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援助日本哪些技術
❶ 二戰時期,德國有沒有援助過日本
援助過,但有時沒能成功。鬼子缺乏造兵器的原材料。德國給它送過。但經常半路就被同盟國給擊沉了。
❷ 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有過合作嗎
兩個相距遙遠的法西斯國家,整個二戰期間,還是有著他們獨特的合作方式和途徑的。其中一條就是利用雙方的潛水艇,跨越半個地球,進行神秘的"海底幽會",這被日本稱作 "柳輸送",這個怪名字來源於日本海軍電台呼號。由德國前往日本的稱作"柳輸送",而日本前往德國則為"反柳輸送"。輸送的內容基本是一種秘密交易,日本送給德國一些稀有戰略物資,而德國則給日本一些重要武器、戰機、坦克的設計圖紙。
❸ 二戰中,德國有沒有將自己的潛艇裝備和技術提供給其它國家(例如意、日等國)
二戰中,德國將大量軍事裝備技術提供給自己的軸心國,包括潛艇戰斗機等等裝備和技術也大量提供給了日本,甚至提供了一艘現役潛艇給日本。二戰末期德國投降前,更是把大量軍事技術提供給日本,甚至包括核原料。
❹ 在二戰的時候納粹德國有幫助過日本嗎
幫助過。當日本入 侵中國後,德國不再向中國提供軍 火,造成中國軍隊補給嚴重匱乏(交通運輸是另一方面)。當日本要研製原 子 彈時,曾經向德國索要原料鈾,德國派潛艇送了一噸過去,只不過被美軍擊沉了。否則日本同樣會擁有原 子彈,多麼可怕。當珍珠港 事件後,日本對美宣 戰,不久德國也對美宣 戰。
❺ 二戰德國援助日本什麼技術
這兩個國家雖然是軸心國,但是基本上不往來,不像德國和義大利兩個軸心國關系很好,雖然義大利很拖德國的後腿,但是德國還是很在乎義大利這個哥們國家的,德國與日本就不同了。他門只是法西斯形式上的軸心國,德國法西斯,日本也法西斯,所以把他門劃到了一類,是同盟國要共同打擊消滅的對象。但是德國和日本是不往來的,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所以牽扯不到援助方面的接觸。
❻ 二戰期間日本與德國有什麼戰略性的合作嗎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反法西斯聯盟的勝利宣告結束。在戰爭硝煙逐漸散去的六十年中,同為戰爭發動者的日本和德國在許多方面走過相似的道路,但在反思戰爭罪責問題上,兩國政府卻表現出了極為明顯的不同。
戰後,聯邦德國政府利用各種機會對納粹德國的罪行進行真誠懺悔和謝罪。1970年12月,勃蘭特總理在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的驚人一跪,被譽為「歐洲約一千年來最強烈的謝罪」。更為可貴的是,德國政府對二戰的反思並沒有僅僅停留在認罪、懺悔和道歉上,它在戰爭賠償、戰爭紀念和歷史教育等實際問題上也顯示了極大的誠意:幾十年來認真履行賠償義務,向受害國及受害者個人支付了巨額賠償;1994年德國議會通過《反納粹和反刑事犯罪法》,嚴禁以任何形式宣傳納粹思想,並對新納粹分子進行嚴厲追究;近十幾年來,每年都在集中營舊址、主要戰場、博物館、西方盟軍和蘇軍墓地舉行各種各樣的紀念活動,以警示世人;在教育方面,規定歷史教科書必須包含足夠的有關納粹行為的內容,教師必須對有關納粹專制特別是集中營和大屠殺的歷史進行充分講解。
日本方面,盡管也有不少二戰老兵對當年的罪行進行深深的懺悔,但日本政府卻沒有表現出足夠的誠意。日本教育部門一再修改歷史教科書,不願承認也不願反思當年侵略東亞各國的史實;日本法院一再判決要求日本政府道歉和賠償的東亞各國受害者敗訴;日本首相不斷參拜靖國神社,並為遠東國際法庭判處死刑的七個甲級戰犯樹立「七士之碑」。
日本和德國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挑起者,也都承受過戰敗國家的經濟和精神上的痛苦,但為什麼在反思戰爭方面卻表現出如此鮮明的態度對比呢?
