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記者問中國隊為什麼這么強
A. 日本的國足為什麼比咱們的國足強
國足到底有哪些痼疾呢?我認為,國足起碼有以下三大痼疾:
一、進攻無力,缺少配合。
縱觀中國對紐西蘭的比賽,表面上中國隊佔了上風。上半場前三十多分鍾,下半場失球後的二十多分鍾,球權基本都在中國隊一方,控球率遠比紐西蘭高,優勢盡在中國隊一邊。但是就是打不開局面。為什麼?仔細想想,中國隊也不可能進球。中國隊的進攻,有幾次能達到對方禁區?即使到禁區邊上,也一一被對方化解了。唯一在禁區里的兩次,都是先下底,再傳中,但運氣不佳,都擊中門柱或橫梁,沒有破門。整場比賽,看點也就這么點,其它時間,國足隊員都在疲於奔命。中國隊進的那一球,是亂軍中取勝,說白了,就是瞎貓碰見死老鼠,開出的球正好砸在董方卓的頭上,順勢一擺,球進了。
至於中國球員的表現,也都盡力了,但都是各自為陣,沒一點配合。後衛拿到球後,一個大腳,拚命地朝前傳,唯恐在自己後方被對方搶斷;前鋒呢,只好拼了命地去追,白白地消耗了體力。後衛的腳法也太臭,十有八九不能准確地傳到前鋒腳下,大好的機會,就這樣一瞬間失去了。隊員間就像一盤散沙,亂糟糟的,三條線不是離得太遠就是擠在一起,沒有一點章法。好幾次,一個隊員傳出球(記不清幾次、那個球員、什麼時間)後,發力朝前跑,想和隊友做撞牆式配合,可接球隊員根本就沒這個意識。可憐韓鵬,滿世界追著球跑,特點一點都發揮不出來,再也沒有了在魯能的瀟灑。我不懂,是球員不會呢,還是教練沒要求,或是接球的球員長時間沒碰球,想好好過過癮。總之,佔了上風的中國隊沒有一丁點配合,進攻乏力,今天踢平了紐西蘭,應該是很幸運的了。
中國隊的表現,並不是今天偶爾為之。看看中國隊世界盃預選賽二十強賽中的表現,哪一次不是如此。如此頑疾,竟沒人看出?悲哀,中國足球隊的悲哀,中國億萬球迷的悲哀,正如我在國足二十強賽出局時寫的《中國球迷的悲哀》。
二、後衛無能,盯球不盯人。
中國隊占盡場上優勢,可就是先丟球了。並不是對方有多麼好的技術和配合——如果是那樣,我們也認了,也能體諒我們的足球水平低,體諒我們的球員,就像我們遭遇到西班牙、荷蘭一樣——可對方就兩個人呀,一停、一弔,就擺脫了我們四個防守隊員,形成單刀,直插空門,1:0 ,中國隊出線希望遭受嚴重挑戰。什麼原因?無非兩個:一是後衛平行站位,沒有縱深防禦,球員無法補位,二是後衛漏人,被對方反越位成功。我們先不說後衛平行站位(這有可能是教練特意安排)的安排有無疏漏,但後衛漏人的問題是今天先失球的罪魁禍首。我們的後衛,兩眼只盯著活動的足球,全不顧身邊的人,就像一隻捕食的青蛙,只對活動的小目標感興趣。看看今天球員的反應:對方球員接球後,四個防守球員眼睛都盯著接球人的腳上球,全然不顧身邊只有幾步遠的另一個對方球員;當對方傳出球時,一切都已經遲了,更可笑的是我們的防守隊員竟然從相反方向轉身去追。我不知道當事人李瑋峰作怎樣的解釋,應該說,李瑋峰在這場比賽中表現還不錯,但就是這個失誤,李瑋峰難辭其咎,中國隊的三分變成了一分。
我並不是要追究誰的責任,而是用此來說明中國隊的痼疾。後衛漏人,現在好像成了中國隊的習慣了,不管是世界盃預選賽,還是熱身賽、友誼賽,包括今天的奧運小組賽,我們的失球,絕大多數都是源於後衛漏人。後衛「盯球不盯人」難道是今天世界足球的時尚?但我看義大利的「世界最堅固的防線」,好像後衛專門是盯人的。我們的國足,教練不知請了多少,德國的、英國的、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的,還有中國本土的;足協也換了不少人,但好像所有的人都沒有意識到「後衛漏人」問題,否則怎麼到現在還沒有有所改觀呢?
