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科技工作怎麼樣

日本科技工作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8-20 10:20:04

A. 在日本做科研工作是怎樣的體驗

做科研最需要的是興趣,之前的經歷不是很重要,關鍵在讀書期間要多學習多積累多思考。我來日本最大的感悟是不管你之前怎麼樣,只要認真努力,踏實做科研,都可以有一番成果。看看這幾年拿諾獎的日本人:田中耕一,下村修,山中伸彌,中村修二,幾乎個個都是屌絲逆襲的勵志大戲。我決定從事科研除了興趣和喜歡自由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很多事情沒有對錯,換個角度都可能對。但是科研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有憑有據,大家也很理性不會吵得老死不相往來的。博士看學校很外行,還是看導師更好點。同一個專業,每年進世界名校讀博士的估計有上千人吧;本專業在名校任教的老師,一共可能也就千人左右;但是真正可以稱為頂尖學者的,全世界可能也就百人左右,所以相比之下,大牛教授應該才是更稀缺的資源。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從大牛實驗室畢業,就是學術界的學二代啊。同樣牛津劍橋,東大京大,MIT,UC Berkeley畢業的,有牛逼到拿諾貝爾獎的,也有水到連國內好大學教職都找不到的,這樣的例子我知道不少。清華和浙大的土博也有去Stanford、JHU、Penn state這種好學校當教授的。即便是同一個實驗室的,畢業之後差異還很大,這裡面個人的因素更重要,有興趣的人會主動的去學很多東西,而不是被動的靠老師催。

B. 日本對學術科技的態度是怎麼樣的做為一個中國人,在日本進行科技研究是否有阻礙

很認真,中國人在日本搞科研沒有阻礙,他們會盡力協助你,只不過有一點,通常來說,科研一把手不可以是外國國籍,副手也很少

如果你不在乎職務,可以去日本搞科研

C. 日本科技怎樣

日本的科學基礎研究不太強,但技術是一流的,實用新型方面更為強勢,汽車、電氣等產品技術含量高,基本是自主研發。

D. 在日本做科研工作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在日本做科研工作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一,安全第一

這就是在工廠,施工工地四處都能看見的標志了。而作為研究室,產生意外事故的概率理當比工廠小些,可是它們依然把工廠中的安全性規則落實在了研究室中。圖中相同安全頭盔每人必備一個,進到實驗室的情況下務必佩戴。

在做XRD檢測的那時候要先把一個圓形的資料放到測角儀上,用磁石固定不動。我的trainer每一次在這個階段都是會樂在其中地花上兩三分鍾來把圓片放進物台最核心的部位…左挪幾下,右挪幾下,哎喲~挪多了再挪回家,咦~總體有點兒偏下…我畏縮不前地做了一次固定不動原材料的工作中,做完後交給他看,他靜靜地又鼓搗了一兩分鍾以後才放進設備里,自此以後我再沒摸過原材料。

E. 去日本打工的情況是怎麼樣的技術崗位好找工作嗎

可以的,在日本的留學生允許在課余時間兼職打工,一般來說每周可以打工二十多個小時,日常所需的生活費是沒問題的

F. 日本的科學技術發展怎麼樣

政府確定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制定新經濟政策,實現從「貿易立國」至「技術立國」的轉變。日本國內市場狹窄,工業產品依靠大量出口,為此政府提出「貿易立國」的口號,出口貿易增長很快,1960年-1970年,日本工業生產平均每年增長13.6%,而出口貿易平均每年增長16.9%。日本政府認為科技是國力的核心要素,適應新技術革命蓬勃興起的形勢提出「技術立國」的戰略思想。日本重視技術對國家發展的多方面作用,採取了從模仿到創新的經濟技術發展模式。據統計,從50年代至1977年,引進國外技術達2.9萬多項,然後根據本國的經濟特點和技術基礎加以改進、補充和發展,成為「日本化」的新技術。當然,許多人把經濟增長歸功於強大政府幹預,盡管有政府幹預,大部分時期日本的經濟依然是在按自己的規律發展。據一項重要研究,經濟自由仍是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
日本企業實行嚴格而靈活的科學管理制度。50年代,日本許多大企業推行「終身僱傭制」和「年功序列工資制」,使職工利益與企業利益有機結合起來,職工感到有依靠,具有安全感;其次,拉大職工報酬上的差距,使職工感到只有不斷競爭,不斷創新才能得到高報酬,從而具有壓力感。企業重視對職工的「感情投資」,主動協調勞資關系,培養職工「以廠為家」的敬業精神。這種「日本公司」模式有助於日本培養強大的工業能力。企業管理者重視精神投資。正如索尼公司總經理盛田昭夫所說的「日本優秀的公司根本不存在什麼奧秘和秘訣。一個企業的成功,靠的是人而不是某種理論、計劃或政府政策。日本企業管理者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與職員建立良好的關系,培養親如一家、唇齒相依的感情。在日本,經營得有聲有色的都是那些能使全體員工同甘苦,共命運的企業。除日本之外,我還未發現有哪一個國家採用這套簡易的管理方法。實踐已經有力地證明它是行之有效的。」在日本,企業管理者千方百計地培養同勞動者的家族般的感情,不僅關心工人的工作,而且也關心工人的生活;不僅關心工人個人,還關心其家庭。工人生日、結婚、病喪,更是企業「感情投資」的良機。例如,西武集團每年舉行獨特的擦皮鞋儀式,首先由高級職員為新職員擦皮鞋,然後是新職員為前輩擦皮鞋,總社和各分社社長都親臨這一隆重儀式,並由電視台通過衛星向全國轉播,以培養職工熱愛公司的精神,促進同事間的溝通。日本的現代企業精神與日本傳統的家族主義和家庭觀念有密切聯系。日本的家族主義和家庭觀念不同於中國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族制度和家庭觀念,其家庭觀念的出發點是:家庭是一個經營單位。所以既排除了中國傳統的大家族關系和至今盛行的「裙帶風」,又可以比西方的結構更和諧、更密切、更團結,成為一種社會凝聚力。日本學者說:西方社會的單位是個人,由個人集合而成為國家,而日本的社會單位是家,由家而集合成國家。所以日本以「勞資一體」,「以企業為家」的宣傳教育,日本人的家庭本位觀念轉變成了公司本位觀念,形成一種團結奮進的工作精神。

