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七等銅葉勛章在哪裡
❶ 介紹一下各國的勛章系統
最佳答案
1]-- 德國勛章
可以這么說,一旦提到德國勛章,人們無疑首先想到的就是鐵十字勛章。一個德國戰士,以能夠得到鐵十字勛章作為自己的莫大榮譽。這也是為什麼第三帝國的元首幾乎每時每刻都戴著它那枚鐵十字勛章的原因。鐵十字,是德意志民族的象徵,因此鐵十字勛章也成為了德意志的驕傲。
鐵十字勛章的歷史很長。授予鐵十字勛章的傳統可以追溯到1813年。當時,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在反抗拿破崙戰爭中開始了這一傳統。第一枚鐵十字勛章授予的時間是1813年3月10日。1870年普法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意志再次對自己的英雄授予鐵十字勛章,以表彰他們的功績。盡管德國在一戰中戰敗,但是這沒有使這一傳統消失,反而在國內戰爭期間得到了繼承。
在很大程度上,鐵十字勛章包括在戰地勛章一類裡面。鐵十字勛章能夠勾起人們對普魯士武士、俾斯麥時代的偉大勝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勇敢戰士的回憶。精明的希特勒在30年代將這一意志的象徵重新引入自己的政治統治體制當中。於是,鐵十字勛章馬上就成為第三帝國強有力並且實際可見的軍事力量的象徵。
鐵十字勛章最初由卡爾·弗里得里希·辛克爾設計。在後來的幾十年裡,鐵十字勛章的式樣就沒有改變過。當鐵十字勛章在第三帝國恢復的時候,它還只有四個級別:二級鐵十字、一級鐵十字、騎士鐵十字和大鐵十字。到戰爭結束的時候,鐵十字勛章已經增加到了八個級別。
在戰爭的五年裡,一級/二級鐵十字勛章被廣泛地授予,但是這並不能說明這兩個級別的勛章就沒有價值。獲得這些勛章的戰士都是實實在在地做出了貢獻的。而騎士鐵十字勛章的獲得者就是德軍裡面的精英了,而且也被納粹宣傳機器捧為了國家的英雄。
根據傳統,一個戰士獲得勛章都是從低級到高級循序漸進的。但是偶爾二級鐵十字和一級鐵十字也能同時獲得,不過這種情況還是非常罕見的。鐵十字勛章的獲得者一般佩戴的都是從官方獲得的副本,而原品都被獲得者保存了起來,以避免在戰場上的損壞。
鐵十字勛章不僅授予那些在戰場上表現英勇的戰士,而且還授予那些為戰爭勝利做出其他貢獻的人員,比如提出卓越的戰略等。許多軍官因為出色的指揮也獲得了鐵十字勛章。鐵十字勛章廣泛地授予德國軍隊各個兵種。盡管它本來是用來表彰戰士在戰場上的英勇行為的,但是後來獲得鐵十字勛章的人員也有來自警察、消防隊、高速公路系統甚至希特勒青年團的。作戰人員和非作戰人員鐵十字勛章的區別來自後者有一種專門的勛飾。
獲得騎士十字勛章更多的是軍事人員。對於一名戰士而言,能夠獲得騎士十字是莫大的光榮,這意味著自己已經躋身於軍隊精英裡面了。同樣,這也能贏得同事對自己的尊敬。盡管騎士十字勛章在授予條件上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但是一般而言,精銳部隊的官兵獲得騎士十字的可能性更大。騎士十字的獲得者能夠受到第三帝國宣傳機器的特別關注,報紙和其他宣傳媒體反復地向人們播送他們的事跡。不僅如此,第三帝國政府還發行印有他們肖像的明信片,這些明信片在戰時的德國被廣泛的收藏。
二級鐵十字勛章
說明:其實從嚴格意義上講,下文所要介紹的所有鐵十字勛章應該稱作「1939型鐵十字勛章」。但是約定俗成,我們在一般意義上所講的鐵十字勛章就是指的這一型的勛章,因此下文若非特殊說明,都將指的是「1939型鐵十字勛章」。
二級鐵十字(以下簡稱EK2)和其前身,即早期鐵十字勛章在外形上是一致的。但是鐵十字中央的老式的褐色橡樹葉等標志被萬字飾代替。在十字下支底部是「1939」字樣。EK2背面基本沒有任何裝飾,除了在下支底部有代表其開始頒發年代「1939」的字樣。EK2周長44厘米,一般懸掛於第三帝國代表色黑白紅三色的勛帶上。
一級鐵十字勛章
相對於EK2來說,EK1頒發的數量要少得多,因此獲得EK1的人員受到更多的尊敬。跟前一個版本的EK(即1914式EK)不同,1939式EK1在各個方面更為標准,而且帝國的標志也從勛章上刪除了。
從外觀上講,EK1和EK2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它也由三層組成,不過反面是一塊堅固的鍍銀底片,而且帶有一個中部臃腫的別針。鐵制核心包在底片和前部鐵框之間。一般別針或者十字的下臂上面刻有生產商的記號。各個部分之間的焊接工藝非常好,僅有不易察覺的縫隙。整個勛章呈現無光澤或者半無光澤的黑色。當然,也有並非用堅固鐵質生產的EK1,而且開始一些生產廠商還生產過凸面型的EK1。不過這些做法在1941年5月以後被官方禁止了。
凸面型的EK1
我們通常能夠看到的私人購買的變型是「螺絲釘背」型。這種類型的EK1更加堅固,因此獲得作戰人員的青睞。「螺絲釘背」型EK1用一種突出的金屬軟管取代了別針,這根金屬軟管直接穿過制服。該金屬軟管有一原盤通過螺絲釘相接。十字上臂背面還有一個突出物保證勛章正常佩戴,而不會出現歪向一邊的情況。
日本和西班牙都生產過鐵十字勛章。日本產的勛章是為了給予那些在東京的德國水兵的。這種類型的鐵十字非常罕見。西班牙也用鐵十字來表彰藍色軍團的人員。值得注意的是二戰以後西班牙並不將萬字列為非法標示,因此這種鐵十字後來仍然在生產。
EK1一般放在刻有銀質字樣的黑色皮革盒子里。盒子裡面的墊子為白顏色,EK1放在裡面非常合適。同EK2一樣,EK1同樣有各種正式證書和文本同時給予獲得者。一般說來,EK1佩戴在制服左胸口袋上。而獲得者們都喜歡購買獲得官方認可的復製版本,以保證原品不受損壞。而復製版本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上面介紹過的「螺絲釘背」型EK1。
EK1的獲得標准首要一條就是必須得到EK2,在此基礎上,你必須有3-4次英勇行為。對於陸軍、空軍、海軍和武裝黨衛隊而言,各自標准大同小異。而對於U-Boat指揮官和空軍飛行員而言,前者擊沉50000噸船舶、後者完成6-7項認證技能也能獲得EK1。當然,這些僅僅是參考的標准,如果一次重要行動和長期忠誠服役也能獲得EK1。在二次世界大戰當中,總共有大約300000到575000枚EK1被授予。
EK1也有1957年版本,同其他EK一樣,中間的萬字被去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橡樹葉。戰後在聯邦國防軍中服役的EK1獲得者更喜歡佩戴EK1的勛帶,而不是勛章。
EK1和EK2一樣,一般都存放在黑色的皮革盒子裡面,盒蓋上刻有銀色的勛章名稱字樣。盒子內襯為白色綢緞製作,襯底為天鵝絨。同時,內襯上有隱約的勛章印,以便放在盒子內的勛章不受損害。
EK1在任何時候都是佩戴在制服左胸口袋上。獲得者一般也都購買官方認可的復製品,以保護原品。因此就出現了上面所說的各種變體。
整個二戰期間,總共有30萬到57萬5千人獲得了EK1。
騎士十字勛章(Ritter Kreuz)
1939年9月,希特勒提出了以騎士十字勛章來彌合一級鐵十字和大鐵十字勛章之間巨大缺口的想法。於是,鐵十字家族裡面一個空前的種類出現了。騎士十字(以下簡稱RK)被授予給帝國軍隊各個級別的人員,得到RK的人士在帝國內部通常被認為是帝國的精英和驕傲,他們自然地進入了帝國的上層社會。當戰爭進入到第二年之後,新的種類的RK也開始頒發。他們當中每一種都易於辨認。當時RK的所有種類都具有巨大的宣傳力量。
詳細描述
在第三帝國時期,沒有任何其他的勛章有RK這么神秘。我們完全可以認為那些獲得了RK的人們都是經過了戰爭的嚴酷考驗的。由於RK的神秘性和高於其他勛章的性質,它成為當時帝國軍事人員最希望獲得的軍事勛章。這種強烈的興趣又大大提高了RK的價值,同時也出現了眾多的復製品。有些復製品的歷史和原品一樣久遠,也有近幾年生產出來的。
材料、結構以及磨光
同第三帝國的其他勛章和徽章不一樣,RK的製作工藝和質量一直都很高。RK的外框幾乎全是由「800」號銀沖製成的(註:800銀是指1000份該金屬製品中有800份純銀)。800銀既有純銀的光澤,但是看起來更加淡雅。而且,它比純銀的硬度和耐久度更大。銀含量更多的合金,如「935」號銀也常常被用來製作RK的原品。在裝配前,銀種類和製作商的名稱都會被印製在外框上。RK的內核大多是用可鍛的磁鐵礦沖制而成的。RK的帶環一般為800銀。當然,使用不同原料的變種RK同樣存在。例如一些RK就用「德國銀」(即銀鎳合金)和非鐵核心製作。另外,非銀的帶環也經常碰到。採用不同原料製作RK的用意也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未用標准原料製作的RK多為博物館或者製造商的陳列品,以及面向私人購買的產品。另外,到了戰爭後期,由於高質量的原料供應受限,也出現了許多未用標准材料製作的RK。
