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集團有哪些
1. 日本武士什麼等級
武士的等級分為一門、家老、中老、番頭、物頭、徒士頭、馬廻、平士、徒士、足輕、中間、小者。
武士的最大戰斗特點是穿戴樣式獨特的甲胄,並有自成一家的格鬥技藝。由於作戰勇敢頑強,是極為不好對付的職業軍人。幕府末期,在鴉片戰爭中輕松擊敗清朝的英國海軍,與薩摩藩發生「薩英戰爭」,雖然令武備落後的日本武士損失慘重,但也不的不承認對方「善戰」。
剖腹死亡
永祚元年(西元989年),大盜藤原義在被捕前,將腹部一字割開,然後用刀尖挑出內臟扔向官軍——據說這是剖腹的最早來源。
剖腹的開始盛行,是在鐮倉幕府以後,因丟失陣地而引咎剖腹,或恥於被擒而陣前剖腹,佔了絕大多數,一直持續到戰國時代。江戶開幕以後,社會統治相對平穩,因殉死而剖腹,和作為刑罰的「詰腹」,逐漸佔了主流。雖然幕府嚴令禁止殉死,但是根本無法阻止這一歷史性的趨勢。
至於為什麼選擇剖腹作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現在普遍認為,古代許多的國家和民族,均主張人的靈魂是宿於肚腹中的;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將自己的靈魂向外展示的時候,採取剖腹以示眾人的方法和儀式。
2. 介紹一下日本武士及武士階級
日本武士簡介:
日本武士(日文中的侍者、貼身隨從)。日文中,武士一詞其本意是侍者,貼身隨從。武士要遵守不畏艱難,忠於職守,精幹勇猛。然而這一準則代表的只是理想,武士的忠誠、勇猛是建立在他所效忠的領主能對武士所作出的貢獻給予獎賞的主從制度上。
許多史料記載武士來源於中國。然後到日本後入鄉隨俗改叫做武士。
一個西方人以旁觀者的眼光這樣描述武士道:「為榮譽而殺戮,對受懲者和失敗者寬大,對卑鄙和營利的人毫不留情,主要欣賞生活中人為的詩 情畫意的藝術美和死後冥府的月光般的清幽世界,這就是武士道。」武士集團最後集中在源氏和平氏兩大家庭之下。
源氏和平氏都是皇族之後。源氏起源於814年,嵯峨天皇向諸皇子的賜姓,稱源朝臣。自此之後,從淳和到三條的14代天皇都相繼向子孫賜姓源氏。諸多源氏中以清和源氏最著名,這一支源氏始於961年清和天皇的孫子源經基,長期以關西為基地。
平氏也是皇族的賜姓,有桓武、仁明、文德、光孝等四支平氏家族。其中桓武平氏勢力最強,其始祖起源於桓武天皇曾孫高望王,世代居住在關東地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本武士
3. 霧隱雷藏是日本戰國時期哪一方的武士集團首領
屬於伊賀流忍者。
霧隱雷藏歷史原型是霧隱才藏,在『真田三代記』中,有幸村部下忍者霧隱鹿右衛門這個人物登場。這個鹿右衛門後改名才藏。也有說,這個霧隱才藏其實是江北大名淺井家的侍大將霧隱彈正左衛門的遺孤。淺井滅亡後逃到伊賀的名張,師從百地三太夫,習得忍術極意。
後來成為姬路附近山中的山賊。一日偶遇佐助。與甲賀流的猿飛佐助比試忍術後在其推薦下入仕幸村。在大坂夏之陣中表現活躍,數次騷擾德川本陣,是令家康頭疼的人物。大坂落城後,按幸村遺命,與幸村之子大助協力,成功帶著豐臣秀頼脫出重圍。