G. 日本科技究竟發展到了什麼水平,超越美國了嗎

當今世界 科技 最發達者就是美國日本,軟體美國領導世界,硬體日本最牛,日本的長處在於精密製造,世界很多高端產業鏈根本離不開日本製造。美國還有一個打壓日本的就是軍事,沒辦法日本就是吃了戰敗國的虧,處處受美國掣肘,要不美國被日本超過不是不可能。日本的新材料,機器人,精密製造是最先進的 ,日本早放棄了傳統家電,而轉型到物聯網,新能源,生物 科技 ,人工智慧等方面了,日本和中國相反明明很牛卻要裝孫子。

日本就是因為美國才崛起的!要不是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你以為日本真是神仙啊!機遇很重要!就像以色列,曾經差點亡國,現在 科技 很多地方都很牛,但是美國只要和他決裂,馬上玩完!日本為什麼專心做配件,而不是品牌?因為他知道,隨著中國崛起,國內需求巨大,國內品牌勢必崛起,家電就是一個例子。他做品牌高端的需要和歐美競爭,中低端要和中國競爭,還有活路嗎?日本聰明,早就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所以在主要配件上投入比較大,專利也最多!我們的路還很長,但是我們的路更寬!

(一)科研水平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美國不僅擁有雄厚的 科技 人力資源,而且基礎科學研究實力非常雄厚,從諾貝爾獎獲得的情況來看,生理學和醫學、物理學和化學涵蓋了其自然科學研究的主要內容。美國是世界一流大學的聚集地,大學的整體實力遠遠超過世界其他的國家。(二)科研投入保持較高水平。研發是美國極端重要的投入領域,其研發經費的來源主體是企業和政府,美國不僅在企業研發方面投入規模很大,其財政 科技 投入的規模也很大。這樣一來使得美國專利產出數量多年來一直穩居世界首位。在雄厚的科研力量支撐下,美國高新技術產業非常發達,在全球占據著領導地位。(三)美國發展迅速的高 科技 領域。1.生物技術。美國的生物技術起步比較早,發展也比較完善,已經具備了全球最先進的技術水平、最多的技術成果儲備,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人力資源充足。2.信息產業。美國的信息產業發展的特點是產業競爭力在全球領先,技術創新水平居於首位,並且非常注重掌控標準的制高點。3.航空航天業。美國的航空航天業是它的傳統的優勢產業。4.納米技術。美國對納米研究的投入穩步增長,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5.先進製造業。美國是世界製造業的頭號大國,強大的製造業奠定了美國經濟繁榮的基礎。

有比美國強的,但沒全面超越美國,舉例說明一下日本的民用車就比美國的好,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底特律成為鬼城的原因之一,國人說日本車不好一方面是憤青一方面是自欺欺人,中國做的日本車沒一個好的,反觀出口到美國的,都很好,我的妹妹就是美籍華人,她開的就豐田皇冠,她看到的美國人也多數是開日本車,這是真的。

日本總體 科技 水平還達不到美國的高度,但也僅次於美國。在某些領域諸如人工智慧,微電子,新能源,生物醫療,材料分子,精工重工這些方面上日本是完全有實力與美國掰手腕的甚至說是超越了美國也不為過。現在國內很多媒體批判日本家電的沒落從而判斷日本 科技 不行完全是自欺欺人的無稽之談,實際上日本早就拋棄家電行業(僅是終端產品,核心專利及零部件還是日美製造)轉型到專業,高精尖以及前沿領域了。如果一個國家的眼光停留在大力發展手機,電視這種下游消費電子產業並以此沾沾自喜的話那真的是目光短淺的體現。

日本是典型的吃老本的國家,房產泡沫破裂以後就一蹶不振了,現在的人均GDP遠低於1994年。2000年的時候GDP總量還是中國的4倍,現在只有中國的4成,可見衰落的有多慘。當年很多赫赫有名的大企業都在垂死掙扎,比如索尼。還有很多被收購,富士康就剛收了一個,日產也被半收購

沒有確實的依據,不好說誰高誰低。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某些方面也許差距不大,某些方面持平。有比美國強的,也是美國認為對自己影響不大。總的來就,還是在美國可控制之內的。美國人不傻,大量的駐軍就是看住日本,珍珠港事件是美國人永遠不會忘記的痛!!經濟的巨人,軍事的太監,這就是日本的命運。

