 另外,威士忌和葡萄酒也深受日本人的喜愛。除國產酒之外,日本也進口外國酒,比如白蘭地、茅台等。 日本最大眾化的飲料是綠茶和紅茶。咖啡也深受現代日本人的喜愛,我國的烏龍茶在日本飲用也相當普及。 居酒屋居酒屋遍布於日本城鄉,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依舊是不變的招牌,不變的風格。雖說服務比當初有了許多改善,但最主要的功能還是以賣酒為主。最初的居酒屋據說是來自江戶時代在酒店前站著喝酒的習慣。當時因為沒有瓶裝酒,客人一般都是自帶容器。後來有了酒壺,店家對熟客出借酒壺,在酒壺上加上店名,等於為自己做廣告。當時到江戶(今東京)來幹活的農民,忙累一天之後,都要到店裡來喝一杯。有些會做生意的老闆,就在店裡增加了日本煮菜、泡飯、烤飯團、菜粥等簡單的飯食,居酒屋就這樣形成了。 居酒屋的特點一是價格便宜,二是格調不變。各式各樣的燒烤每串不過100~200日元,雞尾酒、飲料等也大都在300日元左右,兩個人吃喝下來也不會超過 3000日元。所以,一般工薪階層都可以接受。所謂不變,是說店主的管理、店內的擺設、店裡的氣氛,以及每天來喝酒的人群也很少有變化。酒客們一旦喜歡上了一個店,每天就好像點卯一樣,一般都要去露一下臉。店主就像個召集人,而酒客們如同這個團體里的成員。尤其是在過往的遊客不多的地方,很少會有新面孔。甚至父親去慣了的酒館,兒子也會接著去。尤其對於一些單身的男人,居酒屋有一種家的感覺。據說,好店都是老店,所以在日本有這么一說,叫做「不變的居酒屋 」。 現在,日本人用餐已逐步多樣化,美式快餐、漢堡包、義大利面條,已部分替代了飯團。現在,速凍食品受到主婦們的歡迎,餃子、鍋貼、包子、面條等中華料理也在日本走俏。從歐洲傳入日本的西式點心,如蛋糕、小甜餅干、糠瓜兒,從我國傳入或從禪寺素菜中演化而來的春卷、鍋貼等,也被日本人看作菜品並受到青睞。 此外,日本社會運行的節奏很快,所以早餐非常簡單,午餐也比較隨便,而晚餐卻極為豐盛。日本人每逢喜事時,常吃紅豆飯和帶頭尾的鯛魚。糯米中加入紅豆一起蒸,做成紅豆飯,紅豆的顏色會將糯米染紅,而紅色象徵火和太陽的顏色,也是自古以來被視為吉祥的顏色。而鯛魚的魚身鮮紅,所以也成為吉祥的象徵。 日本的料理店如同日本狹小的國土一樣,日本的料理店一般都是既窄小而又擁擠的。最常見的一般飯館或快餐館根本沒有「餐廳」與「廚房」之分,只是由一個高高的,又窄又長的,像櫃台似的桌子(多數呈一字形,也有的呈V字形或W形)把整個房間一分為二。客人坐在桌子的外側吃飯、喝酒,店主則在桌子的內側邊做飯,邊照顧客人。 還有一些飯館是所謂日本式(也叫「榻榻米」式)的。這里沒有椅子,只是用一個個隔扇將一個個矮桌隔開,客人們吃飯時圍著桌子席地而坐。稍微高級一些的還設有單間,相當於我國的「雅座」或包廂。 招財貓。在日本的料理店和一些店鋪門口常常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招財貓。關於招財貓的典故發生在江戶初期,當時有家叫豪德寺的寺院門庭冷落,住持養著一隻貓,並視同自己的骨肉。有一天,住持無精打采地對貓說:「如果你知道寺內很貧困的話,招點好運給我吧。」過了幾天,彥根城主井伊直孝(1590~1659)與家臣們在打獵歸途中路過豪德寺門口,看到一隻貓舉著手在招呼他們,便下馬入寺休息。剛接過住持款待的茶水,外面竟雷聲大響風雨交加,住持為了怕大家閑得無聊,便說法傳道。雨停後,井伊直孝歡天喜地地對住持說:「貓招引我們進來,使我們免於雷雨之災,還蒙受住持的款待,為我們傳道講法,這大概也是一種緣分吧。」事後,豪德寺就在井伊家的庇護之下,再度香火旺盛起來。住持養的貓,名字叫「玉」,它死後,住持為它修了一座墳墓,並託人雕塑了貓偶像,稱之「招福貓」。 從此,不少店家都會在店門口或店中安置彩陶招財貓,它高高伸著一隻手,永遠都以一本正經的神態歡迎著客人的到來。招財貓伸出的手有左右之分。一般認為,舉起左手意思是招財;舉起右手則是招福。若用兩只招財貓,一左一右,這樣「財」、「福」便雙至了。還有的日本人將招財貓分為個人使用與店鋪使用兩種,即舉左手的為店鋪使用,用來招客;舉右手的為個人使用,代表招金。這也是生意人在店鋪多擺設左手高舉的招財貓之故。