RK原品的結構和早期EK2是一樣的。不過特別的是,RK正反兩面的外框都是由薄銀片壓制而成,然後加以修飾並安裝到內核上。半邊的外框一般由金屬外緣和有棱紋的內框組成。正反外框都是由同一個沖模製作出來的,因此其外形完全一致。在RK的上臂上有一個環形的掛眼,這也被認為是半邊外框的組成部分。原品的內核由相應的金屬壓制而成,並且相關細節不同於外框。內核正面為旋轉45度的萬字,下臂有「1939」字樣;反面下臂為「1813」字樣。
當我們觸摸到RK的時候,會馬上驚嘆其精湛的組合工藝。兩邊外框由軟鉛焊接在一起,內部鑲邊也焊在一起以保持內核的穩定。我們可以想像,焊接是非常小心翼翼的,以至於兩邊之間沒有任何縫隙或者多餘的材料。帶環總是由硬質的約1.5mm的金屬線彎成曲別針的形狀。其長度一般為18-21CM。金屬線的末端被巧妙地打磨。
PS:這里一部分鄙人省的比較多,而且能看到這里的人也是夠嗆,和杯水吧,由於鄙人人比較懶,所以就概括一下吧~只不過是一些不同型號的勛章的介紹。。。。。。。
金質鑽石橡樹葉佩劍騎士十字勛章/勛飾
1944年12月29日,希特勒設立了金質鑽石橡樹葉佩劍騎士十字勛章/勛飾(Goldenem Eichenlaub Schwertern und Brillanten)。可以這么說,從現實意義上來講,這一級別的勛章是第三帝國級別最高的軍事勛章。而該勛章的設立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一位卓越的空軍軍官、「斯圖卡」王牌漢斯-烏爾里希·魯德爾的戰績的推動。作為一名東線的飛行員,魯德爾出擊的次數達到令人難以致信的2530次,擊毀了近500輛坦克。他獲得了所有可以獲得勛章,但是仍然在戰場上功勛卓著。1945年1月1日,他獲得了金質鑽石。有關魯德爾的情況,無論中文還是外文資料都介紹很多了,大家花點精力就能獲得不少信息。如果大家還想更深入的了解魯德爾,可以翻閱他的三本自傳。他們是:英文版的《斯圖卡飛行員》(Stuka Pilot)、德文版的《我的戰地日記:一個「斯圖卡」飛行員的回憶錄》(Mein Kriegstagebuch : Aufzeichnungeneines Stukafliegers)和《我在戰時與和平年代裡的生活》(Mein Leben in Krieg und Frieden)。還有岡瑟·加斯特撰寫的《斯圖卡飛行員漢斯-烏爾里希·魯德爾:文字和照片中的他的經歷》(Stuka-Pilot Hans-Ulrich Rudel: His Life Story in Words in Photographs)
金質鑽石的勛飾和鑽石的式樣差不多,也由完全手工製造,鑲嵌有50顆鑽石。但是前者含有8克拉的純金。金質鑽石由柏林的戈德特公司製造。希特勒曾打算將金質鑽石的獲得者限制在12人之內,但是最後只有魯德爾成為了幸運者。而且由於當時已經臨近戰爭尾聲,也沒有正式的金質鑽石的相關證書留存下來。
大鐵十字勛章
在介紹大鐵十字之前,有必要廓清一個概念。一般說來,金質鑽石是第三帝國最高級別的勛章,它具有非常深遠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而大鐵十字作為整個鐵十字勛章體系裡面最高一個級別的勛章,僅僅是個象徵意義上的最高級別。所以,我們還是認為金質鑽石是第三帝國最高級別的勛章。
大鐵十字(Grosskreuz des Eidernen Kreuzes)從1939型鐵十字勛章開始重新設立之日起就存在了。其特徵跟騎士十字差不多。但外形上更大,達到了63mm。最初大鐵十字的外緣被設計成金質的,但後來在授予時作出了些許改變。大鐵十字佩戴在脖子上,由寬57mm的勛帶連接。勛帶的顏色和騎士十字以及二級鐵十字的一樣。
大鐵十字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勛章,它只單獨授予將軍以上的指揮官,只有這些指揮官出色的戰略決策對戰爭進程起到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他們才可能獲得這一勛章。而實際上只有一位獲得過大鐵十字,這就是帝國元帥赫爾曼·戈林。他於1940年7月19日在帝國國會獲勛,此時他被晉升為帝國元帥。這枚勛章的獲得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對空軍在對法國和低地國家發動的閃電戰中的成功的認可。
戈林的這枚大鐵十字在盟軍轟炸柏林時被毀。但是戈林還有幾枚復製品。其中一枚的外緣是白金的,他在投降時就是佩戴的這枚勛章。
參考資料:http://www.fs7711.com/05JSZL/08xunzhang/Germany.htm
2]--美國勛章
服役優異十字勛章
這種勛章是在1918年7月9日根據國會設立的,並根據1963年7月25日法案進行了修正。服役優異十字勛章是授予那些以任何身份在陸軍中服役時,在同美國的敵人的斗爭中,在同外部敵對勢力發生沖突的軍事行動中,或者在國外服役時參加了友軍與敵軍的武裝沖突
榮譽勛章 MEDAL OF HONOR(ARMY)
榮譽勛章是根據1862年的國會法而設立的一種美國國家頒發的最高並且最難獲得的勛章。獲得榮譽勛章的個人必須具備英勇頑強,自我犧牲,臨危不懼的事跡,所表現的勇氣與大無畏精神必須明顯超過他的同伴,授予此勛章必須具備令人信服的服役表現證明,在推薦必須從突出功績的標准來考慮。
獲得榮譽勛章決不意味著獲勛者可以享有特殊的個人特權,也意味免除其應該履行的軍人義務。但是在有空餘艙位的情況下,獲得榮譽勛章的個人可以免費乘坐軍事空運司令部的飛機其子女只要符合規定條件,可以不受名額限制由美國軍事學院錄取。獲得榮譽勛章的陸軍人員可以向位於弗吉尼亞州的亞歷三大利亞的陸軍部總部提出申請將自己的姓名列入榮譽勛章人名錄。列入人名錄或其他符合條件的人員經申請後可以終身享受每月200美元的特別養老金。
陸軍個人勛章
授勛是對履行職責時所表現的英雄行為或取得的卓越成就的表彰。英雄行為和成就都在程度上存在著差別,因此表彰這些英雄行為和成就的獎勵也有不同等級。每一個士兵都有其應盡的職責,並在履行義務時要承擔一般的風險。因此不存在為此而設立的特殊個人獎勵。讓我們回頭看一看「本職責范圍外」這一定義,這一條是我們理解的關鍵。為表彰戰斗英雄行為,榮譽勛章為最高獎勵,其餘獎章按其等級順序分別為服役優異十字勛章,銀星勛章,飛行優異十字勛章,銅星勛章,空軍獎章,三軍嘉獎獎章和陸軍嘉獎獎章。為表彰服役功債,國防部優異服役勛章為最高獎勵,其他按其等級順序分別為服役優異勛章,國防部服役優秀勛章,功績勛章,飛行優異十字勛章,銅星勛章,國防部軍功獎章,軍功獎章,空軍獎章,三軍嘉獎獎章,陸軍嘉獎獎章,三軍功績獎章和陸軍功績獎章。應當注意的是,有些獎勵既可用來表彰英雄行為,也可用來表彰所取得的成就。作為陸軍最古老的勛章的紫心勛章只能用來表彰受傷或因傷陣亡的人員,佩帶時排列在銅星勛章之後。
國防部服役優異勛章
於1970年7月9日根據第11545號總統令設立。這種勛章由國防部長親自授予那些在國防部聯合參謀部或其他聯合部門任職並擔負特殊和重大責任時表現特別優異的軍官。在等級順序上,這種勛章介於服役優異十字勛章和服役優異勛章之間,因在某一服役期內表現出色而獲得服役優異勛章或類似勛章的任何個人則不再被授予國防部服役優異勛章。
服役優異勛章
於1918年7月9日經國會決定設立。這種勛章授予以各種身份在陸軍服役期間,以卓越的服務對政府履行重要職責的任何人員。於實戰沒有關系時,「重大責任」一詞的含義較在戰爭時期所適用的范圍要窄些,並且需要有表示取得卓越成就的證明。在特殊情況下,經總統批准,這種獎勵也可授予只在戰爭期間服役的非美國武裝力量的成員。
銀星勛章
由1918年7月9日國會法設立,並經1963年7月25日國會法修正。榮獲銀星勛章的條件與上述服役優異十字勛章一致,只是英勇程度稍低些,但行為表現要明顯突出
國防部服役優秀勛章
根據1976年2月6日的第11904號總統令而設立的國防部服役優秀勛章由國防部長授予美國武裝部隊中任何在國防部聯合參謀部和其他三軍聯合部門中擔負重任而功績卓著的人員。國防部服役優秀勛章在等級順序上介於銀星勛章和功績勛章之間。凡在某一服役內已獲得功績勛章或類似勛章的任何個人不能再獲得國防部服役優秀勛章。
功績勛章
於1942年7月20日由國會決定設立。這種勛章授予美國武裝部隊或盟軍中在服役期間功績卓著的人員(通常是主要人員)。對於與戰爭無關的服役人員,「主要人員」一詞所適用的范圍比在戰時要窄些,授予美國國民功績勛章時不分等級,每次獎勵均頒發一枚功績勛章,但依據陸軍條例第672—5—1號規定的條件授予外國軍人功績勛章時,則分以下四級:總司令,司令官,一般軍官及外籍軍團成員。
飛行優異十字勛章
於1962年7月2日由美國國會決定設立。這種勛章授予美軍和盟軍中以任何身份在陸軍服役並且在參加空中飛行時表現英勇或成績卓著的人員
軍人勛章
於1962年7月2日由國會決定設立。這種勛章授予任何在陸軍服役期間,在非直接參加對武裝敵人作戰時表現異常勇敢的人員。對勇敢程度的要求與飛行優異十字勛章相同。此勛章不能授予僅僅搭救了他人性命的人員。
銅星勛章
於1944年根據總統令首次設立,並於1962年8月24日由第11046好總統令重新確立。銅星勛章授予凡在1941年12月6日以後以任何身份於美國陸軍服役期間,在抗擊武裝之敵的軍事行動中(不含飛行作戰),或者在美國為非參戰國時參加與敵對武裝力量的作戰中表現異常英勇,功績卓著或服役優異的人員。 ?=m9E鶜4?