日本國(日語:にっぽんこく、にほんこく),簡稱日本,位於東亞、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千米。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1] 公元3世紀中葉,其境內出現較大的國家「大和國」。公元645年,日本向中國唐朝學習,進行大化改新。12世紀後期,天皇皇權旁落,進入幕府統治時代。 19世紀50年代中期,歐美列強侵入迫使日本放棄「鎖國政策」,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日本人民展開了反對侵略、反對幕府統治的斗爭,1868年,明治天皇重新掌權,鼓勵向歐美列強學習,進行明治維新,迅速躋身資本主義列強行列,對外逐步走上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曾多次侵略中國、朝鮮等亞洲國家。二戰日本投降後,美國派軍隊佔領日本。1947年,頒布新憲法,由天皇制國家變為以天皇為國家象徵的議會內閣制國家。戰後奉行「重經濟、輕軍備」路線,於20世紀60年代末一躍成為遠東第一大經濟強國。目前是僅次於美國、中國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日本高 科技 的冰山一角

人類材料學的最高技術標桿——日本

材料學的水平極大程度決定一個國家的最高新 科技 的水平。好的裝甲需要好材料,導彈的外殼需要好材料,飛機發動機葉片需要更優異的材料,最高精尖的軍用雷達半導體元器件也需要更好的材料。

而在材料方面,日本已經甩開了第二名美國極大的身位,剩下的俄羅斯中國之類已經遠遠不在一個檔次,這里以人類的最高精尖的三種材料技術——製作洲際彈道導彈噴管和殼體以及飛機骨架的高強度碳纖維材料;製作最高性能主動相控陣軍用雷達的寬禁帶半導體收發組件材料;製作最新式渦輪發動機渦輪葉片的高性能單晶葉片。

三種頂級 科技 說明日本遠遠領先於其他地球國家的最頂級 科技 。

1,首先是最新式的渦輪發動機葉片的五代單晶材料。

因為渦輪葉片工作環境極為惡劣,並且要在極度高溫高壓下保持數萬轉的高轉速,所以對於高溫高壓下的抗蠕變性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這個目前 科技 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讓晶體約束朝一個方向伸展,使其材料相比於常規材料來說無晶界,這可以大大提升高溫高壓下的強度和抗蠕變性能。

目前人類 科技 的單晶材料共有五代。

我們可以發現,越到後面一代,已經沒有美國和英國的影子了,老毛子那更是不知道甩到猴年馬月去了。如果說四代單晶還有法國作為西方的希望苦苦支撐的話,那麼第五代單晶就是東瀛的獨舞——人類最頂級的單晶材料,就是日本的第五代單晶TMS-162/192,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能製造第五代單晶材料的國家。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我們貼出美國F-22和F-35使用的F119/135發動機的渦輪葉片材料CMSX-10三代高性能單晶作為對比。

我們可以看到,三代單晶的典型代表CMSX-10的抗蠕變性能如下:1100度,137Mpa,220小時。這是西方的頂級水平了。

日本的第五代TMS-162呢?同樣條件,壽命高達959小時,接近1000小時壽命,相比於美國材料壽命足足達到4倍有餘。

事實上,在這個偉大的技術革新面前,傳統的材料學和發動機技術的歐洲頂尖水平公司RR已經選擇了屈服。英國羅羅大批進口日本的單晶材料用於製造自己的Trent

2,再看碳纖維材料。

眾所周知,碳纖維因為質量輕巧,強度極高而被視為理想的導彈,特別是最頂尖的洲際彈道導彈材料。包括美國侏儒以及三叉戟D5還有法國M51的新式洲際彈道導彈都用碳-碳和碳-樹脂復合材料用於製造洲際導彈的殼體和噴管。在這項技術上日本同樣領先於世界水平。

碳纖維分為兩種——高強度和高拉伸模量

上面的是日本東麗公司的碳纖維材料,下面是美國大力神公司的

其中IM7被用作製造三叉戟D5的殼體。

而東麗的T1000強度高達7060mpa,拉伸模量在高強度碳纖維中也很高(達到了284Gpa),這些都超過了美國的IM9的美國最高水平。

碳纖維目前勉強處於同一水平線的只有美日(雖然美國相對較差),其他國家與這兩個國家相比都不值一提。

我們來看看俄國人到達了一個怎麼樣的水平吧

纖維復合材料特別是碳纖維有機復合材料,在現代飛機上獲得了廣泛應用。與西方比較俄羅斯這種材料,研究及應用時間稍晚一些,上世紀70年代才著手研究。當時 前蘇聯國家石墨結構材料研究所、全蘇聚合物纖維研究所,以及今日的全俄航空材料研究院,生產出拉伸強度2500 3000MPa、拉伸模量250GPa的 高強度碳纖維,以及模量400 600GPa的高模量碳纖維。後來又研究出4000 5000MPa的中模量碳纖維。總體上看俄羅斯的碳纖維產品,性能水 平不如美日水平高。從高強度纖維產品來看,俄羅斯的YKH、BMH比目前通用的,T300大約低1000Mpa。俄羅斯高模量纖維400 600GPa, 與日本M40J、M60J相近。在中模碳纖維方面與美國的,T800H及T1000G有一定差距,在模量相同的條件之下,後者的強度高出 500 1000MPa。

