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胃癌病人怎麼樣
1. 胃癌這么恐怖,為什麼日本治療胃癌效果這么好
胃癌正在全球范疇內病發率都很高,而正在中國近5年來19-35歲青年人的胃癌病發率簡直翻了一番。異樣閱歷胃癌暴虐的中日兩國,日本的胃癌病發率比中國還超出跨越7個百分點。但日本胃癌5年生活率卻高達80%,是中國的四倍。日本胃癌生活率為何會比中國超出跨越這么多?
日本胃癌篩查早已經成為 「粗茶淡飯」
胃鏡篩查,是一種胃腸道反省相干疾病,包含癌症的較無效辦法。晚期胃鏡反省有兩個益處:一是明晰直不雅;二是能檢測腸胃能否病變或者癌變。把胃癌分四期,正在差別階段,胃癌患者5年內的生活率辨別為:I期92%、II期77%、III期46%、IV期8%。
晚期診斷,關於實時醫治胃癌有很年夜協助。中國醫科年夜學以及日本東京年夜學兩所年夜學,研討效果表現,胃癌的癌細胞浸潤度越深,康復的能夠性就越小。即越到前期越難治。比擬之下,即便胃部不呈現痛苦悲傷景象,年夜多日自己也情願去做胃鏡反省,就好像慣例體檢同樣。
終年的注重,也使他們創始了精細反省新期間,毫米級別以上的癌細胞也能被發明,這類癌細胞凡是呈現正在早早期。日本的反省能夠到達10妹妹如下,而天下程度的癌症反省才僅僅到達15妹妹。日本研討公布的《胃癌醫治指南》,至今更是作為「教科書」普通被列國援用以及自創。
日本的年夜型醫療設置裝備擺設每一年都從東芝、日立等年夜型醫療設置裝備擺設公司停止研發,比方日本的核磁共振呆板,每一100萬人就具有96台,也就防止了看病列隊工夫過長的費事了。日本早期胃癌的病人很少,由於他們每一年體檢的必檢名目外面,就有胃鏡反省,以是如今良多人挑選到日本去體檢。
日本少數胃癌早就抹殺正在胃鏡篩查期間了。中山年夜學胃癌診治中間給出臨床案例:正在接診的100個胃癌患者中,只要10個是晚期胃癌患者,其餘都是中早期患者,以是中國正在這方面做患上不敷好。 對於晚期胃鏡篩查沒有注重、病急亂投醫、又不肯做反省,拉低了胃癌患者康復的能夠。大師能夠挑選能夠去日本體檢,不必像國際年夜病院那樣排很長期的隊,並且日本的儀器十分的進步前輩,大夫也十分的業余。
2. 為什麼日本的胃癌五年生存率比國內高
在我國死亡率排名前5的癌症中,消化道腫瘤占據了三席:胃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
在病例數量上,我國消化道腫瘤占國內所有腫瘤病例的近一半,也就是說每2個腫瘤患者中,可能就有1個消化道腫瘤患者。
更可怕的是,早期胃癌患者里80%是沒有明顯症狀的,即使有症狀也是一些非典型性症狀,如食慾不振、腹部不適等,患者很難引起重視。因此,85%左右的消化道腫瘤被診斷時都已經到了晚期,大多數被確診的人可能熬不到5年。這也是消化道腫瘤死亡率較高的主要原因。
同樣是胃癌高發區的日本,50%-70%以上的病例是早期胃癌,五年生存高達54.8%,而且60年來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在持續降低,那麼他們的成功秘籍是什麼呢?