首先,戰後對兩國法西斯的清算程度不同。戰後初期,德國被美、蘇、英、法四國實行分區佔領。為防止德國軍國主義再起,四大國採取了嚴厲的制裁措施:召開紐倫堡審判,對納粹戰犯進行嚴懲;大規模清洗納粹分子,取締納粹領導機構和秘密警察、黨衛隊等特務機構;重新劃分德國疆界;強制德國償付巨額戰爭賠款。1949年,又將其分裂成兩個國家。四大國的武裝佔領,領土面積的減少,巨額的賠款負擔,國家的長期分裂,迫使德國不得不反思發動戰爭的沉重代價。而日本則是在保留天皇制的前提下有條件投降的。控制日本的美國雖然主持了對法西斯分子的審判和制裁,但並不徹底,對戰爭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天皇根本沒被起訴,許多重要戰犯因「罪證不足」被釋放。在戰爭賠償方面,美國擬訂的賠款數額與受害國所遭受的損失和所要求的數額相差甚遠。後來,出於反共的戰略考慮,美國更加放鬆了對日本的懲處。天皇制政體被保留,大批戰犯免於懲罰,只償付象徵性的戰爭賠款,這種處理使日本無法感受到德國所承受的那種刻骨銘心的戰爭痛苦。
其次,戰後兩國政權建立的基礎不同。德國戰敗後,納粹元兇希特勒自殺身亡,納粹德國的政府機構和武裝力量全部解散。無論是聯邦德國還是民主德國政府,都與納粹勢力沒有直接聯系,許多政府首腦甚至就是納粹的受害者。因此,他們在對待戰爭責任等問題上,能夠比較超脫、客觀地進行反省。而在日本,作為國家主義和軍國主義象徵的天皇沒有被推翻,政權長期控制在被釋放的戰犯和軍國主義分子手中,讓這樣的政府來反省戰爭罪責,無異於緣木求魚。
再次,兩國所處的地緣環境不同。在歐洲,受德國侵略的周邊國家如英、法、蘇、波、比等在戰後經濟發展很快,且占據世界輿論要津,從實力和聲勢上對德國形成了巨大威懾。德國要謀求發展,就必須改善與周圍國家的關系,要想實現這種和解,就要求它必須和以前的納粹勢力一刀兩斷,對以前的戰爭罪行進行徹底謝罪,樹立嶄新的國家形象。與此同時,深受納粹迫害的猶太民族緊盯德國政治動態,組織專門機構長期從事對納粹罪行的調查取證和起訴活動,不斷將納粹殘殺猶太人的罪行公布於眾。德國政府面對來自強勢鄰邦的監督和輿論壓力,也需要深刻反省戰爭。而在遠東地區,受到日本侵略的大都是剛剛獲得民族獨立的國家,本身國內問題紛雜,經濟實力不強,故對日本的監督和威懾相對較弱。同時,出於各種原因,各受害國之間沒有精誠團結,共同譴責日本的戰爭罪行,而是分別對日本採取了寬大為懷的政策。這種寬容不但沒使日本心存感激,反而助長了其傲慢自大的意識。
最後,兩國的宗教和文化不同。從宗教方面來說,德國人多信奉基督教,內心中存在較深的 「罪感意識」,故能夠真誠地懺悔自己的罪行。而日本人大都信奉神道教,缺乏基督教的「罪過文化」,也沒有佛教的「因果報應」思想,故在反思歷史方面較為遲鈍。從文化淵源方面來說,盡管德國具有軍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傳統,一度助長和滋生了法西斯主義,但從根本上說,德國文化是歐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藏著與歐洲文化相一致的自由、理性和科學精神。這些精神有助於德國克服法西斯主義,認識到前人犯下的嚴重錯誤。而日本人大都崇尚武士道精神,崇尚絕對忠誠、弱肉強食和優勝劣汰,對強者恭順,對弱者強硬,不服輸,不認罪。「他們寧願用一百個錯誤來遮蓋一個錯誤,而不願誠心誠意地承認和改正這個錯誤。」這種宗教和文化的傾向,將日本不認罪、不懺悔的態度推向了極端。
