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飛行團有多少
❶ 1937年至1945年,日本陸軍航空隊在華出動了多少架飛機
這個數據是時刻變化的。
1937年7月7日前,日本陸航在中國只駐扎了關東軍飛行集團關東軍飛行集團,下轄幾個飛行聯隊。
1937年7月7日之後,七七事變後航空兵團長德川好敏率首批6個飛行大隊投入侵華作戰,初稱臨時航空兵團,1938年4月稱航空兵團,留在本土部隊改稱留守航空兵團。
1937年8月改稱第2飛行集團,轄第2、第7、第8飛行團,
1939年9月中國派遣軍成立時侵華陸軍航空作戰由第3飛行集團接替,航空兵團司令部調關東軍
航空部隊組建為第3飛行集團,司令部駐北平,轄第1、第3飛行團與第21獨立飛行隊,當時有7個偵察機中隊、4個戰斗機中隊、4個輕轟炸機中隊、3個重轟炸機中隊,飛機183架。
秋1941年11月第3飛行集團率第3、第7、第12飛行團編入南方軍預定擔任馬來、緬甸、蘇門答臘作戰,山豐次之第1飛行團(轄飛行第44、第54戰隊及3個獨立飛行中隊)100架飛機留駐中國關內。1942年4月第3飛行集團改稱第3飛行師團,7月調回中國關內,1944年2月升格為第5航空軍。
1942年4月改稱第2飛行師團,
第4飛行師團:1942年2月在中國東北組建第4飛行集團,1942年4月改稱第4飛行師團,集團長(師團長)下山琢磨、阪口芳太郎、木下勇、三上喜三。1944年5月調入菲律賓第4航空軍,第4航空軍撤銷後隸屬第14方面軍。
第5飛行師團:1940年12月在中國東北組建:第5飛行集團,1941年11月率第4、第10飛行團編入南方軍預定擔任菲律賓作戰,1942年4月移駐泰國,改稱第5飛行師團,擔任緬甸作戰,1943年4月參加滇西作戰、轟炸昆明,二戰結束時隸屬第3航空軍駐金邊,集團長(師團長)小煙英良、田副登、服部武士。
第6飛行師團:1942年11月在澳北地區組建,1943年初由第8方面軍指揮,1944年5月新幾內亞霍蘭迪亞作戰失敗後撤銷,師團長板花義一、稻田正純。
第7飛行師團:1943年1月在索羅門群島第8方面軍序列組建,10月改隸第2方面軍駐安汶島,1945年7月16日撤銷,師團長須藤榮之助、白銀重二。
第8飛行師團:1944年6月在台中組建,師團長山本健兒。7月24日編人海軍第2航空艦隊,10月23日編入第10方面軍序列。
第9飛行師團:1943年12月在第3航空軍序列組建,二戰結束時駐蘇門答臘島拉哈特,師團長鳥田隆一、橋本秀信、白銀重二。
第10飛行師團:1944年3月在中國東北組建,隸屬第l航空軍,師團長近藤兼利。
第11飛行師團:1944年7月在本土由第18飛行團升格,師團長北島熊男,擔任關西地區作戰,後直屬航空總軍。
第12飛行師團:1944年7月在本土由第19飛行團升格,師團長古屋健三、三好康之、土生秀治,作戰地區北九州,隸屬第6航空軍。
第13飛行師團:1945年3月在南京組建,師團長吉田喜八郎。當時編制情況是:第l飛行團下轄飛行第25、第48、第85戰隊,第2飛行團下轄飛行第6、第9戰隊,第8飛行團下轄飛行第16、第44、第82、第90戰隊,直轄獨立飛行第54中隊及5個航空地區司令部、17個飛行場大隊,但只有約100架飛機。
戰爭末期出現戰斗飛行集團建制,是戰斗機單一機種的師團級單位,直屬航空總軍:
1944年6月以陸軍明野飛行學校組建明野教導飛行師團,1945年7月再改編為第20戰斗飛行集團,駐愛知縣小牧,集團長青木武三。
1944年10月在菲律賓組建第30戰斗飛行集團,後移駐本土熊本:集團長青木武三、三好康之。
第51航空師團:1938年6月在本土組建第1飛行集團,1942年4月改稱第51教育飛行師團,1945年2月改編為第51航空師團,師團長松岡深藏、石川愛,直屬航空總軍。
第52航空師團:1945年2月在熊谷陸軍飛行學校組建,師團長山中繁茂,直屬航空總軍。
第53航空師團:1945年2月組建,駐漢城,師團長廣田豐,直屬航空總軍。
第55航空師團:1944年12月組建,師團長木下勇、北川潔水,隸屬第3航空軍駐新加坡。
教導飛行師團:1944年6月由陸軍各飛行學校教員組建明野教導飛行師團(戰斗機)、常陸教導飛行師團(戰斗機)、浜松教導飛行師團(重轟炸機)、下志津教導飛行師團(偵察機)、宇都宮教導飛行師團、焊田教導飛行師團,編成教導航空軍,至二戰結束前上述各師團均改制或撤銷。1945年7月16日另組建教導飛行師團,受參謀本部指揮,師團長橋本秀信。