主要得益於日本舉國上下對胃癌的重視,大力普及胃鏡的早期篩查。
而且,對比國內胃鏡檢查,日本胃鏡檢查的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
1、儀器先進,減輕不適感
國內的胃鏡檢查基本都是採用口腔入鏡,會造成強烈的不適感,許多女生甚至男生做胃鏡時因為喉嚨產生的異物感而連連干嘔,既難受又尷尬。
雖然進行局部麻醉可以避免患者受到不適感,但是也有患者麻醉過後進行檢查時會生理性痙攣,仍會嘔吐、出血。由此,許多人對胃鏡檢查產生了恐懼感和排斥心理,導致了病變發現不及時,甚至是嚴重惡化才發現。
日本胃鏡檢查中使用了比小拇指還細的硅膠軟管,採用鼻腔入鏡,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患者做檢查時會產生的異物感和嘔吐感。雖然也會有因為鼻腔過小,無法塞入探頭等情況,但由於操作醫生的精湛技能,會幫助患者把不適感降到較低,此外,患者可以看著屏幕上的檢查情況,分散注意力,降低不適。
2、醫生檢查仔細、嚴謹
日本人的嚴謹和仔細是得到世界一致認可的,在客戶體檢過程中,我們也能夠感受到醫生時時刻刻的仔細和嚴謹。在國內,一般胃鏡檢查5分鍾就結束了,但是日本胃鏡檢查至少需要15-20分鍾,因為一個細微的異常處,醫生會反復觀察、染色、取樣活檢,生怕一個小疏漏變成了以後的大病變。
3、人性化的醫療服務
檢查過程中,不僅有醫生操作儀器,還有護士在一旁照顧患者。如果是口腔入鏡的患者,護士會幫助擦拭流出的口水;檢查前,護士小姐姐還會進行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檢查完成後,可以去環境溫馨舒適休息室休息。
3. 為什麼日本胃癌生存率高達80%
眾所周知,中國是胃癌高發國。
和中國一樣,日本從過去到現在都一直是胃癌的高發國家。從胃癌發病率來說,日本幾乎是美國的10倍。
經過近幾十年持續的努力,日本胃癌的治癒率越來越高,死亡率越來越低。但這幾十年裡,中國的胃癌治癒率只艱難地從20%提升到30%。
同樣作為胃癌的高發國家,中國和日本的胃癌發生率相近,但治癒率差了一大截。是不是中國的醫療技術太差了?
我並不認為完全是醫療技術的問題。就拿公認醫療技術發達的美日兩國相比,日本的胃癌治癒率同樣甩開美國一條街。
美國作為醫療技術最發達的國家,中國根據大量人口基數有豐富治療經驗的國家,為什麼在治療胃癌這個領域,唯獨日本的治癒率高呢?這就要進一步分析了。
在如今資訊如此發達的條件下,任何好的治療手段很快就會被推廣採納,不存在太多獨門秘籍,況且中日美醫師手術切除胃癌的技術水平相差不大,不少國內醫院手術切除率還大於國外。
大家治療水平相近的時候,腫瘤治療效果主要看腫瘤分期早晚了,總體治癒率高不高也就是與早期發現率高不高有關。
原來,日本胃癌早期診斷率高達50%至70%,相比之下我國只有10%至20%的早期胃癌發現率。
關於腫瘤,我們都知道越早發現、越好治療。早期胃癌像一顆芽,生長的范圍本身就局限,怎麼切總體效果都是好的;而晚期就像失控蔓延的藤蔓,會四處轉移擴散,水平高的醫生也只能盡力而為保證肉眼下的根治,難保腫瘤枝葉全部被清除不復發。
在美國,胃癌不是常見的惡性腫瘤,跟乳腺癌、大腸癌、前列腺癌等該國高發癌比較,美國人相對不重視胃癌的防治,早期發現率低。遺憾的是,中國作為胃癌的高發國,民眾的防治意識也沒比美國高到哪裡去。
由於日本舉國上下對胃癌的重視,使得日本胃癌即使發病率高,但治癒率一點都不低,這主要歸功於早期發現率高。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知道,日本胃癌治癒率那麼高,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日本胃癌患者普遍發現得早。那麼他們如何做到的呢?一方面靠百姓的健康意識,一方面靠內鏡的篩查,這里有許多我們可以借鑒的經驗。
據報告,日本人口為1.27億,每年總共約完成1500萬例胃鏡檢查。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相當於每年12.5%的人都去做了胃鏡。再換算一下,相當於5年中有62.5%的人至少做了一次胃鏡。
而我國胃鏡的檢查率非常低,我們問問自己,5年來家裡有幾個人做過胃鏡?