俄國人最強的水準也不過5000mpa封頂,和美日完全不是一個檔次,這還是毛子的實驗室水平。

化難度更大,因此碳纖維要真正實現國產化需要一個漫長過程。

可以看到,中國的T800級別的碳纖維也只能在實驗室里生產。

而日本的遠遠強於T800的T1000碳纖維已經走入了市場大量製造了。

事實上,T1000隻是東麗80年代的製造水平。可見美日在碳纖維領域領先其他國家20年以上。

3,再看看雷達。

大家知道,主動相控陣雷達的最關鍵技術就在於一個個T/R收發組件。事實上,AESA雷達就是數千個收發組件單元組建成一台整的雷達。而T/R組件就是由少則一個,多則4個MMIC半導體晶片材料封裝而成。這個晶元是將雷達的電磁波收發組件集成起來的一個微型電路,既負責電磁波的發出,也負責接收。而這個晶元就是在整個半導體晶元上蝕刻出電路來的。所以,這個半導體晶圓的晶體生長是整個AESA雷達最關鍵的技術部分。

這就是F-35的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APG81雷達的MMIC晶元,APG81雷達由數千個一模一樣的這樣的MMIC晶元組成。這個晶元是以GaAs為基體蝕刻構築的。

但是事實上,GaAs材料因為其禁帶過窄,其擊穿電壓過低,其發射功率是上不去的。所以,迫切需要新一代寬禁帶的半導體材料。而這個材料目前已經找到了,就是GaN材料。

而GaN材料的晶體生長是非常困難的,目前也是東瀛率先攻克了GaN薄膜的大規模製造工藝。

1994年日本日亞化工突破了GaN材料成核生長的關鍵技術,不久P型GaN採用退火技術得以實現,隨後GaNled研製成功。近幾年,通過外延技術的提升,GaNLED的內量子效率大大提升,結合粗化、倒裝、PSS襯底等提高光輸出效率的技術,GaN基LED已廣泛應用於全彩顯示、交通信號燈、 汽車 燈具、液晶背光、室內照明和路燈照明等領域,半導體照明已經日臻成熟,走進千家萬戶。

目前,絕大部分GaN基LED均採用價格相對低廉的藍寶石為襯底材料制備。然而,藍寶石襯底與GaN材料有高達17%的晶格失配度,如此大的晶格失配造成了很高的位錯密度,導致GaNLED中的非輻射復合中心增多,限制了其內量子效率的進一步提升。SiC襯底與GaN材料的晶格適配度只有3%,遠小於藍寶石襯底與GaN材料間的晶格適配度,因此在SiC襯底上外延生長的GaN材料的位錯密度會更少,晶體質量會更高,同時SiC的熱導率(4.2W/cm.K)遠大於藍寶石,有利於器件在大電流下工作。

但是SiC襯底的制備難度較高,外延生長GaN的成核也具有一定難度。因此,SiC襯底上制備GaNLED的技術僅限於以美國CREE為代表的少數掌握SiC襯底囗制備技術的公司手中。目前,美國Cree公司生產的GaNLED封裝成白光後,流明效率已經超過200lm/W,遠遠超過其他同行廠家。

美國由於無法大規模製造SiC基體的GaN材料,所以求助於日本。可以預見,下一代美國的雷達的材料都將是Made in Japan。

日前LED上游大廠美國Cree表示,該公司已與三菱化學簽訂獨家授權合約。根據雙方協議,三菱化學將可製造、販賣獨立的氮化鎵(GaN)基板,並有權簽訂類似專利范圍的再授權協議(similarly-scoped sublicenses)。

事實上,美國F-22的雷 達用日本技術從來就不是什麼秘密。早在90年代初,也是日本率先攻克GaAs晶圓的生長工藝,逼著美國購買日亞化工的GaAs晶圓技術用以製造F-22的 APG77雷達。正是日本日亞化工向美國的半導體材料製造的技術許可和轉讓,美國才得以在90年代後半期發力,利用軍用雷達的AESA革命甩開其他國家。

一流國家搞 科技 、

二流國家搞軍事、

別說美國了,連中國都不如,SCI數量現在美國第一,中國第二。日本的那些諾獎都是幾十年前的研究成果,中國現在 科技 發展勢頭很猛,自然、科學等刊物幾次出專刊介紹中國 科技 發展,再等幾十年中國接二連三拿諾獎完全有可能。

拿現在熱門人工智慧來說,第一美國,第二是中國。量子通信、超算世界第一是中國。能造出隱形戰機的國家只有美國和中國,055完爆日本的愛當,激光武器,電磁炮也是美國和中國在競爭,好像都沒日本什麼事。日本只是在電子信息方面還有老本可以吃幾年,人均GDP世界20多位,再等幾年就30以後了。到時候日雜唯一能吹的就是日本人所謂的素質,哈哈。

不是我唱衰日本,現在三分之一的年輕人是死宅。不要拿諾貝爾獎說事,不好意思,得一個獎需要幾十年投入,我們的 科技 水平也就是近幾年才井噴。日本部分 科技 是領先,但是只是偏科生,小的東西做的不錯,整合能力不夠,大飛機就是造不出來,我們的 科技 人員都快給噴子們講死了,要門門優,可能?美國還不會造面板呢。現在日本退休金所得替代率從過去的50%降到25%,老年人都出來打工,不要一葉障目,國力競爭比的是綜合。