第1航空軍:1942年5月在東京組建,軍司令安田武雄、寺本熊市、安田武雄。1945年下轄第10飛行師團,第5、第12、第26飛行團(6個飛行戰隊)以及第16獨立飛行隊、第4航空通信司令部、3個航空地區司令部。
第2航空軍:1936年8月成立的航空兵團曾是陸軍航空最高指揮部,歷任航空兵團長德川好敏、江橋英次郎、安藤三郎、鈴木率道。1942年6月航空兵團在長春改編為第2航空軍,軍司令鈴木率道、河邊虎四郎、板花義一、原田宇一郎,轄獨立第15飛行團等。
第3航空軍:1942年7月在新加坡組建,軍司令木下敏,隸屬南方軍,初期擔任緬甸、澳北方面作戰。二戰結束時下轄第5、第9飛行師團(2個飛行團)、第55航空師團、獨立第10飛行團、第3航空通信司令部。
第4航空軍:1943年7月在所羅門第8方面軍序列編成,1944年3月改隸第2方面軍駐西里伯斯島萬鴉老,轄第2、第4、第7飛行師團,擁有近千架飛機。臨近菲律賓作戰時移駐呂宋島,1945年2月在台灣解散。軍司令寺本熊市、富永恭次。
第5航空軍:1944年2月由中國關內第3飛行師團升格,軍司令下山琢磨。所轄第l、第3、第8飛行團投入打通大陸作戰,1945年5月調駐漢城,轄第13飛行師團及4個飛行團。
第6航空軍:1944年8月在福岡組建教導航空軍,12月改編為第6航空軍,軍司令菅原道大,轄第12飛行師團及4個飛行團,擔任九州地區作戰,並負責組織陸軍空中特攻。
1925年日本陸軍省設置航空本部,負責裝備研發。1938年設航空總監部,管理航空軍政,航空總監兼任航空本部長。
1945年4月為實行本土決戰將陸軍航空部隊統合編為航空總軍,司令河邊正三,陸軍航空總監部同時終止,所屬航空學校均編組為相關部隊。航空總軍轄本土及中國東北、朝鮮的第1、第2、第5、第6航空軍,直轄部隊有:第20、第30戰斗飛行集團,第1挺進團(空降兵),第1、第11飛行師團,3個飛行團(駐南京第13飛行師團的3個飛行團、9個飛行戰隊隸屬第5航空軍,亦在此序列)。另有新加坡第3航空軍隸屬南方軍,台中第8飛行師團隸屬第10方面軍,菲律賓第4飛行師團隸屬第14方面軍。
❷ 侵華日軍有幾個軍
侵華日軍有幾個軍
侵華日軍有幾個軍
最佳答案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按照其侵略中國的基本國策,不斷擴充軍隊,到1937年上半年,其總兵力已達25萬人。分布概況是: (一)、日本國內:共11個師團,1個航空兵團。番號如下: 近衛師團,第3、5、6、7、8、9(1937年5月由中國東北調回)、10、11、14、16師團;第1、2、4、12師團留守部隊(上述各師駐扎中國東北地區)。 航空兵團(司令部設東京,轄第1、2、3飛行團)。 (二)、中國東北地區 關東軍(司令部設長春),下轄4個師團、2個獨立混成旅團、5個獨立守備隊、1個騎兵集團、1個騎兵旅團、1個飛行集團。其番號是:第1、2、4、12師團,獨立混成第1、11旅團,第1、2、3、4、5獨立守備隊; 騎兵集團(轄騎兵第1、4旅團); 騎兵第3旅團; 關東軍飛行集團(轄第10、11、12、15、16聯隊)
❸ 日本航空自衛隊的組織
1.總務部
總務課、會計課
2.防衛部
防衛課、裝備體系課、情報通信課、設施課
3.裝備部
裝備課、補給課、整備課
4.技術部
技術課
5.人事教育部
人事計畫課、補任課、厚生課、援護業務課、教育課
6.運用支援情報部
運用支援課、情報課
7.監理監察官
8.首席法務官
9.首席衛生官
10.航空系統通訊隊(市谷)
11.航空安全管理隊(立川)
12.航空警務隊(市谷)
13.航空中央業務隊(市谷)
14.航空機動衛生隊(小牧)
15.航空中央音樂隊(立川)
16.航空自衛隊幹部學校(目黑)
17.自衛隊三澤醫院(三澤)
18.自衛隊岐阜醫院(岐阜)
19.自衛隊那霸醫院(那霸) 1.司令部:東京都府中市
2.司令部飛行隊(橫田基地)
⑴偵察航空隊(百里基地)
防衛部、監理班、人事班、裝備班、安全班
⑵第501飛行隊(目前唯一配備戰術偵察機的飛行隊)
⑶偵察整備隊
⑷偵察情報處理隊
3.警戒航空隊(濱松基地)
⑴隊本部(三澤機場)
防衛部、監理班、人事班、裝備班、安全班
⑵飛行警戒監視隊(E-2C)
①第1整備群
隊本部(濱松)
⑶飛行警戒管制隊(E-767)
②第2整備群
⑷飛行教導隊(新田原基地)
F-15J/DJ 8架,每一架戰機都有單獨的命名和塗裝。
⑸高射教導隊
⑹基地警備教導隊
隊本部
①第1教導隊
②第2教導隊
③基地防空教導隊(千歲基地)
④整備隊 1.司令部:青森縣三澤基地
2.北部航空音樂隊(三澤基地)
3.北部航空設施隊(三澤基地)