早期胃癌患者80%是沒有症狀的,少數患者即使有症狀也是一些非典型性症狀,如食慾不振、腹部不適等,患者很難將這些常見的症狀聯繫到胃癌這種可怕的疾病。
沒有症狀如何篩查?最理性的做法就是定期體檢。
雖然不少人有體檢,但也是跟著單位做千篇一律的體檢,鮮有根據自己的情況加做一個胃鏡檢查,來了解一下胃部的情況。
還有人說胃鏡太難受,不如做個增強CT一掃,肚子里的情況就都清楚了。
其實不然。對於胃癌,即便查了腹部CT也難發現局限於胃粘膜的早期胃癌,只有腫瘤較大時才容易被CT發現;即便發現了也失去早期診斷的時機。這是腹部CT檢查本身的缺陷。
胃鏡篩查的優勢在於直接看到胃粘膜的病變,對於癌前病變、早期病變能很好地分辨,做到早期干預,早期治療。
像上圖這種微小的病變,其他檢查手段是發現不了的。因此,胃鏡篩查獨到的優勢目前無法被其他檢查所取代。
在癌症的防治上有兩個世界標桿,一個是美國對腸癌,一個是日本對胃癌。這兩個防治經驗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普及癌症防治知識,推廣內鏡篩查。
高治癒率與早期發現密不可分,而早期發現還與民眾的健康意識緊密相關。作為個體,我們首先要知道哪些因素是患胃癌的高危因素,以及如何進行定期體檢來防治胃癌。
胃癌的高危因素:
★ 性別: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兩倍。
★ 遺傳因素:有胃癌家族史,罹患胃癌可能性比普通人高2~3倍不等,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也應重視。
★ 年齡:大約75%的胃癌患者年齡在50以上。建議以45歲為胃癌篩查的起始年齡,有條件或高危因素多的人應盡量提前。
★ 胃病病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癌發生呈正相關性,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群發生胃癌的危險性是未感染人群的好幾倍。另外有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胃切除術後等病史,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
★ 飲食、生活習慣:長期吸煙,喜歡高鹽飲食,愛吃腌熏煎烤炸食品,常常吃剩飯剩菜霉變食物等,也與胃癌發生密切相關。
吸煙與胃癌的相關性是很明確的,不僅限於胃癌,還增加其他惡性腫瘤發生的風險。
我們建議:
胃鏡的首次檢查,普通人群從45歲開始,高危人群最好從40歲開始。
然後根據胃鏡檢查結果來確定日後的防治。例如,
★ 檢查結果顯示「淺表性胃炎」,那麼3~5年復查即可;
★ 如果是「萎縮性胃炎伴腸化」,最好1~2年復查一次;
★ 如果有「異型增生」或者「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通常需要更密切地隨訪或者粘膜下切除。
最終只為一個目的,就是早期發現病變,盡量避免胃癌「無端」發生。
日本人普遍能早期發現胃癌,說明該國民眾的健康意識高。希望通過我們的科普,能提高大家對胃癌防治的認識,最終提高我國胃癌的治癒率。
4. 日本是怎麼做到60年胃癌死亡率持續降低的
日本癌症防治,是日本國內自主研發的防癌抗癌治療研究體系。通過日本體檢,在癌症診斷、治療方面,尤其是早期癌症的發現,領跑於世界各國,保持著發現癌症的世界紀錄–發現毫米級別以下的早初期癌症。這種檢查,可以發現10mm以下的毫米、微米級的早期癌症或超初期癌症。
而大多數海外醫療的癌症檢查,只可以發現15毫米以上的癌症,在中國,通過儀器可以發現的,大概是厘米級的中晚期癌細胞。
因為有這種種對比,國人才逐漸清晰正確認識到中國醫療與海外醫療水平的差距,才有了越來越多的人在絕境中希望能去日本看病或日本體檢。當然,也正是因為差距的存在,我國醫務人員才更加努力,政府更加重視,使得近年來醫療水平突飛勐進。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我們暫時無法出國看病,無法去日本體檢,不過,多睦健康仍然希望能盡最大努力幫助各位患者,於是大力推進了遠程會診的服務。
多睦健康與多家日本權威癌症治療醫院保持著長期深入的合作關系,可以為選擇日本看病的患者提供病歷資料翻譯、預約日本專家、接送機、日本公寓住宿、陪同看病和陪同翻譯等一系列日本就醫服務,幫助患者和家屬免除在異國他鄉求醫的後顧之憂。
5. 日本胃癌治癒率高達80%,為什麼中國只有30%
胃癌5年生存率是指胃癌患者在治療5年後仍然存活的比例。據國內外統計,日本胃癌綜合治癒率高達80%,一期胃癌甚至達到98.1%。遠超過中國和美國的30%~40%。那麼我們普通人應該做什麼?