就我們國足後衛現在的狀況,接下來輸球是意料中的事,小組出線是不可能的,或者說是一種奢望吧,比利時比我們強,巴西更是大人玩小孩。我們的足協官員和教練應該醒醒了吧。
三、球技粗糙,卻好賣弄。
說起球技,我們當然不能和小羅、梅西比。應該承認,我們的球技水平不如歐洲、美洲、非洲的球員,甚至不如亞洲的日本、韓國。
然而,我們的球員好像並不承認這一點。何以為證?你看場上,我們的國足隊員,只要拿到球,總要在腳上踢它三四下,朝前帶一帶、朝旁倒一倒,非得兩三人上來逼搶,否則是是不傳的,就好象自己的球技有多高,而別人不知道一樣。
結果是,短而靈的風格沒了,亞洲人特有的靈活葬送了,不知何時何地學起了英國人的長傳沖吊,可惜我們不能長成英國人的個子;
結果是,創造出來的一點空檔被對方補位了,機會沒了;
結果是,撞牆式的配合消失了,三角短傳、小范圍配合不見了,隊員在前、後場上疲於奔命;
結果是,對方兩三人一夾擊,球丟了,大家趕快去堵漏洞,進攻機會轉瞬逝去了;
結果是,十一個隊員一盤散沙,各自為戰,沒有配合,沒有戰術,沒有章法,十一個人踢不過十個人;
結果是,力出了不少,汗流了不少,傷挨了不少,但,球還是輸了,世界盃預選賽被淘汰了,奧運小組賽只存在理論上的出線了。
著名足球人張路在現場評論中不斷說,一腳傳球,配合配合,還舉了歐洲好多例子。但中國球員好像沒學過「一腳傳球」,他們學的都是絕頂的足球功夫,就像電影里那樣,可以用氣功,把足球吸著、轉著。西班牙、荷蘭、義大利人,還有巴西、阿根廷人,他們沒有足球功夫,沒有球技,只會你傳給我,我傳給你,只能玩低級游戲;中國球員可是足球祖師爺的傳人,繼承了老祖宗蹴鞠的衣缽,不賣弄一下,何以體現「熊貓功夫」!
這就是中國足球隊三大痼疾。不知什麼時候能出現個真正的「醫生」,醫治一下這些痼疾,否則,我們這個病人就要病入膏肓了。趕快撤換那些庸醫吧,也讓球迷過幾天舒心的日子吧。
B. 愛國故事比較短點的
華羅庚毅然回國: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世錦賽上 ,當中國隊靠最後一記三分, 贏下了比賽, 日本記者第一時間采訪姚明
當日本記者問姚明你在日本比賽是不是跟在中國比賽一樣 是不是感覺日本球迷非常好 (熱情) 才讓中國進入16強 姚明的回答: 哦 是這樣 ,中國之所以能夠在最後時刻贏下比賽,我想跟日本球迷沒有多大關系, 因為在日本比賽更能增加我們的鬥志,因為我們愛國.
記者又問姚明 你覺的中國籃球是亞洲霸主嗎??(他指的是中國和日本的實力對比) 姚明說:中國不能代表亞洲
C. 論中國國家隊
首先我先給大家提一個問題,所有在場的同學老師都可以參與現場的一個調查,請大家提出你們認為地阻礙中國足球發展或者是導致中國足球現狀的第一大原因是什麼?
回答:體制。
我聽到的聲音里沒有一個是正確答案,我很抱歉的通知浙大的同學們,你們不比我以前講座過的其他大學的同學在這方面更專業,所以還是要聽我說,你們跟其他大學的同學是一樣,你們首先想到是體制是國家機構,其實是錯的,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在座的每一個朋友的身上,請問在座的男同學,在你們小學、中學時代,有誰能夠每星期踢兩三次足球的?有幾個?粗略統計一下今天在場的人也就大約20個,今天來的這個禮堂是400多個座位,就算有一半的男人,只佔十分之一,我相信今天來的都是足球愛好者,在你們當中這樣的比賽也只有十分之一,所以說中國足球的普及是第一大問題。
我們踢球的人太少了,我們雖然人多,但是我們踢球的人太少,如果是按照足球的普及程度,人均會踢足球的,這個比例每萬人當中會踢足球有幾個?或者說踢過足球的人有幾個?
這個標准來繪制一副世界地圖,中國會是什麼位置呢?估計也在旁邊找53號拿一個放大鏡,哦,中國,就像我們看到世界地圖上(暗道而)、梵蒂岡基本上找不到。
今年我們派出進軍世界盃20強的大概20個國家和地區,回來以後所謂的年輕記者最大的感受是垂頭喪氣,備受打擊,說的共同的一句話是什麼?別看我們人多,咱們踢球的人太少了?
