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攻佔南京有多少部隊
『壹』 南京大屠殺--南京城被日本軍包圍是怎麼回事!
簡單的回答就是,打不贏,跑了。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開始,國軍先後投入兵力70萬人,和日軍打了3個多月,傷亡25萬,空軍、裝甲部隊基本打光,各防區相繼失守,國軍隨後陸續撤離淞滬戰場,部分退往南京准備展開南京保衛戰。
上海至南京一線屬於平原,利於日軍機械化部隊推進,而國軍在淞滬一戰已經損失慘重,繼續與日軍交戰將會將抗日部隊全部葬送。1937年11月16日晚9時,在南京鐵道部大樓里,蔣介石在國防最高會議上正式宣布:國民政府及中央黨部遷重慶。
日本在攻打南京時共動用完整的師團19個,共計30萬人,國軍大部分為淞滬戰場剛剛退下來的部隊,共計13個師,但其中完整的只有4個剛剛馳援南京的,其它的部隊在淞滬一役已經損失慘重,此外由於空軍盡失,在從上海撤退的過程中遭到日軍持續轟炸,死傷眾多。因此,南京的守軍號稱10萬人,但其實不能按照13個師來計算,因此人數不足10萬,而且沒有空軍。南京在淞滬會戰期間即份即遭到日軍飛機持續轟炸,至11月底已是一片廢墟。
因此從開始南京一役就是實力懸殊。南京在上海失陷後,在當時情況下是守不住的。蔣介石原本想放棄南京,但唐生智力主死守,因此蔣介石令唐生智守住南京2個星期,唐生智信誓旦旦欲與南京共存亡,但南京戰斗過程中,唐作為最高指揮官卧病在床,後於11日逃離南京,使南京各軍總體指揮上出現問題,各自為戰,成為混戰。日軍於12月8日開始對南京總攻,一開始拿下江陰要塞,11日拿下雨花台和紫金山兩處制高點,使得南京徹底已無險可守,隨後攻下中華門、光華門、太平門、中山門四座重要城門,南京失陷。守軍傷亡過半,僅孫元良的88師3個旅長陣亡2人,6個團長陣亡3人,守城各師共陣亡將官3人,連、營一級軍官陣亡無數。
還有,淞滬會戰是由中方主動挑起,其目的是改變日軍占據東北以後自北向南進攻的態勢,因為如果是這樣的話,中國將被日軍從中部一分為二,使中國難以利用戰略縱深繼續抵抗。淞滬一戰的作用類似於盟軍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一方面分散日軍兵力,另一方面使日軍的主要進攻方向改為自東向西,是中國可以有效的利用大後方與日軍展開長期抗戰,也就是空間換時間。
淞滬會戰之後,南京難以守住,這是早已預料到的事情,說國軍不抵抗、貪生怕死的說法實在是難以成立。
『貳』 日本攻打南京投入兵力死傷多少和國軍死傷
日本在攻打南京時共動用完整的師團19個,共計30萬人,國軍大部分為淞滬戰場剛剛退下來的部隊,共計13個師,但其中完整的只有4個剛剛馳援南京的,其它的部隊在淞滬一役已經損失慘重,此外由於空軍盡失,在從上海撤退的過程中遭到日軍持續轟炸,死傷眾多。因此,南京的守軍號稱10萬人,但其實不能按照13個師來計算,因此人數不足10萬。南京在11月份即遭到日軍飛機連續轟炸,至11月底已是一片廢墟。
因此從開始南京一役就是實力懸殊,蔣介石令唐生智守住南京2個星期,唐生智信誓旦旦欲與南京共存亡,但南京戰斗過程中,唐作為最高指揮官抱病在床,後於11日逃離南京,使南京各軍總體指揮上出現問題,各自為戰,成為混戰。得日軍於12月8日開始對南京總攻,開始拿下江陰要塞,11日拿下雨花台和紫金山兩處制高點,使得南京徹底已無險可守,隨後攻下中華門、光華門、太平門、中山門四座重要城門,南京失陷。南京守軍傷亡過半,僅孫元良的88師3個旅長陣亡2人,6個團長陣亡3人,守城各師共陣亡將官3人,連、營一級軍官陣亡無數。由於唐沒有制定撤退計劃,導致南京四面被圍之後,大量軍民湧向挹江門希望從長江撤離,但無船可用,日軍以火炮、飛機轟炸,僅此處在江岸即炸死3萬人,江中死亡2萬8千人,在八卦洲炸死3萬人。
日軍攻打南京的陣亡人數似乎沒有看到過,不過按照當時的兩軍陣亡比例來說,應該不會多於1萬人