第2航空團
1.第201飛行隊(北海道千歲)
F-15J/DJ 24架
2.第203飛行隊(北海道千歲)
F-15J/DJ 24架
第3航空團
1.第3飛行隊(青森縣三澤)
F-2A/B 20架
2.第8飛行隊(青森縣三澤)
F-2A/B 20架
北部航空警戒管制團
1.司令部:三澤基地
監理部、人事部、防衛部、裝備部
2.北部防空管制群(三澤基地)
⑴防空管制隊
⑵警戒通信隊
⑶第18警戒隊(稚內分屯基地)
⑷第26警戒隊(根室分屯基地)
⑸第28警戒隊(網走分屯基地)
⑹第29警戒隊(奧尻島分屯基地)
⑺第33警戒隊(加茂分屯基地)
⑻第36警戒隊(襟裳分屯基地)
⑼第37警戒隊(山田分屯基地)
⑽第42警戒群(大湊分屯基地)
⑾第45警戒群(當別分屯基地)
⑿第1移動警戒隊(千歲基地)
⒀整備隊(三澤基地)
第3高射群
1.司令部:北海道千歲基地
⑴指揮所運用隊
⑵整備補給隊
⑶第9、10高射隊(千歲基地)
⑷第11、24高射隊(長沼分屯基地)
第6高射群
1.司令部:青森縣三澤基地
⑴指揮所運用隊
⑵整備補給隊
⑶第20、23高射隊(八雲分屯基地)
⑷第21、22高射隊(車力分屯基地) ⒈司令部:埼玉縣入間市
⑴硫磺島基地隊
第6航空團
⑴第303飛行隊(石川縣小松)
F-15J/DJ 21架
⑵第306飛行隊(石川縣小松)
F-15J/DJ 18架
第7航空團
⑴第302飛行隊(茨城縣小美玉市百里)
F-4EJ 27架
⑵第305飛行隊(茨城縣百里)
F-15J/DJ 21架
中部航空警戒管制團
⒈司令部(入間基地)
監理部、人事部、防衛部、裝備部
⒉中部防空管制群(入間基地)
⑴防空管制隊
⑵警戒通信隊
⑶整備補給群(入間基地)
整備隊、車輛器材隊、補給隊
⑷基地業務群(入間基地)
設施隊、通信隊、管理隊、業務隊、會計隊、衛生隊
⑸第1警戒群(笠取山分屯基地)
⑹第5警戒隊(串本分屯基地)
⑺第22警戒隊(御前崎分屯基地)
⑻第23警戒群(輪島分屯基地)
⑼第27警戒群(大瀧根山分屯基地)
⑽第35警戒隊(經岬分屯基地)
⑾第44警戒隊(峰岡山分屯基地)
⑿第46警戒隊(佐渡分屯基地)
⒀第2移動警戒隊(入間基地)
第1高射群
1.司令部:埼玉縣狹山市
指揮所運用隊
⑴整備補給隊
⑵第1高射隊(習志野分屯基地)
⑶第2高射隊(武山分屯基地)
⑷第3高射隊(霞浦分屯基地)
⑸第4高射隊(入間基地)
第4高射群
1.司令部:岐阜縣各務原市
⑴指揮所運用隊
⑵整備補給隊
⑶第12高射隊(饗庭野分屯基地)
⑷第13、15高射隊(岐阜基地)
⑸第14高射隊(白山分屯基地) 1.司令部:福岡縣春日市
2.西部航空方面隊司令部飛行隊
第5航空團
⑴第301飛行隊(新田原)
F-4EJ 32架
第8航空團
⑴第6飛行隊(福岡縣築城基地)
F-2A/B 20架
⑵第304飛行隊(福岡縣築城)
F-15J/DJ 14架
西部航空警戒管制團
1.司令部:春日基地
監理部、人事部、防衛部、裝備部
2.西部防空管制群(春日基地)
⑴防空管制隊
⑵警戒通信隊
3.整備補給群(春日基地)
⑴整備隊、補給隊
⑵基地業務群(春日基地)
⑶設施隊、通信隊、管理隊、業務隊、會計隊、衛生隊
⑷第7警戒隊(高尾山分屯基地)
⑸第9警戒隊(下甑島分屯基地)
⑹第15警戒隊(福江島分屯基地)
⑺第17警戒隊(見島分屯基地)
⑻第19警戒隊(海栗島分屯基地)
第2高射群
1.司令部:春日基地
⑴指揮所運用隊
⑵整備補給隊(蘆屋基地)
⑶第5、6高射隊(蘆屋基地)
⑷第7高射隊(築城基地)
⑸第8高射隊(高良台分屯基地)
西南航空混合團
1.司令部:沖繩縣那霸市
第83航空隊
⑴第201飛行隊(沖繩那霸)
F-15J/DJ 23架
⑵西南支援飛行班
西南航空警戒管制隊
1.司令部:沖繩縣那霸市
⑴防空管制隊
⑵警戒通信隊
⒉南西防空管制群
⑴第53警戒隊(宮古島分屯基地)
⑵第54警戒隊(久米島分屯基地)
⑶第55警戒隊(沖永良部島分屯基地)
⑷第56警戒群(與座岳分屯基地)
⒊第4移動警戒隊
⑴奄美通信隊(奄美大島分屯基地)
⑵整備隊
第5高射群
1.司令部:沖繩縣那霸市
⑴指揮所運用隊
⑵整備補給隊
⑶第16、18高射隊(知念分屯基地)
⑷第17高射隊(那霸基地)
⑸第19高射隊(恩納分屯基地) 日本在沖繩成立第9航空團:欲用40架戰機對抗中國(圖)
