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階層固化有哪些
⑴ 古代日本社會階級
第一等級是天皇,名義上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但並沒有實權。
第二等級是幕府將軍,是日本的實際統治者。
第三等級是大名,相當於中國戰國時期的各諸侯王。
此外,全體居民都被嚴格的等級制度分為四個階層:武士、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
(1)日本階層固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將軍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著全國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許多重要城市,全國其他地區分成大大小小兩百多個「藩」,藩的首領大名享有藩的世襲統治權,但必須聽命於將軍。
將軍與大名都養著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從將軍或大名那裡得到封地和祿米,但必須效忠將軍或大名,這些武士一般是職業軍人,擁有佩刀的特權,構成了幕府統治的基礎,從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構成的封建統治制度即幕藩體制。
⑵ 日本階級固化有多嚴重
貴族幾百年了還是貴族,島津家族繁榮了幾百年了吧。還弄了島津儀器公司,富不過三代在日本失效了。
⑶ 階級固化會導致革命嗎
階層固化的現象,在每一個國家以及每個國家在不同的時代,都會有不同的體現。
這里主要就我比較熟悉的日本來談一下。日本在江戶時代(1603-1867)有所謂「士農工商」的身分制度,實際上是作為統治階級的「士」(武士)與被統治階級的農工商之間的區別,在農工商之間並無不大的差別。進入近代也就是明治時代(1868-1912)以後,士農工商的差別基本上不存在了,但在明治2年也就是1869年,廢除了原先的公卿、諸侯的稱謂而將其改為「華族」,並在1884年頒布了華族令,設立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將這些爵位號封給原先的公卿、諸侯以及對明治維新有功的政治家、軍人等,在1890年開設的國會中所設立的兩院之一的貴族院,就有這些華族來擔任議員,並且成了世襲制,幾乎成了與皇族並列的特殊階級 。這就在近代日本中形成了階級固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美國佔領軍主導制定的日本憲法中,明確規定廢除華族階級,並且不允許其在制度上有復活的可能性。與此同時,在佔領軍主導的改革中,廢除了戰前形成的四大財閥(三井、三菱、住友、安田),財閥階級也被打破,在同時實行的農地改革中,擁有許多土地的大地主被迫將超出規定的土地低價賣給政府,因而也就消滅了大地主階級。在戰後憲法的引領下,日本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等、公平的社會,除了部分政治家(主要指國會議員和各政黨要員)和大企業高層還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世襲現象之外,在整體上日本社會的階級固化已經不存在,從理論上來說,每個社會成員經過自己的努力(至初中為止的義務教育早已普及,事實上高中教育也已成了普遍的現象),都可能獲得各種成長的機會,進入任何階層在理論上已沒有障礙。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對於全體國民都是完全一樣的(沒有戶籍制度、醫保在全國通用)。相對而言,現在日本社會的各個階層,是流動的,一般不會有受到阻抑或被歧視的感覺,因此整個社會的怨氣、憤懣、不平相對比較少。當然,就像任何國家和社會一樣,日本也存在著貧富差別,但相對而言,這樣的差別並不很明顯和尖銳,因此日本基本上也不存在尖銳的階級或階層矛盾。
⑷ 連大學都分三六九等,日本社會的階級固化到底有多嚴重
其實說起大學被分為三六九等,我覺得每個國家應該都會有的,包括我們國家也是有好的學校和壞的學校,但是日本的那種區分的方式和我們並不是一樣的。我們將大學分為三六九等,可能是因為學生考試的成績來分的,但是日本的區分方法和我們是不一樣的。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你帶來幫助。
⑸ 為什麼德川幕府家族能夠延續200年之久
德川幕府延續有二百多年光景,據說靠的是隱忍和強勢並重,給日本帶來安定,史稱德川時代。其實成就一段歷史當然不會這么簡單,機緣和運氣要佔去很大的分量。
⑹ 日本社會現在階級固化很嚴重嗎底層有沒有提升階層的機會
日本社會等級森嚴,很多大企業里升遷重資歷而輕能力,這是一方面,但還沒有階級固化,因為日本的教育還是比較公平的,一張好的大學文憑有時候比有個好老爹還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