H. 在日本上班的體驗是怎樣的,真的像日劇里一樣壓抑嗎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受到的日本文化都是非常壓抑的,因為日本的小說和漫畫,還有動漫非常的出名,我想我們從小都應該看過,但是它們給人的感覺都非常的死氣沉沉。

他們處處要低調,在工作環境中也很少聊天,才能避免那些是非的發生。當然在那裡工作的人們可能已經習慣了這種工作狀態,也並不覺得壓抑。但是有很多人沒接受不了這樣的生活環境起來反抗,當然這些都是少數人。所以我們應該敬佩那些活出自己的人們。他們勇於挑戰生活,所以我們必須要為他們拍手叫好。

I. 日本科技為什麼那麼好

可以借鑒參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科學技術在短短的幾十年中得到了飛速發展,在戰敗的廢墟上,從一個科技落後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本文擬從戰後日本科技發展的轉型、起步人手,分析其發展的途徑、特點和原因,總結其成功的經驗,以期為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明治維新後,日本逐步形成了天皇專制主義的國家體制和天皇制官僚軍事機構的專制政治體制,其顯著特點就是帶有濃厚的對外侵略擴張的軍事特性。日本這種近代以來形成的國家性質和特點,決定了其科學技術體制帶有明顯的殖民地性、落後性和軍事性特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為戰爭作準備的相當長時間內及戰爭期間,軍國主義思想充塞人們頭腦,一切都服從於、服務於戰爭的需要,科學技術的發展亦不例外。因此,到二次大戰結束時,日本科學技術的發展完全陷人了誤區,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科技體制的畸形性。從甲午中日戰爭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科技體制逐步演變成了戰時軍事科技體制,並以此來規范科學政策的研究制訂及科學技術的教育普及,其目的就是配合戰爭的需要,結果導致了科技體制的畸形發展。例如,三、四十年代日本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大都服從於戰爭的需要,尤其在軍事技術方面單一畸形發展,這從陸軍兵器製造的增長中可以看出:以1931-1945年為100計算,1931年至1936年,陸軍兵器製造只佔4. 800,而1937年至1941年就劇增至39. 5%, 1942年至1945年更躍增至55. 70o。相反民用產品如纖維、紙張、食品等生產,1940年8月與前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13. 9環,7. 2腸,39%。科學技術研究和應用的單一發展,產品趨於純軍事用品,造成了科研與應用、重工業與輕工業、工業與農業等方面關系的嚴重失調,社會生產力水平大大降低,乃至出現倒退現象。
2.科技的極大殖民地性。日本是一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又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對外擴張的國家。為了軍事侵略擴張的需要,面對落後的科學技術,日本不是千方百計地自主研究、自主開發,而是想盡一切辦法去愉竊、抄襲、仿造西方的科學技術。例如,側距儀、透鏡質量、雙筒望遠鏡、照相機等技術都是繼承戰前軍事技術發展起來的,而這些軍事技術又是建立在完全模仿歐美先進國家的技術基礎上的。到二次大戰結束時,它自身的科技獨創性極少。日本科學史家湯淺光朝就曾直接指出:「日本近代科學史有一個必須給予特別注意的重點,這就是日本科學技術的殖民地性。吻這種殖民地性對建立獨立的科學技術體系是極大的障礙,給日本戰後科技發展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
3.科學領域內強大的官僚、學閥性。由於受天皇制國家性質的影響,日本的科學技術機構、科研人員均完全受控於封建軍事官僚、學閥、財閥手中,致使某些技術陷人了狹隘、低級甚至偽科學的地位,學術界具有真才實學的人得不到信任和重用,科學技術、領域內彌漫著一股強大的官僚、學閥性。學術領導大權完全操縱在少數學閥手中,他們不顧科學的真理性和嚴肅性,一味投封建軍事官僚們所好,致使日本科學技術完全變成了封建軍事官僚、資本家和學閥們手中的獨占品,這給日本國家和民族帶來了極大的災難,也是促使日本戰敗的重要因素之一。1945年8月巧日,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此時日本的科技與政治、經濟等一樣一片蕭條。然而日本人經過痛苦的反省後,面對現實,勇敢地走出怪圈。這個「現實」首先表現為前述種種「誤區」,其次是由於戰爭對國家經濟的毀滅性打擊和破壞所導致的資金、人才、設備等等的嚴重Iff乏,最後是科技的發展要受制於來自佔領國(美國)的強大左右力,在具體發展道路上,又面臨著民族自尊的問題。面對這種現實,戰爭一結束,日本就在美國的「幫助」下,立即採取措施恢復科技的正常發展。首先,將幾乎所有重工業部門停止運轉,進行改造,廢除戰時產業統制諸法令,從而使鋼鐵、造船、汽車、人造石油等重工業部門大多數關閉或壓縮,將原屬陸、海軍部的404個軍工廠、505個重化工廠置於佔領軍監控之下,進行強制性改造。其次,將許多用於為戰爭服務的研究機構進行改組,更換其研究項目和內容。例如將原來的中央航空研究院合並到鐵道技術研究院內,東京大學的航空研究所解散,改組為自然科學研究所,等等。其三,解散有關科研領導機構,清除其間的法西斯軍國主義分子。1945年9月,佔領當局就解散了作為領導全國科技工作的中樞機構—技術院。1945年10月,對包括滕原曉平、八十秀次、松前重義等部分軍國主義分子進行了清洗。總之,在戰後初期過渡時期,由於日本人民的推動、佔領當局的強制性命令和日本政府的努力,舊的日本科技體制在組織、人事、各項法制機構等方面都徹底崩潰,新的科技體制逐步確立起來。從此,日本科學技術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日本在戰後科技發展過程中,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國內外情況,採取了許多鼓勵科技發展的方法和措施,並由此表現出自身的特點。