這種獎勵可用來表彰英勇程度低於銀星勛章獲得者所要求的英雄行為。 俶c虺樳?
盡管這種獎勵的條件低於功績勛章,但如果用來表彰個人取得的成就或功績時,其成就或功績必須是傑出和卓著的。
紫心勛章
紫心勛章於1782年8月7日有喬治。華盛頓將軍在紐約州紐堡市首次設立,1932年2月22日陸軍部第3號一般命令宣布總統下令恢復頒發紫心勛章,經1962年4月25日第11016號總統令修正,後又經1984年2月23日與1984年10月19日頒發的第12464 號總統令98---525號公共法再次修正。紫心勛章是以美國總統的名義授予自1917年4月5日以後在主管當局領導之下以任何身份於美國武裝力量的一個軍種服役期間負傷,犧牲,或因傷陣亡或可能犧牲的美國武裝部隊成員或美國公民,其中包括: 銠糋P\o~m
美國已參與或按約定參與的與外國敵對武裝力量作戰的任何行動與盟軍一起參與抗擊敵對武裝力量的作戰因上述敵人或敵對武裝力量所造成的傷亡:
因國外敵人所造成的傷亡
1973年3月23日以後,因國際恐怖分子對美國或美國盟國的攻擊所造承德傷亡。如果行動中傷亡的人員屬於不同軍種,需由陸軍後有關部門軍種共同予以確。自1973年3月23日以後,作為維持和平部隊的成員在美國領土以外服役因參加軍事行動而導致的傷亡 N +橘訣/?
凡在上述情況只首次受傷即有權獲得紫心勛章,但此後再次或多次獲得者,則只授予佩帶在獎章或勛章上的橡樹葉束代用章
3]--日本
日本軍用勛章(金鵄勛章) 原先的打算是把日本軍用勛章分成「金鵄勛章」和「其他從軍章」這兩部分。至於菊花章、旭日章、寶冠章和瑞寶章因為都不是軍人專用勛章,和論壇主題無關,所以原先都打算略去。先看看這個帖子的反應 其他的以後再看 要是好就繼續 不好就算了 整理材料真累 不好意思。
金鵄勛章是二戰之前頒給舊日本帝國海陸軍官兵的最高榮譽的勛章。功一級金鵄勛章為最高級別的勛章,共有七個級別。最低的是功七級。當時明治23年(1890年)2月11日,明治天皇為紀念神武天皇在橿原即皇位這神話時代開始的第2550年,以神武天皇東征的故事(注)中的金鵄作為勛章名字的來源,從而才有了金鵄勛章,其性質和英國的嘉德勛章或是德國的鐵十字勛章相當。與旭日章、瑞寶章也把對國家作出過傑出貢獻的平民作為頒布對象所不同,金鵄勛章只頒給軍功卓著的海陸軍人和軍屬(1894年11月25日的金鵄勛章頒布條例)。金鵄勛章於1947年被廢除。
「功」的評定基本上是按照軍銜來制定的。將官初次授勛基本上是功三級,初次授勛若是功二級的話,那必須有超乎常人赫赫戰功。功一級主要是頒給天皇直屬部隊的指揮官,也就是親補職的將官。佐官(校官)的初勛是從功四級到功二級,尉官的初勛是功五級到功三級,准士官(准尉,曹長)的初勛是功六級到功四級,下士官的初勛是功六級到功五級,兵的初勛是功七級到功六級。
和美國的國會名譽勛章(MOH)一樣,金鵄勛章的授勛者或授勛者軍屬每月可以領到數目很可觀撫恤金(退休金)。根據撫恤金(退休金)制度,功一級1500円,功二級1000円,功三級700円,功四級500円,功五級350功,円六級250円,功七級150円。
註:神武天皇東征的故事:神武天皇遠征長髓彥的部隊,金色的鵄(一種鷹)停在了天皇手持的弓上,金色鵄所發射出的耀眼光芒令長髓彥軍將士所炫目,便全軍向天皇投降。史書上最早正式開始有「皇軍」這稱謂也可以追溯到這里。
以下是各級金鵄勛章的示意照片,照片大小和實物大小相同。
本帖地址: http://bbs.enet.com.cn/message.do?operate=doList&threadID=2470999&forumID=D1032
4]--我國勛章
很早以前就想就此問題發表一下看法,總是沒什麼機會.這次說幾句個人見解,希望大家指正.
勛章是一個軍人榮譽的象徵。既是對他們功績的肯定,也是他們進取的動力之一。同時一個國家的勛章制度也是這個國家軍隊正規化的象徵。但是,我們在這方面我覺得作的很不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我覺得我國的現在的勛章過於簡單化了。現行大體就是一、二、三等功,還有一、二級英雄勛章(我所知道的也就這幾種)。如此籠統的分級很難客觀的反映軍人在戰時及和平環境中的作出的各種貢獻。我認為應專門設置類似「戰傷勛章」、「紫心勛章」這類為國流血負傷的勛章,並分等級。還有其他的諸如:突擊(沖鋒)、出勤等各方面都可以專門設立相應的勛章,這方面可以向許多軍事發達國家學習借鑒(如二戰的德國、美國),總的說就是勛章的種類要細化。
另外,我覺得我國的勛章無論是名稱還是造型都應該具有民族性,也就是要有中國特色。名稱可以出自一些典故,樣式也盡量的中國化一點。
最後就是佩帶了,國外的許多軍事發達國家對於勛章的佩帶都有著嚴格的要求,什麼場合佩帶、佩帶在什麼位置都明確寫入條令。而我們的軍人對此卻不重視,有什麼重要節日也很少佩帶(除非是參加什麼表彰大會、或什麼政治色彩很濃的聯歡會)。平時勛略就更沒見人帶過了。這不能說是我們的軍人榮譽感不夠,只能說明我們的正規化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國既然已經設計了新的軍裝,那麼我渴望著中國能早點能有更多與時代相配的勛章。更重要的相關的條例制度。這對於培養我軍將士的軍人榮譽感、責任感、激發官兵士氣、促進我軍現代化建設都有著重大意義。
❷ 冒險島金色楓葉徽章在哪拿
金色楓葉徽章是冒險家專屬物品,只有冒險家職業群可以擁有。
冒險家在第一次轉職之後,就會開啟冒險島故事書任務。達到任務等級要求,便會開放對應等級的任務。完成70級故事書任務後可以獲得銀色楓葉徽章,完成100級故事書任務後可以獲得金色楓葉徽章。
冒險島金色楓葉徽章獲取方法:
1、在你從南港坐船出來之後,選去射手村找赫麗娜(弓箭手一轉轉職官)。接任務,會給你一本冒險島之書。
這樣就解決了冒險島金色楓葉徽章在哪拿的問題了。
❸ 有關民國時期的問題
1875年,日本初次制定勛章制度,開始只設獎牌和從軍牌等。那時獎牌有勛一等旭日大綬章至白色桐葉章八個等級。1876年,勛章代替獎牌,從軍紀章代替從軍牌,並增設了大勛位菊花章。1877年,又增設了勛位菊花大綬章。1888年決定了一種最高勛章,就是頸飾大勛位菊花大綬章。
四等菊花章也就是第四等的這種勛章。四等以下勛章,如有小綬帶則掛在左胸。
日本民族有種植菊花的愛好。
如果是民國四等菊花章,可能國民政府也有類似的勛章吧!也可能只是指民國時期的勛章!以下內容可以參考:
日本的獎勵制度
日本有一整套的獎勵制度,日文叫「榮典制度」。共有五種即位階、勛章、褒章、從軍紀章、紀念章。最享盛名的是勛章和褒章。
在日本的獎勵制度中,也有受到中國的影響。位階制就是學習唐朝。日本曾制定過日本冠位十二階,後經過多次演變,1927年公布了位階令。
日本是君主立憲的國家,認為君主是榮譽的源泉,所以在憲法中明文規定「天皇授予爵位(公、侯、伯、子、男五位)和勛章及其它榮譽獎。」 正因為如此,有些重要獎由天皇親自授予並署名,或請天皇親臨授獎儀式。
勛章 勛章是日本榮譽制度中的最高獎。勛章的經歷可幫助我們了解日本榮譽制度的發展過程。
勛章可追溯到羅馬時代。現在的勛章是中世紀十字軍時代的。當時主要是為騎士團授勛。日本學習西歐,於1867年在巴黎舉辦的第五次萬國博覽會上曾給一位法國高官贈呈一枚薩摩琉球國勛章。當時日本還沒有授勛制度。
1875年,日本初次制定勛章制度,開始只設獎牌和從軍牌等。那時獎牌有勛一等旭日大綬章至白色桐葉章八個等級。1876年,勛章代替獎牌,從軍紀章代替從軍牌,並增設了大勛位菊花章。1877年,又增設了勛位菊花大綬章。1888年決定了一種最高勛章,就是頸飾大勛位菊花大綬章。同年為婦女功勞者設寶冠章(五等,後增至八個等級),不久又為官員、軍人增設了瑞寶章(八等),以後又進一步設比勛一等旭日大綬章高一級的旭日桐花大綬章。所有旭日勛章,都有日本國旗標記。
傳說神武天皇東征時,一隻金色的鳶落於天皇弓端之上,從而迷惑了敵人的眼睛。因為有這一段故事,於1890年為武功出類拔萃者追加金鳥勛章,設功一等至功七等,各等均有一定終身年金,1941年改為臨時資金獎。到1947年廢除。
1919年規定,婦女功勞者除獲得寶貴章外,也有權獲得瑞寶章。1937年日本制定文化勛章制度。從1964年起,日本決定每年春秋兩季對立功生存者發敘勛。除文化勛章外,日本的所有勛章都和地位稱號相連,即不僅有名而且有利。
褒章制度 據1881年12月制定的褒章條例,褒章獎是獎勵對社會做出特殊貢獻的人,如置自身安危於度外,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生命而搭救他人者,國家授予其紅綬褒章;對品德出眾者,授予綠綬褒章;對為社會福利、公共事業做出傑出貢獻者,授予藍綬褒章。1918年,日本政府追加了把私有財產奉獻給公共事業者,授予青綬褒章。據1955年7號政府令,對精通業務者授予黃綬褒章,對在學校、藝術領域有發明創作者授予紫綬褒章。日本褒章制度實行以來,很少發售紅綬、綠綬褒章。
恩賜獎 恩賜獎是天皇綬給國民的金錢或貴重物品。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和戰中恩賜獎較多。戰前,因為皇室擁有園林、政府、國會、都不幹涉皇室經費,所以恩賜獎也發的多。恩賜獎的內容多系軍刀、銀制鍾表、特製香煙等。也有恩賜金錢的,不過多是獎勵學術、社會團體或資助蒙受自然災害的地方。得到恩賜資金的單位,大多用於公共事業。
日本戰敗後,皇室財產劃歸國有,皇室經費納入國家預算,要通過國會審議,因而恩賜獎也大大減少。現行的恩賜獎只有日本學士院和藝術院獎,兩院均是每年一次,給優秀學者、藝術家以獎勵。對其中成績卓越者,由天皇發給恩賜獎。五六十年代都是恩賜一個錢包,從1970年起,恩賜有皇室菊花紋章的銀制花瓶。對體育優勝者獎給天皇杯或皇後杯。戰後改為體育優勝杯。近年來,日本的禁煙、嫌煙運動方興未艾,天皇擔心恩賜香煙會引起某些人的不快,因此廢棄了恩賜皇室特製香煙的做法。
文化勛章 文化勛章主要是表彰為日本文化的提高、發展、創新而有突出功績的人。它是依據1937年發布的文化勛章令而執行的。近年來,對科學、文藝、繪畫、雕刻、建築、音樂等領域造詣深並取得優異成績者授予文化勛章,在每年11月3日文化節那天舉行授獎儀式。文化節是為了紀念日本公布「放棄戰爭宣言」,意和平的理念為基礎,決心把精力放在發展、提高文化事業上。