(3)日本武士集團有哪些擴展閱讀:
日本忍者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他們大多出現在黑夜,為大名或封建貴族執行一些秘密的諜報任務。有伊賀和甲賀兩個非常有名的兩大流派,而伊賀忍者之首便是被譽為「日本第一忍著」的「鬼半藏」——服部半藏。
服部半藏,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時德川氏麾下的武士一族,「半藏」一名是服部家用來代代相傳的名號。服部半藏指的就是第二代的服部正成,乃德川十六神將之一,又號稱「鬼半藏」。
半藏麾下的伊賀同心兵士中有不少是伊賀忍者、因此流傳至後世的印象中,服部半藏之名代表著德川氏有名的忍者軍團。
第一代服部半藏原侍奉足利義晴,離開伊賀後到了三河國仕奉松平氏,相繼侍奉了松平清康、廣忠、家康。第二代服部半藏—— 服部正成(1542-----1596)服部保長的長子服部正成繼承了「半藏」,開始通稱服部半藏。
正成有「鬼半藏」的稱呼正成雖被視為忍者但是以武士的身份立功、後世記載他的事跡多是率領忍者眾進行放火等秘密活動。第三代服部半藏 ——服部正就(1571----1640)正成的長子。
服部正就在父親死後、繼續領導伊賀同心200人、同樣與父親有半藏和石見守的稱呼。然而正就一掌有指揮權後就引來部下的不服,從此正就被廢了兵權、改封領地。
平安末期、源平爭霸時代,直至鎌倉初期,也就是7世紀末到12世紀初這段期間,伊賀僅有一家上忍:服部。伊賀流忍術,在當時是天下一流的。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服部家另外設立了「分店」,正是藤林、百地兩家。這是伊賀三大上忍的由來。
1596年,半藏去世。並被安葬於安養院,這是當年半藏為少主松平信康建立的供奉寺院(後來改稱西念寺),這也是對其一生忠義的認可。
4. 日本武士集團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摘要 國司進一步將土地經營 權和行政權分給鄉司、惣司、保司實際執掌。庄園和公領由於互相爭奪土地資源而 產生了尖銳的矛盾。事實上,無論是庄園還是公領,都出現了名義擁有權和實際經 營權的分離,形成了日本特有的庄園公領制。
5. 日本什麼時期出現的武士集團
37代以前歷史不可考,推測是初代天皇分封大名時開始有武士階級
6. 與日本明治政府對抗的武士集團有哪些,包括其餘反對武裝勢力,為什麼一群拿刀的劍客憑著他那幾個武士家族
您的問題太多,一樣一樣來說明——
【1】主導反政府勢力的武士集團主要以佐賀藩、薩摩藩為主,領袖人物是西鄉隆盛。軍隊底子大多是當時幫助明治政府打天下的倒幕力量。
【2】兩藩的士兵,從幕末時代就是最先接觸和吸收西方先進思想和武器技術的地區(鹿兒島天高皇帝遠,所以受鎖國約束少,而佐賀則是幕府僅有的兩個對外貿易「特區」之一)。薩摩藩經過倒幕戰爭,部隊戰鬥力極強。但相對於官軍,其裝備的武器仍然以過時的米涅步槍為主,雖然性能有差距,但不是決定性的。而薩摩藩的武士階級由於遠離本土,所以腐化不那麼嚴重,仍然有傳統武士勇敢的作戰精神,而且那時候限於火器的落後,冷兵器仍然在叢林戰中有一定發揮空間。這就是武士集團能夠與政府抗衡的底氣。
