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1937年日本入侵山東多少人

1937年日本入侵山東多少人

發布時間: 2022-08-22 01:33:40

⑴ 侵華日軍一共有多少人

近200萬。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

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及蘇軍在東北消滅的日軍。);

另一說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

(1)1937年日本入侵山東多少人擴展閱讀:

侵華日軍的暴行:

1、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是對日軍侵佔南京後所犯屠殺、姦淫、縱火、劫掠等暴行的統稱,是日軍侵華暴行中最野蠻、最兇殘的典型事件。

1937年12月13日,日軍佔領南京後,為了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達到迅速滅亡中國的目的,公然無視國際法的基本准則,進行了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殺。

2、潘家峪慘案

1941年1月,日軍在冀東豐潤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潘家峪慘案。25日,日軍把全村人趕進潘家大院後用機槍掃射,並投入手榴彈和點燃的玉米秸,全村1300餘人被日軍殺害。

3、潘家峪戴庄慘案

1942年5月1日起,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調集重兵,親自指揮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持續兩個多月殘酷的「五一」大「掃盪」,前後共有5萬多群眾慘遭殺害。

12月4日夜,推行第五次「治安強化運動」的日軍遭到八路軍的襲擊。次日,日軍即對冀東灤南縣潘家峪戴庄進行瘋狂報復,除少數村民僥幸逃出魔掌外,留在村裡的1280人全部被殺,1030間房屋全部被毀,製造了潘家峪戴庄慘案。

4、安陽、清豐血案

在河南,1937年11月3日,日軍攻入安陽縣城,屠殺無辜居民2000餘人。12月15日,日軍攻佔清豐縣城後,製造了3天之內殘殺無辜群眾1096人的清豐血案。

5、浚縣、濮縣慘案

1938年3月,日軍在浚縣、濮縣屠殺民眾5500餘人,姦汙婦女1000餘人。4月25日,日軍第二次攻佔長垣縣城,屠殺城鄉居民1700餘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抗日戰爭史簡明讀本"首發 圖揭日本侵華的暴行

⑵ 日本侵華日軍有多少人

有近200萬人。

全國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進行了數次大規模會戰,到武漢會戰結束,基本穩定了戰局。進入相持階段後,又先後與日軍進行了十多次會戰,並派遣遠征軍入緬作戰,沉重打擊了日本速戰亡華的迷夢。

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政府軍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

(2)1937年日本入侵山東多少人擴展閱讀:

抗戰時期中日軍事力量對比: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的時候,因為中日之間的實力相差懸殊是非常驚人的。

從經濟基礎角度看,日本每年的工業產值相當於60億美元,中國當年的經濟產值也就13.6億美元,日本當年的鋼產量是580萬噸,而中國當年的鋼產量只有4萬噸。

日本當年煤的產量是5070萬噸,中國是2800萬噸。中國那麼多的煤,只有日本的一半多一點。日本的石油儲備169萬噸,中國的石油只有1.31萬噸。

銅呢,日本是8.7萬噸,中國只有700噸。飛機,日本每年可以造1580架,當年就能造這么多,中國一架也造不了。

大口徑的火炮,日本當年生產了744門,中國連一門也造不了。日本當年造了330輛坦克,中國一輛也造不了。汽車,日本當年造了9500輛,中國也是一輛造不了。

軍艦,日本當年生產的軍艦是52400噸,中國一噸也造不了,也就是說當世界進入這個機械化軍事時代的時候,中國居然不能生產任何一種機械化時代的主戰兵器,坦克、飛機、軍艦、大炮都不能造,那麼無論是經濟形態、技術形態還是軍事形態,日本都已經遙遙領先中國一個時代。

具體到雙方軍事實力的直接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差別就更大。盧溝橋事變以前,中國海軍,中華民國的海軍兩萬五千人,裝備艦船是66艘,分為巡洋艦、輕巡洋艦、運輸艦、練習艦、魚雷艇等等,總噸位只有57608噸。

而日本海軍截止到1937年,它擁有艦船285艘,總排水量達到115萬噸,比中華民國的海軍整整多了110萬噸,日軍的海軍編成是12.7萬人,當時的編成,有4搜航空母艦,航空母艦是6.9萬噸,將近7萬噸。