文化勛章不象上述所談到的勛章和褒章有若干個等級。文化勛章只有一種,文化勛章的式樣巧妙的使用了柑桔和月牙玉。在柑桔的五個花瓣中央,有紅底構成「巴」型圖案的三塊月牙玉呈白色。鈕則由桔葉和桔的果實組成。柑桔表示文化的永久性,月牙玉表示仁德。
文化勛章有淡紫色綬帶,為獲獎者佩戴在胸部。
勛章的許可權、製作、披掛 發授勛章的許可權在內閣,先由內閣提議,後交總理府賞勛局制定計劃,由大藏省造幣局製造。製造的方法多用日本傳統的七寶燒工藝(類似中國的景泰藍),為保證質量,不用機器而由手工操作。大部分勛章為銀質,菊花勁飾章為金制,寶冠章則使用珍珠。製作完畢的勛章顯得華麗而精美。瑞寶章、旭日章、文化勛章的背面都有「勛功旗章」四個字,以示功績卓著。
授勛章儀式很隆重,勛一等以上由天皇署名,內閣大臣的名字簽在天皇名下。天皇不署名者,則由內閣總理大臣或主管大臣署名。
關於勛章的披掛,各國大致相同。
一等勛章的大綬帶披掛於肩,下邊垂吊有章。如無綬帶則將勛章別在胸前。
二等大型勛章別在胸前,中型勛章則別在喉下胸位。
三等勛章多為中型,別在喉下胸位。
四等以下勛章,如有小綬帶則掛在左胸。
總而言之,無論勛章還是獎勵,都是非常光榮的,能夠獲得者自然甚為高興。
❹ 什麼時候頒發國防服役紀念章
2018年5月1日起國防服役紀念章頒發給服現役滿8年以上的人員,其中,服現役滿8年以上、不滿16年的,授予銅質紀念章;服現役滿16年以上、不滿30年的,授予銀質紀念章;服現役滿30年以上的,授予金質紀念章。
根據有關規定,國防服役、衛國戍邊、獻身國防這三類紀念章的直徑均為45毫米;在材質選擇上,金、銀、銅質紀念章分別按銅質鍍金、銅質鍍銀和紫銅材質製作。
(4)日本七等銅葉勛章在哪裡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
第十七條個人遵守紀律,有下列表現之一的,按照下列規定給予記功:
(一)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聯系實際回答和解決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成績突出,有較大貢獻的,可以記三等功;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有重大貢獻和影響的,可以記一等功;
(二)戰斗中英勇頑強,堅決執行命令,模範遵守戰場紀律,完成作戰任務成績突出,或者主動掩護、搶救戰友,事跡突出,有較大貢獻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的,可以記一等功;
(三)戰斗中勇於克服困難,積極主動、迅速有效地提供後勤、技術或者其他作戰保障,對完成作戰任務有較大貢獻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的,可以記一等功;
(四)堅決執行上級命令,正確指揮,密切協同,在組織指揮完成作戰任務中,表現突出,有較大貢獻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的,可以記一等功;
(五)年度軍事訓練成績優異,被旅、師、集團軍(相當等級的部隊)樹立為軍事訓練標兵的,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訓練大綱》規定科目的比賽中,獲得集團軍(相當等級的部隊)或者海軍艦隊、海軍航空兵、軍區空軍以及其他相當等級的單位綜合成績前三名的,可以記三等功。
被軍區級單位樹立為軍事訓練標兵或者獲得軍區級單位綜合成績前三名的,可以記二等功;被樹立為全軍軍事訓練標兵或者在全軍軍事訓練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有重大影響的,可以記一等功;
(六)積極參加教育訓練改革和技術革新、技術改造,對提高教育訓練質量、促進部隊建設有較大貢獻,其成果被批准在集團軍(相當等級的部隊)或者海軍艦隊、海軍航空兵、軍區空軍以及其他相當等級的單位推廣應用的,可以記三等功。
有重要貢獻,被批准在軍區級單位推廣應用的,可以記二等功;有重大貢獻,被批准在全軍推廣應用的,可以記一等功;
(七)在完成重大科研試驗、遠航、導彈發射、戰役演習等任務中,成績突出,有較大貢獻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的,可以記一等功;
(八)在戰備值班、執勤中,及時發現和正確處理重要情況,保證完成任務或者避免重大損失,成績突出,有較大貢獻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的,可以記一等功;
(九)在邊防、海島或者高原等艱苦地區,不畏困難,安心工作,成績突出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影響的,可以記一等功;
(十)在執行急難險重任務中,或者在其他緊要關頭,勇敢沉著,不怕犧牲,成績突出,有較大貢獻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的,可以記一等功;
(十一)在完成施工、生產任務中,科學管理,勤儉節約,確保優質、高產、安全、低耗,成績突出,有較大貢獻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和影響的,可以記一等功;
(十二)在開展政治思想工作,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保證部隊的集中統一和各項任務的完成方面,成績突出,有較大貢獻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和影響的,可以記一等功;
(十三)在擁政愛民、支援國家經濟建設、參加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中,有較大貢獻的,或者長期堅持為人民群眾做好事,或者勇於同違法犯罪分子作斗爭,奮不顧身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事跡突出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和影響的,可以記一等功;
(十四)精心使用、保養武器裝備和維護軍事設施,勇於同私藏、破壞、盜竊武器、彈葯、裝備和危害軍事設施安全的行為作斗爭,或者在武器裝備的監造、驗收中避免重大質量問題,事跡突出,有較大貢獻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的,可以記一等功;
(十五)預防和避免事故、案件,使國家、軍隊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免受或者減少損失,事跡突出,有較大貢獻的,飛行員達到規定的安全飛行時間和技術等級的,或者各種車輛、機械的駕駛員和操作手,多年安全無事故,並被集團軍(相當等級的部隊)以上單位樹立為標兵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和影響的,可以記一等功;
(十六)保守、保護秘密,堅決同泄密行為和敵特的竊密、滲透活動作斗爭,事跡突出,有較大貢獻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和影響的,可以記一等功;
(十七)在教學、科研中,成績突出,有較大貢獻的,或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發明、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或者獲得軍隊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或者多次獲得軍隊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項目的首要完成人,可以記三等功。
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或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發明、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或者獲得軍隊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以上項目的首要完成人,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和影響的,或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發明、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以上項目的首要完成人,可以記一等功;
(十八)在醫務衛生工作中,救死扶傷,熱心為官兵服務,成績突出,有較大貢獻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和影響的,可以記一等功;
(十九)堅持文藝工作的正確方向,長期深入基層,深入邊防、海島、高原等艱苦地區,為部隊服務,或者創作出優秀作品,為活躍部隊文化生活,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和影響的,可以記一等功;
(二十)在體育比賽中,個人或者集體項目的主力隊員,在全國、全軍運動會上取得優異成績的,可以記三等功;在世界級或者亞洲運動會上取得優異成績的,可以記二等功;在奧運會等重大世界級運動會上奪得金牌或者打破世界紀錄的,可以記一等功;對取得上述成績作出突出貢獻的教練員,可以給予相應的獎勵;
