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棒球是怎麼玩的
Ⅰ 棒球的詳細規則和玩法
打棒球的場地是每邊九十英尺的菱形場地,每一個角上放一壘包,就是壘,由本壘順序往前數,是一壘、二壘、叄壘。本壘有本壘板而沒有壘包。在邊線以內的地區,叫做內野,超出壘外的有效區,叫外野,由本壘到一壘和叄壘邊線延長,所包括的區域,就是有效區。雙方隊員都要爭取上壘,一壘一壘的推進,直到回本壘就算得分。以得分多少來分勝負。
棒球場場中有四個壘包。在比賽中,每方輪流作為進攻方或防守方。進攻方每次由一名打擊手上場打擊,打擊手的任務是將球擊出之後,從本壘起跑,采逆時針方向,經過一壘、二壘和三壘,最終回到本壘,來贏取分數。如果三次好球沒有打中,或者擊出的球被防守方在空中接到,或者在守壘者拿到球之後才跑至該壘,打擊手便被判出局。進攻方有三人出局之後,雙方交換進攻和防守。在正規比賽的九局中,以獲得較多分數的一方為勝方。
防守方的目的是阻止對方贏取分數,防守時由九名球員上場(括弧中的數字,代表一般棒球比賽紀錄時所用以代表各野手的代號),投手(1)負責投球,捕手(2)負責接球、防守本壘和指揮全場,一壘手(3)防守一壘,二壘手(4)防守一、二壘之間,三壘手(5)防守三壘,游擊手(6)則於二、三壘間機動防守;這些守備人員稱為內野手;而外野手則分為左外野手(7)、中外野手(8)(或稱中堅手)和右外野手(9)。
註:守備位置除投手和捕手外,並無明確規定守備位置。但經過長時間演化,所有球隊均采類似的守備位置來分配其他七名守備球員。因此守備位置的定義即采一般認知的方式,但遇到特殊情況時,仍會有變形的守備位置出現,每次攻守守備方站的位置也會略有不同。
正式棒球比賽每場一共有九局,每一局分上、下兩個半局。最終按雙方獲得分數的多寡來裁定勝負。正式棒球比賽若九局結果同分,則可能進入延長賽,延長賽以一局為單位,最多打幾局則依大會規定為准。此外,若後攻方在九局上半結束時已經領先,則比賽亦結束(不進入九局下半)。但成人棒球以下的比賽,有時並不打完九局。依大會規定為准。所以不要以為一定要打完九局
守和攻防守的球隊,主要的任務是阻止攻擊的球隊回本壘得分。球賽開始,由防守球隊的投手把球投到本壘上空的好球帶圍。攻擊球隊的打擊手,要盡力把球打出去,打在有效區內。捕手要接住未被打中的球。
他也可以接住本壘附近的高飛球,或觸擊球,傳給隊友,封殺跑壘的人。
防守的一方,每個隊員都有責任去接住被打中的球。當然主要人物還是投手,因為他是最先有機會使對方打擊手出局的人物。或是叄振,或是接殺,或是封殺、觸殺。上壘和出局——揮棒落空,要記為好球;投來的球,要通過好球帶,都是好球。好球帶就是在本壘板上空,打擊手的膝蓋以上,腋窩以下的地帶。擦棒界外,也記好球。但是在已有兩個好球情況下,擦棒界外就不記了。
叄好球以後,打擊手就要出局。如果捕手在叄好球時,把球掉在地上了,在他把球傳到一壘手手中以前,打擊手可以跑壘,若是失誤,打擊手可安全上壘,當然多數情形是會被封殺的。投球不在好球帶以內是壞球。四個壞球就要保送打擊手上一壘。任何一個好球被擊中,在落地以前為防守球員接住,打擊手就要出局,打擊手擊中球以後,跑到一壘以前,防守球員把球傳到了一壘,他就被封殺出局。打擊手擊中球以後,在球被傳到一壘以前到達一壘,是安打;到達二壘而球未傳到,是二壘安打;到達叄壘是叄壘安打;擊到全壘打線外為全壘打,跑壘員可連跑四壘回本壘得分。打擊手一旦上壘,就成了跑壘員,同隊的隊友就要盡一切努力使他向前面的壘推進,直到回本壘得分。往前跑壘可以在隊友的安打下跑;可以在對方失誤下跑,也可以盜壘。盜壘是在無安打,無失誤,無投手犯規等情形下,推進一壘。跑壘員若是未踩壘,被觸殺,被隊友打出的球擊中,或越過先他在壘的跑壘員,都要出局。
Ⅱ 為什麼日本如此鍾愛棒球,是受哪個國家影響