據日本新聞網消息,日本航空自衛隊第9航空團2016年1月31日上午在沖繩縣那霸基地舉行成立儀式。這是日本自衛隊相隔半個世紀以來新成立的一個飛行團,旨在加強日本西南諸島與空域的防衛。日本傳媒聲稱,這是為了應對中國進入「釣魚島領海」、加強日本在西南諸島防衛力量的一環。日本航空自衛隊原在沖繩縣那霸基地部署有一個飛行隊,共有20架戰機。第9航空團成立後,日本從福岡基地調集了一個飛行隊駐守那霸基地,使得那霸基地擁有了40架戰機。
❹ 誰能給我日軍1937至1940年間侵華間最有重量的一組數字
抗戰數據
抗戰時期日軍的編制
七七事變前,日本陸軍有17個常備師團、4個混成旅團、4個騎兵旅團、5個夜戰重炮旅團、3個戰車聯隊、16個飛行聯隊(54個飛行中隊)以及守備隊(旅團)。合計38萬人。日本的徵兵制規定凡17-40歲男子必須服役。還有預備役兵73.8萬,後備役兵87.9萬、第一補充兵157.9萬,第二補充兵90.5萬。此外還有第一、第二國民兵役。日本海軍動員與陸軍類似,但服役年限不同。全國可動員1000萬人。
侵華戰爭前期,各師團都有若干補充大隊,配備步兵輕武器,不列入戰斗序列,作用是隨時補充師團的缺額。所以每個師團實際參戰人數要大於編制人數。如淞滬會戰的第9師團,1個多月死傷12360人,但仍能不經修整進攻南京,就在於補充體制發揮了作用。但侵華戰爭後期,日軍兵源短缺,已經難以隨缺隨補。
師團是日軍各兵種聯合的戰略單位,能承擔戰略方向(進攻作戰)任務,編成內各兵種齊全,包括步兵為主體,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兼備。明治以來,師團一直沿用2旅4聯隊制(步兵)。每個師團下轄:2個步兵旅團、騎炮工輜聯隊各1個,合計8個聯隊,另有通信隊、衛生隊、第1、2、3、4野戰醫院、兵器勤務隊、病馬場等。每個步兵旅團下轄2個步兵聯隊。每個步兵聯隊下轄3個步兵大隊。每個大隊下轄4個中隊。全師團有48個步兵中隊。根據中國軍委會軍令部調查,九一八事變時,日軍師團平時13000人,戰時18000人;七七事變時,師團平時15000人,戰時20000人。日軍的文件記載是,師團平時11858人,戰時21800人,有的甚至達到25200人。
1936年日軍在充實軍備的計劃中規定,除現有常備師團及少數新建師團外,大部分新建師團取消旅團級別,直轄聯隊。1937年9月,以獨立混成11旅團為基礎擴編為第26師團,轄3個步兵聯隊。1938年4-6月,日軍組建了6個三聯隊制師團,包括第15、17、21、22、23、27師團。但編制不統一。例如第26師團有2個炮兵聯隊,第22師團有1個裝甲中隊。1940年,日軍大本營下令統一三聯隊制師團編制,人員定額大減,僅為8872人,戰時編制也只有12800人。這種師團(類似乙種師團,抗戰前的17個師團則類似甲種師團)轄1個步兵團,搜索,炮兵、工兵、輜重兵聯隊各1,1個通信隊(營級)。步兵團轄3個步兵聯隊。師團合計7個聯隊。聯隊轄3個步兵大隊、1個炮兵中隊和1個通信中隊(連級)。大隊轄3個步兵中隊和1個機槍中隊。這樣的乙種師團只有27個步兵中隊,實力只有甲種師團的56%。太平洋戰爭開始後,乙鍾師團撤銷了步兵團的建制,師團直轄聯隊。還新建了一些丙種師團,如第60、70、115、117師團,仍轄旅團,但旅團下沒有聯隊,旅團直轄4個獨立步兵大隊,全師團僅有8個步兵大隊,合計24個步兵中隊,實力進一步下降,戰時編制也僅有11980人。
獨立混成旅團能獨立承擔一個戰役方向的任務。在抗戰初期,它只是臨時編組,由各師團抽調部隊組成,兵力4000-8000人不等。1939年日軍組建了大批獨立混成旅團,主要用於守備任務和協助師團進攻。每個獨立混成旅團轄5個獨立步兵大隊、1個炮兵隊、1個通信隊及輜重隊,定員4900人。
日本海軍,1937年6月,總計有艦船285艘,排水量115.3萬噸。包括航母4艘6.9萬噸,戰列艦9艘27.2萬噸,重型巡洋艦12艘10.8萬噸,輕型巡洋艦21艘10.7萬噸,驅逐艦102艘12.6萬噸,潛水艦59艘7.6萬噸,練習戰艦1艘1萬噸,水上機母艦2艘3.1萬噸,潛水母艦5艘3.1萬噸,布雷艦6艘2萬噸,海防艦7艘5.5萬噸,炮艦10艘0.5萬噸,水雷艦8艘0.4萬噸,掃雷艦12艘0.7萬噸。另有修理艦、運輸艦、練習特務艦、測量艦、佈雷艇、獵潛艇等。此外,在建的還有戰列艦2艘,航母2艘,輕型巡洋艦4艘,驅逐艦12艘,水上機母艦3艘,水雷艦4艘等,以上七七事變後不久編入戰斗序列。日本海軍實力僅次於英美,居第三位。
日本海軍第3艦隊在一二八淞滬事變後成立,專門對付中國,配置於上海及長江流域,轄第10、11戰隊、第5水雷戰隊和上海特別陸戰隊。
日本的航空兵分屬陸軍、海軍。
