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沒有偵察機
1. 為什麼二戰日本陸軍的飛機性能沒海軍的好
兄弟,你的問題真不少,逐一來回答吧
1、為什麼陸軍不用海軍的零戰。兩個原因,第一是日本當時有所謂三個兩元化,其中第二個就是海軍和陸軍的兩元化。兩邊碰到一起就跟斗雞似的,誰也不服誰。
戰後,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參謀奧宮在其回憶錄中寫道:海軍用了60%的力量和頑固的陸軍作戰,只用了40%的力量和米國作戰。
兩邊的梁子大了去了,即便是同一種物品,生產企業都要分出兩個車間,分別掛上海軍和陸軍的牌子,分開生產。
當時海軍和陸軍分別向德國賓士公司采購DB601引擎,這事讓小鬍子知道了,小鬍子很奇怪地問下面:難道他們的陸海軍不在一個國家嗎?
其二,零戰的產能始終不足,直到中途島作戰之前,日本海軍航空兵的損失都無法補足。看看參加珊瑚島戰役的五航艦就知道了,由於損失的飛機無法補足,完好的翔鶴號航母無法參加中途島作戰
2、在中國戰場主要是誰。兩家是這么分工的,陸軍飛機主要負責戰場支援,海軍組成了第一和第二特別航空隊,駐武漢,負責對重慶的轟炸並進行護航。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期,將海軍航空隊撤回國了
3、為什麼陸軍機型反而落伍。陸軍當時的指導思想出了問題,研發飛機時將飛機分為兩個大類,一類是注重飛行性能的輕火力型的戰斗機(如97式戰斗機和後期的1式鍾馗),都只裝了2挺7.7毫米機槍,火力嚴重不足。第二類是局戰,負責要地防空,強調火力而忽視機動性,如屠龍
而海軍考慮到未來作戰對象除了敵方航母上的艦載機外,還要對付性能更強的路基飛機。為此對零戰的要求提的比較高
4、關於美國海軍機型,美國海軍有不少雙發乃至四發轟炸機和偵察機。最有名的當屬4發的解放者轟炸機,被廣泛用於轟炸、反潛、偵查,雙發的有A20攻擊機、B25轟炸機和B26轟炸機
5、關於陸基和艦載機性能,按照美國飛行員的看法,二戰後期,海軍的F4U海盜戰斗機在中低空性能可以壓倒P51野馬
2. 中途島海戰,日軍為何用重巡洋艦上的水上飛機偵察,而不用航母上的飛機
因為航母上的飛機有更寶貴的用途啊,99艦攻--配250公斤炸彈俯沖轟炸,97艦爆--配800公斤炸彈進行水平轟炸或者800公斤魚雷。零戰--爭奪制空權,掃射地面殺傷人員。這些飛機哪個不比偵察機重要啊,而且當時南雲手下的機動部隊是全世界最精銳的海軍航空兵--一航戰和二航戰,這些人都是在「海兵」苦訓3年,在航空隊訓練1000小時以上,在中國「越洋暴擊」訓練出來的王牌中的王牌,你讓這些人去偵察不是開玩笑么?
關於你第2個問題,當時日本南雲派出7架偵察機,扇形偵察美國航母,結果利根4號晚飛了半小時,偏偏美國航母就在利根4號的航路上。飛機拖著浮筒並不影響偵察,和做愛帶著套子影響快感不同。航母上多一架艦爆,就能多扔一隻魚雷,就多一分擊沉敵人軍艦的概率,多一架零戰,就多一分制空權的掌握,己方艦隊就多一分安全,所以航母上的飛機要數量和類型有嚴格的分配,不能像你這樣想當然自己大姨媽來了決定上廁所帶幾張衛生巾那樣隨意。
3. 日偵察機為什麼沒有發現「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
原來,9日深夜,正當「Z」艦隊剛剛掉轉船頭准備駛向新加坡的時候,突然收到新加坡發來的一份急電,說日軍正在關丹登陸。菲利普斯當然不知道這是一份誤電,他認為這一戰機不可錯過,於是改變了主意,決定對關丹的日軍發動一次海上突然襲擊。艦隊馬上改變航向駛向關丹。
為了保持無線電靜默,菲利普斯沒有把要襲擊關丹的決定通知司令部。因為他認為既然是新加坡來電,那裡肯定會派出戰斗機掩護自己。可惜,想像不是事實,實際上受命掩護的英國戰斗機仍然停在機場上,他們對「Z」艦隊攻擊關丹一事毫無所知。
4. 日本為什麼沒有空軍
日本在二戰當然有空軍,只是沒有單獨的空軍軍種。日本的航空力量分為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兩個獨立的兵種。海軍和陸軍在當時的日本國家政權中擁有極大的發言權,我們所熟悉的日本二戰時期的指揮機構軍部即是日本海軍和陸軍指揮機構的總稱。
首先,日本陸海軍的強大實力以及陸海軍長期對峙的關系不會允許空軍獨立成為一個軍種來參與陸海軍的利益分配。日本二戰時的陸軍航空隊和海軍航空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系統,陸軍航空隊以法國為師,海軍航空隊以英國為師,海軍方面獨自從英國購入飛機,聘請英國技術人員來協助發展海軍航空隊。
其次,日本政府對於大艦巨炮的痴迷也影響了空軍的發展,日本政府在明治維新後優先發展海軍,進入二十世紀後,大力發展戰列艦,到二戰前,日本的海軍決策層普遍認為空軍應該作為航空母艦的攻擊力量而不是作為一個單獨的軍種而存在。
從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日本軍界有過幾次關於空軍獨立的大討論,但最終都沒有付諸實踐。