很多人都只知道日軍在南京屠殺了30萬人,有多少人知道南京只是日軍瘋狂獸行的代表,日軍的暴行在南京達到極致。僅江蘇地區,除南京以外,在日軍進攻期間,各縣共計90多萬人口失蹤,蘇州、無錫一線已是一片廢墟,日軍實行三光政策,而這還不包括同時遭到日軍進攻的浙江、安徽的死亡人數。
這些屍骨都是1937年被埋於地下,80年代才陸續被發掘出來,江南的氣候很潮濕,幾十年的時間,大部分的萬人坑裡的罹難者不要說是頭發和織物了,連骨骼都已經腐爛,只剩下一些骨頭渣子,能保存下來的一般都是掩埋在相對乾燥的地方的,否則你所看到的屍骨絕對要多得多。
『叄』 都有哪些日軍部隊參與了南京大屠殺,他們最終是何下場
日軍華中方面軍 9個師團加上1個聯隊
第一,南京大屠殺事件
雖然,抗日八年,離我們似乎已經很遙遠了,但是每當我們拿起歷史書的時候,這些悲慘的經歷就會出現在我們眼前,我們曾為他們哭,曾為他們默哀,曾在看紀錄片的時候痛哭流涕。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我們的和平是什麼換來的,我們不能因為現在的和平就忘記曾經日本人的罪名。
『肆』 日本當年侵華有多少軍隊
- 每個時間段兵力都是不同的,比如918-1937年盧溝橋之前,在偽滿,日軍實施的是各個師團輪流到滿洲關東軍,每個師團國內留守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到滿洲輪駐。數量保持在6個師團的規模,加上國境守備部隊等,總兵力約為18萬,約占日本陸軍當時總兵力的三分之一強。與此同時,關內駐扎平津地區的中國駐屯軍,兵力為一個旅團,8000多人。同時上海和武漢還駐扎有日本海軍陸戰隊6000和2500人。
-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增兵華北,到了8月底,在塘沽登陸和越過長城增援的關東軍察哈爾兵團,雲集平津和冀東的日軍數量達到20萬。
- 813,淞滬會戰爆發後,日本上海派遣軍兵力是10萬,等到11月攻佔上海並開始進攻南京時,兵力已經膨脹到30萬。以後一直到武漢會戰前夕,關內戰場日軍穩定在45萬。武漢會戰期間增加到60萬,當時日本本土只剩下一個近衛師團的留守部隊了。
- 1940年年底時侵華日軍的第一個峰值,關內達72萬,滿洲和蒙疆達到28萬,合計100萬。
- 皖南事變國共內訌後,日軍在中國戰場的壓力頓減,日本兵力開始減少,先是華南日軍開入法屬印支北部離開中國,緊接著華東和華中日軍也紛紛開回本土或者台灣。
-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進一步抽調兵力開往太平洋戰場,日本陸軍先後從滿洲,關內抽調7個師團赴南洋作戰。到1942年,日軍在華兵力,一度降至72萬。
- 1944年日軍為發動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一號作戰」,大軍紛紛開到中國,於是侵華日軍又一次膨脹。
- 截至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為止,滿洲關東軍76萬,關內102萬(其中華北派遣軍30萬,蒙疆駐屯軍5萬)。
『伍』 參與攻佔南京的侵華日軍是哪個部隊後果如何
這支日軍先頭部隊當屬侵華日軍第16師團,南京淪陷後,第十六師團在南京駐扎到1938年1月22日,此後,日軍第十一師團步兵第十旅團(天谷支隊)接替第十六師團步兵第三十旅團,擔任南京的警備任務。第十六師團由海路開往大連,重新編入日軍華北方面軍第二軍戰斗序列,後又被編入華中派遣軍戰斗序列。1938年7月,中島今朝吾升任駐扎在滿洲的日軍第四軍司令官,由藤江惠輔(中將)繼任第十六師團長。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第十六師團被編入進攻菲律賓的本間雅晴中將統帥的日軍第十四軍,參加了第一、第二次巴丹半島的攻堅戰和菲律賓討伐戰,之後在菲律賓駐守。