普及的嚴重的問題首先導致的是什麼?是我們的選材問題,我們的足球運動員包括我們其他一些體育項目的運動員是從小被挑出來去練,他們跟你們不一樣,他們的生活環境跟你們不一樣,這同時意味著你們被剝奪了接受這項運動的權利和機會,你們當中一些人給你們適當的機會,你們當中有中國的羅納爾多,齊達內,但是你們沒機會接觸,背一個大書包去讀書,老師也不敢,家長也不敢,有時間不如去讀點書。
而那些去練體育的孩子被剝奪了被文化教育的機會,他們更沒有天分,只能被填成一個普通的球員,他們的運動天分可能還不如在座的某些人。
運動天分包括什麼?肌肉質量、神經類型、反應類型、反應速度、爆發力、耐心協調性,平衡能力甚至你的意志品質?我們的運動員是這樣培養,從小在某個年齡段、某一個城市、某個省份,比如85年齡段,一共選出來100人,當他們10歲的時候是100人,當他們15歲的時候就剩下80個人,可能有的人腿斷了,當20歲的時候就剩下60個人,就在這個人裡面選,其實和他們同齡的其他人,根本就失去了這樣的機會,你們當中很多人比他們優秀很多,或者是比他們身體長的晚。
我們這個普及的程度造成了選材和培養渠道的問題,我們很多的隊員跟我們聊天的時候都說,其實比他們有天分適合踢足球的人大有人在,當他們退役下來的時候,就發現這個人爆發力真好,一看他是學生出身,在學校里玩,沒機會去接觸,很多運動員說,我們只是腿沒斷這么堅持下來了就混口飯吃,其實論天分和頭腦,其實有的人不適合干這個,文藝和體育,包括科研,最高興的時候一定是你的天分,是你爸爸媽媽結合的一瞬間就決定你是球網貝利還是馬拉多納。
有一些愚蠢的記者在采訪貝利的時候就問他,下一個貝利什麼時候出現啊,他說沒有了,我爸媽的工廠早就關門了。
國外是發現在高普及率的程度上幾乎所有的男孩在小學都有機會踢球,這個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所以你喜歡不喜歡你是否有天分,你是否能堅持是另外一回事,這個機遇是對人人開放,這個高水平的教練去發現,這個人有超群的素質異乎常人,貝利、小羅就是這樣的人,9歲、10歲就被教練發現了,人家是發現和保護,不要讓他腿斷了,高高興興不要讓他精神和心理留下什麼陰影。
比如說很小的時候被大孩子在球場上欺負,就會留下陰影,保護他的精神層面,在訓練中克服自己的缺點,你耐心差沒關系,讓你高興,但是你容易發胖,我就控制你少吃甜食。
羅納爾多在10歲的時候小學的老師就寫評語說這個人將來難以預料這個人的發展,對他不要讓他發胖,讓他每天咧嘴傻笑,基本上就可以了。因為在比賽的過程當中,我們球隊只要一個人就可以了,因為他一個人就把對方全晃過了,不用讓他練耐力跑,長跑的時候就把自己埋起來,在他小的時候彌補你的耐心不足,把他的肌肉類型改變,把這種天賦超強的肌肉纖維組織改變,就沒有現在的羅納爾多了,就到多了一個平庸的人,但少了一個羅納爾多,我們這種培養體制,只能是培養,因為在小的時候只有這些人練了,所以只能狠練。
每個人缺什麼補什麼,不練不行,因為你本身不是某一項單項的身體指標特別的超常,只能是把各項都練平均了。本身就是一個庸人,普及程度的嚴重不足就影響專業人才的發現和儲備,在業余層面上地方會踢足球,我開玩笑地說,踢過足球的中國男人都很少,比如我們國家1%的男人會踢足球的有多少?
是歐洲一個國家的人口,如果我們有歐洲一個國家的男人會踢足球,我們肯定踢球部分超過韓國和日本,我們中國可能真正一星期能夠踢兩三次足球的男人不超過兩百萬,結論劉建宏更狠,直接是砍成了一半,是一百萬,這決定是因為缺乏真正的參與和了解,中國的民眾當中看球的多,看球的文化很發達,真正觀眾當中有真實的對足球有真正理解的不多。
所以很容易被誤導,所以有人指責我誤導大家,這是可以理解的,干我們這個活也容易,真正踢過的觀眾也沒多少,好糊弄。
在我過去的十年中主要是干讓觀眾從專業准確的角度看懂足球和理解足球,起碼是專業術語都整明白了,但是也有一個難度,就難在因為真正理解參與的人太少,所以容易跑偏,被足球記者誤導,我不是針對某個同仁,去年夏天在荷蘭世青賽,中國隊一個球員正高興,是一個上海某報的體育報記者,原諒是的她是一個女孩子,但是不能原諒的是她幹了四年下來,是足球界的老記者了,報道過十強賽了資格都牛了,她一邊說「角球是不是定位球啊?」我以為她開玩笑,她是上海體育大學畢業的,一個資深的足球記者問我角球是不是定位球?我就先給她解釋什麼是定位球,首先定位球是先從英文中來的,角球和點球、門球都算定位球,甚至界外球都算是,給她講明白了,但是這樣沒有機會讓我給她講明白的記者大有人在啊,這些專業的記者是不願意來的,他們覺得他們是明白的,其實我覺得他們都應該來聽一聽。
普及的不夠在專業和業余方面的影響,剛才說了兩個方面,還有一個方面。
我說的不見得完全,還有一個方面由於不普及,大家理解的程度和角度,思維方式,由於缺乏親身參與,我們的球迷當中這種理解水平確實是肯定不如巴西、義大利和德國,別看德國國家隊的水平一般,但是德國的業余足球非常的普及,每個周末有幾十萬場業余比賽在踢,尤其是小學、中學,大家對足球有一個好的理解,形成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足球文化,如何看待?如何看待勝負、如何看待意外,人家的乙級聯賽都能場場爆滿。
因為有參與才跟這個足球距離近,這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它,我們不是對國粹有意見,我們什麼時候足球的普及程度有麻將的普及程度的一半,就是會打麻將的人有一半會踢足球基本上無敵於天下了。
這個足球文化的積累,需要一個時間,這個話題說回來不是恭維同學們而是對大家寄予厚望,只有我們的設備經濟更發達持續穩定發展50年,老百姓真正需要多種多樣業余文化休閑的方式,無論是體育還是其他的,積極健康向上合法的,這一天儲備和積累慢慢地走上正規,首先要靠你們,把國家的經濟建設好,各項事業搞好,我們是太平盛世是老百姓高興來消遣的事情,這個是國計民生。
足球文化的普及或者說這個角度理解還影響著什麼,反過來文化也影響了我們人,影響我們家長、孩子,想投身足球的時候功利心,很多小孩如果家長花錢給他送去接受足球的培養和訓練,就想著我一定要怎麼樣怎麼樣,我將來要靠這個金飯碗,就不能當成一個愛好,有人生的豐富和理想,都是有一種功利心,我經常問這樣的家長,如果你的孩子從小做的某一種事情都直接跟他的未來發生關系,起積極正面的作用,不帶一點浪費這可能嗎?反過來你真正這樣強制灌輸他將來用得上嗎?
