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人的口糧是什麼

日本人的口糧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16 13:43:04

Ⅰ 日本的糧食和作物主要是什麼

是水稻日本:①東亞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一些小島組成,形似一張弓,東京是搭箭的交點,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②面積狹小,人口稠密,人口超億的國家
③海岸曲折,港灣優良--神戶、橫濱最大海港,東京是第三大港
④境內多山,平原狹小--關東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國,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⑥季風顯著,海洋性強: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區比較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多梅雨、台風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⑦礦產貧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石油(西亞、東南亞)、煤(中國、澳大利亞)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棉花(中國、美國)
但硫磺礦較多,這是火山活動的結果
⑧森林水力豐富:國土面積小,山地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蓋率達68%,遠大於其國土面積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較多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
⑵ 發達的經濟
①世界經濟大國---世界經濟最發達的三極之一
②經濟發展的條件
不利條件:國土(狹小)市場、礦產貧乏
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技水平及島國多港灣的有利條件。
③揚長避短,發展經濟。對外貿易發達,但經濟對外依賴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對外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
④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京濱、阪神、名古屋、北九州、瀨戶內五大工業區。(因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勢平坦,多港灣,適合建立大港口。在海邊,原料運進和產品外運極為方便,減少了陸上運輸,省時、省錢、成本低。日本礦產資源多是從太平洋航線運到日本,因此,工業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區。----接近消費市場和對外貿易的海港。)
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
⑤工業布局趨向分散----向國土南北兩端擴展
⑥農業和漁業
人多地少,採用小型農業機械,側重於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展,單產高。
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達到基本自給、自足,多種在平原地區,但每年要進口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山丘地區多種桑樹、果樹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進口。蘋果中紅富士蘋果是日本培育的優良品種。日本是一個島國,周圍海域盛產各種海產。
漁業發達,捕魚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漁場(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
日本除在近海漁場捕魚,還發展沿海人工養殖。發達的造船業,使日本有強大的遠洋船隊到遠洋捕魚,日本年捕魚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魚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Ⅱ 日本侵華時幾乎每天有肉吃,他們的補給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時常有人說,現代戰爭,拼的不是人力,而是後勤,實際上在二戰的戰場上,軍糧的地位,也顯得格外的重要,而在遠東戰場,我國也成為了抗擊日軍法西斯的主要陣地,那麼中日雙方的伙食標配又是怎樣的?

不過隨著盟軍的反攻,日軍也出現了補給不上的情況,在之後的瓜島戰役,島上的日軍,完全被封鎖,處於飢餓無援的狀態,不得不靠打獵和採集野果。甚至是挖草根為生,餓死的士兵不計其數,情況慘不忍睹,實際上也是咎由自取。

Ⅲ 日本戰國時代大、旗本、武士、農民、商人一日三餐吃什麼資料越詳細越好~~謝謝~~

戰國時代的所有生活都圍繞著戰爭,吃飯是為了活著,活著是為了打仗,打仗又是為了吃的更好。

日本——是個水稻生產國,幾乎全國的農田都在種植水稻。可大米在那個年代對種植大米的平民百姓來講,卻是奢侈品。

在黑澤明的電影《七武士》里,山上的山賊垂涎山下村子裡的那點大米,便要在秋收的時候下山搶米。農民們為了保衛他們的大米,便拿出全村僅有的一點大米去城鎮里招募窮武士來保衛村子,他們能拿的出的招聘唯一條件就是頓頓吃大米飯管夠。

雖然不知道那些沒出息山賊為什麼不換個富裕點的地方去搶,偏偏死盯著這個窮到除了點大米什麼都沒有的村子,但這也從側面證明了這個時代大米實在是個稀罕物。後來,村裡的農民也真靠著這頓頓有大米飯吃的條件,招募來了七名水準參差不齊的武士,雖然這七名武士說是為了保一方平安所以不計報酬,但能吃上大米飯對他們多少也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畢竟在那個時代男人總是餓著肚子的,能吃飽實在是件不可多得的美事
說道戰國時代日本大米的精貴,有個武田與今川兩家合力攻打北條家的松山城的故事特別有代表性。