(二十一)在學習政治、軍事、科學、文化、技術,履行職責、鑽研業務,艱苦奮斗、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秉公執法,嚴格要求、科學管理,尊干愛兵、團結互助等方面,成績突出,或者機關工作人員為首長正確決策提出重要建議等方面,表現突出,有較大貢獻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和影響的,可以記一等功;
(二十二)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士兵(優秀學員)的,被評為集團軍(相當等級的部隊)以上單位基層建設標兵連隊、標兵單位或者獲得集體二等功以上獎勵的單位主官,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和影響的,可以記一等功;
(二十三)其他方面表現突出,與上列各項記三、二、一等功的事跡、貢獻和影響相當的,可以分別記三、二、一等功第十八條單位遵守紀律,有下列表現之一的,按照下列規定給予記功:
(一)完成作戰任務,戰績突出,或者完成作戰保障任務,成績突出,有較大貢獻的,可以記三等功;戰績或者功績顯著,對作戰勝利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戰績或者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的,可以記一等功;
(二)戰備、訓練工作落實,在重大軍事行動或者完成軍事訓練以及各種執勤任務中,成績突出,有較大貢獻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和影響的,可以記一等功;
(三)在完成急難險重和其他特殊任務中,組織嚴密,作風頑強,不畏艱險,連續奮戰,為保護國家、人民和軍隊的利益,做出突出成績,有較大貢獻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和影響的,可以記一等功;
(四)在完成施工、生產任務中,周密組織,科學管理,成績突出,有較大貢獻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和影響的,可以記一等功;
(五)全面落實條令、條例,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令行禁止,秩序正規,團結緊密,士氣高昂,連續多年無案件和等級責任事故,正規化建設成績突出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影響的,可以記一等功;
(六)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革命軍人,或者在擁政愛民、支援國家經濟建設、開展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中,成績突出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影響的,可以記一等功;
(七)加強基層全面建設,成績突出,被集團軍(相當等級的部隊)或者海軍艦隊、海軍航空兵、軍區空軍以及其他相當等級的單位樹立為基層建設標兵連隊、標兵單位的,可以記三等功;被軍區級單位樹立為標兵連隊、標兵單位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在全軍有重大影響的,可以記一等功;
(八)圓滿完成教學、科研任務,並在教學改革和科研中,取得突出成績,對推動、指導教學工作和部隊建設、國防建設有較大貢獻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的,可以記一等功;
(九)文化、新聞、出版、體育等單位,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熱心為部隊服務,成績突出,為國家和軍隊贏得榮譽的,可以記三等功;功績顯著,有重要貢獻的,可以記二等功;功績卓著,有重大貢獻和影響的,可以記一等功;
(十)其他方面表現突出,與上列各項記三、二、一等功的事跡、貢獻和影響相當的,可以分別記三、二、一等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防服役紀念章
❺ 請問日本的旭日小緩勛章是什麼獎勵
日本的勛章和褒章有許多類別,最高級別的包括大勛位菊花章、桐花大授章、旭日章、瑞寶章、文化章等。
稍作說明,旭日章制定於1875年,主要頒發給對國家和公眾有傑出貢獻,功績卓著的人。僅限於男性。頒獎對象相對於日本的瑞寶章范圍狹小。分為勛一旭日大綬章,勛二旭日重光章,勛三旭日中綬章,勛四旭日小綬章,勛五旭日雙光章,勛六旭日單光章,勛七旭日青葉桐花章,勛八白色桐花章。2003年起,此章取消了勛八和勛七的兩個勛位,開始頒發給女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和大戰中,日本特別重視對其皇軍「武功」具體體現的各種勛章、獎章、從軍紀念章的宣傳。在許多普及軍事教育的讀物中都有各種勛獎章的圖譜。據日本昭和九年(1934年)國防知識普及會出版的《輝煌海軍寫真帖》、《輝煌陸軍寫真帖》等歷史資料,當時日本最高的勛位為菊花頸章,包括綬章、副章、略章。獎勵軍人戰功的為一至七級金勛章;對國家和社會有功勞的授予一至八等旭日章、瑞寶章,其中一等旭日桐花大綬章最高。從日本昭和十五年(1940年)軍內出版的《南支派遣軍》「戰績」畫冊卷首看,高級別的勛章是授予皇親及高級將領的。瑞寶章同時賜予有功的婦女。
旭日章 Orders of the Rising Sun
旭日大綬章 Grand Cordon of the Order of the Rising Sun
旭日重光章 The Order of the Rising Sun, Gold and Silver Star
旭日中綬章 The Order of the Rising Sun, Gold Rays with Neck Ribbon
旭日小綬章 The Order of the Rising Sun, Gold Rays with Rosette
旭日雙光章 The Order of the Rising Sun, Gold and Silver Rays
旭日単光章 The Order of the Rising Sun, Silver Rays
http://mil.news.sina.com.cn/pc/2004-02-26/29/956.html
❻ 現在在世的獲得嘉德勛章25人是哪些人,回答時最好列出名單
溫莎
嘉德勛章(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Garter)是起源於中世紀、授予英國騎士的一種勛章,是今天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騎士勛章和英國榮譽制度的最高級。只有極少數人能夠獲得這枚勛章,其中包括英國國君和最多25名活著的佩戴者。...
溫斯頓·丘吉爾
在1951年的大選中,保守黨重奪政權,丘吉爾再度出任首相。1953年伊麗莎白二世即位,授予丘吉爾最高榮譽嘉德勛章,並有意封丘吉爾為倫敦公爵以表彰其為英國所做出的貢獻,但最終丘吉爾接受了其子倫道夫的建議,拒絕了倫敦公爵的封號。12月10日丘吉爾又獲得...
[安徽中考考綱規定六部名著題專練]
藍紅綠三色絲線影射英國嘉德勛章、巴思勛章和薊花勛章的綬帶 7、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時,遭遇風暴,被刮到了一個陌生的陸地,那裡的居民身高有如鐵塔,在大人國的農夫面前,格列佛像鼴鼠般大小,被農夫當作玩物帶回家,為了賺錢,農夫把他帶到市鎮上,讓他...
*$*
內部唱詩堂中懸掛有嘉德騎士旗和寫著嘉德勛章騎士團成員姓名的黃銅版。禮拜堂裡面還有英國皇室成員的墓地和紀念堂,以及一些以前富有人家捐贈的附屬小教堂。有一個附屬小教堂紀念因難產而死的夏洛特公主(19世紀時國王威廉四世的女兒, 王儲)....
溫莎城堡
大廳的屋頂掛著歷代嘉德騎士勛章,其中有一些勛章是白色,那時因為有些嘉德騎士做了違法的事情,所以取消了他們的嘉德勛章,並保留白色警醒其他嘉德騎士記住這些嘉德騎士家族的恥辱。 16) Lantern Lobby. Lanter Lobby建築風格為哥特式八角形,原本是一個...
❼ 求新撰組從組建到滅亡的詳細資料
新撰組
人物資料:
天然理心流四代目.近藤勇
本名: 近藤勇
變名: 大久保剛(大和)
生日: 天保5年10月9日(西歷1834年11月9日)
往生: 明治元年4月25日(西歷1868年5月17日)
出身: 武州多摩郡上石原村
肩書: 天然理心流指南免許、四代目宗家
愛刀: 會津虎徹
絕技: ★天然理心流.龍尾劍
身分: 試衛館館主--->新選組局長
簡史:
出生於武藏國多摩郡農家的近藤勇,在加盟浪士隊之後,在京都與天狗黨黨酋的芹澤鴨於壬生結成了威鎮天下的新選組,然而,芹澤一派卻仗有會津藩為後盾,狐假虎威到處魚肉人民,如此的惡行,嚴重敗壞了會津的清譽;因此,會津藩主松平容保公便授意近藤處置芹澤的暴行。在土方的精心設計之下,近藤會同了自己的親友土方、沖田等,一口氣肅正了芹澤派,不只是重建了會津藩的名聲、也開始讓新選組登上幕末京都的歷史舞台。
近藤擁有泰山崩於前而不改其色的器量,更具有能很自然地吸引很多人在他的身邊的魅力�拇_是天生的大將格。在和國士無雙的天生副官、土方歲三的輔佐之下,終於將新選組孕育成幕末最強的戰斗集團。
近藤非常崇拜加藤清正。口頭禪就是「能做出這種事情的,除了清正公之外,就只有我了吧!」
近藤在敵陣中的評價相當高。如土佐的後藤象二郎對於近藤就推崇倍至,而明治時期的文學家、評論家、福地櫻痴就說過:「近代的劍術道場主有如過江之鯽、近藤那高風亮節的人格,特別令人動容!」 智勇兼備東瀛無雙.土方歲三
本名: 土方歲三義豐、土方歲三義直
變名: 內藤隼人
筆名: 豐玉
生日: 天保6年5月5日(西歷1835年5月31日)
往生: 明治2年5月11日(西歷1869年6月20日)
出身: 武州多摩郡桑田村(一說:石田村)
肩書: 我流.免許皆傳
天然理心流中極位目錄
(天然理心流三代目宗家.