我們不說別的,從人的精神層面、情緒、性格與人溝通的角度來說,人沒有一兩面健康的情緒的愛好,我覺得很可怕的。古人有一句名言:「人無癖不可與其交」這個人沒有什麼真性情。
前幾年出了一個馬家爵事件,從我這個從體育人物來講,如果他有一項讓他痴迷的愛好,如果踢足球、打籃球,或者是長跑,或者是舉重,他都可以找到一個宣洩渠道,一個與別人交流溝通的渠道,因為那是一種語言,你們有一個愛好,你們會因此認識很多人而改變你的一生嗎。這是一扇窗口,在成長期的大中小學生的世界觀在形成的階段積極健康的文體愛好,對一個人是很重要的。
剛才說的是普及足球文化方面的一個缺陷,實際上直接說到阻礙中國足球發展,導致足球發展現狀的第二大嚴肅是我們的文化。
每一個國家的文化傳統都有大的優點和缺點,德國人講秩序就顯得呆板,古典音樂出了很多的作曲家,但是到了現代音樂德國人基本上沒有了,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歷史的積累,形成了民族性格和文化,有很多很多的優點,我只說我們文化當中不適合足球運動一些缺點。
比如說我們從小從幼兒園開始一路到大,我們接受的教育,我們聽到老師校長最愛說的一句話是什麼?我們的老師都喜歡乖孩子,不喜歡你太刺頭,太另類,太和別人不一樣,我們的幼兒園讓學生背著手坐,西方的幼兒園小孩是願意到怎麼呆就怎麼呆,願意干什麼就干什麼,我們的教育就形成了一種從小給你灌輸一種潛意識,就是認為我不要和別人不一樣,這個會被老師批評,我盡量和大家一樣。
但是人一定有個體的價值取向,我們怎麼樣保護自己的自我,只能是暗中的,甚至我們連正常自然的一些權利慾望,包括個人應該有的一些東西,都要被作用的集體主義、集體觀念所壓制。
我們個人和集體之間的關系和西方世界觀哲學觀不一樣,這樣導致在我們的生活、工作環境當中,你們還沒走入社會,還相當好一點,在你們這個年齡段的時候你們比我們更享受更多的現代化的教育,所以你們比我們更有個性一些,但是我相信你們仍然會多少有些感觸,我們這種文化觀念讓我們大家以任何一種方式劃一個小圈子,無論是單位還是學校還是某一個團隊,都會發現表面上看沒個體,大家都挺老實和乖,但是暗地裡沒有集體。
我們是在這么一種扭曲的關系當中擺著個人和集體的關系,所以上個世紀有很多我們民族的精英、學者、批判家們說過,包括西方人也說過我們中國人是一盤散沙,但是現在我們在進步和改變,但是這種影響不是幾十年需要更長的時間,需要一代一代的新人出現。
這種現象到了足球場上,大家可以想一想同樣的亞洲球隊,我們和日本人、韓國人的差距在哪裡?我們沒有那種團隊意識,這是一種習慣,你從小的習慣,你有一種潛意識,踢過足球的同學可能會理解我說的話,你在球場上很多時候是來不及思考,你的很多動作是平時形成的反射,你的思考過程是沒有,是你平時日積月累,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能踢什麼樣的足球。
我們的球員踢球的時候永遠是被動的跑,因為他從小就沒有真正的團隊協作,我們所謂的團結、集體觀念至上,其實是強制灌輸,沒有解決好個人和集體的關系,人的內心深處是抵觸,因為自己的正常的慾望被壓制,必然要反叛,我們就不如日本隊和韓國隊的協作精神好,連協作的意識都沒有,在球場身體是靠潛意識來支配,他就不肯多跑一步讓隊友的傳球更方便一些。
反過來我們不如非洲和南美的球員有個性,敢於張揚、表現自己,因為從小誰敢這么干啊?都是被老師一路拍大的,等到大學畢業腦袋都縫了好幾百針了,足球是最需要個體和集體的結合,個體沒有承擔責任的勇氣,集體實際上根本沒有真正的團隊協作的潛意識,就連條件反射都沒有了,大家仔細想一想,是不是這樣?