武田和今川兩家合力攻打北條家位於武藏國的松山城,兩軍苦戰多日,北條軍水源被切斷,眼看就要城破人亡。滿以為松山城指日可下的聯合軍,發現松山城的守城官兵居然在城頭最顯眼的地方用水洗馬,本來飲水都應該成問題的松山城守軍,居然還有富裕的水去洗馬,這令攻方非常沮喪。最後,雙方和談成功,松山城被今川家和平接收。後來當勝利方問起洗馬的事才知道,其實當時城裡確實已經沒有水了,士兵在城頭用來洗馬的是大米。他們將用盆裝著的大米從馬身上倒下去,遠遠看起來就和用水在沖洗一樣。當時的士兵大都是普通農民,他們在生活里很少接觸大米,所以遠遠看去,就算覺得可疑也不會懷疑偽裝成水的物質竟是大米。

當時的時代日本糧食產量之低,甚至不足以供應全國人吃飽,一般百姓要保證不餓死,除了撈海產就得打野味,就算豐年也要上山挖野菜。加上那時候也不講究什麼進出口糧食,各國都是自己吃飽了算,不過到底能不能吃飽那就看各國的條件了。

當時日本的可利用資源很少,農業生產力都是很低的,很多領主之所以不斷掠奪其他人領地,其實是為了搶奪其他領地內的資源。至於老百姓,可以說幾乎都是吃糠喝稀的多,所以很多百姓都乾脆放棄了種地,前去打仗,如果運氣好也許還能獲得功勞得到賞賜。當時日本全國對於家禽和家畜的飼養並不普遍,很多家禽和家畜也只有大地主家才擁有,一般百姓捕到魚也不會自己吃,因為他們還要交納賦稅給領主,所以對於魚這樣的葷腥一般賣而不吃,百姓平時大多是吃糠喝稀。

至於其他地方領主,要是靠近海邊的一般多以海產魚類為主要葷腥食物,難得在特殊節日的時候會去狩獵吃點山裡的野味。武田家由於身處甲斐國這樣的山地,所以連海產魚類這樣的葷腥都很少,一般都是吃些附近小河的小魚或者到他國去買海魚,當然難得也去捕獵點野味,不過畢竟狩獵費時,而且可獵取的動物也不多。不過像信長,秀吉,家康這樣之後擁有大量領土的領主是可以吃到不少一般人難以享用的野味的,比如鹿肉,天鵝肉,野豬,野兔肉,海參等等。但是對於地位相對低的領主來說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所以那時他們的日常生活還是挺節約的,平日也沒有吃什麼好吃的,不節約自然不行……

Ⅳ 地理日本主要的的糧食作物是什麼

是水稻日本:①東亞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一些小島組成,形似一張弓,東京是搭箭的交點,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②面積狹小,人口稠密,人口超億的國家
③海岸曲折,港灣優良--神戶、橫濱最大海港,東京是第三大港
④境內多山,平原狹小--關東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國,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⑥季風顯著,海洋性強: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區比較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多梅雨、台風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⑦礦產貧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石油(西亞、東南亞)、煤(中國、澳大利亞)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棉花(中國、美國)
但硫磺礦較多,這是火山活動的結果
⑧森林水力豐富:國土面積小,山地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蓋率達68%,遠大於其國土面積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較多→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
⑵ 發達的經濟
①世界經濟大國---世界經濟最發達的三極之一
②經濟發展的條件
不利條件:國土(狹小)市場、礦產貧乏
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技水平及島國多港灣的有利條件。
③揚長避短,發展經濟。對外貿易發達,但經濟對外依賴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對外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
④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京濱、阪神、名古屋、北九州、瀨戶內五大工業區。(因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勢平坦,多港灣,適合建立大港口。在海邊,原料運進和產品外運極為方便,減少了陸上運輸,省時、省錢、成本低。日本礦產資源多是從太平洋航線運到日本,因此,工業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區。----接近消費市場和對外貿易的海港。)
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
⑤工業布局趨向分散----向國土南北兩端擴展
⑥農業和漁業
人多地少,採用小型農業機械,側重於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展,單產高。
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達到基本自給、自足,多種在平原地區,但每年要進口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山丘地區多種桑樹、果樹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進口。蘋果中紅富士蘋果是日本培育的優良品種。日本是一個島國,周圍海域盛產各種海產。
漁業發達,捕魚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漁場(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
日本除在近海漁場捕魚,還發展沿海人工養殖。發達的造船業,使日本有強大的遠洋船隊到遠洋捕魚,日本年捕魚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魚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⑶ 主要城市
首都東京,是超千萬的特大城市科學城--築波 宇航中心--種子島 硅島--九州島