『陸』 日本飲食文化的三大特點
各國美食都擁有他們自己獨特的 飲食文化 ,當我們在品嘗某一國家的美食時,我們不應該只是關注食物本身的色香味,我們更應該了解這個國家的飲食文化特點。接下來由我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日本飲食文化的三大特點。
食物是一切文化的基礎。在飲食文化方面,作為「世界第一的雜食族」,日本人的飲食結構是很值得探究的。因為它能反映日本人的精神結構、社會結構及認識事物的方式,反映日本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特色。
早在繩文時代,日本已經有了明確的兩性分工:婦女采擷堅果,男子打獵捕魚。以後,隨著水稻種植技術傳入日本,日本人的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雜食這一基本特性卻並沒有因此而改變。相反,他們的食譜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愈加豐富。
由於自然環境的影響,日本的畜牧業曾經不太發達。同時,在歷史上,由於牲畜主要用於耕地拉車而非食用,以及佛教禁忌殺生,因此,有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日本人的肉類攝入量一直不足。但是,最近幾十年,這種狀況已有改變,肉類作為飲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與魚類「分庭抗禮」――日本四面環海,在日本可以品嘗到的海魚達三百種以上,日本人自稱「徹底的食魚民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海產品而自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和身高、體重均有顯著的增長。產生這種狀況的一個最主要原因,按照賴肖爾的說法,就是「食物更加豐富多彩」.
日本人在飲食中兼收並蓄的特性,和他們的思想觀念有密切的關系。由於中國「陰陽五行」說的影響,日本人認為,萬事萬物均以「平衡」為第一要義。由於各種食物均有「陰陽」之分,自古以來,日本人始終貫徹雜食的原則,以保證「陰陽」的平衡。正是這種觀念,使雜食成為日本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日本飲食文化的另一特色是「生」和「鮮」.按照日本人的觀念,新鮮的東西是營養最豐富、體內所蘊含的生命力最旺盛的,任何生物的最佳食用期是它的新鮮期。日本人喜歡將食物生吃,不僅生吃各種蔬菜和各種植物,而且生吃雞蛋,生吃魚,生吃肉。按照現代醫學的觀點,新鮮有助於衛生,時鮮則有助於健康。因為,「時鮮」之際,生長激素最旺盛,營養價值當然最高。日本人很久以前就已認識到這一點,在《萬葉集》中屢屢可見的食用「時令」物的敘述,無疑就是一種證明。
日本飲食文化的第三個特點是「追求造型美」.日本飲食講究「藝術性」和「優雅感」.在日本的食品中,其名稱與自然景物有關的約占總數的一半以上,如松風、紅梅燒、磯松、桃山、牡丹餅,以及州濱、時雨、越之雪、落雁,等等。除了名稱以外,凡是到過日本的中國人或許都會感覺到,日本的菜餚與其說是讓人飽口福,倒毋寧說是讓人賞心悅目。