事實上,對二戰德軍的討論要正面得多,鮮有對二戰日軍的純軍事討論,我認為原因有
1、最重要也是最廣為人知的是,德國已經從法理上徹底認罪,德國已經獲得了包括以色列在內的所有國家的原諒;反觀日本,發動戰爭的天皇得以善終,至今日本仍然對二戰的罪行不承認。
2、30年代的德國已經是工業化的強國,相比之下,處於亞洲的日本的工業化剛剛起步,很大程度上可以說仍然是一個農業國家。德國的對手,從蘇聯、美國、英國、法國來看,無一不是工業國家,因此歐洲戰場更多地具有了機械化、工業化的特徵。知道今日,整個世界尚且仍然處於機械化向信息化過渡的階段,二戰歐洲戰場的機械化戰爭經驗至今仍然有借鑒價值。而亞洲戰場,戰爭更多地表現為步兵戰斗、游擊戰、叢林戰等形式,而且日本的對手,無論中國還是美英在亞洲的駐軍都比較弱小,因此戰爭形式幾乎表現為一面倒的格局。這種一方佔有絕對優勢的戰爭,相比歐洲那種勢均力敵的戰爭,可借鑒的較少
3、二戰日軍是狂熱的、種族主義的皇家私人軍隊,日軍從上到下,都必須為種種駭人聽聞、令人發指的罪行負責,而不僅僅是少數高級軍官。即使沒有高級軍官的教唆,從日軍的本質來看,南京大屠殺仍然會發生,就像當年的旅順大屠殺一樣。這是日本對中國的仇視本質決定的。反觀德軍,除了蓋世太保這樣的特務機構,當年的德軍是純粹的職業軍人,從高級將領到普通士兵,這就決定了德軍的戰斗是純粹的戰斗,而不是像日軍那樣的種族屠殺。至於集中營,那是特務機構的所為,和國防軍應該沒有太大的關系。事實上,很多的資料都披露了,大量的德軍將領都是極端反感種族屠殺的。要知道,德軍的大多數將領,都是深受普魯士傳統影響,從小在軍校成長起來的。他們就是純粹的職業軍人。也因為這樣,德軍更多地被對手所尊重,無論巴頓對隆美爾的惺惺相惜還是蘇軍對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的推崇,都表明,真正的軍人搏殺在戰場,而不是對弱者的屠殺。
因此,今天,無論是歐美還是國內,還在談論二戰德軍的種種,談論一些經典戰役、戰斗,那是軍人對軍人的尊重。但是日軍,就永遠被釘在人類歷史的恥辱柱上了!
❼ 二戰時日軍有沒有用到一些德國裝備呢
有,不過很少,日軍特務機關中訓練的特種部隊有成批的德國造。正規的大部隊基本沒有德國造,主要是太高昂了,日軍為了節約成本,一般將特種部隊的德國造做參考製造一些仿造貨。
就如當年,日本早期與美國建交時,美國送了幾架破飛機給日本,但是日本經過二十年的摸索,戰斗機的技術迅速超越美國。二戰日軍的飛機技術一直是世界領先水平,直到日軍突襲珍珠港,美國才開始重視飛機技術的提高,幾年之後就馬上超越日本。
❽ 二戰中德國為什麼不對日本進行技術援助
德、日兩國面對的敵人不同,資源也有限制。德國在發展虎豹等坦克的同時,不可能再拿出資源去發展海軍艦隊;同樣日本把海軍作為主力,也沒有資源發展坦克的鋼鐵洪流。跟技術無關。
❾ 二戰德國援助了日本哪些坦克
德國沒有援助過日本任何坦克,日本得到的德國坦克都來至於國民黨軍隊的繳獲,包括一號坦克和222型裝甲車,但都沒有用於參戰,僅用於測試。如果不限制德國坦,那日本還繳獲了東北軍的法國雷諾FT17,12輛關東軍留用,後全部報廢。英國的卡登超輕坦,維克斯6t,維克斯3.5t水陸,蘇聯,t26,義大利cv33。不過這些都用來測試了,沒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