七七事變時,陸軍有1個航空兵團,轄第1、2、3飛行團及關東軍飛行集團、航空兵團直屬飛行隊。飛行團(旅級)轄若干飛行聯隊。聯隊轄2個飛行大隊。大隊轄2個飛行中隊。中隊是基本建制單位。七七事變後,日軍把飛行聯隊改稱飛行戰隊,取消了大隊一級。整個陸軍航空兵團有54個中隊,其中戰斗機中隊22個(每個中隊常用飛機12架,備用8架),輕轟炸機中隊8個(每個中隊常用飛機9架,備用6架),重轟炸機中隊8個(每個中隊常用飛機6架,備用4架),偵察機中隊15個(一般中隊飛機數和戰斗機中隊相同,軍以上單位直屬中隊飛機數與輕轟炸機中隊相同),轟炸、偵察混合中隊3個。各飛行聯隊還有直屬的輕轟炸機和運輸機各1架。總計960架作戰飛機。還有幾百架運輸機、訓練機和研究機等。
海軍航空兵包括陸基和艦載航空隊。陸基有聯合航空隊、航空隊兩級建制,聯合航空隊是戰斗編組,沒有固定的航空隊數量,陸基合計有37.5個航空隊,作戰飛機458架。艦載航空兵有航空戰隊、航空分隊兩級建制、航母搭載的飛機以6架為1個分隊,其他軍艦無定製。艦載作戰飛機182架,其中航母搭載130架。海軍合計作戰飛機640架,數量雖不如陸軍多,但飛行員質量優於陸軍。
根據劉庭華《中國抗日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系年要錄統計薈萃》,七七事變前,中日陸軍師級編制對比是:
中國10923人,馬匹不詳、步騎手槍3831支,擲彈筒243具,輕機槍274挺,重機槍54挺,野山炮12門或9門,步兵炮30門。
日本21945人,馬5849匹,步騎手槍9476支,擲彈筒576具,輕機槍541挺,重機槍104挺,野山炮64門,步兵炮44門。
主要差距是師級單位的定員和槍械、重炮數量。中國兩個師還不一定達到日本1個師團的實力。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關東軍》記載的日軍編制有所不同,大致是,每個師團戰時編制28200人,步騎手槍9535支,擲彈筒308具,輕機槍292挺,重機槍96挺,野山炮64門,步兵炮40門。機槍數量優勢不明顯。
七七事變時,中國實力如下:
陸軍有步兵182個師、46個獨立旅、9個騎兵師、6個獨立騎兵旅、4個炮兵旅、20個獨立炮兵團以及其他少量特種兵。總計200萬人。其中蔣介石中央政府直轄的只有70個師(所謂中央軍)。這70個師中,有40個接受過德國人訓練,裝備較好。1936年開始整編陸軍,到七七事變僅完成20個師整編,但裝備沒有完全到位,達不到編制數。其他各師實力僅為編制數的50%-70%。軍需補給。人員補充能力和日軍有較大差距,徵兵制剛剛在部分地區實行。
中國海軍在甲午戰敗後一直沒有恢復元氣。1928年定都南京,海軍只有34485噸艦艇。一二八抗戰後有所重視,從日本購買了寧海號巡洋艦,自己建造了逸仙號、平海號巡洋艦,自己建造了10艘炮艇,進口了德國英國15艘魚類快艇,改造了13艘舊艦。七七前夕,共有120多艘艦船(包括東北海軍、廣東海軍),總排水量11萬噸,約占日本10%。其中,作戰艦艇60多艘,排水量6萬多噸。中國海軍轄第1、2、3艦隊、練習艦隊、測量艦隊、巡防艦隊、廣東江防艦隊、電雷學校。中國海軍不但數量絕對劣勢,而且艦齡老化,最大的巡洋艦海圻號是1896年光緒時代從英國進口的,艦齡已41年。裝備最好的海琛號,是1898年從德國進口的,排量僅為2950噸,航速每小時19公里,有150口徑艦炮3門,105口徑艦炮8門,47口徑艦炮4門,370毫米魚雷發射管1具。日本的妙高、高雄等巡洋艦排水量是13000噸,航速每小時61公里,有200口徑艦炮10門,127口徑艦炮16門或8門,61口徑4聯裝魚雷發射管2具或4具。無論個頭、速度、火力都高出中國幾個檔次。
中國空軍在七七事變時只有600架飛機,其中作戰飛機305架,約為日本的19%。全部從歐美進口,維護困難。少量國產飛機因大多數部件需要進口而無法起飛。到抗戰開始,只有223架飛機能參戰,能執行任務的飛行員只有620人。在全國有100多個機場,南京、南昌、洛陽、廣州有4個航空總站。空軍轄9個大隊,其中第1、2、8大隊為轟炸機大隊,第3、4、5大隊為驅逐機大隊、第6、7大隊為偵察機大隊,第9大隊為攻擊機大隊。合計31個中隊,每個中隊一般有飛機9架或10架,個別中隊12架或7架,重轟炸機中隊為6架。
七七事變前中日經濟實力對比:
中國面積是日本31倍,人口是日本5倍(4.67億對9090萬)。