第一,充分利用原有的「能量」。二次大戰結束前,日本的軍事科研和技術都擁有一定的水平。戰後通過佔領當局和日本政府的努力,使其迅速轉向,把軍事技術屯軍事設備用於民用科技事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就。同時,戰爭結束以前,由矛戰爭的需要,日本政府相當重視軍事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全民科技意識、技術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注意加強「青少年的技術訓練,在社會上普及科學技術的教育,使國民生活科化」。③因此,戰後日本得以充分利用原有的人才優勢、民眾堅韌不拔的傳統精神、超前的科技意識、強烈的競爭慾望和較高的文化素質,大力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加速科學技術的發展。
第二,建立健全的、強有力的全國性學術領導機構。戰時的軍事科技體制崩潰後,在佔領當局的倡導和日本政府的支持下,日本開始著手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全國性的學術領導機構。1947年1月,召開了學術研究體制發起人會議。同年8月,組成了「學術體制改革委員會」,研究討論建立全國性學術領導機構的問題。同年,美國學術代表團抵達日本,指導日本學術機構的改革。經過一年多的籌備,1949年1月,日本正式成立了第一個全國性的、由政府領導的學術領導機構—日本學術會議,負責領導國內科研工作的開展。該組織機構十分龐大,由以會長為首的210名議員組成,下設7個部和眾多委員會。1956年6月,國家又設立「科學技術廳」,負責協助政府制訂科學研究的方針政策,配合各省、各主管部門領導全國的科學工作。1959年,政府又成立了「科學技術委員會」作為政府發展科學技術的最高領導和咨詢機關,由政府首腦直接領導,其任務是制訂國家科研總方針和長遠科研規劃目標,日常工作則由「科學技術廳」和『學術委員會」掌管。這三個強有力的學術領導機構,對戰後日本科技事業的發展,從組織、制訂目標計娜及保證順利發展等方面都起了重大作用。
第三,廣泛建立科研機構,網羅科技人才。戰後日本科技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研究機構種類齊全、分布廣泛、結構合理、人才密集。中央級的科研機構人員眾多,實力雄厚,在科技發展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到1973年初,科學技術廳所屬的研究機構有六義個,科研人員1656人,1972-1973年度科研預算經費達890億日元。④此外,各省、各大學、各私人經營單位都建立了眾多的科研機構。例如,通產省下設工業技術院,包括十三個科研、實驗所,研究領域涉及金屬、力學、宇宙火箭、原子能量轉換、化學、自動化控制等。大藏省下設財務研究所,郵政省下設電波研究所,文部省下設統計數理研究所、勞動衛生研究所等等。大學是日本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70年代初,日本共有880多所高等學校,許多大學都設立有科學研究機構。在私人企業中,科研機構也占相當大的比例,據1972年統計,擁有10億日元資產以上的大公司75%有自己的專門研究機構,10億日元資產以下的公司44寫有自己的專門研究所(室)0 1980年的統計材料顯示,日本共有972個科學、技術研究所,其中688個是國立、縣立和特別法定的。此外,較大的公共組織和私人企業都有自己的專門研究部門,其數目無法准確統計。⑤在自然科學方面,日本每一萬人中有26名科技人員,僅次於前蘇聯(56人)和美國(28人)居第三位,高出德國((16人)和法國(13人)。
第四,為發展科學技術而大力投資。大力投資是發展科學技術的重要途徑。日本政府和人民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並且下了大力氣。從1961/1962年度到1972/1973年度國家對科學研究和技術試驗設計工作撥款總額由593億日元增加到3740億日元,增長了約六倍;政府另撥款給高等學校和國家研究機構的定貨(科研項目)補助金,也由118、億日元增加到838億日元。⑧到80年代,日本進一步提出「技術立國」的口號和政策,一官方也隨之大幅度地增加科研投資,1982年,日本用於科學研究的支出費用達F J1800億日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 20o0'D1991年度,政府批准「科學技術廳」的預算經費就高達522億日元,該項經費首次突破五千億大關。⑧以上這些尚不包括國家直接參與的大規模科研項目,如人造衛星、運載火箭、大型電子計算機等。除此之外,私營企業對科技研究的投資總額比國家還大,佔全國科研經費總額的7000。例如日立公司1984年科研經費為2100億日元,占其銷售收人的7. 30o,而最多的是化學工業凱法公司,其研究開發支出費用達到銷售收人總額14.70o0。在電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產業中,日本企業的研究開發支出費超過了其設備投資,並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由此不難發現,日本的科技投資至少有兩大特色:首先,一般國家的科研經費主要是由國家撥款,而日本更主要的是依靠運用國家職能調動、組織私營企業和社會各種力量籌集資金,不僅為科學技術發展提供了足夠的資金保證,而且巧妙地調動和照顧到了私營企業的積極性和利益,從而使日本科技進人了世界一流水平行列。其次,日本科研經費的絕對數字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並不算多,但它的技術水平達到了世界級,這表明了合理籌集和使用資金的重要性。
第五,積極引進外國先進技術。戰後日本科技迅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大力引進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這也是日本科技發展的最突出的特點。40年代,日本的技術設備水平大約落後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二十年。戰後,『當國力有所恢復後,日本政府就把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即「吸收性戰略」,作為堅定不移的國策。在具體作法上,主要是購買外國最先進的技術,特別是基礎技術的專利權。1950年一1972年共引進11786項,年平均增長率在30%以上,技術引進的支出占研究開發活動總經費的45%左右。