水上飛機母艦2艘,3.1萬噸,戰列艦9艘,27萬多噸。重型巡洋艦12艘,輕型巡洋艦21艘,驅逐艦102艘,潛艇59艘,練習艦1艘,一個練習艦就有1萬噸排水量。

潛水母艦5艘,還有布雷艦、海防艦、炮艦等等,一大批的軍艦還在建造。其中在建造的兩艘戰列艦,就是後來名動天下的「大和」號和「武藏」號。

一艘軍艦的排水量就在7萬噸,也就是說日本一艘軍艦的排水量相當於整個中華民國海軍海軍的噸位,這就是雙方當時海軍的差距。

在抗戰爆發的時候,當時民國空軍能夠投入作戰的飛機,只有200餘架,能執行任務的飛行員只有600多人。

可是日本呢?每年生產飛機是1500多架。戰略後期進入極限動員以後,日本每年能生產飛機一萬到兩萬架。

當中日進入全面交戰以後,日本的海陸軍航空兵總共有飛機2700架。它還有艦載飛機,大量的艦載飛機。

陸軍戰鬥力差距就更大了。從人口上看,當時我國是四億多人。熟悉戰爭史的讀者都知道,自從拿破崙戰爭以後,各國實行的都是平時少養兵,節省經費,多儲備預備役的兵力。當時中國正好相反。

平時養兵,民國的時候養兵170萬,四億多人的一個國家,養兵170萬。當時國民黨的現役的步兵是182個師,還有46個獨立旅,騎兵9個師,加上還有6個獨立旅、炮兵4個旅等等。

當時中國的預備役,只有150萬人。以當時中國人口數量這么大,可是只有這么少的預備役的部隊,說明動員能力非常差。

那我們再看日本,盧溝橋事變發生的時候,日本的人口為九千萬,日本把它統計的是多少人呢?大概是9000萬人左右,日本當時養的常備軍38萬人,變成17個常備師團,4個混成旅團、4個騎兵旅團,還有5個野戰重炮兵旅團、3個戰車聯隊、16個飛行聯隊,還有一些守備部隊等等。

日本有一個規定,就是凡是17歲到40歲之間的男子必須服兵役,也就是說戰爭一旦發生,它可以動員的參戰的兵力達到一千萬人。

其中受過軍事訓練,可以迅速形成戰鬥力的人,最後達到將近450萬。它前面28萬人,到最後侵華戰爭爆發的時候,迅速補充了幾百萬人。

日本,當時的軍事動員體系,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效率極高。日本可以利用朝鮮到華北的鐵路網,而且它掌握了太平洋,特別是西太平洋的海軍優勢,把兵員運到中國,運到朝鮮,很快就能輸送到中國的腹地。

當時有一個統計,就是它從朝鮮每星期可以運兩到三個師,從朝鮮運到滿洲,每星期運兩個師。在華北戰場,日軍可在開戰的八到十天,由本土直接運來兩到三個師團。

在沿海戰場,日軍第一梯隊用兩到三個師的投入,就要一個星期。而後呢,再續加同樣的兵力,八至十天,非常快。

一個中國將領曾對日本有這樣一個判斷,事實上在後來的戰場發展中,就是這個樣子。它的動員能力甚至還超出了中國政府的預見。

再就是在兵員的訓練上,同樣中國和日本的軍隊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當時中國的士兵大多數都是文盲,黃仁宇寫過《萬曆十五年》,他在抗戰的時候,當排長,據他的記錄,他就發現了基層的軍官,連點名的花名冊都點不了,不認識字。

平時就更談不上研究戰術了,打仗全憑血氣之勇,憑冷兵器時代那種動員,那種激勵士氣的方法。進攻的時候呢,以密集的隊形蜂擁蟻附,像螞蟻、像蜜蜂一樣。可是一旦失敗,就各自逃散,完全沒有戰術。