我跟很多隊員交流過,我們的隊員讓我很驚嘆,我說你們比齊達內功夫還好,為什麼?齊達內在踢球的時候一定只有一個標准就是怎樣把一個比賽球隊怎麼踢球,第一個動作是按照這個支配他的身體、支配他的潛意識,我們的隊員比齊達內多想一道,我們的球員踢球的時候抬頭一看,這個人不跟我好,我就不給他傳,我一定要傳給跟我好的那個,很多重量級的國腳都跟我說凡是比賽打好的時候都是精誠團結的時候,我們很多的比賽其實都是在場外就決定的結果,都是人際關系的事情。
這就是我們的社會文化對足球的影響,足球是一個上場人數最多,場地最大的項目,所以它更能折射它所依託的文化背景,西方的表演有一句名言有什麼樣的觀眾就有什麼樣的演員,我套用這句話大膽說一句「有什麼樣的社會就有什麼樣的足球隊」,我們整體的進步,大家這些棟梁推動社會整體的進步,會帶動很多方面的發展。
最後才是體制問題,這個用一個反證法,各種各樣的體制五,無論是前蘇聯社會主義體制還是西方的資本主義體制,不論是個人宗教,你看伊斯蘭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無論是什麼,都有優秀的球隊都有很多滿意的戰績,都培養過很多優秀的球星所以說體制是最後一位。
大家可以想,同體制我們在奧運會還拿32塊金牌,足球搞不上去,就是足協國家機構的問題,仍然不是,巴西有一億六千萬人口,就算一半是男的,大概有一半都會踢球,我們的同事在巴西采訪,隨時都可以看到很多的人在踢球,各個年齡段都有,都讓他們覺得我們的采訪記者都是業余足球高手,到那兒都不好意思申請,難怪我們90年代甲A的初期說國內有一些所謂的經紀人跑到南美去,甲A的球隊選一些人隨便在街頭就帶回來兩個人都好用。
但是巴西人有一個笑話,大家可能不知道,球王貝利以及巴利貝殼(音)都擔任巴西的體育部長,但是都干不下去負氣而去,因為堂堂的體育部長,就相當於我們國家的袁偉民,就搞不了巴西足協主席,他都不知道巴西到底有什麼比賽到底在踢什麼?
堂堂的足球王國,說起來可笑,大家知道巴西有正規的足球聯賽嗎?他們都各自為政,都以為自己是天下第一,從來都是里約州打自己的聯賽,他們是同時踢一個本州的聯賽、踢一個巴西杯賽、還有踢一個南美洲的解放者杯,最可笑的是有一天,這個日子我記不住了,但是我要說一說,這一天偉大的聖寶羅隊同時派出四個球隊參加四場比賽,所以巴西足協主席這個位置絕對是金不換,也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有下面的集團反映下來,有贊助商的問題。
堂堂的體育部長貝利以他們在巴西的知名度,他們受人尊敬的程度比總統還要高,他們管不了足協主席特協拉(音),大家記得1998年世界盃在法國,在美國舉行抽簽一儀式,當時沒有邀請球王貝利去參加這個儀式,他們是很黑的。
濟科(音)40歲當了兩年體育部長跟他都斗不過,在巴西連飯都混不上,沒有一個球隊請他當教練,後來只好去日本去踢「L聯賽」,為什麼濟科在日本這么受尊敬,就是以後他40歲了有了帶動日本聯賽的號召力,確實帶動了日本足球整體的發展,濟科在日本待遇高極了,就特協拉這么一個人,因為他出人才,就是因為普及。
巴西人說過這樣一個笑話,巴西人認為上帝是巴西人,他們也認為上帝在造足球和世界的時候,他們就問巴西人你們想要什麼,巴西人就說我們想要最好的球員,所以巴西有最好的球員,這個就搭配了世界上最差的足球管理人員,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得世界冠軍。
所以說體制是次要的,如果我們不普及,如果我們有常年每星期踢兩、三次踢球的中小學生達到10萬,讓每一個中國球員的後面有幾萬人在盯著他的位置,他們一定會好好踢,如果是萬里挑一,千里挑一,這些球員就根本不會想這些。
最後重復一下中國足球目前的狀況直接三個原因,按照重要性排序:普及、文化、最後是體制
D. 乒乓球是怎麼發展來的,為什麼中國隊那麼厲害
1991年日本千葉世乒賽上,中國男隊的主教練由許紹發換成了郗恩庭。兩年前多特蒙德的失利使中國隊意識到直拍快攻技術的落後,這屆世乒賽,中國男團陣容中的馬文革、王濤、陳志斌、張雷是清一色的橫板,只有上屆世乒賽男單第三名於沈潼是直板。可這支橫拍隊伍並未能給迷茫中的中國隊帶來曙光,在四分之一決賽的對手捷克隊面前,中國男隊便停止了前進的腳步,最後,僅獲團體第七名。更令人痛心的是,陳志斌的橫板正手弧圈竟拉不死朝鮮隊金成熙的直板反手兜,在全世界范圍內橫向比較,中國男子乒乓球技術之落後已跌至歷史最低點。而瑞典隊已經成長成為世界男子乒壇最為強勁的隊伍,他們在這屆世乒賽上不但蟬聯了男團冠軍,還獲得了男單和男雙金牌。在中國男隊失利的同時,中國女隊也在團體決賽中負於朝韓聯隊,不得不將1975年就落戶中國的考比倫杯拱手讓出。但也就是在這屆世乒賽上,中國女隊不世出的傳奇人物鄧亞萍開始了席捲世界女子乒壇的歷程。鄧亞萍雖然在女團決賽中輸給了朝鮮名將俞順福,但她摘得了女單冠軍,從這時候起,世界女子乒壇進入"鄧亞萍時代"。此外,在本屆世乒賽上,陳子荷/高軍和王濤/劉偉還分別為中國隊還摘得了女雙和混雙冠軍。雖然在單項上也有收獲,但男、女團體的雙雙失利,特別是男團跌至第七名,使從千葉歸來的中國隊上上下下蒙上了一層灰色,中國乒乓球隊進入了一段極其困難的時期.
