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地域所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㈠ 除了老齡化帶來的超高齡社會,日本存在的社會問題還有哪些
日本養老產業和制度比較完善,被稱為應對老齡化最成熟的國家,但是人口老齡化也給日本帶來了很多問題。除了老齡化給日本帶來的社會問題以外,日本的貧富差距問題也非常嚴重。日本在保持世界第三大經濟國位置的同時,也存在著高貧困率問題。日本平均每七人中就有一人面臨貧困問題,單親家庭中更是有半數以上的人面臨貧困問題。
對於急需解決的這些問題,政府也採取了很多的措施,但是日本人明顯已經對生活失去了興趣,所以這樣的事情在人們看來是很平常的,但是對於日本政府來說卻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情。
㈡ [高分] 日本地理問題..
首先,你說的這些地方有縣也有市,不全是城市。在日本縣相當中國省級行政區。縣>市。如果是縣的話,我會按縣政府所在城市為主介紹。
1,千葉縣在本州島關東地區,日本首都東京都的東側。成田機場,迪士尼都在千葉縣。因為千葉屬於東京都市圈,所以靠近東京都的部分還算比較繁華。
千葉市,人口95萬。在日本屬於中小城市,但是它屬於東京都市圈,跟整個大的都市圈是連在一起的。坐電車到東京都心大概1個小時。
千葉市及都市圈裡的其他城市離東京都很近,但是物價要比東京都內低的多,尤其是房價。想住在東京都市圈內,又想省錢的話,千葉縣,崎玉縣是首選。
2,德島縣,在日本的四國島,最大城市德島市,人口也就30來萬,沒中國的縣城人多。四國島上的4個縣普遍不發達,人口都很少。即使旅遊也很少有人去。
3,愛知縣,在本周島中部地區。工業有名,日本的豐田汽車就在愛知縣。最大城市是名古屋。名古屋地區在日本是第三大都市圈。(第一東京圈,第二大阪圈)。05年還在愛知縣舉行的世博會。在日本是發達地區。
4,青森縣,本州島東北地域。不多介紹了。農業縣,那裡的蘋果最有名。
在日本比較落後的地區是四國島,本州島的東北地區,北陸地區。也就是背向太平洋那一面。
除此之外,札幌市以外的北海道島。福岡縣以外的九洲島,都沒有大城市。
東京圈,大阪圈,橫濱,名古屋,神戶,京都,福岡,札幌,廣島,北九州,仙台。
除了上面幾個城市外,日本沒有其他大城市了。
㈢ 日本經濟社會面臨著哪些嚴峻挑戰
日本經濟狀態很正常,發達國家都處於市場飽和,經濟低增長階段。不要以為經濟低增長不好,市場飽和後低速增長就是再正常不過的。
如果說有挑戰的話,日本現在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
再一個問題是日本將來新產業布局問題,未來日本將進入機器人生產時代,如何完成這種新的產業革命是日本要慎重的問題。
㈣ 19世紀中期日本社會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當時日本社會矛盾十分尖銳。由於人多地少,賦稅很重,土地掌握在幕府、大名和寺院手中,自耕農很少,且他們的土地不足以養活自己,導致大批農民、手工業者破產;等級制森嚴,規定士(包括將軍、大名、武士)的下級要服侍上級,層層盤剝導致下級武士也破產,淪為浪人;日本隨中國搞重農抑商,大商人雖然富有卻無社會地位(比農民還低);幕府抑制一些強勢大名(如長洲、薩摩),引起強勢大名的反抗;朝廷中長期大權旁落的公卿集團渴望獲得權力,形成「公武合體」(「武」指幕府,指同幕府分享權力,意在弱化幕府)和「尊王攘夷」(指擁立天皇親政,抵禦列強侵略,總之就是反對幕府)兩派,但兩派都不斷遭到打壓。到明治維新前幕府在社會上下層已處處樹敵。當一個國家的政權受到全國反對時,這個國家必然會亂。 答案補充 「公武合體」和「尊王攘夷」兩派原來勢不兩立,幕府利用「公武合體」打壓激進的「尊王攘夷」。但在「公武合體」獲勝之後,幕府卻不願意分享權力,導致「八一八政變」,「公武合體」的領袖們被流放(即「七卿落難」)。這件事使得「公武合體」的領袖們覺得幕府無法再加以合作,思想上趨於倒幕(如岩倉具視、三條實美),最終與「尊王攘夷」聯手。
某種意義上說「公武合體」是倒幕派種態度最消極的,但幕府連這樣可能的潛在盟友都放棄了,也自然被天下所拋棄。
㈤ 日本的工業高度集中於沿海地區會帶來哪些問題
我有一些淺見:1,當然是最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侵襲了:比如颶風,海嘯等(地震嘛,在日本哪裡都可能是有的)2,無隱蔽性,如果有戰爭問題則容易被發現並遭打擊,而且如果高度集中的話損失會成倍增加,3位置偏向於沿海會影響地區發展的不平衡,畢竟工業可以帶到一個地區的發展,即使是輕工業,4日本面積狹窄,高度集中會相對使資源使用成本稍高(如國內物流成本-整個日本市場)
㈥ 日本的地理問題