二戰結束後,鑒於二戰後期日本制空權的喪失,一些經歷過二戰的日本陸軍航空隊的舊軍人建議發展獨立的空軍來維護日本的制空權,但是名義上還是在自衛隊的名義之下,1952年7月,陸軍舊航空隊成員提出了發展獨立空軍的《日本空軍創設意見書》,海軍舊航空隊人員也相應提出了《空軍建設綱要》,這些建議和呼籲都為後來日本航空自衛隊的設立做了前期准備。
5. 二戰時期中國的戰機和日本的戰機有夜間偵查的能力嗎
二戰時期的飛機是沒有夜間成像設備的,怎麼偵查啊,黑燈瞎火的什麼也看不到。二戰時期,黑夜是轟炸機和夜間戰斗機的天下。
當時的中國戰機是不能執行夜間飛行任務的,沒有那麼先進的飛機。日本當時有2款夜間戰斗機(陸航的Ki-45和海航的中島J1N1-S)。
6. 日本的地震為什麼沒能用上機器人來消除核隱患
此次日本地震有使用機器人的。日本作為機器人技術最先進、應用最廣的國家,將使用機器人參與此次地震搜救工作。因為搜救機器人能夠到達人無法進入的區域,比如廢墟中、核污染區。 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至少已經確認有兩支救援隊將使用機器人來配合工作。其中一個機器人就是蛇形機器人,長26英尺(約8米),帶內窺鏡攝像機,能深入廢 墟內部,探測是否有傷員存在。 另一個機器人是Quince,該機器人有四個輪子,一個長長的手臂,並裝有攝像頭。操控人員可以根據攝像頭看到的環境操縱機器人,讓機器人打開門鎖,運送水和食物等。機器人還裝有紅外感測器和二氧化碳感測器,通過探測人的體溫和呼出的二氧化碳來發現被困人員,還能繪制所在環境的三維地圖。 此外,其它類型的機器人也有能用於此次搜救行動。比如:空中無人偵察機- 能遙控或自動飛行,用於偵查高層建築,繪制地圖。 蛇形機器人- 能穿梭於建築縫隙,用於偵查倒塌的建築廢墟。水下機器人- 能潛入水下,用於海底搜救。地面救援機器人- 使用鏈-輪式結構,能攀爬斜坡和各種障礙物,用於地面偵查,檢測有害物質。地震除造成很多房屋倒塌和人員傷亡外,還導致核泄漏。在這樣的核輻射地區里,機器人更能體現它的價值。
7. 美國原子彈轟炸日本時,為何不派戰機攔截
日本當時的科技,沒有能力攔截,再一點就是,美國轟炸時是高空投擲,日本根本就不知道美國的動機,所以也不會攔截
8.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為什麼沒有向延安發起進攻
與延安的地理有關。日軍佔領華北後與延安北有山西相隔,有太行山呂梁山阻隔,交通不便。
延安位於陝西省北部,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中南地區,省會西安以北371千米。北連榆林,南接關中咸陽、銅川、渭南三市,東隔黃河與山西臨汾、呂梁相望,西鄰甘肅慶陽。
延安古稱膚施、延州,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人文始祖黃帝曾居住在這一帶。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勝利到達吳起鎮,延安成為中國革命的落腳點和出發點,是全國革命根據地城市中舊址保存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布局最為完整的城市 。
(8)日本為什麼沒有偵察機擴展閱讀:
延安大轟炸:
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飛機首次轟炸延安。當天日軍的7架飛機飛到延安上空,向人群掃射、投彈,瞬間房倒屋塌。延安縣城被炸成了一片瓦礫堆,人員傷 亡較大。
為防止空襲,當晚在延安城裡的中央機關、單位、學校都遷到城外山溝里。第二天敵機又來時,群眾有序疏散、隱避,因此,除一些房屋受損外,沒有一人 傷亡 。
20日和21日這兩天的轟炸,日軍共出動飛機14架、投彈110枚,炸死延安軍民30人,傷122人,毀民房109間。
1938年12月12日,日軍第三次空襲延安,來襲飛機7架次,投彈40餘枚,毀民房100多間,由於群眾事先及時疏散,人員無傷亡。
1938年12月14日,日軍第四次空襲延安,來襲飛機7架次,投彈45枚,損失甚微。
1939年8月15日,日軍第五次空襲延安,來襲飛機10架次,投彈40枚,死傷6人,毀民房27間。
1939年9月8日凌晨5時30分,3架日軍偵察機飛至延安上空盤旋偵察。上午9時許,日本15架轟炸機,由東南方向飛向延安上空投彈後,又向東北方向飛 去,此後,又有28架日軍轟炸機由東南方向飛來,再次對延安進行轟炸。
兩次轟炸共投彈200多枚,炸毀房屋150餘間,炸死炸傷延安軍民58人。晉察冀軍 區宣傳部副部長鍾蛟盤、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部第三科科長鍾方申等人在轟炸中遇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