【3】經過西南戰爭,反政府集團兵敗(這和在熊本城消耗了大量兵力和時間有關系),西鄉隆盛本人在戰斗中重傷不治。從此明治政府再沒有施政障礙。
【4】雖然說是明治維新,但主導和規劃維新的確主要不是明治天皇本人,天皇也沒有實權(昭和天皇也一樣)。而那些政府高層,由於是由倒幕戰爭上位,所以天然就是改革、外交的開明派。自然阻力小。中國不然,是由一部分文人大臣推動維新,而皇室和另一部分重臣不買賬,從總體上是被動的。
【5】不像我國無產階級革命,明治維新是特點比較鮮明的政府行為,是上層帶動下層,而不是反之。因為有了維新政策,廢除了武士特權,改善了國力和民生,人民雖然不了解國家到底做了什麼,但倒也樂於接受其結果。但戊戌變法則是沒有獲得高層的支持,同時又沒有人民的支持,算是兩頭不受待見。
7. 二戰時期,日本到底有哪些特種部隊
日本在二戰的特種部隊被稱為「特別攻撃隊」(とくべつこうげきたい) ,與現代特種部隊是完全不同的。
特別攻擊隊的人員從現役軍人和貧民兩種渠道招募;
以武士道精神為行動指導思想;根據任務的類型可以不接受特殊訓練,即與一般部隊無異;相應的,特別攻擊隊裝備著同期所有日本戰斗序列中最為精良的裝備,享受著最高的待遇。
在日本特別攻擊隊的序列中,著名的戰斗集團包括
1.震天特攻隊
又名「新選組」,取名於明治維新時期著名的保皇派武士集團,以自殺式攔劫轟炸日本本土的美軍B29型轟炸機而聞名。
2.飛行第244戰斗隊
任務類別同上
3.第一游擊隊(第一特遣艦隊)
以大和號戰列艦為首的海軍自殺式作戰序列,執行了「天」號作戰任務
4.第一航空特遣隊
神風特攻隊的始作俑者大西隴治郎上將所在的連隊。
5.零戰第六連隊
以執行第一/二次菊水特攻而聞名。
8. 描述一下源平兩大武士集團大戰的經過
源平合戰,史稱「治承·壽永之亂」,指日本平安時代末期,1180年至1185年的6年間,源氏和平氏兩大武士家族集團一系列爭奪權力的戰爭的總稱。
▲名稱說明
「源平合戰」是一般的俗稱,但並不足以正確描述事實,甚至有所誤導。
雖然「源平合戰」的兩大陣營領袖為源氏和平氏,但並不一定所有的源氏就支持源氏,平氏就支持平氏。事實上,同族間的戰爭屢見不鮮。也有父方是源氏,母方是平氏,因而左右為難,不得不衡量利害得失,以致一族分崩離析,彼此交戰的悲劇。類似的故事在數百年後的戰國時代亦多有所聞。
▲背景
①平氏崛起
平安時代末期,貴族間充滿了權力的沖突與矛盾,最終訴諸武力解決。在1156年的保元之亂和1159年的賓士之亂中,伊勢平氏皆為勝方貢獻良多,戰功赫赫,尤其是賓士之亂,平氏幾乎剿滅了政敵源氏。源氏領袖之一的源義朝於逃亡途中遇害,三子源賴朝被流放到伊豆,其餘苟存的幾個兒子亦被強制送入佛寺出家,平氏地位確立。平氏領袖平清盛於1167年升任至太政大臣,朝中重要官職皆為平氏出掌,朝外許多諸侯國亦落入平氏手中。除此之外,平清盛的女兒德子亦嫁給高倉天皇為中宮,並生下言仁親王(即後來的安德天皇),此時平氏可謂權傾天下。
②鹿谷陰謀
平氏在勢力不斷擴張的過程中日漸驕奢跋扈,統治也越來越腐敗殘暴。舊勢力的公卿貴族或因既得利益受損、或因輕視平氏武夫出身卻大權在握,舊勢力的反撲逐漸蘊釀,最終在1177年於鹿谷(鹿ヶ谷)密謀誅殺平氏(日史稱為「鹿ヶ谷の陰謀」),但隨即事跡敗露,反為平氏所害。由於謀議者中有許多是後白河法皇的近臣親信,據信為後白河法皇在幕後授意,因此平清盛一度欲幽禁法皇,賴平清盛長子平重盛力諫而做罷,但平氏與法皇間的關系已急速惡化。