最近幾十年,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在各個方面均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其中最劇烈的變化莫過於日常飲食。今天的日本,隨著人們口味的多樣化和西方文化的不斷影響,各種食品充斥市場,烹調方式也各有千秋。
『柒』 日本飲食文化是什麼
說到飲食,不僅是以大米為主食、蔬菜、魚與肉為副食的日本式餐點,而且西歐中國餐點一般也很普及,在日本可以品嘗到豐富多樣的餐食。日本是一個優質水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衛生設施也很完善,所以自來水在日本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飲用。現代的日本文化更是多彩多姿。
女孩子們在學習自古以來的日本傳統文化,如茶道、花道的同時,也跳迪斯科。觀覽市區、古老寺院和高層建築相鄰而建的情景並不稀奇。故而現代的日本文化是結合了古老的、新興的、西洋的和東洋的文化而形成。
日本人普遍愛食用生魚,因而蓋著生魚片的壽司是日本國內最流行的食物。
日本料理非常講究保持食物的原味,不提倡加入過多調料,以清淡為主。對菜餚的色面尤其有著很高的要求,不但使用各式各樣非常精緻的盛器來裝食物,對食物的形狀、排列、顏色搭配也都有很細膩的考慮。看著那一道道精細得有如風景畫一般的日式料理,初到日本的遊客往往不忍破壞那份美麗。
飲食習慣
日本的冷麵是放在竹製盤上,用筷子夾起一口的數量放在冷湯里進食。有些餐館沒有附上湯匙,日本人習慣拿起來喝湯。
日本的酒類
啤 酒:日本人最喜歡喝啤酒,無論是生啤酒或是瓶裝的都受歡迎在夏天,部分百貨公司更高有露天啤酒館,吸引大量遊客。
日本清酒:清酒可以熱喝或冷喝,無論那一種清酒,都是日本菜餚的最佳搭配。酒味可口甜美,容易喝過量而醉。
威 士 忌:日本人喜愛喝威士忌加冰加水稱(Mizuwari)
燒 酒:這種酒是用蕃薯、大麥、蔗糖等材料製成,經過濾後的
標準的日本菜:
Sukiyaki:禍置於餐桌上,在禍湯內不斷放入牛肉片,蔬菜,豆腐等等,且煮且食。天婦羅(Tempura):在麥粉中加入雞蛋和冷水,拌成麥粉漿,然後把蝦,魚,蔬菜等等,放入鍋內油煎。
壽司(Sushi):在有醋昧的飯團上,加以各種生魚片。
生魚片(Sashimi):生的魚片,用醬油佐食。
懷石菜(Kaiseki):被認為是日本烹調技術的精華。利用蔬菜,魚介,海草等精製而成,味道異常鮮美。
串燒(Yakitori):一串串的雞肉或肝臟,巨火烘熟。
炸豬排(Tonkatsu):豬肉片在麵包屑里一滾,然後用油煎 !
(7)日本飲食中有哪些文化擴展閱讀:
日本把菜餚叫做料理,因此日本菜日語稱為日本料理,中國菜稱為中國料理或中華料理,西餐統稱為西洋料理。另有一種說法就是日本的稱謂和食,西洋菜稱為洋食,日語中幾乎不說中食,但是飲食文化在日本呈和,中,洋三足鼎立之勢。
關於日本料理我想大家可以在中文或日文的網站上搜索到很多。對蔗民百姓來說中國人是這樣的,注重形式的日本人來看也不例外。首先,我個人雖然來日本已經10多年了,說實話我對日本料理持批判和不屑的態度大概佔了2/3的年頭,如果我一個人吃飯,不是應酬,我選擇日本料理得概率幾乎接近零。
日本料理生食很多,從生理上講我對那種軟綿綿,滑膩膩的東西通過我的喉嚨至今無法容忍,雖然在日本,因為很多場合不得不應酬,但是大多是讓這些生東西穿喉而過,從不多細細品味,因為我怕自己條件反射的打惡心反而在客戶面前顯得失禮。
『捌』 日本飲食文化是什麼
日本飲食文化的一大特點是「生」和「鮮」。按照日本人的觀念,新鮮的東西是最營養的,體內所蘊含的生命力最旺盛的時期,任何生物的最佳食用期是它的新鮮期。
日本人喜歡將食物生吃,不僅生吃各種蔬菜和各種植物,而且生吃雞蛋,生吃魚,生吃肉。因為,能生吃的東西必是新鮮的東西;反過來說,唯有新鮮的東西才能生吃。去過日本料理店的同學應該知道生魚片就是最典型的日本料理了。
