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為什麼會敗在日本之手
1. 李鴻章引以為傲的北洋水師,為何全軍覆沒,慘敗於日本呢
相信對歷史有過系統學習經驗的朋友們可能就會了解到,我國曾經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屈辱求和的歲月,在那個生產還不算太過於發達的時代里,我們深刻體會著落後就要挨打的真諦。我們將目光鎖定在清末,且先拋開或許有些衰敗的社會模式不談,在那一段帶有著鮮明印記的歷史時期,除了涌現出大批的歷史風雲人物之外,還出現了很多甘願獻身於家國的熱血勇士,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號稱是亞洲第一的軍艦,北洋水師。
伴隨著西方侵略者囂張氣焰的不斷升騰,清朝也意識到了自己早已不是列次高位的大國了,很多年前是西方使者想方設法的巴結大清,但是現在清朝早已被西方國家遠遠的甩在了後面,時境過遷中更多想要表達的不過是物是人非的無奈。李鴻章一眾大臣恍然大悟,真正開始意識到了接受新事物,結束閉關鎖門狀態的重要性。開始在不改變原先政治制度的基礎上,開始引進西方新式的技術,並開辦了多家工業類型的工廠。李鴻章也開始著手於組織建設北洋水師,北洋水師的全體人員加在一起,大概能達到了四千多人,所涉及到的各種樣式的裝備武器,大多數都依賴於進口,來自本國自主製造的只佔了很少一部分。但是整體的戰鬥力還是不俗的,當時李鴻章對於北洋水師的訓練,也是絲毫都不敢馬虎的,畢竟軍隊象徵著一個國家的門面。
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正視的一個現實是,在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第一個現代化軍艦北洋水師最後只落得個慘敗於日本的現實,它的全軍覆沒也象徵著同時期的洋務運動的就此失敗落幕。此後清朝的路走得越發艱辛。先不說別人的武器是有多高級,其實北洋水師的覆沒並非是沒有原因的,與其安慰自己說是運氣不好,不如坦然的尋找失敗的真正的原因。我們撥開歷史若隱若現的迷霧,找出了兩點比較重要的原因,想和大傢具體談談,光是看外部的條件,北洋水師的戰斗熱情還是很高的,但是結果,就有點讓人覺得事與願違了。
2. 北洋艦隊號稱世界第四,為何慘敗於日本聯合艦隊
北洋艦隊,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國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北洋水師於1888年12月17日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撥出400萬兩白銀給予海軍建設。艦隊實力是東亞第一。但如此一支強大的海軍卻在1984年的甲午海戰中被日本海軍打的幾乎全軍覆沒。那麼為什麼強大的北洋海軍打不過日本聯合艦隊?

落後就要挨打,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3. 清朝的北洋水師為何會在甲午海戰中敗給日本呢
相信對歷史有過系統學習經驗的朋友們可能就會了解到,我國曾經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屈辱求和的歲月,在那個生產還不算太過於發達的時代里,我們深刻體會著落後就要挨打的真諦。我們將目光鎖定在清末,且先拋開或許有些衰敗的社會模式不談,在那一段帶有著鮮明印記的歷史時期,除了涌現出大批的歷史風雲人物之外,還出現了很多甘願獻身於家國的熱血勇士,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號稱是亞洲第一的軍艦,北洋水師。