二、胃鏡篩查。由於日本胃癌的早期發現和治療,胃癌的治癒率如此之高,他們如何做到呢?這很簡單。這主要取決於內窺鏡檢查。在我國許多人眼裡,胃鏡檢查是一項可怕的檢查。許多人推遲了他們的病情,因為他們拒絕胃鏡檢查,很少有人主動要求胃鏡檢查。在我國,許多人害怕胃鏡檢查。胃鏡檢查的檢查率很低。早期癌症檢出率不到20%,五年生存率不到30%。換句話說,大多數確診的病人可能活不了五年。
6. 美國和日本哪個更適合患者去接受治療
去日本費用低、距離近,又有很多高大上的如細胞療法之類的治療,日本處於世界前沿。當今腫瘤治療領域備受關注的免疫治療,就留下了日本醫療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較早進軍免疫治療的國家,日本是國際上率先批准使用免疫療法的國家之一。
眾所周知,癌症發現的越早,根治的希望就越大。2004 年日本開始執行「第三次十年全面抗癌攻略」,使其成為世界癌症防治最先進的國家。
在日本,體檢是一項「硬指標」,日本政府規定,每一位國民一年必須參加一次體檢。
此外,根據年齡的不同,還會增加新的檢查內容,譬如男性過了45歲,就必須參加前列腺癌的檢查。而女性過了40歲,必須參加乳腺癌的檢查。
在日本,近80%的癌症發現於早期,這點除了跟醫療制度有關外,優秀的癌症篩查水平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日本癌症篩查可以發現6毫米以下的超初期癌症病灶,而早期發現癌症,對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很多癌症如果早期發現,是完全能夠根治的。日本的癌症生存率那麼高,跟癌症篩查水準超群、使得絕大多數癌症都能夠早期發現有很大的關系。
擅長早期胃腸道腫瘤治療
日本的胃腸道癌症發病率公認的世界領先,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它的胃腸道癌症生存率也一樣站在金字塔尖上。
中國和美國的癌症治療有差距,但在有的癌症上沒什麼區別,比如胃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都只有20%。
日本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80%,簡直甩了其他國家好幾條街!
癌症生存率主要跟兩個指標相關:一是早期癌症篩查水平,二是癌症治療水平。
日本優秀的癌症篩查使大多數腫瘤得以早期發現;另外,居高不下的胃腸道癌症發病率也促使日本在治療方面狠下功夫。
其實日本對付胃癌的武功秘籍,就是全民早篩查,口號是「越早發現、越好治療」。1964年有40萬人進行了檢查,到了1970年就有400萬人,1990年後每年都約有600萬人進行胃癌篩查。
7. 日本在治療胃癌方面有什麼先進的療法嗎
胃癌是發生於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常發的惡性腫瘤中位於前列,嚴重威脅了人們的生命不受威脅。根據「The Lancet」(《柳葉刀》)2000-2014年全球癌症生存率變化趨勢監測研究報告指出,我國胃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僅為35.9%,而日本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高達60.3%,這也成為了不少胃癌患者希望去日本看病的原因。那麼胃癌五年生存率如此之高的日本究竟是如何治療胃癌的呢?本次就來為大家講解一下日本治療胃癌的方法。
日本治療胃癌的方法
日本治療胃癌的方法包括內窺鏡治療、手術治療及葯物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選擇需要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以及疾病的進展程度。
日本治療胃癌的方法:內鏡治療
內鏡治療是一種使用胃鏡從胃內部切除癌症的方法,一般情況下,癌症處於粘膜層,且胃癌尚在早期時,可以採取內鏡治療的方法清除癌症。與手術治療相比,內鏡治療的負擔較小,對於胃癌患者後期生活的影響較少。
內窺鏡切除方法包括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和高頻內鏡下粘膜切除術(EMR),日本醫院在對胃癌患者進行治療時往往會根據患者病變的大小、位置、惡性程度及潰瘍等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近年來,由於治療適應症的不斷擴大,以及內鏡治療技術的進步,內鏡下粘膜剝離術在日本胃癌治療時的應用越來越普遍。
日本治療胃癌的方法: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時胃癌治療的重要方法,一般情況下,對於無法進行內鏡治療的胃癌患者,可以進行手術治療時,日本醫生都會建議他們進行手術治療。胃癌手術切除的范圍主要取決於癌症的位置和分期,根據胃切除的程度,手術切除可以分為全胃切除術、幽門側胃切除術、幽門保留胃切除術、賁門側胃切除術等。