工業總產值日本是中國的4.4倍(60億美元對13.6億美元),鋼鐵產量日本是中國的145倍(580萬噸對4萬噸),石油產量日本是中國的129倍(169萬噸對1.31萬噸),銅產量日本是中國的121倍(87000噸對700噸),煤產量日本是中國的1.9倍(5070萬噸對2800萬噸,但中國的2800萬噸外資企業佔55%),飛機中國基本無生產能力,日本年產1580架,坦克中國無生產能力,日本年產330輛,大口徑火炮中國無生產能力,日本年產744門,汽車中國無生產能力,日本年產9500輛(產能可達35000輛),年造船能力中國不詳,日本47.32萬噸,年造艦能力日本5.2萬噸,中國只能造少量小型艦艇。
1945年8月-1946年2月,中國軍隊(政府軍)接受日軍投降編制是:1個總司令部(中國派遣軍),3個方面軍(華北、華中、台灣第10方面軍),10個軍,36個師團、41個獨立旅團、19個獨立警備隊(支隊)、6個海軍特別根據地隊及陸戰隊,受降地區包括中國大陸,台灣、越南北緯16度以北地區。總計投降日軍1283240人。投降的偽軍,包括:南京偽政權的15個軍、52個師、9個旅等合計28.2萬人,華北偽政權的13個集團(旅級)等5.5萬人,偽蒙軍9個師等1.4萬人。合計35.1萬人,這是岡村寧次報告的正規偽軍數,實際遠不止此數。中國軍委會統計,接收偽軍24個軍、64個師、13個旅等683569人,槍支357254支。軍委會劃分了16個受降區:河內區盧漢,廣州區張發奎、汕頭區余漢謀、長沙區王耀武、南昌區薛岳、杭州區顧祝同、京滬區湯恩伯、漢口區孫蔚如、徐州區李品仙、平津區孫連仲、太原區閻錫山、鄭州區胡宗南、郾城區劉峙、濟南區李延年、歸綏區傅作義、台灣區陳儀。
軍委會統計,收繳的日軍武器有步騎槍685897支,手槍60377支,輕重機槍29822挺,火炮12446門,戰車383輛,裝甲車151輛,軍用汽車15785輛,軍馬74159匹,飛機1068架(其中堪用21架,待修626架,不堪用151架),軍艦26艘(90-1000噸,都是小艇),另有快艇。炮艇、潛艇等29艘,更小。以上不含偽軍武器,偽軍僅少數繳械,大部收編為國軍。
八年抗戰,國軍正面戰場殲滅日軍53萬人,受降日軍128萬人,受降偽軍104萬人,共消耗日偽軍285萬人。
八年抗戰,八路軍、新四軍、華南遊擊隊敵後戰場殲滅日軍52萬多人,殲滅偽軍118萬人,共消耗日偽軍170萬人。
從九一八到七七事變,東北抗日義勇軍和東北抗聯在東北戰場消耗日軍17萬人以上(包括日軍被打死打傷、病死、凍傷等減員數量)。
1947年中國南京政府國防部公布,抗戰期間,國軍消耗兵力416萬(包括作戰消耗,病耗、逃亡),其中死亡177萬人(包括作戰陣亡和病故)。
❺ 七七事變之前日軍主要分布在哪
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地區,通過九一八事變進入國內。
九一八事變,又稱沈陽事變、奉天事變、盛京事變、滿洲事變、柳條湖事變等,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沖突和政治事件。沖突雙方是中國東北軍和日本關東軍,日本軍隊以中國軍隊炸毀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為借口而佔領沈陽。根據沖突爆發的日期,史稱九·一八事變。
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使東北3000多萬同胞飽受亡國奴的痛苦滋味。事變爆發後,日本與中國之間矛盾激化,而日本軍部主戰派地位上升,國會和內閣總理大臣權力下降,導致日本全面侵華。
❻ 一個戰斗機團飛行團有多少架飛機,多少人
你好,不同機型有著不同編制,一個殲擊機團加上空勤組差不多24-28架戰斗機(標准24架),飛行員有大約50-80名(不算上預備飛行員),地勤人員200名,空勤指揮人員20名左右,總共300個人的編制
❼ 二戰日本航空部隊 一個大隊有多少架飛機
沒有大隊的編制,應該是飛行集團然後是飛行團——飛行戰隊
這是我找到的資料:
在1937—1939年日本陸軍航空隊最大的編制是「飛行集團」,這個編制的規模基本相當於德國空軍的戰區航空隊。日軍的飛行集團由兩個以上的飛行團構成,飛行團下屬編制為飛行戰隊。由於飛行團一般不會混編不同用途的戰機,其職能要麼是制空要麼是對地攻擊,因此其編制時常根據戰況發生改變,但飛行集團一般會下轄十個飛行戰隊,每個飛行戰隊後來被分為三個飛行中隊。日本的飛行中隊裝備戰斗機的標准配置為10架,實際為8—12架,使用轟炸機或者觀測機時則只配備6架,實際一般不會多於8架,也不會少於4架。