近藤周助認定免許以上實力)
兵法: (蘭學)步兵心得、(法系)海兵教範
愛刀: 二代和泉守藤原兼定、越前康繼、堀川國廣、下原康重
嗜好: 和歌.俳句
絕技: ★天然理心流中極位目錄.五月雨七變化
★天然理心流奧義.浮鳥之位
★新選組劍技.無想平突刺、向拔擊劍
★秘劍.月之輪舞、地摺?
身分: 新選組副長--->?#092;本共和國陸軍奉行並
簡介:
佐幕之星--土方歲三,是個善於?#092;略的劍術家與兵法家,不僅是他的?#092;略,連他的劍術也是旁人所望塵莫及的。據稗官野史所言,土方歲三曾以「內藤隼人」的變名,陪思想家吉田松陰上過培里的「黑船」,其膽大的個性,在當代也算的上相當少見。
新選組嚴苛的「局中法度」,就是由土方歲三所擬定。被喻為「新選組實質支配者」的土方歲三,他的一生頗富傳奇性。在所有的幕末英傑之中,風流倜儻、身長五尺五寸以上的土方歲三,是公認除了英俊瀟灑的伊庭八郎之外,無人能及的美男子。
歲三的驍勇善戰,在京都之際,還不是那麼引人注目。但是,自從近藤勇流山被誘捕之後,土方歲三對明治政府軍所造成的傷害,遠超過官軍所能承受。然而,獨木難支大局。其他庸將一再地對歲三諸多制肘,狽χ笓]權的歲三即使在局地戰區所獲得的驚人戰果,這些籌碼都會被擁有主導權的凡將一口氣輸乾凈。連戰連勝卻必須因他人的失敗而撤退的土方歲三,心中之無奈可想而知!
不得已轉進到會津的歲三,本圖繼續在松平容保的身邊擔任護衛,不過當西軍開始攻向會津的時候,松平容保卻不準歲三參戰,反而下令他護送幕臣北走,想必是為了在忠心的近藤勇被維新亂?#092;?#092;害之後,不願再讓這位愛將犧性,才決定跟歲三永世訣別吧!
歲三一行到達箱館之後,建立了蝦夷共和國,然而,建國沒多久,馬上就因為稅收的問題而起了嫌隙。歲三認為:不論勝負如何,絕不該再給市民帶來困擾。若再擾民不堪,不啻和「挾維新之名,行利己之實」的明治官僚一樣卑劣!而在受到主公被軟禁而戰友又相繼去逝的打擊,以土方歲三的矜持而言,他寧可光榮戰死也不願和明治官僚媾和!後來明治新政府大舉來襲,歲三二話不說,開始痛擊官軍!
從宮古灣回天奇襲開始,雖然功敗垂成,也打到新政府軍兵上下心驚膽寒;後又施展其國士無雙的兵法,率領著僅有單發步槍,為數不到二百人的小部隊,在台場山肆意玩弄著擁有最新式連發步槍與數十門大炮,總數高達五千人的新政府大軍於股掌之間!此次的戰役,更是震驚國內外,連法國皇帝都迫切希望土方歲三願意亡命法國,好擔任法軍的師團長!此舉當然被土方所婉拒!然而指揮系統的混亂,再加上共和國上層已經有意和談,歲三已不願苟活!
明治二年五月十一日,土方歲三為了救援被官軍層層包圍的新選組老部屬,帶領著不到五十人的自願敢死隊,果敢的和官軍駁火,在左右皆亡的狀況下,歲三單槍匹馬果敢地突入敵陣,被流彈擊中而陣亡。
(然而,平成十二年之後,多數的有力資料顯示,流彈竟是從背後襲來!這項傳聞不禁更令人痛心於歲三的不?#092;……。)
土方歲三的遺作是首和歌:
孤臣身殉蝦夷島,忠魂永衛東方君
「東之君」,中文譯者多誤認為松平容保、然而,實際上歲三所託喻是德川慶喜。在動盪的幕末,食古不化的德川慶喜、以及飽受奸人陷害的松平容保,能有近藤勇、土方歲三這麼一班愛將如此效忠,君與臣之間的信任與情義,實為難能可貴!而當代忠勇無雙、智?#092;過人的土方歲三,其流風遺跡,即使時至今日,海內外猶然傳誦不已!
歲三的衣冠冢被悄悄安葬於箱館市內的納涼寺。至於函館市(凈土宗)稱名寺中,鴻池屋的手代友次郎也為歲三偷偷地立了一座碑。雖然,碑文上面署名為友次郎所立;實際上,立碑的資金卻是箱館市的商人和居民們所暗中納獻。全箱館市上上下下無不感念土方歲三的恩德。在蝦夷共和國時代,大鳥圭介主張以「戰爭獻金」為名,向全箱館市市民變相收取負擔相當巨大的「保護費」。然而,歲三卻以「杯水車薪」為理由,嚴詞反對。
「這麼做,和窮兵黷武的明治政府作法還有什麼不同!即使軍政府未必能再支持下去,也不能巧立名目訛詐市民!我們絕不能讓如此的污名長留青史,受人唾罵 !」歲三如是說。而這「戰爭獻金」的加稅計畫,也在歲三強烈的正義感之下宣告流產。
為此,箱館市民得以不因戰爭而流離失所,自然偷偷立碑以記念歲三。歲三俗名「土方(歲三)義直」,因此歲三老家替他立下的墓碑之上,便取名字中的其中一個字以為戒名,是為「廣長院釋義操」。不過,箱館市民為歲三所供奉的碑文上,戒名卻是「歲進院殿?#092;山義豐大居士」,因為當年的箱館市民都誤以為他們最敬愛的土方歲三的俗名是「土方(歲三)義豐」。
當然,反抗薩長軍閥最力的舊會津藩士中,供奉歲三牌位的更是不在少數。會津方面,最有名的戒名,自然就是「有統院殿鐵心日現居士」。 天才劍士.沖田總司
本名: 沖田(宗)次郎春政,諱.房良
變名: 藤原宗次郎
生日: 天保13年6月1日(西歷1842年)
往生: 慶應4年5月30日(西歷1868年)
出身: 奧州白河藩江戶定府
肩書: 天然理心流指南免許、五代目宗家
愛刀: 菊一文字則宗、乞食清光
絕技: ★天然理心流奧義.無明劍(三段突)
★新選組劍術.用心
身分: 助勤筆頭--->一番隊組長.劍術師范頭筆頭
簡史:
少年劍士.沖田總司,說他是天才並不過分。九歲時,師事於近藤勇,加入了天然理心流道場「試衛館」。並在十二歲之時,首度以天然理心流究極密奧義.三段突擊倒白河藩劍術指南,而聞名於世。
隨著近藤、土方一同上洛的沖田總司,在新選組結成之後,逐漸展露了頭角。不只成為土方最倚重的頭號殺手,也是最被信賴的前線部隊指揮官。
特別一提的,就是池田屋事件時,隨著近藤沖入池田屋二樓,乾凈俐落的解決了尊王派?#092;酋、長州藩士.吉田稔麻呂以及勇猛聞名的肥後藩士.松田重助。然而,激戰之後,總司卻莫名其妙的喀血了。宛如沖田兄長般的土方,赫然驚覺總司罹患了肺結核。(土方歲三也有相當程度的醫學知識)
慶應元年初夏新選組再編成,沖田總司擔任了一番隊組長.劍術頭師范筆頭。然而,身體每況愈下。到慶應三年九月之時,連擊殺高台寺黨的油小路殲滅戰都無法出勤。而鳥羽.伏見會戰,沖田已經病到無法下床。見狀如此的土方,在危急之際趕忙將沖田護送上駛往江戶的幕軍軍艦上、讓總司得以至江戶.神田和泉橋的幕府醫學院入院就醫。之後,歲三在宇都宮攻略之前,曾突破敵軍重重包圍,再次探望病篤的總司。其後,慶應四年五月三十日,沖田總司房良病死。合掌百鬼夜行狼牙現.齋藤一
本名: 山口一
變名: 山口次郎、一戶傳八、藤田五郎
生日: 天保15年1月1日(西歷1844年)
往生: 大正4年9月28日(西歷1916年)
出身: 御家人山口佑助次男、江戶生
肩書: 山口一刀流免許皆傳(無外流)
愛刀: 攝津國住人鬼人丸國重。天和二年作。
嗜好: 刀劍鑒定、酒豪。
絕技: ★一刀流奧義.無想劍(一名夢想劍)
★新選組劍技.青眼平突刺
身分: 副長助勤--->三番隊組長.劍術師范頭--->
新選組副長代理--->(警視廳總監直屬探偵--->)
彈正台少巡查--->警視廳巡查--->警部補--->警部
簡介:
就像「浮浪人.劍心」中描述的,擔任警視廳總監直屬探偵的齋藤一,在幕末的京都,就以探偵和暗殺著稱。從長州間諜御倉伊勢武開始,谷三十郎,武田觀柳齋在左胸口都有一道窄細而乾凈的傷口。
據說,武田觀柳齋尚未脫離新選組的時候,平素一直吹噓自己的劍術有多高超。後來,武田觀柳出奔,不幸於竹田街道.錢取橋上被齋藤一盯上,只一回合便被齋藤一解決掉。
「平素大言壯語,原來也不過這種程度……隊里贏得過我的,不過副長一人而已。你是什麼東西?」然後露出那遠近馳名的冷笑,把鬼人丸國重自武田觀柳的胸口拔出。
白河口會戰、會津如來堂攻防戰之後,齋藤一為了暗中保護松平容保,齋藤一便蟄伏於容保公身邊。明治七年,松平容保替齋藤一作媒,把會津藩士高木氏的女兒時尾嫁給齋藤,並在此時的結婚證書上將齋藤一賜名為藤田五郎。這就是「藤田五郎」的源來。
明治十年,西南戰爭勃發,藤田五郎從軍,很不可思議的,他的部隊番號就是「新選旅團」。該役藤堂五郎因功受勛七等青桐葉勛章,並獲得一百元的獎金。