▲始末
①以仁王令旨討平
1179年,平重盛病故,後白河法皇收回平重盛領地越前國,引起平清盛不滿。清盛惟恐大禍不遠,決定先發制人,乃將後白河法皇軟禁在鳥羽殿。1180年逼宮高倉天皇並擁立自己年僅2歲的外孫言仁親王繼位,平氏完全掌握朝政。
素有大志的後白河天皇三子以仁王於1180年4月與攝津源氏的源賴政合謀,假稱「最勝親王」名號,密使在熊野隱居的源行家(源義朝之弟)向全國源氏傳送征討平氏的令旨。然而此事已為監視源行家的僧人湛増所獲,平氏發兵征伐,以仁王與源賴政出奔至園城寺,並向延歷寺和興福寺求援。延歷寺拒絕,以仁王等只好逃往奈良興福寺。途中到達平等院時,遭到平清盛四子平知盛追擊,雙方人馬於宇治川交戰後,源政賴戰死。以仁王繼續逃往光明山,最後於鳥居前中箭落馬身亡。
②關東興兵
討平令旨陸陸續續到達在各地蟄伏的源氏,其中一人即為河內源氏的源賴朝。在伊豆蟄居的源賴朝與北條時政合謀,開始秘密糾結伊豆、相模、武藏的源氏勢力,於8月17日襲殺平氏在伊豆的監管山木兼隆。之後源賴朝轉往相模,於石橋山遭遇大庭景親等平氏追討大軍的夾擊,慘敗而逃。石橋山之戰初嘗大敗的源賴朝輾轉逃往安房,途中在海上與三浦半島豪族坂東平氏的三浦義澄等會合。抵達安房後,源賴朝除了得到官吏階級(在庁官人)的支持外,上總的千葉常胤、武藏的足立遠元、畠山重忠等平氏或藤原氏地方豪族,由於當時武士身份的領地不甚穩定,為了更進一步鞏固武士階級的權力與利益也陸續加入,源賴朝的勢力迅速壯大。10月6日,源賴朝入駐過去也是河內源氏祖先經略之地的鐮倉。此時,源賴朝已實質控有關東南部。在關東的另一方面,甲斐源氏的源信義(又稱武田信義)亦在收到令旨後興兵討平。
關東亂起不久,平氏即派遣平維盛、平忠度、平知盛等前往征討。平氏東征軍兵發東海道,10月18日於駿河富士川和源賴朝、武田信義聯軍對峙。然而關東聯軍以逸待勞已久,平氏東征軍則兵疲馬困,武田軍趁機發動夜襲,平氏軍未戰先敗、望風而逃。平氏軍退去後,源賴朝等決定以經營關東為優先,未加追擊,退回鐮倉。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川之戰得勝後,源賴朝在黃瀨川陣地與前來馳援的九弟源義經於失散多年後再次相會,此後的作戰主要由源義經負責執行,源賴朝則在後方運籌。
在關東經略上,對內,為了有效統御龐大的武士集團,源賴朝創立了侍所,命和田義盛和梶原景時負責掌控。對外,源賴朝則積極收服、鏟除關東地區同為源氏的志田義広、新田義重、佐竹氏與藤姓藤原氏的足利忠綱等反抗勢力,並鞏固己方武士集團的權益。
③源氏蜂起
除了關東之外,各地接獲令旨的源氏勢力也一一興兵響應。例如土佐的源希義、河內石川的源義基與源義兼父子、美濃的土岐氏、近江的佐佐木氏、山本義経、熊野的湛増、伊予的河野氏、肥後的菊池氏等,此外,在若狹、越前、加賀也有官吏集團起事。
1180年9月,信濃的源義仲(又稱木曾義仲,源賴朝的堂弟)誓師,迅速席捲信濃、越後。之後曾一度進兵至上野,但由於和源賴朝家族間有殺父之讎的嫌隙,所以不選擇與源賴朝會合,而是向北轉進,並擁立以仁王之子北陸宮,平定北陸,儼然是和源賴朝競爭的一股強大勢力。