以奈良、京都、大阪為中心的關西地區和以東京為中心的關東地區在日本歷史上是兩個核心地域。關西地區很早就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關東古稱「東國」,開發得比關西晚,但東國武士團特有的蠻勇在日本史上獨樹一幟,一直就是日本政治舞台上一個重要的角色。自源賴朝開幕府於鐮倉,到德川開幕府於江戶,日本史上多次見得到東國武士南下的場景。這與歷史上北中國興起的力量盡管遠不如南中國文明程度高,卻常常最後是由北方統一了南方非常相似。
日本人對自己國土的方位感覺:「東」與「西」
樋口清之《關東人,關西人》:把日本地方差異分為12種類型:東九州型、西北九州型、南海型、內海型、山陰型、畿內型、東海型、中部山嶽型、關東型、東北偏西型、東北偏東型、北海道型。
關東地方:本州島中南部,日本國中心地帶。分為南關東和北關東兩個地區。包括東京、神奈川、琦玉、千葉、群馬、櫪木、茨城1都6縣。鐮倉、江戶兩幕府所在地。1869年遷都東京後,成為日本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京濱工業地帶是全國最大工業地帶。是由150多座城市組成的城市群。
語言、性格粗獷;強調自我;不如大阪人開放;賭徒性格。少有成功人士。
關西地區很早就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關東古稱「東國」,開發得比關西晚,但東國武士團特有的蠻勇在日本史上獨樹一幟,一直就是日本政治舞台上一個重要的角色。自源賴朝開幕府於鐮倉,到德川開幕府於江戶,日本史上多次見得到東國武士南下的場景。這與歷史上北中國興起的力量盡管遠不如南中國文明程度高,卻常常最後是由北方統一了南方非常相似。
連結關東和關西的,是日本最重要的交通路線--東海道。富士山就橫亘在這條連結東西的要路上。地理上這一特殊的位置,為富士山成為日本第一名山提供了最重要的條件
中部地方:本州島中部。分為東山、東海、北陸三個地區。包括新潟、富山、石川、福井、山梨、長野、岐阜、靜岡、愛知、三重10縣。是日本列島最寬處,也是最高處,有「日本屋頂」之稱。富士山為最高峰。沿海有新潟平原、濃尾平原、富山平原。以愛發、不破、鈴鹿三關將本州島分為關東地區和關西地區。
參考資料:http://www.pkucn.com/chenyc/thread.php?fid=18&tid=1798&goto=nextnewset
㈦ 日本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及其特點,並分析其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一、自然環境特點
1、島嶼眾多,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因此也被稱為「千島之國」。
2、海洋之國。日本東部和南部為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
3、日本多山。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大多數山為火山。
4、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被日本人尊稱為:聖岳。
5、緯度差異大。全國橫跨緯度達25°,南北氣溫差異十分顯著。絕大部分地區屬於四季分明的溫帶氣候,位於南部的沖繩則屬於亞熱帶,而北部的北海道卻屬於亞寒帶。
二、自然資源特點
1、海洋資源豐富。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因此其海岸線十分復雜。西部日本海一側多懸崖峭壁,港口稀少,東部太平洋一側多入海口,形成許多天然良港。
2、魚類資源豐富。在東部太平洋一側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環繞、東北部形成千島寒流,西部日本海一側是對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匯處,魚類資源豐富,成為天然漁場。
3、日本自然資源貧乏,除煤炭、天然氣、硫磺等極少量礦產資源外,其他工業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從海外進口。
三、有利條件
1、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其成因是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北海道漁場為日本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