同時,由於部分胃癌患者出現淋巴結轉移,因此在手術治療胃癌時,日本往往會將胃周圍的淋巴結與胃一起切除,具體的切除范圍應根據胃癌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
此外,對於已經出現轉移的胃癌患者而言,日本醫生在切除患者胃部外,對於已經被癌症侵襲的某些器官也會切除,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完全清除癌症。
目前國內胃癌手術治療的主要方法還是開腹手術,但是隨著日本微小的創口手術技術的不斷提升,目前日本已經將微小的創口手術作為胃癌切除的重要方法。微小的創口手術主要包括腹腔鏡手術和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其中在日本應用更廣泛的是腹腔鏡手術。
微小的創口手術與開腹手術相比,創口更小,患者的負擔更少,圍手術期並發症更少,術後恢復的更快。目前腹腔鏡手術已經廣泛地應用到日本胃癌的治療中,而自去年開始,日本已經將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列入醫保范圍,因此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的應用在近兩年也出現了穩步增長。
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可以克服腹腔鏡手術的弊端,通過立體放大的視覺效果實施更不受威脅、更准確的手術。日本早在2009年就已經批准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的使用,截止到2019年10月,日本已經安裝了約350台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達芬奇機器人手術治療的經驗也十分豐富。
日本治療胃癌的方法:葯物治療
日本治療胃癌時可以根據患者癌症的進展的身體狀況選擇單獨使用或聯合使用葯物治療胃癌。葯物治療的類型主要為難以通過手術切除的晚期胃癌或復發性胃癌的治療以及手術後輔助治療。
目前用於胃癌治療的葯物主要是細胞毒性抗癌葯物、靶向葯物以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細胞毒性抗癌葯物包括替加福/吉美拉西/奧曲西鉀(TS-1),卡培他濱,順鉑,奧沙利鉑,紫杉醇,伊立替康等;分子靶向葯物主要為曲妥珠單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主要為Nivolumab。
通過以上內容,大家對於日本治療胃癌的方法應該有所了解,日本胃癌治療具有較大的優勢,且治療的效果較好,因此日本成為了胃癌患者出國看病的理想選擇。多睦健康與多家日本知名胃癌治療醫院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希望去日本看病取得良好效果的胃癌患者可以與我們聯系。
8. 為什麼日本人長壽排第1,但胃癌卻高發
日本人長壽排第1,但胃癌卻高發是因為他們經常吃的醬菜、腌肉、醬油都是致癌的食物,也可能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胃癌。日本是一個非常著名的長壽國家,特別是前一段時間,日本公布了最新數據,日本男女的平均預期壽命再次增加,日本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達到87歲,日本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達到81歲。
作為亞洲國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相似的飲食習慣,並且有相當多的群體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因此,胃癌的預防也是我們需要特別關注的一個問題。
9. 中國和日本都是胃癌大國,為什麼日本的治癒率比較高
可能是因為我們中華的飲食文化太豐富了患病幾率也就比日本大
10. 都是東亞人,為何我國胃癌5年生存率與日本相比相差甚遠
胃癌的致死率在癌症中位列三甲,全球五年生存率僅 10 %。中國胃癌病人的五年生存率有 20 %,雖是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的;但相較日本80 % 的五年胃癌生存率,還是有不小差距。
因此,由於我國人口數量龐大,醫療資源分布較為不均,內鏡檢查費用較高,若進行大規模普查需要耗費大量時間、人力、財力,目前尚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