處在困境中的中國乒乓球隊正在孕育新的希望。在許紹發的大力推薦下,1989年從義大利回國的蔡振華,在這個時候挑起了男隊主教練的擔子,他率領中國乒乓球隊在泥濘中前行,人們以期冀的目光注視著這支隊伍,希望它能早日重回世界巔峰。在當年舉行的第2屆世界盃團體賽上,中國男隊在決賽中戰勝瑞典,奪得男團冠軍。
以孔令輝、劉國梁為代表的一批年輕小將此刻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1992年,在成都舉辦的中國大獎賽上,年僅16歲的劉國梁以一招"直拍橫打"技驚四座。他在這次比賽中戰勝了瓦爾德內爾、金擇洙等世界名將,中國傳統直板快攻打法的又燃起了新的希望。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蔡振華決定將男子雙打作為突破口,奪冠重任就落在了王濤/呂林的肩上,他們果然不負眾望,在決賽中戰勝德國名將羅斯科夫/費茨納爾獲得冠軍。這塊奧運會金牌為中國男隊的復甦吹響了號角。而鄧亞萍也在本屆比賽中一人獨得女單、女雙兩塊金牌,成為巴塞羅那奧運會乒乓賽場上最耀眼的明星。
1993年第42屆世乒賽在哥德堡舉行。男團比賽吸引了最多的關注,中國隊與老冤家瑞典隊在決賽中會師,中國的決賽陣容是王浩、馬文革和王濤。教練組考慮經驗豐富的王浩不可能獨丟兩分,就把他排在了第一主力的位置,而把狀態正處在巔峰期的馬文革排為第二主力。沒想到,首盤比賽王浩對陣瑞典隊二號主力卡爾松,二人打到決勝局,王浩在19:16領先的情況下打得過於保守,被卡爾松連追五分取勝。第二盤,馬文革輕松戰勝瓦爾德內爾,第三盤,王濤又輸給佩爾森,第四盤,心理壓力過大的王浩沒能頂住瓦爾德內爾的沖擊敗下陣來,中國隊在這次比賽中再次與冠軍無緣。站在亞軍領獎台上的蔡振華教練心中不服,他對記者說:真恨不得把瑞典隊從領獎台上拉下來再打一場。
在42屆世乒賽上,一個新的名詞闖入人們的視野:海外兵團。在這里,海外兵團特指那些從中國走出去代表其他協會參加國際比賽的人。他們中的多數人已經在中國練就了扎實的基本功並具備較高的競技水平,而且對國內球員的技戰術打法比較熟悉,在一段時間里,他們對中國隊員的威脅要大於那些外國選手。這屆世乒賽女單比賽中,第40屆世乒賽女單冠軍喬紅和第41屆世乒賽女單冠軍鄧亞萍分別被代表德國出戰的施捷和代表新加坡出戰的井俊泓淘汰。
海外兵團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給人們留下印象最深的還是在1994年廣島亞運會上代表日本隊出戰的何智麗,一些球迷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當時賽場那刺耳的"喲西"聲。曾是第39屆世乒賽女單冠軍的何智麗此時已改名為小山智麗並代表日本隊出戰。在女單決賽中,她出人意料地戰勝鄧亞萍奪得了冠軍。
1995年,第43屆世乒賽在天津拉開帷幕。這是繼1961年北京主辦第26屆世乒賽以來在中國舉行的第二屆世乒賽。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中國男隊發誓要在家門口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此時的中國男隊不僅擁有技戰術都已經相當成熟的老將馬文革、王濤,還有急於在世界大賽中一試身手的年輕小將劉國梁、孔令輝,此外,在這屆世乒賽上,中國隊還派出了一支秘密武器:削球手丁松。丁松右手握拍,正面反膠,反面正膠,削出的轉與不轉球十分穩蔽,且削中帶攻,有很強的攻擊力。
中國男團順利殺入決賽,對手又是瑞典隊。中國隊排出的陣容是馬文革、王濤和丁松,在比賽中,丁松果然起到了奇兵的作用,在前兩盤雙方打平的情況下,他輕而易舉地攻破卡爾松這道防線,為中國隊確定了領先優勢。最終,中國隊以3:2戰勝了瑞典隊,再次捧得斯韋思林杯。這一天讓中國隊等了足足六年。
受到男團打響翻身仗的激勵,中國隊在這屆世乒賽上重演了36屆世乒賽的輝煌,再次包攬了全部的七項錦標,其中鄧亞萍一人獲女團、女單、女雙三枚金牌;王濤/劉偉連續第三次蟬聯混雙冠軍,為此,國際乒聯特別贈送中國隊一座仿造的赫杜塞克杯以紀念他們的成績;小將孔令輝與劉國梁在男單決賽中會師,最終孔令輝奪得冠軍,這也是中國橫板男選手奪得的第一個單打世界冠軍,中國的橫板技術已全面走向成熟。