伴隨著西方侵略者囂張氣焰的不斷升騰,清朝也意識到了自己早已不是列次高位的大國了,很多年前是西方使者想方設法的巴結大清,但是現在清朝早已被西方國家遠遠的甩在了後面,時境過遷中更多想要表達的不過是物是人非的無奈。李鴻章一眾大臣恍然大悟,真正開始意識到了接受新事物,結束閉關鎖門狀態的重要性。開始在不改變原先政治制度的基礎上,開始引進西方新式的技術,並開辦了多家工業類型的工廠。李鴻章也開始著手於組織建設北洋水師,北洋水師的全體人員加在一起,大概能達到了四千多人,所涉及到的各種樣式的裝備武器,大多數都依賴於進口,來自本國自主製造的只佔了很少一部分。但是整體的戰鬥力還是不俗的,當時李鴻章對於北洋水師的訓練,也是絲毫都不敢馬虎的,畢竟軍隊象徵著一個國家的門面。
4. 近代李鴻章打造的北洋水師號稱東亞第一,又是怎樣敗給日本的呢
北洋水師當時是亞洲第一沒錯,而且李鴻章對北洋水師很費心力。水師的主帥是丁汝昌,是李鴻章的親信。甲午戰爭開始,因為北洋水師是李鴻章的政治王牌,他不想犧牲掉,本來是想讓丁汝昌把水師所有船,駛到遼東,避開日本艦隊。而丁汝昌主張一戰,也有意要一戰。所以不聽李鴻章之令,留在青島,打算與日本艦隊決戰。結果,北洋水師上的官員卻不聽丁汝昌之軍令,不戰主張投降,那些無恥官員都逼迫丁汝昌投降。丁汝昌沒辦法,服毒自殺,那些官員,代他在投降書上簽字。最後,所有北洋水師的軍艦都被日本所獲,之後日本用這些軍艦近20年才退役。這些軍艦當時在亞洲是最先進的,如果一戰,日本必敗。本來戰或者駛出青島不參戰。都可以保留北洋艦隊,但是結果卻是…… 因為這個,中國半個多世紀沒有海軍。直到現在,中國海軍軍力也沒有達到當時北洋水師在亞洲的水平。
5. 清朝的北洋水師為何會在甲午海戰中敗給日本
當代人普遍將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中戰敗的根本原因歸結為清政府政治上的腐敗無能,北洋陸海軍將領指揮不當,海軍武器裝備落後,缺乏快速巡洋艦和速射炮,陸海軍協同作戰不利等等。
具體到各個戰役,則認為,豐島海戰中,北洋水師將領輕敵,護航軍艦力量單薄,寡不敵眾;黃海海戰中,日本聯合艦隊在總噸位、航速、速射炮等方面占優勢,敵強我弱,北洋水師難逃厄運;威海衛保衛戰中,清軍陸軍未能擊退從榮成登陸進犯的日軍,致使炮台失守,加上援軍未至,北洋水師遭到日軍水陸夾擊,殘部最後被迫投降。
其實,北洋水師在總噸位、航速、速射炮、新式艦船方面雖然不及日本聯合艦隊,但是在裝甲艦防護能力、克虜伯大炮射程威力和炮台工程技術方面佔有一定優勢,並非完全不堪一擊。
黃海海戰戰至最後,北洋水師巨炮均受傷,定遠只有三炮,鎮遠只有兩炮,尚能施放。威海衛保衛戰,炮台上的火炮一旦被日軍炮火擊壞,也只能放棄和作廢,鮮有能自行修復的。
最後,北洋水師艦艇彈葯配置不足也是海戰失利的另一大因素。
據統計,在定遠和鎮遠發射的197枚12英寸口徑炮彈中,半數是固體彈,不是爆破彈。在黃海海戰的最後階段,日本聯合艦隊向東南撤退,北洋水師兩艦追擊,相距二三海里處,日艦本隊調頭應戰,當時的的炮戰相當激烈,然而鎮遠射出48發炮彈後彈葯宣布告竭,之剩下12英寸鋼鐵彈25發,榴彈已發都沒有了,定遠的情況也是如此。
那麼,彈葯不足的情況是不是應該歸結為當時負責供應彈葯的天京軍械所呢?其實,在1894年12月,查驗北洋水師的彈葯情況,存庫炮彈中,僅開花彈就有3431枚,供305毫米口徑炮使用的油403枚,210毫米的油952枚,150毫米1237枚,120毫米362枚,6英寸的有477枚。而在黃海海戰後,又撥付給了北洋水師360枚開花彈。
然而,這批開花彈並沒有用於黃海海戰!
為什麼不用,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這些開花彈沒有在艦上。而之所以不在艦上,主要責任在丁汝昌身上。中日雙方開戰後,丁汝昌執行李鴻章保船制敵的方陣,消極避戰,心存僥幸,以至於出海護航時連彈葯都沒帶足,致使北洋水師在彈葯不足的情況下與日艦進行了一場長達5個小時的海上會戰,結果極大地影響了戰鬥力的發揮,也加重了損失程度。
6. 北洋水師號稱亞洲第一艦隊,為何最後會遭遇慘敗
北洋艦隊之所以打不贏日本艦隊有以下六個原因:
第一,指揮出現失誤。在黃海海戰剛開始不久後,北洋艦隊的旗艦定遠艦的艦橋因為年久失修,被火炮的後座力給震塌。北洋艦隊總指揮丁汝昌從艦橋上摔落受傷,而不能繼續指揮戰斗。
第六,北洋艦隊軍紀渙散,操練鬆弛,貪污腐敗,缺乏愛國主義精神和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