單就射擊訓練來看,當時一發子彈的價值,在中國相當於7斤半大米,或者是35個雞蛋。所以平時,由於這個東西如此昂貴,軍隊在訓練當中,捨不得打子彈,一發子彈射出,七斤半大米就沒有了,只能是空槍射擊,這就導致後來軍事訓練素質非常低下,槍法不準,在戰場上就體現出來了。

由於中國連續失去了兩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機遇,以至於抗日戰爭,乃至 戰爭中的中國軍隊,只能是以農業時代的生產力和戰鬥力,對抗工業時代的生產力和戰鬥力。

而不得不承受戰場上人員慘重的損失。當然,這場戰爭中國取得了勝利,這種勝利主要是精神的勝利、信仰的勝利、民族團結的勝利和東方智慧的勝利,而不是憑借我們自己強大的工業力量和技術力量,而不是直接的物質上的軍事實力。

因為歷史的欠賬,一再錯失社會變革和軍事變革的機遇,在清朝付出累累白銀和山河破碎的代價之後,為了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又付出了累累的白骨。這是我們永遠應該銘記的教訓。

工業基礎薄弱,人口軍事訓練基礎差,經濟力量弱小,好多年輕的戰士連飯都吃不飽,就要上戰場,凇滬會戰中,國軍經常是上去一個師,基本被打光,然後再補一個師,可以說是人肉盾牌。

中日戰爭中,中國的優勢是人多,幅員廣闊,地大物博。能夠經得起時間換空間的戰略部署,縱深比較長,日本拖得越久越對他不利。

再就是中國人用血肉之軀抵抗敵人的機槍大炮,前仆後繼,英勇無畏的精神,也出乎了日本人的預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⑶ 二戰時山東省人口多少

二戰時山東省人口約3000萬

由於民國時期國內 政 局 混 亂,人口調查統計一直很粗略。離抗戰爆發較近的一次人口統計是民國十九年[1930年]山東省民政廳調查結果,當時山東全省人口為36936707人。
而根據山東博物館《山東抗日戰爭歷史展》的數據,在日本侵華期間山東境內傷亡人口至少在600萬至653萬之間。
兩項比較,山東省當時的人口在3000萬左右。

《中國實業志·山東省》所載1930-1931年山東省各縣市人口:

歷城 516,724 惠民 330,609 巨野 352,517
章邱 530,712 濟陽 279,977 莘縣 127,208
長清 452,430 夏津 206,052 寧陽 322,485
滕縣 559,658 禹城 218,815 武城 322,485
福山 219,988 博山 184,134 臨淄 187,803
德縣 262,680 金鄉 230,160 無棣 277,320
臨清 264,139 商河 346,743 海陽 479,842
聊城 234,669 東平 403,154 新泰 210,082
萊陽 827,163 臨邑 147,807 鄒平 148,065
高密 474,394 沂水 603,263 齊東 132,227
濟寧 563,997 昌樂 229,969 博平 168,654
鄆城 469,200 東阿 325,477 蒙陰 153,743
安丘 525,948 曲阜 195,581 范縣 146,422
陽谷 354,235 利津 168,634 沾化 168,654
即墨 539,514 陵縣 151,204 蒲台 121,731
膠縣 545,862 平原 263,236 定陶 160,603
莒縣 855,142 黃縣 400,968 博興 234,091
掖縣 720,141 高唐 210,022 文登 460,457
菏澤 455,907 桓台 278,425 高苑 107,115
曹縣 540,820 濮陽 326,215 萊蕪 408,394
泰安 856,547 臨朐 407,654 城武 171,998
濰縣1,331,265 茌平 206,968 牟平 540,156
臨沂 847,702 嶧山 342,010 榮城 229,795
益都 413,920 陽信 243,946 招遠 318,919
蓬萊 316,516 館陶 226,174 肥城 306,131
樂陵 320,302 汶上 364,745 堂邑 221,485
邱縣 83,709 郯城 498,737 鄒縣 369,351
諸城 723,274 昌邑 538,356 泗水 185,766
魚台 185,075 淄川 330,295 青城 58,837
平度 826,528 濱縣 251,949 嘉祥 160,416
恩縣 251,784 壽張 228,314 德平 253,677
齊河 292,613 費縣 378,057 清平 177,553
壽光 552,078 朝城 194,061 日照 512,404
平陰 188,024 廣饒 305,049 棲霞 304,598
冠縣 204,928 長山 232,261 觀城 68,317
單縣 423,518 滋陽 185,759 濟南市 434,071
總計:36,936,707。