1944年夏秋,為加速太平洋戰爭的進程,麥克阿瑟決定率部奪取菲律賓,而日軍准備在菲律賓與美軍決一死戰。作為第十四軍主力的第十六師團駐守在萊特島。10月,美軍在萊特島東岸登陸,向第十六師團發起攻擊。第十六師團雖然被分割孤立於數個地區,但其利用堅固的工事與美軍殊死決戰。月底,日軍第一、第二十六師團和第六十八旅團等部先後增援萊特島,並使用「神風」自殺飛機攻擊美軍艦船,戰局一度呈膠著狀態。為此,麥克阿瑟提出以兩面夾擊的方式佔領奧莫克港,從背後分割日軍。這一方案成功實施,日軍第十六師團大部分被圍殲,殘部退到坎基伯特山進行游擊戰。日軍士兵以同伴屍體為食的情形就是發生於此。第十六師團殘部在熱帶雨林中飽受飢餓、瘧疾、脫水的折磨,大部在恐懼與無助中死亡,少數人組成自殺隊逃進深山,直到日本投降才放下武器。戰後,根據日本厚生省的資料,萊特島之戰,第十六師團共有13158人戰死,倖存者僅620人。這支曾沾滿中國人民鮮血,尤其是南京人民鮮血的日軍所謂「精銳」部隊,最終走向了滅亡。而南京大屠殺的元兇之一中島今朝吾,於1945年10月28日因尿毒症和肝硬化病死,逃脫了戰後對日本戰犯的正義審判。
『陸』 進攻南京的日軍都是那幾個師團
日軍佔領上海之後,調動8個師、兩個旅及海軍一部計20萬人,分南北兩路會攻南京。北路為上海派遣軍(轄第3、第9、第11、第13、第16、第101師和重藤支隊),南路為第10軍(轄第6、第18、第114師及國崎支隊)。
中國軍隊防守太湖北走廊的是左翼軍(轄第15、第19、第21集團軍),右翼軍(轄第8、第10、第23集團軍)負責太湖南京杭州國道的防守。1937年11月20日,24日任命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調集總兵力11萬餘人,防守南京。其部隊配置為:第72軍第88師擔任水西門、中華門、武定門、雨花台的守備;第78軍第36師擔任玄武門、紅山、幕府山、挹江門的守備;教導總隊擔任光華門、中山門至太平門、紫金山、麒麟門及天堡城的守備,另派一部守備烏龍山要塞;第71軍第87師防守通濟門和光華門一帶,憲兵隊擔任定淮門、漢中門和清涼山的防守。 南京外圍陣地由上海退至南京的部隊倉促設防:第74軍布置於牛首山至淳化一線,第66、第83軍布置於湯山東西兩側。
南京守軍還包括一些從上海撤退的缺建制部隊估計在5~10W人以上,所以說雙方兵力幾乎是持平的,即在20W對20W
其中僅僅作為國軍最為精銳的德械部隊第87師、第88師,教導總隊的第103師、第112師以及廣東部隊第83軍156師,人數在5~8W人,所以樓上說,大部分是新兵或者殘部是不確切的
『柒』 當年進攻南京的是日軍哪些部隊
進攻南京的日軍組成如下:
中支那方面軍 - 司令官:陸軍大將 松井石根
上海派遣軍 - 司令官:陸軍中將 朝香宮鳩彥王
第3師團先遣隊 - 連隊長:陸軍大佐 鷹森孝
第9師團 - 師團長:陸軍中將 吉住良輔
第16師團 - 師團長:陸軍中將 中島今朝吾
山田支隊(第13師團的一部分) - 歩兵第103旅團長:陸軍少將 山田栴二
第10軍 - 司令官:陸軍中將 柳川平助
第6師團 - 師團長:陸軍中將 谷壽夫
第18師團 - 師團長:陸軍中將 牛島貞雄
第114師團 - 師團長:陸軍中將 末松茂治
國崎支隊(第5師團歩兵第9旅團) - 支隊長:陸軍少將 國崎登
日本侵略軍於1937年12月13日佔領南京,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和軍方代表在停泊在東京灣的美國海軍戰列艦密蘇里號的甲板上,簽字向包括中國在內的盟國無條件投降。第二天,即9月3日,日本於南京向中華民國政府遞交投降書,並於即日起分批撤離南京城,結束了長達7年10個月對南京的血腥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