④平清盛病故
在近畿方面,以寺廟、神社為中心的反平勢力也如火焰般蔓延,平氏強力鎮壓。1180年12月,平重衡燒毀東大寺、興福寺,更刺激了寺社的反抗。1181年1月,紀伊的熊野三山勢力起事,在伊勢、志摩等地和平氏交戰。(熊野海賊菜切攻め)。
1181年閏2月,正在規劃新體制及鎮壓作戰的平清盛身染熱病,於九條河原口的平盛國宅邸逝世,平氏驟失龍首。4月平重衡率領大軍東征,於墨俁川大敗源行家,史稱墨俁川之戰。之後平氏軍一度追擊到三河,之後因源氏援軍抵達,攻勢才因而中斷。
⑤木曾義仲上洛
1183年4月,平維盛、平通盛受命征剿木曾義仲勢力。平氏軍陸續擊破越前、加賀等地,同年5月於加賀、越中國界的倶利伽羅峠與木曾軍對峙,但為木曾軍所破。
倶利伽羅峠之戰後木曾軍舉北陸宮旗號,向京都推進。源行家、源行綱(又稱多田行綱)、源義定(又稱安田義定)等多路進擊,突破平氏的京都防衛線。7月,平宗盛等挾安德天皇及三神器棄都西逃,木曾軍進入京都。雖然一開始木曾軍受到後白河法皇乃至貴族、庶民的熱烈歡迎,但由於先前養和大飢饉的影響,軍糧不足的木曾軍卻開始大肆掠奪,人心遂望源賴朝能進京平亂。
9月,木曾軍繼續追擊平氏,兵發山陽道。閏10月,木曾軍於備中水島為平重衡所敗,史稱水島之戰。之後木曾軍連吃敗戰,退回京都。
⑥源賴朝奉旨勤王
後白河法皇為制衡木曾義仲,屢次催促源賴朝進京勤王。但源賴朝反而趁勢要求法皇下旨將東海道、東山道、北陸道等地的國衙領和荘園返還給各地國司或本所。法皇迫不得已,於壽永二年(1183年)10月宣旨,除了北陸道之外,幾乎悉數同意源賴朝的要求。至此,源賴朝不只是實質控有關東,也有了法理上的正統性。
源賴朝派遣源范賴、源義經領兵上京,11月初抵達近江。而在這段期間,銳氣大挫的木曾義仲不但和法皇瀕臨決裂,復加以昔日盟友的離棄,逐漸陷入孤立。11月19日,木曾義仲發動政變,法住寺合戰後軟禁法皇,並解除攝政近衛基通與數位法皇近臣的職務,令藤原師家接任攝政。之後法皇與木曾義仲達成協議,12月法皇下旨命木曾義仲率軍討伐源賴朝。1184年1月,木曾義仲受封為征夷大將軍,統攬軍政大權。1月20日,源范賴與源義經各於京都近郊的瀨田和宇治與木曾軍展開會戰,木曾軍僅400餘騎,很快地就被擊潰。木曾義仲企圖逃往北陸,但於近江粟津遭到截殺。
⑦平氏滅亡
在木曾義仲與源賴朝沖突期間,平氏勢力趁機反撲,1184年1月時,勢力已返回至攝津福原一帶。法皇命源范賴與源義經征討平氏,兵發福原。源范賴與源義經兵分兩路,於一之谷(一ノ谷)奇襲平氏軍,平氏軍大敗,多位大將戰死,殘部取海路而逃。
一之谷之戰後,平氏盤踞贊岐屋島。由於源氏軍沒有水軍,因此未能追擊。半年後,8月,源范賴為繞到平氏背後,取徑山陽道,但為平氏識破,源范賴大軍遭平行盛截斷,關門海峽亦為平知盛封鎖,陷入兵糧不繼的困境。1185年,源范賴渡逃九州,在戰情不利的情況下,源賴朝令源義經發兵征討平氏。2月,源義經渡海,由阿波勝浦上岸,在巧妙獲得當地武士勢力的支持後,攻陷平氏屋島本陣。