⑷ 日軍侵略中國時,派出了多少日軍占日本全軍的幾分之幾

1937年,日本總人口7063萬,其中役齡男子1693萬,可供徵兵的人數約占役齡男子的56.2%,約1000萬。
綜合來看,日本陸軍兵力,1937年100萬,到1940年150萬,而1941年因開辟南方戰場,增至51師團220萬,有11師團40萬投入南方戰場;1941年海軍兵力35萬。而1942年日本陸海軍總兵力迅速擴充到600~700萬。1941年日本陸軍航空部隊和海軍航空部隊大致分別都為3500架飛機,至1943年陸軍航空部隊擴充至10000架。
1941年南方作戰時兵力配備,grosso的估算為:陸軍,師團數+旅團數=兵力(萬):國內4+11=23;朝鮮2+0=6;東北13+19=58;中國關內23+20=89;南方11+2=35;留守10+0=30。總計陸軍241萬。另海軍35萬。由於南方作戰不利,中國東北和關內有陸軍被抽調補充至南方戰場;但是陸軍的大部分仍被留於中國,其中中國關內為主,主要為防禦對峙。陸軍航空部隊在中國關內很少,主要用於支援南方作戰和東北防禦,可見此時在中國關內無進攻企圖。
日軍在二戰後期,陸軍兵力分布大概為中國派遣軍3軍35師團100萬,東北關東軍2軍24師團70萬,朝鮮關東軍9師團<20萬,太平洋和南方軍50師團100萬。從兵力消耗來看,中國派遣軍被殲滅50萬,傷退100萬,前後投入250萬;關東軍基本無消耗。日軍各戰場陸海軍合計死亡200萬。日本投降總兵力700萬,其中陸軍160餘師團,大致為中國關內和東北200萬(基本為陸軍),南方被困100萬(陸海軍),國內部隊400萬(多臨時組建)。
日本陸軍有效戰斗部隊在南方與太平洋戰場和中國關內戰場的死亡人數大致相當,中國關內對日作戰的貢獻可認為1/4。
日本陸軍甲種師團2.4萬,乙種師團1.8萬,丙種師團1.3萬。
參考資料:
A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北平附近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向中國軍隊展開了全面進攻。接著,日本即按其既定的戰略計劃,大量向我國增兵,並在國內和我國東北地區迅速擴充軍隊,源源不斷地開進我國華北、華中地區。至1937年底,日本陸軍由七.七事變前的17個師團(不含台灣軍及非步兵師團部隊)擴充為24個師團(不含台灣軍及非步兵師團部隊),其中部署於國內3個師團、朝鮮1個師團,部署於我國東北5個師團,在我國華北、華中地區參加作戰的有16個師團。
日軍侵佔徐州後,大本營將原定1939年攻佔廣州、武漢的作戰提前到1938年秋進行。大本營對軍事部署作了調整,將全部陸軍編為34個師團、6個獨立混成旅團、3個獨立守備隊、1個騎兵集團。將侵華的「臨時航空兵團」改編為「航空兵團」,新編成華北方面軍飛行隊。上述兵力的部署:除皇家師團、近衛師團、第11師團駐國內、第19師團駐朝鮮外,其餘全部用於對中國的侵略戰爭。計駐中國東北(滿州)的有8個師團(第1、2、4、7、8、12、23、104師團,其中第104師團歸大本營直轄)、1個獨立混成旅團、3個獨立守備隊;駐華北的有9個師團(第5、14、20、21、26、108、109、110、114師團)、4個獨立混成旅團、1個騎兵集團、1個飛行隊;駐華中的有14個師團(第3、6、9、10、13、15、16、17、18、22、27、101、106、116師團)、1個支隊、1個航空兵團;駐台灣的有1個獨立混成旅團(欠波田支隊)。
武漢作戰結束後,日本帝國主義為了緩和其人力、物力不足的矛盾,將侵華戰爭的戰略方針由速戰速決改為戰略持久。這一戰略方針轉變的實質,就是停止對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戰略進攻,把主要兵力轉移到佔領區(重點是華北),用以進攻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抗日報據地。為了適應這一戰略方針的轉變,日軍在這一時期的變動主要是增加華北的兵力。