在明治時期(70年代),日本僱用了許多外籍教師,以建立現代的大、中、小學和職業學校。美國的一位教師威爾遜把棒球帶到第一大學區的第一所高中(後來被稱為東京開放學校,後來改為第一高等教育學院,設有預備學院和部分專業高等教育,現在被東京大學吸收合並。從1870年代到1880年代,棒球主要是年輕精英階層的白雪運動。再加上公共廣播公司NHK的推動(NHK比每日新聞媒體集團和朝日新聞集團廣播家子源更多)。突然間,日本棒球運動如火如荼。這場火災持續了許多年。順便說一句,日本社會對賭博的策略很糟糕:2009年,大阪一個三線球隊的八名玩家參與了非法賭博。當消息傳到球隊時,球隊首先調查並直接解僱了8名球員。後來,警方介入調查,發現數額不大。但是贊助商為了保護自己的形象已經退縮了,而在2011年找不到新贊助商的球隊也被迫解散。
Ⅲ 棒球怎麼玩
兩隊比賽,每隊各有9人,兩隊輪流攻守。攻隊隊員在本壘依次用棒擊打守隊投手投來的球,並乘機跑壘,能依次踏過1、2、3壘並安全回到本壘者得一分。守隊截接攻隊擊出之球後可以持續碰觸攻隊跑壘員或持球踏壘以「封殺」跑壘員。
當球落地之前防守隊員如果接住球,則稱之為跑壘員被「截殺」,如果投手對擊球者投出三個「好」球,則跑壘者被「三振出局」。攻隊3人被「殺」出局時,雙方即互換攻守。兩隊各攻守一次為一局,正式比賽為9局,以得分多者獲勝。
守隊隊員按其防守位置及職責規定名稱如下:投手,捕手,1壘手,2壘手,3壘手,游擊手,左外野手,中堅手,右外野手。攻隊入場擊球的隊員叫擊球員。合法擊出界內球且沒有被場上防守人員截殺時,該擊球員應即跑壘,稱為「擊跑員」。
當投手投出四個壞球或者讓球接觸到跑者身體,則跑者「保送」上一壘(「好」球即為投手將球投入好球區且擊球者沒有擊中球,「擦棒球」,「界外球」和揮棒揮空也屬於「好」球范疇,「壞」則指投手將球投在好球區外,且擊球者沒有揮棒)。
擊跑員安全進入1壘後,即稱為「跑壘員」。
(3)日本的棒球是怎麼玩的擴展閱讀:
棒球的特點
棒球運動是一種以棒打球為主要特點,集體性、對抗性很強的球類運動項目,被譽為「競技與智慧的結合」,是一項集智慧與勇敢、趣味與協作於一體的集體運動項目。它動靜結合,分工明確。
隊員之間既強調個人智慧和才能,又必須講究戰略戰術,互相配合。成員之間分工明確,責任清晰,又必須主動配合,相互幫助,必要時為顧全大局,個人要甘於犧牲自我。
蔚藍的天空下,茵茵的綠草,放下工作中的負擔,把自己交給你的團隊,你身邊的隊友就是你平時的同事,在充滿趣味性的棒球比賽中,你更能體會到信任,包容與鼓勵的重要性,在棒球中每個人都有作為一個掌控者的機會,並且要有自身的定位和你對大局的判斷。
在火熱的競技對抗中,全身心的投入,在你盡情奔跑的時候,在你激勵隊員的時候,在你和大家一起討論戰術的時候,其實,你們正在創造一個屬於你們自己的奇跡。
Ⅳ 日本的野球(也就是棒球)還有分硬式野球和軟式野球嗎
是的,棒球分為硬式和軟式兩種:
硬式棒球:
俗稱「紅線球」,球面上的一百零八針的縫線是其最大的特徵。
硬式棒球的球有馬皮製和牛皮製兩種,可是現在職業棒球、業余棒球均用牛皮製的。硬式棒球是由軟木、橡膠或者類似材料為芯,卷以絲線並由兩片白色馬皮或牛皮緊緊包紮並縫合而成。
硬式棒球的重量不得少於5盎司或者重於5.25盎司(即141.8-148.8克),周長不得少於9英寸或者大於9.25英寸(22.9-23.5厘米)。
硬式棒球是目前使用最為普遍的球,目前各項重要國際賽事與職棒比賽都是使用硬式棒球。
軟球棒球:
俗稱「空心球」,球心中空是它最大的特徵。
軟式棒球由橡膠製成,分為A,B,C,D四種型號。A號是一般常見的軟式中空球,B、C及D號球則是專供少棒使用的軟式中空球。
軟式棒球目前使用較少,只會出現在少數的少棒及青少棒相關賽事中。
一般初學者都選擇打軟式棒球,因為軟式棒球比較小,重量也較輕,不容易受傷,熟悉軟式之後再打硬式棒球比較安全。
雖然軟式棒球使用並不多,但是在日本它卻是一項極為風行的體育休閑活動。大部份在日本玩業余棒球的人都是打軟式,主要是因為日本地方不夠,多數只會建設比硬式棒球場小的軟式棒球場,甚至在體育用品店裡,賣軟式棒球手套的比硬式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