西南戰爭之後,他參加警視廳劍術鑒定,在二百一十九名受測者中,他序號為一百六十九番。鑒定為「四級」。因此,被分配到深川分署擔任分署長補佐。
明治二十四年自警部退休,大正四年九月二十八日,病死於本鄉真砂町三十番地的家中。死因為飲酒過量導致胃潰瘍
人物英文名:
局長--近藤 勇 (1834~1868)Kondou Isami
副長--土方 歲三 (1835~1869)Hijikata Toshizo
一番隊長--沖田 總司 (1844~1868)Okita Souji
二番隊長--永倉 新八(1840~1915)Nagakura Shinpachi
三番隊長--齋藤 一(1844~1915)Hajime Saitou
四番隊長--松原 忠司 Matsubara Tadaji
五番隊長--武田 觀柳齋 Takeda Kanryuusai
六番隊長--井上 源三郎 Inoue Genzaburou
七番隊長--谷 三十郎 Tani Sanjyuurou
八番隊長--藤堂 平助 Toudou Heisuke
九番隊長--三木 三郎 Suzuki Mikisaburou
十番隊長--原田 左之助 Harada Sanosuke
新選組全戰士名單:
局 長 近藤 勇 (天然理心流)
總 長 山南 敬助 (北辰一刀流)
參 謀 伊東 甲子太郎 (北辰一刀流)
副 長 土方 歲三 (天然理心流)
一番隊長 沖田 總司 (天然理心流)
二番隊長 永倉 新八 (神道無念流)
三番隊長 齋藤 一 (無外流、一刀流)
四番隊長 松原 忠司 流派不明
五番隊長 武田 觀柳齋 (北辰一刀流)
六番隊長 井上 源三郎 (天然理心流)
七番隊長 谷 三十郎 (神明流)
八番隊長 藤堂 平助 (北辰一刀流)
九番隊長 鈴木 三樹三郎 (北辰一刀流)
十番隊長 原田 左之助 (種田流槍術,一說是寶藏院流槍術)
諸士調役兼監察 山崎 烝 流派不明
二番隊伍長兼監察 島田 魁 (心形刀流)
監察 尾形 俊太郎 流派不明
新選組幹部組織表:
文久3年(1863)6月
新選組結成芹沢派和近藤派都同任局長之職原本新見錦也是擔任局長一職,共有局長3人,但正式編成時降格為副長。
局長: 芹沢鴨、近藤勇
副長: 新見錦、山南敬介、土方歲三
副長助勤:沖田總司、永倉新八、齊藤一、原田左之助、藤堂平助、平山五郎
野口健司、平間重助、井上源三郎、佐伯又三郎、尾形俊太郎、松原忠司
安藤早太郎
監察方: 島田魁、川島勝司、林信太郎 、
勘定方: 河合耆三郎
--------------------------------------------------------------------------------
元治元年(1864)6月
芹沢派肅清之後,局長就由近藤一人獨任,總長山南名義上是局長的補佐役,但實際上隊內的大權都在土方之手。
局長: 近藤勇
總長: 山南敬介
副長: 土方歲三
副長助勤: 沖田總司、永倉新八、齊藤一、原田左之助、藤堂平助、井上源三郎
尾形俊太郎、松原忠司、安藤早太郎、武田觀柳齋、谷三十郎、淺野薫
監察方: 山崎烝、島田魁、川島勝司、林信太郎
勘定方: 河合耆三郎、尾關彌四郎、酒井兵庫
--------------------------------------------------------------------------------
元治元年(1864)12月
長州征伐戰備,新選組按軍事體制重新編排
副長助勤改為率領平隊士(大致是帶領5個人的樣子)的組頭(也就後來我們所說幾番隊幾番隊的隊長),而平時勘定方,戰時則兼任後勤部隊,由原田左之助全權統率。也是在這個時候,山南敬介以脫走之罪被迫切腹。
局長: 近藤勇
副長: 土方歲三
組頭:
一番隊: 沖田總司
二番隊: 伊東甲子太郎
三番隊: 井上源三郎
四番隊: 齊藤一
五番隊: 尾形俊太郎
六番隊: 武田觀柳齋
七番隊: 松原忠司
八番隊: 谷三十郎
小荷馱雜具方: 原田左之助、山崎烝、河合耆三郎、尾關彌四郎、酒井兵庫
--------------------------------------------------------------------------------
慶應一年(1865)6月
隨著新選組的聲望日隆,大規模的隊士募集也開始了,這時新選組的人數大約在134人左右,隊內編制也重新整編了,在每隊之下都設立2位伍長。伍長之下有5名平隊士,一隊人數一般都在13名左右(包括隊長)同時,伊東甲子太郎作為參謀也出現在新選組隊伍中了。
局長: 近藤勇
參謀: 伊東甲子太郎
副長: 土方歲三
副長助勤:沖田總司
一番隊: 沖田總司
二番隊: 永倉新八
三番隊: 齊藤一
四番隊: 松原忠司
五番隊: 武田觀柳齋
六番隊: 井上源三郎
七番隊: 谷三十郎
八番隊: 藤堂平助
九番隊: 三木三郎
十番隊: 原田左之助
監察方: 山崎烝、條原泰之進、新井忠雄、服部武雄、蘆屋升、吉村貫一郎
尾形俊太郎
勘定方: 河合耆三郎、尾關彌四郎、酒井兵庫、岸島芳太郎
--------------------------------------------------------------------------------
慶應一年(1865)9月
長州征伐,再次採用軍隊編制,副長助勤都作為8人左右的小隊隊長。
局長: 近藤勇
副長: 土方歲三
軍奉行: 伊東甲子太郎、武田觀柳齋
小銃頭: 沖田總司、永倉新八
大銃頭: 谷三十郎、藤堂平助
槍頭: 齊藤一、井上源三郎
小荷馱奉行: 原田左之助
--------------------------------------------------------------------------------
慶應三年(1867)6月
新選組全隊150人正式劃歸會津藩支配。與此同時時,伊東甲子太郎從新選組退脫,與其同行的還有藤堂平助、齊藤一。因領導層出現空缺,原副長助勤山崎烝升格,尾形俊太郎復職。
局長: 近藤勇
副長: 土方歲三
副長助勤: 沖田總司、永倉新八、原田左之助、井上源三郎、山崎烝、
尾形俊太郎
監察方: 大石鍬次郎、吉村貫一郎、安富才輔、岸島芳太郎、安藤勇次郎、
茨木司、村上清、谷周平
--------------------------------------------------------------------------------
慶應三年(1867)12月
鳥羽伏見之戰戰前整備,新選組全隊175名總編成。齊藤一(改名為山口二郎)復歸出任副長助勤,尾形俊太郎改任監察方。鳥羽伏見慘敗,新選組副長助勤山崎烝,井上源三郎戰死,平隊士21名戰死。
局長: 近藤勇
副長: 土方歲三
副長助勤: 沖田總司、永倉新八、原田左之助、井上源三郎、山崎烝、山口二郎
監察方: 大石鍬次郎、吉村貫一郎、安藤勇次郎、村上清、尾形俊太郎
勘定方: 岸島芳太郎、大谷勇雄、安富才輔、中村玄道
--------------------------------------------------------------------------------
慶應四年(1868)5月
近藤勇在下總流山投降新政府軍,4月25日被處斬。沖田總司,5月30日病死。新選組面臨存續的大危機,土方會合舊幕府軍,殘余隊士滯留會津藩。會津殘部中唯一的幹部山口二郎(齊藤一)繼任為新選組隊長,含新入隊士共130名編成。白河口母成峠之敗後,隊士死傷殆盡,余部於仙台降伏。
隊長: 山口二郎
助役: 安富才輔
軍目: 島田魁、久米部正親
歩兵頭取: 近藤隼雄
差圖役: 伊東鐵五郎、尾關泉、吉村新太郎
大炮差圖役: 志村武蔵
大炮役: 村上三郎
--------------------------------------------------------------------------------
明治二年(1869)5月