日本無條件投降正式簽字以後,中國方面接收日軍投降的情況是:包綏、平律地區126800人,山東地區70500人,山西地區58000人,河南地區72740人徐海、安徽地區21000人,上海地區165O00人,南京地區138800人,安慶地區20730人,南潯地區66800人,武漢地區142600人,長衡地區70180人,潮汕地區4460人,廣州、雷州地區83890人,香港地區2850人;海南島地區49400人。以上合計1118400人。
123個海外侵略師團中先後有61個師團在中國派遣軍序列參加侵華作戰,還有第56師團等在緬甸方面軍序列侵入中國滇西。
123個海外侵略師團中有第12、25、42、50、57、66、71、111、120、121、150、160、320師團共13個師團在戰爭期間完全沒有作戰經歷。
戰爭期有9個師團撤銷番號:第109、114師團於1939年復員撤銷、第101、106、108師團於1940年復員撤銷,第29、43師團於1944年在馬里亞納作戰覆沒撤銷,第24、62師團於1945年在沖繩作戰覆沒撤銷。至「8.15」時有164個陸軍師團,在緬甸、菲律賓、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俾斯麥群島、馬魯古群島、中太平洋各島、日本西南諸島作戰以及遠東戰役遭受打擊而殘缺不全甚至瀕臨潰散的諸多師團,因番號尚存均包括在164個師團之內。
164個師團中有50個「本土師團」,又第11、25、57師團於1945年3月從關東軍調回本土,日本戰敗投降時在海外戰場(包括北海道)有111個陸軍師團,其分布是:
北海道、南庫頁島、千島群島第5方面軍5個;
中國派遣軍中國關內26個;
中國東北關東軍22個,朝鮮關東軍9個;
台灣第10方面軍5個,日本西南諸島第10方面軍1個
父島小笠原兵團1個;
中太平洋特魯克群島第31軍1個;
索羅門群島、俾斯麥群島第8方面軍3個;
南方軍共38個,計有緬甸方面軍6個,馬來第7方面軍4個,泰國第18方面軍4個,呂宋島第14方面軍6個,萊特、棉蘭老、宿務等島第14方面軍6個,直轄澳北第2軍4個,直轄新幾內亞第18軍3個,直轄法屬印度支那第38軍4個,直轄帛琉群島帛琉地區集團1個。

B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關東軍73萬人,中國派遣軍62萬人,共計135萬人。
日軍投降時。「中國派遣軍」105萬,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共計173萬人。
日本陸軍在「七七事變」前有17個師團,戰爭期間組建(含重組、另組,例如第108、109、114師團)156個師團(不含戰車師團、高射師團),總計173個師團。
其中駐防本土的第1總軍與第2總軍統轄有53個師團,投入中國關內戰場的前後有62個師團(含第56師團),關東軍前後有58個師。總計進入中國戰場的是120個師團。
按當時1個日本滿員師團平均3.5萬人計算,日本前後投入中國戰場兵力為420萬人。日軍投降時的總數就達到720萬。其中「中國派遣軍」105萬,佔15%;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佔9%。在太平洋戰場向以美軍為首的盟軍投降的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約550萬,佔76%。
抗戰結束時,「中國派遣軍」105萬投降,戰期間被消滅的日軍大約為55萬。還有將近100萬的傷員被送回國,所以,日本在二戰期間投入中國的總兵力為260萬以上。

C
日本最鼎盛時期共有625萬軍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最多時候有一半的師團在中國戰場,但那個時候日軍人數還沒有達到最多,所以最多有250~270萬應該是差不多的,後來由於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本又從中國戰場抽調了大批軍隊進攻東南亞和美國,所以後來只有200多萬軍隊在中國戰場了.