Ⅳ 二戰時日軍的伙食如何

日本海軍戰艦工作人員,航空兵,及其731部隊這些人全部都是日軍伙食鏈的上端。第2個級別便是重炮軍隊,裝甲戰車軍隊等等這類特種部隊,也能夠獲得比較好的飲食。日本步兵實際上大部分情況下,都靠以戰養戰。

日軍關鍵靠收取,例如晉察冀日報在1942年8月說在靈丘縣,日軍1個聚集點有30個日軍。周邊的村子相對比較富有,有超出2000畝農用地,及其煤棧,飯店,機械設備紡織機,周邊村子就每日要送60斤米面,80斤蔬菜水果,10盒紙煙,50個雞蛋到日軍聚集點。

為什麼在有600g精米的情況下也要攜帶200g糙米?這是由於在東南亞地區日軍規模性發生了腳氣病而影響到戰斗,造成日軍規模性發生病症,糙米能供應大批量的B族維他命,及其充足的纖維素。因此 日軍在飲食搭配上也進行了大批量科學研究。

也不是當時日本富的冒油,那時候日本國內的普通百姓生活過的是以和稀窩窩居多,即便是肉類食品也全部都是日本的一些魚干居多。

Ⅵ 二戰時日軍吃的是「牛肉罐頭」,為何士兵卻說伙食連豬食都不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下,當時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經歷了糧食短缺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許多國家選擇減少軍隊的口糧,用一些更容易獲得的配料代替原來的配料。日本對他們的牛肉罐頭採取了類似的保存方法。

這種混合聽起來就有點讓人反胃。針對這種味道,日本士兵稱之為牛肉罐頭豬食,這意味著等同於豬食的罐頭。這些東西根本不能被視為營養品,士兵們肯定吃得不舒服。由於缺乏資源和美國的封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階段,日本發生了飢荒,這使得日本士兵的口糧甚至罐裝牛血的問題難以解決。

Ⅶ 二戰時期日本人吃什麼

樓上的我暈......

日本在戰時進行了物質配給制,從1941年起進行,按規定,一個成人每日口糧為330克,買米要用本本在指定米店,其政府還頒布了禁止光吃白米的法令,要求糙米和精米混吃。配菜方面更是不要想,似乎當時日本人只能拿豆腐下菜夾雜野菜,1941年起糖,調料,魚的配給都消減一半並不斷減少。我估計他們吃飯是沒有什麼油水的,1944年日本人為了戰爭,甚至連黃豆,花生都不放過並從中提煉燃料進行戰爭;百姓貯藏的大豆、糖和米酒也被徵用來提煉酒精,用作燃料。在戰時日本的學校甚至連操場都用來種糧食,應該說糧食問題嚴重。

反正越到後期其民生越差。這和長久的戰爭以及日本政府弱智的調配有關,如一樓所言這幫神經病下令百姓收集橡子作為食物,又及其妄想的耗費大量人力去挖松樹根來煉油;由於調配原因,許多從各國掠奪來的物質沒有發揮用處,全部浪費了。

反正日本當時也是表明風光,內部一塌糊塗。燃料不足,沒有糧食,沒有衣物,因為燃料稀缺導致交通癱瘓,娛樂大幅減少,總之從1941年全面開打起,日本就沒好過過,可以說它們必輸無疑。

太多了也打不過來,大概就這樣吧。

Ⅷ 日本糧食從哪來

日本人吃的主食大米大都是自己國家的農民種的。可是比如做醬油,大醬,酒,米果等這些大米和小麥的糧食基本上都是靠從中國,美國,澳大利亞這些國家進口。

Ⅸ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口糧各是什麼

太平洋戰爭初期軸心國士兵吃的較好,畢竟都是掠奪來的,初期的美海軍陸戰隊提供南北戰爭時期留下來的牛肉乾。中後期美軍的戰爭機器完全轉起來後,SPAM肉罐頭,壓縮餅干,和巧克力(一般給傘兵和飛行員配得多些,日軍的同等食物是年糕),SPAM肉罐頭是另一個故事,有興趣可以去查下。後期太平洋上的日軍餓肚子,吃蛇吃昆蟲和樹葉湯,因為運輸船都被美軍飛機炸沉了。德國人過的稍微好點,因為在盟軍打進德國前,雙方都是在被佔領國的領土上打。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66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05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86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0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73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37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32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74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33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