屋島之戰後,雙方陷入膠著的對峙狀態。不久,平氏得到源范賴率軍馳援的情報,主動向長門退兵,結果造成瀨戶內海拱手讓與源氏,河野通信等水軍勢力及中國、四國的武士集團一一向源氏輸誠。3月24日,雙方在關門海峽的壇之浦(壇ノ浦)進行海戰,約於清晨6時許,由平氏軍主動展開攻擊。雖然一開始平氏軍佔了上風,但中午過後戰情即開始逆轉。眼見大勢底定,平氏大將陸續投海自盡。最後,平氏血脈的安德天皇抱子二位尼跳海,壇之浦之戰結束,平氏覆亡。
▲影響
源平合戰對日本歷史有著重大的影響。其彰示著武士集團的權勢躍升,公卿集團的快速衰敗。1179年,後白河法皇被平清盛軟禁,代表著日本院政制度的崩壞。源平合戰結束後,源賴朝於1192年就任征夷大將軍,於鐮倉設立幕府,開創了日本綿延700餘年的幕府政制,直至明治時代。
9. 日本古代著名武士家族
日本古代著名武士家族是河內源氏家族,代表人物有源賴信、源義經、源賴朝等人。
日本河內源氏家族,是日本古代皇族中最古老的一支。源氏家族,自古便是武士家族,族中出了很多武士以及將軍,日本最有名的武士八幡太郎,就是源氏家族的後裔。
如果追溯歷史源流,源氏家族是正統的天皇後裔,這個家族曾經建立了最輝煌的江戶幕府,在之後幾百年的時間中源氏家族與平氏家族出現了紛爭,之後源氏家族勝出,建立了日本三代幕府,統治了日本將近千年,
源賴信,是日本平安時代的武將,戰功顯赫。1028年平定了日本東部的叛亂,他確立了源氏在日本東部的地位,鞏固了自己在朝中的勢力,因為他的存在讓日本的源氏家族在整個日本都有很大的威信。
源義經,他是平安末期鐮倉初期的武將,他曾協助源賴朝打過許多勝仗,並讓源氏最終獲得了整個日本的統治權,他是日本歷史上最具傳奇的人物之一,日本的大河劇小說,以及歌舞伎劇本,都曾描述過他的忠義和他的英雄故事。在日本,很多的小說和電影都取材於他的生活往事。
源賴朝,他是日本源氏家族中最出色的人,就是這個人創立的日本幕府制度,它不僅僅是貴族,而且是真正的天皇後裔,他曾被平清盛俘虜流放到伊豆,在那裡被軟禁了20多年。
在被軟禁的這些年裡,他絲毫沒有忘記平清盛帶給他的恥辱,他恢復自由之後,當時的皇子以仁王起事,他便積極響應號召,並將源氏家族聚集起來,還得到了日本東部一些封建領主的支持,源賴朝進兵鐮倉,並在鐮倉建立的大本營。
之後在白河天皇的要求下,源賴朝率兵打敗了進犯京都的其他諸侯,他成為了京都中唯一的軍隊,之後便建立了政權,當時的天皇無奈便只好承認源賴朝守護日本的這個事實。
源賴朝通過軍事和政治的威懾,架空了當時的天皇,天皇死後,他便封自己為征夷大將軍,成為了日本所有封建領主的主宰,並且建立了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幕府政權,鐮倉幕府。
(9)日本武士集團有哪些擴展閱讀:
源氏派系分支
「源」這個姓氏始於嵯峨天皇時期,生性風流的嵯峨天皇因膝下子女太多,國庫無力供養,下詔書把四位皇子和四位皇女降為臣籍,賜姓「源」。
後世的20多位天皇也曾賜姓過「源」這個姓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清和天皇的清和源氏。
清和源氏是以第56代清和天皇第六皇子貞純親王之子經基為始祖。經基王之子源滿仲幫助藤原北家確立了攝關政治,並且確立了自己在地方上武士領袖的地位。
源滿仲又親自將攝津國設為據點,成立武士團。隨後,他的三個孩子——源賴光、源賴親、源賴信將這個武士團擴大到了全日本各個地方,形成了很多的派系分支。