D
1938年秋武漢會戰時,侵華日軍24個師團,其中華北敵後7個,華中敵後戰場一個多。三分之二的作戰兵力用於正面戰場。1939年上半年到1943年,侵華日軍總兵力保持在33-38個師團之間。敵後戰場配置了15-17個師團,約占總兵力一半(這其中,包括應對國民黨軍在中條山,豫西,浙贛山區,皖南和大別山的部隊)。1944年,侵華日軍80萬人,三分之二用於正面戰場,三分之一用於敵後戰場。1945年日本戰敗前夕,侵華日軍一半稍多配置於正面戰場,三分之一配置於敵後戰場

E
至1945年8月中旬日本帝國主義宣布投降時,其大本營指揮下的日本陸軍有6個大戰略區級的作戰單位:①在中國關內戰場的日軍中國派遣軍,下轄在北平的華北方面軍、在漢口的第六方面軍、在上海的第十三軍,在杭州的第六軍、在廣州的第二十三軍及海軍中國方面艦隊的3萬余兵員,共計109萬多人。②在中國東北地區的日本關東軍,下轄駐牡丹江的第一方面軍、駐沈陽的第三方面軍及駐朝鮮的第十七方面軍,共計兵員96萬。③司令部設在越南西貢的日軍南方軍,下轄駐緬甸的緬甸方面軍、在新加坡的第七方面軍、在菲律賓的第十四方面軍、在曼谷的日軍第十八方面軍,共計75萬餘人,④在日本東京地區的日軍第一總軍,下轄在仙台的第十一方面軍、在東京的第十二方面軍、在名古屋的第十三方面軍。⑤在日本廣島地區的日軍第二總軍,下轄在大阪的第十五方面軍、在二日市的第十六方面軍。⑥設在東京的日本航空總軍,下轄四個航空軍及八個航空師團。加上直屬日本大本營指揮的駐扎幌的第五方面軍,駐守在日本本土的部隊共240萬人。另外,還有駐台灣的第十方面軍,殘存在拉包爾地區的第八方面軍和特魯克島的第三十一軍也歸日軍大本營直接指揮。以上所有這些日軍均在1945年8月下旬至lo月中旬在各地向中、美、英、蘇、澳等盟國軍隊繳械投降。

F
日本陸海軍實例1:1。二戰中,日本海軍和航空兵力量是其強點,也是與當時世界先進水平最接近的軍種,而陸軍則遠遠落後。
中國的作戰對手主要是中國派遣軍、南方軍的一部分、關東軍的一小部分。
大約占日本陸軍的1/2至1/3。
所以中國在亞洲戰場的分量為1/2*1/2或1/3*1/2,
計1/4至1/6之間,考慮到日本陸軍和海軍航空部隊對華作戰時間較長,
我認為,中國戰場占整個亞洲戰場的1/5,是比較合適的比例。
日本在整個二戰中軍人陣亡200多萬,
其中死於中國戰場的約40萬人,大約的比例也是1/5。
1/5,這就是我認為的中國戰場在二戰中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分量。

G
1941年南方作戰時兵力配備:
grosso的計算:陸軍,師團數+旅團數+兵力:國內4+11=23;朝鮮2+0=6;東北13+19=58;中國關內23+20=89;南方11+2=35;留守10+0=30。總計陸軍241萬。另海軍35萬。

⑸ 日本侵略中國時,日本本國共有多少人

日本真正入侵中國是在1937年,1937年日本人口准確數據為七千一百九十三萬三千人(71,933,000人)
日本1950~1959年出現第一次人口高峰
1972年出現第二次人口增長高峰
再到了2005年已經上升為1.2776億人了,將近翻了一翻。