由於積極引進外國先進技術,不但解決了日本工業現代化問題,而且縮短了日本工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年限,使日本工亞產品在短時間內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但是,引進技術的代價是沉重的。在經費上不僅要支付專利權費用,而且要花很大一筆支出購買專利資料使用權(即專利使用費)。日本是世界上購買專利經聾支出最多的國家。即使如此,日本政府和企業仍然忍受巨大的犧牲而拚命引進技術,這主要是由於戰後激烈的經濟競爭和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現實決定的。日本有遠見的政治家和企業家清醒地認識到,時間已成為擊敗競爭對手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毅然決定走引進技術的道路而寡得時間。據統計測算,日本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新產品的工藝,從開始研究到投人生產,平均需要三年時間,而利用外國工藝技術,則僅用一年半時間。日本以犧牲金錢為代價,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里,一躍成為了世界技術強國之一。
第六,著力於國產化。「國產化」方針是戰後日本歷屆政府非常明確並著力追求的目·標。在引進技術、設備的同時,不是盲目行事,而是注意在引進後進打價側分解,不得個別改良或綜合改革,製造出具有、日本特點的新技術和新產品。「一號機引進,二號機國產,三號機出口。」日本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例如,為了節約能源,日本鑰鐵企業1975年前後引進了法國的握式內流方式和蘇聯的乾式軸流方式兩種不同類型的高爐頂壓發電設備。日本分析了這兩種設備的優缺點:認為法國的設備效率雖低(75%),但結構耐灰塵;蘇聯的設備效率雖高(830o),但需要預熱,渦輪常因灰塵積落而停止運轉。日本有關技術部門經過四年的研究、改革,揚長避短,製造出了日本式的「濕式軸流離護頂壓發電設備」,它不需預熱,可連續運轉半個月至二十天,利用變噴技術,使高爐開工率的高低可以調整。這一改進設備很快成為國際市場的搶手貨。可見,日本科技由完全移植、模仿到個別改良、綜合改革,直到技術產品國產化,,是日本技術發展的一大特色,它使日本的科技水平始終保持較高水平. 除上述科技發展途徑外,日本科技發展有特色的傲法還較多,比如充分利用「科技超前意識」,做到應用一代,籌備一代,研究一代;在各個時期注重利用「拳頭」科研成果帶動幾個行業高速發展,一推動各個領域科技進步等。第二次世界大戰質的二十多年時間里,日本從一個科技落後的國家重新崛起,,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之一,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
首先,戰後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推動,佔領國(美國)的支援幫助,軍事科技經費支出少,自然資舔塊乏等客觀因素在日本科技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大.戰,它的意義遠遠超出了戰爭本身,給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帶來了深刻的影響。通過這場戰爭,許多國家都認識到經濟實力對一個國家的政治實力乃至綜合國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戰爭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浩劫也給各國提出了空前尖銳的問題,即大力發展經濟,恢復國力。而要發展經濟就必須大力提高科技水平。「技術立國」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普遍共識。因此,戰後整個世界范圍內掀起了新技術革命的高潮。日本科技正是在這種政治、經濟形勢的推動下不斷向前發展的。二、二次大戰後,美屬為了自身的政洽經濟目的,以同盟國身分,對日本實行了單獨佔領,開始對日本進行各方面的改革和幫助,其中亦包括科學技術在內。早在1947年8月,美國就派出一個科學情報調查團到日本,對日本科技狀況進行全面調查,幫助其制訂發展計劃和措施。爾後,在科技經費、技術人才等方面給以大規模援助,在「佔領區救濟基金」和「佔領地區復興基金」的名義下,給了日本23億美元的援助和貸款。在「美援」的刺激下,日本經濟的復甦帶動了科技的發展。在以後日本的科技引進和科技市場的開拓等工作中,美國一直是日本最大的合作夥伴。 戰後日本與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使用科研開發經費方面相比,有自己凸顯的特點,那就是用於軍事的科研經費開支最少。戰後日本通過的新憲法明確規定:不以行使武力作為推行國家政策的工具,永遠放棄戰爭權,不以戰爭為國策。這對於日本經濟和科技的非軍事化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在科研開發經費的使用上,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美、英、法、西德)都把相當一部分用於軍事科學的研究,而日本這方面的費用只佔其總科研經費的2. 4%。這就使日本有更多的資金、人力、財力從事民用科技的發展。
日本是一個地狹人稠、資源缺乏的島國,其自身的條件有著嚴重的缺陷,石油、鐵礦石、原煤、天燃氣、木材等資源有50-100%依賴進口。70年代初,日本的資源進口佔世界資源貿易的12 0o。歷史上日本多次對外侵略擴張,其目的之一,也正是為掠奪海外資源產地。二次大戰的結束,宣告這條道路再也無法通行。因此,資源貧乏的「致命缺陷」從筍觀上迫使日本走發展科技的道路。可以說,科技強國是日本別無選擇的路。
其次,從根本上講,日本科技的發展,是由於日本政府和企業界人士所具有的廣闊胸襟和堅韌不拔精神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的科技意識和大膽而可行的政策措施所促成的。這里至少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注意。
第一,把整個國家經濟置於世界的驚濤駭浪之中,駛向世界強大的競爭市場的海洋,並在國內逐步改革體制。國家鼓勵企業向世界市場進軍。經濟的騰飛有賴於技術的進步,技術革新是經濟高速發展的動力,因此當日本政府為發展科技而採取大力投資、大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廣泛建立科研機構等重大措施時,能夠在國民尤其是企業中得到積極支持,使各項措施能夠順利實施。從日本出口貿易增長中可以窺視其科技發展狀況。60-70年代,出口貿易碩年均增長16. 9%,其中科技含量較高的工業品出口佔有很大比重,1970年達到94. 8000