呈壞滅狀態的新選組,桑名、備中松山、唐津三藩士加盟,渡航函館。在組織了盡120名隊士之後,新選組復活,隊長由桑名藩的森常吉就任。舊新選組隊士島田魁、尾關泉就任幹部。5月11日、土方歳三 戰死。5月15日、弁天台場籠城,新選組 降伏。新選組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改役: 森常吉
頭取: 島田魁、角谷糺
差圖役:
一分隊: 青山二郎
二分隊: 尾關泉
三分隊: 山久知文二郎
四分隊: 石井勇次郎
向導役:
一分隊: 粕屋小次郎 西脇源六郎
二分隊: 佐久間顯輔 中島登
三分隊: 佐久間銀太郎 阿部隼太
四分隊: 前場喜司馬 橫倉甚五郎
平隊士名簿:
<あ行>
あ 相場薫三郎 青木連 青地源太郎 青柳牧太夫 青山次郎
明石覚四郎 秋山義三郎 淺野薫 蘆屋升 足立麟太郎
阿比留銳三郎 阿部十郎 阿部隼太 甘地一撰 天野十郎
天海勝之進 新井忠雄 新井破摩男 荒木信太郎 荒木田左馬之助
蟻通勘吾 漢一郎 安藤早太郎 安藤雅次郎
い 家木將監 家裡次郎 五十嵐伊織 伊木八郎 池田小三郎
池田七三郎 石井伊之助 石井清之進 石井勇次郎 石川伊太郎
石川三郎 石田入道 一瀬寛次 市橋鐮吉 市村辰之助
市村鉄之助 一色善之丞 逸見勝三郎 伊藤主計 伊藤鉄五郎
伊藤浪之介 伊東隼之助 伊藤與八郎 稲芳雄三郎 稲吉竜馬
井上新左衛門 井上泰助 茨木司 今井佑次郎 岩崎一郎
岩崎勝次郎
う 上坂甲太郎 上田安達之助 上田馬之助 植田末次 上原栄作
內山栄八 內山元次郎 內海次郎 梅戸勝之進
え 江川七郎 江田小太郎 越後三郎 江畑小太郎
お 大石鍬次郎 大內槍之助 大河內太郎 大谷勇雄 大谷良助
大槻銀蔵 大月藤三 大野右仲 大野內蔵之介 大橋半三郎
大橋山三郎 大町通南太郎 大宮友賢 大村安宅 岡島品三郎
岡田克巳 岡田五郎 岡田米太郎 岡戸萬次郎 岡村亀太郎
小川一作 小川佐太郎 沖田承之進 奧沢栄助 小沢宗司
尾関雅二郎 尾関彌四郎 小原険太郎 小原孔三 小幡三郎
<か行>
か 加賀爪勝太郎 梶谷鱗之助 粕屋小次郎 粕屋十郎 粕谷新五郎
加藤定吉 加藤民彌 加藤羆 角谷糺 金山敬助
金子庄兵衛 金子次郎作 迦納鷲雄 神代仁之助 嘉村権太郎
亀井造酒之助 葛山武八郎 辛島升司 河合耆三郎 河合鉄五郎
川島勝司 川津平三 河村八十右衛門 川村林次郎 神崎一二三
神戸四郎
き 菊池央 岸島芳太郎 木內峰太 木下巌 木下勝蔵
木下彌三郎 木幡勝之進 木村忠次郎 木村広太 木村良之助
清原清
く 日下部四郎 日下部遠江 楠小十郎 熊沢元蔵 久米部正親
栗原仙之助
こ 向館登 鈞木伝三郎 小久保清吉 小島造酒之丞 後藤大助
小林桂之助 小林幸次郎 小林峯三郎 小堀誠一郎 近藤周平
近藤隼雄 近藤芳助
<さ行>
さ 斎藤一諾斎 斎藤清一郎 佐伯又三郎 酒井兵庫 酒井要次郎
坂本平三 佐久間銀太郎 佐久間顕輔 佐久間荘太郎 佐久間登人
桜井數馬 桜井勇之進 佐々木愛次郎 佐々木蔵之允 佐々木一
指田竹次郎 佐治寛 佐藤房太郎 佐藤安次郎 真田四目之進
佐野七五三之助 佐野牧太郎 沢忠輔
し 塩沢鱗次郎 鹿內主稅 篠崎慎八郎 篠冢岸三 篠原泰之進
斯波縁之助 斯波雄三 司馬良作 柴岡剛三 柴田喜三郎
柴田小源太 柴田彥三郎 芝山徳三郎 島田幸之助 島田彌一郎
清水卯吉 清水休左衛門 清水吾一 志村武蔵 宿院良蔵
小路平三郎 白井鷹之進 白戸友衛 早戸七郎右衛門
す 鈴木長蔵 鈴木直人 鈴木元之進 鈴木量平 鈴木連三郎
諏訪市次郎
せ 関川代次郎 瀬山多喜人 千田兵衛 芹沢鴨
そ 相馬主計
<た行>
た 田內知 田岡太郎 高岡倉太郎 高須熊雄 高田文二郎
高野良右衛門 高橋恭輔 高橋三五郎 高橋渡 高橋良之助
高山次郎 竹內元太郎 武內篤平 武城蔵太 竹內武雄
竹內徳雄 武部銀次郎 立川主稅 田中伊織 田中梅太郎
田中寅三 田中一 田中律造 田辺太三郎 谷川辰吉
谷周平 谷萬太郎 谷川振吉 谷口四郎 玉置伊之助
玉置良三 玉川將之介 田村一郎 田村金七 田村銀之助
田村大三郎 田村錄四郎
ち 千葉栄 中條常八
つ 冢本善之助 津田丑五郎 土田新之丞 鶴岡鐮四郎
て 寺井主稅 寺嶋繁三
と 殿內義雄 鳥羽多喜松 富川十郎 富永政之助 富山彌兵衛
<な行>
な 中井三彌 中沢務 長沢政之丞 長島五郎作 中島登
長瀬清蔵 中西小六 中西升 中村吉六 中村金吾
中村玄道 中村小次郎 中村五郎 中山重郎 成合清
に 新見錦 西村五十五郎 西脇乾次郎 西脇源六郎 新田革左衛門
新田寅之介
ぬ 沼尻愛次郎 沼尻小文吾
ね 根岸友山
の 野口健司 野辺民雄 野村游喜 野村利三郎
<は行>
は 橋本皆助 畠山芳次郎 服部武雄 林小五郎 林庄吉
林信太郎
ひ 平間重助 平山五郎
ふ 福田勝之進 福與男也 藤井安八 藤沢竹城 藤原和三郎
舟津釜太郎 古川小二郎 古屋丈之助
ほ 細井鹿之助 細川千太郎 本田岩吉 本田太一郎
<ま行>
ま 前田岩太郎 前田蔵人 前野五郎 前場小五郎 前場喜司
牧野源七郎 馬越三郎 馬越大太郎 正木織之助 真崎宅太郎
松井徳太郎 松井竜三郎 松崎靜馬 松沢乙造 松沢弾治
松永主計 松原幾太郎 馬詰新十郎 馬詰柳太郎 松本喜次郎
松本俊造 松本舍助 松山幾之助 円尾啟二郎 丸山駒之介
萬田河三
み 三浦啟之助 三浦常次郎 三浦松五郎 御倉伊勢武 三品一郎
三品二郎 三品仲司 水谷藤七 三井丑之助 水口市松
宮川數馬 宮川信吉 宮崎繁之丞 宮武織蔵 宮本藤太
三好ゆたか
む 武藤又三郎 村上清 村上三郎 村上一 村上萬次郎
村山謙吉 室宅之助
も 毛內有之助 本武権平 本山小太郎 森庵六之介 森権次郎
森下平作 森鷹之介 森常吉
<や行>
や 矢金繁三 矢口健一郎 安富才輔 矢田賢之助 柳沢藤馬
柳田三二郎 梁田佐太郎 矢部兵吉 山寅之助 山浦鉄四郎
山形時太郎 山際平三郎 山久知文次郎 山崎八蔵 山崎林五郎
山野八十八 山本二十六
よ 橫倉甚五郎 橫山鍋二郎 吉沢平三 吉田俊太郎 吉田寅之助
吉田萬吉 吉村貫一郎 吉村新太郎 吉村芳太郎 米渓彥作
<ら行>
り 輪堂貞造
<わ行>
わ 若田栄吉 若松杢之助 和高小刀太 和高虎之助 和田十郎
和田六郎 渡辺市造
(註:凡在芹澤一黨肅清中被除者,均算在平隊士中)
新撰組詳細年表 :
西歷 年號 日期 新撰組關系事項 幕末暗殺史 當時大事記
1834 天保5 10/9 近藤勇、武藏國多摩郡上石原村出生
1835 天保6 5/5 土方歲三、武藏國多摩郡石田村出生
1842 天保13 6/1 沖田總司、江戶出生
1848 嘉永元 11月 近藤勇、天然理心流近藤周助(試衛館)入門
1849 嘉永2 10/19 近藤勇成為近藤周助生家島崎家養子
1853 嘉永6 美國人培里率四艘軍艦進入江戶浦賀港
1854 嘉永7 幕府簽定日美親和條約
1856 安政3 美國總領事哈里斯到達下田
1858 安政5 幕府任命井伊直弼為大老,井伊直弼發動「安政大獄」
1860 萬延元 3月 近藤勇娶松田八十五郎長女為妻 3/3,井伊直弼(櫻田門外之變) 井伊直弼於櫻田門外遭水戶、薩摩浪士暗殺(櫻田門外之變)
1861 文久元 8/27 近藤勇於府中六社宮繼承天然理心流,成為該流四代目 英國公使在高輪東禪寺受水戶浪士襲擊
1862 文久2 12/8 聽從清河八郎獻策,幕府決定招募浪士組進京 1/15,安藤正信(坂下門外之變)
4/23,有馬新七(寺田屋事件) 薩摩藩士在生麥村殺傷英國人(生麥事件)
1863 文久3 2/4 希望進京的浪士受命與小石川傳通院集合,近藤勇率試衛館門人參加 1/22,池內大學 幕府向朝廷上奏,限定攘
❽ 日本二戰七等銅葉勛章哪年頒發
正式名稱叫「勲七等 青色桐葉章」
材質為白銀,正面顏色為青、紫色桐葉,日本七寶燒低溫工藝燒制而成,色澤艷麗。
青色桐葉章是自日本明治維新(1888年,明治21年)起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頒發給日本有功中上級文官的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