挾43屆包攬之餘威,1996年,中國乒乓球隊出征亞特蘭大奧運會再度將四枚金牌全部收入囊中,在男單決賽中,小將劉國梁戰勝師兄王濤奪得冠軍,至此,我國年輕一代選手已經完全成熟起來。兩屆大賽的兩度掄圓,使中國再度掀起乒乓熱潮,孔令輝、劉國梁等年輕小將的橫空出世將中國乒乓球帶入了偶像時代。
1997年第44屆世乒賽回到了乒乓球的起源地英國的曼徹斯特,在這里,中國隊收獲了六枚金牌,只有男單冠軍被瑞典選手瓦爾德內爾奪得。1998年的曼谷亞運會上,中國隊再次痛失男單金牌,韓國名將金擇洙在這屆亞運會上表現神勇,在男單比賽中先後戰勝孔令輝、劉國梁獲得冠軍。年輕小將王楠在這屆亞運會上一人獨得女團、女單、女雙、混雙四枚金牌,從而填補了鄧亞萍退役後中國女隊第一主力的空缺。
1999年第45屆世乒賽原計劃在南斯拉夫舉行,但北約轟炸南聯盟的炮火令世乒賽不得不改期易地。乒乓球,原本是和平的使者,這一次,卻被戰爭擾亂了比賽。1999年8月,45屆世乒賽單項比賽在荷蘭埃因霍溫舉行,中國隊拿到全部五枚金牌,劉國梁在這屆世乒賽男單決賽中苦戰5局力克隊友馬林奪得男單冠軍,至此,劉國梁已成為世界乒壇繼瓦爾德內爾之後的第二位大滿貫選手。
2000年4月,45屆世乒賽團體比賽在吉隆坡舉行,中國女隊順利奪冠,而男隊主力劉國梁卻表現得極為失常,在與瑞典隊的決賽中,他先後敗給了瓦爾德內爾和佩爾森,一人連丟兩分致使中國隊最終失去斯韋思林杯。在此之前,劉國梁曾與瓦爾德內爾交手六次未有敗績。半年後人們才知道,那時劉國梁正因尿檢問題而被國際乒聯懷疑服用違禁葯品,經過長達半年的檢查,他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在等待清白的日子裡,劉國梁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
從2000年10月1日起,國際乒聯將比賽用球的直徑改為40毫米。這項改革對現有的乒乓球技術帶來很大影響,必將淘汰一批運動員,並將乒乓運動帶入一個新的時代。2000年9月的悉尼奧運會小球時代的最後一次大賽,在這屆奧運會上,中國乒乓球隊再次包攬金牌,孔令輝在男單決賽中戰勝瓦爾德內爾,成為世界乒壇第三位大滿貫得主。
小球時代結束了,正值巔峰期的中國乒乓球隊為自己的小球時代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一個月後,大球時代的第一場世界大賽:男子世界盃在中國揚州開賽,未能入選悉尼奧運陣容的中國選手馬林在世界盃上奪冠,成為大球時代的第一位世界冠軍,這枚金牌也預示著邁進大球時代的中國乒乓球隊將繼續輝煌與榮譽。
E. 愛國人士小故事
1、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2、華羅庚毅然回國: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3、鄭成功收復台灣: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4、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5、華羅庚回國:1950年,數學家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終身教授職務,奔向祖國。歸途中,他寫了一封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其中說:「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斗。」回國後,華羅庚進行應用數學的研究,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稱為「人民的數學家」。
6.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7.世錦賽上 ,當中國隊靠最後一記三分, 贏下了比賽, 日本記者第一時間采訪姚明
當日本記者問姚明你在日本比賽是不是跟在中國比賽一樣 是不是感覺日本球迷非常好 (熱情) 才讓中國進入16強 姚明的回答: 哦 是這樣 ,中國之所以能夠在最後時刻贏下比賽,我想跟日本球迷沒有多大關系, 因為在日本比賽更能增加我們的鬥志,因為我們愛國.