2、豐富的海洋資源使得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漁業國,於1989年創下1190萬噸漁獲,淺海魚佔50%總量養殖魚則佔33%以上,最受歡迎的有沙丁魚、金槍魚、螃蟹、牡蠣、秋刀魚、鮪魚和日本鰤魚。日本有世界最大漁船船隊和全球15%的漁獲量佔有率。
3、因日本屬於火山活動多發地域,所以埋藏的礦物資源種類豐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礦業比較發達。
四、不利條件
1、地震頻發。日本群島地處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火山、地震活動頻繁,危害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發生1次。
2、耕地有限。日本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2924人/平方公里,為世界第26位。
3、火山頻發。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國都時常會發生火山活動。
(7)日本的地域所面臨的問題有哪些擴展閱讀
日本自然資源的具體情況:
日本自然資源貧乏,除煤炭、天然氣、硫磺等極少量礦產資源外,其他工業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從海外進口。但是,日本森林和漁業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占日本陸地面積的69%,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北海道和日本海是世界著名的大漁場,盛產700多種魚類。
日本的植物種類繁多。在日本本土生長著約5560種植物。約有1950種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為日本本土原生植物,約占日本所有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35%。約有1600種被子植物和高裸子植物為日本當地的原生植物。截止到2011年11月,共有超過6萬種生物在日本生息。
㈧ 1940年左右,日本農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在日本的經濟史上,大家把1940年日本人搭建的戰史經濟體制稱之為「1940體制」。
其實,日本在之前的幾十年裡早就進入了准戰時經濟模式。只不過,1940年是舉國體制下,將有限的資源全部傾注給戰爭。
換句話說,日本上下共識,全面對外擴張。因此,企業、政府、居民家庭等方方面面的籌劃都要為戰爭勝利的目的為服務。政府的整個干預的手前所未有的掌控國民經濟每個角落。
當美國人佔領日本後曾經想全面改造日本,但是,他們由於根本不了解日本也就沒有做到預想中的徹底。
當時的軍需省在美國人來之前馬上更名為商工省,也就是後來的通產省。
同時,日本二戰後為了穩定經濟,出台了《外匯法》等一系列的重大法律法規,實現了3個政策目標:
不得對外輸出有限的外匯,歸通產省負責;
進口許可證必須由大藏省來負責許可;
財政投融資政策,大藏省直接指導日本央媽,日本央媽暗示日本商業銀行,日本商業銀行決定財政投融資的錢給哪些日本企業發展經濟。
歸納起來,由日本的官僚體系決定哪些企業可以得到更到更多的產業發展資源,即1940體製得到了強有力的延續,目的從戰爭勝利變成了全面復興日本經濟。
㈨ 日本面臨的主要社會問題除了出生率低,還有什麼
低出生率這個問題很多的國家都有,但是比較嚴重的國家其實也就那麼幾個,日本就是其中之一。日本的出生率快要跌破1了,這樣的出生率對日本來說會帶來很多的負面影響,比如青壯年勞動力不足,養老金短缺,老齡化嚴重等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果日本這個國家只被低出生率這一個問題困擾,那還是好的,但是日本除了這個問題之外,還有很多很多的社會問題,具體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老齡化嚴重
日本的老齡化是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的幾個國家之一。老齡化嚴重也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無時無刻不在困擾著日本政府,也讓日本民眾對自己國家的信心日益下降,整個社會都進入了低慾望的社會,社會環境非常的壓抑。
關於日本面臨的主要社會問題除了出生率低,還有什麼?以上是我的看法,你的看法是什麼?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