⑹ 日本侵華戰爭出動了多少兵力侵華日軍的兵力數量是多

日本侵華日軍在中國最多時期是230多萬人。即1937年7月--1941年12月。當時日本共有軍隊300餘萬人,除保留必要的留守日本本土約70萬人及少量侵略朝鮮的日軍外,日軍的絕大部分都被日本調來全力進攻中國。1937年中國有軍隊250多萬人,抗日戰爭勝利時中國有軍隊500多萬人。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侵華日軍有約210萬人;參加太平洋侵略戰爭的日軍共40萬人。日軍用40萬人打敗太平洋等東南亞地區的武器裝備比中國先進的多的美軍,英軍,荷軍及東南亞各國軍隊侵佔領土1000多萬平方公里。到1942年6月日本侵略亞洲各國的軍隊共計是250餘萬人其中侵略中國的日軍佔210萬人。後來,日軍連連失敗,大量徵兵連十來歲的少年都徵兵入伍了。到1945年7月日軍有約700萬人。大部分駐守日本本土。 日軍傷亡共260多萬人,其中中國殲滅日軍140多萬人,美軍殲滅90多萬日軍。

⑺ 日本入侵中國的總兵力是多少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關東軍73萬人,中國派遣軍62萬人,共計135萬人。
日軍投降時。「中國派遣軍」105萬,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共計173萬人。
日本陸軍在「七七事變」前有17個師團,戰爭期間組建(含重組、另組,例如第108、109、114師團)156個師團(不含戰車師團、高射師團),總計173個師團。
其中駐防本土的第1總軍與第2總軍統轄有53個師團,投入中國關內戰場的前後有62個師團(含第56師團),關東軍前後有58個師。總計進入中國戰場的是120個師團。
按當時1個日本滿員師團平均3.5萬人計算,日本前後投入中國戰場兵力為420萬人。
日軍投降時的總數就達到720萬。其中「中國派遣軍」105萬,佔15%;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佔9%。在太平洋戰場向以美軍為首的盟軍投降的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約550萬,佔76%。
抗戰結束時,「中國派遣軍」105萬投降,戰期間被消滅的日軍大約為55萬。還有將近100萬的傷員被送回國,所以,日本在二戰期間投入中國的總兵力為260萬以上。
越南北部的日軍屬南方軍序列,按照就近原則投降中國;在台灣的16萬日軍屬日軍"國內軍"第10方面軍序列,主要抗擊美軍登陸.

⑻ 日本侵略中國到投降共出動了多少兵力中國又犧牲了多少將士

出動了多少我不清楚 只知道算上在太平洋的一共有300多萬掛了 而中國則是3000多萬 相差十倍

⑼ 二戰檔案:日本一共派了多少人入侵中國

日本進攻中國時共派了280萬軍隊
一、東北和內蒙地區駐軍90萬
日本一直有個夢想,夢想著建立一個包括中國東北、整個朝鮮半島和俄國遠東在內的大帝國。日本認為,在這個帝國中,中國東北是重中之重。日本人還認為,日本早晚與西方國家會有一場決定性戰爭,而日本國土狹小,缺少戰略縱深,於是有必要將滿蒙作為後方基地。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這場事變是由關東軍中的激進派發動的,短短幾個月里,東北幾千萬同胞就淪為亡國奴。

日本為了控制東北不斷增兵,到了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已經增兵65萬,後來日本又奪去了內蒙地區,在內蒙又增兵25萬之眾。這批軍隊的裝備遠不及南下進攻華北、華東的軍隊,但是跟中國軍隊相比仍然是很先進的。
二、直接與中國軍隊開戰的軍隊高達170萬
全面戰爭爆發於1937年,戰爭剛開始,日軍就有約60萬軍隊與中國開戰。後來隨著戰線的拉長,不斷從本土調遣軍隊。他們先是乘坐輪船從本土出發,然後在山東、江蘇等地上岸。到了1941年末,直接與中國開戰的軍隊達到170萬之巨!不光從數量上很大,而且他們裝備精良,在全世界各國的陸軍中,德國裝備是最先進的,日本不比德國差太多。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在戰爭初始階段,日本為了從中國獲取更多能源,加大了在中國戰場上的推移速度,導致在前幾個月里中國軍隊的壓力上升。後來隨著美國在戰場上逐漸占優,中國軍隊的壓力又大大減輕。
三、駐台日軍有約20萬
台灣早在甲午戰爭後就被日本控制,日本在這里經營了半個世紀。全面戰爭爆發後,日軍同樣加大了對台灣的控制。控制台灣的日軍中有從本土調過去的,也有一些台灣人,總數達到20萬。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67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07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88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1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74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38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33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76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34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