日本飲食追求造型美:
日本飲食文化的第二個特點是「追求造型美」。日本飲食講究"藝術性"和"優雅感"。
在日本的食品中,其名稱與自然景物有關的約占總數的一半以上,如松風、紅梅燒、磯松、桃山、牡丹餅,以及州濱、時雨、越之雪、落雁,等等。除了名稱以外,凡是去過日本的中國人或許都會感覺到,日本的菜餚不僅讓人飽口福而且看起來非常賞心悅目。
『玖』 日本餐飲文化
餐飲禮儀 日本的飯菜一般稱之為和食或是日本料理。和食具體而言是以大米為主,多用海鮮、蔬菜,講究清淡與味鮮,忌諱油膩。典型的和食有:壽司、拉麵、刺身、天婦羅、鐵板燒、煮物、蒸物、醬湯等等。此外,還有飯團和便當。其中,尤以刺身,即生魚片最為著名。 日本人用餐時,男子盤腿而坐,女性要跪坐。在用筷子吃飯時,日本所使用的筷子是尖頭的。 在使用筷子上,日本人有八忌: 1、不準用舌頭舔筷子; 2、不準拿著筷子在飯菜上晃來晃去,舉棋不定; 3、不準夾了一種菜又夾另一種菜,而不去吃飯。 4、不準將筷子頭反過去,吞在口裡; 5、不準將筷子插在飯菜里; 6、不準用筷子的飯菜里扒來扒去,挑東西吃; 7、不準把筷子跨放在盤、碗之上; 8、不準用筷子當牙簽用。 日本餐飲文化簡介 日本菜發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據考證,日本料理借鑒了一些中國菜餚傳統的製作方法並使之本土化,其後西洋菜也逐漸滲入日本,使日本料理從傳統的生、蒸、煮、炸、烤、煎等基礎上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日本菜系。日本人習慣將自己製作的菜點稱作「日本料理」。從字面上講,「料」包含著計量,「理」則包含盛器,有一層把料配好的意思。別小看了日本料理,它可是當今世界上一個重要的烹調流派,其影響僅次於中餐和西餐,它所特有的烹調方式和格調逐漸贏得了東亞以及歐美國家的認可。 吃日本料理,多半是吃環境,吃氛圍,吃情調。標準的日本料理應該是在日式榻榻米上直身跪坐或盤腿端坐,以保持日本和式風味。在行的「美食家」認為,日式醬湯、生魚片刺身、天婦羅、烤鰻魚、烤秋刀魚、烤雞肉串、涮牛肉、雞素燒、什錦鍋飯、茶中四喜、壽司、色拉等是不可不吃的,不然就算不上豐盛了。 日式醬湯湯水清澈,可以看到海苔等輔料安靜地躺在碗底,與一片混沌的中式湯、濃郁的西式湯都大相徑庭。天婦羅是日式什錦油炸食品,將蔬菜,蝦類,裹以麵粉,入油輕炸而成,口感非常不錯。生魚片的等級和牛肉一樣,隨不同身體部位而不同。魚腹部油脂最多的地方為最上等,稱為「大脂」;腹部靠近脊椎骨部位,叫「中脂」;背部靠近尾部的地方,叫「刺身」,價格最為低廉。吃壽司,口味應由淡而重,先吃生魚片後吃壽司,這樣能更好地品味生魚片的美味。日本人講究「冷品趁冷吃,熱品趁熱吃」。不要一口氣點很多生魚片,生魚片在常溫下暴露過久,口感會變。 現在日本料理的製作方法和品位是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材料多以海產品和新鮮蔬菜為主,口味多甜、咸,加工精細、色澤鮮艷、清淡而少油膩,保持原料固有的味道及特性。隨著季節的變化,在選料和口味方面也隨之發生變化,如春夏多以海鮮及時令蔬菜為主,再配以時令花葉作為點綴,秋季則利用銀杏、松枝等作為裝飾,看上去色澤柔和、舒暢,給人以藝術享受。此外,日本料理的拼擺和器皿也很有講究,拼擺多以山、川、船、島等為圖案,並以三、五、七單數擺列,品種多、數量少、自然和諧。另一顯著特點是用餐器皿多為瓷製和木製,有方形、圓形、船形、五角形、獸形、仿古形等,高雅、大方、古樸,既實用又具觀賞性,使就餐者耳目一新,美食配美器,令每道日本菜都成為美輪美奐的佳作。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