你說的應該是西方的,聯隊——大隊——中隊——小隊的配置,那麼對應日軍,應該是飛行戰隊,也就是24-36架戰斗機或者18-24架轟炸機。
海軍航空兵是飛行艦隊,這個就不詳細說了,上了船應該是看航母的具體編制,而部署在路上應該和路航差不多吧。
❽ 侵華日軍有幾個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按照其侵略中國的基本國策,不斷擴充軍隊,到1937年上半年,其總兵力已達25萬人。分布概況是: (一)、日本國內:共11個師團,1個航空兵團。番號如下: 近衛師團,第3、5、6、7、8、9(1937年5月由中國東北調回)、10、11、14、16師團;第1、2、4、12師團留守部隊(上述各師駐扎中國東北地區)。 航空兵團(司令部設東京,轄第1、2、3飛行團)。 (二)、中國東北地區 關東軍(司令部設長春),下轄4個師團、2個獨立混成旅團、5個獨立守備隊、1個騎兵集團、1個騎兵旅團、1個飛行集團。其番號是:第1、2、4、12師團,獨立混成第1、11旅團,第1、2、3、4、5獨立守備隊; 騎兵集團(轄騎兵第1、4旅團); 騎兵第3旅團; 關東軍飛行集團(轄第10、11、12、15、16聯隊)。 (關東軍各師團,由於在國內留下留守部隊,故編制校國內常設師團略小。計每師團編步兵旅團2,騎兵聯隊、野炮兵聯隊、工兵聯隊、通信隊、輕重隊各1,定額為10583人) (三)、中國平津地區 駐中國平律地區的日軍,編制上稱「中國駐屯軍」,1936年6月以前,其兵力為1771人。1936年4月17日,日本廣田內閣召開會議,決定加強中國駐軍。4月18日重新確定中國駐屯軍的編制,井把以前的一年輪換制改為永久駐防制。 按照新的編制,換防部隊從5月下旬由日本出發,6月上旬在中國登陸,並完成改編。改編後,中國駐屯軍以田代皖一郎中將任司令官,橋本群少將任參謀長,司令部設天津,兵力為5774人。下轄: 中國駐屯步兵旅團旅團長河邊正三少將,司令部設北平(今北京).下轄:步兵第1聯隊(欠第2大隊、第1小隊,聯隊長牟田口廉大佐,駐北平)、步兵第2聯隊(欠第3大隊、第3小隊,聯隊長萱島高大佐,駐天津)。坦克隊隊長福田峰雄大佐,駐天津。騎兵隊隊長野口飲—少佐,駐天津。炮兵聯隊聯隊長鈴木率道大佐,駐天津)。工兵隊。通信隊、氏院、倉庫等。 中國駐屯軍除駐上述地區外,尚有部分兵力駐通州、豐台、唐山、灤州、昌黎、秦皇島、山海關等地。 (四)、朝鮮軍(司令部設漢城),下轄:第19、20師團。 (五)、台灣軍(司令部設台北),下轄:台灣守備隊(轄步兵第1、2聯隊、基隆、馬公重炮聯隊、台灣高射炮隊。) 三、七.七事變至1937年底侵華日軍的變化
❾ 918 事變中日各投入多少兵力
1、長城抗戰:1933年1月--5月
中國投入兵力:14個軍20餘萬人
日本投入兵力:2個師團3個旅團和航空兵、海軍各一部4萬餘人、偽軍3萬多人共7萬人
2、淞滬抗戰:1932年1月--3月
中國投入兵力:2個軍 共5萬人
日本投入兵力:3個師團、第3艦隊共7萬人,其中海軍出動2艘航母、4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7000陸戰隊。
3、綏遠抗戰:1936年11月--12月
中國投入兵力: 共3萬餘人
日本投入兵力:偽軍1.2萬人、偽蒙軍0.5萬人共計1.7萬人
4、盧溝橋與平津作戰:1937年7月
中國投入兵力: 一個軍共10萬人
日本投入兵力: 1個師團又2個旅團共5萬人
5、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中國投入兵力:70多個師70萬人、艦艇40多艘、飛機250架、坦克數十輛
日本投入兵力:10個師團28萬人,軍艦70多艘,飛機500多架 ,坦克300多輛
中國傷亡25萬餘人,日方傷亡40672人
6、太原會戰:1937年9月--11月
中國投入兵力:6個集團軍計52個師(旅)共28萬餘人
日本投入兵力:4個半師團共14萬人
7、南京戰役:1937年12月7日--12月13日
中國投入兵力:6個軍共10萬餘人
日本投入兵力:8個師團共20餘萬人
8、徐州會戰:1938年1月26日--6月6日
中國投入兵力:64個師另3個旅約60萬人
日本投入兵力:8個師團又3個旅團共24萬人
9、武漢會戰:1938年6月11日--10月25日
中國投入兵力:130個師和各型飛機200餘架、各型艦艇及布雷小輪30餘艘,共100萬餘人
日本投入兵力:12個師團,以及海軍第3艦隊,航空兵團等500餘架飛機,120餘艘艦艇,約35萬人