記者又問姚明 你覺的中國籃球是亞洲霸主嗎??(他指的是中國和日本的實力對比) 姚明說:中國不能代表亞洲 難道讓日本代表亞洲嗎?? 如果日本在5年之內能成為亞洲霸主,他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人類在退化. 日本記者又問道:那你認為日本籃球還需要多長時間能追上中國.姚明回答:下屆錦標賽不在日本了 日本要想出線,代表亞洲比賽,只有一個可能 那就是中國作為衛冕冠軍直接晉級決賽. 還有一件事我要告訴你 以後中國和日本比賽 我一定會打 ,別的國家我可以不打 但是日本一定打,我喜歡俯看籃下的日本人。
F. 中國隊為什麼強不起來
人種問題嗎?
絕對不是。
看看韓國日本,還有新貴朝鮮,哪個不是黃種人?
他們為什麼能進世界盃?
經濟問題嗎?
絕對不是。
非洲那麼多落後國家,足球照樣比我們強。
遠的不說,光說朝鮮,經濟沒我們發達吧。
青少年選拔來源問題?
絕對不是,13億中國人,怎麼還缺好苗子了?
那是什麼問題?
我看主要是兩個問題:
一是球員垃圾。不是說球員個人垃圾,是大環境垃圾。
你去了高檔酒店,都不好意思往地下吐痰。可如果你去了垃圾場,找個拐角尿一個都正常。
為什麼?環境!!
中國的球員在外國踢就能好好的,在國內聯賽就是假球、打架、鬧事。
二是足協垃圾。
包括官員,裁判,甚至某些媒體記者等等。
中國足協,根本就是外行人,根本就是垃圾中的垃圾。
米盧為什麼能帶中國隊打出好成績?
並不是米盧的水平有多高,而是他會跟足協玩「太極」。
球員大環境,還有足協的垃圾,這兩個問題不解決,中國足球永遠好不了。
G. 中國女排3-0再勝日本隊,中國隊的整體實力如何
整體實力很強,只能說戰鬥力已經是世界頂級,團隊配合非常好,還有非常出色的個人能力,這樣的實力也是勢不可擋。
H. 國足在對日本的比賽中揚我國威了嗎
踢得很拼……揚國威這種戴高帽的事情就算了……
傳統的東亞四強賽舉辦到如今,很難去定性這是否是一項雞肋比賽。雖然中國足球近年很弱勢,但東道主日本主辦方在新聞發布會上不配翻譯,還是激怒了中國記者們;而央視封殺國足,也彷彿刺激了國足,昨天,他們還真打得不錯,以0:0逼平了日本隊,還曾獲得一粒點球,客觀地講,這應該是近期中國男足打得最好的一場比賽。
主辦方無禮中國記者集體退場
國足比賽前,一場風波突然襲來。在東亞四強賽中日戰前新聞發布會上,主辦方不但沒有安排漢語翻譯,連英語翻譯都沒有。面對如此無禮情形,中國足球記者集體退場抗議,真真實實地血性了一把。
在國家隊主帥高洪波發布會結束後,輪到日本主教練岡田武矢的發布會,來自中國的媒體終於感受到了什麼叫「更好的接待」。岡田坐在正中,而剛才高洪波發布會時為日本記者「准備」的中日文翻譯已經消失無蹤,只剩下日本國足的新聞官,他嘰里咕嚕說了一下,意思是發布會開始。隨後,岡田武矢開始發言。
按照慣例,國際賽事必須配備雙方國家官方語言翻譯。岡田說完,中國記者們都把目光投向了日本新聞官,他又用日語說了點什麼,就開始了記者的提問時間。中國記者用英語問道:「能否提供一下英語翻譯?」新聞官滿面冷漠,對中國記者的要求置之不理。接著又是一個日本記者的提問,彷彿中國記者並不存在……
這時,十名中國記者沒有叫嚷,沒有抗議,只是一個接一個地站起來,在岡田武矢及幾十名日本記者的目視之下推門而去——新聞發布會不開了。如此行為,網友在網上贊道:「真爺們!」
國足拼得凶日本球迷噓日本隊
雖然央視臨時取消了轉播,但國足昨晚也打了一場叫好的比賽。雖然國足0:0並沒有戰勝東道主日本隊,可國足的高昂鬥志,仍贏得了比賽的另一面。
此役,高洪波排出慣用的4231陣型,日本隊則是傳統的442陣型。國足在較量中逐漸掌握了主動,整個上半場,日本隊多數時間都被中國隊壓制在半場之內,這也讓現場的25964名球迷非常不滿。半場結束時,他們將噓聲送給了日本隊。
易邊再戰,國足仍不落下風,第81分鍾,本場比賽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日本隊後衛長友佑都禁區內手球犯規,主裁判果斷判罰點球,只可惜,楊昊主罰的點球卻被日本門將撲出,國足也遺憾地與勝利失之交臂,也沒能打破12年逢日不勝的宿命。不過,日本球迷顯然不滿意主隊的戰績,終場哨聲響起後,這些球迷第二次將噓聲送給日本隊。
賽後,日本隊主教練岡田武矢為自己辯解道:「現場觀眾不滿意,並不是我一個人的責任。我不能為了讓現場觀眾滿意,就把那些更具人氣的選手招入國家隊。我會將觀眾的不滿換成動力,讓我們的國家隊有更多的進步。」
2月10日,中國隊將迎來本屆東亞四強賽第二場比賽,對手是韓國隊。記者方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