第二,注重加強國民教育工作。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大批高質量的科技人才,他們是產生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論和新發現的源泉。培養和造就科技人才是科學技術發展的關鍵,教育則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正因為戰後歷屆日本政府意識到發展教育與科技騰飛的關系,因此戰爭剛剛結束,日本就著手進行教育改革。廢除軍國主義教育,鼎新教育體制,實行學校教育自由主義化、教育行政民主化等措施,不斷擴大教育投人。日本教育經費從1950年的15988億日元,增加到1972年的722439億日元,增長了近50倍。在政府行政費用中,教育經費長期保持在20%左右,高出美國((15 Yo)、前蘇聯((160o);英國(1300)、前西德((1200)。由於高度重視教育,日本培養了大批掌握了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的熟練工人和技術人員。60年代,大約近800萬畢業於初、高中的初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服務於各個部門,主要是工業部門。高等院校更是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中高級科技、管理人才。從1951-1973年,各類短期大學畢業生增加了近150倍,正式大學畢業生增加了15倍,碩士學位研究生從3000人增加到12000人,每1000。人中有26人從事各種自然科學的研究工作。高度重視教育的結果,使日本國民的文化素質和科學意識得到極大提高。所有這些,都為日本科技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從發展科技的角度看,日本的教育至少有這樣兩個特點:其一,重視學校教育和技術教育。表現在重視教育普及率,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形成了由低到高完整的學校教育結構和體制,從而促進了全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其二,注重在全民中進行科技意識教育,不斷健全「技術突破型人才」的教育、培養體制,通過學校、企業、社會等各方面共同培養各行業所需要的專門人才。
第三,科技與生產緊密結合。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日本企業界和社會中得到廣泛認同的思想。「企業的生存依靠科技進步」早已成為企業界的共識。因此日本從一開始就十分重視科學技術與生產的緊密結合,讓科學技術及時轉化為生產力為經濟建設服務。各工業企業廣泛設立科研機構,拿出巨資投人到科學研究中,為企業發展獲得了必不可「少的科學技術。科研機構是企業新技術新產品的源泉,企業是科學成就的試驗場,只要有前途的科技成果一問世,便可迅速轉化為強大的物質生產力,應用一代,籌備一代,研究一代,正是日本走科技與生產相結合,科技良性發展的一條成功之路。它既保證了科學技術的正確發展方向,也促進了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迅速轉化。
以上通過對戰後日本科技發展的轉型和起步、途徑、原因的分析,不難看出:戰後 日本科技的發展走過了一條艱辛曲折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充滿了日本人高睹遠矚的膽魄,扎實而細致、一步一個腳印的工作態度和求實精神。 同時,戰後日本科技發展的歷程,也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啟示和借鑒。其一,讓本國科技在世界科技大潮中去搏擊、成長,發展科技的目標始終盯住世界最前方,才易於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其二,高度重視發展教育,著力培養各類科技人才,提高全民文化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增強國民的科技意識;其三,在科技落後的情況下,要敢於犧牲眼前局部利益,大力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同時注意「國產化」,樹立強烈的「輸入是為了輸出」的科技競爭戰略意識;其四,把科學技術與生產緊密結合,使之及時轉化為生產力;其五,根據本國國情,走適合具有本國特色的科技發展道路。以上幾點,對於我們加快改革步伐,實施「科技富國」、「科技強國」,以及進一步深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都是值得借鑒的。

J. 日本IT行業的工作好找嗎待遇怎麼樣通過中介去行嗎

日語專業選it行業不好進吧,畢竟it知識知道得不多。
日本現在it行業的中國人都是從中國有工作經驗的人裡面引進的,像我認識的,來日本就業也好,學習也好,大多都是文科,所以,如果你有it所長,就業還是很容易的,畢竟現在日本也重視中國這個大市場。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02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4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6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5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99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5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6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5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2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