10、廣州戰役:1938年10月12日--29日
中國投入兵力:4個師又2個團共8萬人
日本投入兵力:3個師團又一個飛行集團、海軍第5艦隊共10萬人
11、南昌會戰:1939年3月17日--5月9日
中國投入兵力:10個軍33個師計20萬人
日本投入兵力:4個師團 共12萬人
12、隨棗會戰:1939年5月1日--22日
中國投入兵力:16個軍43個師、2個獨立旅、6個游擊縱隊,共約20萬人
日本投入兵力:3個師團、1個騎兵旅及部分偽軍 共10萬人
13、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0月
中國投入兵力:16個軍30多個師約40萬人
日本投入兵力:4個師團又3個旅團 共10萬人 100架飛機
14、桂南會戰:1939年11月--1940年1月
中國投入兵力:3個集團軍共20萬人
日本投入兵力:2個師團又2個旅團、陸戰隊一部 共4.5萬人
軍艦70餘艘、航母2艘、飛機約100架
15、棗宜會戰:1940年5月--6月
中國投入兵力:6個集團軍,計21個軍56個師共40萬人
日本投入兵力:5個師團 共15萬人
16、上高會戰:1941年3月--4月
中國投入兵力:11個師共10萬餘人
日本投入兵力:2個師團又一個旅團 共6.5萬人
17、晉南戰役:1941年5月--6月
中國投入兵力:26個師共18萬人
日本投入兵力:6個師團又3個旅團、第3飛行集團 共10餘萬人、100架飛機
18、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7日--10月8日
中國投入兵力:40個師 共50萬人
日本投入兵力:5個師團,30餘艘軍艦,汽艇200餘只、100餘架飛機,共12萬余兵力
19、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中國投入兵力:13個軍、1個挺進軍、1個飛行大隊等30餘萬人
日本投入兵力:4個師團、2個旅團、3個支隊(相當於營)及航空兵一部共12萬餘人
20、香港保衛戰:1941年12月
英國投入兵力: 15000人
日本投入兵力: 1個師團、海軍航空兵 共5萬人
21、滇湎路戰役:1942年3月--9月
中國投入兵力: 3個軍共10萬餘人
英國投入兵力: 2個師又一個旅 共2萬餘人
日本投入兵力: 4個師團共6.5萬餘人、300多架飛機
22、浙贛會戰:1942年4月--7月28日
中國投入兵力: 41個師 約30萬人
日本投入兵力: 7個師團 共9.6萬人
23、鄂西會戰:1943年5 月--6月
中國投入兵力:14個軍41個師 共30萬人
日本投入兵力:1個軍6個師團、1個旅團 共10餘萬人、200多架飛機
23、常德會戰:1943年11月--1944年1月
中國投入兵力: 16個軍42個師約21萬人
日本投入兵力: 5個師團、4個偽軍師 共16萬人
24、豫湘桂會戰:1944年4月---12月
中國投入兵力: 17個軍共約40萬人,飛機181架
日本投入兵力:8個師團、1個飛行團和海軍一部,共20餘萬人,飛機168架
25、緬北滇西戰役:1943年10月--1945年3月
中國投入兵力:18個師共20萬餘人
英國投入兵力:1個師又一個旅 共1萬餘人
美國投入兵力:1支特遣隊、2個航空隊 共1000架飛機
日本投入兵力:5個師團又一個飛行師團 共200架飛機
25、湘西會戰:1945年4月9日--6月7日
中國投入兵力: 20個師,共20餘萬人、飛機400餘架
日本投入兵力:5個師團、3個旅團 共8萬餘人
除湘西會戰勝利外所有大型會戰 中國全都失敗或准失敗,小戰斗勝利的有
比如萬家嶺大捷,殲敵整個師團
仁安羌大捷,殲敵一個半聯隊,解救數千英軍
以及教科書上那些。
❿ 日本空軍相對於中國空軍有哪些優勢地位
淞滬第一線中國守軍被迫撒至第一道防線,日本上海派遣軍的航空隊因而獲得陸上根據地,以此為依託,使日本在上海東戰場的空軍實力,驟增數倍。據統計,抗戰伊始,日本擁有各種作戰飛機4000多架,中國只有作戰飛機305架。在上海方面,日本空軍佔有明顯的優勢,其空軍兵力有上海派遣軍特設航空隊所屬的木更律航空隊(後移駐台北新竹機場)和鹿屋航空隊,以及第5支航空隊;第一航空隊的「鳳翔」,「龍驤」航空母艦和所屬的第2航空隊的「加賀」航空母艦,還有上海派遣軍直屬的第3飛行團所轄的5個獨立飛行中隊。無論數量上還是性能上,日本空軍均占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